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类教案高中版本
物理概念类教案高中版本
教学内容: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
教学对象:高中生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物理世界的运行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分钟)
1. 引入物理概念的重要性,介绍物理学的基本分类和内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理?为什么要学物理?
二、力学概念导学 (15分钟)
1. 介绍力学的基本概念:力、质量、加速度等。
2. 示范力的作用,让学生做实验体会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热学概念导学 (15分钟)
1. 介绍热学的基本概念:热量、温度、热容、传热等。
2. 利用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温度与热量的关系,以及热的传导方式。
四、光学概念导学 (15分钟)
1. 介绍光学的基本概念:光线、反射、折射、色散等。
2. 展示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
五、电磁学概念导学 (15分钟)
1. 介绍电磁学的基本概念:电荷、电流、电压、电磁感应等。
2. 示范电路的搭建,让学生感受电流的大小与方向对电器的影响。
六、总结与延伸 (5分钟)
1.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理概念的重要性。
2. 提出探究问题或思考题,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延伸学习。
教学反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初步认识教案
高中物理初步认识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认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2. 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
1. 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物理学的分类和主要研究范畴。
3.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通过介绍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二、讲解
1. 介绍物理学的分类和主要研究范畴,如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
2. 分析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强调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三、示范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展示物理学的研究过程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探究方法。
四、练习
安排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物理学思维能力。
五、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
六、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考察学生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范畴的理解程度,及物理学研究方法和
实验手段的掌握情况。
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物理学思维能力。
我国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研究
我国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物理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中物理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其核心概念的学习与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高中物理的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以期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首先界定了高中物理核心概念的定义和特征,明确了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总结了高中物理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理论框架,包括学习目标的层次性、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学习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高中物理核心概念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活动和评估机制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发展。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等。
通过对高中物理教材和教学实践的深入剖析,本文力求揭示我国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本文也注重与国际物理教育的比较和借鉴,以期为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最终,本文期望通过对我国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的深入研究,为物理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也希望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对物理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我国物理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二、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概述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是物理学知识体系中的基石,是理解和应用物理理论的基础。
这些概念不仅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中物理核心概念主要包括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和现代物理等几个方面。
在力学方面,核心概念包括力、运动、能量等。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运动描述了物体的位置和时间的关系,而能量则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和度量。
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基本规律,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概念总结教案
高中物理概念总结教案
主题:物理概念总结
学科:物理
年级:高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总结和回顾高中物理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掌握概念总结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内容:
1.力与运动
2.能量与动量
3.波动与光学
4.电磁学
教学步骤:
1.复习力与运动部分的知识点,让学生回忆和总结相关概念,如牛顿三定律、质量、加速度等。
2.引导学生讨论能量与动量的关系,总结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回顾波动与光学知识,让学生归纳波动和光学的特点和应用。
4.总结电磁学的内容,强调电荷、电场、磁场等概念的重要性。
5.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份概念总结的作业,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巩固。
教学反思: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总结和回顾高中物理知识,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提升物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和思考,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高中物理基础概念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基础概念讲解教案
主题:力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力的定义、单位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一、引入:展示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场景,引出力的概念。
二、讲解:
1.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之间作用的一种。
力的作用效果有推、拉、压等。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英制中力的单位是磅(lb)。
3.力的计算公式: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三、实例演练: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练习力的计算方法。
四、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重要性及计算方法。
五、拓展:让学生思考力的应用场景,如何利用力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力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他们对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他们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力的
基本概念。
浅谈物理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及方式
浅谈物理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及方式物理思维是指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
物理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物理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及方式进行浅谈。
1.提高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物理思维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论,使学生知道如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物理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让学生能够领会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价值。
通过学习物理科学,可以让学生学会合理的质疑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思维的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从表面现象到深层次的规律,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把握物理概念的方式。
学生通过物理思维的训练,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
4.促进学生创新和发展能力的提高物理思维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开发出更多新颖的解题方法和探索途径,促进学生创新和发展能力的提高,为日后的科学研究和工作打好基础。
1.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物理思维方法找寻解决问题的线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举例说明在物理问题的解决中,通过举例说明家庭、社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手段,可以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
3.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物理规律,通过实验验证物理概念和规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和应用物理思维的方法。
4.巧妙引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引导,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去推导和探究物理问题,如通过巧妙引导让学生提出各种猜测,进而验证是否正确。
综上所述,物理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极大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促进学生创新和发展能力的提高。
高中物理概念类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概念类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熟悉并了解物理学中基本概念的含义和应用。
2. 掌握物理学中常见的概念,能够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物理中的基本概念:质量、重量、密度、压强、功、能量等。
2. 物理中的量和单位:长度、时间、质量、力、功率等。
3. 物理中的常见现象和规律:力的平衡、机械能的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
4. 物理中的实验和测量方法:实验设计、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物理中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教师讲解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感受和观察物理中的一些现象和规律。
4. 划分小组: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解决一些与物理概念相关的问题。
5. 练习和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和知识。
6. 总结和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请学生进行反馈,了解他们对概念理解的情况。
教学资源:1. 课本和教辅资料。
2. 实验器材和示范实验。
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主动提问等。
2. 课后作业:完成布置的练习题。
3. 实验报告: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多进行实验和观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3. 鼓励学生多与同学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物理问题。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物理观念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物理观念学科:物理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习如何应用物理观念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内容:1. 物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 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单位;3. 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4. 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学习物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向。
3. 学习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单位,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的重要量和其测量单位。
4. 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例如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5. 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物理观念的理解。
2. 学习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实验的重要性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3. 教师演示一个物理实验,并带领学生观察、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和结论。
4. 学生实验操作,进行物理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并作数据处理。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物理观念的理解和应用。
6.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设计,学生可以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加深对物理观念的理解和应用,并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存在的问题1.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
高中物理内容较为抽象,如电磁感应、波动光学等,很难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导致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存在困难。
2.学生缺乏实验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实验的接触较少,导致他们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缺乏实验操作能力,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3.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觉得物理知识难以理解,无法与自己的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4.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对策1.引入生活化教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和实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应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讲解手机里的电磁感应原理或者交通工具的动力原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2.开展实验教学。
学校和教师可以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增加实验教学的频次和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小型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3.增加趣味性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物理内容,如物理相关的趣味实验、科普知识等,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内容的认同感。
4.多元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如讲解、实验、案例分析、讨论等,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物理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理学中常见的物理量、单位和符号。
3. 理解物理学中涉及到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物理学中常见的物理量、单位和符号。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物理学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第一节: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引入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讲解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 总结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定律和原理,如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第二节:物理学中的物理量、单位和符号1. 介绍物理学中常见的物理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2. 教授学生掌握物理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换算。
3. 练习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和计算,让学生熟悉单位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节:物理学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1. 分析物理学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和规律,如运动规律、力学原理、电磁现象等。
2. 进行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物理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和科学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物理学中常见的物理量、单位和符号,理解物理学中涉及到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培养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深入学习和应用物理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高中物理知识概念教案全套
高中物理知识概念教案全套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难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力学
2. 热学
3. 光学
4. 电磁学
5. 声学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物理知识。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物理现象。
3. 讨论法:通过讨论、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物理概念。
2. 学习:讲解物理知识点,进行实验操作。
3. 总结: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4. 巩固: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考试:通过测试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作业:通过作业来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料
1. 教材:选用权威的高中物理教材。
2. 参考书:提供相关物理学习参考书籍。
3. 实验器材: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设备。
八、教学反思
1. 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改进教学环节: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学效果。
以上是一份高中物理知识概念教案全套范本,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祝教学顺利!。
高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结构的重构研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结构的重构研究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高中阶段是学生进入大学门槛的重要阶段,物理学作为高中必修科目之一,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教学有时只注重知识点的简单传授、机械重复计算,而忽略了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融会贯通的重要性。
因此,本文拟研究高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结构的重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概念结构是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础。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概念往往被孤立地讲授,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完整的概念结构,更难以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因此,重构概念结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变得尤为重要。
二、重构的必要性重构概念结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形成完整的概念结构,为今后深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完整的概念结构,应包含基础概念、推论概念、模型概念等,只有这些概念相互联系和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理学知识。
三、重构的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点的传授,但要形成完整的概念结构,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究和交流,学生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物理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应用,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结构。
有几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重构概念结构。
1、问题导向学习在问题驱动的学习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究,从而快速掌握物理学知识。
问题导向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去了解物理学知识,并且能够将各个概念互相联系起来。
2、参与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是让学生自主发现、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的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参与性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应用,在合作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更完整的概念结构。
3、多元化教学多元化教学不仅包括课堂讲述、讨论研究和工程实训这些传统教学方式,还包括直观呈现和实验操作。
通过多元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对于物理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好地理解物理学概念结构,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教案物理观念
高中物理教案物理观念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2. 掌握不同类型力的定义和特点;
3. 能够应用力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及分类;
难点:各种力的定义和特点。
三、教学内容:
1. 力的概念及分类
2. 常见的力及其特点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授结合实例分析;
2. 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3. 实验演示。
五、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出力的概念;
2. 探究:学生讨论、合作探究不同类型力的定义和特点;
3. 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力的效应;
4. 总结:总结力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5.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等;
2. 课件、教科书、习题。
七、教学评估:
1. 口头测试:随堂进行力的概念测试;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八、教学反思:
1.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探究;
2. 探究式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
浅谈中学生物理概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浅谈中学生物理概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关键词:概念、障碍、层次物理概念是一类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共同性质和共同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维形式,同时物理概念作为物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前提。
教学中能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深刻理解物理事实,准确把握物理规律。
因此,概念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立起科学的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中学生中,很多人在理解与运用物理概念时经常出现一些思维障碍,这些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先入为主,错误的生活观念的影响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中获取了很多感性认识,这些观念中有些先入的生活观念是错误的,对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起一定的消极作用,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
他们不仅妨碍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造成对概念的片面理解;而且还阻断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造成认知过程与应用过程的脱节。
例如: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在随波迁移,越重的物体下落的越快,行驶中的汽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等等。
二、相关物理概念混淆物理上有许多相关的物理概念,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
有的学生对它们的物理意义理解不透,区分不清,头脑中的物理图景又相对单一,经常将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简单化,认为他们的变化是同步的。
例如:在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感应电动势应该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但是很多同学将磁通量、磁通量变化量、磁通量变化率混为一谈,相关的还有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等概念,再如学生对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分不清,很难理解为什么人造卫星发射速度越大,在其轨道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越小等等。
三、物理公式数学化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学习数学,数学在他们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学习物理概念时,经常会出现物理概念数学化的现象。
例如:电阻的定义I U R =,由数学公式,很多同学得到U R ∝,或I 1R ∝的错误结论,事实上R 的大小并不存在与U 、I 的正比、反比关系,它是由自己本身的因素来决定的。
浅析高中物理概念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浅析高中物理概念的特点及教学策略作者:沈勇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3年第10期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容易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混乱。
再者,由于不少学生物理学习方式存在问题,不能深刻地理解物理基本概念。
高中物理新课程,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物理概念作为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好物理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物理概念的特点高中物理概念的特点主要有:(1)物理概念具有抽象性,物理概念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同时又高于实践,例如力的概念、场的概念及能的概念,它们与客观事物相联系,又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过程;(2)物理概念具有客观性,理解物理概念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尤其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物理概念,与相应的物理实验息息相关,通过实验的验证和进一步应用来更加完善和丰富物理概念的内容;(3)不少物理概念具有可测性,例如力、速度、电阻率和质量等,能够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具有可测量的性质;(4)物理概念具有发展性,随着人们对物理学科的深入研究,掌握的物理知识越来越多,对物理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这必将进一步完善物理概念,因此,物理概念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
二、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1.丰富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基础,教师要运用一些措施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觉探索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浓厚的物理学习氛围中,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积累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讲述“自感现象”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两节干电池,在课堂上将两节干电池串联后组成电池组,选一位学生用手触摸电池的正负极,问有无感觉?学生的回答是无感觉。
再将电池组与镇流器串联,让学生用手触摸镇流器的两端,教师再将电键断开,这时学生会发出叫声,学生就会对这种现象产生好奇心。
浅谈物理观念的理解和培养
浅谈物理观念的理解和培养摘要:物理观念是科学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综合看法,是基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方法等在大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物理观念的培养,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物理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又可以引导物理学科的高效学习,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关键词:物理观念,物理情境,物理学史,渗透教育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科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物理观念位于物理学科素养的首位,在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物理观念的形成又可以很好地引导高中物理学习,本文就物理观念的理解和培养做一简要探讨。
一、物理观念的理解1、物理观念的内涵物理观念是一种抽象、形成于每个人大脑中、看不见的东西,它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著名物理学家冯劳厄曾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
学生学完物理一段时间后,当他们把头脑中所学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等物理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他们的大脑中剩余的不易忘记的东西就是他们在学习这些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大脑的深加工,形成的从物理的视角认识自然世界和解决自然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观点,即产生并将长期存在于学生大脑中的物理基本观念。
这些物理基本观念是日常生活实践的产物,更是抽象思维的结晶。
2、物理观念的形成物理观念是属于意识形态类范畴,它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大量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这些大量客观存在就是像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模型、物理情境等这些物理载体,物理观念的形成就是在这些载体中反思、建构、提炼而成的。
高中物理力学核心概念调查与教学分析
高中物理力学核心概念调查与教学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物理力学核心概念的教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
在引言部分中,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首先概述了高中物理力学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调查方法和结果分析了学生在该领域的理解情况。
接着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还探讨了跨学科整合的可能性以及未来的发展展望。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发现,提出了教学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高中物理力学教学提供参考,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核心概念、调查、教学分析、案例分析、跨学科整合、未来展望、教学建议、研究局限、研究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调查方法、教学改进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物理力学是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科目,力学核心概念是物理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
通过对多年高中物理力学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力学核心概念的掌握程度普遍较低,虽然能够背诵定义和公式,但在应用和理解上存在较大困难。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也制约了他们在高考和升学考试中的表现。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对高中物理力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物理教师和教育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中物理力学核心概念进行深入分析、调查与研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为未来物理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这部分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中物理力学核心概念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提出教学改进策略,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深入研究物理力学核心概念的教学现状,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误解,挖掘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策略,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中学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概念教学——以“交变电流”的教学为例
中学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概念教学——以“交变电流”的教学为例摘要:概念的建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循序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物理学科素养将得到提升。
本文就以中学“交变流电”的教学为例,浅谈中学物理核素养下的概念教学。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概念教学交流电有效值一、新课标对《交变电流》学科素养的教学要求交流电是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通过初中的学习和生活用电,学生已经了解和掌握了一些电学常识,“交流电”作为物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有严谨规范的定义,高中对“交流电”的教学要明晰两方面:一是正弦交流与交流;二是稳恒电流与直流。
二、老师要熟悉各版本教材的描述,找到最合理的教法。
2019广东教育出版社新版的普通高中物理《选择性物理第二册》第64页的定义是:强弱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alternating current),简称为交流(AC)。
2019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选择性必修2》第47页的定义:很多用电器中的电流、电压大小和方向也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这样的电流叫作交变电流(alternatingcurrent,AC),简称交流。
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直流(directcurrent,DC)。
查阅上述两个版本的教材,对交流电的阐述大同小异,但都交待不清。
在教学中我们可能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自学后,完成下面的练习:如图所示的图像中属于交流电的有( )。
答案是ABC。
但漏选C的同学较多,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C项的电流大小没变,所以不是交流。
学生错误认识引发的教学思考:定义交流电的要素有几个?大小和方向的变化是交流电的必要条件吗?交流一定是正弦交流?教学中要围绕这几个问题去讲才行。
2019广东教育出版社新版的普通高中物理《选择性物理第二册》第67页“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变电流叫作正弦式交变电流,简称正弦式电流。
”2019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选择性必修2》第50页“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变电流叫作正弦式交变电流,简称正弦式电流(sinusoidalcurrent)。
浅谈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的教学
浅谈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的教学发布时间:2022-06-14T06:14:45.73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2月4期作者:史宪君[导读]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
史宪君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摘要: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摸索,要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决不是简单的,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教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是在学生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及掌握物理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从其重要性,教学方法及能力培养三方面展开论述。
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学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让学生明确其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准确地理解物理规律,掌握基本知识;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是高中物理新课改三个维度的具体目标。
是新时代课程理念的体现。
关键词:物理教学;概念;规律;抽象;具体;感性认知;理性认知;能力培养引言:物理概念和规律不是干巴巴的几句高度概括的文字,不是孤零零的几个字母、几个公式。
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掌握是学生思维深处十分复杂的心理认识过程,决不是靠教师苦口婆心的灌输即能完成的。
在高中学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并使他们的理解力、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任何“填鸭”的教学方式都只能事倍功半。
应该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科学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并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一、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的重要性1.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感性材料这是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
在物理学习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浅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物理观念
浅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物理观念高中物理新课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不论是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进行了深刻的变革,这与我校实行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不谋而合。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发挥新教材的资源优势,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强调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参与、勇于参与、主动参与。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暴露心中的疑虑、困惑,因为发表意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应始终以赞赏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形成宽松、和谐的质疑环境。
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要注重正确引导,要善于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给学生创造自主参与的机会;要善于引导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学生各抒己见,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还可以增强合作意识。
为贯彻新课程精神、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在学案导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最大限度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优化学案结构,提高学案的可操作性。
以前我们探索物理学案的基本模式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精讲、当堂达标四大块。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施后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一堂课涉及的学习内容多,时间紧,学生只是粗略地浏览一下课本内容,忙于找出自学材料上的答案,并没有真正深入思考去领悟物理概念和规律,甚至无法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导致在合作交流的环节学生没有交流的基础,讨论要么很肤浅,要么离题甚远。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一节课的内容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化整为零,分块探究,各个击破。
这样学生自学的内容减少了,思考的内容具体了,教师的灵活性增强了,不是被学案死死捆住,强化了物理过程的探讨,同时提供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
只有在学生扎实的自学基础上,交流讨论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致于把交流讨论变成是“听好学生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易正芬四川省什邡中学
物理知识由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和物理研究方法等组成,是人们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他是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前提,所以物理概念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F=ma)理解就必须建立在对加速度、质量、合外力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学生学习时若不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以及与相关概念的联系及区别,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是,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乱套公式、张冠李戴、思维混乱等现象。
本文就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谈点自己的体会。
一、要重视概念引入的过程和方法
在讲物理概念之前必须弄清1、为什么要引入某个物理概念(包括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等)2、怎样引入概念,心理学研究认为,概念的建立和形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学生由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另一种是向学生展示定义,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理解新概念,心理学分别把这两种方式称为概念的形成与概念同化,他们是学生获得概念的两种基本方法,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哪些主要的物理现象、事实出发,运用怎样的手段和方法一一观察实验方法、来了、理论分析方法和数学方法(1)由具体事实概括出新概念,这是一种侧重于概念形成的教学,当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简单,知识具体而贫乏时,往往需要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利用他们实际经验中的一些生动事例,以归纳的方法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初步形成一个新的概念。
这种形式在较低年级,特别是在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时运用较多。
在这种形式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启发、发现的教学方法,避免学生机械记忆概念的文字表达,使学生形成一个稳定的、清晰的可分辨的概念,能较自然地纳入认知结构。
(2)利用旧知识导出新概念在初中物理学习中,随着学生年龄增长、生活经验逐渐丰富,物理知识掌握量的增加,认知结构中积累了大量的物理概念,再学习新概念时,可利用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以概念同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是学习概念的主要丰富。
如重力、浮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在力的概念上延伸,这类概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物理概念更加系统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完善,以利于概念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二、要克服定势思维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切实有效的习惯的方式和方法,变成了学生的一种潜能,一定的思维模式,这种现象叫思维定势,在概念教学中学生具有一定生活学习体验和经验,这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前提条件。
先入的生活观念有的基本正确,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有的观念是错误的,对物理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消极作用,造成一定的理解障碍。
例如:在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这部分知识之前,许多学生都有这种看法,认为静止的物体,用力推动它时,它才会运动,力停止作用时,它就会停下来,推物体的力越大,物体运动的就越快,速度就越大,所以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这种观点当然是错误的。
所以讲有些物理概念时可用一些生动的物理实验或物理现象给学生以更强烈地刺激,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原有概念的错误所在,使原有观念发生动摇,直至清除。
三、要注意相近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上有许多相近的物理概念,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
有的学生对它们的物理意义理解不透,区分不清,加上头脑中没有完整的物理情境,容易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要么同时变大,要么同时变小。
如表示物理量大小及表示它变化快慢的两个量学生就容易混淆,以速度和加速度为例来说,二者都是描述物理运动的物理量,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有的学生认为,物体的加速度大,速度就大,加速度变大时,速度就随之也变大。
要克服这种思维障碍,可以抓住两个概念的差异,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这种差异,进行区别。
是可以通过列举具体的典型例子加以纠正,使概念深化,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如在物体的振动过程中,物体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是变小的,直至为零,速度是变大的;而离开平衡位置的过程中,加速度是变大的,速度反而是变小的,直至为零。
为了特别强调加速度和速度这两个大小的差别的变化的不一致性,再让学生分别说明始末位置它们的大小,学生通过这一物理情境就可以具体理解者两个量的区别,避免混淆。
可以运用图像进行区别,说明在v—l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纵坐标表示物体的速度,等等。
四、要注意不同概念的类比要恰当
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式,是人们认识新事物或有所新发现的重要思维方式。
但类比不是一种严密的推理,类比推理的结果是否正确,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正确恰当地运用类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如可以吧原子中电子绕核的圆周运动与人造卫星绕地球的圆周运动进行类比,它们遵守相同的向心力方程,解题方法也相似,只是应用的具体知识不同。
这样的学习,既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思维方式思维发展。
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有时类比不当,反而会造成学习知识的思维障碍。
如机械波和光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的决定因素是不相同的,这两者就不可以用类比联想,否则就会作出错误的结论。
振动图是每一个演员的规定动作,而波的图像所表示出来的就是整个群体所呈现的优美的造型。
但学生往往把二者等同起来,画波的图像变化按振动图像的画法延伸补画,就像是拿一个演员表演当成了整体舞蹈造型。
但由于整体造型跟单个演员的表演是两码事,整体造型是由个体演员的表演组合出来的。
因此,振动图像忽略了这一点,就会形成思维上的障碍,思维的结果就是错误的。
我认为,克服这种思维障碍的有效办法,就是抓住两个现象之间的突出差别,分别其差异,找出类比不具备的前提条件,才能消除这种思维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类比思维方法。
五、要注意对物理公式中物理概念的理解
物理公式以直观的方式反映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经常撇开公式的物理意义,记忆公式所表达的物理现象和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因而造成了运用公式分析物理问题的思维偏差。
如场强的定义公式E=F/q,左端场强E代表一物理事实,是反映电场特性的一个概念,而右边仅代表一种定义的方法,测定方法,并不存在E正比于F或反比于q的问题。
克服这种思维偏差的主要措施,一是要强调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公式所描述的物理概念间的因果关系,决定关系。
二是要明确概念引入来龙去脉,增强公式的物理色彩,突出对问题的物理意义的分析,减少纯公式数值代入计算的训练。
发表于《数理报》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