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物理环境变迁
如何利用生态修复技术优化城市绿地质量
如何利用生态修复技术优化城市绿地质量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代,城市绿地对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绿地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土壤污染、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利用生态修复技术优化城市绿地质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城市绿地面临的问题1、土壤污染城市中的工业生产、交通排放、垃圾填埋等活动导致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生态功能。
2、植被破坏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的植被被砍伐和破坏,导致绿地面积减少,生态系统失衡。
3、水资源短缺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绿地的灌溉用水受到限制,影响了植被的生长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4、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化进程导致了生境的破碎化和单一化,许多本土物种消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减弱。
二、生态修复技术的类型1、土壤修复技术(1)物理修复通过客土法、换土法等手段,将受污染的土壤替换为清洁的土壤,以改善土壤质量。
(2)化学修复使用化学药剂如螯合剂、氧化剂等,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
(3)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代谢作用,吸收、转化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如植物修复中的植物提取、植物稳定和植物挥发等技术。
2、植被恢复技术(1)选择本地适生植物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和生态功能的本地植物进行种植,以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和生态效益。
(2)构建多层次植被群落通过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多层次、多物种的植被群落,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植被抚育与管理定期对植被进行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措施,保证植被的健康生长。
3、水资源管理技术(1)雨水收集与利用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设施,收集雨水用于城市绿地的灌溉,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摘要】随着建筑行业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但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说,现代的城市是属于脆弱的,在生态过程上是属于耗竭性的,管理体制也是不课循环的,而发展方式也是不可持续的。
针对这些弊端,未来的城市发展趋势将是生态城市。
本文主要分析了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生态城市的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
【关键词】生态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现代城市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的今天,现代城市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的耗竭性、管理方式的不循环性与社会生态的不道德性。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城市将朝着以下四个方向转变:第一,物理空间的需求更加上升为满足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第二,污染治理方面的需求上升到满足人的心理健康的需求;第三,城市的绿化水平将达到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第四,城市的形象化美化过程将朝着过程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总之,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转变,未来的城市建设将会更加的系统化、自然化、人性化与和谐化。
总的说来,未来的城市发展趋势将是生态城市。
一、生态城市的含义与构成生态城市是一个以人为本,注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多方面共同发展的和谐统一体。
通过生态城市的构建,社会中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将达到较高的和谐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具体说来,生态城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系统。
生态城市的建设在经济方面既要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又要能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形成城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共同发展,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城市的经济系统是由很多个子系统经过一定的技术组成而成的,如物流、能流、信息流、价值流、人流的共同运作相互作用起来,构成了一个完善的经济系统。
其中的某一个子系统发生问题,其他的系统和整体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第二,社会系统。
生态城市应该要保证为群众提供充足的粮食、住房、能源消费、营养保证、生活环境等条件,让群众的生活能够得到保证。
社会系统中的各个环节都是人们正常生活的必须,只有生态城市中的社会系统有效构建,才能够保证生态城市中的人们在城市里安心地生活下去,因此是不可缺少的系统。
中国生态环境之变迁的主要内容
中国生态环境之变迁的主要内容
中国生态环境的变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
因素和事件。
以下是中国生态环境变迁的主要内容:
1. 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国家的快速工
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大量的工业废弃物、污水和尾气排放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导致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的恶化,使得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破坏。
2. 水资源变迁: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但随
着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如三峡大坝,对流域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和污染也加剧了水资源的变迁。
3. 森林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过去几十年中,森林覆盖率有所下降。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土地开垦以及过度放牧等活动,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灭绝的风险。
4. 能源结构和环保政策:中国在能源方面依赖煤炭等传统
能源,这导致了大量的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措施,促进绿色能源的发展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5. 气候变化和生态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生态环境
产生了重大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洪水、干旱和暴风雪,对生态系统和农业产生了影响。
中国通过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努力提高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中国生态环境变迁的主要内容涉及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生态
环境的影响、水资源变迁、森林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能源结
构和环保政策,以及气候变化和生态适应。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一个健康良好的城市物理环境
2 城市 面 临 的 主 要 问题
综 观 当今 城 市 在 为 我们 的生 活 提 供 种 种便 利 的 同 时 , 物 理 环 境 其 正 在 恶化 。在 人 们赖 以栖 息 的 建 筑 外 面 , 目水 泥 森 林 , 屋 顶 景 观 、 满 而 塞 车 景 观 、 圾 景 观 和 污水 景 观 , 处 可 见 。 藏 在 高 楼 大 厦 背后 的却 垃 处 掩 是 危 害 城 市 居 民身 心 健 康 的 生 态 负 效 应 : 材 污染 效 应 、 候 热 岛效 建 气
生 活 噪声 三类 : 了 自然 的一 切 1 城 市 环 境 噪 声 的 7%来 自交 通 噪 声 . 且 汽 车 、 车 和飞 机 等 ) 0 而 火 1 纪 , 界 的工 业 化 推 进 了城 市 化 。 9世 世 将世 界 城 市 化 水 平 大 约 提 高 了 十个 百 分 点 。如 同 “ 际建 协 ”99年 通过 的《 京 宪 章 》 国 19 北 中所 说 : 交 通 运输 工 具 是 交 通 噪声 的 主要 来 源 : 2 工 厂 噪 声 来 自生 产 工 厂 和 市 政 施 工 中 机 械 、 擦 、 击 以及 气 ) 摩 撞 人 类 为 了生 活 得 更加 美 好 , 居 于 城 市 , 聚 弘扬 了科 学 文 化 , 高 了生 产 提
பைடு நூலகம்
力 。 2 纪 , 都 市 的 光 彩璀 璨 夺 目 ; 在 0世 大 在下 一 世 纪 , 市 居 民 的数 量 流 扰 动 等城 市 的声 音 ; 城 3 生 活 噪声 是 由街 道 和建 筑 物 内部 各 种 生 活 设 施 、 群 活 动 等 产 ) 人 将 首 次超 过 农 民 .城市 时代 ” 副 其 实 。 “ 名
响 ,并 逐 渐 形 成 了 在 建 筑 物 内 部 为 人 类 创 造 适 宜 的 物 理 环 境 的 学 2 人 工 白昼 指 夜 幕 降 临后 , 场 、 店 上 的 广 告 灯 、 虹 灯 闪 烁夺 ) 商 酒 霓 科— — 建 筑 物 理 学 。5 O年代 以后 物 理 性 污 染 日益 严 重 , 仅在 建 筑 物 目 , 人 眼花 缭 乱 。有 些 强 光 束 甚 至 直 冲 云 霄 , 得 夜 晚 如 同 白 天 一 不 令 使 内部 , 在 建 筑 物 外部 , 人 类 造 成 越 来 越 严 重 的 危 害 , 而且 对 这种 危 害体 样 , 即所 谓人 工 白昼 。在 这 样 的” 夜城 ” , 晚 难 以 入 睡 , 不 里 夜 扰乱 人 体 现 在对 人 类 居 住 的小 区乃 至 整 个 城 市 物理 环 境 的 变 化 。 正 常 的 生 物钟 , 致 白天 工作 效 率 低 下 。人 工 白昼 还 会 伤 害 鸟类 和 昆 导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基本特征早在1935 年,当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这一重要的科学概念时,就有人认为它的提出是生态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期的开始。
“生态系统既是生态学的研究中心,也是研究环境以及环境科学的基础”。
而“城市生态”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1925 年提出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成为生态学的研究中心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也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心与研究重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 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严格意义上说,城市是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是当地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自我稳定的生态系统。
但按照现代生态学的观点,城市也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某些特征,具有某种相对稳定的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
尽管城市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组分的比例和作用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城市生态系统内仍有植物和动物,生态系统的功能基本上得以正常进行,还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发生着各种联系;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城市生态系统确实已发生了本质变化,具有许多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突出特点。
因此,深入探讨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对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城市及城市生态系统是通过人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人工控制与人工作用对它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城市生态系统不仅使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发生了“人工化”倾向的变化(如绿地锐减、动物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大气、水环境等物理、化学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而且,城市生态系统中大量的人工技术物质(建筑物、道路、公用设施等) 完全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物理结构) 。
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人工化的营养结构:一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不但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营养级的比例关系,而且改变了营养关系(谁供应谁) ;二是指在食物(营养) 输入、加工、传送过程中,人为因素起着主要作用。
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环境结构: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内容与方式。
3、环境规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4、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5、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实质: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产生: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发展:发展中国家:1人口激增和贫困2与城市化有关问题异常严重3自然资源消耗加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达国家:1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大气污染物急剧增加2自然资源消耗和破坏增加3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突出3、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有:1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2探索全球范围内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3协调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4探索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
4、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规律因素造成的。
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皆处于稳定和通畅的状态。
4、生态系统平衡阈值:二简答题1、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环保有哪些意义?结构:一是组成成分及其营养关系;二是各种生物的空间分布状态。
具体的说就是物种结构,营养结构,空间结构。
功能特性: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意义:不仅解释自然界,而且要改造自然界,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力工具。
生态城市eco-city
现代城市生态工作的关键是使两 者协调,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功能区
城市空 间结构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中心商务区 工业区 商业区 住宅区 行政中心区 文化区 混合功能区
形 成 原 因
郊区 历史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行政因素
城市的规模不同 服务功能有差异
同心圆模式
多核心模式
扇形 模式
几种城市地 域结构模式
汽车、摩 托、电车 等移动热 源
城乡下垫面差异及其影响
城市
建筑材料 郊区农村
地面湿度
混凝土、 砖瓦、石 料、钢材 小,水分少 蒸发、蒸腾 消耗热量少 低
砖瓦、木材 大,用于蒸 发、蒸腾的 热量多 高
建筑密度 植被覆盖率
密,通风差 疏,通风好
北京夏日地面温度实测案例
下垫面 温度 草坪 32℃ 树冠 30℃ 水泥地面 柏油马路 57℃ 63℃
生态效应(ecological effect)指人为活动造成 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的变化。生物与环境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 相互协调,保持动态平衡。如人为活动排放出的 各种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氟化物等对 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所造成的生态效应。
生态效应-生态效应(ecological effect)指人为 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引起生态系统结 构和功能的变化。 ... 城市绿化应具有生态、美化、 防护、休闲、人文、经济的综合效应。但是,有 些城市的绿化仅仅突出美化效应,而忽视了生态 效应。
生态系统的组成
能量 物质 热量
生产者
消费者
无生命物质
分解者
生态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图
物质:水、空气、矿物质等
物理学中的环境物理和生态物理
物理学中的环境物理和生态物理环境物理和生态物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们关注的是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物理主要研究环境中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如气候、大气、水文、土壤等,而生态物理则关注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本文将从环境物理和生态物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环境物理1.1 基本概念环境物理是指研究地球表层及其附近空间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它关注的是人类活动与环境物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物理因素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环境物理的研究对象包括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各种环境介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交换。
1.2 研究内容环境物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环境物理:研究大气层的结构、大气现象(如风、云、雨、雪等)、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等。
(2)水环境物理:研究水体的分布、水质、水文循环、水污染及其处理等。
(3)土壤环境物理:研究土壤的组成、结构、土壤污染、土壤侵蚀等。
(4)岩石环境物理:研究岩石的物理性质、地质作用、地质灾害等。
(5)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法、环境污染的评价指标等。
1.3 研究方法环境物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观测、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
实地观测是通过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对环境因素进行测量,以获取环境数据。
实验研究是在 controlled conditions 下对环境因素进行研究,以揭示其内在规律。
数值模拟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环境现象,以预测环境变化。
理论分析则是基于现有的环境物理理论,对环境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1.4 应用及重要性环境物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环境物理现象和过程,可以为环境政策的制定、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环境物理研究还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名词解释1、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包括资源,技术,污染2、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综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不作重大变化、自然环境不遭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
3、水污染综合整治: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4、环境效应: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力作用于环境后所产生的正、负效果在环境系统中的响应。
5、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生物圈: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的界面所组成的。
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所以称之为生物圈。
7、人类生态系统:是指居民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加工、改造二建造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8、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
9、城市污染源:指城市内产生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的设备、装置、场所和单位。
10、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11、信息传递(信息流):指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及生命成分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形式。
12、城市生产功能:是指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利用域内外环境所提供的自然资源及其他资源,生产出各类“产品”(包括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的能力。
13、环境区划:是根据特定区域环境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条件,按照一定的准则和指标体系把该区域的环境空间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地域单元的一项综合性的环境分类活动。
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摘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基础建设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城市建设初期我们要考虑好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尽量的做到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
【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人文关怀意识环境绿化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城市都在逐渐的扩大城市范围,一些老的城区由于建成历史久远,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就要建立新城区,在城市环境建设中,更要考虑以人为本的建设理论,减少污染。
一、城市拓展现状由于我国各个城市建设在不断的增加,城市也在不断是升级和更新,城市都在越来越人性化、现代化,但是城市污染也在以相同的速度不断的扩展。
过度的扩张已经引起了城市很多居民环境的不良反应,威胁到了城市发展和城市的整个规划,因此,协调解决环境与城市建设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进入20世纪后,人类发展史上最终要是一部分就是接纳外来人口进入城市,这样大的人群要想全部容纳,建立新城区是发展的必然。
然而,建立的同时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发展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例如: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工业污染、城市垃圾、固体污染等。
如何建立一个高效、健康、环保的城市,是我们一直最求的,“生态城市”的出现,无疑给了我们一个努力的目标。
二、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这里的城市环境主要是指城市的物理环境,其组成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部分。
但的城市的人口密集,工厂林立,交通阻塞等,都致使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城市的环境与整体相互关联,就现在城市发展情况而言,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和城市规划研究直接威胁到居民身体健康,笔者就常见的城市环境问题总结如下。
1.大气污染城市空气污染是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空气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己能力,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
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仍为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
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及特征
(1)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
的核心和决定因素。 (2) 城市生态系统是消费者占优势的生态系统。
(3) 城市生态系统是分解功能不充分的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和一般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 Nhomakorabea草原等)或 半自然今态系统(如农田等)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4) 城市生态系统是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很 薄弱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 其生态平衡只有通过人们的正确参与才能维持。 (5) 城市生态系统是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制约的 生态系统。
思考题:
1 如何认识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 统的区别?
2 如何认识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第四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有四种方式:
一、食物链结构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营养 结构有两种不同的食物类型:
自然—相对人工食物链(传统)
绿色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人 (直接食用简单加工的动植物) 完全人工食物链 经过复杂人工加工的食品、饮用品、药品等供人类直 接食用。食物链只有一级消费者。
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
经济、自然的复合体。(《环境科学词
典》)
城市生态系统和一般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 等)或半自然今态系统(如农田等)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城市生态系统和一般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等)或 半自然今态系统(如农田等)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城市生态系统和一般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等)或 半自然今态系统(如农田等)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3.生态位
自然生态系统能提供自然生态位; 城市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自然生态位、社会生态
位、经济生态位。
4.系统的功能
自然生态系统表现出极高的生态效率;
人化自然的概念
人化自然的概念人化自然是一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指人类对环境自然状况进行各种改造、利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它包括了城市化进程、人工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其中城市化过程是人化自然的最为典型的表现。
城市化是人化自然的重要表现之一。
现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是人类在追求现代文明的同时,对自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
城市化改造了自然环境的环境特质,改变了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城市化使自然环境的自然状态向着人为化的方向转化。
城市规划中人们不断地策划、研究如何利用土地、水源、气候和生物等资源,以达到人类生活的需求。
城市里的建筑、道路、公园、广场等都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产物。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一方面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也在改变着自然生态环境。
人工生态系统是人化自然过程中的另一个方面。
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有了创造人工生态系统的想法。
人工生态系统建立在人类的规划和干预之下,人类通过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条件,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目的。
例如,有些地方为了消除荒漠化现象,人们开始在荒漠地区进行绿化,种植树木来保护土地,恢复生态环境,这些就是人工生态系统的表现。
土地利用方式也是人化自然的表现之一。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
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利益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设基础设施、生产场所、住宅区、公共设施等。
这无疑改变了自然的生态环境,一些原来的生态系统因为人类的干预而被破坏,一些生态系统则因为人们的努力而得以保护和恢复。
因此,人类的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着整个环境的自然属性。
人化自然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既是自然生态环境向着人为化的趋势进行转化,又是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利用的过程。
因此,在人化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到生态的平衡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在以利用与保护为目的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断推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城市生态学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海绵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二元水循环水在社会经济系统的运动过程与水在自然界中的运动过程一样,也具有循环性特点。
社会水循环通过取用水、排水与自然水循环相联系,这两个方面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矛盾着的统一体—水循环的整体,即二元水循环系统3、什么是城市的雨岛效应?雨岛效应,,城市中高楼大厦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
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
4、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①城市化导致不透水面积增加②城市化的水文效应,改变了局部气候和下垫面条件,出现“雨岛效应”现象。
③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④下凹式立交桥等设施增加⑤城市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善5、什么是LID?LID实现的措施。
美国的低影响开发(LID):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进行渗透、过滤、蓄存和滞留,防治内涝灾害。
①保护和修复城市天然河湖:划定河湖蓝线,立法禁止围填河湖及天然湿地。
对已渠化的河道进行生态修复②修建生物滞留池:一般修建于流域上游,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化学、生物及物理特性储蓄水量并清除污染物,从而达到水量和水质调控目的。
③湿滞带:是一种狭长的渠道,对来自于停车场、人行道、街道以及其它不透水性表面的径流进行过滤和入渗,与传统渠道区别的是其表面铺设有植被。
分为湿滞水池、干滞水池、人造湿地④植被覆盖:在不透水性建筑的顶层覆盖一层植被,是由植被层、介质层、过滤层以及排水层等构成一个小型的排水系统。
⑤透水性地面:表面由透水结构铺装,让初期雨水入渗,下部填筑多孔结构材料制成的垫层,垫层具有吸附降解功能,能够消纳初期雨水的污染。
6、核心思想“一片天对一片地”,实现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
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是指城市地区内的生物、物理、化学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具有多种功能,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服务。
一、环境保护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通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空气净化、水体净化等方式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比如,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湿地保护可以防止水体污染,促进水的循环利用;动植物的多样性可以增强城市的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恢复能力。
二、经济效益
城市生态系统也为人类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贡献。
它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此外,城市生态系统还可以提供农产品、食物、药材等物资,为人类生活提供必要的资源。
三、健康保障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对人类健康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对人体的危害。
同时,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绿地、公园等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
的场所,让人们有机会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四、社会文化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还具有社会文化功能。
它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观赏、休闲和文化活动的场所,促进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和文化交融。
此外,城市生态系统还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通讯等。
总之,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为人类生活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贡献。
因此,保护和发展城市生态系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重要任务。
“生态城市设计”专题系列之六:区域尺度的城市化与生态效应: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城市化 过程与 自然环境 变迁的整 合研 究
城市 发 展对 于 环境 将产 生 一定 的 影
响。 人类的城市活动可能会对栖息地形
成扰 动 . 响 水 文 系统 的性 质 并 改 变 能 影
策。 这些行动与决策经 由地貌的转变、 资
源 的使用 以及污染废 弃物 的排放 影响 了城 市及其 周遭 自然环境 的结构与功 能。 从宏观 的观点而言 . 环境 的变化与人 类大规模城市活动扰动作用密切相关. 自然环境系统的反作用将影响人类对于 环境的认知与行动 。
合体理论( n oa )针对台北盆地东 1 dm si . a c 半部基隆河流域河谷段的数字化空间资
维普资讯
文章编号 :0 9 6 0 {0 6 0 — 0 0 10 — 0 0 2 0 4 0 2 - 9 j J 7 中图分类号 :U 8 X 2 文献标识码 . T 9 5 3 Aj 作者简介 . 杨沛儒 . 台湾大学工学博 士. 国麻省理工 美 学 院 { TJ 士 现 为 新 加 坡 国立 大 学 设 计 与 环 境 学 院 MI 硕 建 筑 系 助 理 教 授
维普资讯
1 1 景观变迁研究中的“ . 整体性思维”
(oit hn ig hl i ti n ) sc k 在 文献 方面 , 对 城市 发展 过 程 以 针
究 。 ahomi Pn e i 为 . 需要 M kzu 及 ugt认 t 我们 用 一种 整体 性 的角度 ( h lt i 来 a oi i v w) sc e
城市发展密度已经相当高的河谷地区作
为空 间轴的地 理范 围 , O 左右作 为 时 以2年 间轴 的 变迁 范 围 , 分析 其 景 观 及 都 市 圈 的空 间 变迁 过程 。 在过去2 0多年 时 间 内 , 隆 河 流域 基 中游 河谷 段 城市 发展 及 自然 环境 激 烈 交 锋. 由此衍 生 出 来的 环境 及规 划 问题 , 已
城市绿地生态学:城市生态系统
6.3.2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控制
1. 人口压力 2. 城市水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3. 大气污染及其控制 4.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5. 固体废物及其处理 6. 热岛效应及其防治
6.2.2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城市居民
或城市人群
生命
自然环境
城市生
非生命
态系统
城市环境系统
政治
社会Hale Waihona Puke 境 法律经济文化教育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命
自然生态系统
非生命
人类的经济活动
经济生态系统 第一产业
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文化
政治
社会生态系统 科学
法律
政策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
2.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负面影响:住房困难、交通拥挤、水源短 缺、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犯罪增加、就 业困难等。
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
①城市中的物流链很短,从资源到产品和 废物。大量资源不能完全被利用,以“三 废”(废液、废渣、废气)形式输出,资 源利用效率低,而且污染环境;
②城市中的生产、生活需要大量能源特别 是矿物能源。消耗大量氧气,加重了大气 污染,使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为系统内外 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货币流及人 口流的输入、转换和输出。
(1)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 (2)城市生态系统的能源结构与能量流动 (3)城市生态系统的信息流
(1)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
1)生物初级生产 是指植物的光合作用过 程。
2)生物次级生产 由于城市次级生产者主 要是人,故次级生产过程具有明显的人为 可调性。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城市环境和人居环境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城市环境和人居环境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城市的环境和人居条件也日益受到关注。
生态城市作为当代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之一,成为了城市环境和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生态城市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从城市环境和人居环境两个方面,对生态城市进行探讨。
一、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指城市的物理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物理环境包括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污染等;生态环境则包括城市的植被、水源、土壤等;社会环境则包括城市的安全、交通、文化等。
这些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实施以下措施:1.积极开展生态环保行动。
生态城市应采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同时开展垃圾分类和利用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等环保行动,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充分利用城市内外的空地进行绿化,减少混凝土、钢铁等高能耗材料的使用,营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城市的景观建设,打造生态景观,提高城市的形象和人气。
3.推广低碳出行。
促进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低碳交通方式的发展,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量和排放量,降低城市噪音和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提高人们出行的便利性。
4.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通过规划和管理手段,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合理分配城市资源,保护城市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达到优化城市环境的目的。
二、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是指人们居住和生活的环境。
人居环境的好坏对人们的生活舒适度和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人居环境的改善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实施以下措施:1.提高住房质量。
生态城市应推广绿色建筑,提高住房的节能、环保和舒适性,保护人们身体健康。
2.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生态城市应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完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3.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
环境改造的名词解释
环境改造的名词解释环境改造是指对自然或社会环境进行有意识的干预,以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效果。
它包括对物理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造和调整。
1. 为什么需要环境改造?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
资源枯竭、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环境改造的目的在于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 生态环境改造生态环境改造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方法与措施。
生态环境改造包括生态修复,湿地保护、森林资源保护与建设等。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修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改善水质、空气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并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3. 社会环境改造社会环境改造是指通过改变社会结构、优化社会关系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来改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行为。
这包括政府的政策引导、社会组织的推动、公民的参与等多个层面和渠道。
通过社会环境改造,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安全、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能够更加健康、幸福地生活。
4. 物理环境改造物理环境改造是指对人类生活和工作空间进行改善和优化的过程。
它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以及室内环境的改造等。
通过物理环境改造,可以创造出更舒适、健康、高效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5. 人类生活方式改造人类生活方式改造是指改变人们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以适应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这包括节能减排、低碳出行、垃圾分类、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人类生活方式改造的目的是使人们逐渐形成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习惯,共同建设一个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总结起来,环境改造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质量的一系列行动和举措。
从生态环境改造到社会环境改造,再到物理环境改造和人类生活方式改造,都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城市物理环境变迁到生态城市发展的思考——城规0801 1602080104黄亚蕾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新的城市建设高潮。
大规模的建设,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同时,必然带来其它的影响,尤其是对环境的损害。
因而,本文从建筑物理环境声、光、热的角度,分析了当今城市环境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从规划的角度提出解决建议,指出生态城市是营造健康良好的城市物理环境的发展方向,同样我们也必须努力营造好的物理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关键词:城市规划物理环境生态可持续1、概念及内涵物理环境是指研究对象周围的设施、建筑物等物质系统,物理环境质量与人的身体健康和舒适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物理环境也指基地自然条件和人工环境,它制约着建筑入口设里、室内外联系、形态构成等方面.如地形、气候、植被、文通和城市空间肌理等。
通过对《城市物理环境》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城市物理环境学是基于物理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从物理学角度探讨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物理环境同人类的相互作用,进而分析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方案。
环境物理学是一门未完全成形的学科,目前包括环境声学、环境振动学、环境热学、环境光学、环境电磁学和环境空气动力学等分支。
相对于郊区、农村,城市人口更为密集,活动更为活跃,因此,由于人类行为产生的环境物理问题在城市更为明显。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城市环境物理问题的泛化和深化,城市环境物理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物理环境”问题我国城市目前的建设基本思路是做大,把城市做得越大越好。
因此,城市的基本发展模式就是“摊大饼”,城市由中心逐渐向外扩大,以致城市的外环路越修越多。
城市要扩大,必须大量地征用农田,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道路越修越宽、越修越多,这些都造成城市硬质地面增加。
开发商为了经济效益,楼层建得越来越高,相邻建筑间距越来越小。
同时,“亮化工程”成为这些年城市建设的另一潮流,街道、建筑、树木、河、湖、桥、广场等到处都装了各种各样的彩灯,形成“夜如白昼”的场面。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现状如下:(1)“摊大饼”式的扩大;(2)照抄照搬,千篇一律,缺乏特色;(3)道路、广场越来越多,硬质地面增加;(4)行政决策缺乏理论依据,因而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急功近利、不顾全大局的思想时有表现; (5)环境破坏较大;(6)施工工艺落后,设计脱离城市现状,往往大建,浪费较大。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城市建设往往伴随着环境的破坏,而且很多城市的设计规划过程中没有对物理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没有组织相应的专家进行可行性分析、调研,因而造成很多物理环境问题。
2.1城市声环境——噪声污染与控制“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模式,使城市的中心城道路机动车密度增加,道路交通网逐渐扩大和外延,并增加大量的高架立交和轻轨路桥,使得城市交通噪声声级不仅难以下降,且交通噪声影响范围扩大,由地面向高空发展。
中心城和城镇经济的发展,促使农村劳力向城镇转移,人口密度的增加和人们社会活动的频繁也造成社会生活噪声和商业性噪声增加。
城市为了增加就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较快,新建酒店、宾馆和办公大楼通风、空调、油锅炉、冷却塔、娱乐等配套设施均会产生大量的噪声。
如图为南京长江大桥机动车噪声级变化情况,随着年代的递增,车流量在不断增加,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噪声污染。
严重的噪声污染,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噪声污染严重影响睡眠和休息,试验表明:在40~45dB 的噪声刺激下,人睡眠的脑电波就出现觉醒反应;60dB 的可使70%的人惊醒。
同样,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 当睡眠受干扰而不能入睡时, 就会出现呼吸急促、神经兴奋等现象;其次,干扰人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当噪声高于90 分贝时, 交谈和思维几乎不能进行, 它将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再者,就是对听力的损害。
2.2城市光环境——光污染城市灯光环境的发展,一方面,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夜生活也逐渐丰富,出行带来的交通照明,消费带来的商业照明都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通常把城市夜景的绚丽程度等同于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大力发展城市亮化,处处实施夜景工程。
但是有些城市对照明工程缺乏统一规划或规划滞后,缺乏科学设计,对绿色照明工程认识不足或不全面,未能关注光污染,更没有认识到光污染的危害性,因而造成夜间光污染,出现了白昼似的夜空。
形成不利于人们健康的光环境,陷入灯光夜景照明建设的误区,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的同时还浪费了大量资源。
2.2.1误区一:以亮为荣——亮度≠地位近年来,为了增加城市亮度,不少地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城市灯光工程。
2001年上海市实施的“内光外透”工程,在实施高楼室外泛光照明的基础上,楼内照明灯光也要开启建,筑物的外观通过泛光照明表现出来,建筑物内灯光通过玻璃窗折射出去,使整幢大楼显得晶莹剔透、美轮美奂。
看似奢华的夜景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能源的基础上。
然而东京的摩天大楼晚上虽有许多灯光, 但那是公司员工在加班;纽约的摩天大楼晚上也有许多灯光, 但那是重要的金融公司出于安全防盗的考虑;法兰克福的摩天大楼只有少许的泛光照明。
但没有人会因此而怀疑它的欧洲金融中心地位。
城市的地位到底和亮度有没有关系, 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有力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2.2.2误区二:以光为美——缺少文化底蕴城市灯光夜景的视觉效果从宏观上看,在于灯光夜景整体景观的合理性,而灯光夜景的整体布局是否合理,关键在于是否突出了城市的发展地位及其文化特色。
而很多城市则陷入另一个误区,大量使用五彩缤纷的花灯来装点美化城市景观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
看似绚丽实为空洞,显示出一派浮华浮躁的心态。
景观照明设施不同于节庆灯,是长期的城市基础设施,照明的对象是建筑、广场、街道、园林绿化等城市的景观元素,他们是照明的载体,照明要突出的部分,过于花哨的照明则会喧宾夺主。
建筑是构成城市景观最重要的元素,记载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夜间照明如果不能很好的表现出建筑本身的个性与气质,就很难展现一座城市的文脉。
2.2.3误区三:照明随意化——夜景观分布不合理城市夜景在带来种种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不良后果。
如右图为视觉错差率及精神疲劳百分率与照度变化的关系,反应照明对我们人体的影响。
夜幕降临后,商业建筑上的广告灯、霓虹灯刺眼夺目,令人眼睛不适、疲劳,甚至造成交通隐患。
在强光照射下,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使人夜晚难以入睡,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使人白天头晕心烦,食欲下降,情绪低落,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造成心理压力。
人工白昼的危害不仅止于人类,强光源周围温度较高,对附近草坪、植被生长也很不利。
由于过多的使用灯光,大城市普遍天空过亮,看不见星星,影响了天文观测、航空等,很多天文台因此被迫停止工作,处处衍生着光污染。
2.3城市热环境——热岛效应城市建设使城市进一步扩大,大量占用农田、山地、河湖等,交通道路网越来越大,硬质地面越来越多,使得下垫面性质变化很大。
大量开挖、施工形成的粉尘散发到空中,致使城市区域上空有较多的积云,大气层含有较多污染粉尘、悬浮物,严重影响城市的热环境。
城市热岛的形成及强度与城市特征(如城市建筑物平均高度及密度、街区走向、城市规模、人口密度、人为热的排放量等)以及气象环境都有密切关系。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城市热岛产生的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气象气候等自然条件、城市下垫面的热物理性质与人为释放热,并且这些因素通常是交叉相互影响的。
在我国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5座城市及分别邻近的吴江、江阴、漂阳、江宁县5市在持续30年来的热环境诸因素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年代的增加,温度上都普遍增高,风速却在减小,湿度也在减小,部分地区雾日数也有增多趋势。
这些都是由于物理环境中得热环境遭到破坏出现的问题。
还有其他造成的影响,如:(1)太阳辐射量减少。
太阳辐射是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大气透明度降低将导致太阳辐射量减少。
(2)城市形成凹凸不平的粗糙下垫面,改变了风向风速,同时不同下垫面热容量、反射率等也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微气候。
(3)绿地与水体减少使城市对微气候的调节能力减弱。
草坪和树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土壤含水量多,蒸发耗热多,植物覆盖的地面热容量大,因而绿地在夏季起减温作用,冬季起保温作用。
同样水体由于热容量大,蒸发水份多,也起调节气温的作用。
(4)人工热源增多。
城市热环境中空气温度的提高,除接受太阳辐射能外,城市工业、交通以及居民生活使用能源所释放的大量余热也有重要影响。
(5)城市“热岛”、“干岛”、“湿岛”、“雨岛”的四岛现象加剧。
(6)城市的雾天数增多。
3、城市规划与环境问题的结合及解决3.1规划角度的噪声污染解决办法3.1.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上,要优化道路交通系统,首先应发展高效、大容量、快捷、便利的轨道交通系统,如城市地铁、轻轨等。
其次建设新的交通干线,如外围环城路、过境物流运输专用通道,拓宽原有道路路面,改善道路路况,将环行交叉口代替信号交叉口,以降低机动车启动频率噪音。
此外还应完善步行交通系统,在重要路口、客流量大的路口修建地下通道或过街天桥,完善现有过街通道设施,避免人车争道,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建立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
根据城市定位、客流量和流向规律,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合理布设公交线路和站点,以此增加公交出行率。
同时还可以采取相应的经济补偿措施,如降低公共交通费用,来吸引乘客,减少自驾车出行。
修建隔音挡板或建设绿色防护栏。
在道路和现有敏感建筑物之间修建隔音挡板或建设绿色防护栏,可以有效隔离和降低噪声污染。
加快停车场建设,完善现有地下、露天停车场设施。
3.1.2合理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城区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应以“退二进三”、“出城入园”的整体规划思想为指导进行部署,有重点、分层次、分区域、分时段进行搬迁、改造或关闭、停产。
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建设中,在道路规划设计阶段中,各规划部门就应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间的防噪声距离,制定出相应的规划要求。
在道路规划过程中,必须对路网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布局,避免过境车辆穿越市中心; 改造道路时,应全面结合功能区状况和道路性质进行调整; 此外,在建设停车场、过街通道时也应合理规划布置。
3.2规划角度的光污染解决办法3.2.1亮度≠地位实际对于规划设计上而言,夜景观不是越亮越好。
亮度过高会破坏视觉适应的平衡,导致视觉中心和亮度层次的缺失,不能形成美感。
对于单体建筑,当亮的地方则亮,该暗则暗,对象的形态结构通过亮与暗关系得到整体体现,暗部与亮部通过艺术性的配合,展现出层次丰富、不单调、乏味的形象;对于整座城市,照明本身不是景观的主角,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手段,景观照明应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景观,突出城市的个性与特点,体现出不同城市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