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
他汀类降脂药物和其他药物联用后导致的不良反应及药学作用
他汀类降脂药物和其他药物联用后导致的不良反应及药学作用【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学作用。
方法:选取2020年4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疾病因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90例。
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诱发不良反应的他汀类药物种类以及联合使用药物的情况。
结果:患者服药发生不良反应以肝毒性与肌肉毒性为主,发生率为31.11%、45.56%。
在他汀类降脂药物服用过程中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药物是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其发生率分别在48.89%、30.00%。
他汀类降脂药物在与抗心肌缺血或降压药物联合使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为47.78%,其次是与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使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为28.89%。
结论: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时应了解患者的病情及临床症状,合理使用药物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他汀类降脂药物是一种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甘油三酯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进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临床用药时常与降压、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联合使用,然而随着临床广泛使用,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多,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胸闷、肌肉痉挛等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
本次研究探讨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学作用,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90例我院收治的因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的患者,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30-78岁,取平均值(54.05±1.03)岁,疾病类型:16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24例高胆固醇,34例高血脂症,8例缺血性脑卒中。
所有患者均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且有明确的不良反应。
排除对药物过敏或严重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者。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第二部分)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第二部分)1 .三磷酸腺首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三磷酸腺昔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bempedoic acid也属于胆固醇合成抑制剂。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bempedonic acid 口服单用时LDL-C降幅约30% ,联合他汀LDL-C进一步降幅17%~22% ,联合依折麦布LDL-C进一步降幅28.5%、总降幅48% ,总体安全性、耐受性好[195,196]. Bempedonic acid单药及bempedonic acid/依折麦布的固定复方片剂(180/10 mg )已在国外上市,用于治疗LDL-C不达标的HeFH或ASCVD 患者[197 ]。
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抑制剂: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是通过抑制LPL 活性而调控VLDL代谢的关键蛋白。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全人源单抗evinacumab的2、3期临床试验纳入HoFH患者,结果显示,在现有的降脂治疗基础上,evinacumab仍可进一步降低HoFH患者LDL-C近50% [198 L美国批准其用于X 2岁儿童或成人HoFH推荐剂量为15 mg/kg静脉输注,每4周1次。
3.ApoC3抑制剂:ApoC3是通过抑制LPL和肝脂酶活性而调控CM 与VLDL代谢的关键Apo o ApoC3第2代反义寡核苜酸volanesorsen 的3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其降TG幅度可达77%,但因血小板计数减少者(<10万/ml)比例高达48.5% ,未获美国FDA批准,获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但仅限用于治疗饮食和其他降脂药物疗效不佳的成年家族性CM综合征患者[199]。
4.降低Lp ( a )新药:降低Lp(a)新药包括Apo ( a )反义寡核首酸(pelacarsen )和Apo ( a )小干扰RNA ( SLN360 ),二者 1 期临床试验均显示了显著降低Lp(a)的作用、最大降幅可达98% [ 200 ] o Pelacarsen的2期临床试验纳入Lp(a )>60 mg/d的ASCVD患者286 例,证实了其明确的降Lp(a)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201 ] o目前,其大规模、国际多中心、心血管硬终点的临床研究Horizon 正在进行中。
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打开文本图片集[关键词]他汀类降脂药物;联用;不良反应1、2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纳入本组研究的50例患者的临床病症、用药情况、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50例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包括肌肉毒性27例,占比54%,呼吸系统不适4例,占比8%;消化系统不适5例,占比10%,肝毒性8例,占比16%,皮肤不适2例,占比4%,泌尿系统不适3例,占比6%,神经系统不适1例,占比2%;肌肉毒性发生率最高,尤其是横纹肌溶解症,相比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高,P<0。
05。
2、2他汀类降脂药物品类50例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分别为辛伐他汀片、洛伐他汀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氟伐他汀、普伐他汀5种药物,其中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者为辛伐他汀,与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显著,P<0。
05,其次为阿托伐他汀。
见表1。
表1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品类(n,%)2、3药物联用情况他汀类药物与抗凝药物、抗心肌药、降压药等药物联用时,患者用药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其中联合降压药或者抗心肌药物者17例,占比34%,联合降脂药者11例,占比22%,抗血小板类药或者抗凝药者10例,占比20%,抗菌药者5例,占比10%,糖尿病药物者4例,占比8%,抗病毒药物3例,占比6%。
3讨论他汀类药物是3一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水平,可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提高,是临床应用的一种一线降脂药物[3]。
本组研究结果可知,他汀类降脂药物服药后,存在肝毒性、肌肉毒性等不良反应,同时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均会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出现诸多不适症状,影响治疗效果;其中肌肉毒性发生率占比最高,患者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肉痉挛、肌肉疼痛等症状,患者常伴发肌酸酶过量升高,严重者也会导致死亡[4]。
在临床实际用药中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降脂作用,也具有抗炎、抗氧化、减缓心肌纤维化等作用,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多联合其他药物共同治疗,但是由于用药剂量不合理、药理作用差异、配比不合理,均会导致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
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临床药学·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1月第26卷第1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6No.1January 2019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在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线降脂药物,国内外指南均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但是即使是强化他汀类药物的规范使用,60%~70%的心血管事件仍未得到较好地控制,加上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大量使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谭国平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涟水223400[摘要]目的研究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本院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种类及相关因素。
结果400例患者中,共出现65例不良反应,其中以骨骼肌系统损伤、肝功能损伤为主。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70岁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年龄≤7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3种基础疾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合并1、2种基础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使用药物4种及以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合并1、2、3种药物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多元回归性分析显示,女性、年龄>70岁、合并3种基础疾病及合并药物4种及以上为他汀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 <0.05)。
结论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会导致发生不良反应,需对女性、高龄、联合多种药物及基础疾病较多患者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他汀类;降脂药物;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9)1(a)-0184-03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reactions in combined us⁃age of Statin-based lipid-lowering drugsTAN Guo-pingDepartment of Pharmacy,People′s Hospital of Lianshui County,Jiangsu Province,Lianshui 2234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reactions in combined usage of Statin-based lipid-lowering drugs.Methods Four hundred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Statin-based lipid-lowering drugs in com⁃bination therap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1to December 31,2017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typ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related factors.Results A total of 65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400patients,mainly including skeletal muscle system and liver function damage.The results of single factor analysis suggest tha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wome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me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aged >70years ol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aged less than or equal to 70years old,and the difference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3basic diseases was higher thanthat in patients with 1or 2basic disease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4or more drugs combine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1,2or 3drugs combin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women,aged >70years old,combined with 3basic diseases and 4or more drugs were risk factors for adverse reactions to Statins (P <0.05).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Statin-based lipid-lowering drugs can lead to adverse reactions,and it is necessary topay great attention to female patients at advanced age with multiple underlying diseases and combined usage of drugs.[Key words]Statins;Lipid-lowering drugs;Adverse reactions[作者简介]谭国平(1974-),男,汉族,江苏涟水人,本科,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药药学;药物(西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184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1月第26卷第1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6No.1January 2019·临床药学·用,单用或者是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在不断增加,为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的降脂方案逐渐推广应用在临床中。
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探讨
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探讨引言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一线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随着他汀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其安全性和合理性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进行探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一、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分析1. 肌肉损伤他汀类药物与肌肉损伤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
患者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可能出现骨骼肌痛、无力、妊娠酮水平升高等症状,甚至发展为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应及时监测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水平,及时发现肌肉损伤,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 肝功能受损部分研究表明,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
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及时评估肝功能情况,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4. 骨骼肌病变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与骨骼肌病变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增加骨骼肌病变的风险,因此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骨骼肌情况,及时评估相关风险。
5. 其他不良反应除了上述常见的不良反应外,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注意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他汀类药物的合理性分析1. 选择合适的剂量对于不同的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他汀类药物剂量。
一般来说,初始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基线胆固醇水平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而定,然后根据治疗效果逐步调整剂量。
2. 联合应用其他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有时需要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和其他降脂药物,例如贝特类药物。
在联合应用时,应注意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长期用药的评估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长期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评估,包括肌酸激酶、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的监测,以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4. 药物的选择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他汀类药物。
降脂药物的规范化使用专家共识(2023)
他汀类药物
肝酶异常 ▪ 肝酶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发生率约0.5%~3.0%,呈剂量依赖性。 ▪ 考虑由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酶异常,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和/
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升高,≥3倍正常值,及合并总胆红素 升高患者,应酌情减量或停药。 ▪ 对于转氨酶升高在3倍以内者,可在原剂量或减量的基础上进行观察,也可换 用另外一种代谢途径的他汀,部分患者经此处理转氨酶可恢复正常。 ▪ 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他汀类药物应用禁忌证。
降脂治疗的其他措施
▪ 脂蛋白分离、肝移植、部分回肠旁路手术和门腔静脉分流术,作为辅助 治疗措施用于FH患者。脂蛋白血浆置换效果肯定。
▪ 脂蛋白分离(LA)是FH,尤其是C水平降低55%~70%。英国和德国指南推荐Lp(a)>150 nmol/L的进展 性冠心病患者进行LA。长期治疗可使皮肤黄色瘤消退。最佳的治疗频率 是每周1次,但多采用每2周1次。妊娠期间LA仍可应用。
▪ 另一种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海博麦布是近期上市的国产一类新药,其作用机制、 用法和降脂疗效等与依折麦布相似。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PCSK9抑制剂 ▪ 目前获批上市的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可显著降低平均LDL-C水平达
50%~70% ▪ 依洛尤单抗140 mg或阿利西尤单抗75 mg,每两周1次皮下注射,安全性和耐受
耐受性良好。
降脂药物的联合应用
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 ▪ 甘油三酯严重升高(≥5.6 mmol/L),生活方式及单一降脂药物不能良好
控制甘油三酯水平时,可采用贝特类药物、大剂量(2~4 g/d)高纯度ω3脂肪酸、烟酸类药物之间的两两或以上联合。 ▪ 联合高纯度ω-3脂肪酸和烟酸类药物基本不进一步增加贝特类药物单用 的肝肾安全性风险,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出血、心房颤动(与 ω-3脂肪酸应用剂量正相关)以及颜面潮红(与烟酸类药物相关)等。
如何看待调脂药物联合应用
如何看待调脂药物联合应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陆宗良教授谈:如何看待调脂药物联合应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作者:陆宗良1、调脂治疗现状他汀时代对于血脂异常,目前临床上仍多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
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要求,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及危险分层,决定其治疗需要达到的目标值,选择合适的调脂药。
4S、CARE、LIPID、WOSCOPS和AFCAPS/TexCAPS及CCSPS等国内外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的大规模临床试验一致显示,他汀类药物是当前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首选药物,为他汀类药物有效防治冠心病、脑卒中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在冠心病防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调脂治疗防治冠心病,首要目标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使LDL-C水平降至目标值。
《指南》对LDL-C治疗目标值的确定及治疗达标的要求,不但能提高疗效,而且能使广大临床医生有一个明确的治疗目标值以便考察调脂效果。
业已证实,他汀类药物以其在防治冠心病中卓越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而在降脂治疗中一支独秀,成为降低LDL-C的首选药物。
他汀单药治疗的局限性然而,他汀类药物剂量加倍,LDL-C的降幅只能再额外增加6%。
降脂治疗中依靠增加他汀类药物剂量,进一步获得的降脂疗效有限,往往难以达到指南要求的LDL-C目标值。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NCEP ATPⅢ)提出高危患者LDL-C治疗目标值为<2.6 mmol/L(100 mg/dl)。
2004年补充说明提出, 极高危患者LDL-C治疗目标值<1.81 mmol/L(70 mg/dl)。
我国《指南》中极高危患者LDL-C治疗目标值<2.07 mmol/L(80 mg/dl)。
在我国进行的两次调脂达标调查研究证实,即使服用了他汀类药物,其达标率仍不高,高危和极高危患者LDL-C达标率更低,最多也不过31% 和22%。
降脂通脉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降脂通脉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疗效观察刘凤阁;陈静【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降脂通脉胶囊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应用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6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服阿托伐他汀钙片,B组联合服用降脂通脉胶囊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服药前和服药后30 d检测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相关的谷丙转氨酶(ALT)及肌酸激酶(CK).结果:A、B两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TC、LDL-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G疗效B组明显优于A组(P<0.001).结论:降脂通脉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能更安全、更有效地纠正混合型脂质代谢紊乱.%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Jiangzhi Tongmai Capsule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in treating combined hyperlipidemia.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combined hyperlipidem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B. Group A was given 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and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in combination with Jiangzhi Tongmai Capsule. The fasting serum TC, TG, LDL-C, HDL-C, ALT and CK were detected before treatment and alter treatment of 30 days. Results: TC, LDL-C were decreased obviously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 A and B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u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G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group A (P<0.001). Conclusion: Jiangzhi Tongmai Capsule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may correct combined hyperlipidemia disorders more safely and effectively.【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1(008)027【总页数】2页(P71-72)【关键词】混合型高脂血症;降脂通脉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作者】刘凤阁;陈静【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湖北十堰,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湖北十堰,44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2血脂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新型降脂药——依折麦布的研究进展 (1)
2.1 单独用药 Clarenbach等‘121在18位健康纯 素食志愿者身上进行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的双周期交叉试验结果显示,受试者在服用安慰剂 周期内胆固醇平均膳食摄入量为(29.4±
16.8)mg/d,胆固醇吸收率为(48.24-_8.2)%。经2 周的清除期后,在每天口服依折麦布10 mg 2周期 间,平均胆固醇膳食摄入量为(31.4±14.4)mg/d, 而胆固醇吸收率下降到(20.2±6.2)%(P< 0.001),降低了58%,同时LDI。一C水平下降了 17.3%。Capps[1胡回顾性分析了180例平均年龄为 57岁的医院门诊病人(58%为男性),在原有治疗方 案上加用依折麦布至少4周,总胆固醇(total cho— lesterol,TC)和LDL—C分别降低了19%和26%。 Knopp等[1妇将827位轻、中度高胆固醇血症 (3.36 mmol/L≤LDI。一C≤6.47 mmol/I。,TG≤ 3.95 mmol/I。)病人随机分为安慰剂组(竹一205)和 治疗组(咒一622,服用依折麦布10 mg/d,连续12 周)。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病人在治疗终点时LDL—C (~18.24%"US+1.36%)、TC(一12.40% VS+0.57 o/6),载脂蛋白B(一15.38%VS一1.01%) 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 terol,HDL—C)(+1.01%'US一1.26%),均有统计 学显著差异(P<o.01)。虽然治疗组有三酰甘油下 降的趋势,但其变化幅度无明显组间差异。为了验 证依折麦布对难治性、家族性及不能耐受他汀类药 物的高脂血症病人的疗效,Wierzbicki等[1 4]对200 例家族性高脂血症病人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结 果显示,治疗后I。DL—C水平未达到3.0 mmol/L (116“g/mI。)目标值的病人,其中22%不能耐受各 种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单药治疗可以使LDL—C下 降7%,载脂蛋白B下降11%。在他汀类药物治疗 基础上联合依折麦布,可使LDL—C达到3.0 mmol/ L目标值病人的比例从5.5%增加到18%。 2.2 依折麦布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 血 浆胆固醇的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肝脏和外周 组织合成的胆固醇,二是由肠道吸收膳食和胆汁中 的胆固醇。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联用可以同时抑 制两种胆固醇来源,从而进一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 平。Ballantyne教授观察了3 083例原发性高胆固 醇血症病人,其中246例接受依折麦布10 mg治疗, 1 031例接受辛伐他汀10、20、40、80 mg治疗,1 007 例接受依折麦布10 mg联合辛伐他汀10、20、40、 80 mg治疗,还有257名病人服用安慰剂。结果显 示,经过12周的治疗后,联合用药病人的C一反应蛋 白(CRP)水平平均降低3l%,辛伐他汀单药治疗组 降低14%(P%0.001)。联合用药组LDI。一C水平平 均降低52.5%,而辛伐他汀单药治疗组降低38% (P<O.001)[1…。该研究充分证实了在他汀类药物 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折麦布,可获得比单用他
他汀和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的基础与前景
10
HPS - Rx TNT – ATV80
TNT – ATV10 HPS – 安慰剂 PROVE-IT - PRA
PROVE-IT – ATV
5
0
40 (1.0)
60 (1.6)
80 (2.1)
100 (2.6)
120 (3.1)
140 (3.6)
160 (4.1)
LDL-C 达到的水平 mg/dL (mmol/L)
WOSWOSCOPS)是第一项证实他汀类药物有益于冠 心病一级预防的大规模随机双盲研究:在6595名男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比 较普拉固和安慰剂,平均随访4.9年
总死亡率
0
-5
-10
-15
-20
-25
- 22%
-30
P=0.051
-35
-4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mg/dL
4S 辛伐他汀 n=4,444
CARE 普拉固 n=4,159
完全符合4S入选标准的CARE患者( n=573)
1. Sacks FM,et al. New Engl J Med 2019;335(14):1001-1009. 2. Pedersen TR, et al. Lancet 1994;344:1383-1389 3. Pfeffer MA, et al.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69th Session, November 2019,
非致死心梗/ 冠心病死亡
0
-5
-10
-15
-20
-25
- 24%
-30
P=0.003
-35
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赵玫;赵正党;史瑾;陈艳丽;李红;邹德玲;马淑梅;李晓东;赵传胜【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9)005【摘要】目的探讨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以及可能的原因与机制.方法对收集到的单独或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11例患者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骨骼肌不良反应肌酸激酶(CK)升高方面,女性与男性患者发生率分别为67%和20%;患者总体平均年龄超过65岁,多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73%)、糖尿病(55%);患者同时与他汀类伍用的药物种类平均多迭5.6种.结论女性、老龄、多种药物伍用致药物间相互作用,是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可能为其他伍用药物对共通代谢途径的竞争性抑制导致他汀类暴露增加继发肝脏与骨骼肌毒性.【总页数】3页(P349-351)【作者】赵玫;赵正党;史瑾;陈艳丽;李红;邹德玲;马淑梅;李晓东;赵传胜【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J], 杨珍;马晓芝;马祎;杜占亮2.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J], 周红霞3.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评价 [J], 崔自慧4.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J], 李慧5.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J], 周春仲; 邓锡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他汀联合贝特类降脂治疗的研究进展
他汀联合贝特类降脂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与脂代谢紊乱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冠心病一、二级预防中,血脂异常调节十分重要。
一般而言,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血脂异常是引发心血管风险的主要因素。
在临床中,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时候,很难全面控制血脂水平,所以,应联合其他降脂药物进行治疗,以此取得良好的疗效。
本文现对他汀联合贝特类药物的降脂治疗进展予以研究。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降脂治疗经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总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此减少冠心病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
由此说明,在冠心病防治中,他汀类药物是主要基石。
然而,他汀类药物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并不明显,导致临床疗效有限。
若随意增大用药剂量,就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越来越高,所以,针对此种情况,应考了联合其他降脂药物进行治疗。
1.他汀联合贝特类降脂治疗的药理学作用机制对于他汀类药物而言,主要通过对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降低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减少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总胆固醇水平,同时刺激肝脏摄取低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
对于贝特类药物而言,主要通过对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a的激活,对血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进行调节,以促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合成[1]。
同时,在激活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a后,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体-1等物质表达,促进了外周细胞中胆固醇的清除,并加快了肝细胞吸收,实现了胆固醇逆向转运。
除此之外,贝特类药物还具有抗炎、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降低促凝血因子血纤维蛋白含量等作用,理论上可以预防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
在降脂治疗中,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二者联用,能够达到互补、协同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调节患者血脂水平。
2.他汀联合贝特类药物降脂治疗的优势有关研究报道表明,在2型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mmol/L时,约44%的患者伴有总胆固醇升高,约40%的患者伴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约22%的患者伴有二者同时异常[2]。
一文搞定两大类8种降脂药物的使用及联合应用
一文搞定两大类8种降脂药物的使用及联合应用临床上血脂代谢紊乱,出现高脂血症,需要降脂药治疗,常用降脂药你都了解,那怎么联合用药你了解吗?笔者参考文献给予总结,以飨读者。
常用的降脂药临床常用降血脂药按其作用不同分为主要降低胆固醇(TC)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脂质抗氧化剂、胆酸螯合剂及其他调脂药(脂必泰、多廿烷醇)等和主要降低甘油三酯(TG)的药物包括贝特类、烟酸类和高纯度鱼油制剂。
1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1)胆酸螯合剂类(树脂类)代表药物:烤来烯胺,考来替泊。
本品在肠道内通过阴离子交换与胆酸结合,减少胆酸的肠肝循环,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促进胆酸或胆固醇随粪便排出,促进胆固醇的降解。
适用于Ⅱa型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
长期服用有出血倾向,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2)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代表药物:依折麦布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个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通过选择性抑制小肠胆固醇转运蛋白,有效减少肠道内胆固醇吸收,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以及肝脏胆固醇储量。
适应于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其不良反应轻微且多为一过性,主要表现为头疼和消化道症状,与他汀联用也可发生转氨酶增高和肌痛等副作用,禁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
(3)脂质抗氧化剂代表药物:普罗布考。
本品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其降脂作用是通过降低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分解使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改变高密度脂蛋白亚型的性质和功能,使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主要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及黄色瘤患者,有减轻皮肤黄色瘤的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也可引起头晕、头痛、失眠、皮疹等;极为少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为QT间期延长。
室性心律失常、QT 间期延长、血钾过低者禁用;服用本品对诊断有干扰:可使血氨基转移酶、胆红素、肌酸磷酸激酶、尿酸、尿素氮短暂升高。
(4)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代表药物: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及副作用
规范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在降低高危患者的主要冠脉事件、心梗和死亡等方面的作用十分肯定,但许多高危患者尚未接受上述药物治疗,因此临床上应积极推广使用他汀类药物。
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和等危症、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血脂水平决定是否需要降脂治疗,如需用药,要先判定治疗目标值。
根据患者LDL-C或TC水平与目标值的差距,考虑单用一种他汀的标准剂量是否可达到治疗要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危险分层、合并症和合并用药)选择合适的药物。
如果血LDL-C水平和目标值相差较远,可选择他汀与其他降脂药联合应用。
另外,新指南从国情出发,未采用强化降脂的概念,对为了追求提高LDL-C降低程度而一味增大药物剂量持审慎态度。
最近有研究表明,虽然强化降脂可减少心血管事件,但与降低患者死亡率无明确关系。
TNT试验[6]在应用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的开放标签试用期后,患者的平均LDL-C水平<130 mg/dl者随机接受10 mg/d(5006例)或80 mg/d(4995例)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随访年。
结果显示,与阿托伐他汀10 mg组相比,阿托伐他汀80 mg组主要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降低%,相对危险降低22%(P=,但总死亡率两组无差异。
此外,阿托伐他汀80mg组肝酶异常发生危险增加6 倍。
试验中出现了5例横纹肌溶解(其中80 mg组2例)。
对于80 mg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及其是否适用于广泛人群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关注调脂治疗的安全性指南还特别强调了调脂治疗的安全性问题,认为需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调脂药物中首先要关注的是他汀类药物。
许多临床试验充分证明,他汀类药物是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有效调脂药物。
众多长期大规模研究已证明他汀治疗是安全的,但并非全无不良反应,因为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合并症和合并用药情况远比临床试验中复杂,因此在临床试验中可能会低估他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酶异常及肌肉毒性。
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作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年12月第5卷第36期临床医学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位居心脑血管疾病病死原因首位,死亡风险在10%左右[1],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斑块出现破裂,导致继发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闭塞性血栓。
近年来我国ACS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2],临床研究发现,相关的炎性因子在ACS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
另外,此类患者易出现斑块痉挛、出血等,易损斑块的特点是其脂质核心超过斑块体积的40%,且纤维帽较薄,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伴有斑块表面存在钙化小结及病变血管内壁出现正性重构等,其发生、发展与血脂、炎症等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情况及生命安全[3]。
因此,积极采取ACS相关的治疗措施十分关键。
目前,临床上对于ACS患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如依折麦布、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作为一种新的调脂药物,效果较理想,但是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类药物是干预血脂异常的基石,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局限性。
有研究称,将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冠心病可发挥降脂以外的抗炎作用,效果更加理想,在治疗ACS方面临床获益良好[4]。
目前,此种联合用药的方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作用王桂侠1,赵亚军2*(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1.心血管介入科;2.神经内科,陕西西安,710005)摘要:目的探究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作用。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
对照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尿微量白蛋白胆固醇(UMA)、降钙素原(PCT)水平及不良反应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
他汀类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和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
他汀类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和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患者的社区应用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以及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找出性价比高的治疗方案。
方法将30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和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A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胶囊组(B组)和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胶囊组(C组),各100例。
然后将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B组与C组治疗后6周及12周的血脂水平指标均优于A组(均P 0.05)。
结论他汀类联合非诺贝特在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和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患者中效果优于单用他汀类药物,且安全性也较高,但是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胶囊的性价比更高。
标签:他汀类;非诺贝特;混合型高脂血症;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急剧升高。
据调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达18.6%,全国估计患病人数达1.6亿。
对我国12家三甲医院就诊的血脂异常患者的调查显示,冠心病患者经治疗后血脂达标率只有26.6%,血脂异常的则更高达为73.4%[1]。
而血脂异常对血管功能的不良影响极大,其也是导致较多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这已经得到广泛的证实,因此对血管血脂的调控是临床研究热点[2]。
本研究就他汀类药物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以及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月~2012年4月的30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和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A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胶囊组(B组)和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胶囊组(C组),各100例。
以上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混合型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和具有代谢综合征、冠心病或2型糖尿病等危症的高三酰甘油(TG)的标准。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在血脂管理中的临床价值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在血脂管理中的临床价值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陆续完成的一系列里程碑式的降胆固醇临床试验研究,有力论证了降胆固醇治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重要意义。
人体血循环中胆固醇主要来源于体内(肝脏和外周组织)生物合成和肠道胆固醇吸收两种途径。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减少肝脏胆固醇的合成,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一方面血脂指南制定的LDL-C目标值变得越来越积极,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尤其是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在接受了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其LDL-C仍不能达到目标值以下,还有一些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治疗,这已成为提高血脂达标率的重要障碍。
因此,除了抑制胆固醇生成(如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吸收和加速胆固醇的处理有望成为降脂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下主要讨论胆固醇的吸收抑制。
1 抑制胆固醇吸收的必要性小肠组织对于胆固醇的吸收能力可显著影响血循环中LDL-C。
有研究表明,胆固醇吸收较高的人群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对PROCAM研究中部分数据的巢式病例对照分析,纳入318例在随访10年内发生心肌梗死或冠心病猝死(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男性,匹配年龄、吸烟状况以及调查日期后分为两组,每组159例,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谷甾醇浓度(胆固醇吸收的指标)与冠心病风险的关系。
结果表明,血浆谷甾醇较高(高四分位数)者的冠心病风险相比血浆谷甾醇较低(其余3个四分位数)者增加1.8倍(P<0.05),尤其在10年冠心病绝对风险≥20%的男性中,血浆谷甾醇较高者的冠心病发生风险增加3倍。
FRAMINGHAM子代研究也显示,胆固醇吸收标志物血浆菜油甾醇、谷甾醇和胆甾烷醇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别为2.47、1.86和1.57倍。
胆固醇吸收高水平的人群似乎难以通过他汀类药物治疗减少心血管事件。
正确认识他汀类调脂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他汀类调脂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性高血压通常与血脂异常并存,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协同危害,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伴有血脂异常显著增加心血管病危险,高血压对我国人群的致病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强调了在中国人群中高血压对血脂异常患者心血管综合危险分层的重要性。
笔者在本乡镇卫生院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医生(包括乡村医生)对高血压病人为何要使用他汀类调脂治疗及如何正确使用,缺乏正确认识和存在较大的误区。
业已证明,TC、TG、LDL-C的升高及HDL-C的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他汀类调脂药是临床最常用、效果最肯定的调脂药,也是目前唯一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调脂药。
ALLHAT和ASCOT试验评估了合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ASCOT试验结果显示,调脂治疗是有益的,作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分别使脑卒中风险降低15%和30%。
多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使用他汀类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二级预防能显著获益:明显减少冠心病事件及总死亡率。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对高血压或非高血压者预防心血管事件的结果相似,均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小剂量他汀用于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一级预防安全有效。
作为一级预防并非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需他汀类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对心血管危险分层为中、高危者可带来显著获益,但低危人群未见益。
基于安全性以及效益/费用比的考虑,低危人群一级预防使用他汀治疗仍应慎重[1]。
如何正确认识他汀类药物的相关作用:1、他汀类药物的调脂作用其调脂作用机制为可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能抑制HMG-COA向MVA的转化,减少肝细胞内胆固醇合成,使胆固醇合成减少,血浆和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浓度降低;反馈上调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促进浓度依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提高,加速LDL的分解代谢,并能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生成,使VLDL转化成LDL减少,加速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清除,导致TC及LDL-C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升高。
降血脂药物应用及发展
降血脂药物应用及发展作者:孙占军裴萍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05期[摘要] 高血脂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及糖尿病密切相关。
降血脂药物是近年来较为活跃的药物研发领域,而他汀类药物则是现今在药效、安全性方面均处于优势地位的一线降血脂药物,并且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药物联合应用也成为调脂药物的更丰富选择。
本文对基于经典药物靶点和新颖作用机制的降血脂药物研发进行综述,以便对降血脂药物研究进行系统的了解。
[关键词] 高血脂;降脂药;动脉粥样硬化;反义寡核苷酸[中图分类号] R9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b)-0014-02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肪代谢异常引起血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所致的血脂异常。
高血脂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并且其与糖尿病密切相关,这些疾病均存在发病率高、危害大的特点,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思想和经济负担。
目前,高脂血症的治疗主要还是依靠药物治疗,降血脂药物作为目前药物研发的活跃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对降血脂药物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1 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自20世纪80年代洛伐他汀上市以来,作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他汀类药物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这类药物通过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TC),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能力最高达60%,还能平行地降低三酰甘油(TG),并轻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1]。
目前已上市的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和人工合成(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两类。
他汀类药物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use.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statins drug to provide
reactions
basis for clinical rational
Methods‘rhe clinical data for adverse
analvzed. Totally 72
1.2方法对所有使用过他汀类药物获不良反应 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患者用
单独用药25例,联合用药60例,联合用药包括大环
内酯类药物、贝特类降脂药、烟酸类药物等。
药情况、药物分布、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等进行分析
和统计。
D0l:10.3760/cma.j.issn.1673_4777.2013.12.043
・1790・
主虽匡垫垫!!生12旦筮!鲞箜12塑g!i塑丛!ii!i堂:坠!!!吐竺!Q!!:∑!!:!:堕!:12
.论著.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汪华蓉 【摘要l
目的 对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庆三峡中
心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他汀类药物分布、不良反应表现等进行统计。结果85例患者中60周岁以上患者有 72例,占84.7%;74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于服用他汀类药物1个月内发生,占87.1%;单独用药25例,联合用 药60例;他汀类药物用药中以辛伐他汀为主,共55例,占64.7%;不良反应表现主要包括肌肉毒性54例、肝 肾毒性23例、胃肠道反应17例和神经系统症状15例。结论他汀类药物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且以肌 肉毒性为主,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需慎重,密切关注病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赞同一味采用大剂 量他汀而不顾基线 LDL-C水治 疗强度
中国第二次血脂治疗现状调研结果
中国大部分高危/极高危患者未能达标
所有患者均采用他汀治疗
(采用2004年ATPⅢ的危险分层)
低危 中危 中度高危 高危 极高危 所有患者
0
n=137 n=118 n=153 n=361 n=1325 n=2094
Steven E. Nissen et al. JAMA. 2004;291:1071-1080
目标值的降低持续推动指南更新
160 150 140 130 120
AHA/ASH 卒中一级预防指南 (2006) AHA/ACC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指南 (2006) ESC 稳定性心绞痛管理指南 (2006) 欧洲心血管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 (2007) ESC NSTE-ACS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7) ESC/EASD 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指南 (2007) 加拿大心血管协会/加拿大成人脂质异常诊断和治疗与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 (2009) ADA 糖尿病医疗管理标准的立场声明 (2010)
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的常用剂量 不能达到50%的LDL-C降幅
6周研究 STELLAR Jones
n=156 n=155
Jukema
n=230 n=231
Franken
n=128 n=131
0
-10
(%)
-20
50 70 (1.3) (1.8)
90 (2.3)
110 (2.8)
130 (3.4)
150 (3.9)
170 (4.4)
190 (4.9)
210 mg/dL (5.4) (mmol/L)
LDL-C水平
Adapted from Rosensen RS. Exp Opin Emerg Drugs 2004;9(2):269-279; LaRosa JC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2:1425-1435
2005年CTTC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他汀降低LDL-C 与心血管风险密切相关
每降低1.0 mmol/L LDL-C,则心血管风险降低: • 主要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1% • 主要冠脉事件风险降低23%
Clin Ther. 2009;31:236-244
2010 CTT荟萃分析再次证实了LDL-C 下降对于主要血管事件的影响
20 40
LDL <160mg/dl LDL <130mg/dl LDL <130mg/dl*
#
86% 79%
66%
LDL <100mg/dl LDL <70mg/dl
39% 23%
最需要治疗的患者却 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36%
60 80 100
* 基线LDL: >100mg/dl, LDL<100mg/dl为达标目标值
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降脂药物 联合应用
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
LDL-C和CHD事件的线性关系
4S-Pl 25 20
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
4S-Rx CARE-Rx
TNT Entry Lipid-Pl
CHD 事件(%)
15 CARE-Pl 10 5 0 WOS-Pl Lipid-Rx WOS-Rx TNT 10 mg TNT 80 mg AFCAPS-Rx AFCAPS-Pl
中南地区为64.5%
Data on file
Data on file
高危/极高危患者使用大剂量他汀 仍未能提高达标率
• 高危患者,使用相当于辛伐他汀80mg及以上的等效剂量 的达标率并未显著高于中低剂量他汀
达标率 53.7% 达标率 61.7%
达标率 61.7%
达标率 50%
注:效价1,2,3,4,5,6分别相当于辛伐他汀5mg/天,10mg/天,20mg/天,40mg/天,80mg/天,160mg/天
110
100 90
80
70 60 50
LDL
7
2013年以来各家指南
建议LDL-C治疗目标”低一些更好”
2013年8月 IAS
核心宗旨 降低ASCVD风险
2013年11月 ACC/AHA
降低ASCVD风 险 LDL-C 取消目标值
2014年9月 NLA
降低ASCVD风险
干预靶点 LDL-C目 标值
# 基线LDL<=100mg/dl, LDL下降>=30%为达标目标值
Yangfeng Wu et al. The second multi-center survey of dyslipidemia management in China: goal attainment rate and related factors. Chin J Cardio 2007;35(5):420-427
LDL-C每降低1· 0 mmol/L减少每年主要的心血管事件达1/5多
LDL-C每降低1.0 mmol/L引起的相对风险(RR)降低并不依赖于LDL-C的基线
The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9, 2010 DOI:10.1016/S0140- 6736(10)61350-5
DYSIS中国研究:东北地区LDL-C达标最低
在纳入分析的不同地区人群中,无论是按照中国2007 版指南还是NCEP‐ATP III 指南标准,东北地区患者的LDL‐C 达标率都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
东北地区为45.3%
西北地区为65.8% 华北地区为65.8%
华东地区为62.6%
西南地区为66.6%
LDL-C和非HDL-C
• 一级预防:LDL-C< 2.6 mmol/L • 二级预防:LDL-C< 1.8 mmol/L
更加突出非HDL-C作 为干预目标 • • • • 低危:<2.6 mmol/L 中危:<2.6 mmol/L 高危:<2.6 mmol/L 极高危:<1.8 mmol/L
推荐他汀 剂量
降LDL-C治疗目标值
LDL-C降幅与粥样斑块体积改变
20
粥样斑块体积改变, mm3
15 10 5 0 -5 -10 -15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虚线为平均水平 95%CIs
LDL-C改变(%)
阻止斑块进展, 需要LDL-C水平至少下降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