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合集下载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共49张PPT)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共49张PPT)

课堂演练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 诉了我们( )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
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 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 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 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 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 物质手段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 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坚持实践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求我们注重认识 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康熙年间,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英 微服私访。途中,遇农民在田间劳作,农民请张 英对对子。出上联:稻草捆秧父抱子 张英想了半天,无以言对。 回家后,张英与夫人谈起此事,被一侍女听 到。侍女当即说出下联:竹篮装笋母怀儿 大学士张英为什么对不出对子? 问:这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问题三:工人能靠一个人的力量造好房子吗?单个人的实践活动存 在吗?纯粹孤立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存在吗? 问题四:同样是人造房子,现在的工人造房子和以前的人造房子有 什么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了实践什么特点?
3、实践的特点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不同历史发 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2019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2019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 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 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 题,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目的。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 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 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 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 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 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
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 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原则。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实践的形式并举例
小结: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
质活动。 2、实践的三个特点:
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
来源于亲身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
识”。这一观点( ) ①肯定认识来源于实践和书本
B
②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③承认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来源于
实践 ④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共58张PPT)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共58张PPT)
教学内容 1、认识的含义 2、认识的两个阶段 3、实践的含义 4、实践的特点 5、实践的基本形式 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 认识与实践
1 、认识的概念 2、认识的两个阶段
什么是认识? 老子提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 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A 人们实践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实践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埃博拉(Ebola virus)是烈性病毒, 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 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存在
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 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 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 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 1969年人类初次登上了月球
B实践的发展 提供 认识工具 促进 认识的发 展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推动认识的发展 。
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 发展 。 C、实践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 于2008年10月实施。
• 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行于2016年10月实施,载两 名宇航员,与天宫二号完成对接,在太空驻留30天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我国探月计划三步行:
“绕”,即2007年发射月球探
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绕 月观测;
“落”,6年内,中国的月球
车将在月面上软着陆,展开巡 视探测;
3、实践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包括两层基本含义 (1)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2张PPT)
拼搏、一起奋斗。
2 2016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 前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但幸福不会从
天而降。
4 2018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
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6 2020
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实践的 基本要素
客观事物
本身不能“自言其明”
主观认识
多数人公认的观点 权威的话 科学理论 原有的认识
本身无法证明
主观认识和认 识的对象都不 能充当标准
主观认识
实践 (桥梁)
客观世界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 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科学实验发现酱油食用后会转化成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无 机盐、水等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并不具备增加光敏感的功能。 酱油中的色素物质不会直接转移到皮肤中,对黑色素细胞的合成 并不起作用。
我们判断认识的正确与否,不以人数多少为标准,也不用权威来判定,而是 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食品添加剂不利于身体健康吗?
以食品添加剂中的甜味剂为例
1878年,糖精在煤焦油衍生物的试验中被法赫伯格发现,可作为糖的替代品,满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分最甜?
日本青森县苹果试验场对苹果的4个部分用糖度计进行了测定,
得出如下结论:
1.60%-70%的苹果顶部(学名称花萼凹陷部)最甜
2.程度较差的是苹果的中间部位
3.其次是苹果的肩部(学名叫花梗凹陷部)
4.甜度最差的就是苹果核附近的地方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探索认识的奥秘PPT课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探索认识的奥秘PPT课件

社会性,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 影响;历史性,强调实践受纵向因 素的影响
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方面的表现
表现
侧重点
认识误区
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
强调了人的一切知识,不管是亲身 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学 习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将认识的来源等同于获得认 识的途径;认为认识来源于人 脑或书本等
(3)特点。 ①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 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 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 其 运动规律 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②主观能动性: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 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 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岀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③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 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 发展着的。
答案: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科学实 验的主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它通过一定的 手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科学实 验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动机,通过科研人员分工协作和接续 奋斗,在实践中证实或证伪某一结论,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 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因而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一种基 本形式。
答案: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实验作 为探究规律的实践活动,是检验一种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重 要手段。
任务三: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材料三 对于3D生物打印领域来说,与之前采用其他材 料作出的突破相比,自由形式可逆嵌入悬浮水凝胶技术(以下 简称“FRESH技术”)的发现是真正令人感到兴奋的。因为它 可以用胶原支架打印出大规模的人体器官。对于FRESH技术, 其不仅限于胶原蛋白的3D打印,纤维蛋白、藻酸盐、透明质 酸等多种软性凝胶均可采用该技术来实现3D打印,这就为组 织工程学提供了一个强大的、适用性广泛的平台。着眼于未 来,FRESH技术在再生医学领域的许多方面都能得以应用,从 伤口修复到器官生物工程,横跨多个方向。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9张PPT)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9张PPT)


一)实践及其特点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16世纪,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 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力 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P47探究(五)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要求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 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抵制错 误的思想意识。
陆 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学科网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基本特征 自学指 导P42—
43
3、实践的基本形式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主体、手段、对象——三要素)
实践
方式 对象

区 别
改造客观世界 区 别
一切物质性活动 表 明
动 物
主观认识
形式多样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三要素、过程、结果)
①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A、实践的主体 (人:体力、智力)
客观
B、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社会关系) 主体:人 手段:工具、设备
阅读思考: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 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 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 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 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 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 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 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 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原有的认识
受主观认 实 识指导 践 改造客
观世界
联系主 观认识 联系客 观事物
是主观见 之于客观 的活动,联 系主客观 的桥梁
是检验认 识正确与 否的唯一 标准
名言示例: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 界的目的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C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 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 质手段。
6.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 D)
A.是绝对对立的。因为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 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
B.是绝对对立的。因为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 动性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思维活动,认识活 动
生产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社会实践
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三 种形式)
两层基本含义: (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 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 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随堂检测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小结: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性活动。
2.特点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3.基本 形式
生产实践(最基本)
社会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探究活动1(P42)
杜威
实践和动物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
(1)
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与动物本能有本质的区别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35张ppt)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35张ppt)
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含义: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
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 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 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含义: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
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 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感觉、 感性认识
知觉和表象三种 (初级阶段) 形式。
网红城市不是新事物。早在2018年前 后,重庆凭轻轨穿楼、西安凭摔碗酒 爆火,成为“第一代”网红城市。分 析此前出圈的网红城市,大多都有以 下基础要素:特色美食、代表性的生 活场景、“性价比”标签。重庆是 “魔幻8D”,西安是“大唐文化”。
先辈的成功经验也为后来的网红城市 所借鉴。如淄博是烧烤,哈尔滨是冰 雪,天水是麻辣烫,榕江是“村超”, 这些载体和符号,既是城市特色的提 炼,更是连接城市与网民的“密码”
发展、深化 理性认识 形式:概念、判
依赖于 (高级阶段) 断以及推理三种形 式。
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小结一:认识
1.含义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区别:
① 含义、形式不同; ② 地位不同:前者为认识的初级阶段,后者为高级阶段。
联系: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的“网红”。
①从实践的角度看,网红城市为何没有一劳永逸的套 路和秘诀?②从上述调查与结论的得出我们可知认识从何而来?
议学 ①从实践的角度看,网红城市为何没有一劳永逸的套路和秘诀? 提示 (提示,从实践活动的特点角度加以思考)
实践能够把意识的东西变成实现的东西
理由01 网红城市要红要有
理不由同直0城2接市现的发实展性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阅读课本陶行知的故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告诉我们,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示为: 行——知——行,或实践——认识——实践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注意]认识的根本任务:从感性认 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 本质。 认识的目的: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原有的认识
受主观认 实 识指导 践 改造客 观世界
联系主 观认识
联系客 观事物
是主观见 之于客观 的活动, 联系主客 观的桥梁
是检验认 识正确与 否的唯一 标准
名言示例: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就一定能推 动实践的发展么?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 践
提供日益完备 的认识工具
改造着人的 主观世界
锻炼和提高了 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射电望远镜使人们可以观察到100亿光年之遥的天体; 人造资源卫星帮助人们弄清地球的资源分布; 高速运算的电子计算机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快更准; 国际互联网的建成极大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社会科学实验,如改革试点等
小结: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性活动。
客观物质性 2.特点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生产实践(最基本)
3.基本 形式
社会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 因为: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实践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
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 不是孤立的活动。
历史性:
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 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 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辨析: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所以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实践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 反作用(双(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方法论要求:
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作用。
综合提高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 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 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 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 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 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 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 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 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 输血的大门。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
物质
意识
实践
第四课
唯物论
第五课
第六课 认识论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对象:自然界和 主体:人 人类社会 (不是动物) (不是主观世界) 性质:直接现实性 活动,把观念的存 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的活动(不是纯主观 的思维活动,认识 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 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
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 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 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 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 认识的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 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 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何谓正确认识? 检验认识是否正确?
正确的认识(相符合)
主观
对照
客观
错误的认识(不相符)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客观事物 本身不能“自言其明”
多数人公 认的观点
主观 认识 权威的话 本身无法证明
主观认识和 认识的对象 都不能充当 标准
科学理论
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间, 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 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实验:第一天,在 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只 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结果,黄鼠 狼吃了老鼠。只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有 别的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位教师又进一步了 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 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大量害虫。通过长期 实验,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 且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 益处。
主体 运用
手段 工具和其他设备

都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客观事物 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
议一议:对比人和动物的活动,回答动物的
活动也是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吗?
(2)实践具有能动性。 (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是能动 性活动
原因
实践主体(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
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 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明?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产生新问题 和新要求 推动着人们 去探索研究 延伸了人类 的认识器官 促 进 人 类 认 识 的 发 展
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主观能 动性 客观物 质性 社会历 史性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3、实践的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如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在阶级社会 中, 主要表现为阶级 斗争
变革社会的实践 (如革命、改革等)
科学实验
在当代中国,主 要表现为在社会 各方面的改革 自然科学实验,如太空育种实验等
随堂检测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2、教师讲课。
3、学生认真学习。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争论克隆人”
6、克隆羊“多利” 问世。
思考:实践有哪些特点?
实践对象
教师讲课 农民播种
实践主体
实践手段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实践是
客观物质性的 的活动。
决定
实践的构成要素 对象 改造 自然界或 社会关系
创造
改造自然界的实践中
表现
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新
改造社会的过程中
创造 的社会结构和社 会关系
实践离不开意识的指导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课堂演练
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 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 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
错。离开他人和社会的孤立的活动
是不存在的,并不否定单个人的 实践活动的存在。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1961年人类首次升 入太空(前苏联)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 (美国)
2004年勇气号登陆 火星(美国)
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
对号入座
有目的、有意识的 改造活动 受客观事物及其运 动规律制约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 人的活动
4.实践是认识目的
Let me try!
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 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 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 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 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 的入药麻醉作用。
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上述事例说明什么?
说明: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
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名言示例:
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 失败是成功之母
练习: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 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 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 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 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
如何证明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
人的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证明,认识 对象本身也不会“自言其明”。黄鼠狼不 会说“我不是专门偷鸡吃的”,鸡也不会 说“我常常被黄鼠狼吃。”。那么,谁能 检验这些认识正确与否呢?——实践。 为什么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呢?——因为实践具备将主观和客观联 系起来的特性。
实践是如何检验认识的呢?
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 作用中才能完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为了学游泳,就得下水
区分认识的来源,途径?
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参加实践,这就是直接经验; 二是就是读书学习,这就是间接经验。
人类认识的来源则是实践,而且也是 唯一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 途径。
注意: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
认 直接经验 通过实践获得 识 途 通过实 通过学习知识或 径 间接经验 —— 践获得 从别人那里获得
如何理解:
实 践 是 认 识 唯 一 来 源
(可以获取间接经验) 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可以获取直接经验) 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