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辩证方法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辩证方法思考

作者:

指导教师:

2012年10月26日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辩证方法思考

(医学院)

摘要: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从研究对象、思维方式、理论基础、科学底蕴、治疗用药等方面比较分析了中西医的差异,进而从辩证法的角度,总结思考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三种辩证方法,即交叉兼容、互补增强与集成创新。

关键词:中医西医结合治疗辩证方法

0 引言

中西医结合,是在我国既有传统的中医药学,又有现代的西医药学的特定环境和条件下,从我国国情和民情的实际出发,以及人民群众防治疾病和卫生保健社会需要而提出的。中西医结台医学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学科,同中医、西医一起组成了我国的医学科学体系[1]。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坚持中西医结合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中西并重,发展中医药”和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中西医结合的方针[1][2]。正确理解中西医结合,正确应用中西医结合,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出中西医结合的强大作用,为人类健康带来前所未有的益处。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西医的主要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实现中西医有效结合的三种辩证方法。

1 中西医差异比较分析

中医是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在研究方法上,中医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西医大都需要借助仪器设备来诊断,同时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等方法或借助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表等简单工具对人体进行局部检查来诊断患者的疾病。中西医在研究对象、思维方式、理论基础、科学底蕴、治疗用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3][4]。

2.1研究对象

中医学之研究对象偏重于人与自然之关系,中国古代先哲认为人类生存的目的是适应自然,而不是关心是否能认识到物质世界之深层结构、形态,并不离开实际情况去思考问题。认为一切脱离相对关系之个体,以及脱离整体的部分,是毫无意义的。人类认识自然界之规律是“以人为本”,认为能够更好的适应自然,有利生存发展。强调人类个体生命过程及人类历史相对于自然界乃至整个世界是短暂的,而宇宙对人呈现出来的规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西医由于把动态的生命过程静止在一点上,忽略了自然因素之影响,简化其研究条件,借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对人体之结构及各个结构之功能借助仪器进行周密细致、系统的观察和纵深研究,提高了研究速度,一大批前沿性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从而加速了医学科学化的进程。必须指出尸体与活体是不能同等的。最终还需要回到整体动态作用条件及其复杂的人的层面上来。所以随着西医研究的越深入,其进程也就愈艰难。

2.2 思维方式

西医的思维方式,基本上属于直观的、线性的思维方式。中医的思维方式,基本上属于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西医强调能够观察(如解剖学的肉眼观察和细胞学、细菌学的仪器观察)、能够化验(要求拿出化学成分、化学分子式,让数据说话)、能够反复实验(通常是在割裂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就某一种因素的反应进行实验),并且在临床中往往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特别注重消毒、灭菌、杀死癌细胞、切除癌变部位)。这些都是西医直观与线性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

中医自然也需要解剖学知识,但除此之外便没有西医那些东西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想象去意会,需要靠感觉(即望、闻、问、切)去判断,既拿不出什么数据,更拿不出化学分子式。中医尽管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纳入“五行”之中,但绝不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制衡的有机系统,完整地统一看待。中医尽管将人体的前后、表里、虚实、寒燥等分别划归“阴”、“阳”两大范畴,但不仅不将其割裂,反而特别强调“阴阳调和”。中医不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而是强调“扶正祛邪”,即扶持和维护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正常功能以排除各种不正常的干扰。

由于思维方式迥然不同,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西医是将治疗放在第一、预防放在第二、养生放在第三的;而中医恰恰相反养生第一,预防第二,治疗第三。这就是人们所

说的“西医治‘已病’,中医治‘未病’。显然,中医这种“养生第一,预防第二,治疗第三”的思路,是从源头上维护人们健康的正确思路。除了易理、“阴阳”、“五行”,中医还要求懂得道家思想乃至佛家思想。实际上,一位高明的中医师往往具有相当深厚的哲学造诣,甚至本身就是一名够格的哲学家!这是西医界实在难以比肩的。

2.3 理论基础

中医与西医两者的理论基础是全然不同的。众所周知,西医的理论基础是科学,而且主要是经典科学。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可以认为是哲学,而且是中国哲学。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学细胞学、细菌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科学基础之上的,基本上属于“机械唯物论”的范畴。西医把人体划分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若干系统,再分别将各个系统划分为若干器官。这实质上等于把人体看作一台由各种部件、诸多零件组合起来的复杂的机器设备。医生往往只熟悉某一系统的专科,而对其它系统专科往往缺乏了解;在临床上,也往往只注意本专科的病变,而对其它方面的病变不闻不问。至于西药,就基本上属于纯粹的化学范畴了。

2.4 科学底蕴

人的生理、病理、病因、病机等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多学科的具体内容,需要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和阐明,移植和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是医学研究和发展的杠杆和桥梁。中西医的现有差异在这个方面也深刻地显示出来。在中医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所吸收的主要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文化,包括中国传统的科学思想和数学、天文学、历法学、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受其发展水平的限制,不能有效地解答医学的各种具体问题,中医不得不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哲学思辨,尽管掌握了许多深刻的客观规律,并在临床应用有效,但大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整体来看,中医学术的科学技术内涵还属于古代科学技术的水平。西医学术的科学技术内涵在16世纪之前不比中医高,但从16世纪开始欧洲发生一系列科学技术革命,西医走上移植和应用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成果的发展道路,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知识直接应用于解答医学问题,把这些学科的分解还原方法、实验方法、定量方法等应用于医学研究,对于生理、病理等能够以实验为依据,定量地做出物理的、或化学的、或生物学的解释,由此被人们称为医学的科学化和技术化。西医学术的科学内涵的提高主要是近代以来的事情。

2.5 治疗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