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 学案
土壤里的小动物【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活在土壤里的小动物。
2.调查生活在土壤里的小动物,并尝试对土壤里的小动物进行初步的分类。
3.说出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难点:1.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关注我们身边的小动物,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
【学习过程】课中学习二、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1.蚯蚓在玻璃上运动比在纸上运动的速度 。
2.蚯蚓生活在 的土壤中,主要以泥土中的 为食。
蚯蚓依靠肌肉的收缩和体表 的协助进行运动。
3.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请你参与“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如图,制作一个箱子,以箱子内横轴中线为界,一边放潮湿的土壤,另一边放相同高度干燥的土壤,然后放进20条状况相同的蚯蚓,盖上纸板。
三天后检查箱子内中线两边的蚯蚓,注意作好观察记录。
(1)请你作出假设。
(2)你确定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3)你的实验结果:蚯蚓在(请填“潮湿”或“干燥”)土壤的一边。
通关检测1.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A.蚯蚓B.鲫鱼C.青蛙D.田鼠2.下列都属于环节动物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一位科学家选了两块土质一样的地进行实验。
对其中一块地未加任何处理,而在附近的另一块地上则喷洒了某种杀虫剂。
他在两块地上各划了5块面积相同的样地,并从每块样地请根据上表回答:(1)未经任何处理的土地和喷洒过某种杀虫剂的土地中平均每立方米所含的蚯蚓数各是多少?(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杀虫剂对土地中蚯蚓的数量有怎样的影响?(3)如果杀虫剂杀死了农田中的蚯蚓,对农田中的其他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5-苏科版
第13章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课时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2)了解蚯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2、教学难点: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三、实验材料准备
活蚯蚓、解剖盘、镊子、玻璃棒、硬纸板、光滑玻璃板、毛糙玻璃板、盛有水的小烧杯、滴管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13章土壤的生物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1(新版)苏科版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存在主要问题:
-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土壤小动物的分类和识别存在困难,需要加强指导。
-实验操作中,个别学生操作不规范,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土壤中的小动物对生态系统很重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生态系统的基础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认识土壤生物多样性,理解土壤小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生态保护意识;
2.通过观察、分析土壤小动物的特点,提升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合作交流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4.关注人类活动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分类、生态系统的基础概念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他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学习了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为理解土壤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态作用奠定了基础。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1.土壤的概念与组成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生物活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组成。
-土壤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微生物和小动物。
2.土壤小动物的种类与特点
-土壤小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如蚯蚓、蚂蚁、蜘蛛、蜈蚣、跳蚤等。
苏科版生物七下《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
苏科版生物七下《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土壤里的生物
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2)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学情分析
1、教学重点: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2、教学难点:
“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中的“要找出这些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学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制作课件。
学生:4-5人分为一个调查小组。
实验材料:调查表、笔、放大镜、白瓷盘、小铲子、透明有盖的小瓶子。
13.1土壤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科版)
(1)设计土壤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通过课堂讨论、分享,引导学生树立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价值观。
5.评价与反馈:
(1)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2)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能力,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土壤里的小动物”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土壤中小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关爱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对土壤中小动物进行分类、总结。
(3)理解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掌握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1土壤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科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土壤中常见小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观察土壤中小动物,提高观察、描述生物现象的能力。
3.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通过采集、观察、记录和分析土壤中小动物数据,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13章土壤的生物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3苏科版
第一节土壤里的小动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难点:找出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教学重点:找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教学过程第2课时:导言:在我们脚下的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平常不易见到的小动物,它们也是生物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成员.这节课我们就以球因为研究对象,来探究一下它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蚯蚓一般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里.白天常在土壤中穴居,夜间则爬到地面,以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植物的竟、茎、叶等作为食物。
那么蚯蚓具有哪些特征,使得它适应这土壤中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从外形、呼吸、运动、反应这四个方面一一来看.一、外形请同学们把蚯蚓放在解剖盘里,观察它的体色和体形,并思考:你是如何区分蚯蚓的前后端的?注意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蚯蚓体表湿润。
总结:蚯蚓身体呈长圆柱型,体色呈暗红色或灰黑色,且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
它的身体由许多环形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蚯蚓身体前端较尖,后端较钝.成熟的蚯蚓在靠近身体前端不远处,还有一个比较宽的体节,颜色较浅而光滑,叫做环带,与蚯蚓的生殖有关。
我们也可以靠环带来区分它的前后端。
二、呼吸在这个实验中,同学们可以轻轻触摸一下蚯蚓的体表,有什么感觉?再来回抚摸,又有什么感觉?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下它的体表,你看到了什么?同时思考:蚯蚓依靠什么呼吸?为什么大雨过后,地面上的蚯蚓特别多?注意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蚯蚓体表湿润.总结:用手指在蚯蚓体表轻轻触摸感觉柔软而黏滑,这是因为它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并可以分泌黏液,起到湿润黏滑的作用。
黏液还可以减少蚯蚓身体与土壤表面的摩擦.且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就依靠湿润黏滑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也正因为这样,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就导致了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 教案
第5单元第13章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第二课时)一、教学分析标准解读《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本章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是环节动物的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的关系、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根据课标的要求,对于本次教学主要通过以下活动展开:具体内容活动建议说出蚯蚓的结构特征及功能观察和探究活动说明蚯蚓和人类的关系DIY探究活动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13章“土壤里的生物”的第一节第二课时,第一课时“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为这节课进一步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做好了铺垫。
蚯蚓既是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又是典型的环节动物的代表,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目标中,更侧重于探究能力的发展,并以此为主导。
因此在活动的安排上采取了“问题情境——引导探究——问题解决——知识建构”的顺序,通过观察、探究、讨论和DIY等活动,形成并列与知识主线的能力主线。
侧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的重要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蚯蚓有比较浅显的认识,大多数同学知道蚯蚓的生活环境,但缺少对于其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的了解。
蚯蚓对于人类和生物圈的作用也是比较隐形的,学生缺少关注,容易忽视。
因此以熟悉的情景导入问题,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以层层递进的活动展开探究,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开展探究实验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说出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和合作探究能力。
3. 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和合作探究能力。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围绕“蚯蚓适应土壤中的生活特征”的主题,通过三个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通过探究和讨论解决问题。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2-苏科版
第13章土壤里的生物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探究活动,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蚯蚓等小动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养成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概述蚯蚓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探究蚯蚓的运动方式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实验法自主学习法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视频导入播放“蚯蚓日记”视频,导出本节的课题。
(二)新课研学活动一:观察蚯蚓的外形小组合作学习1(4 min)请同学们结合课本94页、95页以及信息库105页内容,小组成员相互合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蚯蚓的外形:1.蚯蚓的体形、体色;2.辨认体节和环带;3.区分前后端;4.蚯蚓的触感。
(可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小组合作学习(3 min)实物展台展示蚯蚓,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
教师发送题目,检测学习效果。
活动二:探究蚯蚓的运动播放导学视频,学生回答蚯蚓运动方式。
学生自主观察蚯蚓运动(2 min)思考:蚯蚓在粗糙表面还是光滑表面上运动快?学生投票选择,学生说明选择理由,教师点评蚯蚓在粗糙面运动快。
活动三:探究蚯蚓对外界的刺激的反应小组合作学习2(4 min)1.提出问题蚯蚓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吗?2.作出假设蚯蚓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 蚯蚓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
3.制定计划提供玻璃棒和小灯筒两种工具,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实验计划。
4.实施计划视频直播5.得出结论蚯蚓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6.表达交流课外延伸:蚯蚓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认同蚯蚓等小动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养成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
六、课堂小结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本课是以观察和实验作为主领,引导学生对蚯蚓的外形进行观察,思考蚯蚓的运动,实验验证蚯蚓可以对于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做实验时,要引导学生对照科学探究的几个步骤有序进行。
土壤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土壤里的小动物(1)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土壤是生物的重要生活环境之一,土壤里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本节内容是本章内容的第一部分,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认识生物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土壤里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里的小动物比起微生物来是比较容易获取和观察的,因此安排在前,体现了由熟悉到不熟悉、由容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土壤里几种生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土壤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而且深切认识土壤生物对生物圈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而帮助学生深切领悟土壤里的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学习了前三章(地面上、水域和空中)环境中的生物类群后,通过比较和识别,认识学生平时不易见到的,但与人类关系又是潜在的,安排了“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这一内容。
其中“小动物分类检索表”的呈现又为后一章“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的学习作了铺垫性准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调查、观察土壤里的动物(2)概述土壤里的动物种类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调查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保护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教学难点:找出土壤里的小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好“小动物检索分类图表”这一工具,查找资料,并与同学交流和讨论。
一、学情分析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学生,对于土壤里的动物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而且学生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对不同动物的一些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很多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分析观察基础。
二、教法与学法:通过前几章不同种类动物的学习,对于简单的动物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类别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本节内容中涉及的图片视频资料,鼓励学生积极观察、描述、思考和讨论。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通过老师谈话法,讲述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三、教学策略:1、通过有关蚯蚓的谜语引入,激起兴趣,引到主题。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5.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11
第13章土壤里的生物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土壤里的小动物种类。
2.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3.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蚯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1.尝试学会观察土壤里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2.尝试进行“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实验活动,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提高小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土壤里的小动物,确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在实验过程中,激发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形成关爱、保护土壤里的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描述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并进行分类。
2.通过描述蚯蚓的生活环境、观察蚯蚓外形以及探究蚯蚓行为方式等,概括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广口瓶、玻璃板、玻璃棒、放大镜、大小烧杯、滴管、镊子、粗糙的纸、胶带纸(光滑)、干沙土、塑料水槽;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采集土壤里的小动物,搜集相关资料。
2.准备活蚯蚓,干湿泥土,搜集有关蚯蚓生活习性的资料。
四、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土壤里的小动物的图片,引出问题,并展示学生调查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片,调查小分队将采集的小动物带进教室,进一步展开细致的调查。
一、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将课前准备好的小广口瓶拿出来,结合课本P93小动物检索分类图表,小组合作,尝试调查出小瓶中小动物的身份,讨论并将结果填写在调查表上。
通过观察,同学们了解了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根据小动物检索表,有无足以及有多少对足进行分类。
再进一步想一想,这些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如何?它们有哪些适应环境的生活特征呢?有没有哪一组找到的是无足类?它们叫什么?又属于哪一类?二、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多媒体展示蚯蚓的诗词:无骨下饮黄泉水,翻身系把泥土推。
若问何物最护花,除却()还有谁。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10-苏科版
第13章土壤里的生物
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辨认蚯蚓身体的体色、体形、环带,识别前端和后端、体节、刚毛;
(2)解释蚯蚓的运动、对刺激的反应等现象;
(3)概述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实验和讨论中,养成协作精神;
(2)养成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形成“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一些特征。
三、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一些特征。
四、教学过程。
《土壤里的小动物 》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土壤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土壤里的小动物种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3.理解蚯蚓在体形、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4.了解蚯蚓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探究蚯蚓适于在土壤中生活的特点;2.通过调查、观察和实验等探究活动,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里的生物的情感,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完成实验的能力,形成“生物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学情分析教学重点:理解蚯蚓在体形、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探究蚯蚓适于在土壤中生活的特点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活蚯蚓、垫纸板、解剖盘、放大镜、玻璃棒、干湿纸巾、制作课件学生准备观察蚯蚓并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我们脚下的土壤里面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有些事我们经常看见的有些是我们平常不易见到的,你认识他们吗?翻开课本92页,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播放课件显示课本上图13-1)生:根据课本上的提示来说说各个动物的名称这些动物你都了解他们吗?你更想跟谁有进一步了解,点开来试一试呢!(学生说出想了解的动物名称,通过课件链接到相应页面去稍作了解,三到四种为例)(二)讲授新课通过进一步了解,我们知道里很多土壤里生活的类型,其中,蚯蚓就是一种常见的生活在土壤里的环节动物。
达尔文曾赞誉蚯蚓时说“如果说,犁是人类最早的发明之一,那么远在人类生存之前,土地就已经被蚯蚓耕耘过了,并且还要被它继续耕耘”,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观察研究一下这个土壤里的耕耘者,看看它有哪些适应土壤土壤生活的特征呢。
活动一: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1.生活习性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蚯蚓什么样的小动物?自主学习,课本知识总结蚯蚓的生活习性特点,并且完成导学案上第1小题。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土壤里的小动物》word教案1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土壤里的小动物》word教案1主备人:罗姣姣个备人:审核人:时刻:总第26 课时课题:土壤里的小动物二次备课【教学目标】通过饲养和观看蚯蚓,阐明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点。
说出蚯蚓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其对自然界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蚯蚓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形状结构和功能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实验、比较与摸索等的学习活动来猎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复习引入】小调查:哪些同学可怕蚯蚓?什么缘故?2008,全世界的目光将集合到北京奥运会.。
本着绿色奥运的理念,许多闻名专家的最大愿望确实是让“蚯蚓”进军奥运会。
“漂亮的蚯蚓处理垃圾反应器将成为奥运村的一景,蚯蚓吃过的蚓粪是优质的生物有机肥,从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归纳总结,使学生抛开“以貌取动物“的错误观点。
引导学生说说对蚯蚓的认识。
播放录象质疑:蚯蚓什么缘故适于在土壤生活?1、简单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2、出示观看提纲,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看,针对问题进行步步为营探究。
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关心、指导,最终得出结论。
设计问题,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蚯蚓适于土壤中的特点展现蚯蚓、沙蚕、水蛭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水蛭和沙蚕对环节动物的特点进行归纳概括。
展现蚯蚓、沙蚕、水蛭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水蛭和沙蚕对环节动物的特点进行归纳概括。
【反思反刍反馈】完成补充习题( 宋体小四) 尽量保持一页纸正反面打印)力求简洁。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5.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3
土壤里的小动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2.说出蚯蚓适应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教学难点】找出土壤里的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教互动,以问题探究为载体,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谜语导入,预热课堂气氛。
二、课堂导学(一)出示目标1.概述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2.说出蚯蚓适应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独立地进行自主学习,阅读书本相关内容,参照自学目标在书本中阅读相关知识内容。
教师加强课堂调控、巡回指导、了解学生自学效果、及时解决学生疑问。
1.自学反馈教师反馈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不解(视情况)。
三、授课过程(一)概述土壤里的动物种类师生共同介绍、认识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蝼蛄、蠼螋、鼠妇、蚯蚓等,并对其分类。
(二)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观看视频,并以蚯蚓日记的形式师生共同分析:1.蚯蚓的身体的主要结构。
蚯蚓是一种低等的环节动物,虽然它也有头、有尾、有口腔、肠胃和肛门。
但它的整个身体就像由两条两头尖的“管子”套在一起组成的,外面一层是一环连起来的体壁,其中有由中胚层细胞组成的肌肉系统,体内便是一条消化道,从头到尾贯穿在一层层的隔膜中间。
在内外两条“管子”之间,被体腔液充满着。
除此之外蚯蚓身体有体节、刚毛,便于其在土壤中前进。
蚯蚓前端有环带,是为生殖带。
在生殖时期它能分泌粘液形成卵茧,以适宜不良环境。
蚯蚓的环带长在身体的前端。
2.思考蚯蚓的“家”在哪儿?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15℃-25℃为最佳温度,土壤的含水量一般在60%以上的环境中生存。
3.思考蚯蚓吃什么呢?蚯蚓白天在土壤中穴居,夜间爬到地面,以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植物的茎、叶为食。
苏科初中生物七下《土壤里的小动物》word教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1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正确选择 .5.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培养保护动物的情感 .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加强保护动物的情感 ,强化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②认识目标:概述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能说出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 .【教学时间】 (第1学时 )【教学手段】自觉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过程】(一 )感情调节(二 )自学1. 阅读 "自学提示〞自学内容:●P92图13-1土壤里的小动物自学方法:●①观察后说出图中的名称 .②你还知道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 .2. 实践调查:①实践材料:纸、笔、放大镜、玻璃缸、小铲子、透明有盖瓶子②方法指导:a全班分组 ,4~5人一小组 .b 用小铲子在校园内掘取土壤 ,用手撒弄土壤 ,捕捉小动物 ,放入小瓶内 ,共同识别 .③注意平安和减少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 )互帮 (使用互帮显示板 )1. 以小组为单位 .2. 知者帮助未知者 (解答疑问 ) ,参考P93的检索表 ,在老师指导下查找资料 ,未知者帮助知者(提出疑问 );或讨论有关问题 .3. 将有关重要内容写在P93表格中 .4. 提出需要老师解答的重要问题 .(四 )释疑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选择重点进行了引导、分析 .帮助学生理清性状和相对性状这两个概念 .(五 )练习课本P94讨论题(六 )反思小结。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 教案
第12章土壤里的生物
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制作课件。
实验器具的准备:玻璃板、硬纸板、纸盒、棉球、解剖盘、解剖针、放大镜、聚光小电筒。
教学过程:。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土壤里的小动物》word教案2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土壤里的小动物》word教案2主备人:罗姣姣个备人:审核人:时刻:总第28 课时课题:二次备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复习引入】2. 认识细菌(1)感受细菌同学们,生活中,你能感受到细菌的存在吗?请举例说明。
我们明白,日常生活中,食物放久了会腐烂变质,枯枝烂叶或者动植物的遗体会消逝,皮肤破了会红肿发炎,未经处理的自来水不能喝,这些差不多上因为细菌在作怪;我们患的专门多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结核病等,也是因为细菌;我们平常的专门多卫生适应也都跟消灭或者抵挡细菌有关,比如,洗手、刷牙、戴口罩等等。
由此可见,细菌几乎是无处不在的。
(2)细菌的分布事实上,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最多的生物,分布也专门广泛。
除了土壤,在水里、空气中以及人、动物和植物的体内外,也都有数不清的细菌。
细菌多不胜数,几乎无处不在,然而个体却专门微小,属于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细菌到底有多小呢?(3)细菌的大小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看一下。
这是一个针尖,针尖上有细菌吗?依照统计,一个针尖上能够有数百万个细菌。
让我们把针尖放大几百倍,你看到了什么?针尖上橘黄色的小点点确实是细菌。
几百倍还不够,让我们放大到一千倍,能看清晰细菌吗?依旧不够,再放大到几万倍,甚至几百万倍,才能够看清晰细菌的形状和结构。
这确实是细菌。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直径一样只有1微米左右。
大约1000个细菌排成一排,才有1毫米长;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1个小米粒那么大。
只有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才能观看到细菌的形状和结构。
(4)细菌的形状利用高倍显微镜,我们能够看清晰细菌的形状。
请同学们观看下列细菌图片,你能归纳出细菌要紧有哪几种形状吗?细菌要紧有三种差不多形状,分别是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我们一样把球形的细菌叫做球菌,杆形的细菌叫做杆菌,螺旋形的细菌叫做螺旋菌。
这种球菌,往往像葡萄一样簇拥在一起,因此叫做葡萄球菌。
这种球菌,像链条一样串成一串,叫做链球菌。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 苏科版
课时安排:2课时某某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苏科版(第1课时: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土壤里的动物种类能力目标:尝试通过观察等活动,使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得到提高情感目标:加强保护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以及生活环境教学难点:利用“小动物检索分类图表”等资料,找出土壤中的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的类型:指导观察教具准备:调查表、笔、镊子、放大镜、白瓷盆、小铲子、透明有盖的小瓶子教学过程:1、引入: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平常不易见到的小生物,你知道有哪些吗?学生交流。
2、视频:观察土壤里的小动物提问:这些动物你认识吗?3、认识一些常见的土壤里的小动物的形态特点、生活环境。
蜈蚣、鼠妇、马陆、蜣螂、蜘蛛、蝎子、蠼螋、蝼蛄4、试一试参考检索表,你能找出这些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它们初步归类吗?蚯蚓、马陆、蜈蚣、蜘蛛、蝎子、蚂蚁、蜣螂、蝼蛄、蠼螋、鼠妇、蜗牛讨论、分类。
5、调查活动: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第2课时: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能够区别蚯蚓身体的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识别刚毛、环带、口、肛门。
2、观察蚯蚓的运动、对刺激的反应等,能够爱思考、讨论、自学的基础上,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3、能够大致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1、知道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知道一些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科学思维的方法,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概括分析等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几一定的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勇于探索、善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2、在人与人的交流探讨中,培养集体协作的精神。
3、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教学重点: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运动、对刺激的反应,在生活中培养生物学科能力和科学素质,找出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环境相适应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苏科版(第1课时: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观察等活动,使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目标:
加强保护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以及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
利用“小动物检索分类图表”等资料,找出土壤中的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的类型:
指导观察
教具准备:
调查表、笔、镊子、放大镜、白瓷盆、小铲子、透明有盖的小瓶子
教学过程:
1、引入: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平常不易见到的小生物,你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交流。
2、视频:观察土壤里的小动物
提问:这些动物你认识吗?
3、认识一些常见的土壤里的小动物的形态特点、生活环境。
蜈蚣、鼠妇、马陆、蜣螂、蜘蛛、蝎子、蠼螋、蝼蛄
4、试一试
参考检索表,你能找出这些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它们初步归类吗?
蚯蚓、马陆、蜈蚣、蜘蛛、蝎子、蚂蚁、蜣螂、蝼蛄、蠼螋、鼠妇、蜗牛
讨论、分类。
5、调查活动: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
(第2课时: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能够区别蚯蚓身体的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识别刚毛、环带、
口、肛门。
2、观察蚯蚓的运动、对刺激的反应等,能够爱思考、讨论、自学的基础上,解释所观察到
的现象。
3、能够大致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知道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知道一些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科学思维的方法,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概括分析等思
维能力、自学能力几一定的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勇于探索、善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培养良好的实验
习惯。
2、在人与人的交流探讨中,培养集体协作的精神。
3、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运动、对刺激的反应,在生活中培养生物学科能力和科学素质,找出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环境相适应之处。
教学难点:
自己设计小实验,总结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课的类型:
指导探究式
教具准备:
1、实验材料:活的蚯蚓、硬纸板、玻璃板、玻璃棒、解剖盘、聚光小电筒、棉球、醋、纸盒、
黏土、盛有清水的培养皿等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索的科学精神,实事求观察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蚯蚓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