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自学测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练习题及答案(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练习题及答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0e59c8d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3.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答案(一)2010-05-31 15:2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 A )A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C )A 19世纪20年代B 19世纪30年代C 19世纪40年代D 19世纪50年代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政治经济学理论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阶级斗争学说5、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B )A辛亥革命B十月革命C五四运动 D 中国共产成立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C )A大同思想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A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个重要理论成果是(B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 )A理论联系实际B精读和泛读结合C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10、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C实现共产主义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B )A唯物史观B唯心史观C激变论D庸俗进化论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BD )A黑格尔B马克思C费尔巴哈D恩格斯E亚当·斯密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BD )A、实用性B阶级性C科学性D实践性E革命性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DE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科学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DE )A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B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C 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D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E德国古典哲学5、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贡献是(AC )A创立唯物史观B创立阶级斗争学说C创立剩余价值学说D 创立社会主义学说E创立科学是生产力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E马克思主义的表达方式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B )A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D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E 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ADE )A、生物进化论B相对论C量子力学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E细胞学说三、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参看教材第3、13页)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2016年10月真题答案和解析(北京)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6年10月真题答案和解析(北京)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7f04b0479b89680202d8253b.png)
2016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理想就是人的奋斗目标。
从内容上划分,理想是多方面的,其中根本的理想是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理想【答案】D【解析】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
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
2.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答案】C【解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3.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是A.意识B.运动C.时间D.空间【答案】B【解析】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4.毛泽东说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指A.物质B.精神C.实践D.价值【答案】C【解析】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的特点。
一方面,实践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
201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机试题整理
![201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机试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f6b9365901020207409c4f.png)
马哲单选1.“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是对资本主义()的深刻写照。
A、人生观B、价值观C、道德观D、职业观【正确答案】:B2.1836年,在()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走上了独立政治运动的舞台。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正确答案】:B3.1844年,()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正确答案】:C4.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A、银行B、企业C、市场D、政府【正确答案】:D5.195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通过采取()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改造。
A、充公B、赎买C、收购D、合营【正确答案】:BB6.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是(A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是(D )。
A、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 B、一切有生命的人 C、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8.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是(C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 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9.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著作是(D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 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C10.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A、销售阶段B、购买阶段C、流通阶段D、生产阶段【正确答案】:B11.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A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平时自测题问题 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平时自测题问题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9137eed5bbfd0a79567380.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自学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D)A.18世纪中叶B.19世纪中叶C.20世纪初D.19世纪40年代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3.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C)A.绝对主义B.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诡辩论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B)A.运动性B.客观实在性C.不可分性D.时空性5.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C)A.形而上学观点B.经验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6.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B)A.世界都是过程,所以什么也不存在B.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C.世界只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D.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定性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C.事物的运动变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9.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C)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C)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D.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11.一个完整的认识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12.真理就是(D)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B)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间的相互影响D.社会意识具有的历史继承性15.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A)A.生产关系的总和B.生产资料的总和C.生产要素的总和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16.生产关系中,最基本,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B)A.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17.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A)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18.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64d5de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4.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成果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共产主义学说
C. 社会主义学说
D. 科学社会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唯心主义
D. 形而上学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
A. 阶级斗争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社会演进理论
D. 劳动价值理论
4.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是:
A. 社会形态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阶级斗争理论
D. 生产力理论
5.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A. 阶级分析
B. 实证研究
C. 历史唯物主义
D. 综合分析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劳动价值论?请简要说明其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 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理论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4. 请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学理论的贡献。
5.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三、论述题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论,并分析其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留白,供回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0d7cd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9.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A.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B.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共产主义C.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革命理论D.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文化理论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D. 经验主义答案:B3.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是由谁创造的?A. 资本家B. 工人C. 政府D. 消费者答案:B4. 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实现个人自由B. 实现社会公平C. 实现共产主义D. 实现国家富强答案:C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A. 阶级斗争B. 科技进步C. 文化传承D. 宗教信仰答案:A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和意识相互独立D. 物质和意识可以互相转化答案:A7.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来源是什么?A. 延长工人劳动时间B. 提高生产效率C. 减少生产成本D. 增加商品售价答案:A8.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什么决定的?A. 英雄人物B. 人民群众C. 文化传统D. 宗教信仰答案:B9.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是谁首次提出的?A. 马克思B. 恩格斯C. 亚当·斯密D. 大卫·李嘉图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阶级之间的矛盾D. 个人与集体的矛盾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哪些?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A B D12. 下列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阶级性B. 实践性C. 革命性D. 科学性答案:B D1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 商品和货币B. 资本和剩余价值C. 国家和革命D. 资本积累和经济危机答案:A B D1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A. 经济基础B. 上层建筑C. 阶级斗争D. 意识形态答案:A C15. 下列哪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A.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C. 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D. 个人主义的彻底消灭答案:A B 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区别。
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解析
![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f58f2a33d4b14e84246870.png)
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解析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A.自我批判 B.批判与继承的统一C。
不迷信权威 D.与时俱进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通过本题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强调坚持发展观.参见教材绪论P19。
.2.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A.核心内容B。
理论基础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通过本题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理论基础,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引出的结论,出于核心地位.强调了三者关系。
参见教材绪论P15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通过本题要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要掌握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参见教材第一章P35。
4。
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
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正确答案:C正确解析:通过本题要把握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相对静止的统一。
形而上学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相对主义诡辩论只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他们的共同错误是把两者割裂开了。
参见教材第一章P41。
5。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A。
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
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正确答案:D正确解析:通过本题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把握实践。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f400e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c.png)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地位是()。
A. 只是一种学说B. 世界上的一种哲学C.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案:D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是()。
A. 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B.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C. 劳动人民的实践创造D. 自然科学答案:B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B. 唯物史观C.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D. 唯物辩证法答案:A4.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是()。
A. 公有制B. 剩余价值C. 阶级D. 人民答案:C5.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认为,国家的根本属性是()。
A. 经济基础B. 上层建筑C. 无产阶级专政D. 阶级斗争答案:C二、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为无产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理论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源泉,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流转规律,为无产阶级认识阶级斗争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前进的推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最基本、最尖锐、最复杂的社会矛盾。
通过阶级斗争,无产阶级最终实现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推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三、论述题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政治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1d7ca9baf01dc281e43af095.png)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一元论B.二元论C.唯物论D.唯心论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A.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B.辩证否定的原理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D.对立统一的原理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归纳、综合D.识记、联想、假说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A.艺术B.宗教C.政治D.哲学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人的价值追求B.人的政治立场C.人的情感态度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具体劳动是指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16.价值规律是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D.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1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9.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20.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生产相对过剩B.需求绝对减少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21.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A.年利润量/年预付可变资本B.年利润量/年预付不变资本C.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可变资本D.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22.下列资本形式中不属于职能资本的是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农业资本23.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权力机构、经营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与之相应的具体组织形式是A.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B.董事会、理事会、职代会C.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D.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24.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A.超大型、垄断性的银行资本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25.“过剩资本”的出现是A.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B.资本循环的物质基础C.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D.引进资本的必然结果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7.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A.黑格尔B.圣西门C.费尔巴哈D.李嘉图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29.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30.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O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6年期末慕课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6年期末慕课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aa1cfd48ad02de80d4d8406b.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6年期末考题)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1“一个物体永远到不了目的地”体现了芝诺的()。
(1.0分)1.0 分A、飞矢辩B、二分辩C、追龟辩D、运动场辩我的答案:B2唯心主义真理观否定()。
(1.0分)1.0 分A、真理内容的主观性B、真理内容的客观性C、真理形式的主观性我的答案:B3根据联合国的定义,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的社会可以被称为老龄社会。
(1.0分)1.0 分A、5%B、10%C、3%D、7%我的答案:D4下面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矛盾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1.0分)1.0 分A、上层建筑在建立之初会有不完善之处B、上层建筑反映和反作用经济基础需要经过很多中间环节C、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实行强制性的控制D、经济基础会发生阶段性的变化我的答案:C5根据恩格斯的观点,物质的运动是()。
(1.0分)1.0 分A、物质的固有属性B、物质的存在方式C、物质的一般的共性的东西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D6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产生于()。
(1.0分)1.0 分A、15世纪B、16世纪C、17世纪D、18世纪我的答案:D7下面不属于唯物主义认识论特征的是()。
(1.0分)1.0 分A、承认在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客观的物质世界B、认识是对头脑中先天固有的东西的回忆C、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坚持从物到感觉到思想的可知论我的答案:B8黑格尔认为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其积极作用体现在()。
(1.0分)1.0 分A、提出国家决定市民社会B、把国家和市民社会作了区分C、把市民社会看作是绝对精神的一个特殊领域D、把国家看作是伦理观念的现实我的答案:B9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创作于()年。
(1.0分)1.0 分A、1929B、1931C、1937D、1938我的答案:D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
(1.0分)1.0 分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B、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C、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划D、以上都对我的答案:D11价值的特性不包括()。
2016年度尔雅《马克思主义基本基础学习知识原理概论》期末考试
![2016年度尔雅《马克思主义基本基础学习知识原理概论》期末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9f4348784693daef5ff73d71.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20)姓名:班级:默认班级成绩:100.0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并不是商品。
()1.0分我的答案:×7不可知论否认了人的认识有无限可能性,对人们的认识活动毫无益处。
()1.0分我的答案:×8人脑的重量在达到一定程度后,智力就依靠劳动产生差别。
()1.0分我的答案:×9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
()1.0分我的答案:√10亚里士多德的本体指的是存在于现实事物之外的“事物本身”。
()1.0分我的答案:×11辩证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积极的能动的,是因为它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1.0分我的答案:√自然资源只有进入到社会生产中才能够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1.0分我的答案:√13人的认识过程只能借助理性的思维方法,非理性因素得出的结论并不可靠。
()1.0分我的答案:×1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诗人陶渊明。
()1.0分我的答案:√15根据唯物史观,国家的命运前途是受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1.0分我的答案:×16鲁迅说对于《红楼梦》,经学家看到的是《易》,才子看到的是宫闱秘事。
()1.0分我的答案:×17人的内在尺度指的是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
()1.0分我的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次把科学性和无产阶级利益统一起来。
()1.0分我的答案:√19评价历史人物的阶级分析方法体现在要注意同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作用。
()1.0分我的答案:×20农业社会中没有信息的交流。
()1.0分我的答案:×21《本草纲目》是在李时珍花费大量时间心血积累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成书的。
()1.0分我的答案:√2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体现在直观性、机械性。
()1.0分我的答案:×23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一种精神关系的集合体。
()1.0分我的答案:×劳动力创造的超出自身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421ab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b.png)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A. 哲学、经济学、政治学B.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C. 政治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D. 哲学、历史学、文学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唯物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C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其核心观点是:A. 工人创造的价值高于其工资B. 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增加利润C. 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利润D. 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将导致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
2. 马克思是如何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量,但社会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这导致生产过剩,商品积压,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目的,也是认识的动力。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人们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推动社会进步。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断探索适合时代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四、案例分析题1.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资本主义国家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来缓解经济危机。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dc7bd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8.png)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是由谁创立的?A.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B. 卡尔·马克思C. 弗拉基米尔·列宁D. 约瑟夫·斯大林答案:B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什么?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C.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D. 文学、法学、经济学答案:C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什么?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C.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D. 形而上学和历史唯心主义答案:A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什么?A. 生产力的过剩B. 市场的不稳定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D. 资本家的贪婪答案:C5.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什么?A. 资本家如何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B. 工人如何通过劳动获得报酬C. 政府如何通过税收调节经济D. 市场经济如何自我调节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分析。
其革命性则体现在它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而且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提供了实现自身解放的科学理论指导。
科学性为革命性提供了理论基础,而革命性又赋予了科学性以实践意义。
2. 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的各种形式,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观念上层建筑,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
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论述题1. 论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答案: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其固有的矛盾,即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2016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考核作业
![2016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考核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492c5e6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c.png)
2016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考核作业综合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
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2、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C )。
A.关于无产阶级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C )。
A.对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运动的不同回答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存在性B.意识性C.运动性D.客观实在性5、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D )。
A.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B.能动地改造自然规律C.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D.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
A.矛盾的观点B.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 C )。
A.事物发展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发展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发展是否显著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矛盾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普遍联系的观点D.唯物主义的观点9、认识的本质是( D )。
A.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客体在主体头脑中的直接映像C.主体先验的对客体的认知D.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0、真理是( D )。
A.标志主观的范畴B.标志客观的范畴C.标志客观规律的范畴D.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11、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C )。
2016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概论试题
![2016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概论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4c69eee0b4e767f5bcfce81.png)
2016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解析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A.理论特征B.理论核心 C.理论品质D.理论前提【答案】C【解析】(1)C: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2)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物质与意识。
(3)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D: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3。
客观实在性是( )。
A.自然物质的个性 B.一切物质的共性 C.物质的具体形态 D.物质的存在形式【答案】B【解析】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体现了个别和一般、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统一。
4。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D【解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两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观点;(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观点。
那么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第三点,因为只有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才能科学的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坚持发展的观点才能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
5. “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在实践中坚持()。
201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39583ca8114431b90dd859.png)
201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篇一:20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自学测试题】ass=txt>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c. 朴素唯物主义d. 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2.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木”、“水”或者“原子”的哲学派别是(c)。
a. 辩证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 庸俗唯物主义3.驳斥不可知论最彻底的武器是(a)。
a. 实践b. 物质c. 唯物主义d. 存在4.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的主张,其实质与下列哪种观点相同( b )。
a. 物是感觉的复合b. 理在事先c. 吾心便是宇宙d. 存在就是被感知5.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a. 它表现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 它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c. 它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 它否认了静止的存在6.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c )。
a. 解放思想b. 理论联系实际c. 实事求是d. 群众路线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c )。
a.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b. 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c.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d.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8.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原理要求在方法论上坚持( c )。
a. 一点论b. 均衡论c. 重点论d. 两点论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a)。
a.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 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d.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10.“张三是人”这个命题表明( a )。
a. 个别包含在一般之中b. 一般不能存在于个别之中c. 任何个别都是一般d. 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11.任何真理都有它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a)。
2016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45344316fc700abb68fcc4.png)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创新、包容、开放、进取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未作答
答案解析:
上一题下一题
(10/25)单项选择题
第10题
D.中国共产党
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未作答
答案解析:
上一题下一题
(23/25)单项选择题
第23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
C.民主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
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未作答
答案解析:
上一题下一题
上一题下一题
(3/5)简答题
第28题
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__________
上一题下一题
(4/5)简答题
第29题
简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__________
上一题下一题
(5/5)简答题
第30题
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__________
上一题下一题
D.虚拟资本
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未作答
答案解析:
上一题下一题
(20/25)单项选择题
第20题
实行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最大限度占领市场
B.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C.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D.获取行业控制权力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未作答
答案解析:
上一题下一题
(21/25)单项选择题
第21题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管理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详解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e1aef0c5727a5e9856a618f.png)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总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 )A 理论特征B 理论核心C 理论品质D 理论前提答案:C解析: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 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 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不是哲学要研究的全部问题。
3. 客观实在性是 ( )A 自然物质的个性B 一切物质的共性C 物质的具体形态D 物质的存在形式答案:B解析:列宁的物质定义的意义:(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A 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B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D解析: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5. "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 ( )A 适度原则B 辩证否定观C 实事求是D 科学发展观答案:A解析: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
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C.朴素唯物主义D.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2.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木”、“水”或者“原子”的哲学派别是( C )。
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3.驳斥不可知论最彻底的武器是( A )。
A.实践B.物质C.唯物主义D.存在4.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的主张,其实质与下列哪种观点相同( B )。
A.物是感觉的复合B.理在事先C.吾心便是宇宙D.存在就是被感知5.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
A.它表现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它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C.它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它否认了静止的存在6.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C )。
A.解放思想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群众路线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C )。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B.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C.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8.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原理要求在方法论上坚持( C )。
A.一点论B.均衡论C.重点论D.两点论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 A )。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D.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10.“张三是人”这个命题表明( A )。
A.个别包含在一般之中B.一般不能存在于个别之中C.任何个别都是一般D.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11.任何真理都有它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A )。
A.相对性B.阶段性C.主观性D.绝对性1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
A.感觉B.社会C.物质D.实践13.“支配物理世界的运动的必然性,也支配着精神世界的运动,因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服从于注定的命运。
”这种观点属于( A )。
A.宿命论的历史观B.唯意志论的历史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D.非决定论的历史观14.社会历史观的核心问题是( A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问题C.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D.人的生产实践问题1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C )。
A. 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B. 科学技术、哲学、艺术C. 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E.法律思想、哲学、宗教16.历史上有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在社会意识的某些领域超过了经济发达的某些国家。
这种情况表明( D )。
A.社会意识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无关B.社会存在不能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不能直接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7.“历史事变的最终结果是由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出来的合力形成的”这一观点说明( B )。
A.每个意志都因相互抵消而等于零B.每个人的意志都对合力有贡献C.英雄人物的意志创造了历史D.人的意志是历史发展的原动力18.“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法是( D )。
A.机械论的观点B.宿命论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19.历史学家根据史实追溯以往的历史,这说明( B )。
A.意识是能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B.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消极被动的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C )。
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发展到质变20.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C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B.反映论和创造论的区别C.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区别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区别21.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C )A. 社会劳动为尺度B. 私人劳动为尺度C. 简单劳动为尺度D. 抽象劳动为尺度22. 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 C )A. 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B. 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C.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D. 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23. 依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起的作用不同,生产资本划分为:( C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职能资本和借贷资本。
24. “没有等同性就不能交换,没有通约性,就不能等同”。
这是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价值决定的见解。
这段话表明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 D )A.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B.商品的效用决定的C.商品的供求因素决定的D.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25.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前提是( B )A.资本家集中大量货币B.劳动力成为商品C.成产资料成为商品D.消费资料成为商品26、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 )A. 创造劳动力的价值B. 转移劳动力价值C. 创造剩余价值D.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27、垄断的实质是:( C )A.规定垄断价格B.控制商品销售市场C.获得高额垄断利润D.控制原料来源。
28.人们购买商品时希望“物美价廉”,这反映了人们:( C )A.看中商品经久耐用的自然属性B.看重商品的交换价值C.既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看重商品的价值D.看重商品的价值。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进步是有其客观标准的。
其中最根本的标准是( C )。
A.人的素质的高低B.经济体制的合理C.生产力的发展D.社会环境的改善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 C )。
A.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创造历史B.人们不受必然性制约的自觉创造活动C.人们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在此认识指导下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人们按照共同拟订的计划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 ABD )。
A.细胞学说B.达尔文生物进化论C.牛顿力学D.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E.康德星云假说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B CDE )。
A.理在事先B.物是感觉的复合C.心者,天地万物之主D.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E.心外无物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E )。
A.相互联结的关系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主要和次要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E.相对和绝对的关系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于( ABCDE )。
A.新事物的本质特点比旧事物优越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D.新事物中增添了一些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E.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往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ABDE )。
A.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B.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份C.感性认识依赖着理性认识D.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E.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6.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各种社会历史理论有两个主要缺陷(AB )。
A.只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物质原因B.没有说明群众的活动C.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D.否认社会发展的规律性E.只承认社会意识的作用7.“一个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这一论断适应于(A BCD E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8.“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是( BD )。
A.辨证的统一B.根本对立的C.相互补充的D.前者为唯物史观,后者为唯心史观E.唯物史观的两种表现形式9.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他们是( ABD )。
A.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C.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E.对社会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10、商品经济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 AB )A. 社会分工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C. 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转化为资本E. 科学技术的进步11、马克思讲:“任何生产,不管是从事工业还是从事农业,孤立地看,都不生产价值和商品。
他的产品只有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才成为价值和商品。
”这说明的是:(AB )A.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B.商品、价值是生产社会化的产物;C.只要存在人类社会,就一定会存在商品和价值D.为社会生产的产品必然是商品.E.商品、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的12、“一分钱一分货”,但是“一分钱买不到一分货或者多于一分货”这情况也是经常发生。
这说明的是:( ABC )A.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B.等价交换并不存在于每一个个别场合;C.价格既由价值决定,又在市场中形成;D.等价交换原则对有的商品不适用。
E. 价值规律有的时候不起作用13.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 AB )A. 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B. 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C. 能够创造出生产资料的价值D. 能够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E. 能够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14.必然王国是指( ABD )。
A.人们被自然力所奴役B.人们深受社会关系的压迫C.共产主义社会D.人们受盲目必然性的驱使,自己支配不了自己E.人们尊重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办事15.“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 ABC E )。
A.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B.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C.人的本质不是不变的,而是变化的D.人的社会属性属于人性范围,人的自然属性则不属于人性范围E.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三、简答题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3.怎样理解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4.如何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5. 简述商品的二因素及其辩证关系.6.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谈谈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2.试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基本条件有哪些?4.试述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