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溶解的量知识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溶解的量
知识要点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这两个概念:
①首先要明确“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如室温下,100g水中溶解31.6gKNO3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条件”和“一定量的溶剂”。
②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糖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但是,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浓溶液、稀溶液的概念
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稀溶液。在一定量
...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较少的是稀溶液。
5.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但在同一条件下,同一种溶质溶解在同一种溶剂中,饱和溶液—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例如,20 ℃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KNO3,此时所得的溶液是饱和溶液,也是浓溶液,但若将30gKNO3在此温度下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溶液虽然是浓溶液,但仍为不饱和溶液。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0.00024gBaSO4,此时所得的溶液显然很稀,但它却是饱和溶液,若取0.00020gBaSO4在此温度下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溶液既是不饱和溶液,也是稀溶液。
6.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内因)有关系,也与温度、压强(外因)有关系。许多实验证明:
①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如常温下食盐容易溶解在水中,而碘几乎不溶于水。
②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溶解性)不同。如常温下食盐容易溶解在水中,却很难溶
解在汽油里;碘微溶于水,却易溶于汽油。
③同一种固态物质在同一溶剂中(通常为液态)的溶解能力(溶解性)与温度有关。如硝酸钾在20℃,100g水中只能溶解31.6g。而60℃时,100g水中能溶解110g。温度升高时,大多数固态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所能溶解的量也越多。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可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同一气态物质在同一液态溶剂中的溶解性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压强有关。通常是温度升高,溶解性减小;压强增大,溶解性增大。
注:液态物质互相溶解的情况比较复杂,中学不讨论。
7.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正确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四个因素:
①一定温度。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
②100g溶剂。此处100g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溶液质量。
③饱和状态。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所溶解的最大质景为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④单位:g。严格地说应该是g/100g(溶剂),但为了使用方便(人所共知,按溶解度定义规定为100克水,所以将此省略掉),习惯上还是用“g”。]
8.溶解度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本性的关系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关于这个问题的普遍规律。但有一条应用较广泛的经验规则是:物质在跟它结构相似的溶剂里容易溶解,简称为“相似相溶”。例如,强极性的物质(如NaCl,NH3)容易溶解在强极性的溶剂(如水)里,弱极性的物质或非极性的物质(如油脂、汽油)容易溶解在弱极性的溶剂或非极性的溶剂(如苯、汽油)里。例外也有,如非极性的二氧化碳却溶于极性水里,所以这个“相似相溶”经验规律具有相对性。
9.溶解度曲线
当溶质一定、溶剂一定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这种函数关系既可用表格法表示,也可以用图象法(溶解度曲线)来表示。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既能定性地反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的趋势(溶解度曲线的伸展方向),也能表示某固态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还能用于比较同一温度不同溶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钾、氯化铵。只有少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例如氯化钠。极少部分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10.为什么有些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根据平衡移动的原理,当温度升高时,有利于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NH4NO3等。有少数物质溶于水时放出热量,它们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例如:Li2SO4、Ca(OH)2等。
对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问题,还有一种解释,Ca(OH)2有两种水合物
[Ca(OH)2·2H2O]和[Ca(OH)2·1
2
H2O],这两种水合物的溶解度较大,而无水的Ca(OH)2溶解度很小。
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结晶水合物逐渐脱水变为无水氢氧化钙,所以,Ca(OH)2的溶解度就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