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系统调试心得体

合集下载

伺服实习报告

伺服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伺服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伺服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2. 掌握伺服系统的调试与维护方法;3. 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实习内容1. 伺服系统基础知识在实习初期,我学习了伺服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伺服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控制方式等。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伺服系统主要由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编码器、控制器等组成,它们协同工作,实现对机械运动的精确控制。

2. 伺服系统调试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伺服系统的调试工作。

首先,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然后,连接好各部件,进行硬件调试;最后,编写程序,实现运动控制。

在调试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调整伺服参数,使系统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3. 伺服系统维护在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伺服系统的维护方法。

包括定期检查各部件的运行状态、清洁伺服系统、更换损坏的部件等。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维护工作对伺服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性。

4. 伺服系统应用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伺服系统的应用,我参与了几个实际案例的实践。

例如,在自动化生产线中,伺服系统用于控制机械臂进行取料、放置等操作;在数控机床中,伺服系统用于实现高精度的加工。

四、实习体会与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在完成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3. 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对待工作,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

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4. 拓宽知识面通过实习,我对伺服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伺服电机实验报告心得

伺服电机实验报告心得

伺服电机实验报告心得引言伺服电机是一种能够实现精确定位和控制运动的电机。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电路和编写程序来实现对伺服电机的控制。

本次实验的目标是掌握伺服电机的原理和控制方法,并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简单的控制项目。

实验步骤和内容1. 电路搭建:首先,我们根据提供的电路图搭建了一个控制伺服电机的电路。

电路中主要包括电源、伺服电机和控制信号。

2. 程序编写:接着,我们使用Arduino编写了控制伺服电机的程序。

程序的主要任务是生成一个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并通过该信号控制伺服电机的转动。

我们通过改变脉冲宽度的值来控制伺服电机转动的角度。

3. 实验调试:在搭建好电路并编写好程序后,我们进行了实验调试。

通过改变脉冲宽度的值来控制伺服电机转动,观察伺服电机的转动情况,并调整程序中的参数,使伺服电机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式运行。

4. 控制项目:最后,我们根据实验要求完成了一个简单的控制项目。

我们利用伺服电机控制一个小车的转向,通过改变伺服电机的转动角度来改变小车的行驶方向。

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 对伺服电机的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实验中,我学习到了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

伺服电机是通过控制脉冲宽度来控制转动角度的,控制信号的频率和脉冲宽度会影响伺服电机的转速和精度。

2. 对电路搭建和调试有了实践经验:在实验中,我需要根据提供的电路图来搭建电路,并和程序进行配合,实现对伺服电机的控制。

通过实际操作和调试,我对电路的搭建和调试有了一定的经验。

3. 增强了编写程序的能力:在实验中,我需要使用Arduino编写程序来实现对伺服电机的控制。

通过编写程序,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编程技巧和调试方法,提高了自己的编程能力。

4. 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和队友一起进行实验调试和项目完成。

通过与队友的合作,我学会了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伺服电机的原理和控制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并通过实践掌握了一定的电路搭建和编程技巧。

伺服电机工作原理视频讲座心得体会

伺服电机工作原理视频讲座心得体会

伺服电机工作原理视频讲座心得体会
在我近期参加的一次关于伺服电机工作原理的视频讲座中,我收获颇丰。

在这
次讲座中,讲师系统地解释了伺服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控制方式和应用领域。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1. 了解伺服电机基本原理
讲座中首先介绍了伺服电机的基本原理,包括结构、工作原理和与普通电机的
区别。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我更加直观地理解了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对伺服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了解伺服电机控制方式
讲座还介绍了伺服电机的不同控制方式,包括位置、速度和力控制。

通过示例
解析不同控制方式的应用场景,我对于如何选择适合的控制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对我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非常有帮助。

3. 深入了解伺服电机在各行业的应用
在讲座的最后,讲师通过多个行业案例展示了伺服电机的广泛应用,包括机械
制造、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领域。

这些案例不仅让我了解了伺服电机的多样化应用,还启发了我对未来项目中可能的应用方向。

综上所述,这次伺服电机工作原理视频讲座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使我对伺服电
机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于未来在工程领域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期待未来能继续通过学习、实践来提升自己在伺服电机领域的专业能力。

伺服系统调试心得体

伺服系统调试心得体

伺服系统调试心得体(一)电机问题(1)电动机窜动:在进给时出现窜动现象,测速信号不稳定,如编码器有裂纹;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如螺钉松动等;当窜动发生在由正方向运动与反方向运动的换向瞬间时,一般是由于进给传动链的反向问隙或伺服驱动增益过大所致;(2) 电动机爬行:大多发生在起动加速段或低速进给时,一般是由于进给传动链的润滑状态不良,伺服系统增益低及外加负载过大等因素所致。

尤其要注意的是,伺服电动机和滚珠丝杠联接用的联轴器,由于连接松动或联轴器本身的缺陷,如裂纹等,造成滚珠丝杠与伺服电动机的转动不同步,从而使进给运动忽快忽慢;(3)电动机振动:机床高速运行时,可能产生振动,这时就会产生过流报警。

机床振动问题一般属于速度问题,所以应寻找速度环问题;(4)电动机转矩降低:伺服电动机从额定堵转转矩到高速运转时,发现转矩会突然降低,这时因为电动机绕组的散热损坏和机械部分发热引起的。

高速时,电动机温升变大,因此,正确使用伺服电动机前一定要对电动机的负载进行验算;(5) 电动机位置误差:当伺服轴运动超过位置允差范围时(KNDSD100出厂标准设置PA17:400,位置超差检测范围),伺服驱动器就会出现“4”号位置超差报警。

主要原因有:系统设定的允差范围小;伺服系统增益设置不当;位置检测装置有污染;进给传动链累计误差过大等;(6)电动机不转:数控系统到伺服驱动器除了联结脉冲+方向信号外,还有使能控制信号,一般为DC+24 V继电器线圈电压。

伺服电动机不转,常用诊断方法有:检查数控系统是否有脉冲信号输出;检查使能信号是否接通;通过液晶屏观测系统输入/出状态是否满足进给轴的起动条件;对带电磁制动器的伺服电动机确认制动已经打开;驱动器有故障;伺服电动机有故障;伺服电动机和滚珠丝杠联结联轴节失效或键脱开等。

(二)增益问题首先,机械本身的结构对伺服增益的调整有重要影响。

如果机械本身的刚性比较好(磨床丝杆传动),伺服的相关增益则可以设置较高。

伺服控制综合实训报告

伺服控制综合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与目的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伺服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深入了解伺服控制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实际应用,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伺服控制综合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安装调试方法以及故障排除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内容与过程1. 伺服控制系统概述实训开始,我们首先学习了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

伺服控制系统主要由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位置传感器、控制器等组成。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伺服控制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

2. 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在了解了伺服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后,我们开始学习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的原理及选用方法。

实训过程中,我们实际操作了多种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掌握了它们的安装、接线、调试方法。

3. 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是伺服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检测伺服电机的位置信息。

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各种位置传感器的原理及特点,并实际操作了编码器、磁电传感器等。

4. 控制器控制器是伺服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进行运算,最终输出控制信号给伺服驱动器。

实训中,我们学习了PLC、单片机等控制器的编程及应用。

5. 伺服控制系统应用在掌握了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后,我们进行了伺服控制系统应用实训。

实训项目包括:伺服电机正反转控制伺服电机位置控制伺服电机速度控制伺服电机多轴联动控制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伺服控制系统的应用方法,并解决了实际问题。

三、实训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收获颇丰: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伺服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提高了动手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安装、调试和维修伺服控制系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实训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伺服调试经验总结

伺服调试经验总结

伺服伺服调试调试调试技巧总结技巧总结技巧总结一.机床行业(硬联接,刚性较好的情况)对于机床行业,我们以雕铣机为主.由于雕铣机以高速高精著称,所以对伺服的高速响应要求很高。

上位机--数控系统也要调整,和伺服找到一个平衡的结合点,才能达到完美的加工效果。

目前所调试的雕刻机,由于默认P2-02=50,而P2-00,P2-04和P2-06通过惯量比和速度频宽就可以自动计算出来,但是通常这样算出的结果对于高速高精的雕铣机来说,并不能完全满足,因为金属加工的特殊性是伺服不能有过冲和过大的追随性误差。

过冲会导致金属过切尔而尺寸偏小,而追随性太差,会导致切不到而尺寸偏大。

因此就需要手动去微调位置比例增益P2-00和位置前馈增益P2-02,来改善追随性,使之加工效果满足。

图1是通过PC-Software 软件计算后,又手动增加P2-00和P2-02的值获得漂亮的X 轴波形图,误差仅仅在加速的时候追随误差为1个PLUSE,匀速时误差量均为0.以下表格为一调试好的雕铣机参数,供参考B2伺服X Y Z P2-00251251251P2-02505050P2-04100410041004P2-06160160160P2-2510100P2-26160160A2伺服X X Z P2-00314314314P2-02505050P2-04125612561256P2-06200200200P2-250.80.80.8P2-26200200200图1 X轴波形图图2为Z轴在加工时候抓取的速度和追随误差的波形图,同样只在加速的时候,出现3个PLUSE的追随误差。

由于加工中减速较缓慢,在减速的时候误差仍然保持为0.这些功劳主要还归功于P2-00和P2-02的作用。

图2 Z轴波形图摩擦力补偿:A2,B2伺服有摩擦力补偿功能,适当使用可使零件加工效果更完美。

雕铣机加工曲面时,在电机过象限部份,由于速度响应迟钝的原因,可能会产生象限线条。

检测与伺服优化实训总结

检测与伺服优化实训总结

检测与伺服优化实训总结今天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关于伺服电机及其应用系统的知识学习,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通过这次实训,我发现自己以前对于电机及其系统原理和应用有很多的盲区和误解,例如:伺服电机的使用范围很广泛,在纺织行业、印刷包装行业等都有大量的应用,甚至在汽车工业上也会见到伺服电机的身影。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却很少接触到它的身影,特别是我国许多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国外的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以至于我们总是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层面。

由此看来,加强学生对于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认知程度十分重要,这对于我们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就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是很必要的。

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老师根据专业的特点,精心准备了这堂实训课,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相关技术的应用价值,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学习中去。

在实训课上,我认真学习了伺服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三种典型的伺服电机和驱动器进行了结构和性能参数上的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又亲自动手实验了多种典型机械系统的定位方案,从而全面了解了伺服电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在后期的学习中,我还学习了伺服系统的维护、调试与改造,并且通过实际工作掌握了一些关于伺服电机的选择、使用以及调整方法,最终能够根据电机控制系统的需要,合理选择伺服电机和驱动器,设计系统的闭环控制,完成电机系统的组态调试。

1、进一步加强对于机械制图的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了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伺服电机与其应用系统的认识,巩固有关的理论知识,老师给我们布置了机械制图的相关作业,以检查我们学习情况和进一步熟悉专业知识。

2、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特别是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要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并且要不断拓展新的知识领域,以求达到不断更新和丰富知识的目的。

3、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团队意识,实践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强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学习伺服控制心得

学习伺服控制心得

学习伺服控制心得在本学期,作为电气专业的学生,我们学习了本专业相对重要的一门课程——伺服控制原理,通过学习,我们对伺服控制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在很多方面还不是理解的特别透彻,但对其基本原理与应用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是我对伺服控制的认识与体会。

伺服控制原理分为开环伺服控制和闭环伺服控制,我们主要学习的是闭环伺服控制,所以我重点说一说在闭环伺服控制方面的体会。

在数控机床上,尤其是在计算机数控机床上,闭环伺服驱动系统由于具有工作可靠、抗干扰性强以及精度高等优点,因而相对于开环伺服驱动系统更为常用。

但由于闭环伺服驱动系统增加了位置检测、反馈、比较等环节,与步进式开环系统相比,它的结构比较复杂,调试也相对更困难。

伺服控制工作用原理:从结构上看,伺服控制器和器差不多,但对元器件的要求精度和可靠性更高。

目前主流的伺服控制器均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作为控制核心,可以实现比较复杂的控制算法,事项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功率器件普遍采用以智能功率模块(IPM)为核心设计的驱动电路,IPM内部集成了驱动电路,同时具有过电压、过电流、过热、欠压等故障检测保护电路,在主回路中还加入软启动电路,以减小启动过程对驱动器的冲击。

功率驱动单元首先通过三相全桥整流电路对输入的三相电或者市电进行整流,得到相应的直流电。

经过整流好的三相电或市电,再通过三相正弦PWM电压型逆变器变频来驱动三相永磁式同步交流伺服电机。

功率驱动单元的整个过程可以简单的说就是AC-DC-AC的过程。

整流单元(AC-DC)主要的拓扑电路是三相全桥不控整流电路。

伺服控制器也是伺服系统的核心,它的精度决定了伺服控制系统的整体精度。

闭环伺服驱动系统的执行元件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对执行元件的要求愈来愈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 尽可能减少电机的转动惯量,以提高系统的快速动态响应;(2) 尽可能提高电机的过载能力,以适应经常出现的冲击现象;(3) 尽可能提高电机低速运行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以保证低速时伺服系统的精度。

交流伺服实习报告

交流伺服实习报告

一、前言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伺服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理解伺服系统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我选择了在XX公司进行交流伺服系统的实习。

以下是我实习期间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二、实习目的1. 了解交流伺服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交流伺服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3. 熟悉交流伺服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交流伺服系统基本原理学习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交流伺服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机原理、控制器原理、驱动器原理等。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交流伺服系统主要由电机、控制器和驱动器三部分组成,它们协同工作实现精确的位置、速度和力控制。

2. 交流伺服系统安装与调试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交流伺服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首先,我了解了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接线、接地等。

然后,在师傅的指导下,我亲自动手安装了伺服系统,并进行了调试。

调试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调整参数,使伺服系统达到最佳性能。

3. 交流伺服系统应用学习实习期间,我还了解了交流伺服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我认识到交流伺服系统在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其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方面的优势。

4. 团队协作与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交流伺服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

通过团队协作,我学会了如何与同事沟通、协调,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交流伺服系统的理解。

2. 掌握了交流伺服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熟悉了交流伺服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4.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五、总结通过这次交流伺服系统的实习,我对伺服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为我国工业自动化事业贡献力量。

嵌入式伺服电机控制实验体会收获及建议

嵌入式伺服电机控制实验体会收获及建议

嵌入式伺服电机控制实验体会收获及建议嵌入式伺服电机控制实验是我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嵌入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深刻体会到了实际应用的挑战和乐趣。

首先,通过这次实验,我对嵌入式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嵌入式系统由嵌入式处理器、外部设备和软件组成。

在实验中,我们利用嵌入式处理器来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和位置,通过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同时,我们还需要编写相应的软件来实现控制算法和界面显示。

这些都是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些原理。

其次,我对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伺服电机是一种能够精准控制转速和位置的电机,通过引入反馈机制实现闭环控制。

在实景中,我们需要了解伺服电机的基本参数,例如转速范围、转矩特性和电流限制等,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参数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伺服电机的反馈信号处理和控制器的调试方法。

通过实验,我对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嵌入式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对系统控制精度的重要性。

在设计控制算法和调试控制参数时,我们需要考虑伺服电机的响应速度、稳态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等因素。

通过反复调试和优化,我发现一些细微的调整和参数修正可以显著改善系统的性能。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通过软件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和参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意识到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由于嵌入式伺服电机控制涉及到硬件和软件的综合运用,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充分的交流和协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分工和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专长,共同完成了实验目标。

同时,我也意识到嵌入式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和前景。

嵌入式控制技术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自动化、机器人、智能交通等,它为现代工业和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和效率提升。

伺服控制实训总结

伺服控制实训总结

伺服控制实训总结第一篇:伺服控制实训总结《设备控制实训实训》实训总结设备控制实训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体系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基于《设备控制系统》课程的学习基础并与之配套所进行的常见伺服控制系统原理掌握和操作的技能强化训练,是具备理解伺服控制系统原理,继而形成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本实训的任务主要是对数控专业在校学生进行常见伺服控制系统原理掌握和操作的技能强化训练;同时,使学生具备常见伺服控制基本操作应用维修能力,做好数控操作加工方面的准备,打牢数控原理基础。

在实训前通过下达任务书,使学生明确实训目标、实训要求及注意事项、实训步骤及考核方式,克服畏难情绪。

根据学习心理学家的学习迁移及促进理论,考虑到高职学生在学习上可能的自卑、畏惧心里,本课程借鉴‘家庭教师式’和企业中‘师徒式’教学形式,以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一对一”教学为基本思路,实践教学实现了上机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机操作——正迁移思路的单元式教学模式。

以教材为蓝本的同时,注意实践加工时编程处理;以FANUC 及华中数控编程指令系统为主体,辅以伺服控制原理的掌握同时说明其他数控指令在格式上的差别,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进去企业后能快速适应不同的数控系统和伺服系统。

在教学中通过加工大量的零件,总结经验教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面对面引导解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解问题的能力和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训中在注重手工编程训练的同时,也注重伺服控制系统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与企业中最新技术应用情况接轨,体现了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实训中,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机床的加工工艺范围和刀具、材料等情况,自行设计伺服控制系统,独立编程、选择加工的刀具、确定加工的工艺、独立加工处所构思的零件,体现了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同时,也巩固了学生的制图、工艺、装夹、刀具等方面的知识。

伺服驱动器实习报告

伺服驱动器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伺服驱动器实习体验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伺服驱动器在工业生产、机器人、自动化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伺服驱动器的原理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伺服驱动器实习。

二、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主要进行了伺服驱动器的安装、调试、编程和维护等工作。

实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伺服驱动器的结构、原理、性能和应用,掌握了伺服驱动器的基本操作和故障排除方法。

1. 安装与调试在实习的第一周,我学习了伺服驱动器的安装与调试。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安装伺服驱动器和电机,如何进行接线和参数设置。

在调试过程中,我了解了伺服驱动器的启动、停止、速度控制、位置控制等功能,并学会了如何通过调整参数来优化系统性能。

2. 编程与应用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学习了伺服驱动器的编程与应用。

在导师的帮助下,我掌握了伺服驱动器的基本编程方法,学会了如何实现速度控制、位置控制和力控制等功能。

同时,我还了解了伺服驱动器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的应用,加深了对伺服驱动器的认识。

3. 故障排除与维护在实习的第三周,我学习了伺服驱动器的故障排除与维护。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伺服驱动器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学会了如何排除故障并恢复正常运行。

同时,我还了解了伺服驱动器的日常维护方法,提高了伺服驱动器的使用寿命。

4. 综合实践在实习的第四周,我进行了综合实践。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利用伺服驱动器实现了对一个机械臂的运动控制。

通过这个项目,我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伺服驱动器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深入了解了伺服驱动器的原理和应用,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其次,我学会了伺服驱动器的安装、调试、编程和维护等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最后,我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四、实习总结这次伺服驱动器实习让我对伺服驱动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5伺服调试成功案例及总结-综合

5伺服调试成功案例及总结-综合

图13 装配机械后再次调整的波形
成功案例浅析
4)再次进行加工,表面刀纹和光洁度很好,问题解决。
5)小结
从调整的过程,可以看出加工效果不好主要是由参数设置和机械安装 不良共同造成的。机床是三轴硬轨,摩擦力比较大,X轴在重新调整之 后,不需要使用2段加速度;而Z轴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仍需要使用2 段加速度。
成功案例浅析
案例十:象限点问题综合调整2
图 17 象限点
浅析:
由图片的效果来看,该图中X和Y轴都有象限点(机床为三轴硬轨,Y 轴的静态摩擦力大),但具体象限点是凸起还是凹下,则不清楚。需 要进行尝试性的调试来分析解决。
成功案例浅析
解决过程:
1)使用SERVO GUIDE测试原始图形如下:
图18 XY轴的圆弧原始图形
图8 修调后再进行调整的波形
成功案例浅析
4)小结
当机械特性不良或者装配不好时,可能有低沉的共振声;导 致加工中出现震动,引起表面光洁度不好,纹路粗糙等问题。这 种情况可以通过静态频率响应测试的波形来协助判断,但需要通 过修调机械来解决。
成功案例浅析
案例三: Z轴常见的不良波形,对加工效果有影响
图9 加工效果不良
解决思路: 1、实际观察现场加工,了解系机床停止时的振动?加减 速时刻产生的振动?还是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分别进行 针对性调整。 2、测试三轴机械性能曲线,检查三轴在中频和高频段是 否出现振动。 3、最终利用TCMD曲线测试,保证三轴在来回运行过程 当中的电流平稳、恒定、无过切。
对以上几种案例的总结: 1、良好的机械性能曲线是提高后续加工性能的关键,同时 根据机械性能曲线好坏,也能对加工预期进行整体把握; 2、尽量提高机械的速度环路增益和位置环路增益的同时, 使用HRV滤波器来抑制高频产生的振动; 3、测试各种情况下(普通切削模式、高精模式)的TCMD曲 线,以此来确定合适的时间常数,同时保证电机在连续运行 时的电流平稳、无过切。

设计三环结构的伺服系统心得体会

设计三环结构的伺服系统心得体会

设计三环结构的伺服系统心得体会
设计三环结构的伺服系统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精度和响应速度等因素,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1. 控制环路设计:伺服系统的三个环路分别是位置环、速度环和电流环。

在设计这些环路时,需要考虑环路间的相互影响和稳定性要求,并保证环路之间的信号传递和控制精度。

2. 参数调整:伺服系统的参数调整非常重要,尤其是位置环和速度环的增益参数。

正确的参数设置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但过高的增益可能导致系统震荡或不稳定,过低的增益则可能导致系统响应速度变慢甚至不可用。

3. 反馈传感器选择:伺服系统所使用的反馈传感器对于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常见的反馈传感器包括编码器、位置传感器等,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确保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4. 电源和功率放大器设计:伺服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受到电源和功率放大器的影响。

良好的电源设计和功率放大器选型可以提供稳定的电流供应和足够的功率输出,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总的来说,设计三环结构的伺服系统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进行合理的参数调整和硬件选型。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可以逐步提高伺服系统的设计水平和性能。

变频器与伺服应用实训心得

变频器与伺服应用实训心得

变频器与伺服应用实训心得
实训心得:变频器与伺服应用
在进行变频器与伺服应用的实训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1.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光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和应用。

2. 设备的了解与配置: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变频器和伺服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了解不同设备的特点和配置方法,对于正确应用和故障排除都非常重要。

3. 程序编程与参数设置:通过实训,我熟悉了变频器和伺服驱动器的程序编程和参数设置。

掌握这些技能,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自定义设定,实现更灵活和精确的控制。

4. 故障排除与维护:在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些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

通过仔细分析和排查,解决了一些常见的故障,并学会了维护和保养设备的方法。

5. 团队合作与沟通:实训过程中,我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了一些群组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共同攻克了一些难题,并共同分享经验。

这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6. 进一步拓展应用:通过实训,我发现变频器和伺服驱动器在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机械加工、自动化控制、电气工程等多个领域。

这让我更加对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充满了兴趣和热情。

总的来说,实训过程让我亲身体验了变频器与伺服应用的实际操作和应用场景。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加深了对这些设备的理解,锻炼了自己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将对我的职业发展和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plc伺服电机手动控制设计心得体会

plc伺服电机手动控制设计心得体会

plc伺服电机手动控制设计心得体会伺服电机控制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工业产品,它可以使生产企业根据生产的需求随时改变自己的运作状态。

在众多行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着,其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同样在本次设计中我也收获良多,具体心得体会如下:1. plc 与工控机硬件配置合理。

一般来说, plc 应该选用 intel 或者西门子,由于嵌入式软件比较复杂,所以一定要考虑到日后升级维护的问题。

对于机器人上面有些参数的修改都必须要用到 plc 的编程功能,而且这个功能对操作员的水平要求非常高,所以 plc 必须足够强大才能满足生产要求。

而且 plc 最好采用模块化结构,方便扩充,更换。

2.电气元件的选择及布线图的绘制。

首先,确认 plc 的输出接口类型(输出继电器或者接触器),然后查询电路图纸并画出相关的电气连接图,注意线条粗细及颜色。

3.人机界面设计。

一般来说,在机器人上,一个人机界面就可以解决绝大部分事情。

但是在人机界面的开发过程中,往往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数据库的建立,用户程序的编写等等。

4.程序设计与调试。

编写程序是整个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指标。

因为 plc 是自动控制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要保证机器人能够按照规定的轨迹精确地执行任务,就必须提供可靠的逻辑控制环节。

5.通信联网。

对于一个完整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讲,还包括通讯、数据处理等其他几个重要组成部分。

6.文档资料的整理归纳。

系统设计完毕之后,将系统分析报告、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技术协议书、系统设计报告、源程序清单、软件使用手册、操作说明书等文档整理成册,以便今后的使用和维护。

7.反复论证,仔细推敲。

虽然每一个系统设计师都知道“设计”是系统开发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未必做得十全十美。

8.注意学习借鉴国外优秀设计思想。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控制系统向集散型控制系统发展, plc 系统正朝着综合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伺服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的项目总结

伺服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的项目总结

伺服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的项目总结
项目总结:伺服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在本次伺服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项目中,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以下任务:
1. 系统设计:在项目开始之前,我们进行了详细的系统设计和规划。

我们确定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并选择了合适的伺服控制器和相关设备。

2. 设备采购与准备:根据系统设计要求,我们采购了伺服控制器、电机、传感器等必要设备,并进行了必要的测试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系统安装:在安装过程中,我们按照设计方案和安装手册的要求,将伺服控制器和相关设备安装在系统中。

我们注意了设备的摆放位置、固定方式和线缆布置,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软件编程:为了实现系统的控制和监控功能,我们编写了相应的软件程序。

我们使用了伺服控制器自带的软件开发工具,并根据系统的需求进行了编程和调试。

5. 系统调试:在系统安装和软件编程完成后,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调试测试。

我们逐步调试了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通信,检查了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控制效果。

通过调试,我们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确保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本次伺服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项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团队合作,我们成功地完成了项目,并按照客户要求交付了可靠的伺服控制系统。

在项目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为今后类似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项目管理和沟通协作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的提升。

伺服控制培训小结与计划

伺服控制培训小结与计划

伺服控制培训小结与计划小结:在过去的几周中,我参加了一场关于伺服控制的培训课程。

通过这期培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伺服控制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对我在工作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将对这次培训进行总结,并制定未来的学习计划,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培训内容回顾:在培训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了解了伺服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了伺服控制系统与传统控制系统的区别和优势。

接着,我们学习了伺服控制系统的调试和维护技术,包括参数设置、故障排除等内容。

最后,我们还学习了伺服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例如在机器人、数控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

通过这期培训,我对伺服控制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实用的技术和方法。

这将有助于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应用伺服控制技术,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精度。

学习收获:在这次培训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对伺服控制技术的深入理解。

我学会了如何调试伺服控制系统,如何分析和解决伺服电机的故障,以及如何优化伺服控制系统的参数设置。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未来的工作将有着重要的帮助。

另外,通过培训课程中的案例分析,我还了解到了伺服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未来计划:基于这次培训的学习收获,我制定了以下几点未来学习计划:1. 深入学习伺服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技术。

我计划通过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和参加相关的技术研讨会,深入学习伺服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技术细节,努力成为一名专业的伺服控制技术人员。

2. 提高实践能力。

我将争取在工作中多接触伺服控制系统调试和维护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积累更多的经验。

3. 关注最新技术发展。

伺服控制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我将持续关注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

4. 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伺服控制系统通常是多个部件组成的复杂系统,需要多个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协作。

伺服刚性调整经验

伺服刚性调整经验

xx伺服调试的一些经验:1、 xx伺服在低刚性(1~4)负载应用时,惯量比显得非常重要,以同步带结构而论,刚性大约在1~2(甚至1以下),此时惯量比没有办法进行自动调谐,必须使伺服放大器置于不自动调谐状态;2、惯量比的范围在450~1600之间(具体视负载而定)3、此时的刚性在1~3之间,甚至可以设置到4;但是有时也有可能在1以下。

4、刚性:电机转子抵抗负载惯性的能力,也就是电机转子的自锁能力,刚性越低,电机转子越软弱无力,越容易引起低频振动,发生负载在到达制定位置后左右晃动;刚性和惯量比配合使用;如果刚性远远高于惯量比匹配的范围,那么电机将发生高频自激振荡,表现为电机发出高频刺耳的声响;这一切不良表现都是在伺服信号(SV-ON)ON并且连接负载的情况下。

5、发生定位到位后越程,而后自动退回的现象的原因:位置环增益设置的过大,主要在低刚性的负载时有此可能,。

6、低刚性负载增益的调节:A、将惯量比设置为600;B、将Pn110设置为0012;不进行自动调谐C、将Pn100和Pn102设置为最小;D、将Pn101和Pn401设置为刚性为1时的参数E、然后进行JOG 运行,速度从100~500;F、进入软件的SETUPxx查看实际的惯量比;G、将看到的惯量比设置到Pn103xx;H、并且自动设定刚性,通常此时会被设定为1;I、然后将SV-ON至于ON,如果没有振荡的声音,此时进行JOG运行,并且观察是否电机产生振荡;如果有振荡,必须减少Pn100数值,然后重复E、F重新设定转动惯量比;重新设定刚性;注意此时刚性应该是1甚至1以下;J、在刚性设定到1时没有振荡的情况下,逐步加快JOG速度,并且适当减少Pn305、Pn306(加减速时间)的设定值;K、在多次800rpm以上的JOG运行xx没有振荡情况下进入定位控制调试;L、首先将定位的速度减少至200rpm以内进行调试M、并且在调试过程xx不断减少Pn101参数的设定值;N、如果调试xx发生到达位置后负载出现低频振荡现象,此时适当减少Pn102参数的设定值,调整至最佳定位状态;O、再将速度以100~180rpm的速度提高,同时观察伺服电机是否有振动现象,如果发生负载低频振荡,则适当减少Pn102的设定值,如果电机发生高频振荡(声音较尖锐)此时适当减少Pn100的设定值,也可以增加Pn101的数值;P、说明:Pn100 速度环增益 Pn101 速度环积分时间常数 Pn102 位置环增益 Pn103 旋转惯量比 Pn401 转距时间常数7、再定位控制xx,为了使低刚性结构的负载能够减少机械损伤,因此可以在定位控制的两头加入一定的加减速时间,尤其是加速时间;通常视最高速度的高低,可以从0.5秒设定到2.5秒(指:0到最高速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伺服系统调试心得体
(一)电机问题
(1)电动机窜动:在进给时出现窜动现象,测速信号不稳定,如编码器有裂纹;接线端子
接触不良,如螺钉松动等;当窜动发生在由正方向运动与反方向运动的换向瞬间时,一般是
由于进给传动链的反向问隙或伺服驱动增益过大所致;
(2)电动机爬行:大多发生在起动加速段或低速进给时,一般是由于进给传动链的润滑
状态不良,伺服系统增益低及外加负载过大等因素所致。

尤其要注意的是,伺服电动机和滚珠丝杠联接用的联轴器,由于连接松动或联轴器本身的缺陷,如裂纹等,造成滚珠丝杠与伺服电动机的转动不同步,从而使进给运动忽快忽慢;
(3)电动机振动:机床高速运行时,可能产生振动,这时就会产生过流报警。

机床振动
问题一般属于速度问题,所以应寻找速度环问题;
(4)电动机转矩降低:伺服电动机从额定堵转转矩到高速运转时,发现转矩会突然降低,
这时因为电动机绕组的散热损坏和机械部分发热引起的。

高速时,电动机温升变大,因此,正确使用伺服电动机前一定要对电动机的负载进行验算;
(5)电动机位置误差:当伺服轴运动超过位置允差范围时(KNDSD100出厂标准设置
PA17 : 400 ,位置超差检测范围),伺服驱动器就会出现“ 4”号位置超差报警。

主要原因有:系统设定的允差范围小;伺服系统增益设置不当;位置检测装置有污染;进给传动链累计误差过大等;
(6)电动机不转:数控系统到伺服驱动器除了联结脉冲+方向信号外,还有使能控制信
号,一般为DC+24 V 继电器线圈电压。

伺服电动机不转,常用诊断方法有:检查数控系统是否有脉冲信号
输出;检查使能信号是否接通;通过液晶屏观测系统输入/出状态是否满足
进给轴的起动条件;对带电磁制动器的伺服电动机确认制动已经打开;驱动器有故障;伺服电动机有故障;伺服电动机和滚珠丝杠联结联轴节失效或键脱开等。

(二)增益问题首先,机械本身的结构对伺服增益的调整有重要影响。


果机械本身的刚性比较好(磨床丝杆传动),伺服的相关增益则可以设置较高。

如果接卸本身的刚性偏柔
(包装机同步带),伺服的相关增益则设置的不要太高。

伺服速度、位置增益参数关系及总的调试思路:
伺服驱动器包括三个反馈环节:位置环、速度环、电流环。

最内环(电流环)的反应
速度最快,中间环节(速度环)的反应速度必须高于最外环(位置环)。

如果不遵守此原则,将会造成电机运转的震动或反映不良。

伺服驱动器的设计可尽量确保电流环具备良好的反应性能,故用户只需调整位置位置环、速度环的增益即可。

位置环的反应不能快于速度环的反应。

因此,若需增加位置环的增益,必须先增加速度环的增益。

如果只增加位置环的增益,电机很可能产生震动,从而将会造成速度指令及定位时间的增加,而非期望的减少。

速度环增益
增大速度环比例增益,则能降低转速脉动的变化量,提高伺服驱动系统的硬度,保证
系统稳态及瞬态运行时的性能。

但是在实际系统中,速度环比例增益不能过大,否则将引起整个伺服驱动系统振荡。

速度环参数调节与负载惯量的关系
当负载对象的转动惯量与电动机的转动惯量之比较大,以及负载的摩擦转矩比较大时,宜增大速度环比例增益和速度环积分时间常数,以满足运行稳定性的要求。

当负载对象的转动惯量与电动机的转动惯量之比较小,以及负载的摩擦转矩较小时,宜减小速度环比例增益
和速度换积分时间常数,保证低速运行时的速度控制精度。

位置环增益
位置环增益与伺服电机以及机械负载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伺服系统的位置环增益越
高,电机速度对于位置指令响应的延时减小,位置跟踪误差愈小,定位所需时间越短,但
要求对应的机械系统的刚性与自然频率也必须很高。

而且当输入的位置突变时,其输出变化剧烈,机械负载要承受较大的冲击。

此时,驱动器必须进行升降速处理或通过上位机用
编程措施来缓冲这种变化。

当伺服系统位置环增益相对较小时,调整起来比较方便,因为位置环增益小,伺服系统容
易稳定,对大负载对象,调整要简单些。

同时,低位置环增益的伺服系统频带叫窄,对噪
音不敏感。

因此,作为伺服进给用时,位置的微观变化小,但低位置环增益的伺服系统位置跟踪误差较大。

(三)惯量问题伺服系统是机电产品中的重要环节,它能提供最高水平的动
态响应和扭矩密度,所以拖动系统的发展趋势是用交流伺服驱动取替传统的液压、直流、步进和AC变频调速驱动,以便使系统性能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包括更短的周期、更高的生产率、更好的可靠性和更长的寿命。

为了实现伺服电机的更好性能,就必须对伺服电机的一些使用特点有所了解。

1,惯性匹配
在伺服系统选型及调试中,常会碰到惯量问题!
具体表现为:
1、在伺服系统选型时,除考虑电机的扭矩和额定速度等等因素外,我们还需要先计算得知机械系统换算到电机轴的惯量,再根据机械的实际动作要求及加工件质量要求来具体选择具有合适惯量大小的电机;
2、在调试时(手动模式下),正确设定惯量比参数是充分发挥机械及伺服系统最佳效能
的前题,此点在要求高速高精度的系统上表现由为突出(台达伺服惯量比参数为1-37 ,
JL/JM)。

这样,就有了惯量匹配的问题!
那到底什么是“惯量匹配”呢?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给系统所需力矩T=系统传动惯量J X角加速度B
角加速度B影响系统的动态特性越小,则由控制器发出指令到系统执行完毕的时间越长,系统反应越
慢。

如果B变化,则系统反应将忽快忽慢,影响加工精度。

由于马达选定后最大输出T值不变,如果希望B的变化小,则J应该尽量小。

2、进给轴的总惯量“ J=伺服电机的旋转惯性动量JM+电机轴换算的负载惯性动量JL
负载惯量JL由(以工具机为例)工作台及上面装的夹具和工件、螺杆、联轴器等直线和旋转运动件的
惯量折合到马达轴上的惯量组成。

JM为伺服电机转子惯量,伺服电机选定后,
此值就为定值,而JL则随工件等负载改变而变化。

如果希望J变化率小些,则最好使JL
所占比例小些。

这就是通俗意义上的“惯量匹配”。

知道了什么是惯量匹配,那惯量匹配具体有什么影响又如何确定呢?
影响:
传动惯量对伺服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动态响应都有影响,惯量大,系统的机械常数大,响应慢,会
使系统的固有频率下降,容易产生谐振,因而限制了伺服带宽,影响了伺服精度和响应速度,惯量的适当增
大只有在改善低速爬行时有利,因此,机械设计时在不影响系统刚度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小惯量。

确定:
衡量机械系统的动态特性时,惯量越小,系统的动态特性反应越好;惯量越大,马达的
负载也就越大,越难控制,但机械系统的惯量需和马达惯量相匹配才行。

不同的机构,对
惯量匹配原则有不同的选择,且有不同的作用表现。

例如,
CNC中心机通过伺服电机作高
速切削时,当负载惯量增加时,会发生:
(1)控制指令改变时,马达需花费较多时间才能达到新指令的速度要求;
(2)当机台沿二轴执行弧式曲线快速切削时,会发生较大误差:
①一般伺服电机通常状况下,当JL M JM,则上面的问题不会发生
②当JL=3 X JM,则马达的可控性会些微降低,但对平常的金属切削不会有影响。

(高速曲线切削一般建议JLJM)
③当JL^3 K JM,马达的可控性会明显下降,在高速曲线切削时表现突出
不同的机构动作及加工质量要求对JL与JM大小关系有不同的要求,惯性匹配的确定需要根据机械的工艺特点及加工质量要求来确定。

2,伺服电机选型
在选择好机械传动方案以后,就必须对伺服电机的型号和大小进行选择和确认。

(1)选型条件一一般情况下,选择伺服电机需满足下列情况:
•马达最大转速>系统所需之最高移动转速;
•马达的转子惯量与负载惯量相匹配;
•连续负载工作扭力W马达额定扭力;
•马达最大输出扭力> 系统所需最大扭力(加速时扭力)。

(2)选型计算:
•惯量匹配计算(JL/JM)
•回转速度计算(负载端转速,马达端转速)
•负载扭矩计算(连续负载工作扭矩,加速时扭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