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物理环境变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城市物理环境变迁到生态城市发展的思考

——城规0801 1602080104黄亚蕾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新的城市建设高潮。大规模的建设,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同时,必然带来其它的影响,尤其是对环境的损害。因而,本文从建筑物理环境声、光、热的角度,分析了当今城市环境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从规划的角度提出解决建议,指出生态城市是营造健康良好的城市物理环境的发展方向,同样我们也必须努力营造好的物理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关键词:城市规划物理环境生态可持续

1、概念及内涵

物理环境是指研究对象周围的设施、建筑物等物质系统,物理环境质量与人的身体健康和舒适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同时,物理环境也指基地自然条件和人工环境,它制约着建筑入口设里、室内外联系、形态构成等方面.如地形、气候、植被、文通和城市空间肌理等。

通过对《城市物理环境》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城市物理环境学是基于物理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从物理学角度探讨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物理环境同人类的相互作用,进而分析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方案。环境物理学是一门未完全成形的学科,目前包括环境声学、环境振动学、环境热学、环境光学、环境电磁学和环境空气动力学等分支。相对于郊区、农村,城市人口更为密集,活动更为活跃,因此,由于人类行为产生的环境物理问题在城市更为明显。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城市环境物理问题的泛化和深化,城市环境物理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物理环境”问题

我国城市目前的建设基本思路是做大,把城市做得越大越好。因此,城市的基本发展模式就是“摊大饼”,城市由中心逐渐向外扩大,以致城市的外环路越修越多。城市要扩大,必须大量地征用农田,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道路越修越宽、越修越多,这些都造成城市硬质地面增加。开发商为了经济效益,楼层建得越来越高,相邻建筑间距越来越小。同时,“亮化工程”成为这些年城市建设的另一潮流,街道、建筑、树木、河、湖、桥、广场等到处都装了各种各样的彩灯,形成“夜如白昼”的场面。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现状如下:

(1)“摊大饼”式的扩大;

(2)照抄照搬,千篇一律,缺乏特色;

(3)道路、广场越来越多,硬质地面增加;

(4)行政决策缺乏理论依据,因而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急功近利、不顾全大局的思想时有表现; (5)环境破坏较大;

(6)施工工艺落后,设计脱离城市现状,往往大建,浪费较大。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城市建设往往伴随着环境的破坏,而且很

多城市的设计规划过程中没有对物理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没有组

织相应的专家进行可行性分析、调研,因而造成很多物理环境问题。

2.1城市声环境——噪声污染与控制

“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模式,使城市的中心城道路机动车密度

增加,道路交通网逐渐扩大和外延,并增加大量的高架立交和轻轨路桥,使得城市交通噪声声级不仅难以下降,且交通噪声影响范围扩大,由地面向高空发展。

中心城和城镇经济的发展,促使农村劳力向城镇转移,人口密度的增加和人们社会活动的频繁也造成社会生活噪声和商业性噪声增加。城市为了增加就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较快,新建酒店、宾馆和办公大楼通风、空调、油锅炉、冷却塔、娱乐等配套设施均会产生大量的噪声。

如图为南京长江大桥机动车噪声级变化情况,随着年代的递增,车流量在不断增加,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噪声污染。严重的噪声污染,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首先,噪声污染严重影响睡眠和休息,试验表明:在40~45dB 的噪声刺激下,人睡眠的脑电波就出现觉醒反应;60dB 的可使70%的人惊醒。同样,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 当睡眠受干扰而不能入睡时, 就会出现呼吸急促、神经兴奋等现象;其次,干扰人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当噪声高于90 分贝时, 交谈和思维几乎不能进行, 它将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再者,就是对听力的损害。

2.2城市光环境——光污染

城市灯光环境的发展,一方面,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夜生活也逐渐丰富,出行带来的交通照明,消费带来的商业照明都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通常把城市夜景的绚丽程度等同于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大力发展城市亮化,处处实施夜景工程。

但是有些城市对照明工程缺乏统一规划或规划滞后,缺乏科学设计,对绿色照明工程认识不足或不全面,未能关注光污染,更没有认识到光污染的危害性,因而造成夜间光污染,出现了白昼似的夜空。形成不利于人们健康的光环境,陷入灯光夜景照明建设的误区,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的同时还浪费了大量资源。

2.2.1误区一:以亮为荣——亮度≠地位

近年来,为了增加城市亮度,不少地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城

市灯光工程。2001年上海市实施的“内光外透”工程,在实施高

楼室外泛光照明的基础上,楼内照明灯光也要开启建,筑物的外

观通过泛光照明表现出来,建筑物内灯光通过玻璃窗折射出去,

使整幢大楼显得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看似奢华的夜景建立在破

坏生态环境,浪费能源的基础上。

然而东京的摩天大楼晚上虽有许多灯光, 但那是公司员工在加班;纽约的摩天大楼晚上也有许多灯光, 但那是重要的金融公司出于安全防盗的考虑;法兰克福的摩天大楼只有少许的泛光照明。但没有人会因此而怀疑它的欧洲金融中心地位。城市的地位到底和亮度有没有

关系, 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有力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2.2.2误区二:以光为美——缺少文化底蕴

城市灯光夜景的视觉效果从宏观上看,在于灯光夜景整体景观的合理性,而灯光夜景的整体布局是否合理,关键在于是否突出了城市的发展地位及其文化特色。而很多城市则陷入另一个误区,大量使用五彩缤纷的花灯来装点美化城市景观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看似绚丽实为空洞,显示出一派浮华浮躁的心态。景观照明设施不同于节庆灯,是长期的城市基础设施,照明的对象是建筑、广场、街道、园林绿化等城市的景观元素,他们是照明的载体,照明要突出的部分,过于花哨的照明则会喧宾夺主。建筑是构成城市景观最重要的元素,记载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夜间照明如果不能很好的表现出建筑本身的个性与气质,就很难展现一座城市的文脉。

2.2.3误区三:照明随意化——夜景观分布不合理

城市夜景在带来种种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不良后果。如右图为视觉错差率及精神疲劳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