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想象及现实

合集下载

产业转移:想象与现实

产业转移:想象与现实

为迎接产业转移,原有地域经济形态被打破,并引发资源分配、区域分工、城市定位、环境污染等一系列新问题,转出地与转入地之间、各转入地之间、企业与地方之间,诸多利益亦纷争不断。

产业转移这幅巨图,能否在政府执笔下绘就,尚无答案。

撬动“龙头企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构建起产业初步集聚效应后,进而吸引大量相关行业企业及配套项目落户的链状转移模式最受推崇细雨洒落长空,装在火车集装箱的电脑,整装待发。

5月19日,重庆制造的首批电子产品专列,首次通过重庆铁路集装箱枢纽站,开往深圳盐田港,再由海船转运至欧洲。

这标志着重庆铁海联运华南通道全面打开。

而制造这批电脑的,正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企业——富士康集团。

富士康集团项目落户重庆可谓一路加速。

2009年8月4日签约,在50天后,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就开工建设,创下重大项目自签约到开工用时最短记录。

在经过八个月调试运行后,2010年5月19日,富士康(重庆)产品外销基地正式投产出货,运往欧洲。

以垂直整合能力著称的富士康,还为重庆带来了50多家供应商,仅5月19日当天,就有30多家富士康供应商与重庆市政府签约,包括全球最大笔记本电池企业新普公司。

整个产业链为之撬动。

昆山宏达兴工业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富士康集团的一家供应商,该公司50%以上的业务来自富士康集团。

总经理申国顺告诉本刊记者,2004年和2006年间,追随富士康集团的脚步,这家公司先后在深圳宝安和山东烟台设了厂区。

他说,如果跟着富士康获得的订单可靠,那么公司将会随其“再下一城”。

这是时下西部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转移故事。

卖力推动产业西进的各地政府,最为推崇的,正是通过引进一些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构建起产业初步集聚效应后,进而吸引大量相关行业企业及配套项目落户的链状转移模式。

这种模式在一些重要的中西部城市更是势如雨后春笋。

其中又包括已有基础的链状转移和空降式的链状转移。

前者诸如各地摩托车企业转向重庆,因为重庆摩托车产业本已比较发达,产业链基本齐全。

地理学科知识-产业转移

地理学科知识-产业转移

地理学科知识-产业转移_一、产业转移概述(一)产业转移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

(二)分类行业产业转移(转移时扩展到某类产品或产业)、区域产业转移(国内)、国际产业转移(跨国)。

(三)中国产业转移趋势1.持续推进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加大对海外投资和转移的力度。

2.加速向中西部特别是具有电子信息和人才优势的部分西部省份转移。

3.东部地区产业结合中西部地区产业环境和配套发展,呈现链条式、整体式和集群式转移。

(四)全球产业转移趋势1.国际产业转移将延续结构高度化的趋势。

2.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投资将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热点。

3.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组团式或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趋势。

4.跨国公司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主体的趋势更加明显,投资方式多样化。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一)劳动力因素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成本差异较大。

(二)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达国家消费水平高,内部交易成本高,成为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的因素之一。

(三)市场因素受限于区域市场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四)其他因素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一)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外移,国内的新的主导产业诞生,调整当地产业构成。

(二)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发展优势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三)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四)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

(五)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区和转出地区的对比。

产业转移的未来趋势

产业转移的未来趋势

产业转移的未来趋势未来产业转移的趋势随着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不断推进,产业转移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

产业转移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这一现象不仅对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经济的全局产生着重大的变革。

未来,产业转移将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本文将从技术创新、科技应用、劳动力需求、资源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技术创新是产业转移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是推动产业转移的重要动力之一。

随着科技进步的加速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动,新兴产业以及高附加值产业将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

充分发挥科技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将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产业转移。

同时,科技创新也将改变产业转移的方式和模式,例如,3D打印技术的发展,将使得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更加灵活和便捷,降低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进一步推动产业转移。

二、科技应用对产业转移的影响科技的应用在产业转移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管理成为可能。

企业可以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全球各地的市场需求和供应链状况,制定更加科学、精准的产业转移战略。

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全球各地的生产环境,降低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风险。

三、劳动力需求对产业转移的影响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劳动力需求也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将对产业转移的方向和规模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随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将会增加。

这将促使一些传统产业转移到技术发达、高技能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地区。

另一方面,随着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对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大幅增加。

这将推动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转移。

四、资源分布对产业转移的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是产业转移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全球化时代下的产业转移和区域发展

全球化时代下的产业转移和区域发展

全球化时代下的产业转移和区域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产业转移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被视为低成本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了发展的关键。

然而,产业的转移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经济不均衡和环境破坏等方面。

一、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指企业将原来在本国生产的产品、技术、管理等要素,搬到海外用于生产或服务的行为。

其主要原因是寻求更低成本的生产和更广阔的市场,获得更多竞争力。

其中最常见的是工业制造业的转移,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中国和亚洲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大规模生产和低税收,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制造中心。

二、产业转移的影响1.经济不均衡:在全球化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一些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而另一些国家则更加落后。

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开发和转移时,他们通常更强调外资引入,而未能真正增强自己的实力。

因此,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弱势,而且可能会遇到就业机会减少和劳动力价格下降等问题。

2.环境破坏:由于前往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企业大多需要为了保证低成本的同时将环境要素的成本降到最低,因此,其逃避环境要求和严重污染的事件就时有发生。

这导致许多本来就缺乏环保意识的政府部门为了保护其利益而将环保问题置于次要位置。

3.经济增长和技术发展局限:随着工业开发和转移,许多国家在制造业领域展开了大规模生产,他们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忽略了创新和研发方面的投入,因此,虽然发展了,却没有实现结构性转变和更新。

三、区域发展实践尽管产业转移带来的风险较高,政府还是通过实施一些方案来维护其经济的繁荣。

以下是其中一些实践案例:1.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鼓励跨国企业来本地开设工厂,例如提供经济奖励、政策优惠等,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2.选择合作伙伴:政府可以与企业或组织合作,共同为当地民众创造就业机会和培训,以提高当地的总体生产率和知识水平。

3.改善环境:政府可以强制执行环保要求,如加强环境监管,加强废弃物处理和再利用,以减轻产业转移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分析与实践幻灯片

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分析与实践幻灯片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按着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来发展
工业化过程中的标准结构
人均GDP(1964年美元)
70 100 300 1000 1500 (1) (2) (3) (4) (5)
总变化
5/1 4/2 7/6 (6) (7) (%)
产出转变
初级产业 0.522 0.452 0.266 0.138 0.127 0.24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特殊性
空间尺度越大,产业结构就越完整, 产业结构的演变就越接近一般规律。 但是产业结构越小,空间尺度就越 小,产业结构就有特殊性。
我国最典型的三种空间区域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服务型中心城市
服务业占主导的经 济,服务业比重甚 至达到90%。
第二种类型是资源型城市
该类型早期结构比较 单一,主要是以优势 资源为主,随着资源 的采掘衰竭后,又开 始培育一些替代产业, 产业结构开始不断地 向综合型演变。
第三种类型是县域经济 经济空间尺度最小,但要突出专业化特色。
不能用三次产业结构 的理论去分析一个镇、 县的产业结构。
三、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与承接
(一)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意义与趋势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意义:
对产业转出的地区:
“腾笼换鸟”
把一些不适合发展的产业淘汰转移,培 育发展引进的或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产 业,从而推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
国内产业转移趋势特点:
产业转移由政府主导型 逐步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同时宏观调控政策引导 与市场机制的推动也使 这种转移日趋理性化, 并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工业
0.125 0.149 0.251 0.347 0.379 3.03 0.053 0.061 0.079 0.102 0.109 2.06

金融危机下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压力及对策建议

金融危机下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压力及对策建议

金融危机下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压力及对策建议金融危机下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压力及对策建议产业转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些产业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转移的现象或过程。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和地区正瞄准需求紧缩和结构变化的“空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全球产业重新洗牌的趋势愈加明显。

对此,我们应针对金融危机下产业转移的新动向,立足发挥比较优势,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推进“一化三基”的重大措施,主动作为,狠抓落实,为“弯道超车”提供新动力。

一、总体分析,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特色突出近年来,湖南紧紧抓住中部崛起、长株潭地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等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深入推进与泛珠三角互动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加强与中西部地区合作交流,承接产业转移特色明显。

承接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

去年下半年以来,湖南先后举办经济合作洽谈会暨第二届湘商大会,签约项目322个,总投资近千亿元;召开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座谈会。

与62户央企完成对接项目187个,投资总额达458亿多元;达成意向协议33个,涉及投资总额3600余亿元。

在第四届中部博览会上,引进外资亿美元,内资亿元;成功举办“2009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粤港澳活动月”和“港澳洽谈周”活动,共签约合同外资项目191个,引进外资亿美元,签约内资项目404个,引进境内省外资金亿元;与广东省政府签订进一步加强湘粤合作的框架协议,现场签约项目71个,投资金额达亿元。

长丰集团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广汽集团,广汽菲亚特总部落户湖南,华菱集团与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业公司FMG 股权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8年底,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3家在湘落户;累计引进中央企业、国内500强、民营200强企业共120多家。

承接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

2008年,全省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2000年提高9个百分点。

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占总额的64%,比2000年提高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困难及建议哎呀,聊到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事儿,真是让人觉得一言难尽。

说实话,大家都知道,外面的世界花花绿绿,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可是,咱们中西部的朋友们,要想把这些好东西引进来,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这就像你想把一个大西瓜从市场上搬回家,结果发现自己的篮子小得可怜,真是哭笑不得。

中西部地区面临的困难可多了,听着就让人觉得憋屈。

基础设施这块儿,嘿,真得好好说说。

你想,很多地方的路不好走,铁路更是时常“瘫痪”。

这就像打游戏,网络卡了,那可真是让人气急败坏。

想让企业来投资,基础设施得跟得上呀。

想象一下,企业老板开着车,结果在坑坑洼洼的路上颠簸,心里肯定会想:“我可不想再来这里了。

”这不是自毁前程吗?所以说,得加把劲,把这些基础设施搞上去,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

然后,还有人力资源的问题。

中西部的朋友们,尤其是年轻人,往往会选择去大城市拼搏。

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地方,机会多得数不胜数。

可是中西部这边,很多年轻人看到的是“家门口”的小企业,觉得没啥发展空间。

于是大家都像候鸟一样,往大城市飞。

这就导致了中西部人才流失,企业招人都成了难题。

没有足够的人才,企业怎么可能茁壮成长呢?这可真是个死循环,真让人心疼。

说到产业转移,还得提提支持。

这里的,有时候就像冬天的棉被,暖和是暖和,但总觉得不够厚。

不少企业在这里投资时,会因为不够明确而感到犹豫。

比如,补贴要是没有明确的指引,企业根本不知道自己能拿到什么。

这就像你去参加一个聚会,却不知道桌上有啥好吃的,心里肯定不踏实。

希望相关部门能把梳理得明明白白,给企业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这样大家才能放心大胆地投资。

市场环境也很重要。

中西部的市场竞争有时候就像一场麻将,打得热火朝天,有时候又冷冷清清。

很多企业在这里发展,感觉市场小得可怜,根本没有足够的消费需求。

这就导致了大家都不太敢冒险,生怕一投进去就血本无归。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咱们得加强市场培育,鼓励消费,增加需求。

2024年《产业转移与就业》学习心得(2篇)

2024年《产业转移与就业》学习心得(2篇)

2024年《产业转移与就业》学习心得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业转移成为了各国政府和企业重要的战略选择之一。

产业转移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还能够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作为一个研究产业转移与就业的学生,我特别对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产业转移与就业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就我的学习心得进行总结和分享。

产业转移是指生产要素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产业转移不仅是企业战略调整的需要,更是国际分工的结果。

通过产业转移,企业可以通过资源配置、成本控制和市场开拓等方式获得竞争优势。

同时,产业转移也会带来就业机会的变化。

当一个地区的产业转移到另一个地区时,就会影响到原来地区的就业机会。

一方面,原来地区的失业人口数量会增加;另一方面,转移到的地区的就业人口数量会增加。

因此,产业转移与就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学习产业转移与就业的过程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首先,我学习了产业转移的背景和原因。

产业转移是全球化的产物,它是由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科技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产业转移,企业可以获得更低的生产成本、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技术创新能力。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生产基地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例如,中国作为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成为了全球产业转移的热门目的地。

其次,我学习了产业转移对就业的影响。

产业转移可以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但同时也会导致原有就业机会的流失。

当产业转移到新的地区时,新的就业机会会相应产生,从而增加了当地人口的就业机会。

但是,原来地区的就业机会也会相应地减少,从而导致原地区的失业率上升。

这种转移后的就业机会变化主要取决于转移后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适应能力。

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具有差异,因此就业机会的变化也会有所不同。

国际产业转移未来趋势如何

国际产业转移未来趋势如何

国际产业转移未来趋势如何标题:国际产业转移未来趋势如何引言:国际产业转移是指跨越国家边界,将生产、制造和服务等经济活动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产业转移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现象。

本文将分析国际产业转移的未来趋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1. 国际产业转移的定义和分类1.1 国际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定义1.2 国际产业转移的分类及特点2. 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及趋势2.1 国际产业转移的地理分布2.2 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受益国家和行业2.3 国际产业转移的驱动因素2.4 国际产业转移的风险和挑战第二部分:国际产业转移的未来趋势1. 技术驱动的国际产业转移1.1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对产业转移的影响1.2 新兴技术对产业转移的潜在影响2. 环境可持续性和碳中和对产业转移的影响2.1 环境可持续性和碳中和的全球倡议2.2 环保压力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及趋势3.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转移的关系3.1 区域贸易协定对产业转移的影响3.2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转移的潜在影响第三部分:应对国际产业转移的策略1. 制定政策支持国内产业升级1.1 技术创新和研发支持政策1.2 人才培养和吸引政策2. 提高生产力和优化产业结构2.1 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2.2 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附加值3. 加强国际合作和提升竞争力3.1 强化与外国企业的合作3.2 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结论:国际产业转移是全球经济格局中不可忽视的现象。

未来,技术驱动的产业转移、环境可持续性和碳中和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因素将对国际产业转移产生重要影响。

国家应采取相应的政策和策略来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挑战,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提高生产力,并加强国际合作以提升竞争力。

只有在全球合作的框架下,国际产业转移才能实现更为可持续和有利的发展,从而实现共赢的局面。

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一、国内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征目前,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经渐成气候,在今后较长时间里,这种趋势将继续得到加强。

一是产业转移的层次会逐步提高。

产业转移的重点将由以前的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轻工、纺织服装、制鞋等,逐步向电子、机械等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转换。

产业承接地的劳动力优势与区位优势是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转移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时,更加注重产业承接地的技术、人才、研发能力等综合优势。

二是产业转移的主角发生转变。

在产业转移初期,政府主要通过出台促进地区间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等相关政策措施、举办洽谈会和推介会等形式,推动产业转移机制的形成,加快产业梯度转移的步伐。

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企业的主导作用将会越来越强,以前作为主角的政府将逐步淡出,并集中力量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和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是产业转移的领域不断扩大。

产业转移从过去的单个项目、单个企业,或单个产业,向包括相关产业的整体性转移;从单纯的制造业向制造业、服务业和研发业务转移。

不同产业之间相互整合,不断拓展转移领域。

二、国内产业转移的方式从现实情况看,目前国内产业转移主要涉及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包括五金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电子信息、家电、家具等,其转移的主要方式有:一是扩张性转移。

东部沿海地区的许多起步较早的加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相当基础和规模。

受土地、资源、交通运输、劳动力等成本增加的影响,这类加工企业在当地继续发展的空间有限。

因此,这类加工企业急于向外扩张和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淘汰原有的比较陈旧的设备和相对落后的技术,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和新生产线,大力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实力。

如佛山的陶瓷工业,随着窑炉技术的进步和陶瓷工艺的发展,整个行业需要进行技术升级。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在粤北建立新厂房和采用一些新工艺和设备的方式,提高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以现实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解决承接产业转移

以现实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解决承接产业转移

以现实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解决承接产业转移一、当前产业转移的新特点、新趋势1、产业转移的层次高端化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构呈现出层次高端化趋势。

由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由初级产品工业向高附加值工业、由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某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并开始向少数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技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某个工序。

一些著名汽车制造商开始把设计开发部分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些微电子公司也把部分研究开发工作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如微软公司、IBM公司等相继在我国设立研究院,等等。

2、产业转移方式多样化国际产业转移已经由原来的比较单一的直接投资和单一股权安排转换成为包含单一的直接投资和股权安排在内的独资、合资、收购、兼并和非股权安排等多样化产业投资和产业转移并举方式;国际间接投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规模已经超过国际直接投资规模。

以证券投资和跨国兼并方式进行的产业贸易和产业投资增长速度较快,跨国的企业间收购和兼并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国际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

3、国际产业转移的周期大为缩短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尤其以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软件和系统集成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传统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开始向集工业化、信息化于一体的现代生产方式转化,各国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速,促使国际产业转移速度进一步加快,周期进一步缩短。

这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概要用3~5年时间完成。

4、跨国公司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主要承担者,发展和利用跨国公司的能力将成为今后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发展中国家接纳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契机。

5、国内的产业转移呈梯度推进态势相对于发达地区,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在资源、市场等方面存在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产业转移是双方利益互通的必然。

宁远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情形浅析

宁远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情形浅析

宁远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情形浅析最近几年来,我县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踊跃制造条件,牢牢抓住沿海产业换代升级带来的有利机会,主动承接产业内移,通过外引内聚,初步形成了以针织、衣饰、玩具为主的“三来一补”加工业,以水泥、钢材为主的建材制造业、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的资源开发业,有力地增进了本地经济社会较好较快进展。

现将有关情形汇报如下:一、最近几年来我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体会及成效(一)所取得的体会1.打造园区平台,增强产业承接能力。

园区是培育壮大工业企业的载体,也是工业经济进展的龙头。

宁远工业基础薄弱,从来是县域经济的“短腿”,为此,咱们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以承接工业项目为重点,狠抓工业园区建设,为沿海工业项目落户宁远提供坚实的进展平台。

一方面,科学合理计划园区。

在城市整体计划的指导下,聘请3家有资质的单位,对工业园区建设工程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环境阻碍评估和矿床压覆、地质灾害评估等,系统地对工业园区的现状、园区定位、建设目标、园区布局、环境爱惜和进展前景等作了全面论证,科学编制了“一园三区”5平方千米的整体计划,完成了3.85平方千米的操纵性详规。

并依照“产业集聚、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要求,将十里铺一带计划为加工型工业区,将华石盘一带计划为建材型工业区,将县工业老区计划为资源型工业区。

另一方面,加速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财政借贷、民间集资、以地生财、自筹资金等渠道,投入建设资金1.5亿元,在短时刻内构建了园区的大体框架,完善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

针对榕达钢业和莲花水泥两家企业用电量大的实际,新建了一个11万伏变电站,平整了22万立方米的土地,弄好了建材工业区的水、电、路、讯和排水沟等基础设施。

针对工业老区衡宇老化、道路不顺畅,水、电、路、讯等严峻滞后的问题,新建了一个3.5万伏变电站,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修整了原瓷厂、高螺厂的厂房,修建了1000米长的水泥路面。

针对十里铺加工贸易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平整土地200万立方米,修建地下管道排水沟4条、园区道路6条,和长1500米的自来水管道,建成区面积已达1.5平方千米。

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和趋势与大学生就业

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和趋势与大学生就业

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现状及趋势与大学生就业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是一个包含国际与地区间投资与贸易活动的、综合性的要素与商品流动过程。

这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是国际或地区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转移国或地区与承接国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共发生了四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每次产业转移都极大的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带来工业生产率的飞速提升,促成了产业转出国与产业承接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发生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后的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转移路径是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美国转移,美国是这次转移的最大受益国。

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第一个“世界工厂”,控制着世界工业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

美国承接英国的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强国,也是第二个“世界工厂”。

可以说,推动了世界工厂的首次变迁。

20世纪末五六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从美国向日本、西德转移,西德成为经济强国,日本成为第三个“世界工厂”。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了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由日本向东南亚转移。

由日本推动的东亚地区的产业转移,引领东亚崛起。

日本成为“雁首”,催生了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

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延续至今。

英国、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向东盟四国主要是中国大陆转移。

奠定了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第四次产业转移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一是更加注意东道国本土的消费需求。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高福利政策和超前消费模式作用下,形成了加工基地类型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的超前消费能力不断减弱,高福利政策也难以为继,世界生产加工能力严重过剩,为了应对危机,世界各国一方面纷纷采取刺激消费的政策,另一方面有力图防止本国的消费能量被别国涉取,希望本国消费市场带动本国经济发展。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突出成效、现实困境及破局路径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突出成效、现实困境及破局路径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6), 2856-2862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ss https:///10.12677/ass.2023.126390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突出成效、现实困境及破局路径周一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4月3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1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9日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产业结构配置不合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产业转移作为区域资源调配行之有效的手段成为缓解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下,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虽然取得了经济发展水平显著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等突出成效,但也依旧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突出和人才流失亟待解决等现实困境。

对此,必须加强政策指导与支持,搭建对接平台;注重产业集中式承接,加快配套环境建设;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人才引进对策。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产业转移,中部地区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Realistic Difficulties, and Breakthrough Paths in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in the Central Reg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Yijia Zhou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Received: Apr. 3rd , 2023; accepted: Jun. 1st , 2023; published: Jun. 9th, 2023周一佳AbstractAs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has entered a new era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un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come a prominent problem in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an effective means of reg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dustrial transf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o alleviate the imbalance in development in the East, West, and Cen-tral regions. Under the current strong promo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central re-gion by the country, although the central region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such as significantly enhanc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effectively en-hancing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and continuously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re are still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uch as insufficien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min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sues, and urgent talent loss to be solved. To this end,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policy guidance and support, and establish a docking platform; pay attention to centralized in-dustrial undertaking 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supporting environments;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implement talent introduc-tion strategies.Keywords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dustrial Transfer, Central Region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

青年大学生应当如何抓住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

青年大学生应当如何抓住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

青年大学生应当如何抓住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现实问题,可是不可否认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在进行着产业转移,伴随着产业转移,也带来了许多商业机遇,青年大学生应该抓住这机遇。

那么,青年大学生应当如何抓住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呢?首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产业转移的特点,只有把握产业转移的特点,我们才能运筹帷幄,及时抓住机遇。

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1.国际产业调整转移日益向高新科技化、服务化方向发展2.国际产业间分工、国际产业内分工日益向国际产品内分工延伸,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日益体现为国际产品内工序环节的调整和转移。

3.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日益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两大主要方向,发展中国家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已然发起向发达国家的逆向产业转移4.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不断推动原有产业的整合升级和国际转移5.跨国证券投资和并购日益成为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主要方式,服务业外包发展迅猛6.发达国家进行调整和转移的产业领域重点分明国内产业转移的特点:1是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转移的势头强劲;3是与东部地区相邻且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中西部省区,在吸引产业转移方面占据明显优势。

4是产业转移的层次会逐步提高;二是产业转移从原来的单个项目、单个企业,或者说是单个产业,转变为包括产业的整体性转移。

但是,即使对产业转移有足够的认识而没有足够的自身能力与素质也只会让机会白白从眼前溜走。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了解产业转移的特点只是最基本的准备,而提高大学生自身能力与素质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准备。

因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早晚都会发光的。

在了解产业转移的特点的基础上,把握社会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自己的能力方向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及时做好充分准备。

因此,青年大学生要要调整观念,提升素质,要注重专业学习。

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都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都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发展中国家则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来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在新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多国家、多层级、多领域的趋势。

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共同成为向外进行产业转移的主体力量。

随着各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兴工业国在产业升级的同时将原有传统产业转移到更低产业梯度的国家。

同时,随着全球整体产业结构水平的升级,国际产业转移已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也并不少见。

在产业移出国的行列中,既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向外进行产业转移,也有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家的产业外移,中国、东盟等也纷纷加人到向外进行产业转移的行列中。

新兴工业国在国际产业转移链中往往身兼产业承接方与产业转移方两种角色,成为现代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一个颇具特色的现象。

国际产业转移的整体层次不断提高,产业层级出现多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重点发展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创新性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如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保险、专业服务等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而将附加值较低的一般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大规模转移,从而不断形成新的产业转移浪潮。

发展中国家则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传统加工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并以此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在全球产业调整升级步伐加快的同时,国际产业转移的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呈现出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制造业向服务业、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不断提升的趋势。

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产业转移的层次还会进一步提高。

黑龙江省农民产业转移的现实问题与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农民产业转移的现实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 劳动 力素质 要 求越 来 越 高 , 劳动 力 总 量供 大于 求, 市场 竞争 激烈 , 城乡统 一 的劳 动力 市场 尚未形 成 , 民进城 还有很 多 限制性 因素等 。 农 ( ) 一 偏低 的 劳 动 力 素 质 制 约 了转 移 的速 度
和工业化的发展要求 , 增加 了在非农产业的就业
实意义。

的发展 , 我省农村劳动力素质较过去有所提高 , 但
从总 体 素质 来 看 , 然 较 低 。一 是 文 化 素 质 低 。 仍 20 0 2年我 省农 村 转 移 劳 动 力 中小 学 及 小学 以下 文化 程 度的 比重 占 2 .% , 64 比上 年 的 2 .%下 降 67 0 3个百 分点 ; 中文化 程度 的 比重 占 5 .% , . 初 95 比 上 年增加 06个 百分 点 ; 中及 高 中 以上 文化 程 . 高 度的 比重 仅 占 l . % , 4 1 比上 年 下 降 0 3个 百 分 . 点 。二是 劳 动技 能 低 , 过 专 业 技 能培 训 的仅 占 受 97 , 大 多数 农 民没 有 专业 技 能 , 重 缺乏 竞 .% 绝 严
考察 我省农 民产 业 转 移存 在 的问 题 , 究科 探 学有 序地转 移对 策 , 变资 源优势 为经 济优 势 , 推 对
动我省农 民贫困、 农业停滞和农村落后 的“ 三农” 问题之解决 , 促进农业 、 农村经济持续繁荣 、 稳定 、 健康 发展 , 现 “ 好 二 次 创 业 , 现 富 民强 省 ” 实 搞 实 战略 目标 , 面构 建 小 康社 会 有 着 十分 重要 的现 全
难度, 即使 非农 产业 有能 力吸收全 部剩余 劳 动力 , 低 素质 的劳 动力也无 法适 应职业 要求 。 ( ) 二 乡镇 企业 增 长 乏 力 减 弱 了对 农 民转 移 的吸纳 能力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的影响
•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带动了当地的基础 设施的发展 • 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用工荒
• 产业转移加快,迎来农民工需求高峰, 中 产业转移加快,迎来农民工需求高峰, 西部与东部争抢农民工 • 中西部在争夺农民工的招数上以打感情牌 为主,采取以情留人的办法。 为主,采取以情留人的办法。 • 东部城市对农民工同样“求贤若渴”,纷 东部城市对农民工同样“求贤若渴” 纷采取“友好型” 纷采取“友好型”政策 。
• 传统农民工 “桥头部队”即将转变为 “正规军,不必再过“等工的自由生 活”,就业环境改善;提高家庭收入, 摆脱低收入的“心慌”;福利待遇提 高,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建设 农村,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生活更 值得期待。
• 产业结构调整客观上要求农民工在知识技 能上作出相应提升.但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及职业技能不能完全满足这种要求.所以 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失业。 • 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求资金和资源向技术密 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领域转移.最终导 致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萎缩。
产业转移对农民工的影响
• 客观上有利于扩大农民工就业主动权,使他们 拥有更大的职业选择余地 • 产业转移导致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增加,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有利于广泛吸 收就业,产业结构转向合理化也可以使部门间 供求平衡,减少失业 • 产业转移,带来更多的培训机会,有利于提高 农民的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 • 形成了特色产业,有利于利用当地劳动力开发 和发展当地经济,节省民工打工的社会成本
产业•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 部分或全部由原生 产地转移到其他地 区,这种现象叫做产 业转移.
• 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 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 • 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 分 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 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 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 表现出该企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 移的现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转移:想象与现实来源:《新世纪》-财新网2010年09月20日14:10 烈日炙烤大地,房屋拆迁废料四处散落,推土机在大片开阔地里左右扫荡。

四川省西充县多扶镇,一个普通的西部小镇,居民们很难想到会有园区建在镇里,之前连县城都没有工业园。

现在,西充县政府告诉大家,多扶食品工业园建成后,到2015年可实现产值2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0亿元、利税20亿元,解决1万人就业。

附近居民们摇着蒲扇,围观着工地,畅谈着可能因工业园区建设而改变的生活。

这是现在中国中西部常见的景象。

各类工业园区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在政府的宣传中,人们或多或少地感觉到,一场声势浩大的“产业转移”已经启动,工厂将填满那些正在建设的园区,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外出打工挣的钱,用到附近县城乡镇买房。

如果在家就能打工,他们就不再去沿海了。

地方政府有着勃勃雄心,希望借产业转移之机,完成城市角色的重塑。

这完全有经验可循。

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至少发生了三次以上大规模跨国、跨区域产业转移,几乎每次都必然推动承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活力,推动承接地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催生一批中心城市和工业带,成为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迅速崛起的助推器。

不过,在四川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另一番景象却正为政府的产业转移热忱发出警报。

农民们开始找政府理论,因为他们当初被急征的土地闲置了。

这个主要依托产业转移、规划年产值超过千亿元的工业园,如今多块企业用地荒废。

经历今夏持续交替的酷暑和暴雨,饱食阳光雨露的野草,正肆无忌惮地疯长。

在本刊记者采访中,包括四川、重庆、湖北、贵州等承接地的多位官员均坦言,推动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仍有很大难度。

产业转出地的产业升级并没有在行政干预下迅速发酵,而转移产业总量仍然相对稀缺,这令承接地之间的厮杀加剧。

在缺乏整体有序、合理规划的产业转移指导方略下,如饿虎扑食的中西部地方政府,不惜出手各种优惠政策,精明的商人渔利其间,重污染的化工厂占据了一半以上中国人饮用水的源头。

为迎接产业转移,原有地域经济形态被打破,并引发资源分配、区域分工、城市定位、环境污染等一系列新问题,转出地与转入地之间、各转入地之间、企业与地方之间,诸多利益亦纷争不断。

产业转移这幅巨图,能否在政府执笔下绘就,尚无答案。

撬动“龙头企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构建起产业初步集聚效应后,进而吸引大量相关行业企业及配套项目落户的链状转移模式最受推崇细雨洒落长空,装在火车集装箱的电脑,整装待发。

5月19日,重庆制造的首批电子产品专列,首次通过重庆铁路集装箱枢纽站,开往深圳盐田港,再由海船转运至欧洲。

这标志着重庆铁海联运华南通道全面打开。

而制造这批电脑的,正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企业——富士康集团。

富士康集团项目落户重庆可谓一路加速。

2009年8月4日签约,在50天后,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就开工建设,创下重大项目自签约到开工用时最短记录。

在经过八个月调试运行后,2010年5月19日,富士康(重庆)产品外销基地正式投产出货,运往欧洲。

以垂直整合能力著称的富士康,还为重庆带来了50多家供应商,仅5月19日当天,就有30多家富士康供应商与重庆市政府签约,包括全球最大笔记本电池企业新普公司。

整个产业链为之撬动。

昆山宏达兴工业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富士康集团的一家供应商,该公司50%以上的业务来自富士康集团。

总经理申国顺告诉本刊记者,2004年和2006年间,追随富士康集团的脚步,这家公司先后在深圳宝安和山东烟台设了厂区。

他说,如果跟着富士康获得的订单可靠,那么公司将会随其“再下一城”。

这是时下西部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转移故事。

卖力推动产业西进的各地政府,最为推崇的,正是通过引进一些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构建起产业初步集聚效应后,进而吸引大量相关行业企业及配套项目落户的链状转移模式。

这种模式在一些重要的中西部城市更是势如雨后春笋。

其中又包括已有基础的链状转移和空降式的链状转移。

前者诸如各地摩托车企业转向重庆,因为重庆摩托车产业本已比较发达,产业链基本齐全。

再如湖北宜昌磷化工产业集群,则因当地有中国最大的精细磷酸盐生产企业和全球最大的六偏磷酸钠生产企业——湖北兴发化工集团,以此吸引相关产业。

后者则如富士康等电子企业的落户。

2010年1月26日,惠普中国第二座综合性电脑生产基地在重庆投产,惠普就召集了20多家产值规模在百亿元左右的配套厂商,到重庆考察投资,目前大多已落子重庆。

仅仅一个月后,2010年2月26日,全球最大服务器制造商——英业达中国第二生产基地在重庆开建,该公司在当天也携70余家核心供应商而来,给重庆牵线搭桥。

湖北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此类情况不胜枚举。

在2010年湖北省就突然冒出了两个全国百佳产业集群,即宜昌磷化工产业集群和仙桃无纺布产业集群。

这跟转移企业的到来密不可分,反过来,集群吸引亦促进了产业转移。

数据也的确令人鼓舞。

以湖北省为例,2009年该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项目2332个,实际到位资金达到1120亿元,吸收转移产业态势整体趋好。

湖北省副省长田承忠今年4月向台湾企业推荐湖北时便充满自信地表示,现在产业转移和资本转移的大趋势愈加明显。

为抓住机遇,早在2008年,湖北省政府就曾委托包括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在内的多家机构,调研产业转移情况。

同年末,调研成果《东部产业转移的趋势与湖北产业承接的机遇研究》报告出炉。

该报告称,转移的策源地,将主要来自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环渤海等外向型经济活跃圈层。

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等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增长至1.4万亿元左右的规模。

报告乐观地指出,目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尚处于启动阶段,下一步将进入产业转移规模化阶段,产业转移将日益加速。

“趋势”未成“现实”直到2009年,一向被认为“油电煤运”成本更低的内陆,在加工贸易上的地位仍是微不足道,被广泛提及的“西部优势”也往往并不完全真实然而,在重庆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蒲勇健看来,产业转移从“明显趋势”到真正成为现实的距离,并不如承接地政府所想的那么近:“在前两年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人工成本、土地费用、环保成本上升,当时就预计会有大规模的转移,金融危机时有人说感觉趋势更明显了,但现在看来,我不认为目前国内已经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实际上,中西部内陆省份迫切盼望的“产业转移”中,沿海加工贸易向内陆的梯度转移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这一提法在过去20年内并不新鲜。

但至2009年底,中国加工贸易达到1.1万亿美元(约合7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占到整体进出口贸易规模一半,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早已成为“世界工厂”,一向被认为“油电煤运”成本更低的内陆,在加工贸易上的地位仍是微不足道。

在企业层面,被广泛提及的“西部优势”也往往并不完全真实。

苏州维鲸电子绝缘材料有限公司(下称维鲸电子)业务经理孙明正就觉得,到西部投资用到劳动力上的成本,最终并没有下降。

在他离开苏州时,当地月基本工资标准已经超过了1000元,而重庆璧山县才560元,最初他们觉得人力成本可少两成左右。

事实是,“璧山县的工人对工资绝对值要求很高,通常为1400元,他们甚至希望社保不用买了,直接发给他们。

”孙明正说,但这怎么可能?要达到他们的预期,就只有两班倒多加班才行,而在当地招聘的绝大多数工人,目前的劳动效率还达不到这个要求。

农民工的跳槽比预想要严重,也加重了成本负担。

在长三角的时候,该公司给农民工保证有宿舍居住,很少有人跳槽到其他公司。

但到了农民工家乡,“现在我们在重庆修宿舍,还得装上空调,让他们住得舒舒服服的,请他们别跳槽,因为工厂需要熟练工呀。

”孙明正表示,农民工频繁跳槽,导致培训成本增加和生产效率提高不起来。

重庆市綦江县原政协副主席、重庆川江针纺公司董事长冯秀乾说,如果加上诸如养老保险等待遇,农民工在西部地区的待遇,跟在东部地区的待遇在进一步缩小。

反过来,缩小的待遇促进了农民工回流趋势,则在逼迫着企业西进:“农民工都回流了,企业在沿海,真能正常生产?”对农民工而言,是选择被拴在沿海的工厂里劳动、生活,甚至很少与外界接触?还是回到户籍地过着“离土不离乡,天天见婆娘,娃儿有人带,土地不撂荒”的生活?冯秀乾说,如果西部地区的工资提高了,在家门口就能打工,很多农民就不愿外出。

在重庆市开县,本刊记者就遇到了此类情况。

当地农民王楚元带着一帮邻里亲朋,在广州服装纺织企业打工多年,2008年准备集体离开。

打工的公司多次挽留他们,最后没有办法,只好跟部分农民工合伙到重庆开办开县盈进毛纺有限公司,用的还是之前那些农民工。

不过,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劳动力问题能够成为推动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力,甚至不是个体企业西进的主要理由。

根据《东部产业转移的趋势与湖北产业承接的机遇研究》抽样调查数据,转移到湖北的企业,69.2%的迁移企业因想降低成本、46.2%的要拓展内地市场、30.8%的想利用当地资源、17%的因可来此申请发展用地,只有12%的企业因为当地工资低。

另外,转移企业更多看重的还是经营成本和土地价格。

30%的被访者认为可降低经营成本,25%的被访者认为土地价格低,均高于12%的被访者选择人员工资低。

但在现实中,即使链状转移模式被广为推崇,也仍不能有效降低因产业配套不善带来的经营成本高企。

有家广东转向湖北的企业,转入的一年时间里,向当地政府反映了80多个问题,其中60多个涉及产业配套,最小的甚至涉及螺丝钉,称其采购也需到外地才行。

而作为纺织大市,武汉有2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2009年纺织服装工业总产值达到89.36亿元,产业集群特点突出。

尽管如此,每年武汉市的服装企业仍有近20亿元面辅料需要远赴浙江采购。

企业即使大如富士康,也未必能承载起整个产业链转移之重。

目前,落户重庆的笔记本电脑配套商总量已达80家,但多为一级配套商。

维鲸电子的孙明正表示,富士康重要的下游客户已随迁来渝,但上游供应商只是在渝设立了服务点,对市场尚处观望。

湖北省一家商会的秘书长向本刊记者表示,产业链如同食物链,越是下游的企业,生存环境越是恶劣。

下游小企业对成本特别敏感,如果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实际的帮助,很多小企业都生存不下去。

就国民经济的行业分类看,化学纤维、橡胶制品及塑料制品行业的产品,往往具有原材料及半成品性质,这几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可以初步衡量一个地方的产业配套能力。

根据《东部产业转移的趋势与湖北产业承接的机遇研究》数据,在2007年,湖北省这一比例为4.16%,江西省为2.24%,湖北为2.06%,山西为0.28%,而广东省为4.46%,数据基本呈越往西部数据越低的情况,这实际上也表明了,越往西部产业配套能力越弱。

金融服务业的配套支持也显不足。

重庆开县盈进毛纺有限公司在落户开县后,一度运行困难,公司负责人曾在2009年初多次找到开县政府主要领导,请求贷款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