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价结果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排行榜
一 一
个
射 线 柬技 术 与 材料 改 性 实验 室 , 环境 演 变与 自然 灾 害 实 验 室 , 细胞 增 殖 及 调 控 生 物 学
实验 室 , 生物 多样性 与 生 态工 程 实验 室 . 射 性 药 物 实验 室 放
| | 。 j - -
光 电技 术及 系统 实验 室 。 高电 压 与 电 工 新技 术 实验 室 . 南 资 源 开 发及 环境 灾 害 控 制 西 工程 实验 室 . 峡 库 区 生 态环 境 实验 室 三
j
誊
| :
I
|
一
薄 膜 与 微 细 技 术 实验 室 , 高温 材 料 及 高 温 测 试 实验 室 , 力机 械 与 工 程 实验 室 , 力 动 电
■
个
符 号 计 算 与 知 识 工程 实验 室 , 车材 料 实验 室 , 面机 械 仿 生技 术 实 验 室 分 子 酶 学 汽 地
、
工 程 实验 室 , 理 生 物 学 实验 室 , 球 信 息探 测 仪 器 买验 室 病 地
一
个
物理 海 洋 实验 室 , 水 养 殖 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实验 宣 , 洋遥 感 信 息 处 理 实 验 室 . 洋药 海 海 海
皮革 化 学与 工 程 实验 室 , 射 物 理 及技 术 实 验 宣 , 辐 生物 资 源与 生 态环 境 实验 室 口 腔
.
生物 医学 工 程 实验 室 , 色化 学 与技 术 实验 室 绿
日
计 算 机 网络 和 信 息 集 成 实验 室 . 电子 机 械 系统 实验 室 . 净 煤 发 电及 燃 烧 技 术 实验 微 洁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教育部)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1 粉末冶金中南大学2 汽车安全与节能清华大学3 重质油加工石油大学4 暴雨监测和预测北京大学5 爆炸灾害预防和控制北京理工大学6 材料复合新技术武汉理工大学7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武汉大学8 超快速激光光谱学中山大学9 超硬材料吉林大学10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北京邮电大学11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北京大学12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西安交通大学13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清华大学14 动力工程多相流西安交通大学15 微生物技术山东大学16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大学17 高分子材料工程四川大学18 高速水力学四川大学19 工业控制技术浙江大学20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大连理工大学21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厦门大学22 固体微结构物理南京大学23 光学仪器浙江大学24 硅材料浙江大学25 海岸和近海工程大连理工大学26 海洋工程上海交通大学27 毫米波东南大学28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华东师范大学29 化工联合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30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清华大学中科院生态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3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2 混凝土材料研究同济大学33 火灾科学中国科技大学34 机械传动重庆大学35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西安交通大学36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西安交通大学37 激光技术华中科技大学38 集成光电子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3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浙江大学40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南京大学41 金属材料强度西安交通大学42 金属基复合材料上海交通大学43 近代声学南京大学44 晶体材料山东大学45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天津大学清华大学46 理论化学计算吉林大学47 流体传动及控制浙江大学48 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清华大学49 煤燃烧华中科技大学50 摩擦学清华大学51 内燃机燃烧学天津大学52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南京大学53 凝固技术西北工业大学54 农业生物技术中国农业大学55 配位化学南京大学56 汽车动态模拟吉林大学57 牵引动力西南交通大学58 区域光纤通信网络与新型光通信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59 染料及表面活性剂精细加工合成大连理工大学60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北京大学61 软件工程武汉大学62 软件开发环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3 三束材料改性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64 生物反应器华东理工大学65 生物防治中山大学66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中科院动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67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武汉大学68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北京大学69 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华中科技大学70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北京大学71 土木工程防灾同济大学72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北京大学73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清华大学74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北京大学75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同济大学南京大学76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南开大学77 稀土材料化学应用北京大学78 纤维材料改性东华大学79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80 新金属材料北京科技大学81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清华大学82 信息安全中国科技大学83 医学神经生物学复旦大学84 医学遗传学中南大学85 医药生物技术南京大学86 移动与多点无线通信网东南大学87 遗传工程复旦大学88 应用表面物理复旦大学89 应用有机化学兰州大学90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西南石油学院成都理工学院91 元素有机化学南开大学92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东北大学93 振动冲击噪音上海交通大学94 制浆造纸工程华南理工大学95 智能技术与系统清华大学96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复旦大学97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98 作物遗传改良华中农业大学99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湖南大学100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吉林大学10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南京农业大学102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山西大学103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中国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03.11•【字号】黑教科[2013]29号•【施行日期】2013.03.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黑教科〔2013〕29号)各有关高校:根据《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和《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规定,省教育厅组成专家组对开放运行三年以上的16所高校48个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
在学校自评、材料评审、部分实验室现场答辩和综合评议的基础上,形成了评估意见。
现将评估结果和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估结果东北农业大学“动物普通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等15个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优秀,哈尔滨医科大学“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等5个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优秀(B),齐齐哈尔医学院“天然药物抗肿瘤重点实验室”等24个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合格。
“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等4个重点实验室为整改实验室(名单见附件)。
二、评估优秀和优秀(B)的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将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经费支持,请有关高校组织重点实验室制定建设计划,明确建设目标,召开相关部门的建设论证会议落实建设经费;评估合格的重点实验室继续开放运行;评估为整改的重点实验室,将暂停下一年的开放运行经费支持,依托高校要高度重视,组织重点实验室就薄弱环节认真整改,加大建设力度,力争通过一年后的整改考核。
三、各重点实验室应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优秀人才,加大开放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形成“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四、各依托高校要认真总结经验,针对评估专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梳理总结差距和不足,研究制定解决方法和措施,切实加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科研环境,促进重点实验室整体水平的提升。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各个领域最具影响力和最先进的科研机构之一。
这些实验室致力于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名单,以便了解这些实验室在各自领域的突出贡献。
1. 国家脑科学中心国家脑科学中心是中国的一所重点实验室,专注于脑科学的研究。
该实验室聚集了全国范围内最优秀的脑科学专家和研究人员,致力于深入探索人类思维、意识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奥秘。
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该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已经在神经解码、神经疾病治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2.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致力于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该实验室集合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纳米结构、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的研究。
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在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为我国纳米科学的发展和产业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3. 国家基因组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基因组医学研究中心是国内领先的基因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
该中心集结了遗传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目标是通过研究人类基因组和永久性遗传变异,揭示疾病的遗传基础以及个体化医疗的潜力。
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改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个体化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国家核科学中心国家核科学中心是中国核科学研究的核心机构之一。
该中心汇集了核物理学、核化学、核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致力于核能的研究、应用和安全等方面。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核能发电、核医学和核安全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为中国核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 国家微生物资源中心国家微生物资源中心是我国重要的微生物研究机构之一,致力于保护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该中心的研究工作涉及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培养和基因组学等方面。
通过收集、保存和研究微生物样品,他们为新药研发、农业生产和环境治理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1. 引言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测评结果是对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次全面评估。
该测评旨在发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作用,推动研究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以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为主题,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重要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2.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的背景和意义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是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全面检验和评估。
它对于推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广度扩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通过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情况,为改进研究条件、提高研究质量提供指导和建议。
3.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的主要内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研究基地的学科建设情况测评结果中首先要评估的是研究基地的学科建设情况。
它包括学科的覆盖范围、学科团队的数量和质量、学科的研究成果等方面的评估。
在这方面,需要考虑到学科的专业性和创新性,以及研究基地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影响力。
3.2 研究基地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合作情况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合作情况是评估一个研究基地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研究基地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视野。
在这方面,需要考察研究基地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频率和深度等。
3.3 研究基地的资源支持和团队建设情况研究基地的资源支持和团队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基地的研究能力和发展潜力。
在这方面,需要评估研究基地的资金投入、设备和实验室建设等资源条件,以及团队的人员结构、学术能力和研究团队合作能力。
4.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的启示和建议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的分析可以为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改进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建议。
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
官宣: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已完成
据教育部学位中心官方平台7月26日消息,7月25日下午学位中心召开干部职工大会会上透露,圆满完成第五轮学科评估、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
本轮评估于2019年11月通过《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从2020年11月正式启动,至2022年7月顺利完成,历经3年。
今年5月,已有多所高校召开会议,全面分析总结第五轮学科评估数据和结果。
相较于前几次的学科评估,不管是从指标层面的重大调整,还是愈发重要的评估意义等多方面看,本轮评估都显得尤其特别。
回顾前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共有43所高校的79个学科,四度问鼎全国高校第一梯队,堪称“王牌学科”,它们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再度问鼎全国第一的希望极大!。
科学技术部关于发布199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开放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关于发布199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开放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1999.11.10•【文号】国科发基字[1999]502号•【施行日期】1999.11.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科学技术部关于发布199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开放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国科发基字〔1999〕502号)教育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卫生部、农业部、信息产业部、铁道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根据“关于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新一轮评估的通知”(国科发基字〔1999〕064号)和“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通知”(国科发基字〔1999〕113号)的精神。
1999年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对化学学科的十八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十一个部门开放实验室进行了评估。
评估采用了新的评估综合指标体系。
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在对基金会上报的评估结果认真审核后,现将评估结果通知如下:1.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有机化学开放实验室、高分子物理联合开放实验室、无机合成与化学制备开放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五个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染料及表面活性剂精细加工合成国家重点实验室、胶体与界面化学开放实验室、生物有机分子工程开放实验室、一碳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五个实验为不予资助类实验室。
其它十九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详见附件一)。
2.科技部将对优秀和良好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部门开放实验室给予资助运行补助经费。
不予资助类中的部门开放实验室将不再安排参加下一轮的实验室评估,连续两次被评为“不予资助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取消“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格。
3.希望各参评实验室、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在评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和不足,加强各项管理工作,找准“十五”期间的努力方向和重点,大力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努力创造有利于产生创新成果的学术氛围和生活、工作环境,开展高水平、实质性的国内外合作和交流,从而使实验室研究水平有大的提高,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在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任务方面的竞争力,在“占有世界一席之地”的目标上迈出更新的步伐。
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部分高校成绩单
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部分高校成绩单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改革,教育部对高校的学科评估也逐渐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成绩单已经公布,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其中的一些高校的表现。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在本轮学科评估中,共有14个学科进入A类,包括了理、工、医、文、管等多个领域。
其中,信息与计算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3个学科进入A+评估,表现卓越。
另外,清华大学的工程学、管理学、地球科学等学科也跻身于A类,整体表现出色。
同样,北京大学也在这次评估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北京大学共有13个学科进入A类,包括了文、理、工、医等多个领域。
其中,数学学科进入A+评估,显示了其在数学领域的卓越地位。
此外,北京大学的物理学、生物学、历史学等学科也进入A类,展现了其在多个领域内的强大实力。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位于江浙沪一带的一些高校的表现。
浙江大学在这次评估中获得了11个学科进入A类的成绩,其中,数学学科进入A+评估,展现了其在数学研究领域的卓越实力。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也在这次评估中获得了11个学科进入A类的成绩,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进入A+评估,显示了其在相关领域的卓越研究水平。
南京大学也获得了10个学科进入A类的成绩,其中,物理学、地球科学等学科进入A+评估。
除了这些高等学府,一些地区性的重点高校也在这次评估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例如,湖南大学共有8个学科进入A类,包括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球科学等学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获得了7个学科进入A类的成绩,其中,植物与动物科学进入A+评估。
总的来说,这次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国内的高等教育机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不仅是一些综合性大学获得了突出的表现,地区性的一些高校也展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这些成绩的取得,证明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
重庆大学
68
水利水运工程
重庆交通大学
69
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
重庆理工大学
材料领域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1
功能分子固体
安徽师范大学
2
三束材料改性
大连理工大学
3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
东北大学
4
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
东北林业大学
5
纺织面料技术
东华大学
6
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
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
7
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
哈尔滨工程大学
8
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
哈尔滨理工大学
9
光电带隙材料
哈尔滨师范大学
结构工程与抗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50
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
51
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
西安交通大学
52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
西安科技大学
53
数控机床及机械制造装备集成
西安理工大学
54
流体及动力机械
西华大学
55
高速铁路线路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56
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
西南交通大学
57
石油天然气装备
南京理工大学
20
先进能源材料化学
南开大学
21
橡塑材料与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
22
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
山东大学
23
薄膜与微细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24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25
先进纺织复合材料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是指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进行科学、公正、全面、综合地评价和考核的一套评估制度和方法。
通过对重点实验室的运行管理、科研能力、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估,旨在提高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促进科技创新和国家的发展。
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中,存在一系列重要的评估指标。
这些指标体现了科研能力、创新水平、人才队伍、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科研能力是评估实验室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科研能力包括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科研成果的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论文的发表和引用情况等。
另外,创新水平是评价实验室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创新水平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对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贡献程度、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的授权数量等方面。
此外,人才队伍也是评估实验室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人才队伍包括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博士后和研究生等。
评估人才队伍的指标主要包括人员数量、学术水平、团队协作能力等。
最后,科研管理是评估实验室综合实力的基础之一、科研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工程进度管理等。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需要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的制度和方法。
制度和方法决定了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因此研究评估体系的制度和方法对于提高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需要研究评估指标的设置和权重的确定。
评估指标的设置要符合科技创新和实验室发展的需要,权重的确定要考虑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这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实证研究来支持。
再次,需要研究评估结果的应用和运用。
评估结果应该能够为政府制定科技发展政策和项目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应该能够帮助实验室对自身进行反思和改进。
最后,需要研究评估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评估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总之,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的研究对于提高实验室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职责第三章评估的程序第四章现场评估第五章综合评估第六章评估结果第七章附则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通知教技〔200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国防科工委,部属各高等学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试行)》自2004年1月1日试行以来,对规范和加强高等学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升实验室整体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推动了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相关部门与高校的广泛认同。
经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研究修订,我部决定正式实行该规则。
现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教育部办公厅二○○七年五月十八日附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编辑本段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实验室评估工作,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评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健全制度,创新机制,以评促建,加快发展,并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条实验室评估工作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的原则。
第四条评估工作力求精简、高效,重点对实验室总体运行状况进行评价,实行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为主。
主要指标为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见附1)。
第五条所有通过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两年以上的实验室原则上都应参加五年一次的评估,通过验收但开放运行未达两年的实验室可自愿向教育部提交评估申请并参加评估。
每年评估一至两个学科(领域)的实验室。
第六条实验室评估工作由教育部科技司负责组织与实施。
编辑本段第二章职责第七条教育部主要职责:组织制订评估规则和指标体系,确定评估任务,制订评估方案,接受评估申请,组织专家评估,发布评估报告,公布评估结果。
教育部关于部分立项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部分立项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8.02.01•【文号】教技函[2008]13号•【施行日期】2008.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教育部关于部分立项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的通知(教技函[2008]13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依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我部组织专家组对已满建设期的部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验收。
根据专家验收意见,经研究,我部同意“机器感知与智能(北京大学)”等16个实验室和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名单见附件1)以及“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首都师范大学)”等27个省部共建实验室(名单见附件2)通过验收,正式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义开放运行。
同时,在经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我部对其中3个实验室的名称进行了调整(名单见附件3)。
希望各有关高校继续通过“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力度,努力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
各实验室要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加强原始性创新和竞争前高技术研究;大力培养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切实提高实验室创新能力和水平。
对尚未聘任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的重点实验室,请共建单位和依托单位根据《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采取多种方式从国内外优秀的科学家中公开招聘重点实验室主任,并进行严格评审。
招聘工作结束后由教育部直属高校或地方高等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向我部推荐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候选人,推荐同时请附重点实验室主任招聘工作报告(招聘过程、依托单位推荐意见)、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候选人简历。
2023年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五年评估
2023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五年评估2023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五年评估引言作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五年评估是对实验室科研工作及学术质量的一次全面检验和评价。
本文将对2023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五年评估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评估目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五年评估的目的是评价实验室在过去五年内的科研成果、学术影响力、团队合作以及资源利用情况等方面的表现。
评估的结果将用于确定实验室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提供科研经费的依据,同时也是实验室申报更高级别实验室的重要参考。
二、评估指标1. 科研成果:评估实验室过去五年内的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包括论文发表情况、专利申请数量和获批情况、科研项目获得经费等。
2. 学术影响力:评估实验室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包括论文被引用情况、学术会议组织情况、学术奖项获得情况等。
3. 团队合作:评估实验室内部的团队合作情况,包括研究团队的规模和结构、国际合作项目开展情况、学术交流活动等。
4. 资源利用情况:评估实验室在过去五年内的研究经费使用情况、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场地的利用情况等。
三、评估流程1. 自评报告:实验室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撰写自评报告,介绍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学术影响力、团队合作和资源利用情况等。
自评报告需要客观、真实、详细地反映实验室的情况。
2. 专家评审:教育部组织评估专家组对实验室进行评审,专家组由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
评审将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学术影响力、团队合作和资源利用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考察。
3. 结果公示:评估结果将由教育部进行公示,实验室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提升实验室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四、评估意义1. 指导发展:评估结果将为实验室的发展提供重要指导,实验室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研究方向和发展策略,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2. 资源分配:评估结果将作为教育部科研经费分配的重要依据,科研经费的多少和分配的公正性将与评估结果密切相关。
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浅析
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浅析作者:于平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27期于平(吉林大学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12)摘要:本文介绍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对教育部重点室发展所起到的作用,阐述了新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变化的同时初步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评估指标体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浅析中图分类号:G6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269-02作者简介:于平(1979-),男(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研管理。
一、引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的重要依据以及量化标准。
同时也起到教育部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展方向的掌握和导向作用。
2015年8月20日,教育部以教技[2015]3号印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2015年修订)》,在此新《规则》中,更新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的定义和相关说明。
二、研究水平与贡献1.总体定位与研究方向。
实验室总体定位明确、思路清晰、特色鲜明。
研究方向应结合国际研究重点热点、符合国家重大重点项目方向,服务地方科技产业发展需要。
实验室整体研究方向有序一直,从“入口”到“出口”均需有所依据。
2.承担科研任务情况。
实验室应在评估时间范围内承担一定量的科研任务,以第一单位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其他行业类重要科研项目,同时在项目运行中有实质贡献,并有一定量的成果进行产业化。
3. 代表性研究成果水平与学术影响,对国家、行业、区域重大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代表性研究成果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独立完成的有重大影响的成果,或者通过国际或者行业内以联合形式取得的方向性重大进展。
代表性研究成果首先是必须是依托实验室为主题完成的,其立题意义应结合国内外行业重点热点,符合国家、地区以及各行各业发展需要,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发展,地区及行业高薪技术产业的进步提供一定量支持与帮助,而不是简单地把没有相关性的研究拼凑在一起。
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1
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
安徽农业大学
2
抗炎免疫药物
安徽医科大学
3
皮肤病学
安徽医科大学
4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
北京大学
5
分子心血管学
北京大学
6
慢性肾脏病防治
8
林木、花卉遗传育种
北京林业大学
9
森林培育与保护
北京林业大学
10
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人类学
复旦大学
32
医学分子病毒学
复旦大学
33
智能化递药
复旦大学
34
癌变与侵袭原理
复旦大学、中南大学
35
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
36
神经致病基因和离子通道病
广州医学院
37
岭南中药资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38
心肌缺血
哈尔滨医科大学
39
热带生物资源
海南大学
40
热带药用植物化学
海南师范大学
41
神经与血管生物学
西南大学
101
绿洲生态
新疆大学
102
新疆维吾尔族高发疾病研究
新疆医科大学
103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
扬州大学
104
西南微生物多样性
云南大学
105
民族药资源化学
云南民族大学
106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
云南农业大学
107
濒危动植物保护生物学
浙江大学
108
动物分子营养学
浙江大学
109
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解读》一、引言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测评结果一直备受关注。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最新一期的测评结果,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和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一测评结果进行深度解读,并就相关主题展开探讨。
二、测评结果总览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测评结果显示,多所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一系列指标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其中,不仅有一些高校的基地稳居榜首,而且还有一些新晋的高校基地也跻身前列。
这表明我国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实力不断增强,相关高校的综合实力也在不断提升。
三、测评指标分析1. 学科建设与学术声誉学科建设和学术声誉一直是衡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实力的重要指标。
在这次测评中,学科建设和学术声誉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一些高校的学科实力和学术声誉得到了认可和肯定。
这不仅得益于高校对学科建设的重视和投入,也反映了相关基地在学术研究上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
2. 研究成果与影响力研究成果和影响力是评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要标志。
在这次的测评中,一些高校的研究成果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既得益于高校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和鼓励,也归功于相关基地在研究成果推广和转化上的努力和成果。
四、主题探讨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测评结果背后,不仅反映了我国高校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进步,也凸显出我国在学科建设、学术声誉、研究成果和影响力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对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与回顾通过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的解读和探讨,我们不仅对相关高校基地的实力和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我国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在未来,我们期待相关高校基地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研究成果和影响力,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内重点大学实力排行榜及重点实验室分布
国内重点大学实力排行榜及重点实验室分布学科排名是指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对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排名,又称“学科评估”。
此项工作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组织,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自愿申请参加。
教育部学科评估高校前10名学科排名(2007-2009年)1 浙江大学 472 北京大学 373 清华大学 354 上海交通大学 255 南京大学 236 复旦大学 217 武汉大学 198 四川大学 189 吉林大学 169 南开大学 169 北京师范大学 16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12 华中科技大学 15 12 厦门大学 1515 中科 1315 中国人民大学 13 15 中南大学 1315 中山大学 1319 天津大学 1219 西北农林 1219 中国农大 1222 北航 1122 东南大学 11 22 西安交大 1125 同济大学 1026 北京理工 8 26 国防科大 8 26 山东大学 8 26 中国地大 8 26 重庆大学 831 大连理工 7 31 河海大学 7 31 华东师范 7 31 西工大 731 中国海大 7 36 华东理大 6 36 兰州大学 6 38 北京交大 5 38 电子科大 5 38 东北大学 5 38 华南理工 542 北京科大 4 42 南航大学 4 42 中国矿大 4 42 中国石油 4 46 哈工程 3 46 湖南大学 3 46 西北大学 3 49 西南交大 3 49 北京邮电 2 49 南京理工 2教育部2007-2009学科评估前5名统计北京大学 31清华大学 26浙江大学 22南京大学 17复旦大学 16上海交通大学 13中国人民大学 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 武汉大学 9四川大学 9北京师范大学 9中国农业大学 9南京农业大学 9哈尔滨工业大学 8华中科技大学 8南开大学 7天津大学 7同济大学 7 华中农业大学 7西安交通大学 7中山大学 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6 中国地质大学 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 中南大学 5华东师范大学 5东南大学 4大连理工大学 4兰州大学 4北京科技大学 4重庆大学 4中国矿业大学 4厦门大学 3西北工业大学 3吉林大学 3华南农业大学 3华中师范大学 3西北大学 3华南理工大学 3北京理工大学 3 东北大学 3中国石油大学 3江南大学 3北京中医药大学 3 首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的优秀国际学术论文统计{仅排高校}不含研究所和附属医院浙大6清华5中科5复旦4南大4上交3川大3北大2武大2东南大学2东华大学2中国农大2西安电子科大1中国海大1南京农大1徐州医学院1 西北大学1 上海大学1 浙江林学院1 中山1华中科大1 北航1扬州大学1 山东大学1 第二医大1恢复高考后院士培养剃光头的重点大学说明: 本贴只统计1977年恢复高考后上大学、其母校为第一学历院校的两院院士;不计这段时期的研究生学历(因为相当一部分为77年前的本科生);人名后括弧内为本科毕业年份(个别专科中专);如有遗漏或错误请补充指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植物逆境生物学
河南大学
43
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44
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
湖北中医学院
45
茶学
湖南农业大学
46
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湖南农业大学
47
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
湖南师范大学
48
脑功能基因组学
华东师范大学
49
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
华南农业大学
50
分子生物物理
华中科技大学
91
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
四川农业大学
92
食品营养与安全
天津科技大学
93
免疫微环境与疾病
天津医科大学
94
乳腺癌防治
天津医科大学
95
检验医学
温州医科大学
96
口腔生物医学
武汉大学
97
生物医学信息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98
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
西北大学
99
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00
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
发酵工程
湖北工业大学
8
器官移植
华中科技大学
9
生物医学光子学
华中科技大学
10
园艺植物生物学
华中农业大学
11
工业生物技术
江南大学
12
生物信息学
清华大学
13
细胞分化与凋亡
上海交通大学
14
遗传发育与精神神经疾病
上海交通大学
15
中药标准化
上海中医药大学
16
神经变性病
首都医科大学
17
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
首都医科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21
森林植物生态学
东北林业大学
22
大豆生物学
东北农业大学
23
乳品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
24
植被生态科学
东北师范大学
25
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
东南大学
26
环境医学工程
东南大学
27
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
福建农林大学
28
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
福建农林大学
29
代谢分子医学
复旦大学
30
公共卫生安全
复旦大学
31
西南大学
101
绿洲生态
新疆大学
102
新疆维吾尔族高发疾病研究
新疆医科大学
103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
扬州大学
104
西南微生物多样性
云南大学
105
民族药资源化学
云南民族大学
106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
云南农业大学
107
濒危动植物保护生物学
浙江大学
108
动物分子营养学
浙江大学
109
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
浙江大学
青海大学
72
蛋白质科学
清华大学
73
实验畸形学
山东大学
74
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
山东大学
75
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创新
山东大学
76
中医药经典理论
山东中医药大学
77
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
山西大学
78
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
陕西师范大学
79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
上海海洋大学
80
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
上海海洋大学
81
现代毒理学
南京医科大学
62
分子微生物学与技术
南开大学
63
生物活性材料
南开大学
64
蒙医药研发工程
内蒙古民族大学
65
草地资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66
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
内蒙古农业大学
67
应用海洋生物技术
宁波大学
68
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宁夏大学
69
生育力保持
宁夏医科大学
70
高原医学
青海大学
71
青藏高原生物技术
附件: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一、优秀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按学校名称拼音排序)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1
细胞增殖与分化
北京大学
2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
重庆医科大学
3
航空航天医学
第四军医大学
4
分子表观遗传学
东北师范大学
5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
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6
心血管药物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
7
110
生物医学工程
浙江大学
111
功能乳品
中国农业大学
112
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113
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
中国农业大学
114
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
中国药科大学
115
医学细胞生物学
中国医科大学
116
基因工程
中山大学
18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
四川大学
19
靶向药物与释药系统
四川大学
20
方剂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21
心律失常
同济大学
22
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
西安交通大学
23
海水养殖
中国海海洋大学
25
植物-土壤相互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
26
热带病防治研究
中山大学
二、良好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按学校名称拼音排序)
51
环境与健康
华中科技大学
52
神经系统重大疾病
华中科技大学
53
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华中农业大学
54
病理生物学
吉林大学
55
分子酶学工程
吉林大学
56
人兽共患病研究
吉林大学
57
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
吉林农业大学
58
器官衰竭防治
南方医科大学
59
模式动物与疾病研究
南京大学
60
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
南京农业大学
61
系统生物医学
上海交通大学
82
肝肾疾病病证
上海中医药大学
83
北方超级粳稻育种
沈阳农业大学
84
设施园艺
沈阳农业大学
85
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
沈阳药科大学
86
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
石河子大学
87
儿科重大疾病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
88
耳鼻咽喉头颈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
89
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
四川大学
90
动物抗病营养
四川农业大学
现代人类学
复旦大学
32
医学分子病毒学
复旦大学
33
智能化递药
复旦大学
34
癌变与侵袭原理
复旦大学、中南大学
35
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
36
神经致病基因和离子通道病
广州医学院
37
岭南中药资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38
心肌缺血
哈尔滨医科大学
39
热带生物资源
海南大学
40
热带药用植物化学
海南师范大学
41
神经与血管生物学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1
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
安徽农业大学
2
抗炎免疫药物
安徽医科大学
3
皮肤病学
安徽医科大学
4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
北京大学
5
分子心血管学
北京大学
6
慢性肾脏病防治
北京大学
7
神经科学
北京大学
8
林木、花卉遗传育种
北京林业大学
9
森林培育与保护
北京林业大学
10
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
北京师范大学
11
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
北京协和医学院
12
中医内科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13
中药材标准化
成都中医药大学
14
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
重庆大学
15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
重庆医科大学
16
临床检验诊断学
重庆医科大学
17
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
大连民族大学
18
分子神经生物学
第二军医大学
19
电磁辐射医学防护
第三军医大学
20
神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