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案例
作业成本法案例
![作业成本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2660069cf84b9d528ea7aa4.png)
作业成本法案例
(胡贰)
鲜多多食品公司,主打产品:馒头、包子、饺子。
一,要点流程图
二,作业成本汇集
三,作业成本分配(以发面做馒头为例),假设有面粉10万元,人力人工总计10万元(5000工时,平均分配至各项作业),共发面20000公斤。
其中6000公斤用来做馒头,8000公斤用来做包子,6000公斤用来包饺子。
6000公斤面共做了40000个馒头。
分配作业成本及馒头成本。
四,如果鲜多多公司生产2种馒头,荞麦馒头和奶酪馒头,荞麦馒头是加荞麦粉,奶酪馒头是加奶酪,各生产2万个。
那么两种成本对象如何划分?
以荞麦馒头为例:
荞麦馒头消耗的做馒头作业成本=1.4×20000=28000
荞麦馒头总成本=荞麦馒头消耗的做馒头作业成本+荞麦粉总成本=28000+5000=33000 (假设荞麦粉5000)荞麦馒头单位成本=荞麦馒头总成本/产量=33000/20000=1.65。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76c3c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e.png)
案例一:公司A的作业成本计 算
公司A生产两种产品,利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并对比产品盈利 能力,为未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案例二:公司B的作业成本计 算及对比分析
公司B面临多个作业,使用作业成本法评估各个作业的成本和效益,帮助企业 优化资源分配和决策。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能帮助企业了解特定作业的成本,优化 决策和资源分配。本演示将深入介绍该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实践应 用。
作业成本法介绍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将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分 配给特定作业,以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它可以提供准确成本信息,帮助企 业评估作业的盈利能力和效益。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
各项资源的使用情况,优化资源配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提高效率。
3
决策分析
作业成本法提供了决策所需的详细成本 信息,帮助企业评估投资回报率和决策 风险。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准确计算作业成本,支持决策分析。
局限性
依赖准确的数据和成本分配方法,无法反映间接成本的影响。
作业成本法的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作业成本法基于“因果关系”原理,即将成本分配给特定作业,以反映产生该 作业所需的资源使用情况。成本分配方法包括直接材料和直接劳动的实际成 本分配,以及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1
产品成本计算
作业成本法可用于计算产品的成本,帮
资源分配
2
助企业确定合理的销售价格,并评估盈 利能力。
作业成本法定价案例
![作业成本法定价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b281d8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2.png)
作业成本法定价案例作业成本法是企业在制定产品定价策略时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计算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项成本,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销售价格。
下面将以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过程。
某家小型制造企业生产一种特殊材料,该材料基于客户的需求定制,生产过程包括材料配方、生产、测试等环节。
该企业决定采用作业成本法来确定售价。
1. 材料配方成本:首先,企业需要确定每一种配方所需的原材料成本。
这包括各种原材料的价格、用量以及相关的运输费用和仓储费用等。
另外,还要考虑到材料配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耗,这也是成本的一部分。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企业可以计算出每一种配方的材料配方成本。
2.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劳动力成本、设备折旧费用、能源消耗等。
企业需要确定生产每单位产品所需的工时、设备使用费用以及其他间接费用。
同时,还需考虑工艺改进和生产效率提升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3. 测试成本:为保证产品质量,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测试,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和人力。
这些测试成本也需要计入产品的成本中,以便在定价时进行考虑。
4. 辅助成本:除了上述三项直接成本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成本需要加以考虑。
例如,管理人员的工资、仓库租金、运输费用以及营销费用等。
这些间接成本是整个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支出,应当纳入最终的售价计算中。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定价案例中涉及的成本主要包括材料配方成本、生产成本、测试成本以及辅助成本。
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些成本逐一计算并汇总,最终得出每单位产品的总成本。
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企业可以制定出合理的定价策略,以确保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作业成本法是企业制定定价策略时的一种有力工具,通过准确计算各项成本,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售价,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成本结构以及竞争状况,不断优化定价策略,以实现良好的商业效益。
成本会计5个案例
![成本会计5个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fac19c989eb172ded63b790.png)
管理成本会计课程实验案例资料第一部分:成本会计案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案例一纺织厂成本核算案例李明军2011年9月从原来的企业辞职,应聘到一家纺织厂做成本会计员。
财务部老成本会计张师傅向小张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
该纺织厂规模较大,共有三个纺纱车间,两个织布车间。
另外,还有若干为纺纱织布车间服务的辅助生产车间。
该厂第一纺纱车间纺的纱全部对外销售,第二纺纱车间纺的纱供第一织布车间使用,第三纺纱车间纺的纱供第二织布车间使用。
纺纱和织布的工序包括清花、粗纺、并条、粗纱、细纱、捻线、织布等工序。
各工序生产的半成品直接供下一工序使用,不经过半成品库。
该厂现行的成本计算模式是,第一纺纱车间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第二纺纱车间和第一织布车间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第三纺纱车间和第二织布车间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
为了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厂财务部对各车间生产的半成品均要进行考核;另外,主管部门还要对半成品成本情况进行评比和检查。
张师傅问李明军,我厂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应如何改进?同时,张师傅还向小李提供了本企业三个生产车间的生产成本资料,让小李熟悉企业的成本计算过程。
有关资料如下:某产品经过三个生产步骤。
第一步骤生产的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二步骤;第二步骤生产的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三步骤,在第三步骤生产出产成品。
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见表1至表3:[思考题]1、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实际成本结转法)计算成本并将计算结果填人相应表中。
2、该厂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应如何改进?案例二 BBC公司全部成本计算法与变动成本计算法案例①共同成本即为共同制造费用总共40000美元,在两种产品之间平均分配。
②共同固定性销售费用总共50000美元,在两种产品之间平均分配。
本年的预计固定性制造费用与实际固定性制造费用相等,为130000美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按照以预计直接人工130000小时为基础计算的全厂分配率进行分配。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0f18d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2.png)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假设公司生产手机,其中一个重要的作业是组装。
为了分析组装作业的成本,该公司采用了作业成本法。
首先,公司根据组装作业的特点和要求,确定了两个作业成本对象:手机主板和手机壳。
手机主板是最重要的组件,手机壳是附属品。
为了方便分析和控制成本,公司将这些成本分为两个独立的作业池。
然后,公司对每个作业池进行成本分配。
对于手机主板作业池,公司确定了两个作业驱动因素:工作时间和工作复杂度。
工作时间是用于完成一个主板的总时间,工作复杂度是根据装配主板所需的技术难度进行评估。
对于手机壳作业池,公司只考虑了一个作业驱动因素:工作时间。
接下来,公司计算了每个作业驱动因素的作业成本率。
以工作时间为例,公司将该作业池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预算总和除以工作时间总和,得到了作业成本率。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公司追踪了每个作业驱动因素的实际成本,并将其乘以作业成本率,得到了每个作业驱动因素的实际成本。
例如,6月主板作业池的工作时间总和是100小时,作业成本率是50美元/小时,那么主板作业池的成本就是100小时乘以50美元/小时,即5000美元。
最后,公司根据作业成本的详细信息和作业驱动因素的实际成本,对各个作业和成本对象进行了成本分析和控制。
通过对比预算和实际成本,公司可以了解哪些成本超出了预期,从而决定需要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成本或调整预算。
首先,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使公司能够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和驱动因素,从而更好地控制和优化成本。
其次,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确定成本驱动因素,并计算作业成本率,从而更准确地估计成本并进行成本分析。
最后,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预算调整。
通过与预算的比较,公司可以发现成本偏差,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和控制作业成本。
通过对该手机制造公司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势。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7381c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9.png)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会计方法,用于确定和分配成本。
它通常用于制造业,以确定产品和服务的成本。
以下是一个关于作业成本法案例的分析:某食品加工公司(Company A)生产各种食品产品,如薯片、饼干和巧克力。
该公司想了解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首先,公司A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独立的工作岗位,并为每个工作岗位设置了成本驱动因素。
例如,对于薯片的生产,工作岗位可以是切片、炸制和包装。
切片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切片机的使用时间,炸制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食用油的消耗量,包装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包装材料的使用量。
随后,公司A根据每个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计算出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
切片工作岗位的成本可以是切片机每小时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乘以切片机的使用时间,炸制工作岗位的成本可以是每升食用油的成本乘以食用油的消耗量,包装工作岗位的成本可以是每件包装材料的成本乘以包装材料的使用量。
最后,公司A将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加总,得出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
例如,薯片的制造成本可以是切片工作岗位的成本加上炸制工作岗位的成本加上包装工作岗位的成本。
通过作业成本法,公司A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例如,如果薯片的制造成本较高,公司A可以考虑降低切片机的使用时间或减少食用油的消耗量,以降低制造成本。
总结起来,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涉及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工作岗位,并为每个工作岗位设置成本驱动因素,然后根据成本驱动因素计算出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最后将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加总,得出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
通过作业成本法,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产品的成本,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作业成本法计算案例
![作业成本法计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a0337fa0c22590102029d38.png)
1、什么是作业?材料订购——材料检验——生产准备——发放材料——材料切割——车床加工——铣床加工——刨床加工——产品组装——产品质量检验——包装——车间管理2、作业分类(1)批次作业。
指同时服务于每批产品或许多产品的作业,例如生产前机器调试、成批产品转移至下一工序的运输、成批采购和检验等。
它们的成本取决于批次,而不是每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
(2)产品作业。
是指服务于某种型号或样式产品的作业。
例如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工艺改造、产品更新等。
这些作业的成本依赖于某一产品线的存在,而不是产品数量或生产批次。
(3)生产维持作业。
是指服务于整个工厂的作业,例如工厂保安、维修、行政管理、保险、财产税等。
它们是为了维护生产能力而进行的作业,不依赖于产品的数量、批次和种类。
作业成本法举例A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服装服饰。
该公司的服装车间生产3种款式的夹克衫和2种款式的休闲西服。
夹克衫和西服分别有两个独立的生产线进行加工,每个生产线有自己的工厂技术部门。
5款服装均按批次组织生产,每批100件。
1、成本资料该公司本月每种款式的产量和直接成本如下表产品品种夹克西服合计型号夹克1夹克2夹克3西服1西服2本月批次810642每批产量100100100100100产量每批直接人工33003400350044004200直接人工总成本62006300640070008000每批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总成本产品型号夹克1夹克2夹克3西服1西服2合计直接人工 直接材料 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 总成本 每批成本 每件成本本月制造费用发生额如下表项目金额生产准别、检验和供应成本(批次作业成本)84000夹克产品线成本(产品作业成本)54000西服产品线成本66000其他成本(生产维持成本)10800制造费用合计制造费用分配率(直接人工)一、传统成本计算传统成本计算法汇总成本计算单2、 作业成本法计算型号 本月批次 直接人工 直接材料 生产准备、检验等成本(不填) 分配率(元/批) 批次相关总成本 产品相关成本(不填)分配率(元/批) 产品相关总成本 生产维持成本(不填)分配率(元/直接人工)1、计算作业成本的分配率作业成本分配率的计算作业成本批次直接人工分配率(元/批)批次作业成本84000 夹克产品线成本54000 西服产品线成本66000生产维持成本108002、 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作业成本法汇总计算单生产维持成本间接费用合计总成本每批成本每件成本(作业成本法)每件成本(传统成本法)差异(作业成本-传统成本)。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比较案例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比较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222b8054a7302768e9939d8.png)
案例:某企业某月共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属于成熟的、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当月生产数量为12000台,乙产品为针对顾客需要个性化设计的产品,共生产1000台。
两种产品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所示:甲乙产品的成本资料按照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对制造费用按工时标准进行分配,成本核算结果如下表所示经分析,该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制造费用除了正常的机器设备的折旧、水电费等基本费用外,还有大量设备调整费、质量检验费用、材料处理费用等费用。
前面相关费用的发生与生产时间紧密相关,后面这些费用的发生,主要与发生的次数有关。
对相关账簿记录进行分析、汇总后,制造费用的构成如下表所示:根据上述资料,采用作业成本法重新计算成本,其中基本制造费用按工时分配,设备调整费用按设备调整次数分配,质量检验费用按质量检验次数分配,材料处理费用按材料处理次数分配。
制造费用重新分配的结果如表所示制造费用重新分配表重新计算后甲、乙产品成本构成表上述计算结果表明,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甲产品的单位成本为80元/台,而作业成本计算法下甲产品单位成本为76.54元/台,每台单位成本下降了3.46元,下降的幅度为4.33%。
而乙产品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单位成本为170元/台,作业成本计算法下的单位成本为211.5元/台,每台单位成本上升了41.5元,上升的幅度为24.42%。
从中可以看出,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甲产品的成本被高估,乙产品的成本被严重低估。
甲产品作为一种大批量的产品,生产过程中设备调整、质量检验和材料处理的费用都相对较少,其相应的间接费用也就不多,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按单一的生产工时分配间接费用,甲产品因为产量大,生产所耗工时也就较高,分摊的间接费用多,从而造成了其成本的高估。
乙产品作为一种个性化产品,其生产需要根据顾客的需要及时调整,造成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设备调整、质量检验和材料处理,这些活动导致其需要耗费较多的间接费用,但其产量少,所耗费的生产工时相对较小,传统的成本法采用生产工时分配间接费用,分配给乙产品的间接费用就比实际耗费的间接费用少,从而导致其成本被严重低估。
作业成本法案例
![作业成本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eb55e6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8.png)
作业成本法案例作业成本法是按照工作量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即通过对每项具体工作的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和计算,来确定最终的作业成本。
下面是一个关于作业成本法的案例。
某家电生产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决定采用作业成本法来计算甲产品的生产成本。
按照作业成本法,他们将生产过程经过细分,分为三道工序: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和产品包装。
首先,他们分析了原料采购过程。
他们采购了5000千克的原料,每千克原料的单价为50元,总计成本为250000元。
接下来,他们分析了加工生产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进行了两次加工。
第一次加工,他们雇佣了10名工人,每名工人的薪酬为每月3000元,共计薪酬30000元。
每名工人的工作时间是8小时,共计工作时间80小时。
此外,他们还购买了加工设备,设备的总价值为100000元。
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计算,每小时设备的折旧为50元。
所以,设备的总折旧为4000元。
第一次加工共计耗时80小时,所以加工设备的总折旧为4000元。
第二次加工,他们雇佣了5名工人,每名工人的薪酬为每月4000元,共计薪酬20000元。
每名工人的工作时间是6小时,共计工作时间30小时。
此外,他们还购买了一些辅助设备,设备总价值为20000元。
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计算,每小时设备的折旧为100元。
所以,设备的总折旧为3000元。
第二次加工共计耗时30小时,所以加工设备的总折旧为3000元。
最后,他们分析了产品包装过程。
他们雇佣了3名工人,每名工人的薪酬为每月2000元,共计薪酬6000元。
每名工人的工作时间是4小时,共计工作时间12小时。
综上所述,根据作业成本法,甲产品的生产成本为:原料采购成本250000元 + 加工生产成本(第一次加工薪酬30000元 + 第一次加工设备折旧4000元 + 第二次加工薪酬20000元 + 第二次加工设备折旧3000元) + 产品包装成本6000元。
因此,甲产品的生产成本为:250000元 + 77000元 + 6000元 = 333000元。
物流案例——莫科汽车轮胎公司的作业成本法
![物流案例——莫科汽车轮胎公司的作业成本法](https://img.taocdn.com/s3/m/dc3eca4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8.png)
物流案例——莫科汽车轮胎公司的作业成本法莫科汽车轮胎公司(以下简称莫科)是一家专业生产和销售汽车轮胎的公司。
为了提高物流管理效益,降低作业成本,莫科决定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物流管理。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针对不同作业环节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它通过将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上,从而了解每个环节对成本的贡献和成本效益。
通过采用作业成本法,莫科能够更好地管理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并最终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首先,莫科对物流作业环节进行了分析和划分。
基于公司的实际情况,莫科将物流作业划分为采购、生产、仓储和配送四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拥有独立的责任和成本。
然后,莫科对每个环节的作业成本进行了详细的核算和分配。
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将每个环节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设备运营成本、仓储费用等。
间接成本是无法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如管理费用、办公设备维护费用等。
在每个环节的作业成本中,莫科通过采用适当的成本指标进行费用分摊。
例如,他们将原材料采购成本按照采购量进行分摊,将生产设备运营成本按照生产数量进行分摊,将仓储费用按照仓储面积进行分摊。
通过这种方式,莫科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每个环节对成本的贡献,并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此外,莫科还对每个环节的作业效率进行了评估和改进。
他们通过设定一些关键绩效指标来衡量物流作业的效率,如采购周期、生产周期、仓储周转率和配送准时率等。
通过不断监控和改进这些指标,莫科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物流作业中的问题,提高效率和品质。
通过采用作业成本法,莫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他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物流成本,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其次,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分析物流作业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最后,他们能够提高作业效率,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从而增加了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总之,莫科汽车轮胎公司通过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物流管理,有效地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和品质。
作业成本法典型案例范文
![作业成本法典型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691c7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7.png)
作业成本法典型案例范文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企业都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作业成本法就成为了不少企业的“秘密武器”。
今天,我就来给您讲讲一个有关作业成本法的真实且有趣的案例。
有这么一家制造企业,咱们就叫它“XX 制造公司”吧。
这家公司主要生产各种电子产品,像手机充电器、蓝牙耳机啥的。
一开始,他们用的是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可这却让他们陷入了不小的困境。
他们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生产流程也挺复杂。
每个产品都要经过设计、采购原材料、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包装出货等多个环节。
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下,成本是按照直接人工工时或者机器工时等单一的标准进行分配的。
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比如说,那些生产工艺复杂、耗费资源多的产品,成本没有被准确核算,价格定低了,公司赚得少;而那些相对简单的产品,成本又被高估了,价格定高了,在市场上没了竞争力。
这可把公司的老板急坏了,每天愁眉苦脸的。
后来,公司的财务经理听说了作业成本法,觉得这可能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于是,他们开始着手实施作业成本法。
第一步,就是对公司的各项作业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划分。
比如说,设计环节被划分为不同的作业,像产品外观设计、电路设计等;生产加工环节也细分了,有注塑作业、组装作业等等。
然后,他们建立了一个成本库,把每个作业所消耗的资源,比如人工、材料、设备折旧等,都准确地记录下来。
这可真是个细致活儿,财务人员们天天拿着小本本在车间里跑来跑去,和工人们交流,了解每个作业的具体情况。
举个例子吧,就说那个注塑作业。
他们发现,不同型号的产品在注塑时,所需要的模具、原材料、注塑机的运行时间都不一样。
以前,这些差异都被忽略了,现在通过作业成本法,都被清晰地核算出来。
原来,有一款比较小众的充电器外壳,因为形状特殊,注塑时需要频繁更换模具,而且注塑机的调试时间也长,这就导致它的注塑成本比其他常规产品高出不少。
如果按照传统方法核算,根本发现不了这个问题。
还有采购原材料这个环节。
作业成本法案例
![作业成本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d7427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f.png)
作业成本法案例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用于计算产品的成本。
它将生产成本分为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然后将这些成本分配给产品。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那些以订单为基础生产的企业,例如定制家具制造商或建筑公司。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假设某家家具制造商接到了一个客户的定制家具订单。
订单要求制作一张实木书桌,要求精细的雕刻和特殊的涂漆工艺。
首先,制造商需要确定这张书桌的直接材料成本。
这包括所使用的实木、雕刻工具和涂漆材料。
然后,制造商需要计算直接人工成本,即雕刻师和涂漆工人的工资。
最后,制造商需要计算制造费用,例如工厂租金、设备折旧和间接劳动力成本。
接下来,制造商将这些成本分配给这张书桌。
他们可能会使用作业成本表来跟踪每个作业的成本。
在这个案例中,他们会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分配给这张书桌,然后计算出每张书桌的成本。
这样,制造商就可以确定定价策略,并确保订单的盈利能力。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为企业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
通过跟踪每个作业的成本,企业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然而,作业成本法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在分配制造费用时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需要谨慎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作业成本法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不同的作业成本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改进成本核算体系,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总之,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管理会计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计算产品的成本,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制造企业应用案例研究精讲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制造企业应用案例研究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9e7ecde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9.png)
根据ABC法的计算结果,工艺先进、复杂的高 端产品定价较高:工艺相对简单的产品定价较 低。这体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激 发员工的创新精神,不断开发新产品。
两种方法对取舍订单决策的影响
—5.89%
53.46%
a型Y产品 10.68
11.00
b型Y产品
15.3914.570.3来自 3.00%—0.82
—5.33%
24.38% 24.38%
两种方法对成本计算的影响
可以发现: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由于仅依据产量因素将制造费用 分配到产品,具有较大片面性,导致产量较高、工艺 较简单的产品的成本被高估:而产量较低、工艺较复 杂的产品的成本被低估。 ABC法采用了多元分配基准,并且集财务变量因素与非 财务变量因素于一体,从而提高了其与产品实际消耗 资源的相关性,使成本信息更加合理。
HS公司把成本加成方法与市场价格相结 合,来确定产品的价格。
一方面,计算出本公司的平均单位成本,再 根据合理的投资回报率(30%)进行加成,即 产品的单位平均成本x(1+30%);
另一方面,把成本加成后形成的单价,根据 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两种方法对产品定价决策的影响
可见,在ABC法下,HS公司产品在成本加成后 的单价与市场定价更为接近,从而有利于企业 更好地融入市场竞争。
ABC法在HS公司的实施
1.依据生产流程归集建立各个作业 HS公司主要有X产品制造、切片加工和磨片 清洗三个基本生产车间。在X产品制造车间, 完成初级产品X的制造,经过切片加工车间 利磨片清洗车间,完成深加工产品Y的制造。
公司还有两个辅助生产部门:动力维修部和 品质保证部。
某电器制造公司作业成本案例
![某电器制造公司作业成本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23c110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1.png)
某电器制造公司作业成本案例1. 背景介绍某电器制造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产和销售电视机的公司。
由于市场上竞争激烈,公司决定对其作业成本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控制和优化生产过程。
本文将通过对某电器制造公司的案例分析,探讨如何计算作业成本。
2. 某电器制造公司的作业成本作业成本是指与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成本。
某电器制造公司将作业成本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原材料成本、直接劳动成本和制造费用。
2.1 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是指用于制造产品的材料成本。
某电器制造公司使用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屏幕、电路板、外壳等。
公司需要计算每个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数量和成本,然后乘以产品的生产数量,得出原材料成本总额。
2.2 直接劳动成本直接劳动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人力成本。
某电器制造公司需要计算每个产品所需的直接劳动小时数,并乘以每小时的人工费用来计算直接劳动成本。
直接劳动成本可以通过记录员工的工作时间并根据工资表计算得出。
2.3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与产品生产过程中间接相关的成本。
某电器制造公司的制造费用包括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电力费用、设备维护费用等。
公司需要将这些费用按照适当的分配基础分配到每个产品上,以计算出制造费用总额。
3. 计算作业成本的方法某电器制造公司使用作业成本法来计算其产品的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不同产品的成本的方法,它将各个成本项目分配到特定的作业或产品上。
3.1 原材料成本的计算为了计算原材料成本,某电器制造公司需要确定每个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种类和数量,并查询供应商的价格表来计算每种原材料的成本。
然后将每种原材料的成本乘以对应的数量,并求和得出原材料成本总额。
3.2 直接劳动成本的计算为了计算直接劳动成本,某电器制造公司需要记录每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直接劳动小时数,并查询员工的工资表来确定每小时的人工费用。
然后将每个产品所需的直接劳动小时数乘以人工费用,并求和得出直接劳动成本总额。
作业成本法应用指南案例
![作业成本法应用指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09a878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f.png)
作业成本法应用指南案例一、案例背景。
咱就说有这么个小工厂,叫酷玩小厂,专门生产超酷的玩具。
以前啊,这厂计算成本就用传统方法,简单粗暴。
老板呢,总感觉这成本算得不太对劲儿,利润好像没自己想的那么多,但是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的问题。
酷玩小厂生产两种玩具,一种是超级英雄玩偶,一种是魔法精灵小摆件。
传统成本计算就是按照直接人工工时来分配制造费用。
比如说,这个月总的制造费用是10万块钱,超级英雄玩偶用了600个人工工时,魔法精灵小摆件用了400个人工工时。
那按照这个算法,制造费用就这么分给两种产品了。
但是呢,超级英雄玩偶老是卖得不太好,价格也不敢往上提,因为按照这个成本算出来的利润空间小得可怜。
可老板觉得这超级英雄玩偶制作过程挺复杂的啊,咋就不赚钱呢?三、作业成本法的引入。
后来啊,有个聪明的会计小哥就说,咱们试试作业成本法呗。
于是呢,他们就开始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作业。
1. 作业识别。
首先是设计作业。
超级英雄玩偶的设计可复杂了,要根据各种超级英雄的形象来设计,还要不断修改,魔法精灵小摆件相对来说设计就简单多了。
然后是原材料采购作业。
超级英雄玩偶的原材料供应商少,采购起来麻烦,魔法精灵小摆件的原材料到处都能买到,采购成本低而且简单。
还有生产作业。
超级英雄玩偶生产的时候,工序多,而且每一道工序都得小心翼翼,像给超级英雄玩偶的衣服上色,那可得很精细;魔法精灵小摆件工序就少些,简单得多。
最后是包装作业。
超级英雄玩偶因为个头大,包装材料用得多,包装起来也费事儿;魔法精灵小摆件小巧玲珑,包装起来就轻松多了。
2. 成本动因确定。
对于设计作业,成本动因就是设计的小时数。
超级英雄玩偶设计用了100个小时,魔法精灵小摆件设计只用了20个小时。
原材料采购作业的成本动因就是采购订单的数量。
超级英雄玩偶的原材料采购订单有10个,魔法精灵小摆件的采购订单就3个。
生产作业的成本动因是生产批次。
超级英雄玩偶一个月生产5批,魔法精灵小摆件生产3批。
《作业成本法案例》课件
![《作业成本法案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0526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c.png)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原理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原理。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 计算和分析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成本结构和成本分 配。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场景
该部分将探讨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场景和优势。我们将分享一些实际案例和成功经验,帮助您更好地理 解作业成本法在不同行业和组织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
通过深入分析该作业成本法案例,我们将揭示其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我们能够更 好地理解作业成本法的实际应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效果评估
这一部分将评估该作业成本法案例的效果和成果。我们将分析案例中的关键 指标和结果,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作业成本法的实际效果。
结论和总结
最后,我们将总结该作业成本法案例的关键收获和结论。通过对整个案例的回顾和总结,我们能够得出重要的 结论,并为以后的实践提供指导。
《作业成本法案例》PPT 课件
在本课件中,我们将介绍《作业成本法案例》。从案例背景介绍到效果评估, 深入探讨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让我们一起开启这个精彩的 旅程吧!
案例背景介绍
通过详细的案例背景介绍,我们将了解到作业成本法案例的背景情况。这将 为我们后续的案例分析提供重要的背景知识。
案例描述
作业成本法在理赔公司的案例
![作业成本法在理赔公司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b4bbe5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a.png)
作业成本法在理赔公司的案例
作业成本法在理赔公司的案例可以是指理赔公司在处理保险理赔案件时,使用作业成本法来计算和分配相关的成本和费用。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案例:
假设某个理赔公司处理了一起车辆损失的理赔案件。
根据作业成本法,该公司将整个理赔过程分解为多个作业,每个作业都有与之相关的成本和费用。
以下是可能的作业和相关成本:
1. 理赔登记作业:该作业包括客户信息收集、理赔登记和案件分类等工作。
相关成本包括员工工资、办公设备和系统支持等费用。
2. 材料评估作业:该作业包括对损失车辆进行评估和估价,以确定赔偿金额。
相关成本包括评估师的工资、评估工具和设备费用。
3. 赔偿支付作业:该作业包括制定赔偿方案、与客户沟通和支付赔偿金额。
相关成本包括赔偿员的工资、支付系统和相关手续费用。
4. 理赔审核作业:该作业包括对理赔案件进行审核和核实,确保符合保险条款和规定。
相关成本包括审核员的工资、审核系统和审核工具费用。
在使用作业成本法时,理赔公司会根据每个作业的相关成本和费用,将这些成本分配给相应的理赔案件。
例如,理赔登记作业的成本将根据登记的理赔案件数量进行分配,材料评估作业的成本将根据评
估的车辆数量进行分配,以此类推。
通过使用作业成本法,理赔公司可以更精确地计算和分配与每个作业相关的成本,从而更好地了解理赔过程中的费用结构和效益情况。
这有助于公司进行成本控制和优化,并提供更准确的理赔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成本案例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作业成本管理案例前言在现代商业世界里,我们被比以前多得多的管理信息所包围。
但是,这些信息中有多少是真正有价值的或有用的呢摆在我们的办公桌上有多少信息有助于我们作出改进组织机构的决策呢我们做了大量辛勤劳动,为我们的管理团队提供数据,但是,有多少决策制定者能清楚地回答关于他们组织的下列问题呢哪一位客户是盈利最多的哪一种产品是获利最少的我们最好的和最差的销售或分销渠道是哪一个我们有多少作业是浪费的在不减少服务的情况下,哪个作业可以削减或消除许多经理们认为他们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他们的答案是基于纯主观的、直觉的一种反映。
但这种主观直觉常常很少基于数量和有质量的信息。
作业成本核算(ABC)能以经理们能理解的方式方法提供这些问题的答案。
它是一种以公平和公正的方法论所支持。
ABC方法已走过20多年,2003年Gartner 已分析过:“ABCM(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在全世界的应用将遍地开花结果,深入各个社会角落。
”实施ABCM的关键收益在于组织的决策制定,无论是战略决策,比如哪些产品(或服务)或客户值得开发,还是业务运营决策,比如我们应该关注哪个具体的业务流程改进,都是必需的,不可或缺的。
拥有ABC数据,经理人员能够更快地作出决策。
而且,这种转变是没有风险的。
经理们清楚地知道利润产生在何处,损失发生在哪里,对组织内的成本驱动因素会有更多更仔细的洞察,如此多的收益,不仅仅是投资回报率(ROI),是企业实实在在的收益。
CMA-China中国管理会计网CMA-China中国管理会计网中国最专业的成本管理、绩效管理、全面预算、商业智能(BI)等管理会计的研究、应用、普及推广机构!CMA-China将协助您成为:绩效管理专家!成本管理与控制专家!企业战略实施与规划专家!CMA-China管理会计系列培训课程:Part 1战略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与控制、作业成本管理、质量成本、成本企划(目标成本)等Part 2战略绩效与预算:绩效管理与平衡计分卡、战略计划与全面预算等Part 3决策分析与信息系统:战略财务与经营分析、 ERP、BI与信息系统等Part 0管理会计基础应用:成本管理、作业成本、平衡计分卡、计划预算等管理会计基础应用详情请登录热线电话:010-8813 7161,8811 1078Email: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讨论作业成本核算(ABC)的基本原理,并举些简单的例子。
作业成本核算(ABC)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核算(ABC)常常被认为是繁杂的,且难以理解。
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尽管成本的各种分配是难以手工计算,但这已有计算机软件(ABC软件)工具来解决(如北京管会技术公司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信息系统)。
作业成本核算(ABC)方法论本身实质上是来自几个基本原理,而这些原理实际上不过是公认的常识而已。
原理1:作业消耗资源执行的作业越多,它所消耗的资源也越多。
原理2:作业总是有原因的所有执行的作业(活动)总有一个原因或理由。
在最有效率的公司里,作业主要致力于外部对象——客户,产品或分销渠道。
然而,一些作业常有一个内部原因,例如,内部支持作业,如执行人力资源或IT业务,一般是由公司内部其它部门的需要所引起的。
原理3:客户,产品,或分销渠道引发不同级别的作业传统的成本核算,如标准成本法或完全成本法,将成本直接分配到产品、客户或分销渠道。
这些方法实际上忽略了这样一个原则——资源实际上常常是由作业所消耗的,而不是由产品、客户和分销渠道直接消耗。
作业成本核算根据产品、客户和分销渠道实际消耗作业的比例分配成本。
这篇文章使用ABC中常用的一些术语,请注意表1对这些术语的解释。
表1:ABC术语定义图1:作业分配模型从上图可以看出,一些资源成本被分配至作业(图中灰色部分),与每个作业相关的成本被分配至产品和客户是基于他们所使用的作业动因数量。
一些作业,将可感觉的原因与产品和客户相联系是不明显的,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感觉的东西。
例如,大多由组织最高主管执行的作业可能不能归属于特定的产品或客户上。
上图的右支表示不能归属于作业及与产品和客户无关的非特定成本。
例如,公司形象费用支出,则归属于这一类。
有时,一些资源直接归属于产品、客户或分销渠道,但几乎没有任何理由归属于任何作业。
例如,为特定产品的广告费则明显直接归属于那个产品,而与任何特定作业无关。
上图左边的分支说明,不能归属于作业但直接归属于产品及客户相关的成本。
实际例子这节包含着非常简化的ABC模型练习的阶梯式的例子,它说明ABC 方法论的许多方面。
我们使用产品销售中的信贷控制业务作为我们的例子,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大多数组织都有此业务,我们对此比较熟悉。
信贷控制是会计的主要职责。
大多数经理都知道这项业务是由销售作业引起的。
尽管在成本的发生和特定客户之间并不总是存在特定关系。
我们作如下假设:首先,房屋折旧成本总是基于使用面积将成本分配给信贷控制的。
第二,电话次数和成本由电话系统确定。
第三,本业务有6名员工,都是全职工作。
下列表格包含我们要计算的基本数据。
表2a:资源表2b:作业和时间(分配)从表2b 可以看出,我们已确认5个作业。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假定资源成本140,000元被分配到所有作业。
依据上述假定,打印及邮寄发票的成本应是7,000元(140,000×30%÷600%)。
显然,这个假定并不一定是个好例子。
对于人工成本,按时间分配是很合理的,但对于房屋折旧却有争议,这里我们认为员工使用办公房屋面积与时间成正比例。
然而,这种方法将电话成本分配到5个作业中的每个作业,而实际上仅2个作业——电话联系客户和发行信贷凭证,消耗电话成本。
一个更实际的解决办法是将电话成本仅分配到这2个作业上去。
对这2个作业的成本动因量的划分可能需要员工估计与这2个作业相关的电话使用比例。
因为这个比例与历史记录比例不可能完全一样(尽管组织可能从现在起开始收集数据)。
假定这种划分估计为75%∶25%,因为花在执行作业电话联系客户上的电话时间为5,625分钟,花在作业发行信贷凭证的时间为1,875分钟。
现在,我们将人工成本和房屋折旧成本(总共125,000元)按时间花费分配到所有5个作业,电话成本(15,000)按比例75∶25被分配到2个作业上。
基于上述,作业成本如下:表3:信贷控制业务——作业成本下一步是分配作业成本到客户和产品上去。
我们以电话联系客户作业为例。
我们需要决定使用这个作业的作业动因是什么。
换言之,驱动作业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一个可能的候选者是应收款过期发票数,或过期帐户数。
后者假定每个过期的帐户电话联系时间相同,而前者假定过期发票数的电话联系时间相同。
然而,实际上最适合的动因可能是最不易取得的,如平均过期帐户价值,可能需要使用最近发票数。
表5:作业动因“最近付款发票数”上表显示出,客户A,B,C的作业动因数量。
因为最近已付发票数与已开票产品之间不存在关系,所以不存在产品的分解。
使用最近已付款发票数作为电话联系客户作业的作业动因,我们计算下列客户成本:表6:客户成本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可能分配成本10,694元到每个客户(32,083÷3)。
然而ABC法给出了公正地结果。
作业成本发生的最大数额是客户B,他是最慢的付款者。
客户C,及时地付款,没有这项作业,因而也就没有成本分配。
ABC突出了客户B是组织中成本消耗最高的一位客户。
这使管理者采取适当的行动,要么改进客户B的付款进度,要么以另一种方式予以处罚。
现在,我们检查一下作业发行信贷凭证。
我们假定每个信贷凭证作为客户返回的结果。
所以,合适的作业动因是“返回的凭证数”(另一个可的动因是信贷凭证数,但我们要把成本分配到产品,而由返回的产品数据比较容易取得。
这种考虑,在实际的ABC实施中大多这么做)。
“返回的凭证数”动因的数量如下表7。
表7:作业动因“返回的凭证数”注:“返回凭证数”是作为多维成本动因看待的。
因为在动因和成本对象的一个以上维数(客户和产品)之间存在关系。
多维成本动因的成本分配如下图8。
图8:客户成本——多维成本动因从这个作业,你可以明白,成本被分配至成本对象维数的不同组合。
一些作业只被分配到产品,而没有到客户或分销渠道;另外一些则被分配到客户或渠道;一些可能被分配到产品,客户与渠道;一些被分配到产品与客户,但不被分配至渠道,如此等等。
基本地,重要的是确定每个作业的可能成本动因,然后选取一个合适的成本动因。
记住,最根本的考虑是数据应该能从组织内某些来源渠道可以获取利用!很明显,整个ABC方法集中关注资源的耗费方式——作业,而不象传统财务所表现的资源花费的形式。
这使ABC方法能管理成本。
ABC的重要性自上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ABC方法已遍及世界各地。
但相对地说,近些年来才被普遍接受和应用。
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一些行业,如制造业、铁路等就有了一些应用。
如近年来,对ABC方法的热情十分高涨,因为在最近30年左右,成本构成基础已发生明显改变。
在最近30年里,直接成本已明显下降,而附加费用(或间接制造费用,间接成本)则明显上升(表现在技术,销售,市场营销与其它支持成本等)。
同时,产品生产——无论传统的制造产品或无形服务,已变得越来越复杂,面向客户服务职能的重要性也明显上升,随之在这些领域的成本也相应地上升了许多,以使维护公司处于竞争前沿地位。
图9:附加费用(间接制造费用)持续不变的增长作为这种变化的结果,间接费用形成组织的费用支出的主要部分,ABC方法也已被用来作为成本分配的最稳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