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超声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七章超声课件(共13张PPT)
第12页,共13页。
第八节 脾脏疾病超声报告范例
二、脾大
1. 超声表现 脾肋下可探及,脾厚约5.8cm,长径约17.5cm,实 质回声均匀,脾门处脾静脉走行迂曲,内径最宽处约1.0cm。
2. 超声提示 脾大,脾静脉迂曲扩张。
第13页,共13页。Fra bibliotek第2页,共13页。
第二节 超声检查方法
患者无需特殊准备。多采用右侧卧位,嘱患者上举左上肢扩大 肋间隙,探头置于左侧第8~11肋间隙上下滑动扫查脾脏,观察脾 脏的数目(包括副脾)、位置、形态、大小、边缘、表面、内部回 声,脾门的血管内径流速等,显示脾脏与胃、胰腺、肾上腺、肾上 极的关系,必要时嘱患者深吸气,使脾脏下移,扩大显示范围。另 外,如患者体位受限可采用仰卧位、左侧卧位等探头直接沿左侧肋 间隙扫查。
第6页,共13页。
第五节 脾破裂
【声像图表现】
1. 中央型破裂 脾脏不同程度增大,脾实质内显示形态不规则的液性暗区 ,可单发或多发,其周围脾实质回声强弱不均(图17-5)。
9肿c大m不的均脾质脏低边回缘声变区钝,,2呈内.楔部形回包,声尖通膜端常朝下无向明破脾显门变裂,化C,D或F脾I仅:有其脏轻内包度未回见膜声明增完显强血整,流粗信,大号,在,肝脾脾硬静化脉脏时内脾包径门约膜部0.血下管增出宽现。 半月形或不规 5cm,实质回声均匀,则脾门形处液脾静性脉走暗行区迂曲,,内多径见最宽于处约脾1.的膈面和外侧。改变体位后,病变区不消 改成变的体 高位回后声,条病索变。区不失消,失,新新鲜鲜出出血可血见内可部见有散内在分部布有的细散小点在状分回声布,并的有细漂浮小现象点,状出血回时间声较,长者并可见有凝漂血块浮形成现的象高回声团或机化形 急,性可期 见,无脾回脏声多区肿。大,,典出型的血脾实时质间内可较见低长回者声楔可形区见,凝尖端血指向块脾形门(成图1的7-7高),回病变声内团部可或见不机均化匀分形布的成线的状、高点状回强声回声,出现液化时 第八节 脾脏疾病超声条报索告范。例
第八节 脾脏疾病超声报告范例
二、脾大
1. 超声表现 脾肋下可探及,脾厚约5.8cm,长径约17.5cm,实 质回声均匀,脾门处脾静脉走行迂曲,内径最宽处约1.0cm。
2. 超声提示 脾大,脾静脉迂曲扩张。
第13页,共13页。Fra bibliotek第2页,共13页。
第二节 超声检查方法
患者无需特殊准备。多采用右侧卧位,嘱患者上举左上肢扩大 肋间隙,探头置于左侧第8~11肋间隙上下滑动扫查脾脏,观察脾 脏的数目(包括副脾)、位置、形态、大小、边缘、表面、内部回 声,脾门的血管内径流速等,显示脾脏与胃、胰腺、肾上腺、肾上 极的关系,必要时嘱患者深吸气,使脾脏下移,扩大显示范围。另 外,如患者体位受限可采用仰卧位、左侧卧位等探头直接沿左侧肋 间隙扫查。
第6页,共13页。
第五节 脾破裂
【声像图表现】
1. 中央型破裂 脾脏不同程度增大,脾实质内显示形态不规则的液性暗区 ,可单发或多发,其周围脾实质回声强弱不均(图17-5)。
9肿c大m不的均脾质脏低边回缘声变区钝,,2呈内.楔部形回包,声尖通膜端常朝下无向明破脾显门变裂,化C,D或F脾I仅:有其脏轻内包度未回见膜声明增完显强血整,流粗信,大号,在,肝脾脾硬静化脉脏时内脾包径门约膜部0.血下管增出宽现。 半月形或不规 5cm,实质回声均匀,则脾门形处液脾静性脉走暗行区迂曲,,内多径见最宽于处约脾1.的膈面和外侧。改变体位后,病变区不消 改成变的体 高位回后声,条病索变。区不失消,失,新新鲜鲜出出血可血见内可部见有散内在分部布有的细散小点在状分回声布,并的有细漂浮小现象点,状出血回时间声较,长者并可见有凝漂血块浮形成现的象高回声团或机化形 急,性可期 见,无脾回脏声多区肿。大,,典出型的血脾实时质间内可较见低长回者声楔可形区见,凝尖端血指向块脾形门(成图1的7-7高),回病变声内团部可或见不机均化匀分形布的成线的状、高点状回强声回声,出现液化时 第八节 脾脏疾病超声条报索告范。例
脾脏解剖及超声基本扫查PPT课件
脾梗死
超声表现为脾实质内不规则低回声区,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有时可见“牛眼征”。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病例一:脾脏肿大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脾脏肿大是脾脏疾病的一种常见表现,其诊 断与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详细描述
脾脏肿大可能是由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肿 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对于脾脏肿大的诊断, 超声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根据脾脏 肿大的程度和病因,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可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脾脏周围组织关系
总结词
脾脏周围组织的清晰度和连续性可以反 映脾脏的位置和毗邻关系是否正常。
VS
详细描述
正常的脾脏周围组织关系清晰,没有异常 的液体或肿块。脾脏与肝脏、胃、结肠等 周围器官的分界线清晰,连续性好。此外 ,脾静脉和门静脉的走向和管径也在正常 范围内。
04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脾脏超声检查基础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超声波具有良好的方向性、穿透性和 反射性,能够被人体组织不同声阻抗 界面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超声成像原理
通过高频探头发射超声波,遇到人体 组织不同声阻抗界面时产生回声,再 经探头接收并显示在屏幕上,形成超 声图像。
如淋巴瘤、转移性肿瘤等,超声表现为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低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 匀。
脾脏血管病变
血管瘤
超声表现为脾实质内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
超声表现为脾实质内不规则低回声区,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有时可见“牛眼征”。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病例一:脾脏肿大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脾脏肿大是脾脏疾病的一种常见表现,其诊 断与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详细描述
脾脏肿大可能是由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肿 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对于脾脏肿大的诊断, 超声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根据脾脏 肿大的程度和病因,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可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脾脏周围组织关系
总结词
脾脏周围组织的清晰度和连续性可以反 映脾脏的位置和毗邻关系是否正常。
VS
详细描述
正常的脾脏周围组织关系清晰,没有异常 的液体或肿块。脾脏与肝脏、胃、结肠等 周围器官的分界线清晰,连续性好。此外 ,脾静脉和门静脉的走向和管径也在正常 范围内。
04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脾脏超声检查基础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超声波具有良好的方向性、穿透性和 反射性,能够被人体组织不同声阻抗 界面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超声成像原理
通过高频探头发射超声波,遇到人体 组织不同声阻抗界面时产生回声,再 经探头接收并显示在屏幕上,形成超 声图像。
如淋巴瘤、转移性肿瘤等,超声表现为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低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 匀。
脾脏血管病变
血管瘤
超声表现为脾实质内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
脾脏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孕妇
高频超声对胎儿有一定 影响,一般不建议孕妇
进行脾脏超声检查。
03
脾脏超声诊断的步骤与操 作
患者准备
01
02
03
空腹要求
患者需在空腹状态下接受 超声检查,以减少胃肠道 气体的干扰。
避免穿着紧身衣物
患者应避免穿着紧身衣物 ,以便超声波更好地穿透 脾脏。
告知医生病情
患者需向医生提供自己的 病情和用药情况,以便医 生更好地评估和诊断。
案例二:脾脏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结词
脾脏肿瘤的超声诊断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的脾脏肿瘤在超声图像上存在特征性的表 现。
详细描述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脾脏内出现异常回声团块,团块的形状、大小、边缘、内部回声等信息有助于判断肿 瘤的性质。同时,超声检查还可以检测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脾脏超声检查,早期发现病 变,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监测病情变化
定期进行脾脏超声检查,监测病情 变化,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特殊人群筛查
针对高危人群和特殊职业群体,开 展脾脏超声筛查,提高疾病预防和 控制能力。
研究方向与挑战
标准化与规范化
01
制定脾脏超声诊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流程,提高诊断的一致性
和可靠性。
脾脏肿瘤
总结词
脾脏肿瘤在超声诊断中可能出现特定的声像图表现,有助于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详细描述
脾脏肿瘤可以是良性或恶性,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 、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特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 合判断。
脾脏血管病变
总结词
脾脏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超声诊断有助于发现和评估病变 。
B超--脾脏 ppt课件
伸入于肾锥体之间,称为肾柱(renal columns)同样,髓放
线呈放射状伸入皮质,髓放线之间形成皮质迷路,在肾窦
内有7~8个呈漏斗状的肾小盏(minor renal calices),肾小盏
的边缘附着于肾乳头基部的周围,并包绕肾乳头.以承接
由乳头孔排出的尿液,二三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
(greater renal calices),肾大盏约2~3个,集合形成一个
第五章 脾脏
• 一、脾脏超声解剖概要。 • 二、正常脾脏声像图。
ppt课件
1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位于左上腹部的 腹腔内。体表投影是:脾上极在腋中线相当于第9肋骨 高度.下极约在左腋前线第1l肋骨。长轴与左侧第l0肋 骨平行。脾外形似半圆状.大小约12cm×7cm×4cm. 重约300g。排空储血后重约120~200g。由于受脾动脉 血流量和脾静脉压力的影响.个体差异很大。
图6-2 肾脏被p膜pt课A件纵断面;B横断面
12
在肾脏的冠状切面上.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肾皮质(renal cortex)位于浅层,占1/3.富于血管,肉眼
观察尚可见粉红色的颗粒,即肾小体。肾髓质(renal
medulla)位于深部,占2/3,主要由肾小管结构组成,肾
髓质的管道结构有规律地组成向皮层呈放射状的条纹称髓
ppt课件
7
图5-1正常脾脏声像图
A.脾脏能量多普勒血流图.能量多普勒显示:脾门及脾脏实质内血流呈树枝 状分布;
B.脾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彩色多普勒显示,脾门及脾脏实质内动、静脉血 流呈红、蓝色树枝状分布
ppt课件
8
第六章 肾脏
• 一 、局部解剖与生理。 • 二 、肾脏正常超声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的腹腔内出血。 • 中央型破裂:破裂发生在脾脏深部,包
膜完好,部分形成实质内血肿。 • 包膜下破裂:破裂发生在脾实质周缘部
包膜未破损,形成包膜下血肿。
24
脾破裂
声像图表现
• 真性破裂:脾包膜回声中断,局部回声模糊, 严重破裂者脾脏失去正常轮廓,边界模糊不清
,内部回声杂乱。
• 中央型破裂:轻症者脾实质内回声强弱不均, 较局限,重症者脾外形不同程度增大。
• 假性囊肿:囊壁厚,多位于脾包膜下,若囊壁 钙化,可显示斑块状强回声伴声影。
• 脾包虫囊肿:内有子囊或孙囊形成“囊中囊” ,内壁脱落时,囊内出现不规则条带状回声, 呈“蜂窝状”或“车轮状”。
22
脾 囊 肿
23
脾脏疾病
病理与临床
按损伤程度和范围,分三种类型: • 真性破裂:破损累及包膜,发生不同程
1. 肋缘下可显示脾脏 2. 脾脏的厚度超过4.0cm,
长度超过11cm。
脾肿大程度的确定
1. 脾脏轻度肿大 脾脏形态一般正常,各径线长度稍有增加,在仰卧位平 静呼吸时,肋缘下刚可探及脾脏,深吸气时,脾下缘不超过 肋缘下3cm。
17
脾大
2. 脾脏中度肿大 脾脏失去正常形态,各经线测值明显增加,肋
缘下在仰卧位吸气或呼气时均可探及脾脏,深吸 气时,脾下缘在肋下缘下超过3cm,直至平脐。脾 静脉稍增宽,脾内血流稍增多。
• 包膜下破裂:血肿多见于脾的膈面或外侧,脾 被膜光滑完整,其下有局限性无回声区,多呈
月牙状环抱脾实质,内有细点状回声。血肿机
化时回声增强,形成不规则条索状、分隔样或 多房性结构
• CDFI:在无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下脾损伤区无
血流信号。
25
脾破裂
中央型脾破裂,脾实质内见低回声不均匀 区,内见液性暗区,边界不规则。
内部回声细小致密与正常脾脏回声一致,多位于 脾门处 。
14
副脾
15
脾脏疾病
病理与临床
• 感染性脾肿大: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等; • 非感染性脾肿大
淤血性脾肿大,如门脉高压、右心衰等; 血液病性脾肿大,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脾肿瘤等引起的脾肿大。 • 压迫导致的腹胀及全身性疾病的表现。
16
脾大
对脾肿大的确定
3. 脾脏重度重大 脾脏失去正常形态,脾门切迹消失,周围脏器
可被肿大脾脏推挤而向四周移位。脾下缘超过脐 水平,有的甚至可达盆腔。脾静脉内径明显增宽, 有时有扭曲现象。
18
脾大
灰阶超声,脾肿大,显示肿大的脾脏(SP),
内部回声均匀,长径为165mm
19
脾大
脾肿大,脾门处增宽的脾静脉内径15mm
20
大小: • 长10-12cm • 厚3-4cm
3
脾脏解剖
(三)脾的血供
• 脾血管包括脾动脉和脾 静脉。
• 脾动脉是腹腔动脉的最 大分支,管径4~5mm
• 脾静脉伴行于脾动脉后 方,由脾门处的2~6个 属支组成,达胰颈部与 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门 静脉主干,宽径5 ~8mm
4
一、脾脏检查方法
(一)仪器 常用腹部探头,频率3.5MHz
(二)检查前准备 探测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但空腹探测图像更清晰
(三)体位 1、右侧卧位:最常用; 2、仰卧位:主要观察 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3、俯卧位,坐位。
5
脾脏检查方法
(四)扫查方法 1.左肋间切面:探头置于左第 9~11肋间,
脾脏长轴的斜切面,最常用切面。
6
脾脏检查方法
2.冠状切面:仰卧位或右侧卧位。探头 置于左腋后线至左腋中线,可显示脾脏 的冠状切面。
脾脏疾病
病理与临床
分为: • 真性囊肿:先天性表皮样囊肿,占20%
,有单纯性囊肿、多囊脾与包虫病单纯 囊肿型、多子囊型。 • 假性囊肿:继发于外伤、感染及脾梗死 后形成,占80%,多位于脾包膜下。
21
脾囊肿
声像图表现
• 真性囊肿:类圆形无回声区,壁薄清晰,内透 声佳。
• 表皮样囊肿:单发,囊壁可见,内有弥漫性弱 、中等强度的回声,后壁及后方组织回声增强
脾脏超声诊断
1
(一)脾的位置
• 脾脏位于左季肋区 深部的腹腔内,胃 底与膈肌之间
• 第9-11肋的深面, 长轴与第1系
• 有包膜 • 脾分膈面与脏面 • 前方:胃底及胃体 • 后方:左肾及左肾上腺 • 下方:结肠脾曲 • 脾门与胰尾相邻,有脾静脉、 脾动脉、神经和淋巴管出入
枝状分布。
9
正常脾脏声像图
(二)正常值
1、脾长径测量 • 脾最大长轴断面图像,上极
最高点到下极最低点的间距 2、脾厚径测量 • 脾长轴切面的脾门及脾静脉,
脾门到脾膈面的间距
A: 上下径:8-12cm B: 厚度:<4cm C: 脾静脉: <0.8cm
10
正常脾脏声像图
(二)正常值
11
• 先天性脾异常 • 脾肿大 • 脾囊肿 • 脾破裂 • 脾梗死 • 脾静脉阻塞综合征
• 临床:可仅有低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严 重者可发生左上腹剧烈疼痛,并可伴发脾囊 肿。
31
脾梗死
声像图表现
• 脾肿大,亦可有变形
• 脾错构瘤 • 脾血管瘤 • 脾淋巴瘤 • 脾转移性肿瘤 • 脾动脉瘤 • 脾萎缩
12
脾脏疾病
• 副脾:发生在脾门部及脾周,副脾较正 常脾小,无特殊临床表现。
• 先天性脾缺如:是伴有心脏房室畸形和内 脏转位的先天性脾脏缺如。
• 多脾综合症:副脾为单发性,多发性者 称多脾复合症
13
副脾
• 发生率可达15~40%。 • 灰阶超声: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清晰完整,
7
脾脏检查方法
3.左肋下横切面:仰卧位。在脾肿大或 显示脾门结构与周围的关系时采用。
8
二、脾脏正常声像图
(一)正常声像图
• 1、肋间斜切面略呈半月形,膈面整齐而光滑;脏面略 凹陷,有特征性的脾门切迹和脾血管断面。
• 2、实质回声呈分布均匀的点状中低同声,强度一般 稍低于肝组织实质同声。
• 3、脾动脉、脾静脉在脾门处进入脾实质,在脾内呈树
26
脾破裂
27
脾破裂
28
脾破裂
真性脾破裂,脾实质内见低回声区,包膜 回声中断,脾周液性暗区,内见分隔。
29
脾破裂
脾包膜下破裂,外形失常,脾包膜光滑、 完整但隆起,其与脾实质之间为无回声区 所占据,呈“月牙”形。
30
脾脏疾病
• 病理:脾动脉的分支阻塞引起脾组织的缺血 、坏死、纤维化等病理表现,多由于某些血 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脾血管的自 身病变及近年来的肝动脉栓塞症(TAE)等 引起脾动脉阻塞而导致脾梗死
膜完好,部分形成实质内血肿。 • 包膜下破裂:破裂发生在脾实质周缘部
包膜未破损,形成包膜下血肿。
24
脾破裂
声像图表现
• 真性破裂:脾包膜回声中断,局部回声模糊, 严重破裂者脾脏失去正常轮廓,边界模糊不清
,内部回声杂乱。
• 中央型破裂:轻症者脾实质内回声强弱不均, 较局限,重症者脾外形不同程度增大。
• 假性囊肿:囊壁厚,多位于脾包膜下,若囊壁 钙化,可显示斑块状强回声伴声影。
• 脾包虫囊肿:内有子囊或孙囊形成“囊中囊” ,内壁脱落时,囊内出现不规则条带状回声, 呈“蜂窝状”或“车轮状”。
22
脾 囊 肿
23
脾脏疾病
病理与临床
按损伤程度和范围,分三种类型: • 真性破裂:破损累及包膜,发生不同程
1. 肋缘下可显示脾脏 2. 脾脏的厚度超过4.0cm,
长度超过11cm。
脾肿大程度的确定
1. 脾脏轻度肿大 脾脏形态一般正常,各径线长度稍有增加,在仰卧位平 静呼吸时,肋缘下刚可探及脾脏,深吸气时,脾下缘不超过 肋缘下3cm。
17
脾大
2. 脾脏中度肿大 脾脏失去正常形态,各经线测值明显增加,肋
缘下在仰卧位吸气或呼气时均可探及脾脏,深吸 气时,脾下缘在肋下缘下超过3cm,直至平脐。脾 静脉稍增宽,脾内血流稍增多。
• 包膜下破裂:血肿多见于脾的膈面或外侧,脾 被膜光滑完整,其下有局限性无回声区,多呈
月牙状环抱脾实质,内有细点状回声。血肿机
化时回声增强,形成不规则条索状、分隔样或 多房性结构
• CDFI:在无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下脾损伤区无
血流信号。
25
脾破裂
中央型脾破裂,脾实质内见低回声不均匀 区,内见液性暗区,边界不规则。
内部回声细小致密与正常脾脏回声一致,多位于 脾门处 。
14
副脾
15
脾脏疾病
病理与临床
• 感染性脾肿大: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等; • 非感染性脾肿大
淤血性脾肿大,如门脉高压、右心衰等; 血液病性脾肿大,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脾肿瘤等引起的脾肿大。 • 压迫导致的腹胀及全身性疾病的表现。
16
脾大
对脾肿大的确定
3. 脾脏重度重大 脾脏失去正常形态,脾门切迹消失,周围脏器
可被肿大脾脏推挤而向四周移位。脾下缘超过脐 水平,有的甚至可达盆腔。脾静脉内径明显增宽, 有时有扭曲现象。
18
脾大
灰阶超声,脾肿大,显示肿大的脾脏(SP),
内部回声均匀,长径为165mm
19
脾大
脾肿大,脾门处增宽的脾静脉内径15mm
20
大小: • 长10-12cm • 厚3-4cm
3
脾脏解剖
(三)脾的血供
• 脾血管包括脾动脉和脾 静脉。
• 脾动脉是腹腔动脉的最 大分支,管径4~5mm
• 脾静脉伴行于脾动脉后 方,由脾门处的2~6个 属支组成,达胰颈部与 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门 静脉主干,宽径5 ~8mm
4
一、脾脏检查方法
(一)仪器 常用腹部探头,频率3.5MHz
(二)检查前准备 探测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但空腹探测图像更清晰
(三)体位 1、右侧卧位:最常用; 2、仰卧位:主要观察 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3、俯卧位,坐位。
5
脾脏检查方法
(四)扫查方法 1.左肋间切面:探头置于左第 9~11肋间,
脾脏长轴的斜切面,最常用切面。
6
脾脏检查方法
2.冠状切面:仰卧位或右侧卧位。探头 置于左腋后线至左腋中线,可显示脾脏 的冠状切面。
脾脏疾病
病理与临床
分为: • 真性囊肿:先天性表皮样囊肿,占20%
,有单纯性囊肿、多囊脾与包虫病单纯 囊肿型、多子囊型。 • 假性囊肿:继发于外伤、感染及脾梗死 后形成,占80%,多位于脾包膜下。
21
脾囊肿
声像图表现
• 真性囊肿:类圆形无回声区,壁薄清晰,内透 声佳。
• 表皮样囊肿:单发,囊壁可见,内有弥漫性弱 、中等强度的回声,后壁及后方组织回声增强
脾脏超声诊断
1
(一)脾的位置
• 脾脏位于左季肋区 深部的腹腔内,胃 底与膈肌之间
• 第9-11肋的深面, 长轴与第1系
• 有包膜 • 脾分膈面与脏面 • 前方:胃底及胃体 • 后方:左肾及左肾上腺 • 下方:结肠脾曲 • 脾门与胰尾相邻,有脾静脉、 脾动脉、神经和淋巴管出入
枝状分布。
9
正常脾脏声像图
(二)正常值
1、脾长径测量 • 脾最大长轴断面图像,上极
最高点到下极最低点的间距 2、脾厚径测量 • 脾长轴切面的脾门及脾静脉,
脾门到脾膈面的间距
A: 上下径:8-12cm B: 厚度:<4cm C: 脾静脉: <0.8cm
10
正常脾脏声像图
(二)正常值
11
• 先天性脾异常 • 脾肿大 • 脾囊肿 • 脾破裂 • 脾梗死 • 脾静脉阻塞综合征
• 临床:可仅有低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严 重者可发生左上腹剧烈疼痛,并可伴发脾囊 肿。
31
脾梗死
声像图表现
• 脾肿大,亦可有变形
• 脾错构瘤 • 脾血管瘤 • 脾淋巴瘤 • 脾转移性肿瘤 • 脾动脉瘤 • 脾萎缩
12
脾脏疾病
• 副脾:发生在脾门部及脾周,副脾较正 常脾小,无特殊临床表现。
• 先天性脾缺如:是伴有心脏房室畸形和内 脏转位的先天性脾脏缺如。
• 多脾综合症:副脾为单发性,多发性者 称多脾复合症
13
副脾
• 发生率可达15~40%。 • 灰阶超声: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清晰完整,
7
脾脏检查方法
3.左肋下横切面:仰卧位。在脾肿大或 显示脾门结构与周围的关系时采用。
8
二、脾脏正常声像图
(一)正常声像图
• 1、肋间斜切面略呈半月形,膈面整齐而光滑;脏面略 凹陷,有特征性的脾门切迹和脾血管断面。
• 2、实质回声呈分布均匀的点状中低同声,强度一般 稍低于肝组织实质同声。
• 3、脾动脉、脾静脉在脾门处进入脾实质,在脾内呈树
26
脾破裂
27
脾破裂
28
脾破裂
真性脾破裂,脾实质内见低回声区,包膜 回声中断,脾周液性暗区,内见分隔。
29
脾破裂
脾包膜下破裂,外形失常,脾包膜光滑、 完整但隆起,其与脾实质之间为无回声区 所占据,呈“月牙”形。
30
脾脏疾病
• 病理:脾动脉的分支阻塞引起脾组织的缺血 、坏死、纤维化等病理表现,多由于某些血 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脾血管的自 身病变及近年来的肝动脉栓塞症(TAE)等 引起脾动脉阻塞而导致脾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