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西医对与痛经的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痛经的疗效分析论文(共2篇)

中医治疗痛经的疗效分析论文(共2篇)

中医治疗痛经的疗效分析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医治疗痛经的效果与案例分析痛经是妇科常见的多发病,常于经期和经期前后出现小腹部疼痛,甚者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近年来运用中药加针灸以及拔火罐的方法治疗痛经126例,疗效满意。

1一般资料126例中,年龄13~45岁,20岁以下者32例,21~30岁者55例,31~45岁者39例;未婚者56例,已婚者70例;腹痛时间发生于经期前者72例,发生于经期者25例,发生于经期后者19例;病程1~5年者61例;6~10年者26例;11~15年者22例;15年以上者17例;在126例中,经期及前后均腹痛同时伴有剧烈恶心呕吐者5例,经期伴有头痛者10例。

临床分型根据经期腹痛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将痛经分为轻,中,重度三种。

轻度:经行小腹疼痛明显,伴有腰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口服止痛药。

中度:经行小腹疼痛难忍,伴有腰部酸痛,用止痛药等措施疼痛暂缓。

重度:经行小腹疼痛剧烈,坐卧不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且伴有腰部疼痛,恶心呕吐剧烈,面色恍白,四肢厥泠,泠汗淋漓,腹泻等症,用止痛药等措施无明显缓解。

病例中,重度痛经患者,均排出器质性病变,月经周期基本正常。

都用中药,针灸和拔火罐治疗,不加任何镇痛药。

诊疗方法自拟方柴胡15g,郁金20g,香附20g,白芍20g,枳壳12g,蒲黄10g,五灵脂15g,炙甘草10g,随症加减:腹痛甚者加元胡,呕吐不止者加生姜、姜半夏、吴茱萸。

乳房胀痛者加青皮,血块多者加三七粉,腹泻者加炒白术、仙灵脾,腰痛甚者加寄生,川断,狗脊,菟丝子,肢泠汗出者桂枝。

上药水煎2~3次,每次煎至150~250ml,1剂/d,早晚空腹服用。

于经期前一周开始服用,每服用10剂为一疗程。

连服3个月经周期。

中成药在两个月经周期之间口服新乡佐今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产的《活血通脉片》一日三次饭后口服。

中医对痛经的病理分析与治疗

中医对痛经的病理分析与治疗

痛经 - 中医妇科痛经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晕厥,给工作生活带来影响。

痛经好发于15-25岁及初潮后的6个月至两年内,是妇科最常见症状之一。

痛经分为两类:1.原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今天讲的就是这个);2.继发性痛经: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

中医也称作“痛经”,或称为“经行腹痛”。

病因病机中医中医学认为痛经的发声与素体因素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

非行经期间,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不能引起崇仁、胞宫瘀滞或不足,故不发生疼痛,而在经期或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泄溢,胞宫气血由气盛血旺至经后暂虚,气血变化急骤,致病因素乘时而作,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

1.气滞血瘀: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不能随气流通,以致经血滞于胞宫而作痛。

2.寒凝血瘀:久居潮湿之地,或经期冒雨涉水,或过食生冷,寒湿之邪客于胞宫,血得寒则凝,以致经行不畅而作痛。

3.湿热瘀互结:素多抑郁或恚怒伤肝,肝气郁结;更合经行、产后,摄生不慎,或洗涤不洁,不禁房事,湿热之邪内犯胞中,稽留于冲任,肝气与湿热搏结于胞脉,发为痛经。

4.气血虚弱:素体虚弱,或脾胃素弱,生化乏源;或大病、久病伤耗气血,以致精血不足,胞脉失养而作痛;或体虚阳气不振,血失温运,胞宫阳虚寒凝,经水滞行而作痛。

5.肝肾不足:先天禀赋不足,肝肾本虚,或多产房劳,损及肝肾。

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胞脉失养,经将净血海更虚,故而作痛。

现代医学认为生殖器局部病变、内分泌及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

子宫过度前倾或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增厚及异位、盆腔炎等都可出现痛经。

西医辨证施治气血瘀滞痛经·气滞血瘀证(dysmenorrhea with syndrome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血郁滞,经血不利,不通则痛,以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暗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为常见症的痛经证候。

中医学护理在妇产科痛经与月经不调中的效用研究论文

中医学护理在妇产科痛经与月经不调中的效用研究论文

中医学护理在妇产科痛经与月经不调中的效用研究论文长久以来,痛经都是困扰女性的一种常见妇科病症。

轻者下腹坠涨,影响简单的日常活动;重者持续性下腹痉挛或伴有恶心等症状,只能卧床静养。

月经不调则常常与痛经如影随性,这两种病症相互交织给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

在临床当中,中西医的疗法各有什么优势?本文主要针对中医学护理对于痛经与月经不调的效用,从临床优势、护理方式和治疗效用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探究。

1 中医学护理在女性痛经与月经不调临床护理中的优势长久以来,痛经都是困扰女性的一种常见妇科病症,而且随着近年来人们的身体素质下降,这一病症在女性群体当中变得更加普遍。

症状较轻的感觉下腹坠涨,影响简单的日常活动,如:长时间站立、跑步等等。

较为严重的患者会感觉下腹持续性痉挛,更甚者伴有恶心干呕的症状,只能卧床静养甚至卧床都无法减轻症状。

这些症状之外,多数患者还会受到月经不调的症状困扰,经期时间、经期排量等不呈现正常的规律性,时常会让痛经症状随之加剧。

我们常说“西医治标”,而且见效快。

这种说法放在痛经及月经不调的治疗上来说就不完全准确了。

西医对于痛经及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案分为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主要指在症状出现时及时服用止痛药,但是因为体质差异,服用药物后的效用也差强人意,而且会伴随副作用。

物理治疗即通过手术疏导被堵塞的血管,存在一定的风险切复发率较高。

这两种方法只能对痛经现象进行暂时的缓解,并不能根治。

对于月经不调的疗效也是如此。

而中医则讲究“标本兼治”,既要见到疗效也要从根本的病灶上进行调理改善从而让患者完全脱离病症的困扰。

中医对于痛经及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案有药理治疗、物理治疗及护理治疗三种。

在中医上将痛经的症状细化为四大类: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下注和气血虚弱。

针对不同的痛经及月经不调类型,再结合患者的体质订制中药药方,让患者在经期前后,或按月周期性的服用几个疗程,从根本的体质上去改善和根治痛经的及月经不调的症状。

段素社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经验

段素社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经验

观全方 , 药精 而功专 , 理气 活 血 散结 之 力雄 厚 , 使 气郁 得 解, 瘀血 得散 , 痰凝得 开 , 充分 体现 了 以散为法 , 以通 为用
. . - ・ - 一◆ m ◆ _ ◆ _ . -◆ - ◆ 一◆ - ◆ -◆ 。 ◆ 。 - ●--◆ 一‘ ● -. - ◆ _‘ ● 一 一’ ‘
官丢失带来 的心理 缺失感 而不愿接 受子 宫切 除。西药孕 三烯酮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类药物虽服用治疗方 黯、 苔根黄 、 脉 弦细 为肝郁气滞 日久化热之征 。西医诊断 :
2 0 1 3年 l 0月第 3 5卷 第 1 0期
H e b e i J T C M, O c t o b e r 2 0 1 3 , V o l 3 5 , N o . 1 0
1 44 9
段 素 社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子 宫 腺 肌 病 痛 经 经 验
余 香格 邢风琴 刘爱 民
浙 贝母 1 0 g , 炮穿山 甲 8 g , 乳香 、 没药 各 5 g , 生龙骨 、 生牡
蛎各 2 0 g , 炒栀 子 1 0 g , 牡 丹皮 1 0 g , 川 I 楝子 1 0 g , 橘核 1 0 g , 茯苓 1 0 g , 炙 甘草 1 0 g 。7剂。每 日 1 剂, 水 煎取 汁
行, 故 配伍 适 当活血 药 , 行 血 以运 气。乳香 、 没 药相 须为 用, 活血行气止痛 ; 白芍药酸苦微寒 , 养血敛 阴, 柔肝缓 急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疏肝 理气 , 软 坚 化滞 。处 方 : 柴胡 1 0 g , 陈皮 1 0 g , 青 皮 1 0 g , 香附9 g , 炒 白芍药 1 0 g , 王不 留行 1 0 g , 路 路通 1 0 g ,

痛经的病因分析与中西医治疗比较

痛经的病因分析与中西医治疗比较
2 6
内蒙古 温 通血 脉 的功效 , 也 能改 善血 液循环 的红 观察组 较对照组效 果 明显 , 有 显著性 差异 , 说 明通脉 颗粒 冲剂配合 细胞 聚集 现象 , 降低 血液 黏度 , 同时还 可 以促 进纤 维 蛋 白原 的溶 抗凝溶 栓治疗下肢 深静脉血 栓形成疗效 满意 , 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 解, 抑 制血 小板 在 损伤 时 的功 能 亢进 , 因而具 有抗 血 小板 黏 附 和 参 考文献 聚集作 用 , 有 利于血 液 的流动 、 减轻 组织肿 胀 , 消退 患肢 水肿 。川 f 1 ] K w a k HS,Ha n Y M,L e e YS ,e t a 1 . S t e n t s i n c o mmo n i l i a c v e i n 牛膝具 有活 血祛 淤 、 引血 下行 之功 。 现代药 理研 究表 明 , 川牛 膝有 o bs t r u c t i o n wi t h a c u t e i p s i l a t e r a l d e e p v e n o us t h r o mb o s i s :e a r l y a n d 抗 血小 板聚集 、 改善 微循 环 、 促 进蛋 白质合 成 、 延缓 衰老 的作 用[ 6 1 。 l a t e r e s u l t s [ J ] . V a s c I n t e r v R a d i o l , 2 0 0 5 , 1 6 ( 6) : 8 1 5 — 8 1 9 . 当归有 补血 活血 、 调经 止痛 的功效 , 研究 表 明抑制 血小 板聚 集 , 抗 [ 2 ]C o l n e l l C W.R a t i o n a l e f o r t h r o mb o p r o p h y l a x i s i n l o we r j o i n t 血栓 、 抗凝血, 抗 氧化 , 改变血 液流 变性保 护血 液 内皮 细胞 。杨铁 a r t h r o p l a s t y [ J ] . Am J O r t h o p ,2 0 0 7, 3 6 ( 9 ) : 1 1 - 1 3 . 虹等 研 究发 现 当归 多糖 及硫 酸 酯可 显 著延 长凝 血 时 间 、 缩短出 『 3 ] Hu r s t DR,F o r a u e r A R,B l o o m J R, e t a 1 . Di a g n o s i s a n d e n d o v a s — 血时 间 ; 显 著 延长 凝 血酶 时 间和 活化 部 分凝 血 活用 酶 时间 , 其抗 c u l a r t r e a t me n t o f i l i o c a v a l c o mp r e s s i o n s y n d r o me [ J ] . J o u r n a l o f Va s — 凝 血作 用 主要影 响 内源性凝 血 系统 。穿 山 甲有祛瘀 散 结 、 消痈排 c u l a r S u r g e r y , 2 0 01 , 3 4 ( 1 ) : 1 0 6 一l 1 3 . 脓、 除风寒 湿 痹 的作 用 , 张锡 纯《 医学 衷 中参 西录》 云: “ 穿 山 甲味 f 4 ] K a l a n S R, Gi n s b e r g J s . T h e p o s t— t h r o mb o t i c s y n d r o me c u r r e n t 淡性平 , 气腥 而窜 , 其走 窜之性 , 无 微不 至 , 故 能宣通 脏 腑 , 贯 彻 经 k n o wl e d g e, c o n t r o  ̄ r e r s i e s , a n d d i r e c t i o n s or f f u t ur e r e s e a r c h Bl o o d 络, 透 达关 窍 , 血 凝血 聚 为病 , 皆能开 之 , 以治 疗 痈 , 放胆 用 之 , 立 r e v . 2 0 0 2 , 1 6 ( 3) : 1 5 5 — 1 6 5 . 见功效 。 ” 杨熙 东 研 究表 明 : 穿 山 甲有延 长凝血 时 间 、 降低血 液 黏 [ 5 ] 刘桂 杰 , 关涛 . 三七 粉 防 治老 年创 伤后 下肢 深静 脉 血栓 形成 临 度、 活血 抗凝 作用 。现代 药理研 究 当归 、 川牛 膝 、 丹参 、 三七 、 穿山 床 体会 f J 1 . 中 国中 医急 症 , 2 0 0 9 , 1 8 ( 2 ) : 2 9 6 . 甲可扩 张周 围血 管 , 解 除血 管痉挛 , 改善 血液循 环 , 增强 抗凝 和 纤 [ 6 ] 叶品 良 , 彭娟 , 刘娟 _ J 1 1 牛 膝 研 究概 况『 J 1 . 中 医药 学报 , 2 0 0 7 , 3 5 溶活 性 , 降低 血液 黏 度 , 改善 血流 流 变性 , 具 有抗 炎 、 抗 纤维 化 作 ( 2 ) : 5 1 . 用, 与抗 凝 溶栓药 有协 同作 用 。 [ 7 ] 杨铁 虹 , 商澎 , 梅其 炳 , 等. 当归 多糖硫 酸酯 对凝 血 和 血 小板 聚 本 临床实 践表明 , 应 用抗凝 溶栓 治疗 与联合 活 血化瘀 通脉 颗 集的作 用l J 1 . 中草 药 , 2 0 0 2 , 3 3 ( 1 1 ) : 1 0 1 0 — 1 0 1 3 . 粒 中药治疗 的 5 6 例患者 , 临床症状 均有 明显改善 , 肢体 肿胀有 了不 【 8 ] 杨 熙 东. 穿 山甲的 药理 作 用和 临床 应 用【 J 】 . 中 国社 区 医师 ( 医学 同程度 的减轻 , 患肢静 脉通 畅程度 均有 明显提高 。 比较二 者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

内蒙古中医药的静脉回流障碍,皆可影响到其他两个系统。

再者,输卵管结扎术中,如过多结扎系膜,损伤输卵管系膜静脉,就会阻断子宫-卵巢静脉系统的连续性。

根据这些解剖特点及中医“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及“通则不痛”的道理,我们采用益气、活血、祛瘀的治疗原则,补人体之正气,加速血流,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盆腔各组织器官的营养成分,维持肌肉、神经的正常兴奋性以及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标本皆治,正确选用方药,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1]Beard RW ,Reginald PW ,Wadsworth J.Clinical features of women with chronic lower abdominal pain and pelvic congestion [J].Br J Obstet Gynaecol,1988,95(2):153-161.[2]Beard RW ,Highman JH ,Pearce S ,et al.Diagnosis of pelvic varicosities in women with chronic pelvic pain [J].Lancet,1984,2(8409):946-949.[3]Reginald PW ,Beard RW ,Kooner JS ,et al.Intravenous dihydroer -gotamine to relieve pelvic congestion with pain in young women [J].Lancet,1987,2(8555):351-353.[4]Farquhar CM ,Rogers V ,Franks S ,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trial of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and psych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congestion[J].Br J Obstet Gynaecol ,1989,96(10):1153-1162.[5]孙红,张惜阴.盆腔静脉瘀血症[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10):627-629.中图分类号:R711.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3-0050-02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分析全珍玉*摘要:目的:单纯西药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临床分析

和 电解 质 转 移 减 少 而 发 生 胆 汁 瘀 积 , 些 因 素 都 有 可 能 导 致 这 妊 娠 肝 内 胆 汁瘀 积 症 ( P 的发 生 口 。 I ) C ]
Hale Waihona Puke 3 肝 内胆 汁 淤 积 症 是 妊娠 后 期 合 并 症 , 危 及 孕 产 妇 和 . 是
胎 儿 的严 重 疾 病 。 而 T A 不 仅 是评 价 肝 功能 一 项 敏 感 的 指 B
参考 文献
[] 1乐

2 本 研 究 表 明 , 娠 早 期 、 期 血 清 T A 浓 度 都 明 显 升 . 妊 后 B 高, 与对 照组 比较 , 异 有 显 著性 意义 ( 0 0 )但 在 妊 娠 差 Pd . 1 ,
杰 . 产 科 学 [ . 6版 , 京 : 民卫 生 出 版 社 ,0 4 1 7 妇 M] 第 北 人 20 ,0
下血 中胆 汁酸 含 量 甚 微 , 肝 功 能 异 常 时 . 中胆 汁 酸 浓 度 当 血 很 容 易升 高 L 。 2 ]
利 于 I P的 早 发 现 、 诊 断 、 治 疗 , 防 胎 儿 窘 迫 、 产 的 C 早 早 预 早 发 生 , 时 选择合适 的分娩 方式 , 适 以达 到 减 少 围 产 儿 发 病 率 及 围产 儿 死 亡 率 , 优 生 优 育 有 重 要 意 义 l 。 对 _ 4 ]
4 ) 两 组 的 疗 效 比较 差 异 有显 著 性 意 义 ( o 0 ) 0, Pd . 5 。结 论 中西 医 结 合 治 疗 原 发 性 痛 经 , 效 优 于 单 纯 西 药 治疗 , 得 临 床 采 用 。 疗 值
【 键 词 】 原 发性 痛 经 ; 关 中西 医结 合 文 章 编 号 : 0 3 1 8 ( 0 8 0 —0 0 -0 1O— 3320)3 30 2 中 圈分 类 号 : 1 . 1 R 7 1 5 文献标识码 : A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中重度痛经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中重度痛经32例
各 实验室 设备差 别大 ,但 是本实 验室是 用 l 年来 建立 的,庞大 数据 0
做O T C ,这样有 易于临床医师 自 我保护从 而减少医疗纠纷 。
库中的正 常值 ,由同一人员操作 并分 析数据 , 最大程 度排 除个体差异 。 ②手术 由同一极 富经验医师完成 ,同一医师行术 后随访 ,减少 了 由于
中图分类 号 :R 7 .13 2 11
文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7 — 14 (0 0 7 06 — 2 6 1 89 2 1 )0 - 0 7 0 用法 :水 煎服 ,每 日1 ,早晚分 服 。加减法 :畏寒 喜暖 ,经量 剂
少 ,色黯有 块 ,苔 白腻 ,脉沉 紧 ,寒凝 血瘀 者 ,加吴 茱萸 、 肉桂 、
能性 痛经疗 效显 著 , 当归止 痛 汤结合 温经 散 寒或疏 肝理 气中药 ,化瘀 止 痛 ,治疗 原发性 中重度 痛经 疗 效显著 ,针 对 相对 西药对 症止 痛容 易 产生耐 药性和 激 素治疗 不 良反应 大但 起 效快 的状 况 ,采取 中西 医结合 的 方法 ,可标 本 同治 、扬 长避短 ,疗 效 显著 。 【 键词 】 痛经 ; 中西医结合 治疗 关
痛、面色苍 白、冷 汗淋 漓 、四肢厥 冷、呕吐腹泻 或肛 门坠胀 ,采用止
显减轻 ,其余症状 消失或减轻 ,不服止痛 药能坚持工 作 ;有效 :腹痛 减轻 ,其 余症状好 转 ,服止痛 药能坚持工 作 ;无效 :腹痛及其他症状
无改变者 。
痛措施无 明显 缓解 。3例病 例首诊都正值经期 ,腹疼难 忍就诊。 2
2结

21疗 效判 断标准 .
按 Ⅸ 中医病证 诊断疗 效标准 》[,痊 愈 ( 3 1 指近 期临床治 愈 ):服 药后 腹痛及 其他症状 消 失 ,停药 3 个月 经周 期未复 发 ;显效 :腹痛 明

中西医结合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的分析

中西医结合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的分析
精 密 称 取 已知 含 量 的 四逆 样 品 约 05 .
2 1 加 样 回收 试 验 .
2 量瓶 中, 5ml 加稀 乙醇稀释至刻度 , 摇匀 , 密量取 1 , 精 O
按正文测定方 法进样 , 测定 , 计算 回收率。结果见表 1 。
g 精密加 入 00 6m / l , . 9 g m 的芍药苷对照液 1 l精密加入稀 0m ,
1 资 料 和 方 法
“ 功能性痛经” 患者常有下腹部疼痛 , , 伴腰骶部疼痛及腰 酸、 下腹坠胀 , 严重可出现呕吐 、 面色苍 白、 头痛等症状 。中医认 为痛经发生与素体 因素 、 经期及经期前后 特殊 的生理环境有
关 。现代 医学则认为原发性痛经 与子宫肌 肉过度活 动 , 张力 增加 或挛缩有关 , 当子宫肌层收缩时 , 流量减少 , 血 造成子宫 缺血导致痛经 发生 。在 我 国, 妇女 痛经 发生 率 约为 3 % ~ 5

1 8・ 6
中国 现代 药 物 应 用 2 1 0 0年 8月 第 4卷 第 1 6期
C i o rgA p, u 2 1 , o. No1 hnJM dD u p lA g 0 0 V 1 4, .6
小时分别 进样 测定 , 录峰面 积 , 记 峰面 积 的 R D为 0 6 S . %。
法, 结果 以稀 乙醇为溶剂超声处理 1h的方法效果最好 , 提取
率高 , 因此最后确定以稀乙醇超声处理 1h的提取方法 。
22 样 品测 定 取 装 量 差 异 项 下 的 本 品 内容 物 , 匀 , 1 . 混 取 g精密称定 , , 置具塞锥形瓶 中, 精密加入稀 乙醇 2 l密塞 , 5m ,
无 干扰 ( 图 3 。 见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分析
爹 考 文献
o d o y rg s rn c tt a d p y h te a y fr h e t n f f me r x p o e t o e a eae n s c oh rp et ame t e ot r o
【] er W , e n dP , dw r .l i a rs f o e pli o g so [.r s t ne o,9 9 9 (o: 13 12 1B adR R  ̄ M W Wa s o hJ i c f t e o w m n t Cna eu l evccn et nJB Obt acl1 8 ,61 1 5 一l6 . i ] J e Gy l
5 0
内蒙古 中 医药
的静 脉 回流 障碍 , 可影 响 到其 他两 个 系统 。再 者 , 卵 管结 扎 【1 er W , g ma H, e c S e . Di n ss f pli 皆 输 2 B ad R Hih n J P a e ,ta r 1 a oi vc g o e 术中, 如过 多 结扎 系 膜 , 损伤 输 卵管 系膜 静 脉 , 会 阻 断子 宫一 就 卵 v r oie n w me i ho i li p n 【】 a ct18 , 8 ai st si o n wt cr nc p vc a -. n e,9 42( c i h e i 『L 巢静 脉 系统 的连续 性 。根 据 这些 解剖 特 点及 中医 “ 气行 则 血行 , 4 9 :4 — 4 . 0 ) 9 6 9 9 气 滞则 血瘀 ” “ 及 通则 不 痛 ” 的道 理 , 采用 益气 、 血 、 我们 活 祛瘀 的 【 R  ̄ a W , e d R , on r s e a It vn u i dor 3 e n l P B a W K o e ,t . n a eo sd y re— ] d r j 1 r h 治 疗 原则 , 人体 之 正气 , 速血 流 , 善血 液循 环 , 加 盆腔 各 gtmiet ei ep l cc n et n wt an i on o n【1 补 加 改 增 oa n orl v v o gsi i p i n yu gw me J. e ei o h 组 织器 官 的 营养 成 分 , 持 肌 肉 、 经 的正 常兴 奋性 以及 增 强机 L n e,9 72 85 5)3 l 3 3 维 神 a ct18 ,( 5 :5 一 5 . 体 的免 疫 力 , 标本 皆治 , 选 用方 药 , 正确 故取 得较 满 意 的疗 效 。 【] q h M, oes ,rn s ,t . d m zden l t a 4F u a C R gr V Fa k e a A r o i ot l r r a r S 1 n a e o r ei i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58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58例疗效观察

1 . 3 . 1 对 照组
在 月经来潮前 1—3 d开 始使用 吲哚美
辛栓 [ 消炎痛栓 , 广 州敬修 堂 ( 药业) 股份 有限公 司 , 国药 准字 H 4 4 0 2 4 8 7 1 ] 1 0 0 mg 塞人肛 门, 每日1 次, 根据病 情需
要适 当增加给 药次数 。 1 . 3 .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少腹 逐瘀 颗粒
焦作
4 5 4 1 5 0 )
【 关键词 】 痛 经; 中西医结合 疗法 【 中图分类号】 R 7 1 1 . 5 1 0 . 5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2 — 2 6 1 9 ( 2 0 1 3 ) 1 0 — 1 5 1 7 — 0 2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 常见的一种周期性 月经期 痛 , 而无 器 质性疾病 , 多发生在青 春期 初潮 后 2年 内, 伴有 不 同程 度的恶心 、 呕吐 、 乏力和( 或) 腹泻 等症 状 , 严 重影 响 患者 个月 ~1 1 年, 平 均( 4 . 5±1 . 2 ) 个 月。2组一般资料 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
分析 , 计数 资料 率的 比较采用 x 检验 。 2 . 1 2组疗效 比较 见表 1 。
例( %)
表1 2 组 疗效 比较
作者简介 : 刘 风枝 ( 1 9 7 5 一) , 女, 主治 医师 。研 究方 向 : 妇 科常 见 疾病 的诊 断与治疗。
◆ 。● -. _+ ◆ _. -◆ _. _◆ _. -◆ _. -◆ 一◆ -+ -◆
者为未生育年 轻妇 女 ; 妇科 检查 ( 未 婚行 肛诊 ) 和 B超 检
查 排 除 器 质 性 病 变 J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临床观察
do r ae y te p i wih te t n rm e ea me c pa tin r . Reu t: Th c m iain hea y g o p oa e e t e ae wa rmeT e td b an, h t r ame tfo g n rl i l d a rc t es io s ls e o b n to t r p r u ttl f c v rt s i 8 8% ,smp eW e tr d cn rup。tettle iin y o 4. 5. i l se me ie go n i h oa fce c f6 4% .Co cu in:T ec m iaino iee a d W e tr d cn rame to n lso h o b n to Chn s n sen me iiete t n f f d s n rh ae e tv . y me or e f cie Ke o d Oys n  ̄h a;s u y do rae y te p i y W r s: me o e o p S n rme Te td b an;TCM — W M e a y h h t rp
中 西医结合治 疗痛经 临床观 察
邹 蕊 。 李逢 春
摘 要 : 目的 : 讨 痛 经 的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方 法 。方 法 : 自拟 疏 经 止 痛 汤辨 证加 减 治 疗 , 用一 般 西 医 治 疗 。结 果 : 西 医结 合 治 探 用 配 中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8 .% , 纯 西 医组 总有 效 率 6 .% 。结 论 : 58 单 44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痛 经效 果较 好 。
痛 经 ¨2为 妇科 最 常 见 的症 状 之 一 , 指 经 期 或 经 行 前 后 、 是 出现 周期 性 下 腹 疼 痛 、 引 腰 骶 、 则 剧 痛 至 晕 厥 , 其 它 不 痛 甚 或 适 , 度 严 重 者 影 响生 活 和 工 作 质 量 。 临 床 上 将 痛 经 分 为 原 发 程

痛经(中西医)

痛经(中西医)

五、急诊处理
中药止痛剂 西药止痛剂 针灸治疗 穴位按摩
六、辨证论治
痛经辨证首先当辨识疼痛发生的时间、 部位、性质及疼痛程度。 治疗: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
寒 热 虚 实 气滞 血瘀
疼痛的性质
疼痛时间
绞痛、冷痛,的热痛减
灼痛,得热痛增
隐隐作痛,喜揉喜按 痛在经后
疼痛剧烈拒按
痛在经前、经期
胀甚于痛
痛甚于胀,血块排出则痛 减或刺痛
七、分型论治
肾气亏损型:痛在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 喜按,伴腰骶酸痛,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 肾虚的表现。补肾填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 汤或调肝汤。
气血虚弱型:痛在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 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 质稀;伴气血虚的表现。补气养血,和中止痛。 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
6、卵泡黄素化不破裂学说:29%~79%的子宫内膜异 位症患者存在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现象,致使腹腔液中雌 激素尤其是孕酮含量明显降低,难以抑制子宫内膜的种 植而发病。
未破裂卵巢黄素化综合征:是一种排卵功能障碍的类型,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LUFS占18%~79%,亦是其 发生不孕症的原因。此病症为卵泡发育且卵泡细胞出现 黄素化,患者基础体温双相,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 但成熟的卵子不能排出,无受孕可能。
体征
1)子宫后位固定,可以稍增大,若异位在子宫肌层, 子宫呈对称性或结节性增大,质较硬。
2)子宫一侧或双侧附件处扪及与子宫相连的不活动 囊块,有轻压痛。
3)子宫骶骨韧带,子宫后壁或后陷凹处有米粒至蚕 豆大小不等的结节,触痛明显。
辅助检查
1.B超检查 2.腹腔镜检查 3.实验室检查:CA-125、抗子宫 内膜抗体
同时加用一些止痛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临床分析

年 内 , 妇 科 难 治 性 的 常 见 病 之 一 , 生 活 和 工 作 带 来 严 重 影 是 给 响 。 站 自 20 该 0 6年 1 0月一 2 l 年 1 01 0月 以来 , 取 中 西 医结 合 采
的方 法 治 疗 6 0例 原 发 性 痛 经 患 者 , 临床 效 果 较 满 意 , 报 道 如 现
囊 3粒 , /, 用 3个 月 经 周 期 为 1 疗 程 , 般 治 疗 l 2 疗 程 。 果 6 3次 d 服 个 一 ~个 结 O例 患者 中 , 愈 4 痊 2例 , 7 % , 效 l 占 0 有 5例 , 占 2 %. 有 效 率 9 %。 结 论 只有 把 中西 医治 疗 方 法 有机 结 合 起 来 , 治 疗 原 发 性 痛 经 方 面 , 能取 得 满 意 的 临床 治 疗 效 果 。 5 总 5 在 才
【 关键 词】中 西 医 结合 ; 发性 痛 经 ; 归 丸 ; 原 右 少腹 逐瘀 胶 囊 ; 炎痛 消
【 中图分类号】R 1 . 7 1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7 - 7 2(0 2)8 a - 1 0 0 6 4 0 4 2 1 0 I )0 2 - 2
原 发 性 痛 经 是 指 妇 女 在 经 期 及 其 前 后 出 现 周 期 性 的 小 腹 或 腰 部 疼 痛 。 至 痛 及 腰 骶 , 随 月 经 周 期 而 发 , 殖 器 官 无 器 甚 每 生
旦罂 :
CI RG M ILR T N H A OEN EC E M T N F I DA T A E
中 医 中 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发性痛经 6 0例 临床分析
徐 静
山东 省 淄 博 市 淄 J 区计 划 生 育 服 务 站 , 东 淄 博 I I 山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临床分析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临床分析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治疗的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于经前3天开始服药,持续至经期第3天,共6d;药物:谷维素片30mg,3次/d,口服;维生素b1片30mg,3次/d,口服;中度患者加服消炎痛25mg,3次/d,口服;重度患者加服芬必得300mg,2次/d,口服,与月经来潮前一天肛门纳入萘普生栓1枚,每日1-2次;有恐惧或焦虑等精神神经症状者给予安定等镇静剂。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

结果观察组显效45例,显效率为75.0%,有效12例,有效率为20.0%,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24例,显效率为40.0%,有效24例,有效率为40.0%,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采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原发性痛经;临床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24-01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是一类功能性的疾病[1],是妇科的常见病,患者多表现为下腹部周期性疼痛,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治疗的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16-27岁,平均18.6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7年;对照组年龄15-26岁,平均17.9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1.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于经前3天开始服药,持续至经期第3天,共6d;药物:谷维素片30mg,3次/d,口服;维生素b1片30mg,3次/d,口服;中度患者加服消炎痛25mg,3次/d,口服;重度患者加服芬必得300mg,2次/d,口服,与月经来潮前一天肛门纳入萘普生栓1枚,每日1-2次;有恐惧或焦虑等精神神经症状者给予安定等镇静剂。

痛经的治疗

痛经的治疗
食疗
气滞血瘀证
寒凝血瘀证
湿热瘀阻证
气血虚弱证
肾气亏损证
食疗气滞血瘀证食疗方:香附当归益母粥:取香附15g,益母草30g,当归尾6g,先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加水熬粥食用,于行经前1周,每日1次,连续7天。
寒凝血瘀证食疗方: 艾叶干姜葱白红糖饮:取艾叶15g,干姜10g,葱白3段,红糖30g,共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后饮用,于行经前及经期,每日2次,连续5天。
食疗湿热淤阻证食疗方:薏米黄柏砂仁粥:取黄柏9g,生薏米50g,鲜马齿苋20g。鲜鱼腥草20g。先将黄柏煎30分钟,取汁后加水至300ml煮薏米至八成熟时,随后加鲜马齿苋和鲜鱼腥草共煮至熟,可于行经前后服用,每日1次,连续7天。
气血虚弱证食疗方:党参黄芪阿胶鸡蛋羹:取党参15g,黄芪12g,阿胶9g,当归12g,鸡蛋一枚。先将党参、黄芪、当归12加水共煎煮30分钟后取汁,加炖化的阿胶,然后做成鸡蛋羹服用。可每日服用1次,时间不限,直至改善症状。
气血虚弱证证候: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揉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代表方剂:圣愈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常用药物:人参 黄芪 当归 白芍 川芎 熟地黄。 方中人参、黄芪补脾益气,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养血和血。气充血沛,子宫、冲任复其濡养,自无疼痛之患。可酌加鸡血藤、香附、艾叶、炙甘草养血缓痛。伴腰酸不适,加菟丝子、杜仲、台乌补肾壮腰止痛。
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其将药物的理化刺激作用于穴位,两者最大程度地作用于机体,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宋理萍取关元俞、三阴交;气滞血瘀型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寒湿凝滞型予复方当归注射液;同时配合艾灸中极、关元、归来、子宫等腹部穴位。辨证分型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28例,结果治愈10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92.9%。

中西医对比治疗原发性痛经92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对比治疗原发性痛经92例疗效观察

能无影响 J 。以上 结果 充分说 明海 扶刀治疗 子宫肌 瘤是 唯

无创非 侵入疗法 , 副作用少 , 其 疗效 确切 ; 体外治疗 , 无痛
苦, 不需麻醉 , 无创伤 , 安全 性高 ; 操作 简便 , 不需住 院 , 无后 遗症 , 不影响工作和学习 , 且保全 了器 官完 整性 , 不影 响女性
变示肌瘤明显缩小。说明 J C型 H F IU对 于直径较大 , 肌瘤个
数较多的患者也有效 , 可能与仪器改进 , 操作技术提高有关。 海扶刀治疗子宫肌瘤的过程中 , 除个别有 治疗 区皮肤轻 度疼 痛外 , 均无不 良反应 , 疼痛可能 与输入功率偏高 , 短时间 迅速 升温有关 , 停止治疗后立即消失。术 中术后治疗 区皮肤 完整 , 无烧 伤 , 下肢运 动感觉 功能正常 , 双 邻近结 构无损伤 , 术后 随访也未见不 良反应 。瘤体直 径及体 积在治疗 后均 明 显缩小并有统计 学意 义。文献报 道 : 扶刀对 子宫 、 海 卵巢 功
疗为有创治疗 , 出血 、 有 感染 的风险 。 本研究 选取对象为 : 月经量增 多 , 伴有贫 血 , 或合并 有 内 科疾病 , 患者不愿手术 , 因高危 因素手术有危 险者 , 年轻且希 望保 留子宫 的患 者进行 海 扶 刀治疗 , 且 取得 了较 好 的效 并 果 。有学者认 为海扶刀治疗直 径 <5c m的单发肌瘤效果较 好 。本研究肌瘤直径为 1— m, 9c 肌瘤结节多至 3个 , 结果 发
经 验 报告 如下 , 兹 交 流 。 以 1 临 床 资 料
理 宣教 工作 , 并给予相应药 物治疗 。对 照组 : 给予消炎痛 2 5 m , g 3次/ d口服 , 亦从月经周期第 2 5天开始 , 连服 5d 。两组 患者均 以 3个月 为 1 程。治疗组 给予 : 疗 调经止 痛汤 : 丹参 3 , 0g元胡 、 川芎 、 白芍各 2 , 0g红花 、 甘草各 1 。随证加减 : 0g 气滞血瘀 者加香 附、 药、 乌 五灵脂 、 仁 ; 凝血瘀 型加 吴茱 桃 寒 英、 桂枝 、 五灵脂 ; 血热挟瘀型加生地 、 丹皮 ; 血亏虚型加黄 气 芪、 党参 、 熟地 ; 生 肾虚型加熟地 、 杜仲 、 肉从 蓉、 巴戟天 ; 头痛 加 白芷 、 全蝎 ; 房 或乳 头痛 加 王不 留行、 乳 郁金 。1剂/ d煎 服, 经前 5d服至经行止 。 2 2 疗效标准 .

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原发性痛经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原发性痛经临床分析

主垦堕药韭由2Q Q§生g旦苤§鲞笙!§塑Q女i4£Q££bi墅M!也亟n!,△M g女§12Q Q8,№§,盟Q:!§.;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原发性痛经临床分析胡芳中图分类号:R711.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242-03痛经是指月经前及行经期问,下腹及腰部痉挛性疼痛,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尤其多见于未婚青年妇女。

痛经可分为二大类:一种是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在行经前后或在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他不适,一般在初潮开始就会发生。

另一种是由明确的疾病引起的痛经称为继发性痛经。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原发性痛经是目前妇科最常见疾病,据国内抽样调查表明,我囝妇女中痛经发生率为33.1%,其中原发性者占53.2%,痛经严重影响工作者占13.55%。

因此,重视痛经的治疗十分必要。

原发性痛经是常见的妇科病症之一,本文通过两个治疗组临床资料效果对照。

来分析原发性痛经的原因,以找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突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

l资料与方法1.16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主要来源于本市中学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年龄最小15岁,最大23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8年。

60例随机分为a、b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见表1。

表l各组平均年龄、病程及病情分布情况1.2病例选择参照高等院校妇产科学第五版教材及1993年卫生部编写的《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判断标准选择病例。

1.2方法西药组El服消炎痛25m g,3次/d,3天为一疗程。

中药组临床用少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每日l剂,3天为一疗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除同样服用与西药组市H同剂量的消炎痛外,同时加服与中药组相同的中药,3天为一疗程。

2结果根据上述疗效判断标准,对a、b组观察对象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a、b两组疗效较满意,且两组无明显差异,详见表2表2各组间总疗效比较(1)a组与C组比较,x2=14.36,p<0.001(2)组与c组比较,x2=12.13,p<0.001(3)a组与b组比较,x2=0.161,p>0.052423讨论原发性痛经是妇女在经期前后或在经期中,发生腰腹疼痛或其他不适,伴随月经周期持续发生的一种病症。

浅谈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

浅谈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

浅谈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摘要:痛经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通常发生在青春期少女经期前后。

痛经对妇女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会导致痛经妇女工作效率低下,生活质量降低。

痛经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下腹痉挛疼痛、面色苍白、手脚冰冷,严重者还会出现呕吐和晕厥症状。

随着月经每月的来临,痛经也会反复发作。

目前,西医尚无根治痛经的方法。

中医认为,其发病原理主要是气血不顺。

中医辨证论治主要从痛经的病因着手,在医学上,可以将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下注、气血虚弱。

使用中医辩证论治,对痛经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痛经;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效果;痛经类型痛经是妇女在经期前后出现小腹疼痛或全身不适并伴有脸色苍白等不适症状的的疾病,严重者甚至可能产生恶心呕吐和晕厥,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在西医上,主要通过使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或者进行手术治疗。

但是西医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患者容易产生耐药性,止痛药对患者的效果会越来越低,手术治疗的效果也不能保证,有较高的复发率,不能做到根治痛经。

中医治疗痛经主要从病因上进行分析,将痛经的形成原因找出来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病因对患者使用不同的药方进行治疗,能从患者根本上缓解疼痛症状,降低痛经的病发率。

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女性的月经周期就是身体阴阳气血变化规律。

女性痛经的原因有很多,身体虚弱,经期营养缺失,气血不足;抑郁发怒而气血淤积;气血运行不顺,冲任阻滞而发。

疼痛位置在冲任、胞宫,发病与肝脾情况相关,一般痛经妇女都有肝郁脾虚、肝郁肾虚等状况[1]。

2辩证论治分型2.1气滞血瘀症状为经期前1~2小时小腹疼痛,伴有胸部疼痛,或行经不畅,血块淤积,血色发暗,血块排除或有疼痛减轻[2];经期不准时、量少、经期时间长;心情上会烦躁、易怒、郁结。

应活血祛瘀、顺气止痛,膈下逐瘀汤适量能减轻症状。

2.2寒凝血瘀妇女经期前或经期中小腹感到凉,伴有疼痛,按到小腹疼痛加剧,对小腹加以热敷能减少疼痛[3];经期推迟、经量少、血色暗淡、血块淤积;身体怕冷、脸色不佳、手脚过凉、脉沉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经常导致在月经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给患着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西医理沦认为,主要发病因素为中经系统因素、内分泌紊乱因素,包括催产素、血管加压素等均可导致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引发痛经。

西医治疗痛经多以镇痛剂为主.镇痛作用起效快,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不适宜长期口服治疗,同时西药口服导致的依赖性和临床不良反应相对较高,因此不适宜长期应用治疗。

中医辨证理论认为,痛经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经期前后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导致血气运行不畅通,气血瘀阻、胞官经血流通受阻所致,其病理实质为气滞血瘀、经脉不通,故应辨证求困,以治其本。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利用世纪本草暖宫贴外敷的疗法。

痛经发作前期采用神阙穴贴敷。

由患者于经行前一周将世纪本草暖宫贴贴敷于神阙穴。

世纪本草暖宫贴组成:由肉桂、附子、小茴香等具有温经通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经清洗、粉碎、提取、浓缩等工艺制成,利用脐部吸收功能旺盛生理的特点,运用贴肚脐、治宫寒痛经的独特方式,既避免了打针、吃药的痛苦,更是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意义深远。

同时,由于不经过胃肠吸收,无需经过肝肾代谢,避免了药物副作用,对其他器官的保护显著增强,具有鲜明的综合效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