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领导行为与管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领导的功能
• • • • •
(一)领导者的一般功能 1、组织功能。通过组织机构实现组织目标 2、领导的激励功能 (二)领导者的角色功能 亨利· 明茨伯格将领导者分为10类,3个方面: 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和决策制定角色。 • 科列奇1978提出14种角色:方针、计划、执行、 专家、法人、内部调控、赏罚、仲裁、示范、 象征、替身、规范畅导、理想者、奉献者。
(一)密执安大学的领导行为研究
• 密执安大学调查研究中心提出两种领导行 为方式:一为员工导向,二为生产导向。 • 定义:员工导向领导重视人际关系和下属 需要;生产导向领导强调工作的技术或任 务完成。 • 不同导向领导方式对生产效率各有不同影 响:密执安大学的研究结论表明,员工导 向的领导者与团体高生产和高工作满意度 呈正相关,而生产导向的领导者们则与团 体低生产率和低工作满意度联系在一起。
二、领导作风理论
• (一) 利克特的领导系统 • 1961年利克特发表了《管理新模式》 一书,介绍了四种领导作风方式: • 专制集权式领导; • 仁慈集权式领导; • 民主协商式领导; • 参与民主式领导
领导行为理论
• 行为理论是从领导行为角度来研究 最佳领导模式的理论,具体来说就 是考察领导者实际上做了些什么和 怎么做的。认为领导者是后天培养、 发展的,可以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 培训项目把有效的领导行为模式移 植到其他人身上。
管理方格理论
• 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 布莱克和简· 穆顿 于1964年提出了。 • (1)贫乏型领导(1.1)。领导者对人对生产都不关心,在任何事 情上都想要保持不参与,只以最小的努力来完成必须做的工 作。 • (2)任务型领导(9.1)。领导者高度关心生产和效率,而不关心 人,只准下属服从而不让其发挥才智和进取精神。 • (3)中间型领导(5.5)。领导者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都保 持正常状态,通过引导和激励的方式来完成领导的职责。 • (4)俱乐部型领导(1.9)。领导者只关心人而不关心生产。 • (5)战斗集体型领导(9.9)。领导者既关心生产,又关心人,能 够使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需要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现代的特质理论
•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领导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领导 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可通过训练 和培养来造就。 • 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 必须具备以下五项主要学习习惯: • ①善于利用时间; • ②注重贡献,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 • ③善于发现和用人之所长; • ④分清主次,集中精力; • ⑤作有效的决策。
• 现代特质理论认为成功领导 者应具备个人素质为: • 一是智力因素,如观察力、 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等 • 二是非智力因素,如事业心、 道德感、意志品质。
(三)当代胜任特质理论
• 该理论不仅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可以通过训练和特 性来造就,更强调那些深层次的动机、自我角色 认知等特征,及任何可以区分优秀与一般领导者 的个人特征; • 斯班塞的六大类领导特征: • 1、成就特征; • 2、助人/服务特征; • 3、影响特征; • 4、管理特征; • 5、认知特征; • 6、个人特征。
(二)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及其发展
• 俄亥俄州立大学商业研究所,大型组织的 领导行为调查,1000多种描述领导行为的 因素,逐步概括为两个维度: • w 结构维度:是领导者更愿意界定和建构 自己与下属的角色差异,以达成组织目标。 包括设定工作、工体关系和目标等行为。 结构维度又称为关心组织。 • w 关怀维度:是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 看法与情感,更愿意同下属建立相互信任 的关系。关怀维度又称为关心人。
(四)如何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
• • • • • • 1、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 (1)应加强自我意识与品德修养; (2)不断加强学习; (3)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水平; (4)密切联系群众,注意自己的情操修养。 2、注意权力性影响力:审慎用权、秉公自律、用 人授权、实事求是、群众监督; • 3、通过各种活动增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 响力; • 4、注意领导法则、提高领导与管理艺术,发挥成 功的领导影响力的作用。
第十章
领导行为与管理
第一节 领导的概述
• 一、领导与领导者的概念 • (一)领导概念 • 领导实质是指引和影响个体、团体或组织在一定 条件下实现所期望目标的行为过程。实行指引和 影响行为的人叫领导者,接受指引和影响的人是 被领导者,一定条件是指所处的环境因素。 • (二)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 联系:管理行为和管理活动是领导行为与活动的 组成部分;领导者必须参与组织的管理,才能有 效地实施领导行为。
• ★ 在生命周期理论中,成熟度指被领导者 对自己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愿望,包括工作 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 • 心理成熟度是指一个人做某事的意愿和动 机。被领导者的成熟度水平不同,领导方 式也应有所不同。 • 赫西-布兰查德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对下属 成熟度的四个阶段的定义和领导风格的匹 配
• (1)高工作低关系。表示下属的平均成熟程度 处于不成熟阶段,领导者应采取高工作低关 系的领导类型,即命令式的领导方式。 • (2)高工作高关系。表示下属的成熟程度初步 进入成熟阶段,领导者应采取高工作高关系 的领导类型,即说服式的领导方式。 • (3)低工作高关系。表示下属的成熟程度进入 较成熟阶段,领导者应采取低工作高关系的 领导类型,即参与式领导方式。 • (4)低工作低关系。表示下属的成熟程度发展 到成熟阶段,领导者可以采取低工作低关系 的领导类型,即授权式领导方式。
三、领导的类型
• • • • • • • • (一)按领导工作性质,可划分为: 1、政治领导;2、业务领导; 3、行政领导;4、学术领导。 (二)按领导产生方式: 1、正式领导;2、非正式领导。 (三)按领导风格: 1、专制 2、民主 3、放任 4、混合
四、领导的体制与结构
• ★ 领导体制是领导与管理体系与制度的总 称。 • (一)领导体制的类型 • 1、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 2、层次制与机能制; • 3、一元化与多元化; • 4、集权制与分权制
(二)西方领导体制的发展阶段
• • • • • 1、家长制行政领导; 2、经理(硬专家)阶层的兴起; 3、实行职业“软专家”的领导 4、专家集团的领导; 5、新型的知识经理人领导。
(三)我国领导体制的发展阶段
• 1934-1956年:一长制(厂长决定与厂长负责制) • 1956-1966年: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 • 1966-1978年:革命委员会体制(前期)和“党政企”合 一(后期) • 1978-1984年:恢复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制 • 1984-1992年:厂长(经理)负责制 • 1992-2000年:公司制 • 2000年后:企业经营管理人职业化和市场化 • (四)合理的领导结构 • 1、年龄结构;2、知识结构;3、智能结构;4、心理结构。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 是坦南鲍姆和施米特于1958年提出来的。 • (1)在领导连续模型的左端是专制型领导, 即由领导自行决定一切,对下属实行严密 的控制,要求他们完全按照领导的命令行 事。 • (2)在领导连续模型的右端是民主型领导, 领导者很少行使权力直接控制下属。 • (3)在专制型领导和民主型领导之间,有多 种选择,并非非此即彼。
四、领导情势(权变)理论
• (一)情势(权变)理论的概念与影响因 素 • 所谓情势理论就是研究被领导者的特征、 环境因素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影响 领导行为效率的理论,特别是各种领导方 式如何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 • 权变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分离出影响领导有 效性的情境因素。
(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三)领导者的影响力
• 1、权力性影响力。 • 是领导的合法职位所产生的权力带来的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由传统因素(权、钱、才)、职位 因素(支配、决定、奖惩,强制)及资历因素所 构成。 • 2、非权力性影响力。 • 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特质的一种影响力,是由领导 者本人素质和行为造成的。由品质因素、才能因 素、知识因素和感情因素四个方面构成。
• (1)低组织低关心。领导者既不关心人,又不重视 组织效率。 • (2)低组织高关心。领导者对人十分关心,重视培 养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的气氛,但对组织效率却 缺乏关心,是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 (3)高组织低关心。领导者对组织的效率、工作任 务和目标的完成都非常重视,但忽视人的情感和 需要,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 (4)高组织高关心。领导者把对人的关心和对组织 效率的关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既能保证任务 的完成,又能充分满足人的需要,是一种理想的 领导方式。
第二节 领导理论研究
• • • • 一、领导特质理论 (一)传统的特质理论 “伟人说”理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领导特质是天生的。 拉尔夫· 斯托格迪尔提出了27个反复出现的领导特 性:有良心、可靠、勇敢、责任心强、有胆略、 力求革新进取、直率、自律、有理想、良好的人 际关系、风度优雅、自信愉快、身体健壮、智力 过人、有组织力、有判断力。 • 吉普(1969)研究认为,天才的领导者应该是: 善良、外表英俊潇洒;智力过人;具有自信心; 心理健康;有支配他人的倾向;外向而敏感。
(二)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 联系:管理行为和管理活动是领导行为与活动的 组成部分;领导者必须参与组织的管理,才能有 效地实施领导行为。 • 区别: • (1)从职责范围讲,领导是负责全局性、宏观性 或战略性的问题,管理则是具体部门的工作与效 率问题; • (2)从组织作用上来说,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表 现在为组织活动指出方向、设置目标、创造态势、 开拓局面等方面,管理则是为组织活动选择方法、 建立秩序、维持运转、解决效率与效益
• ★2、“你最难共事的同事”(即LPC问卷)。 • LPC问卷,确定领导者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若某领导对其最难共事的同事仍给以好评,则其 LPC得高分,是关心人的支持型领导;相反,那 些对其难以共事的同事给以低评价的领导者, LPC得低分是任务型、指令型领导。 • 3、费德勒的权变理论认为,只有领导风格与情境 互相匹配时,才能取得最佳的领导效果。 • 权变理论证明,在最不利和最有利的情况下,采 用以任务为中心的指令型领导方式,效果最好, 而对于处在中间状态环境,则采用“以人为中心” 的宽容性领导方式,效果较好。
(四)领导行为PM分析模型
• 卡特赖特和詹德在《团体动力学》一书中指出,领导的功 能,或者是达成特定的团体目标,或者是维持及强化团体 的成员关系和正常运行,或者兼而有之。由此,领导行为 方式可分为三类: • 目标达成型(P维度):领导为达成组织目标所作的努力, 工作绩效、规划能力等; • 团体维持型(M维度):领导为保持组织稳定、强化团体 机能所起的作用。 • 两者兼备型(PM),两者欠缺型(pm) • 日本学者三隅二不二发展了这一理论。 • 我国学者考虑到我国自古以来对“德”的重视,加入了个 人品德因素C,从而编制成适合中国科研单位和行政管理 部门的领导行为评价量表——CPM量表。
(3)从角色差异讲,领导者为帅才,不需事 必躬亲,管理者为将才,必须过问管理工作的 细节; • (4)从组织地位讲,领导者只是少数在组织 中具有权利、地位(职位)和影响力的人物, 而管理者除了基层领导外, 还有许多从事管 理工作的专业和技术人员,并非领导者; • (5)从工作方法讲,管理可以说是一门“技 术”,具有具体性、操作性、普遍性;而领导 可以说是一门“艺术”,没有确定的理论和方 法,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 总之, 领导者是决策者,管理者是执行者。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运用
• 有效领导者要有较强的 适应性、灵活性,根据 自己的能力、下属素质、 组织目标、任务难度, 将权力有效地下放
(三)费德勒的权变模型
• 理论特点:把人格测验与情景分类结合起 来。 • 1、情境因素分类: • (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是否良 好; • (2)任务结构是否明确; • (3)领导者的地位与权力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