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常见缺陷及预防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常见缺陷及预防防治措施1.偏心度大:偏心度是指灌注桩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离程度。
偏心度大会导致桩体工作性能差,甚至引起工程事故。
预防措施包括:-在桩孔开挖前,进行地质勘察,尽量选择地质条件良好的区域进行施工。
-施工前进行桩位布置和轴线标定,确保桩位准确。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偏心度要求,定期进行测量和检查。
2.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混凝土质量不合格会导致桩体的强度不足和耐久性差。
预防措施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配比进行搅拌和浇注。
-对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情况。
3.钢筋锈蚀:钢筋锈蚀会导致钢筋断裂,降低桩体的承载能力。
预防措施包括:-钢筋的存放应避免与地面接触,并尽量避免钢筋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环境中。
-在钢筋上涂刷防锈涂料,增加钢筋的耐蚀性。
-在施工过程中,对钢筋进行严格的检查,及时更换锈蚀的钢筋。
4.灌注不均匀:灌注不均匀将导致桩体强度分布不均匀,影响桩的承载能力。
预防措施包括:-通过在管道内设置装料导管、振捣器等设备,保证灌注过程中的连续性和均匀性。
-控制灌注速度和业余,确保灌注过程均匀。
5.土层坍塌:在钻孔过程中,出现土层坍塌会导致孔壁塌方,影响灌注桩的质量。
预防措施包括:-根据地层条件选择合适的钻探工艺和钻头类型,减少土层坍塌的可能。
-在施工过程中,对孔壁进行及时的支护,避免塌方。
-在钻孔过程中进行地层观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总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缺陷可能会对工程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全程监控和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缺陷,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常见通病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工艺、地层等自然条件和工序安排、管理流程等管理条件的制约,经常会发生以下常见通病:1、钻孔偏斜-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设计要求;2、缩径-钻孔深度范围内局部孔径小于正常钻井孔径或桩径;3、塌孔-钻孔深度范围孔壁不稳形成坍塌;4、沉渣偏厚-桩底沉渣超出设计要求;5、钢筋笼上浮-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笼顶标高不断升高;6、浇短桩头-桩头低于设计标高;7、断桩、夹泥层-桩身混凝土明显断开或夹有泥土。
2、缩径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缩径的原因分析①土层中的膨胀土遇水后膨胀导致钻孔缩径。
②钻头焊补不及时,越钻越小,致使下部缩径。
③混凝土拌和物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差、坍落度小、骨料离析严重等,从而使下落浇混凝土不能充分地置换出桩孔中的护壁泥浆,或是在骨料离析处被护壁泥浆充填了本应由水泥砂浆充填的空间或者中空根本得不到充填,于是形成部分长度缩径。
④施工措施不当。
经现场检测发现,缩颈、空洞主要出现在桩身上部。
这是因为冲孔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施工到了桩身上部,混凝土自重力降低,自重密实困难,容易形成缩颈和空洞。
所以当混凝土浇筑到桩身上部时,应采取降低管外压力,提高混凝土的自重密实作用的有效措施,以免产生缩颈和空洞。
⑤施工人员素质差。
施工人员素质差(大多数为未经培训的工人),操作不规范,也是造成缩颈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
(2)防治措施①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
成孔时,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
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
如出现缩径,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成孔后及时浇注砼,以防停放时间过长而缩径。
②经常检查钻头尺寸,发现磨损及时焊补。
③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准确称量材料,保证混凝土拌和物质量。
④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水下浇注质量。
灌注混凝土时,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长度不小于1 m;混凝土供应及时,确保混凝土的连续灌注;在孔口斜台处,按规定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在正常情况下每15分钟测定一次)并做试块进行容重、抗压强度、抗渗标号、弹性模量等测定,发现异常立即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当混凝土灌注到桩身上部(离孔口5 m左右)时,采用降低孔内浆面,减小管外压力,提高管内混凝土下落冲力利于混凝土的自重密实,甚至可以在管内混凝土无法下落时,拔出导管,掏尽孔内剩余泥浆,凿毛、冲洗已浇混凝土面,再用人工振捣浇注混凝土,确保混凝土浇注质量,避免产生缩颈和空洞。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B RIDGE&TUNNEL桥梁隧道完成后进行,也可以在预压期和沉降值达到一定要求后进行,工期控制方面较为灵活。
但施工中应注意的是,台前应有不少于3~5米长度的反预压(高路堤取上限,低路堤取下限),同时可作为钻机平台使用。
护筒不宜短于2.5米,且在开钻初用高稠度泥浆在路基填土范围封闭孔壁,防止泥浆对路基填料的污染,并控制钻机速度。
本文介绍的三种施工模式,可根据施工中的具体情况予以参考。
一般来讲,填土较低的区段,采用先施工桥台后预压期的模式效果较为理想;填土较高的地段,待预压期和沉降值达到一定要求后再施工桥台较为安全。
另外,还要根据预压的要求、工点是否位于关键线路、施工力量安排是否可行、结构上有无加强措施以及当地政府有关要求等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落实。
在施工过程中,尤其要加强桥头路基沉降和结构物变形的观测,避免对结构物产生破坏。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公路养护工程公司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一般在水下进行,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施工过程中的成孔、灌注不能得到实质性的辨认。
一旦施工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工程工期,甚至会给施工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量测,分析和解决施工中质量通病显得尤为重要。
护筒移位,造成钻孔偏斜造成原因是护筒周围的土不密实或护筒高出水面的高度不足;开钻时,钻头起落碰撞护筒。
防治措施是在埋设护筒时,应采用粘质土并分层夯实。
护筒的高度要高出周围的水面1.0~2.0m,护筒周围的回填土要至护筒下约10cm处,以保证周围土体的稳定;钻头起落时,要严防碰撞护筒。
孔壁坍陷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有气泡出现或泥浆突然漏失,即表示有孔壁塌陷迹象。
造成原因:(1)孔壁周围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内泥浆水位偏低,护筒周围未用粘土密实填封;(2)雨天施工时,未做好防排水工作,以至泥浆池或护筒被雨水淹没;(3)钢筋笼碰撞孔壁;(4)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太长,成孔后待灌注时间和灌注时间过长等原因。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垂直偏差过大:
由于开挖过程未按要求每节核验垂直度,致使挖完以后垂直超偏。
每挖完一节,必须根据桩孔口上的轴线吊直、修边、使孔壁圆弧保持上下顺直。
(2)、孔壁坍塌:
因桩位土质不好,或地下水渗出而使孔壁坍塌。
开挖前应掌握现场土质情况,错开桩位开挖,缩短每节高度,随时观察土体松动情况,必要时可在坍孔处用砌砖,钢板桩、木板桩封堵;
操作进程要紧凑,不留间隔空隙,避免坍孔。
(3)、孔底残留虚土太多:
成孔、修边以后有较多虚土、碎砖,未认真清除。
在放钢筋笼前后均应认真检查孔底,清除虚土杂物。
必要时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封底。
(4)、孔底出现积水:
当地下水渗出较快或雨水流入,抽排水不及时,就会出现积水。
开挖过程中孔底要挖集水坑,及时下泵抽水。
如有少量积水,浇筑混凝土时可在首盘采用半干硬性的,大量积水一时又排除困难的情况下,则应用导管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5)、桩身混凝土质量差:
有缩颈、空洞、夹土等现象。
在浇筑混凝土前一定要做好操作技术交底,坚持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连续作业。
必要时用铁管、竹杆、钢筋钎人工辅助插捣,以补充机械振捣的不足。
(6)、钢筋笼扭曲变形:
钢筋笼加工制作时点焊不牢,未采取支撑加强钢筋,运输、吊放时产生变形、扭曲。
钢筋笼应在专用平台上加工,主筋与箍筋点焊牢固,支撑加固措施要可靠,吊运要竖直,使其平稳地放入桩孔中,保持骨架完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坍孔1、现象钻孔桩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坍落,造成孔底积泥,孔深不足。
2、原因分析⑴挖埋式护筒底部与四周粘土夯填不密实,护筒底部埋设在砂类等透水层中或杂填土等易坍地层中.⑵钻孔桩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内水位高度不够,低于地下水位,不足以平衡水头压力。
⑶当钻至砂类等强透水层时,泥浆补给不足引起孔内水位急剧下降.⑷出现较强承压水时,易导致孔底翻砂与孔壁坍塌。
⑸钻孔附近有较大得振动或成孔后附近地面载重量过大。
⑹泥浆比重偏小。
⑺成孔速度过快,尤其就是钻至砂类等强透水层时,在孔壁上来不及形成泥膜保护层。
⑻在吊放钢筋笼时,钢筋笼不垂直,下放时碰撞了孔壁或破坏了孔壁泥膜。
⑼工序安排不合理,成孔后不能及时灌注混凝土,造成成孔与灌注间孔得静置时间过长。
3、预防措施⑴埋设护筒时,严格按交底要求操作,对护筒直径外60cm范围内得杂填土进行换填,换填深度至原状土层下10~20cm.换填采用粘土,每20cm一层,采用气夯进行分层夯实,夯填得密实度要求同台背填土得要求一致。
夯填时,应在护筒四周对称均衡地进行,防止护筒变形或位移,夯填应密实不渗水.⑵孔内水位必须稳定地高出孔外地下水位1、0m以上,并不得低于护筒底部,同时,可随时调节补充孔内水位。
泥浆泵等钻孔配套设备能量应有一定得安全系数,并应有备用设备,以应急需.⑶施工通道得布置应离孔位有2、0m以上得距离,尤其就是地表下有淤泥质粘土之类得软弱土层时更应注意,安排钻进设备及灌注设备时也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⑷应根据不同土层采用不同得泥浆比重,易坍地层采用比重较大得泥浆.⑸应根据不同得土层采用不同得钻进速度,如在砂性土或含少量卵石土层中钻进时,可用一或二档钻速,并控制进尺.在地下水位较高得粉砂中钻进时,宜采用低档慢速钻进,同时加大泥浆比重与提高孔内水位。
⑹钢筋笼得吊放,应保证垂直。
在钢筋笼下放时应保持钢筋笼位于孔位中心,避免碰坍孔壁。
钢筋笼下放速度不应过快,同时应人工配合保证钢筋笼位于孔位中心。
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一、施工质量问题
1. 钻孔质量问题:
- 错误地定位钻孔位置;
- 钻孔孔径不符合设计要求;
- 钻孔底部的清洁度不达标;
- 钻孔孔壁的稳定性不足。
2. 灌注质量问题:
- 灌注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
- 灌注过程中的搅拌不均匀;
- 灌注速度过快或过慢;
- 灌注中出现漏浆、夹层或空洞。
3. 基础质量问题:
- 基础土质处理不当;
- 土壤的固结和沉降问题未妥善处理;
- 基础承载力不达标。
二、防治措施
1. 钻孔质量控制措施:
- 按照设计要求严格定位钻孔位置;
- 严格控制钻孔孔径和孔壁的稳定性;
- 清洁钻孔底部,确保孔底无杂物。
2. 灌注质量控制措施:
- 严格控制灌注混凝土配合比,确保强度和耐久性;
- 使用搅拌设备搅拌混凝土均匀;
- 控制灌注速度,避免漏浆、夹层或空洞的产生。
3. 基础质量控制措施:
- 对基础土质进行充分的勘察和分析,合理处理土壤问题;
- 采取适当的固结和沉降措施,确保基础的稳定性;
- 根据设计要求提高基础承载力,如加固地基或使用复合地基。
以上是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的简要概述。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操作,并定期检查和测试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机具简单,且施工过程具有噪音低、对相邻楼宇影响小、施工安全性好等诸多优点,于是在基础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但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环节较多,技术要求高,工艺较复杂,需要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水下灌注混凝土隐蔽工程的灌注,无法直观的对质量进行控制,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若稍有疏忽,很容易浮现一些质量问题,甚至造成重大质量事故,危及桩基工程的安全。
以下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分析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孔壁坍塌、成孔后钢筋笼安放不下去。
1)砂层钻进泥浆性能差(如粘度太小、含砂量大等),不能起到护壁作用;2)孔斜、地层软硬不均等原因造成扩孔;3)在某一孔段进尺速度极不均衡或者重复钻进;4)在非稳定层段(如砂层)钻进过程中反复抽吸造成孔壁局部失稳;5)钻进速度太快引起塌孔。
1)保证泥浆的性能及水头压力以满足护壁要求;2)采取合理的钻进工艺,反对片面追求进尺而盲目钻进;3)在粘性土层中钻进,每钻进一个钻杆重复进行扫孔。
1)小扩孔、轻微塌孔可不做处理;2)大扩孔、塌孔严重采用黏土回填;3)保证钻头直径重新下钻扫孔,缓慢提起钻头,处理后重新下钻。
桩孔垂直度偏差大于 1%。
1)地质原因:相邻两种地层的硬度相差较大,钻头在软层一边进尺速度较快,在硬岩层一边进尺速度较慢,从而在钻头底部形成进尺速度差,导致钻头趋向软地层方向;2)设备因素:如提吊中心、转盘中心、孔中心不在同一铅垂直线上,钻杆刚性差,钻进过程中钻机发生平面位移或者不均匀沉降;3)操作不当,钻进参数不合理。
1)必须使钻进设备安装符合质量要求;2)根据准确的地质柱状图选择钻进工艺参数;3)通过软硬不均地层时采用轻压慢转;4)钻进砂层时要特殊注意控制泥浆性能及钻头转数。
施工过程中若发生孔斜现象,住手继续下钻,将扫孔纠斜钻头下到偏斜值超过规定的孔深部位的上部,慢速回转钻具,并上下反复串动钻具。
下放钻具时,要严格控制钻头下放速度,借钻头重锤作用纠正孔斜。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 施工工艺不规范1.1 主孔位置偏离设计位置1.1.1 原因分析:施工前未进行标志和定位,或施工人员操作不准确。
1.1.2 防治措施:施工前对孔位进行标志和定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测量验收。
1.2 钻孔直径偏离设计值1.2.1 原因分析:施工设备选用不当,操作不准确。
1.2.2 防治措施:选用合适的设备进行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测量验收。
1.3 灌注浆液配比不合理1.3.1 原因分析:施工人员不熟悉配比要求,操作不规范。
1.3.2 防治措施:进行灌注浆液配比前,要求施工人员熟悉配比要求并进行培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抽样检测。
1.4 施工进度过快或过慢1.4.1 原因分析:施工进度过快可能导致操作不准确,过慢可能导致浆液分层或堆积。
1.4.2 防治措施:合理制定施工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操作准确且浆液均匀。
2. 基础土层破坏2.1 钻孔侧壁塌方2.1.1 原因分析:孔壁泥土固结能力不足,施工排土不及时。
2.1.2 防治措施:在进行钻孔前,根据孔壁土质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施工过程中注意及时排土,保持孔壁稳定。
2.2 钻孔回灌浆液泥浆浑浊2.2.1 原因分析:基础土层破坏导致回灌浆液中含有较多的泥浆。
2.2.2 防治措施:加强基础土层勘察,选择稳定的土层进行施工,避免土层破坏。
3. 灌注浆液质量问题3.1 灌注浆液含气量过高3.1.1 原因分析:施工过程中未进行足够的排气处理,或灌注浆液配比不合理。
3.1.2 防治措施:在灌注浆液前进行充分排气处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配比。
3.2 灌注浆液浆液性能不达标3.2.1 原因分析:浆液中添加剂质量不过关,配比比例不准确。
3.2.2 防治措施:严格按照要求选用高质量的添加剂,确保配比比例准确。
4. 锚固效果不理想4.1 灌注浆液回缩量大4.1.1 原因分析:施工过程中的浆液配比不合理,或浆液中添加剂质量不过关。
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1、塌孔在钻进过程中塌孔:如果是轻微塌孔,不影响正常钻进可以不处理;如果塌孔严重不能再继续钻进,则需要回填土待自然沉实时机成熟后再钻进。
在灌注过程中塌孔:在保证孔内水头的同时,应采用吸泥机吸出踏入孔中的泥土,如不再继续塌孔,可恢复灌注,如仍塌孔不停止则需要拔出导管钢筋笼,回填土待自然沉实时机成熟后再钻进。
当旋挖钻在易塌孔地区作业时,首先要保证配制的泥浆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再次在钻进过程中,尽量做到慢进尺,尽量避免钻进过程中钻头对孔壁的碰撞,破环护壁泥皮,同时应减少钻头内钻渣掉入孔内破坏泥浆的配比。
2、导管进水由于首盘混凝土封底失败或者灌注过程中导管接头不密封导致导管进水,或者灌注过程中将导管拔脱进水。
当封底失败时,应及时将导管、钢筋笼拔出,用旋挖钻将孔底混凝土掏出,重新安装钢筋笼、导管,清孔合格后重新灌注。
导管接头不密封需要换合格导管灌注,换导管和导管拔脱都需要在继续灌注之前,用捞浆桶或者泥浆泵等将二次安装的导管内的泥浆清除干净,注意精确计算好导管埋深,确保再灌注的顺利。
灌注前应检查好导管的、密封性,安装导管时要检查密封圈是否垫好,确保导管密封性良好。
严格计算好首盘封底的混凝土方量,确保有足够的混凝土封底,灌注过程中准确测量导管埋深,避免导管拔脱。
3、浮笼在灌注过程中发现钢筋笼上浮时,应立即减缓灌注速度,在保证导管有足够埋深的情况下,快速提升导管,待钢筋笼回到设计标高位置,再拆除导管。
如导管埋深不够不能拆除导管时,则将导管快速提升(注意不要将导管拔脱),然后再缓慢放下导管,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钢筋笼回到设计标高位置。
为防止钢筋笼上浮,在钢筋笼安装好后将其固定在钢护筒上;其次在灌注过程中应准确测量好混凝土顶面高程,当混凝土快进入钢筋笼时,应减缓灌注速度,并严格控制导管埋深。
4、卡管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在导管中下不去,首先应借用吊车的吊绳抖动导管,或者安装附着式振捣器使导管中混凝土下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一般不是很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
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必须防治在钻孔过程中及水下砼灌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桩基施工任务。
一、钻孔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1)、钻孔过程中护筒冒水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造成原因:埋设护筒的周围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防止措施:在埋筒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
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
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
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周围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2)、钻孔过程中孔壁坍陷钻孔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者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
造成原因: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
钻孔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
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该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3)钻孔过程中缩颈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造成原因:塑性土膨胀。
防治措施: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
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一、钻孔灌注桩1、由于停电或其他原因浇灌混凝土不连续,间断一段时间后,隔水层混凝土凝固形成硬壳,后续的混凝土下不去,只好拔出导管,一旦导管下口离开混凝土面,泥浆就会进入管内形成断桩。
如果采用加大管内混凝土压力的方法冲破隔水层,形成新隔水层,老隔水层的低质量混凝土残留在桩身中,形成桩身局部低质混凝土;2、对于有泥浆护壁的钻(冲)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及孔壁泥皮过厚是导致承载力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3、水下浇注混凝土时,施工不当如导管下口离开混凝土面、混凝土浇注不连续时,桩身会出现断桩的现象,而混凝土搅拌不均、水灰比过大或导管漏水均会产生混凝土离析;4、当泥浆比重配置不当,地层松散或呈流塑状,导致孔壁不能直立而出现塌孔时,或承压水层对桩周混凝土有侵蚀时,桩身就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扩径、缩径或断桩现象;5、桩径小于600mm的桩,由于导管和钢筋笼占据一定的空间,加上孔壁和钢筋的摩擦力作用,混凝土上升困难,容易堵管,形成断桩或钢筋笼上浮;6、对于干作业钻孔灌注桩,桩底虚土过多是导致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当地层稳定性差出现塌孔时,桩身也会出现夹泥或断桩现象;7、导管连接处漏水将形成断桩。
二、预防措施1、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必须进行试成孔,以便了解地质情况、检验所用设备的性能、施工工艺等。
如测得孔径易缩或塌孔,沉渣过厚等,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或采用重新考虑成孔工艺,修改工艺操作方法;2、桩位复测防止桩位放错或漏桩现象的出现;3、钻杆的垂直度: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护筒中心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在开钻前必须满负荷调试运转,钻孔灌注桩应采用跳打方式,防止相邻桩穿孔;4、清孔质量控制:采用二次换浆清孔的方法、。
在一次清孔后,提出钻杆,测量孔深,抓紧时间安放钢筋笼和混凝土导管,通过混凝土导管压入清浆,进行二次清孔。
其目的是清除在安放钢筋笼及混凝土导管时产生的沉渣,清孔后的检查泥浆比重在1、15~1、25、清孔后,再检查沉渣厚度(摩擦桩沉渣厚度≤150㎜;端承桩沉渣厚≤50㎜);5、下钢筋笼:保持与孔垂直,不能与孔壁相碰,钢筋笼接长焊接保证钢筋搭接倍数,焊缝连续保满。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孔灌注桩具有施工噪音低、振动小、桩长、直径可按设计要求变换自如,桩尖能可靠进入持力层,单桩承载力大等优点。
但是,从钻孔开始至成桩结束,因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引发质量问题甚至质量事故,因此质量控制成为施工中的难点。
Part1钢筋笼上浮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的钢筋骨架,在浇砼过程中,骨架位置比原设计位置高出,俗成浮笼。
1.1原因分析1)钢筋笼骨架内径与导管间距小,粗骨料粒径太大,主筋搭接焊头未焊平,在导管提升与下沉回来过程中,法兰盘挂带钢筋笼。
2)钢筋在安装过程中,骨架扭曲、箍筋变形、脱焊脱落或者导管倾斜,使得钢筋与导管外壁紧密接触。
3)有时因机具故障,浇砼时停歇,导管与钢筋间砼已凝结,提升导管时将钢筋带出。
4)浇砼速度过快,砼面升至钢筋笼底,产生向上浮力,导致钢筋笼浮上来。
1.2处理办法1)刚开始浇砼就出现浮笼,主要是导管与笼之间有挂带现象;应立即中止浇砼,反复上下摇动导管或单向旋转。
2)在浇砼过程中,随着导管拔出,笼上浮,但砼面不动,亦是因导管与笼间有挂带现象,应反复摇动导管,重复使之上下移动,以切断二者联系。
3)在浇砼过程中,随着砼面上升,笼上浮,即应控制砼浇量及速度。
Part2沉笼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钢筋,在浇砼过程中,钢筋笼坠落,钢筋骨架比原设计位置低,俗称沉笼。
2.1原因分析1)吊筋与主筋之间或分段钢筋之间焊接不牢固或吊环脱落。
2)上下振动导管时,导管挂带钢筋,对钢筋施加一很大外力,吊环松脱,而一旦导管与钢筋笼脱离时,笼沉入孔中。
2.2处理办法1)如笼沉入砼深度不深(小于2米时),可暂不处理,继续浇砼,待基坑开挖后,在原桩位上人工或机械挖土,凿出桩头钢筋接高上来,桩头砼须凿毛,再浇灌高出原标号一个强度等级的砼。
2)在开挖基坑后凿除桩头浮浆时发现沉笼,但不知沉入深度,此时须重新补桩或请设计人员核定在基础结构上采取加固措施。
Part3导管拔空在浇砼过程中,导管脱离砼面,泥水进入导管中,造成桩身变小或断桩。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桩身夹泥是指在灌注过程中,泥浆或泥土进入桩身内部,导致桩身夹泥现象。主 要原因包括清孔不彻底、泥浆比重过大、孔壁塌落等。这些因素会导致桩身夹泥 ,降低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桩的承载能力,造成安全隐患。
详细描述
桩顶混凝土强度低是灌注桩质量通病之一,主要原因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养护不当、受冻等。这 些因素会导致桩顶混凝土强度低,降低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03
CATALOGUE
灌注桩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沉渣过厚的防治措施
原因分析:沉渣过厚的原因主要包括清 孔不彻底、泥浆比重小、泥浆池回旋沉 淀效果差等。
3. 在灌注混凝土前,再次检查沉渣厚度 ,如不合格需进行二次清孔。
2. 增加泥浆池的回旋沉淀效果,定期清 理泥浆池中的沉渣,保持泥浆池清洁。
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止沉渣过厚,应 采取以下措施
上浮等。
这些质量通病不仅会影响灌注 桩本身的承载能力,还会对整 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 威胁。
因此,对于灌注桩质量的控制 和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灌注桩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结构形式,其质量对于整个工 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针对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确保灌注桩的 质量符合要求。
钢筋笼上浮
总结词
钢筋笼上浮会导致灌注桩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影响结构安 全。
详细描述
钢筋笼上浮是灌注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主要原因包括钢筋 笼固定不牢固、混凝土流动性不足、导管埋深过大等。这些 因素会导致钢筋笼上浮,使得灌注桩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 影响结构安全。
桩身混凝土离析
总结词
桩身混凝土离析会导致灌注桩强度降低,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嘿,咱今儿就来说说钻孔灌注桩施工那些常见的质量通病,还有咋防治它们!你想想啊,钻孔灌注桩就像是给建筑打下的一根根坚实柱子。
要是这里头出了啥毛病,那可不得了哇!比如说缩颈,这就好比是柱子突然变细了,那能撑得住上面的重量吗?肯定不行啊!还有断桩,哎呀,这就像是柱子断成两截了,这多危险呐!那为啥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咱就拿塌孔来说吧。
可能是泥浆护壁没做好呀,就好像战士上战场没穿好铠甲,那能不受伤嘛!或者是钻进速度太快了,就跟跑步太快容易摔跤一个道理。
那咋防治呢?首先呐,泥浆得调得恰到好处,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就跟做菜放盐似的,得适量。
钻进的时候也别心急,慢慢悠悠地来,一步一个脚印。
还有哇,灌注混凝土的时候得连续,别断了档,不然就容易出问题。
再说说钢筋笼上浮。
这就像人飘起来了一样,不正常啊!这可能是混凝土灌注得太快太猛了,把钢筋笼给顶起来了。
那咋办呢?可以减慢灌注速度呀,让钢筋笼稳稳地待在该待的地方。
还有桩底沉渣过厚,这就像脚底沾了一大坨泥巴,能舒服吗?能保证质量吗?所以啊,清孔工作可得做好咯,把那些杂质都清理干净。
你说这些质量通病是不是得重视起来呀?要是不重视,等房子盖起来了,出了问题可就晚啦!咱可不能干这种马马虎虎的事儿。
就像我们过日子一样,得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才能过得踏实。
钻孔灌注桩施工可不是小事儿,每一个环节都得小心谨慎。
这就好比走钢丝,一步都不能错。
从准备工作到施工过程,再到最后的检查验收,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咱再想想,要是这些质量通病都解决了,那建筑得多牢固哇!住在里面的人也能安心呀。
所以说呀,防治这些质量通病,那可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和幸福着想呢!咱可不能含糊,得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位,让钻孔灌注桩稳稳地撑起我们的建筑。
总之呢,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常见质量通病不可怕,只要我们知道了原因,找到了防治的办法,认真去做,就一定能把问题解决好。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更美好的建筑,为了更安心的生活!。
钻孔灌注桩质量缺陷及处理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缺陷及处理措施1、孔斜预防措施(1)钻具要保持垂直度、刚度、同心度,钻头须具有保径装置,钻机就位必须准确平稳,确保机座处在稳固的地坪上。
开钻前,为防止钻孔倾斜,首先钻机在轨上移行就位后,调整钻机转盘的水平,保持钻塔天车转盘中心、桩孔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
(2)由于本工程钻孔深度较深,桩径较小,开孔时大钩要求吊紧,保持泥浆泵量、轻压慢转,钻头在吊紧状态下钻进。
(3)本工程桩基成孔深度较大,施工时,每班应利用水平管或水准仪至少校核转盘、钻机水平一次,发现钻机倾斜时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2、防止坍孔措施(1)桩基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坍孔,轻则影响成孔进度,严重时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整个工程的进度,给工程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施工时应采取如下措施防止坍孔:(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到跳孔施工,防止相邻孔施工过程中的泥浆串孔。
相邻桩施工须距4倍桩径以上或间隔36h以上。
(3)在不同的地层采用合理的转速和转压,减少由此对孔壁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4)为防止水头压力不足而导致孔壁失稳坍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确保护筒内水头不低于地表。
3、缩径与糊钻之预防措施(1)在钻进时,易发生缩径、糊钻现象,应采取一些相应的预防措施:(2)改进钻头结构:调整刀具的角度、高度,提高钻头的切削能力,提高排渣能力,从而提高钻进效率。
(3)在保证孔壁稳定的前提下,在易糊钻的地层钻进时,调整泥浆性能、钻进参数等措施以减少糊钻。
(4)改进钻进操作方法,可以采取每钻完一根钻杆,上下串拉和重新扫孔防止。
(5)在易缩径的地层中钻进时,可适当抬高水头高度以及增大泥浆的粘度和比重的方法来增加泥浆对孔壁的压力,减少缩径。
(6)保证钻头的有效直径满足设计直径。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工艺、地层等自然条件和工序安排、管理流程等管理条件的制约,经常会发生以下常见通病:二、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由于钻机作业时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或由于土层软硬交界层面较陡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他硬物等情形,常会导致钻孔偏斜。
(2)防治措施①施工前应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 cm。
②桩机部件要妥善保养、组装,开钻前要校正桩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③钻孔过程中遇到的孤石如位置较浅,可将其挖出,如位置较深,可用岩芯钻机钻通石块爆破后再行施工。
④在砂层和粉土层中钻孔时,钻进速度不宜过快。
⑤钻孔轻微倾斜可往复扫孔纠正。
若桩孔倾斜较严重,应向孔中填入石子和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在消除了导致斜孔的因素后重新钻进,宜慢速提升、下降,反复扫孔矫正,直至桩孔符合要求。
2、缩径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缩径的原因分析①土层中的膨胀土遇水后膨胀导致钻孔缩径。
②钻头焊补不及时,越钻越小,致使下部缩径。
③混凝土拌和物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差、坍落度小、骨料离析严重等,从而使下落浇混凝土不能充分地置换出桩孔中的护壁泥浆,或是在骨料离析处被护壁泥浆充填了本应由水泥砂浆充填的空间或者中空根本得不到充填,于是形成部分长度缩径。
④施工措施不当。
经现场检测发现,缩颈、空洞主要出现在桩身上部。
这是因为冲孔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施工到了桩身上部,混凝土自重力降低,自重密实困难,容易形成缩颈和空洞。
所以当混凝土浇筑到桩身上部时,应采取降低管外压力,提高混凝土的自重密实作用的有效措施,以免产生缩颈和空洞。
⑤施工人员素质差。
施工人员素质差(大多数为未经培训的工人),操作不规范,也是造成缩颈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
(2)防治措施①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
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桩位偏位偏差较大
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桩位偏位偏差较大
基坑开挖后,对照轴线检查桩位,桩位偏差超出规范允许范围。
1.1 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放样有偏差或机械钻孔定位不准确。
2)开挖基坑时,一次性挖土深度过大,土侧压力造成桩位错动。
1.2 预防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现任心,钻孔定位准确。
2)开挖土方应分层开挖,每次挖土深度控制在4m左右。
1.3 处理办法
如桩位超出规范允许偏差范围较大,应请设计人员核定,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如果是单桩基础,一般应重新补桩。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
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常见通病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工艺、地层等自然条件和工序安排、管理流程等管理条件的制约,经常会发生以下常见通病:1、钻孔偏斜-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设计要求;2、缩径-钻孔深度范围内局部孔径小于正常钻井孔径或桩径;3、塌孔-钻孔深度范围孔壁不稳形成坍塌;4、沉渣偏厚-桩底沉渣超出设计要求;5、钢筋笼上浮-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笼顶标高不断升高;6、浇短桩头-桩头低于设计标高;7、断桩、夹泥层-桩身混凝土明显断开或夹有泥土。
二、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由于钻机作业时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或由于土层软硬交界层面较陡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他硬物等情形,常会导致钻孔偏斜。
(2)防治措施①施工前应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 cm。
②桩机部件要妥善保养、组装,开钻前要校正桩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③钻孔过程中遇到的孤石如位置较浅,可将其挖出,如位置较深,可用岩芯钻机钻通石块爆破后再行施工。
④在砂层和粉土层中钻孔时,钻进速度不宜过快。
⑤钻孔轻微倾斜可往复扫孔纠正。
若桩孔倾斜较严重,应向孔中填入石子和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在消除了导致斜孔的因素后重新钻进,宜慢速提升、下降,反复扫孔矫正,直至桩孔符合要求。
2、缩径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缩径的原因分析①土层中的膨胀土遇水后膨胀导致钻孔缩径。
②钻头焊补不及时,越钻越小,致使下部缩径。
③混凝土拌和物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差、坍落度小、骨料离析严重等从而使下落浇混凝土不能充分地置换出桩孔中的护壁泥浆,或是在骨料离析处被护壁泥浆充填了本应由水泥砂浆充填的空间或者中空根本得不到充填,于是形成部分长度缩径。
④施工措施不当。
经现场检测发现,缩颈、空洞主要出现在桩身上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成原因: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而难于沉渣浮起;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未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桩底;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
防治措施: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0-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分钟。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要用清水进行置换。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可采用钢筋笼冷压接头工艺加快对接钢筋笼速度,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沉渣。下完钢筋笼后,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直至孔口返浆比重及沉渣厚度均符合规范要求。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40mm,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0m以上,以利用混凝土的巨大冲击力溅除孔底沉渣,达到清孔孔底沉渣的目的。
钻孔灌注桩监理控制要点表
检查要点或方法
定位放线
桩位
≦10mm
1.准确计算设计桩位坐标;
2.用全站仪复测桩位;
3.“十”字线法定位护筒;
4.钻尖对准“十”字线交点。
埋设护筒
护筒定位、标高
平面位置:±5cm
垂直度<0.5%
1.用“十”字线法定位护筒;
2.测量护筒标高;
钻 孔
(3)钻孔过程中缩颈
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造成原因:塑性土膨胀。
防治措施: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如出现缩颈,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防治措施:成孔后,必须认真清孔,一般是采用冲洗液清孔,冲孔时间应根据孔内沉渣情况而定,冲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避免孔底沉渣超过规范规定。灌注混凝土前认真进行孔径测量,准确算出全孔及首次混凝土灌注量。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坍落度损失应满足灌注要求。在地下水活动较大的地段,事先要用套管或水泥进行处理,止水成功后方可灌注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应从导管内灌入,要求灌注过程连续、快速,准确灌注的混凝土要足量,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避免停电、停水。绑扎水泥隔水塞的铁丝,应根据首次混凝土灌入量的多少而定,严防断裂。确保导管的密封性,导管的拆卸长度应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上升高度而定,切勿起拔过多。
(2)、钻孔过程中孔壁坍陷
钻孔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者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
造成原因: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钻孔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该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封底
导管口始终埋入混凝土
1.首盘混凝土用大料斗接料,混凝土量保证能封住导管底。2.严格控制导管拆除数量,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中不小于2米。
混凝土顶标高
不小于设计标高
1.用测绳随时测量混凝土面标高,与理论量比较是否正常;2.至设计标高时可用竹杆等工具测量。
(7)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的位置高于设计位置的现象。
造成原因: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过高,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大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升;当混凝土灌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部距离钢筋笼仅有1m左右时,由于浇筑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的上浮;由于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会带动钢筋笼上升。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一般不是很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必须防治在钻孔过程中及水下砼灌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桩基施工任务。
(4)钻孔过程中钻孔偏斜
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
造成原因: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所致;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等情形。
防治措施: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cm.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档。另外安装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的办法。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局部回填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重新钻进。
0.5-1.0m
目测
孔深
设计底标高-0.9
允许偏差:+300mm
1.只深不浅,用重锤测;
2.用长钢卷尺测量测绳长度。
沉渣厚度
≤200mm
1.用沉渣仪或重锤测量;
2.沉渣厚度为验孔时与浇筑前的差值。
钢筋笼
吊装
孔口复验
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1.分节制作的钢筋笼要编号,一一对应。
2.钢筋直螺纹接头的质量。
钢筋笼安装深度
一、钻孔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钻孔过程中护筒冒水
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造成原因:埋设护筒的周围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防止措施:在埋筒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周围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防治措施: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准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笼时,控制导管埋深在.1.5~2.0m.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灌注的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4m,不宜大于5m和小于1m,严禁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当发生钢筋笼上浮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注混凝土面的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
清 孔
成 孔
钻机对中
1.钻尖对准护筒中心或“十”字线交点。
2.钻杆垂直。
垂直度
<0.5%
1.测量钻杆;
2.查看旋挖钻机仪表盘。
桩径
设计为:
允许偏差:±50mm
1.施工前测量钻头直径;
2.成孔后用井径仪检测,或用探笼检测。
泥浆比重
1.15-1.20
1.用比重计检测。
2.清孔后在距孔底50cm处取样
泥浆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
±100mm
1.准确测量吊筋长度,注意吊筋的焊接、固定位置。
导管安装
导管的安装深度
距孔底500mm
1.导管分节编号,检查编号;
2.首盘混凝土封底后检查导管内有无泥浆;
3.旁站混凝土时浇筑时检查拆除的导管长度
混凝土
浇筑
混凝土坍落度
180-220mm
1.用坍落度桶检测;2.审查混凝土配合比、送实单;3.查看混凝土是否离析。
通过对上述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等进行阐述,以便防治在钻孔过程中及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常见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桩基施工任务。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灌注桩桩基的施工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二、本工程钻孔灌注桩关键工序检查要点
行灌注,上浮现象即可消失。
(8)断桩
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中间被冲洗液等疏松体及泥土填充形成间断桩。
造成原因:由于导管底端距孔底过远,混凝土被冲洗液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形成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填充;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导管密封不良,冲洗液浸入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形成桩身中段出现混凝土不凝体;由于在浇注混凝土时,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多,露出混凝土面。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夹渣,出现桩身中岩渣沉积成层,将混凝土桩上下分开的现象;浇注混凝土时,没有从导管内灌入,而采用从孔中直接倒入的办法灌注混凝土,产生混凝土离析造成凝固后不密实坚硬,个别孔段出现疏松、空洞的现象。
(6)混凝土灌注中卡管
水下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的现象。
造成原因:初灌时。隔水栓堵管;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差造成离析;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过大;各种机械故障引起混凝土灌注不连续,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卡管;导管进水造成混凝土离析等。
防治措施:使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配,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通过实验室确定,坍落度宜为18-22cm。粗骨料的最大不得大于导管直径和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4,且应小于40mm。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加外加剂。应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为0.6-1.0MPa,以避免导管进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应缓慢倒入漏斗的导管,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塞。在施工过程中,应时刻监控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运转正常,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