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连体结构的工程实例

合集下载

我某高层双塔结构连廊设计实例

我某高层双塔结构连廊设计实例

我某高层双塔结构连廊设计实例摘要:结合工程实例,对某高层双塔混合结构体系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对双塔高层连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双塔;混合结构;连廊Abstract: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 a high-rise towers of mixed structure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was studied, the twin towers LianLang top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sign are analyzed, and take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 to the similar engineering design to have th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Keywords: twin towers; Mixed structure; LianLang0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为了追求建筑的美观,大底盘高层多塔楼结构成为一种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复杂高层结构[1]。

魏清等[2]对高层双塔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研究;苏捷[3]基于静力弹塑性Pushover 方法分析了高层大底盘双塔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

郭涛等[4]对非对称大底盘双塔连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进行了研究。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某高层双塔混合结构体系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对双塔高层连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浙江宁波,总建筑面积81354m2,其中地上58176 m2。

地下2层,地上3层裙房,高15.6米,裙房上设有两栋高层连体建筑,1号楼23层,高99.6m;2号楼17层,高74.4m;两个塔楼在66.0m~70.2m(第16、17层)楼面通过连廊相连,连廊跨度27m。

某高层双塔连体抗震超限结构设计

某高层双塔连体抗震超限结构设计

某高层双塔连体抗震超限结构设计摘要:高层双塔连体结构受力比一般多塔结构更为复杂,本文结合某高层双塔连体结构抗震超限设计,对性能化目标选择、连体设计细节、结构抗震加强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双塔连体;柔性连接;连体选型1 前言双塔连体结构的连接方式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两类,弱连接方式的连体一端与结构铰接另一端为滑动支座或两端均为滑动支座,两塔楼结构独立工作,连体结构受力较小,两端滑动连接的连体在地震作用下与两塔楼相对振动较大,支座设计特别关键。

强连接方式的连体结构包含多层楼盖,连体结构刚度足够大,能将主体结构连接为整体,协调受力和变形。

2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综合办公类公共建筑,两栋办公塔楼,部分配套商业展览及裙房办公,项目考虑为该片区提供办公及商业配套,完善城市功能。

总建筑面积124951.41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05454.46,地下建筑面积19496.95,建筑总高度为97.5m,两栋塔楼层高均为3.9米,平面对称,高度相同,平面尺寸41米X30米,为对称双塔结构。

19~20层两个塔楼在长边中间中心通过钢结构连廊连接,连体跨度40米,宽度8.6米,高度7.8米,连接三层楼面。

工程效果图如图1所示图1该工程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值,Ⅱ类取0.35s。

基本风压0.3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

塔楼结构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与连体相连的框架柱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

3 结构设计塔楼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核心筒布置在结构平面中心。

该连体跨度较大,相对塔楼刚度较弱,采用刚接无法协调两塔共同作用,综合比较采用柔性连接,连体宽度较小,两端支座放置在两个框架柱伸出的牛腿支座上,为了增加结构可靠度,连体通过4个支座与下部每个塔楼相连。

由于连体跨度达到40米,为了减轻结构重量,减小地震作用,连体采用钢构架结构,通过两榀桁架与主体框架柱连接,两榀桁架之间通过楼面形成整体,与桁架相连接的框架与内部核心筒墙体形成一片完整的框架,增加结构整体刚度。

大底盘双塔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_0

大底盘双塔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_0

大底盘双塔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大底盘双塔结构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中,但是由于双塔结构本身的结构相当复杂,所以其抗震设计方法也和传统的结构体系有着较大的区别。

本文就工程实例阐述了大底盘双塔结构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大底盘双塔,高层建筑设计,抗震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igh buildings, the twin towers chassis structur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high-rise buildings, but because the structure of the twin towers structure itself is quite complex, so the seismic design method and the traditional structure system also has great differen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ig chassis engineering example seismic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twin towers.Keywords: big chassis towers,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the earthquake引言随着近年来高层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形式的快速发展,建筑师们对建筑的形态进行了不断地变化和创新,大底盘双塔楼体型的建筑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现代建筑群体之中。

这种竖向刚度变化较大的复杂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变形以及动力性能都编的相当复杂,而这些正是我们抗震设计中的要点。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大底盘双塔结构的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进行分析和讨论。

工程简介该工程的两幢楼为地下室裙房相连,裙房以上完全分开,并且地下室的顶盖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所以这两幢大楼按照大底盘双塔结构进行抗震设计。

某双塔连体建筑结构整体设计分析

某双塔连体建筑结构整体设计分析

某双塔连体建筑结构整体设计分析摘要: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受力比一般多塔结构更为复杂。

结合工程实例,从体型选择、计算分析、连接节点等各个角度,对该结构进行了论述,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连体空腹桁架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

通过在不同建筑塔楼间设置连接体使其成为共同的使用空间;同时,由于连体建筑的独特外形能够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使建筑更具特色。

1 工程概况工程位于天津市,由两栋8层塔楼(建筑功能为图书阅览、计算机房、实训室、会议室及办公室等)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8万m2,总高度为36.1m。

为满足使用功能和建筑造型的要求,两栋塔楼在顶部位置设2层连廊连接,连廊层高6.4m,连廊跨度为32米,连体结构采用钢结构。

场地基本风压0.5。

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拟建场地图类型属中软土,场地类别属III类。

连体层建筑平面图见下附图1。

图1:八层建筑平面图2 结构体系根据建筑平面设计及考虑结构抗侧能力,塔楼部分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连接体与两侧塔楼之间采用刚性连接,以保证两者间的有效连接及内力的传递。

连接体采用钢结构,由于建筑立面的要求,连接体只能采用竖杆的空腹桁架,具体通过空腹桁架上、下弦杆与两侧的框架柱内型钢连接来实现刚性连接,且柱内型钢向下延伸一层;同时,与连体相连部位的楼层的框架梁均采用钢骨梁。

为加强平面刚度,保证抗侧力构件协同工作,楼板采用现浇梁板体系。

图2:连体结构计算模型3 结构超限分析该项目属于扭转不规则类型;连体部位竖向构件不连续,属于竖向不规则类型;连体跨度大于24m,属一般不规则的超限高层建筑。

3.1超限设计措施根据本工程超限情况,对结构进行了性能化设计,针对不同的结构部位并根据其重要程度,采用了不同的抗震性能指标,并采取相应的设计、计算、构造措施,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

3.1.1性能设计目标针对不同结构部位的重要程度,设计采用了不同的抗震性能指标,如下表所示:地震烈度多遇烈度设防烈度罕遇烈度整体结构抗震性能完好可修复不倒塌允许层间位移1/800 ――1/100连体钢桁架弹性弹性――连体支座弹性弹性――3.1.2计算措施为满足以上性能指标,主要采取了以下计算、设计措施:1)小震弹性设计。

某通用厂房双塔连体结构抗震分析

某通用厂房双塔连体结构抗震分析

某通用厂房双塔连体结构抗震分析[摘要] 该通用厂房结构,采用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通过地震作用下反应谱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法探讨结构的动力反应特性;用midas程序进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对该工程的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并针对薄弱部位和受力特性提出抗震设计时的加强措施和方法。

结果表明:结构具有良好的屈服机制和抗震性能,满足我国抗震规范的要求。

相关结论可为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连体结构;空间振型分解法;弹性时程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中图分类号: tu97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本工程占地面积5000 m2,地上面积为33833m2,地下面积为15000m2。

建筑总高度28.4m,地下2层,地上塔楼7层。

地下一层为车库、食堂餐厅、储藏空间等,层高3.10m;地下二层均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层高3.2m。

地下一层面标高比大地下室顶板面标高低约1米,地下室顶板面标高比大地下室顶板面标高高约2.1米;地上分为两个a、b两个单塔,a、b两单塔平面均长75米,宽37米,且a、b两单塔从七层(24.500m标高)至屋面(28.400标高)通过连接体连接,连接体跨度为20.0m,连接体层高3.90m。

a、b 两单塔以中间连接体为对称轴基本对称布置,左右楼层面积和层高功能基本相同。

a、b两个单塔均为7层(框架结构),除一层层高为5.0m外,以上各层层高均为3.90m,屋顶标高为28.40m。

室内外高差约1米。

具体详见图1.1~1.3。

主体结构采用普通混凝土框架体系+局部型钢混凝土支撑体系,梁板式混凝土楼屋盖。

连接体采用主次钢梁布置、压型钢板及混凝土面层组成的楼盖,连接体与塔楼的连接方式为刚性连接。

本工程采用柱下桩基承台与承台间防水筏板相结合的基础形式,筏板厚度0.5米,高1.2米的承台下设置长32米、直径500mm、壁厚100mm的高强度预应力混凝管桩,桩端支承于上海地区⑦2粉砂土层,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1950kn;计算的最大沉降值约41mm;地面以下20米深度范围内不存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液化土层。

东方之门双塔连体超高层钢结构关键构件施工技术3篇

东方之门双塔连体超高层钢结构关键构件施工技术3篇

东方之门双塔连体超高层钢结构关键构件施工技术3篇东方之门双塔连体超高层钢结构关键构件施工技术1东方之门双塔连体超高层钢结构关键构件施工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的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

随之而来的是建筑结构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钢结构作为一种工业化和现代化建筑结构体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而作为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东方之门双塔连体也采用了钢结构,本文就介绍了其关键构件的施工技术。

东方之门双塔连体位于中国上海黄浦江畔,高度达到了112.5米,是一座极具代表性的超高层建筑。

由于建筑结构复杂,因此施工难度也相应非常大。

其中最具挑战性的建筑构件就是连接双塔并支撑整座建筑的连体横梁和悬臂梁,这些构件的搭建和安装需要精密的技术和强大的设备支撑。

一、连体横梁的施工连体横梁是连接东方之门双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采用了采用钢桁架结构,长度高达58米,宽度也不菲,达到了10米。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整个横梁的各个部分在地面上进行组装,然后借助于起重机将其升到预定位置。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多项技术来保障。

其一是大型起重机的运用。

在运输这58米长的钢桁架的时候,需要使用数台大型起重机协同作业,完成组装和提升吊装等多个工序,整个过程需要十分精确和稳定,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其二是钢结构的稳定性。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障连体横梁的稳定性,需要使用临时支撑结构,将整个横梁支撑在预定的位置,这不仅可以保持施工现场的稳定性,还有助于减少物料的损失和现场人员的风险。

二、悬臂梁的施工除了连体横梁之外,东方之门双塔的悬臂梁也是再施工中的一个关键构件。

悬臂梁是一种非常长的横跨结构,采用了著名的“悬臂梁+钢管混凝土”结构,长达30余米,其中最大超出建筑外部的部分达到了13米,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悬臂梁的施工同样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在使用大型起重设备的同时,需要调整悬挂的重量和支撑的位置,整个过程相当复杂。

某带裙房双塔连体结构设计

某带裙房双塔连体结构设计

的 同时兼顾 了经济性 。
关键 词 双塔 ,高空连廊 ,弱连接 , 裙房 ,沉 降差
S t r u c t u r a l De s i g n o f a Co n n e c t e d Twi n- To we r s wi t h Po d i u m
LI U Yo n g c a n
虑 顶板覆土 和底板配重进行抗 浮设 计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7—2 8 联 系 作者 。 E ma i l : z z l y c @t j a d i f . C O l T l


介 绍 了高低层 连 成一体 建 筑的基 础 处理 方 式 , 应 用 不 同 的基础 形 式 , 采 取措 施 调 节 沉 降 差 ; 探
讨 了双塔 连体 高层 结 构 的设计 思路 , 确保 塔楼 结构 为 高 空连 廊提 供 良好 的 支座 边界 , 深化 设 计 高空连廊 的 支座 连接 和构 造措施 ; 优 选 了较 大层 高 多层 裙房 的结 构体 系 , 设 置 多道 抗 震 防线 , 提 高结 构抗 震 性 能
1 工 程 概 况
本工程包括带连廊的双塔主楼 、 多层裙房 、 单 层 纯地下 室( 图1 ) 。建 筑抗震 设 防烈度 7度 , 设 计
基本 地震 加速 度 值 0 . 1 0 g , 第三组, Ⅲ类 场 地 。场
地 中央 双塔 主楼 地 下 1层 , 地上2 0层 , 结 构 高 度
s t uc r t u r a l s y s t e m o f t h e p o d i u m wi t h g r e a t s t o r e y h e i g h t w a s s e l e c t e d,i t c a n p r o v i d e mu l t i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成都某大厦大底盘双塔连体结构抗震设计

成都某大厦大底盘双塔连体结构抗震设计
连 接 体 是 连 体 结 构 中 2个 塔 楼 的 变 形 协 调 部
分, 在地震作用下 , 它所承受的不仅有竖 向荷载产生 的力 , 且还 有 协调 2个塔 楼振 动变 形 而产生 的拉 、 而
压、 剪力。因此 , 弯、 对连接体 的抗震性能分析也是
研究连体结构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
Ch n d eg u Y ig , njn , A G Z ii g , UPn WU Migu J N hqa WAN Yngn I n iga g
( r icua D s nIstt o i ia ,hn d 6 0 1 , hn ) Ac t trl ei ntue f e un C egu 10 7 C i he g i Sh a
图 1 轴侧 图
Fg 1 Seeg a h i. tr o r p
收 稿 日期 :0 70 -7 2 0 -32
自然条件和设计依据如下 :
() 1 基本 风 压 : .5k / 0 3 N m ;
作者简介 : 萍 (9 3一) 女 , 隗 16 , 湖北 枣阳人 , 硕士 , 高级 工程师 , 一 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主要从事各类建筑结构 的设计工作 。
( 四川省建筑设) 107
要: 通过对连 体结 构的工程实例进行在地震作用下反应谱分 析和弹性时程分析 , 探讨 连体结 构 的动 力反应特 性 ; E D 用 PA
弹塑性时程分析软件进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 的弹塑性 时程分析 , 对该 工程的结构抗 震性能进 行评估 , 出连体 结构 的薄 弱部 找 位 和受 力特 性 , 并针对 这些 薄弱 部位 和受 力特 性提出抗 震设计时 的加 强措施 和方法 。 关键词 : 连体结构 ; 高层建筑 ; 双塔 ; 时程分析 ; 限单元法 ; 塑性分 析 有 弹

宁波B1-5地块双塔连体高层结构设计

宁波B1-5地块双塔连体高层结构设计
第 34卷 第 3期 2018年 6月
结 构 工 程 师
Structural Engineers
Vo1.34. No.3 Jun.2018
宁波 B1.5地 块 双 塔连 体 高 层 结构 设 计
徐 伟 斌 周 永 明 张 尹 刘 建 飞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 院 ,杭州 310006)
摘 要 宁波 B1.5地块 3 、4 楼 为存 在平 面 、竖向 、复 杂连接 等 不规 则情 况的超 限 高层 建筑 。针 对 该 多 重 复杂 的连体 结构 ,设 计确 定相应 的抗 震性 能指标 ,并 采 用不 同力学模 型 的计 算 软件 进 行 弹性 、弹塑 性 阶段 整体 分析 。针对 连体 结构超 长超 限的特 点 ,运用有 限元软 件 对连 体 转换 桁 架 关键 节 点进行 了应 力 分 析 ,并对连 体部分 超 长结构楼 盖进行 了混凝 土收缩和 温 差作 用的综合 分析 。通过 分析找 出结构 受力 、 变形特 点和 薄弱部位 ,制 定 了相 应 的对策 和加 强措 施 。 关 键词 连 体结构 ,刚性连接 ,转换桁 架 ,楼板 应 力分析
收稿 日期 :2016—12一O8 联 系作者 :徐伟斌 (1979一),硕十 ,一级注册结卡句工程师,主要从事复杂建筑结构设计 。Email:xuweibin_74@ 163.( ̄O1]f1
· 没计 力‘法研究 ·
结 构 I  ̄1 0tli第 34卷第 3期
防 ;地 '卡l【糙 B类 , 小风 压 .=0.5 kN/m (n=50 ),休形 系数 =1.4,并 号虑风 力卞¨f_『 f 扰的群 体效/ ,Jtif大系数墩 1.15
A bstract 3 ,4 Building of B1-5 block in Ningbo is a high—rise building beyondthe scope of the code,which is irregular at plane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and contains complex connection structure.For the multiple com plexity of the building,seismic behavior indices are selected and calculation software of different m echanical models are used for the elastic,elasto—plastic analysis of the whole structure.For the super—high building beyond the scope of the code,finite elem ent software is used to conduct stress analysis on the key c0nnecti0nsc0nnecting with the transfer truss.Comprehensive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the effect of concrete shrinkage and tem perature difference on the super—long slab.By analyzing the m echanical and deform ation behavior and locating the weak parts,coresponding enhancem ent measures are conducted. Keywords connected structure,rigid connection,transfer tru ss,slab stress analysis

双塔连体钢结构整体提升工法

双塔连体钢结构整体提升工法
3.1.3 钢绞线承重系统
提升油缸通过钢绞线,油缸的上下锚具同提 升结构件相连接。每个40T油缸使用六根1860钢 绞线。本工程使用的钢绞线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 线,每根钢绞线的破断承载能力为26T。
3.1.4 传感器检测系统
传感器检测系统检测油缸的位置,油压及 各吊点高差等信号,将这些信号传送至计算机 控制系统,作为计算机控制系统决策的依据。
3.2 联体钢结构桁架加工尺寸缩短30mm,即 在联体桁架与两端塔楼之间留置30mm空隙,便 于桁架提升。
3.3 顶部两塔分别设置牛腿,作为提升千斤 顶的支座,承担桁架提升过程中全部重量。
3.4 空中行走期间的稳固:采用钢丝绳和手 拉葫芦应对。
提升示意图
4、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4.1 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联体结构构件制作安装→编制提升 方案→起吊点受力状态验算→设备进场校验→确 定设备布置方案→人员培训交底→核定牛腿支承 点加固→联体结构构件验收
集群油缸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对所有油 缸的动作统一控制,统一指挥,动作一致(同时 进行锚具的松紧,同时进行油缸伸缩动作等), 完成结构构件的提升作业。
3.1.2 泵站系统
泵站系统作为整个液压同步整体提升系统的 动力源,向油缸提供工作动力。通过泵站上各种 控制阀的动作切换,控制油缸的伸缩及锚具的松 紧动作。
提升工艺流程: 安装支承牛腿→安装千斤顶→穿钢绞线→控 制系统安装→预紧钢绞线→试提升→提升→就位 →焊接→拆除提升装置。
4.2 操作要点
4.2.1 用塔吊吊装两端主桁架牛腿,安装到位 并校正。在牛腿上分别焊接好支撑千斤顶的支座 。并吊装千斤顶就位。
牛腿示意图
4.2.2 用塔吊配合将钢绞线穿入千斤顶,下锚 点结点的安装与加固。并在牛腿处搭设防护架, 以保证监测人员的安全。

某大厦双塔连体超限结构设计

某大厦双塔连体超限结构设计

某大厦双塔连体超限结构设计发表时间:2017-07-13T16:13:09.4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作者:陈家光黎智祥[导读] 摘要:以珠海某双塔连体超限工程为例介绍了其结构体系,阐述了工程主体结构和地下室以及连廊的关键结构设计要点。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 510010 摘要:以珠海某双塔连体超限工程为例介绍了其结构体系,阐述了工程主体结构和地下室以及连廊的关键结构设计要点。

对比了原剪力墙核心筒和钢板剪力墙核心筒方案对于结构总体指标,结果表明钢板剪力墙核心筒减弱了抗侧刚度、但减小了基底剪力,增大了抗震耗能能力,有利抗震。

本工程结构设计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半逆作施工法;钢板剪力墙;U形钢包混凝土梁;地下室结构设计;1 工程概况某工程位于珠海横琴十字门商务区都道东侧,基地面积约为14310m2,总建筑面积约为112743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3748m2。

项目由两个办公塔楼和一座商业裙房组成,其中商业裙房4层,建筑高度24米;东塔26层建筑高度119.8米,西塔15层建筑高度70.9米,中间由连廊和裙楼相连;地下商业及车库共5层,底板标高-23.4米,其中地下室五层局部为核六级人防。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5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85kN/m2,地面粗糙类别为A类,体型系数依据风洞试验结果。

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裙房为重点设防类,裙房以上塔楼为标准设防类。

本工程于2014年9月通过超限高层抗震设防专项审查,1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并通过施工图审查。

建设至2015年11月时,本工程工程桩及支护桩已施工完毕,地下室土方已开挖到一半深度,正在做第二道内支撑。

应建设方要求,需要修改设计以配合工程交付节点进度。

因结构设计修改过大,本工程于2016年1月25日重新进行并通过了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2 结构体系本工程东塔、西塔均采用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钢板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其中7层和10层设连廊连接通道。

某双塔连体综合楼的结构设计简析

某双塔连体综合楼的结构设计简析
关键词 : 大底 盘 , 双塔 , 体 结 构 连
中 图分 类号 :U 7 .9 T 9 3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1 工 程 概 况
作用 , 并将连体部分 楼板 定义 为弹性 膜 。框 架抗 震等 级为 二级 ,
该 综 合 楼 位 于太 原 市 经 济 开 发 区 , 下 2层 , 上 l 地 地 0层 , 高 剪 力 墙 抗 震 等 级 为 一 级 。 总 1ST ) A WE软件 主要 计算 结 果 见 表 1 。 4 . 东 西 向 7 南 北 向 2 3 2m, 2m, 5m。该 结 构 地 面 以 上 4层 为 底 盘 ,
3 结 语
要提高结构 刚度 , 要使 构件 所受轴 力尽 可 能大 , 力才 能 需 传
直 接 。提 高 结 构 刚 度 的 五 个 准 则 也 正 是 基 于 此 提 出 的 。 在 概 念
设计时 , 尽量满足这五个准则 。 需 参考文献 :
图 3 框架结构( ) 一 图 4 框架结构( ) 二
[ ] [ ] 尔科 姆 ・ 莱 . 筑 结 构 原 理 [ . 京 : 国水 利 1 英 马 米 建 M] 北 中
水 电 出 版 社 ,0 2:4 结 构 刚 度 的 方 法 , 3所 示 结 构 的 刚 度 为 2计 图 174 0 14N m, 4所 示结 构 的 刚度 为 13 1 0 38N m, / .7= .3 / 图 / .4= .1 /
周 期 比
Y向 9 . 95 1 94 /5
偶 然 偏 l 震 作 用 下 最 大 层 间位 移 比 心地
13 .4<14( 虑双 向地 震 作 用 ) 考
该工程连体部分 与主体 结构 采用 强连 接 形式进 行 设计 。根 据 J J -0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 术规程 , 工程为 大底盘 双 G 20 3 此 塔连体结构 , 型特殊 , 体 受力复杂 , 于复杂高层 建筑 结构 。尤 其 属 是双塔 之间的连体部分 , 是结构设计 中的关键部位 。

全钢结构连体式双子塔密集型核心筒施工工法(2)

全钢结构连体式双子塔密集型核心筒施工工法(2)

全钢结构连体式双子塔密集型核心筒施工工法全钢结构连体式双子塔密集型核心筒施工工法一、前言全钢结构连体式双子塔密集型核心筒施工工法是针对高层建筑中核心筒的施工问题而开发的一种全新工法。

该工法具有高效、安全、质量可靠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现代高层建筑的施工中。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全钢结构连体式双子塔密集型核心筒施工工法的特点如下:1. 采用全钢结构:全钢结构具有轻量、刚性强、抗震性好等优点,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核心筒施工。

2. 连体式双子塔设计:采用连体式双子塔设计,可以提高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密集型施工:通过先进的工法,可以实现核心筒的密集施工,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4.质量可靠:采用高强度钢材和先进的焊接技术,确保施工后的核心筒质量可靠,符合设计要求。

三、适应范围全钢结构连体式双子塔密集型核心筒施工工法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核心筒施工,特别是对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项目。

该工法可以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灵活应对各种变化情况。

四、工艺原理全钢结构连体式双子塔密集型核心筒施工工法基于先进的工艺原理和实际工程应用,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实现施工目标。

其中包括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采取的技术措施等。

通过详细的分析和解释,让读者了解该工法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

五、施工工艺全钢结构连体式双子塔密集型核心筒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施工准备:包括施工方案编制、岩土勘察、场地平整和机具设备准备等。

2. 特殊处理:对施工地点进行临时围护和加固,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

3. 结构制作: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全钢结构制作,并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4. 浇筑混凝土:根据施工方案和图纸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并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5. 核心筒组装:将制作好的全钢结构连体式双子塔进行组装,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丽泽SOHO双塔复杂连体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结构变形研究3篇

丽泽SOHO双塔复杂连体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结构变形研究3篇

丽泽SOHO双塔复杂连体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结构变形研究3篇丽泽SOHO双塔复杂连体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结构变形研究1丽泽SOHO双塔复杂连体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结构变形研究丽泽SOHO双塔复杂连体超高层建筑,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丽泽商务区,是一座由两栋高层建筑物组成的复杂连体结构。

该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考虑了地震和风力荷载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建筑质量和安全性,对建筑结构的变形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

首先,进行了基础施工。

建筑基础部分采用了桩基础和连续墙技术,桩长达到40米以上,围护结构厚度超过1.5米。

在夯实基础和调整建筑物平面位置之后,进行了主体结构的施工。

丽泽SOHO双塔建筑采用了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通过此结构设计,实现了建筑物内力分布的平衡,并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物的高度和复杂性,存在一定的结构变形问题。

主要表现为水平和竖向的变形,以及膨胀缝的开裂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筑结构施工方进行了详细的变形分析和结构调整。

其中水平变形是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最普遍的变形问题。

为了减少水平变形,施工方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加强风撑和高强度锚杆钢筋等。

通过加强支撑结构的刚性,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的水平变形。

竖向变形也是建筑物施工中较为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柱子的弯曲和梁的变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施工方采用了配重和加固的方法来调整结构的承载能力,从而减少竖向变形的发生。

膨胀缝的开裂问题是建筑物复杂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为了避免出现该问题,施工方采用了钢筋嵌入式橡胶板和灌浆钢板的技术来加强膨胀缝的承载能力,避免膨胀缝的开裂。

总之,在丽泽SOHO双塔复杂连体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结构变形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施工方的调整和改进,能够有效减少结构变形,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在建筑过程中,强调了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性,采取防护措施,确保了建筑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丽泽SOHO双塔复杂连体超高层的施工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程。

某工程双塔结构a座40米高b坐高60米粉质粘土地基筏板基础长

某工程双塔结构a座40米高b坐高60米粉质粘土地基筏板基础长

某工程双塔结构a座40米高b坐高60米粉质粘土地基筏板基础长摘要:1.工程背景介绍2.双塔结构的特点3.粉质粘土地基的处理方法4.筏板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要点5.总结与建议正文:在某工程项目中,一座双塔结构引人注目。

其中,A座高度为40米,B座高度为60米。

整个建筑坐落在粉质粘土地基上,采用了筏板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程的双塔结构特点、地基处理方法以及筏板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一、工程背景介绍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城市,地处繁华地段,建筑面积较大。

为满足建筑功能需求,设计了一座双塔结构。

A座为商业办公楼,B座为住宅楼。

两座塔楼在地下一层相连,地上分别为40米和60米高。

二、双塔结构的特点1.空间布局:双塔结构在空间布局上充分考虑了功能划分和景观效果。

A 座以办公空间为主,B座则为住宅区。

在设计过程中,保证了办公区与住宅区的相对独立,同时创造出舒适、优美的景观环境。

2.结构体系:双塔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

这种体系具有较好的抗风抗震性能,能够满足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要求。

3.建筑造型:双塔建筑造型独特,采用现代简约风格。

建筑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与铝板相结合,展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三、粉质粘土地基的处理方法由于项目所在地为粉质粘土地基,为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采取了一系列地基处理措施:1.预压加固:通过预压加固法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减小压缩变形。

2.基础筏板:采用筏板基础,将建筑物的荷载均匀分散到地基土上,降低单点荷载对地基的影响。

3.地基处理材料:选用高性能复合地基处理材料,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和抗渗性能。

四、筏板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要点1.设计:筏板基础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物荷载、地基土性能等因素。

设计时要保证筏板厚度满足承载力、抗渗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2.施工:筏板基础施工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确保筏板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

(2)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筏板基础的整体性能。

济南市某高层双塔楼空中连廊施工方案劲性梁_secret

济南市某高层双塔楼空中连廊施工方案劲性梁_secret

空中连廊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 济南市**广场A、B座位于济南市**东路、**南路路口,是两座集商务、办公、娱乐、住宅于一体的30层的高层建筑。

基础形式为箱基、主体结构形式为框筒结构。

两塔楼轴线间距16.4米,一至四层由裙房相连,20层至25层设置空中连廊。

1.2 空中连廊设计在两塔楼的框架柱之间,由四根断面为600×1150的劲性主梁(梁跨为16.4米,钢梁端面300-350×900×16×30),梁底标高为66.05米,裙房顶标高为20.70米。

劲性主梁之间为五根断面为350×650劲性次梁作为联系梁(钢梁端面200×350×16×30),沿劲性主梁方向间距为3250mm(见附图)。

平台板厚为150mm。

2、施工总体部署2.1 工期部署2.1.1 本工程A、B塔楼2003年8月31日施工到11层顶,9月31日施工到17层顶,计划2003年12月底前主体封顶,标准层进度计划每5天一层(从11月底开始,由于天气变冷、气温下降,对施工进度将有一定的影响,每层的工期将增加至6天),空中连廊施工进度计划每8天一层(包括模板支撑体系的安装、劲性梁钢骨架的安装等)。

2.1.2 工期安排(连廊部分)2003年9月2日---2003年9月22日钢结构梁制作2003年9月6日前军用梁部署(合同、计划准备、运输安装)2003年10月3日---10月3日军用梁运输、组装、吊运、安装(2003年10月5日18层顶板混凝土完成)2003年10月10日----11月24日20---25层钢梁安装、钢筋混凝土2003年10月10日----10月30日20---26层2003年10月31日----11月30日27---30层2.2 施工部署2.2.1 钢结构梁制作选用具有2级专业钢结构施工资质的专业队伍厂内加工制作。

制作按照钢结构规范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塔连体结构的工程实例
马来西亚双塔为对称双塔楼(图1),建成于1996年,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88层,总高度达45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连体结构。

其抗侧力体系由中央核心筒、周边柱列和环形梁在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在两塔楼的中部有连廊相连。

图1 马来西亚双塔
巴黎凯旋门(图2),建于1989 年,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型连体结构。

它与香榭舍大街上的老巴黎凯旋门位于同一城市的中轴线上,相互辉映,构成巴黎新老城区的主要景点。

新凯旋门在100m 的正方形内切出约60m 的大洞构成。

建筑结构对称均匀,两侧塔楼结构各约20m 进深,主要用做办公楼,顶部连体净跨约60m,高约20m,由双重并式通高桁架构成,桁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型大梁。

图2 巴黎凯旋门
上海交银大厦(图3)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开发区内,为不对称连体结构。

北塔楼55 层,高230.35m,南塔楼48 层,高197.55m。

两幢塔楼整体外形呈H 型,在第13、26、39 层分别一层楼高(4.1m),净跨12.4m 的两个空间桁架将两幢塔楼连接在一起,两空间桁架又通过交叉斜撑连成整体,以增强塔楼间的连接。

连体与塔楼采用刚性连接。

上海交银金融大厦,为双塔弱连结构,由于两塔楼的高度不同,动力特性有较大差异,塔楼间的析架结构协调结构的变形,对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产生影响。

为了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济大学进行了振动台试验,试验模型缩比为模型包括两个高层塔楼和塔楼间析架,模型总高米,总质量为吨。

试验分析认为,七度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七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出现微裂缝,析架无变形,结构满足规范设计要求罕遇七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底部柱和剪力墙出现水平裂缝,析架部分屈服,结构不会倒塌,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八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出现严重开裂,变形增大,析架屈曲,甚
至拉断。

图3 上海交银金融大厦
梅田摩天大厦(图4),位于日本大阪,为的高层综合写字楼,建成于1993 年,是世界最早的连体超高建筑。

40层,总高度173m。

连体位于150m 到173m 之间,跨度54m,由两个桁架、刚性井格梁组成,与塔楼刚性连接。

连体在地面装配,整体提升后安装就位。

在第22 层还有一道空中走廊,也为钢结构桁架,一侧与塔楼刚接,另一侧采用滚轴支承。

图4 日本大阪梅田摩天大厦
上海证券大厦(图5)地面以上30层,高120m,立面从10层至18层为一跨度达63m的连体,两个塔楼为框筒体系,内筒为混凝土现浇,外框架为钢框架,跨越结构的承重体系为两榀支承在内筒上的钢桁架。

图5 上海证券大厦
天津凯旋门大厦(图6)于1996年12月建成。

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总高度100m。

由两栋31层的塔楼和4层裙房组成,塔楼为剪力墙筒中筒结构体系,两塔楼在2l层及29~31层处连接,形成典型的大地盘双塔连体结构形式。

图6 天津凯旋门大厦
上海凯旋门大厦(图7)地上3l层,长62.1m,宽243m,高99.9m,两塔楼在27~31层相连,塔楼相距13.5m,连体结构的支承体系为27层的两根深梁。

图7 上海凯旋门大厦
上海之江大厦(图8)为一幢非对称双塔连体建筑,高塔楼为30层,99m高,低塔楼17层69.8m高,两塔楼均采用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连体采用钢框架.两塔楼在17层设有天桥连接,天桥端部同塔楼采用橡胶垫和阻尼器连接。

图8 上海之江大厦
北京西客站(图9)于1995年建成,该建筑被誉为“北京大门”。

中央主体部分长161m,高62.31m,采用SRC柱,中间有一长45m,高52m的大门洞,门洞上方为一底座27mX27m见方,高40m的钢框架结构门楼。

门洞的门楣部分为矢高8加,净跨43.8m的预应力钢桁架,承
托全部门楼重。

图9 北京西客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