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合集下载

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医学检验微生物检验讲义第13章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医学检验微生物检验讲义第13章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考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奈瑟菌属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法临床意义(致病性、所致疾病)【内容讲解】普及共性,单记个性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革兰染色性,菌体形态,大小,排列状态,特殊结构。

培养特性:对气体需求,营养要求,最适pH值,最适温度,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生化反应:特殊生化。

抗原:分类:致病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针对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一、葡萄球菌属一群革兰阳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而得名。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结构G+,球形,0.5~1.5μm,呈葡萄串状成堆排列(在脓汁、肉浸液培养物中,可见单个,成对或短链排列),无鞭毛和芽胞,某些菌株能形成荚膜。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最适pH为7.4,最适温度为35~37℃。

普皿: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并且不透明的菌落,直径为2~3mm。

可产生不同的脂溶性色素,如金黄色、白色、柠檬色色素。

血琼脂平板:几乎所有的葡萄球菌可产生α、β、γ和δ溶血素。

液体培养基:生长迅速呈均匀混浊状。

3.生化反应触酶试验(+);多数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及蔗糖,产酸不产气;分解甘露醇产酸、液化明胶和产生血浆凝固酶(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

4.抗原(1)蛋白抗原:为完全抗原,有种属特异性,无型特异性。

存在于葡萄球菌的表面,结合在细胞壁的粘肽部分,具有抗吞噬作用,称葡萄球菌A蛋白(SPA)。

(2)多糖抗原:是半抗原,具有型特异性,有三种:①A型多糖抗原;②B型多糖抗原;③C型多糖抗原。

5.分类(1)《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2)古典分类法6.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耐热,耐干燥,耐高盐。

是抵抗力最强的无芽胞细菌。

(二)临床意义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是感染部位组织的化脓、坏死和脓肿形成。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是引起临床感染最常见的葡萄球菌。

(1)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物质: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溶解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医学微生物实验实验四病原性球菌

医学微生物实验实验四病原性球菌
维持实验环境的清洁和稳定,避免外部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相关研究和应用前景
研究方向
• 球菌的耐药性研究 • 球菌的毒力机制研究
应用前景
• 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 • 快速检测方法的改进
实验的意义和价值
促进健康
通过研究病原性球菌,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 与之相关的疾病,促进人们的健康。
拓展科学知识
通过实验,可以进一步了解微生物领域的知识, 为科学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3 柯氏试验
通过培养基的反应性来鉴别链球菌。
2 大肠杆菌鉴别试验
利用培养基鉴别肺炎球菌。
病原性球菌的检测方法
1
涂片法
将样品涂在玻璃片上,使用显微镜观察病原性球菌的形态特征。
2
H2 S产生试验
利用培养基观察球菌对H2S的产生情况。
3
SIM管法

通过尿素和铁盐培养基观察球菌的反应。
病原性球菌实验结果分析
形态观察
观察菌落的形态特征,如颜色、 形状和质地。
病原性球菌的特征和疾病
球菌种类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球菌 链球菌
特征 黄色菌落,产生金黄色素 多形态,革兰阴性 成链状排列
相关疾病 皮肤感染、食物中毒等 肺炎、脑膜炎等 咽炎、扁桃体炎等
病原性球菌的实验判断
1 甘露醇耐性试验
用甘露醇培养基判断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学微生物实验实验四病 原性球菌
这个介绍病原性球菌的医学微生物实验将带您了解球菌的分类和特征,病原 性球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与常见球菌相关的疾病。
病原性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样本采集
收集可能含有病原性球菌的样 本,如血液、尿液或分泌物。
培养与分离
将样本在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 养皿中培养,分离出病原性球 菌。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一、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多数是不致病的腐物寄生菌。

⏹致病性葡萄球菌可引起化脓性炎症、败血症、食物中毒等。

分类与分型1)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多数致病。

(2)表皮葡萄球菌(S. epidermidis):偶可致病。

(3)腐生葡萄球菌(S. saprophyticus):不致病。

(4)致病性菌株能产生黄色或柠檬色素。

(5)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被相应噬菌体裂解,表皮葡萄球菌不敏感。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用噬菌体可将金葡萄菌分为4群23个型。

⏹肠毒素型食物中毒由Ⅲ和Ⅳ群金葡萄菌引起,Ⅱ群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速度比Ⅰ和Ⅳ群缓慢很多。

⏹造成医院感染严重流行的是Ⅰ群中的52、52A、80和81型菌株。

⏹引起疱疹性和剥脱性皮炎的菌株经常是Ⅱ群71型。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作为人和动物的常见病原菌,其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鼻腔、咽喉、头发上,50%以上健康人的皮肤上都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

因而,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检验⏹革兰氏阳性球状,排列呈葡萄串状。

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个别形成荚膜。

致病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较小、约0.5~1um., 普通0.4~1.2um。

培养及生化特性1.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pH7.4 ,对营养要求不高,加少量葡萄糖或血液生长更旺盛。

),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不生长。

2. 血平板上生长更佳,致病菌株β溶血3. 产生金黄色色素4. 高度耐盐: 可在7.5~15%NaCl肉汤中生长。

5. 分解葡、乳、麦、蔗糖,产酸不产气,触酶阳性,致病菌株能分解甘露醇。

6.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的毒素和酶(致病因素P149)1)溶血毒素2)杀白细胞素3)血浆凝固酶:区分葡萄球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重要标志。

4)脱氧核糖核酸酶:5)肠毒素6)溶纤维蛋白酶7)透明质酸酶抗原性1. 多糖抗原:具有群特异性,存在于细胞壁,借此可分群。

微生物实验设计-病原性球菌的鉴定

微生物实验设计-病原性球菌的鉴定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设计姓名:***学号:**********班级:10级临床十一班病原性球菌的鉴定姚淑宝(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石河子832000)摘要:球菌是细菌中的一大类,其中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球菌包括分属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和奈瑟菌属的一些细菌。

本次实验设计以掌握病原性球菌的形态和培养特性,熟悉病原性球菌的分离和鉴定程序为目的。

对脓汁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进行鉴别。

一、鉴定思想本次鉴定试验,先将脓汁标本直接镜检,再分离培养,观察镜下菌体的形态特征以及形成菌落的形态特征确定待测菌的菌属。

然后,对可疑菌落纯培养,通过不同生化反应对同一菌属中的不同细菌进行区别。

(具体见图1-1)分离纯化葡萄球菌属奈瑟菌属血浆凝固酶试验胆汁溶菌试验麦芽糖发酵试验二、鉴定方法(一)直接镜检将脓汁标本涂片进行革兰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菌体的形态、排列、染色性并作出初步诊断。

葡萄球菌属:革兰染色阳性,球形,无芽胞、无鞭毛,呈葡萄串状排列。

链球菌属:革兰染色阳性,球形或椭圆形,无芽胞、无鞭毛,呈链状或成双排列。

肺炎链球菌具有荚膜双球的典型形态。

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阴性,无芽胞、无鞭毛,常成双排列。

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大多于中性粒细胞内外分布。

通过直接镜检可以确定脓汁标本中细菌的菌属。

在确定菌属的基础下再对脓汁标本中的细菌分离纯化,然后挑取可以菌落通过再次涂片染色镜检、致病物质检查、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等方法进行菌属内的区别。

(二)分离纯化用分区划线法将脓汁中的细菌接种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或巧克力色培养基上并在5%二氧化碳、37℃的条件下培养18~48小时。

观察菌落的形态。

葡萄球菌属:在血平板上形成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润湿、边缘整齐、不透明的菌落。

形成金黄色、白色和柠檬色脂溶性色素,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β溶血现象。

链球菌属: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圆形凸起、半透明或不半透明的细小菌落。

微生物检验学 实验七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微生物检验学 实验七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A群溶血性链球菌 S
-
无乳链球菌
R
+
肺炎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的鉴别
菌种
镜下形态
菌落形态
Optochin
肺炎链球菌
矛头状、成对、有荚膜
稍大、扁平、湿润、脐 状
S
草绿色链球菌
圆形、成链、无荚膜
较小、凸起、稍干、圆 形
R
【注意事项】
触酶试验中3%H2O2溶液要新鲜配制,并且不宜用 血琼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 凝固酶试验通常用玻片法为筛选试验、如遇凝固酶 试验结果不典型可以用试管法鉴定。 观察胆汁-七叶苷试验结果时,要求至少1/2斜面变 黑才能判断为阳性。
【实验方法】 1、染色镜检 2、分离培养 3、生化反应 葡萄球菌属
触酶试验 凝固酶试验 新生霉素敏感试验
4
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
触酶试验 链球菌属
杆菌肽敏感试验 CAMP试验 Optochin敏感试验 肠球菌属 胆汁-七叶苷试验 65g/L NaCl耐受生长试验
胆汁七 生化反应
CAMP试验
主要性状
菌落色素 溶血 血浆凝固酶 触酶 甘露醇发酵 新生霉素
3种葡萄球菌的生化反应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 +(β溶血)
+ + + S
表皮葡萄球菌
白色 - - + - S
腐生葡萄球菌
白色或柠檬色 - - + - R
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
A群溶血性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鉴别
菌种
杆菌肽
CAMP
10
实验7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
医学检验学院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实验目的】
1.掌握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的 菌落形态、染色特点和基本生化反应。

实验四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实验四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1、标本采集:脓液
2、检验程序:
脓液


直接涂片
分离培养
革兰染色镜检 (操作)(血琼脂平板)

↓ 37℃ 18~24h
初报 挑取可疑菌落(性状、色素、溶血)

鉴定试验及药敏试验




革兰染色镜检 生化反应鉴定 其他鉴定 药敏试验




↓37℃ 18~24h
报告
三、葡萄球菌属生物化学反应:
(一)触酶试验(操作)
规定时间内出现清晰凝集者为阳性,不出现凝集 者为阴性。
主要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
风湿热患者ASO大多在250单位;
活动性风湿热患者ASO一般≥400单位。
『实验报告』
绘出化脓性球菌镜下形态图。 记录脓液标本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程序。
实验四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病原性球菌,又称化脓性球菌,根据革 兰染色性的不同,分为两类: G+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 球菌等。 G- 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等。
『目的要求』
掌握: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 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的形态及染色特点;葡 萄球菌、链球菌的菌落特点及链球菌在血琼脂 平板上的溶血性;血浆凝固酶试验、触酶试验 的试验方法、结果及意义。
四、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测定(乳胶法,示教)
1、原理:ASO高滴度的血清被适量溶血素“O”中 和后,失去了正常水平量的抗体,多余的抗“O” 抗体与ASO乳胶试剂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清 晰均匀的凝集颗粒(ASO乳胶试剂系羧化聚苯乙 烯乳胶与溶血素“O”共价交联的产物)。
2、方法:(略)3、结Fra bibliotek及意义:1、原理:

第十三章 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第十三章 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第十三章病原性球菌及检验一、A11、与淋病奈瑟菌无关的性状是()。

A、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B、营养要求高C、初次分离需5%~10%CO2D、普通培养基上即可生长E、氧化酶试验阳性2、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

A、MRSAB、MRSEC、MRSD、MRCNSE、SPA3、抗链“O”试验可以辅助诊断()。

A、结核病B、肺炎C、流脑D、百日咳E、急性肾小球肾炎4、有关细菌学检验的描述选项中错误的是()。

A、原则上所有标本均应作病原分离培养B、脑膜炎奈瑟菌初次培养需用巧克力培养基C、结核杆菌需2~6周才长成菌落D、葡萄球菌分离培养的阳性率一般比直接涂片镜检的阳性率为低E、布氏杆菌初次培养时需5%~10%的CO25、下列何种细菌为革兰阴性球菌()。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B、肺炎链球菌C、铜绿假单胞菌D、脑膜炎奈瑟菌E、肺炎克雷伯菌6、有关肺炎链球菌不正确的描述()。

A、革兰阳性双球菌B、有自溶现象C、对optochin敏感D、均对青霉素敏感E、可引起脑膜炎7、肺炎链球菌在血平板上生长,菌落周围的颜色是()。

A、红色B、褐色C、绿色D、黑色E、金黄色8、卡他布兰汉菌在形态方面与下列哪种细菌相似()。

A、流感嗜血杆菌B、淋病奈瑟菌C、军团菌D、放线菌E、支原体9、脑膜炎球菌侵入机体繁殖后,因自溶或死亡而释放内毒素,内毒素的主要作用是引起()。

A、菌血症B、血小板解聚C、血液白细胞减少D、细菌素产生E、血管坏死和血栓形成,周围血管出血10、某患者餐后数小时出现头晕、恶心、腹痛、呕吐等症状。

呕吐物接种到血液琼脂平皿培养,出现完全溶血环,金黄色菌落。

培养滤液幼猫腹腔注射4小时后出现呕吐,此病可诊断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B、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C、肠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D、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E、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1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时,菌落周围常出现溶血环,此现象称为()。

A、α溶血B、β溶血C、γ溶血D、δ溶血E、ε溶血12、脑膜炎奈瑟菌属于()。

球菌检验报告解释

球菌检验报告解释

球菌检验报告解释引言球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以其球状细胞形态而得名。

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水体、皮肤以及呼吸道等部位。

虽然大部分的球菌对人体没有害处,但某些特定的球菌却可能引起严重的感染和疾病。

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球菌感染,医疗机构常常进行球菌检验。

本篇文档将解释球菌检验报告的相关内容。

检验项目球菌检验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项目:1.病原菌培养鉴定:通过将样本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可以分离出其中的球菌。

培养后,医学实验室将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其是否为球菌以及具体属种。

2.药敏试验:这一项目主要用于测试球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医学实验室将在培养基上施加不同类型的抗生素,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以确定当前球菌对哪些药物敏感,哪些药物耐药。

3.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球菌相关抗体来判断球菌感染的存在与程度。

通常,这项检测用于检测球菌感染是否为初次感染,或者用于跟踪治疗效果。

报告解释球菌检验报告通常会提供以下信息:1.菌株鉴定:报告会详细说明培养出的球菌菌株的属种和亚种信息。

这对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球菌可能导致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感染。

2.抗生素敏感性:报告会列出球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通常使用一个字符表示,例如“S”表示敏感,“R”表示耐药,或者使用数字来表示具体的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

3.血清学检测:如果进行了血清学检测,报告中会包含血清学结果。

这通常是一些数字或特定单位表示的抗体水平。

医生可以根据这些结果判断球菌感染的程度和临床治疗的效果。

结论球菌检验报告是诊断和治疗球菌感染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球菌菌株的鉴定、抗生素敏感性和血清学结果的分析,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控制感染并促进患者康复。

在解读球菌检验报告时,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每个项目的结果,并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病情。

这样,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8第八章 病原性球菌检验 (1)

8第八章 病原性球菌检验 (1)

第八章病原性球菌检验一、名词解释1.游离凝固酶2.CAMP试验3.化脓性球菌4.PRNG二、选择题【A1型题】1.含杂菌的标本中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基是A、SS平板B、巧克力琼脂培养基C、卵黄甘露醇培养基D、高盐甘露醇培养基E、卵黄双培养基2.葡萄球菌A蛋白能与以下哪个结合A、IgAB、IgMC、IgG的Fc段D、IgG的Fab段E、单体IgM3.凝固酶阳性表示葡萄球菌的A、生化反应活跃B、致病性强C、抗原性强D、抵抗力强E、耐药性强4.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是因为产生了A、β内酰胺酶B、乙酰基转移酶C、青霉素结合蛋白2aD、凝固酶E、DNA酶5.结合型凝固酶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又称聚集因子B、又称协同因子C、用玻片法检测D、结合在葡萄球菌表面E、中间型葡萄球菌阳性6.耐热核酸酶试验阴性的菌种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施氏葡萄球菌C、中间葡萄球菌D、猪葡萄球菌E、腐生葡萄球菌7.CAMP试验的溶血特征是A、点状B、箭头状C、弯曲状D、月牙型E、双层状8.引起猩红热的细菌是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表皮葡萄球菌D、肠球菌E、脑膜炎奈瑟菌9.杆菌肽试验敏感的菌株可初步鉴定为A、A群链球菌B、B群链球菌C、C群链球菌D、D群链球菌E、E群链球菌10.无乳链球菌具有A、B群抗原B、A、C、G群抗原C、α溶血特性D、不溶血特性E、D群抗原11.可作为B群链球菌初步鉴定的试验是A、CAMP试验B、杆菌肽试验C、optochin试验D、胆汁七叶苷水解试验E、山梨醇发酵试验12.链球菌与葡萄球菌的区别主要是A、凝固酶试验B、触酶试验C、氧化酶试验D、DNA酶试验E、葡萄糖发酵试验13.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A、外毒素B、内毒素C、荚膜D、自溶酶E、菌毛14.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的区别主要是A、形态大小B、optochin试验C、触酶试验D、溶血特征E、菌落大小15.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是由以下哪群引起A、A群链球菌B、B群链球菌C、C群链球菌D、D群链球菌E、E群链球菌16.临床标本中分离最常见的肠球菌是A、粪肠球菌B、屎肠球菌C、鸟肠球菌D、鸡肠球菌E、黄色肠球菌17.肠球菌的特征以下不正确的是A、10℃和45℃均能生长B、可出现α、β溶血或不溶血C、所有菌株在含6.5%NaCl肉汤中能生长D、在40%胆汁培养基中能分解七叶苷E、含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触酶18.关于肠球菌的临床意义不正确的是A、常栖居在人、动物的肠道和女性生殖道B、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C、近年来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增多D、毒力强E、所致感染最多见于尿路感染19.常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的动物是A、豚鼠B、家兔C、大白鼠D、幼猫E、乳鼠20.新生霉素耐药的菌株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表皮葡萄球菌C、溶血葡萄球菌D、腐生葡萄球菌E、沃氏葡萄球菌21.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A、胞外酶B、菌毛C、荚膜D、外毒素E、脂多糖22.为了分离脑膜炎奈瑟菌,咽拭子或鼻咽拭子等标本应接种在A、Thayer-Martin(MTM)B、羊血琼脂平板C、巧克力琼脂D、普通琼脂E、血清肉汤23.关于脑膜炎奈瑟菌错误的是A、需要5%~10%CO2B、氧化酶试验阴性C、对寒冷干燥抵抗力弱D、对青霉素敏感E、我国流行的主要是A群24.淋病奈瑟菌发酵以下哪种糖类试验阳性A、葡萄糖B、乳糖C、麦芽糖D、蔗糖E、甘露醇25.脑膜炎奈瑟菌与淋病奈瑟菌在以下哪种糖类发酵试验时不同A、葡萄糖B、乳糖C、麦芽糖D、蔗糖E、甘露醇26.卡他莫拉菌与奈瑟菌的区别是A、氧化酶阳性B、触酶阳性C、不发酵糖类D、革兰阴性双球菌E、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生长27.脑膜炎奈瑟菌与淋病奈瑟菌可以共同发酵以下哪种糖类A、葡萄糖B、乳糖C、麦芽糖D、蔗糖E、甘露醇【A2型题】28.某患者急性发病,高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片提示大叶性肺实变。

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病原性球菌及检验球菌种类很多,根据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分为G-、 G+两类球菌。

G+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微球菌。

G-有:脑膜炎奈瑟氏菌、淋病奈瑟氏菌、卡他布兰汉氏菌等。

对人体致病的球菌称病原性球菌,因能引起机体化脓性炎症,故又称为化脓性球菌。

常见的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氏菌、淋病奈瑟氏菌。

一、葡萄球菌属(一)形态与染色葡萄球菌呈不规则堆集排列,形似葡萄串状,也可见单个、成对或短链排列。

为G+性球菌,直径0.5-1.5um,(致病性葡萄球菌菌体较非致病性葡萄球菌菌体小)无芽胞,无鞭毛、无荚膜;无动力。

(二)分类 1965年按血浆凝固酶分为: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

1.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腐生葡萄球菌。

2.血浆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包括:金黄色、中间型、家畜葡萄球菌。

(三)抗原本菌水解后,用沉淀法可获两种抗原即蛋白抗原和多糖抗原。

1.蛋白抗原:是一种表面抗原,为完全抗原;有种特异性,无型特异性。

存在葡萄球菌细胞壁的表面,结合在细胞壁的粘肽部分,具有抗吞噬作用,称葡萄球菌A蛋白。

2.多糖抗原:是半抗原,存在于细胞壁上,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重要抗原。

有型特异性,分A、B、C三型。

(四)标本接种1.脓汁、尿道分泌物、脑脊液沉淀物,通常直接接种在血琼脂上,经37℃24-48h培养,可见直径2-3mm,产生不同色素的菌落。

2.粪便、呕吐物应接种卵黄高盐、高盐甘露醇琼脂平板上,经37℃24-48h培养可形成细小菌落,48h后形成典型菌落。

3.疑为败血症者,抽取静脉血5ml,注入50ml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

(五)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对营养要求不高。

在20%CO2环境中,有利于毒力产生。

最适温度37℃,最适PH7.4。

DNA中G+C含量:30-39%。

1.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经37℃、24-48h培养,可形成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不透明、脂溶性色素的菌落,直径一般为1-2mm,但大者也有4-5 mm的菌落。

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二、链球菌属(一)概念链球菌属为触酶阴性,兼性厌氧,呈圆形或卵圆形的革兰阳性球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易形成长链而表现为沉淀生长(但肺炎链球菌为混浊生长)。

(二)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革兰染色阳性。

菌体呈圆形,直径为0.8~1.0μm,呈链状排列,在液体培养基中易成长链。

在脓汁标本中为短链,成双或单个散在。

无鞭毛、无芽胞、某些菌株在血清肉汤中可有荚膜。

2.培养特性:本属细菌大多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少数微需氧及专性厌氧。

营养要求较高,在含有腹水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最适温度为35℃~37℃,最适pH为7.4~7.6,在5%C02环境下生长更好。

在血琼脂平板上,经35℃ 18~24h培养后可形成灰白色、圆形、凸起、直径为0.1~0.75mm细小菌落,菌落周围出现不同溶血环。

3.生化反应:本属细菌触酶试验阴性(与葡萄球菌属鉴别)4.分类(1)根据溶血能力分类:利用链球菌在血平板上溶血情况分为三类,1)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又称草绿色链球菌。

本菌为条件致病菌。

2)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通称溶血性链球菌,透明溶血环。

该型细菌致病性最强,常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疾病。

3)丙型(γ)链球菌:无溶血环。

一般无致病性。

(2)根据链球菌细胞壁抗原(即C抗原)分类:即常用Lancefield血清分型法,将链球菌分为A、B、C、D……T等18个群(其中I和J缺),对人类有致病性的90%属A群,B、C、D、G群链球菌感染较少见。

5.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

(三)致病性A群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属条件致病菌,常与亚急性心内膜炎相关。

B群链球菌:是新生儿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的病原体。

D群链球菌:引起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

治疗原则:A群链球菌感染,青霉素G被列为首选。

B群链球菌常采用青霉素G和一种氨基糖苷类合用。

(四)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与原理1.标本采集:不同疾病采集不同标本。

2.检验方法及鉴定(1)直接镜检:革兰染色,镜检。

如符合链球菌的形态特征可初报。

微生物检验学之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微生物检验学之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病原性球菌及检验一、葡萄球菌属(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结构本属菌革兰染色阳性,呈圆球形,直径0.5~1.5μm,不规则成堆排列,形似葡萄串状,在脓汁、肉浸液培养物中,可见单个,成对或短链排列。

无鞭毛和芽胞,某些菌株能形成荚膜。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通常在肉浸液及肉浸液琼脂或加入血液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最适pH为7.4,最适温度为35~37℃。

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经35℃24~48h培养,可形成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并且不透明的菌落,直径为2~3mm。

可产生不同的脂溶性色素,如金黄色、白色、柠檬色色素。

在血琼脂平板上,几乎所有的葡萄球菌可产生α、β、γ和δ溶血素。

在液体培养基(普通肉浸液)中生长迅速呈均匀混浊状。

3.生化反应本属菌触酶试验阳性,对糖的发酵反应不规则,多数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及蔗糖,产酸不产气。

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能分解甘露醇产酸、液化明胶和产生血浆凝固酶。

4.抗原葡萄球菌水解后,用沉淀法可获得两种抗原,即蛋白抗原和多糖抗原。

(1)蛋白抗原:为完全抗原,有种属特异性,无型特异性。

存在于葡萄球菌的表面,结合在细胞壁的粘肽部分,具有抗吞噬作用,称葡萄球菌A蛋白。

(2)多糖抗原:是半抗原,具有型特异性,有三种:①A型多糖抗原;②B型多糖抗原;③C型多糖抗原。

5.分类(1)《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1986)据DNA相关性表型特征等将葡萄球菌分为19个种。

继之,各国学者又相继从人和动物中检出数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新种,共27种。

(2)古典分类法:根据其在固体培养基上产生的不同色素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柠檬色葡萄球菌。

1965年,国际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分类委员会将葡萄球菌分为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CNS常包括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型葡萄球菌和家畜葡萄球菌。

6.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耐热、耐干燥、耐高盐,是抵抗力最强的无芽胞细菌。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结果判断、解释和报告:细菌在生理盐水无凝集 而在血浆中聚集成团块或无法混匀,为血浆凝固 酶试验阳性;反之,细菌在血浆中呈均匀混浊则 为阴性。
触酶试验 血浆凝固酶试验
(1)触酶试验
方法:用接种环挑取细菌,置于洁净载玻 片上,滴加3%H2O2溶液1~2滴,观察结 果。
结果判断、解释和报告:于半分钟内产生 大量气泡,为触酶试验阳性,而不产生气 泡者为阴性。
(2)血浆凝固酶试验
方法:取未稀释的新鲜人血浆和生理盐水各1滴 分别滴于载玻片上,挑取待检葡萄球菌菌落少许, 分别与生理盐水和血浆混合,立即观察结果。此 法用于测定结合型凝固酶。
球菌检验
成都医学院 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
【目 的】
1.掌握常见病原性球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方法。
2.熟悉葡萄球菌、链球菌的菌落特点、 菌体形态及染色性。
【器 材】
接种环、培养箱、酒精灯、载玻片、显微镜 等
【试 剂】
1.培养基 普通琼脂平板(1个/人) 2.试剂 革兰染液、3%H2O2、人血浆、生
理盐水
【标 本】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 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
【方 法】
第一次
1.标本涂片染色镜检 观察三种葡萄球菌 的镜下形态、染色性。
2.接种与培养 接种三种葡萄球菌于普通 琼脂平板上;37℃ 18~24h
第二次
3.菌落形态观察 4.菌落涂片染色

病原性球菌的分离鉴定

病原性球菌的分离鉴定
阳性反应为:细菌成团聚集不易分开。 阴性反应为:血浆呈均匀混浊。
五、透明质酸酶试验
试验目的
通过观察透明质酸酶对组织的破坏作用,了解细菌的侵 袭性。
试验原理
致病性链球菌可产生多种侵袭酶,其中透明质酸酶可水 解组织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结缔组织疏松,通透性增高, 利于细菌和病毒的扩散及增强细菌的侵袭力,又称为扩散 因子。
0.25 0.25
0.25
0.00
0.25
0.00
保温
将各管内溶液混匀,置37℃水浴箱内5min
2%红细胞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保温
将各管内溶液混匀,置37℃水浴箱内10min后观察结果
血清稀释度及对照 1:500 1:833
1:1250
血清对照 抗原对照 血球对照
a1:50待检血清加入到1号试管后,被PBS稀释为1:500倍稀释的待检血清。 b每管总体积为1ml。
试验原理
乙链A族球菌可产生溶血素“O”(streptolysin O, SLO)具有溶血作用和较强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 溶血素“O”抗体。该抗体在病愈后数月至数年才消失, 可做为诊断链球菌感染的辅助手段。
试验材料
1:50待检血清、2%红细胞悬液等
ASO溶血试验操作
单位:ml
试管号
操作步骤
12
淋病病灶分泌物、脑脊液、末梢血、痰斑
肉汤増菌
血平板培养
厌氧培养(5% CO2, Sp) 需氧培养(Sa)
菌落观察 (色素、溶血性)
涂片染色
分离单菌落 纯培养
巧克力平板培养 (N.m, N.g)
烛缸法培养
菌落观察

病原性细菌检验实验报告

病原性细菌检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病原性细菌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观察细菌的形态和培养特性。

3. 掌握病原性细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

二、实验原理病原性细菌是引起人类、动物和植物疾病的主要原因。

病原性细菌检验是诊断疾病、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等,对病原性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显微镜、细菌培养箱、无菌操作台、接种环、试管等。

2. 实验试剂:营养琼脂、血琼脂、葡萄糖蛋白胨琼脂、生化试剂等。

3. 实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菌形态观察:取少量细菌涂片,干燥后用甲醇固定,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染色特性等。

2. 细菌培养:将细菌接种于营养琼脂、血琼脂和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平板,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和菌落特征。

3. 细菌分离:将疑似病原性细菌的样本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如麦康凯琼脂、SS琼脂等,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

4. 细菌纯化:将分离得到的单菌落接种于新的平板,重复上述分离过程,直至获得纯菌。

5. 细菌鉴定: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对纯化后的细菌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1. 细菌形态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形,革兰氏阳性,菌体周围有明显的荚膜;大肠杆菌为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体周围有鞭毛;肺炎克雷伯菌为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体周围有荚膜。

2. 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营养琼脂、血琼脂和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平板上形成金黄色、光滑、湿润的菌落;大肠杆菌在营养琼脂、血琼脂和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平板上形成无色、光滑、湿润的菌落;肺炎克雷伯菌在营养琼脂、血琼脂和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色、粗糙、湿润的菌落。

3. 细菌分离:从疑似病原性细菌的样本中分离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4. 细菌纯化:经过纯化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为纯菌。

细菌检验表格整理(球菌、肠杆菌、弧菌)

细菌检验表格整理(球菌、肠杆菌、弧菌)
分离培养:
肠外无菌部位——增菌——BAP;
混有其他污染菌——MAC、EMB——抑制其他革兰阳性菌及少数革兰阴性菌;
粪便标本——BAP、MAC、SS;
鉴定:
(科间鉴别)氧化酶、O/F实验
(属间鉴别)
KIA:分解葡——产酸/产酸产气;
分解乳糖——鉴别致病菌与非致病菌
MIU:U——大肠阴性为黄、变形阳性为红;
MAC:发酵乳糖产酸,形成较大黏液型、红色菌落;
在科玛嘉定位显色培养基呈绿色菌落
BAP、MAC培养基分离培养——挑选可疑菌落;
属间鉴别:
MIU(- - +)I除了产酸克雷伯菌,都为阴
KIA(发酵葡萄糖/发酵乳糖)
志贺菌属
4个血清群:A、B、C、D群
致病与侵袭力、内毒素、外毒素有关;
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即菌痢,粪口传播;
生化:
发酵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触酶+、氧化酶-、硝酸盐还原+;
抗原构造:
主要包括菌体O抗原(脂多糖)、鞭毛H抗原(蛋白质)、表面抗原(多糖);
O抗原与H抗原是肠杆菌科血清型分群和分型的依据
抵抗力:
不强,高温即可被杀死
标本采集:
只有肠外感染标本做直接镜检(除血液);
肠道感染标本(粪便、脓血、粘液);
分类
(1)肠杆菌科:
革兰阴性杆菌,多为肠道的正常菌群;
(2)KIA:克氏双糖铁培养基,为肠杆菌科细菌常用的鉴别培养基
(3)迁徙现象: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大多数菌种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时可蔓延成波纹状,布满整个培养基表面
形态:
革兰阴性杆状或球杆状,无芽孢,多有鞭毛,能运动,致病性的菌株多有菌毛;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BAP和MAC上生长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特性
1 、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 37℃、 PH7.4 2 、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 长良好,加少量葡萄糖或血液生长更旺 盛。 3、耐盐性强,在含7.5~15% 培养基中能生 长。
4、在肉汤中是混浊生长,时间过长, 有少量沉淀。 5、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可形成圆形, 凸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不透 明,直径 1 ~ 2mm 的菌落能产生黄色 色素。
一、概述 沙 志 金 链菌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1 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 0.5um-1um 链状排列(长短 不一) 2 革兰氏染色阳性,衰老培养物常成阴性 3 无芽孢、无鞭毛、多数无夹膜
(二)培养特性
1 、多数为需氧或兼性厌氧,少数为微需 氧或专性厌氧 2、 对营养要求高,普通培养基不能良好 生长,(需加血清液、腹水等) 3、最适温度37℃ PH7.4~7.6
化脓性链球菌)
三、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程序 液体检样 • 固体检样→样品处理→增菌培养→ 分离培养→纯化培养→生化鉴定→ 报告
(二)检验操作要点
1、采样:食品:按常规 人体:咽拭 、血、尿 2、增菌培养: 葡萄糖肉浸液肉汤 一般情况 36±1℃ 匹克氏肉汤:在污染严重时用
24h
3、分离培养:血平板, 37℃ 24h,菌落:灰 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表面光滑,有透 明溶血环 4、分纯培养:血平板 37℃ 24h 5、镜检:革兰氏染色,阳性,G+链状排列, 符合者可做生化鉴定。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化特性
1、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 蔗糖,产酸不产气。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的毒素和酶
1、溶血毒素 2、杀白细胞素 3、血浆凝固酶:区分葡萄球菌是否具有致病 性的重要标志。 4、脱氧核糖核酸酶: 5、肠毒素 6、溶纤维蛋白酶 7、透明质酸酶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
思考题
1: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哪些毒素和酶? 2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 B-P 平板上的菌落特征如何, 说明其原理。 3: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如何, 说明其原理。 4:确认葡萄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依据至少应 包括哪几个试验? 5: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态与染色、培养特征如何?
第二节 食品中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
•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 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 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下颚感染 •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须疮感染 • 葡萄球菌感染创口的革兰氏染色涂片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须疮感染
葡萄球菌创口感染革兰氏染色涂片

附:美国FDA报告的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 的典型案例。 • 媒体关于日本雪印牛奶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事件 的报道

媒体关于日本雪印牛奶金黄色葡萄 球菌中毒事件的报道

• • • • •
日本因食用染菌乳制品中毒者已逾万人 (7月6日12:39) 大阪市政府5日宣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因食用日本雪印乳业公司大阪工 厂生产的乳制品而中毒者已逾万人。 在大阪府和京都府以及附近6县,因食用雪印乳业公司大阪工厂生产的 乳制品而中毒发病者已达10682人,其中有155人被送往医院,目前 还有37人在医院接受治疗。 据化验,该工厂生产的一些乳制品中含有黄色葡萄球菌,这种细菌可产 生使人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的A型肠毒素。该厂乳制品染菌是生产设备没有 按规定定期清洗而造成的。 目前,日本各地超市和食品店都已停止销售雪印牌乳制品,一些地方政 府已下令禁止食用雪印牌食品。大阪雪印厂已被当地政府勒令无期限停产, 并且大规模回收6月下旬出厂的几种染菌食品。 总部设在北海道首府札幌市的雪印乳业公司是日本著名乳制食品厂家。 该公司在全国共拥有35家工厂,其中21家工厂加工生产牛奶、牛奶饮料、 酸奶等奶品。
(二)食物中毒的临床症状
• 由肠毒素引起 • 毒素进入人体后,潜伏期国1-5小时,最短15 分钟,有发病快消失快的特点 • 症状:先唾液分泌亢进,恶心、反复呕吐、 腹痛、水样腹泻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控制
• 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 • 防止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定期对生产加工人员 进行健康检查,患局部化脓性感染(如疥疮、手指化脓等)、 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化脓性肺炎、口腔疾病等)的人 员要暂时停止其工作或调换岗位。 • 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及其制品的污染:如牛奶厂要 定期检查奶牛的乳房,不能挤用患化脓性乳腺炎的牛奶;奶 挤出后,要迅速冷至-10℃以下,以防毒素生成、细菌繁殖。 奶制品要以消毒牛奶为原料,注意低温保存。 • 对肉制品加工厂,患局部化脓感染的禽、畜尸体应除去 病变部位,经高温或其他适当方式处理后进行加工生产。 • 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生成 • 应在低温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贮藏食物,以防肠毒素形 成;在气温高的春夏季,食物置冷藏或通风阴凉地方也不应 超过6小时,并且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
•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 泄物中都可找到。作为人和动物的常见病原菌,其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鼻 腔、咽喉、头发上,50%以上健康人的皮肤上都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因 而,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 近年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 位,仅次于大肠杆菌。
60℃30min即被杀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 乙型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 环素、磺胺均敏感。
(六)、链球菌分类
1、 按溶血能力分类: (1) 甲型(α )溶血性链球菌 (2)乙型(β )溶血性链球菌 (3) 丙型(γ )链球菌
2、按血清学分类
• 主要是根据链球菌细胞壁抗原进行公类,这种方法可靠, 但工作复杂。 • 组抗原:用英文字母区分,共分18群:A B C D E F G HKLMNOPQRST • 型抗原: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 对人类致病的90%在A群中。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P平板上的菌落形态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甘露醇盐平板上的菌落
3:镜检与血浆凝固E试验
• 从B-P平板上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进 行镜检
• 如发现葡萄球菌,再做血浆凝固E试验
• 做血浆凝固E试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实验
4:结果报告
方式 (1)初步报告:根据血平板培养计数和镜检,如发现有G+ 葡萄串状球菌存在,且有溶血性,则初步报告为:“有金黄 色葡萄球菌存在,1g样品约含多少。” (2)结果报告:根据培养特性、镜检、生化试验、动物试 验结果,可报告为:“是否是致病性葡萄球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个世界性卫生问题,在美国由金 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 毒的33%,加拿大则更多,占45%,我国每年发生的此类 中毒事件也非常多。肠毒素形成条件: • 存放温度,在37°C内,温度越高,产毒时间越短; • 存放地点,通风不良氧分压低易形成肠毒素; • 食物种类,含蛋白质丰富,水分多,同时含一定量淀 粉的食物,肠毒素易生成。
4 、在液体培养基中,溶血菌株 , 呈絮状或颗粒状沉 淀生长(上清下浊);不溶血菌球,均匀浑浊生长, 如粪链菌。 5、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 有乳光圆形突起的细小菌落,直径0.5—0.75mm, 针尖大小,菌落周围出现溶血环。 链激酶:α β γ α 四种溶血。
(三)生化特性
(2)杆菌肽敏感试验
将分纯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接种血平板, 在划线处贴附杆菌肽纸片,37℃18h, 出现抑菌带为阳性,(可推测为乙型溶 血性链球菌)
7、报告:
• 根据培养后的形态,菌落特征及生化 试验可报告: • 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思考题:
1、链球菌的溶血现象有哪几个类型,各类型的溶 血特征如何。 2、溶血性链球菌在血平板和葡萄糖肉汤中生长有 何特征? 3、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什么毒素和酶? 4、写出链球菌的检验程序,并说明链激酶的反应 原理。
1、均分糖葡萄糖产酸 2 、对乳糖、甘露醇、水杨苷等的分解因菌株 而异。 3 、能使牛奶产酸而不凝固,不液化明胶、不 分解菊糖(肺炎球菌分解葡萄糖) 4、 A群菌对杆菌肽敏感
(四)致病性链球菌可产生的毒素和酶
1、溶血素 2、致热外毒素 3、透明质酸酶 4、链激酶 5、链道酶 6、杀白细胞素
(五)、抵抗力
B—P平板: 主要成分及作用: 氯化锂、甘氨酸:抑制非制病性葡萄球的生长 丙酮酸钠: 促进葡萄球菌生长 亚碲酸钾: 抑制G-杆菌生长,可被金黄色葡萄球菌 还原为碲盐呈黑色 卵黄: 含蛋白质、卵磷、脂肪
在B-P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为圆形,光滑凸起、湿润、Ф 23mm,呈灰色至黑色,边缘色淡周 围为浑浊带,在其外层有一透明带。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
方法:增菌培养法、直接计算法 (一)增菌培养法的检验步骤(程序)
检样→稀释→7.5%NaCl 肉汤增菌培养 →血平板、B—P分离→镜检、 血浆凝 固E试验→报告结果
(二)检验操作要点
1:增菌:7.5%Nacl肉汤,37℃24h,呈均匀浑浊生 长。 2:平板分离:血平板,37℃ 24~48h 菌落成金黄色,大而突起,圆形,不透明,表面光 滑,周围有透明溶血圈(β 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化鉴定:
(1)链激酶试验(溶纤维蛋白酶试验) 吸取草酸钾血浆0.2mL, 加0.8mL灭菌生理盐水,混匀, 再加入 链球菌 18-24h36℃肉浸液肉汤培养物 0.5mL 及 0.25%氯化钙0.25mL,混匀,置于36℃水浴10min, 血浆混合物自行凝固,观察凝块重新完全溶解的时 间,完全溶解为阳性,如 24h 后不溶解即为阴性。同 时用肉浸液肉汤做阴性对照,用已知的链激酶阳性的 菌株做阳性对照。
(七)流行病学与致病性
• 溶血性链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存在于水、空气、尘埃、粪便及健康人和动物的口腔、鼻腔、咽喉 中,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或通过皮肤、粘膜伤口感染,被污染的食品如奶、肉、蛋及其制品 也会对人类进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食品污染的污染源。一般来说, 溶血性链球菌常通过以下途径污染食品: 1、食品加工或销售人员口腔、鼻腔、手、面部有化脓性炎症时造成食品的污染; 2、食品在加工前就已带菌、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或畜禽局部化脓时,其奶和肉尸某些部位污染; 3、熟食制品因包装不善而使食品受到污染。 溶血性链球菌常可引起皮肤、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呼吸道感染、流行性咽炎的爆发性流行以及新生 儿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和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