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实验报告
光学像差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光学像差实验,加深对光学像差的理解,掌握光学像差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并学会使用光学仪器测量和评估光学系统的像差。
二、实验原理光学像差是光学系统中存在的缺陷,会导致成像质量下降。
根据像差与颜色是否有关、像差是轴上点产生的还是轴外点产生的,可以将像差分为多种类型,如球差、慧差、像散、场曲、畸变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学系统:包括透镜、反射镜、光阑、光束整形器等;2. 光源:激光器;3. 探测器:光电探测器;4. 仪器:成像系统、光束整形器、光路控制器等。
四、实验内容1. 实验一:测量球差(1)搭建实验光路,将光源、透镜、光阑、探测器等按顺序连接;(2)调整光路,使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到探测器上;(3)改变物距,记录不同物距下探测器的信号强度;(4)分析信号强度与物距的关系,得出球差值。
2. 实验二:测量慧差(1)搭建实验光路,将光源、透镜、光阑、探测器等按顺序连接;(2)调整光路,使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到探测器上;(3)改变光轴倾斜角度,记录不同倾斜角度下探测器的信号强度;(4)分析信号强度与倾斜角度的关系,得出慧差值。
3. 实验三:测量像散(1)搭建实验光路,将光源、透镜、光阑、探测器等按顺序连接;(2)调整光路,使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到探测器上;(3)改变光轴倾斜角度,记录不同倾斜角度下探测器的信号强度;(4)分析信号强度与倾斜角度的关系,得出像散值。
4. 实验四:测量场曲(1)搭建实验光路,将光源、透镜、光阑、探测器等按顺序连接;(2)调整光路,使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到探测器上;(3)改变物距,记录不同物距下探测器的信号强度;(4)分析信号强度与物距的关系,得出场曲值。
5. 实验五:测量畸变(1)搭建实验光路,将光源、透镜、光阑、探测器等按顺序连接;(2)调整光路,使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到探测器上;(3)改变物距,记录不同物距下探测器的信号强度;(4)分析信号强度与物距的关系,得出畸变值。
光学测试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光学仪器的使用技巧。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原理,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光学测试是研究光学现象、光学元件性能和光学系统性能的一种实验方法。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光学原理:1.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2. 光的反射: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线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反射。
3. 光的干涉: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即光强分布发生规律性变化。
4. 光的衍射:当光波通过狭缝或绕过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即光波在空间中发生弯曲。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折射仪、反射仪、干涉仪、衍射仪、光具座、光源、狭缝、平板、透镜等。
2. 实验材料:光学元件、光学材料、实验记录表格等。
四、实验步骤1. 折射实验(1)将待测光学元件放置在折射仪的测量平台上。
(2)调整光源,使其光线垂直照射到待测元件上。
(3)观察折射现象,记录折射角度。
(4)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2. 反射实验(1)将待测光学元件放置在反射仪的测量平台上。
(2)调整光源,使其光线垂直照射到待测元件上。
(3)观察反射现象,记录反射角度。
(4)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3. 干涉实验(1)将两束相干光分别引入干涉仪的两个臂中。
(2)调整干涉仪,使两束光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
(3)观察干涉条纹,记录条纹间距。
(4)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4. 衍射实验(1)将光波通过狭缝,形成衍射现象。
(2)观察衍射条纹,记录条纹间距。
(3)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折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待测光学元件的折射率为n,与理论值相符。
2. 反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待测光学元件的反射率为r,与理论值相符。
3. 干涉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干涉条纹间距为d,与理论值相符。
4. 衍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衍射条纹间距为D,与理论值相符。
光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光学元件的识别和测试方法。
3. 学习光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二、实验原理光学实验是研究光现象和光学原理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光学原理: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后,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3. 光的干涉:两束或多束光相遇时,产生的明暗相间的条纹现象。
4. 光的衍射:光波通过狭缝或障碍物后,产生弯曲传播的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具座2. 平面镜3. 激光器4. 分束器5. 成像系统6. 透镜7. 光栅8. 光电池9. 数字多用表10. 记录纸四、实验步骤1. 光的折射实验(1)将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调整平面镜角度,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2)将平面镜倾斜一定角度,观察激光束的折射方向。
(3)测量激光束的入射角和折射角,记录数据。
2. 光的反射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2)调整平面镜角度,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3)测量激光束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数据。
3. 光的干涉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分束器上,使激光束分为两束。
(2)将两束激光分别照射到透镜上,形成干涉条纹。
(3)调整透镜位置,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4)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4. 光的衍射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光栅上,观察衍射条纹。
(2)调整光栅角度,观察衍射条纹的变化。
(3)测量衍射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折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折射率n,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 光的反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反射率R,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 光的干涉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干涉条纹的间距,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4. 光的衍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衍射条纹的间距,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傅里叶光学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傅里叶光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通过实验验证傅里叶变换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3. 掌握光学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如空间滤波和图像重建。
4. 理解透镜的成像过程及其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傅里叶光学是利用傅里叶变换来描述和分析光学系统的一种方法。
根据傅里叶变换原理,任何光场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平面波。
透镜可以将这些平面波聚焦成一个点,从而实现成像。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傅里叶变换:将空间域中的函数转换为频域中的函数。
2. 光学系统:利用透镜实现傅里叶变换。
3. 空间滤波:在频域中去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
4. 图像重建:根据傅里叶变换的结果恢复原始图像。
三、实验仪器1. 光具座2. 氦氖激光器3. 白色像屏4. 一维、二维光栅5. 傅里叶透镜6. 小透镜四、实验内容1. 测量小透镜的焦距实验步骤:(1)打开氦氖激光器,调整光路使激光束成为平行光。
(2)将小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节光屏的位置,观察光斑的会聚情况。
(3)当屏上亮斑达到最小时,即屏处于小透镜的焦点位置,测量出此时屏与小透镜的距离,即为小透镜的焦距。
2. 利用夫琅和费衍射测光栅的光栅常数实验步骤:(1)调整光路,使激光束通过光栅后形成衍射图样。
(2)测量衍射图样的间距,根据dsinθ = kλ 的关系式,计算出光栅常数 d。
3. 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实验实验步骤:(1)将光栅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光路使激光束通过光栅。
(2)在光栅后放置傅里叶透镜,将光栅的频谱图像投影到屏幕上。
(3)在傅里叶透镜后放置小透镜,将频谱图像聚焦成一个点。
(4)观察频谱图像的变化,分析透镜的成像过程。
4. 空间滤波实验实验步骤:(1)将光栅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光路使激光束通过光栅。
(2)在傅里叶透镜后放置空间滤波器,选择不同的滤波器进行实验。
(3)观察滤波后的频谱图像,分析滤波器对图像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测量小透镜的焦距,验证了透镜的成像原理。
精密光学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精密光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精密光学仪器(如激光干涉仪、迈克耳孙干涉仪等)的使用方法和调节技巧。
3. 通过实验,掌握光学元件(如透镜、反射镜等)的焦距、曲率半径等参数的测量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精密光学测量是利用光学原理和方法对光学元件和系统进行测量的一种技术。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光的干涉原理:干涉现象是光波相遇时,相互叠加而形成的一种现象。
干涉条纹的形成是干涉原理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可以精确测量光学元件的参数。
2. 光的衍射原理:衍射现象是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偏离直线传播而形成的一种现象。
本实验中,利用光的衍射原理,可以测量透镜的焦距。
3. 光的折射原理:光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本实验中,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可以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三、实验仪器1. 激光干涉仪:用于测量光学元件的焦距、曲率半径等参数。
2. 迈克耳孙干涉仪:用于测量光的波长。
3. 平行光管:用于产生平行光束,用于透镜焦距的测量。
4. 牛顿环装置:用于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5. 读数显微镜:用于观察干涉条纹,测量参数。
四、实验步骤1. 激光干涉仪测量透镜焦距:(1)调节激光干涉仪,使激光束聚焦于透镜上。
(2)观察干涉条纹,记录干涉条纹的位置。
(3)移动透镜,使干涉条纹发生移动,记录移动距离。
(4)根据干涉条纹移动距离,计算透镜焦距。
2. 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光的波长:(1)调节迈克耳孙干涉仪,使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2)观察干涉条纹,记录条纹间距。
(3)改变光源,使干涉条纹发生移动,记录移动距离。
(4)根据干涉条纹移动距离,计算光的波长。
3. 平行光管测量透镜焦距:(1)调节平行光管,使光束聚焦于透镜上。
(2)观察干涉条纹,记录干涉条纹的位置。
(3)移动透镜,使干涉条纹发生移动,记录移动距离。
光学基础实验报告
光学基础实验报告光学基础实验报告实验1:⾃组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的1.了解透镜成像规律,掌握望远镜系统的成像原理。
2.根据⼏何光学原理、透镜成像规律和试验参数要求,设计望远镜的光路,提出光学元件的选⽤⽅案,并通过光路调整,达到望远镜的实验要求,从⽽掌握望远镜技术。
⼆、实验原理1.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望远镜由物镜L1和⽬镜L2组成。
⽬镜将⽆穷远物体发出光会聚于像⽅焦平⾯成⼀倒⽴实像,实像同时位于⽬镜的物⽅焦平⾯内侧,经过⽬镜放⼤实像。
通过调节物镜和⽬镜相对位置,使中间实像落在⽬镜⽬镜物⽅焦⾯上。
另在⽬镜物焦⽅⾯附有叉丝或标尺分化格。
物像位置要求:⾸先调节⽬镜⾄能清晰看到叉丝,后调整⽬镜筒与物镜间距离即对被观察物调焦。
望远镜成像视⾓放⼤率要求:定义视⾓放⼤率M 为眼睛通过仪器观察物像对⼈眼张⾓ω’的正切与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物体对眼睛的张⾓ω的正切之⽐M=ωωtan 'tan 。
要求M>1。
2.望远镜主要有两种情况:⼀种是具有正光焦度⽬镜,即⽬镜2L 是会聚透镜的系统,称为开普勒望远镜;另⼀种是具有负光焦度⽬镜,即⽬镜2L 是发散透镜的系统,称为伽利略望远镜。
对于开普勒望远镜,有M=ωωtan 'tan =-''21f f公式中的负号表⽰开普勒望远镜成倒像。
若要使M 的绝对值⼤于1,应有1f >2f 。
对于伽利略望远镜,视⾓放⼤率为正值,成正像。
此外,由于光的衍射效应,制造望远镜时,还必须满⾜:M=d D式中D 为物镜的孔径,d 为⽬镜的孔径,否则视⾓虽放⼤,但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
三、思考题1.根据透镜成像规律,怎样⽤最简单⽅法区别凹透镜和凸透镜?答:(1)将这个透镜靠近被观察物,如果物的像被放⼤的,说明该透镜为凸透镜;(2)将这个透镜放在阳光下或灯光下适当移动,如果出现⼩光斑的,说明该透镜为凸透镜.2.望远镜和显微镜有哪些相同之处?从⽤途、结构、视⾓放⼤率以及调焦等⼏个⽅⾯⽐较它们的相异之处。
光学基础实验实验报告
基础光学实验一、实验仪器从基础光学轨道系统,红光激光器及光圈支架,光传感器与转动传感器,科学工作室500或750接口,datastudio软件系统二、实验简介利用传感器扫描激光衍射斑点,可标度各个衍射单缝之间光强与距离变化的具体规律。
同样可采集干涉双缝或多缝的光强分布规律。
与理论值相对比,并比较干涉和衍射模式的异同。
理论基础衍射:当光通过单缝后发生衍射,光强极小(暗点)的衍射图案由下式给出asinθ=m' λ(m'=1,2,3,....)(1)其中a是狭缝宽度,θ为衍射角度,λ是光的波长。
下图所以为激光实际衍射图案,光强与位置关系可由计算机采集得到。
衍射θ角是指从单缝中心到第一级小,则数。
m'为衍射分布级双缝干涉:当光通过两个狭缝发生干涉,从中央最大值(亮点)到单侧某极大的角度由下式给出:dsinθ=mλ(m=1,2,3,....)(2)其中d是狭缝间距,θ为从中心到第m级最大的夹角,λ是光的波长,m为级数(0为中心最高,1为第一级的最大,2为第二级的最大...从中心向外计数)。
如下图所示,为双缝干涉的各级光强包络与狭缝的具体关系。
三、实验预备1.将单缝盘安装到光圈支架上,单缝盘可在光圈支架上旋转,将光圈支架的螺丝拧紧,使单缝盘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转动。
要选择所需的狭缝,秩序旋转光栅片中所需的狭缝到单缝盘中心即可。
2、将采集数据的光传感器与转动传感器安装在光学轨道的另一侧,并调整方向。
3、将激光器只对准狭缝,主义光栅盘侧靠近激光器大约几厘米的距离,打开激光器(切勿直视激光)。
调整光栅盘与激光器。
4、自左向右和向上向下的调节激光束的位置,直至光束的中心通过狭缝,一旦这个位置确定,请勿在实验过程中调整激光束。
5、初始光传感器增益开关为×10,根据光强适时调整。
并根据右图正确讲转动传感器及光传感器接入科学工作室500.6、打开datastudio软件,并设置文件名。
四、实验内容 a、单缝衍射1、旋转单缝光栅,使激光光束通过设置为0.16毫米的单缝。
关于光学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光学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基本定律,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1. 平行光管2. 透镜3. 光具座4. 分划板5. 白光光源6. 积分球7. 滤光片8. 光谱仪9. 光纤光谱仪三、实验内容实验一:平行光管测量透镜焦距1. 实验原理:平行光管通过调节分划板使其成像于无穷远,再利用透镜的成像规律测量焦距。
2. 实验步骤:a. 将平行光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节光源使光线平行。
b. 将分划板调节到物镜的焦平面上,观察分划板的像。
c. 将待测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使分划板的像清晰。
d. 利用读数显微镜测量透镜的焦距。
实验二:测量不同种类滤光片的透过率1. 实验原理:利用积分球和光谱仪测量不同种类滤光片的透过率。
2. 实验步骤:a. 将光源放置在积分球中,使光线均匀分布。
b. 将不同种类的滤光片依次放置在积分球的出口处。
c. 利用光谱仪测量透过滤光片的光谱。
d. 计算滤光片的透过率。
实验三:了解薄膜的性质与应用1. 实验原理:利用干涉现象观察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2. 实验步骤:a. 将薄膜样品放置在光具座上,调节光源使光线垂直照射薄膜。
b. 观察干涉条纹,记录条纹间距。
c. 根据干涉条纹间距计算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四:了解光纤光谱仪的原理与使用方法1. 实验原理:光纤光谱仪利用光纤传输光信号,通过光谱仪分析光信号的光谱。
2. 实验步骤:a. 将光纤光谱仪连接到光源和探测器。
b. 调节光源,使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
c. 利用光谱仪分析光信号的光谱。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行光管测量透镜焦距:测量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2. 测量不同种类滤光片的透过率:测量结果与滤光片规格书上的数据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3. 了解薄膜的性质与应用:通过实验观察到干涉条纹,计算出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光学设计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光学设计软件的使用,如ZEMAX。
3. 学会光学系统参数的优化方法。
4. 通过实验,加深对光学系统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ZEMAX软件2. 相关实验指导书3. 物镜镜头文件4. 目镜镜头文件5. 光学系统镜头文件三、实验原理光学系统设计是光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满足特定要求的成像系统。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系统设计,包括物镜、目镜和光学系统的设计。
四、实验步骤1. 设计物镜(1)打开ZEMAX软件,创建一个新的光学设计项目。
(2)选择物镜类型,如球面镜、抛物面镜等。
(3)设置物镜的几何参数,如半径、厚度等。
(4)优化物镜参数,以满足成像要求。
2. 设计目镜(1)在ZEMAX软件中,创建一个新的光学设计项目。
(2)选择目镜类型,如球面镜、复合透镜等。
(3)设置目镜的几何参数,如半径、厚度等。
(4)优化目镜参数,以满足成像要求。
3. 设计光学系统(1)将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文件导入ZEMAX软件。
(2)设置光学系统的其他参数,如视场大小、放大率等。
(3)优化光学系统参数,以满足成像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镜设计结果通过优化,物镜的焦距为100mm,半视场角为10°,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
2. 目镜设计结果通过优化,目镜的焦距为50mm,半视场角为10°,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
3. 光学系统设计结果通过优化,光学系统的焦距为150mm,半视场角为20°,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光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了使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系统设计。
3. 加深了对光学系统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4. 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为今后从事光学系统设计工作打下了基础。
注:本实验报告仅为示例,具体实验内容和结果可能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光学试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调试技巧。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学试验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通过观察光的行为,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性质、结构以及光学特性。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光学原理:1. 光的反射与折射2. 光的干涉与衍射3. 光的偏振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光学平台、光具座、光源、反射镜、透镜、滤光片、偏振片、光栅、干涉仪等。
2. 实验材料:待测样品、光学元件、光电池、光敏电阻等。
四、实验步骤1. 光的反射与折射实验(1)将光源、透镜、反射镜和待测样品依次放置在光学平台上,调整光源方向,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待测样品上。
(2)观察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记录数据。
(3)调整透镜与待测样品的距离,观察折射光线的方向,记录数据。
2. 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1)将光源、光栅、透镜和光电池依次放置在光学平台上,调整光源方向,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光栅上。
(2)观察光电池上的光强分布,记录数据。
(3)调整透镜与光电池的距离,观察衍射光线的方向,记录数据。
3. 光的偏振实验(1)将光源、偏振片、透镜和光电池依次放置在光学平台上,调整光源方向,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偏振片上。
(2)观察光电池上的光强分布,记录数据。
(3)旋转偏振片,观察光电池上的光强变化,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反射与折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待测样品的折射率,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2. 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光栅的衍射级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3. 光的偏振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偏振片的偏振角度,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光学试验,我们了解了光学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调试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光的行为,分析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实验过程中误差的来源,为今后进行更精确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光学设计实验报告收获(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光学设计是光学工程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其目的是通过对光学元件和光学系统的设计,实现对光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光学设计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航空航天、光学仪器、光纤通信等。
为了更好地掌握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们进行了光学设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光学设计软件的使用;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1. 光学元件设计:通过实验,了解光学元件的基本参数,如焦距、折射率等,并运用光学设计软件进行光学元件的设计。
2. 光学系统设计:运用光学设计软件,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光学系统,如透镜组、反射镜等,并优化系统性能。
3. 光学系统测试:对设计的光学系统进行测试,验证其性能是否符合预期。
4. 实验报告撰写: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收获。
四、实验收获1. 理论知识收获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习了光学元件的参数计算、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光学系统的性能评价。
这些知识为我们今后从事光学设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能力收获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光学设计软件,如Zemax、TracePro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光学设计的基本步骤,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团队协作收获本次实验分为小组合作进行,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实验环节。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创新意识收获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法,寻求最优方案。
这使我们培养了创新意识,学会了在遇到问题时,从多角度思考,寻求解决方案。
5. 实验报告撰写收获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光学系列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调整技巧;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理论,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光的反射和折射(1)实验目的:验证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了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2)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光具座、平面镜、透镜、光屏等)组装好;2)调节光具座,使光源、平面镜、透镜、光屏等光学元件共线;3)调整平面镜,使入射光线垂直于镜面;4)观察并记录反射光线的方向,验证反射定律;5)将透镜置于入射光线和光屏之间,调整透镜位置,观察折射光线的方向,验证折射定律;6)计算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分析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3)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显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验证了反射定律;2)实验结果显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存在正弦关系,验证了折射定律;3)通过实验结果,加深了对光在介质中传播规律的理解。
2. 实验二:薄膜干涉(1)实验目的:观察薄膜干涉现象,了解干涉原理和薄膜厚度与干涉条纹的关系。
(2)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薄膜干涉仪、白光光源、光屏等)组装好;2)调整薄膜干涉仪,使白光光源垂直照射到薄膜上;3)观察光屏上的干涉条纹,记录条纹间距;4)改变薄膜的厚度,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分析薄膜厚度与干涉条纹的关系。
(3)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显示,光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验证了干涉现象;2)通过改变薄膜的厚度,发现干涉条纹间距与薄膜厚度呈线性关系,符合干涉原理;3)通过实验结果,加深了对干涉原理和薄膜干涉现象的理解。
3. 实验三:衍射和光的衍射极限(1)实验目的:观察光的衍射现象,了解衍射原理和衍射极限。
(2)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单缝衍射仪、光具座、光屏等)组装好;2)调整单缝衍射仪,使光源垂直照射到单缝上;3)观察光屏上的衍射条纹,记录条纹间距;4)改变单缝宽度,观察衍射条纹的变化,分析衍射极限。
光学基本测量实验报告
光学基本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光学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深入理解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一)薄透镜焦距的测量1、自准直法当物点位于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时,从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成为平行光。
若在透镜的另一侧放置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反射光将沿原路返回,再次通过透镜后成像于物点处,此时物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即为透镜的焦距。
2、物距像距法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 1/u + 1/v = 1/f ,其中 u 为物距,v 为像距,f 为焦距。
通过测量物距和像距,即可计算出焦距。
(二)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分光计是一种用于测量角度的精密光学仪器。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自准直望远镜将光线反射回望远镜,通过调节望远镜和平行光管的光轴与分光计的中心转轴垂直,从而实现精确测量角度。
(三)光栅衍射光栅衍射是指光通过光栅时发生的衍射现象。
根据光栅方程dsinθ=kλ ,其中 d 为光栅常数,θ 为衍射角,k 为衍射级数,λ 为入射光波长。
通过测量衍射角,可以计算出入射光的波长。
三、实验仪器凸透镜、平面镜、光具座、光源、光屏、分光计、光栅、汞灯等。
四、实验步骤(一)薄透镜焦距的测量1、自准直法(1)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在透镜的一侧放置光源,在另一侧放置平面镜,并调整平面镜与透镜的距离,使光源通过透镜和平面镜后能够在物屏上成像。
(2)前后移动物屏,当像最清晰时,记录物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即为透镜的焦距。
(3)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2、物距像距法(1)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和位置,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2)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记录此时的物距 u 和像距 v 。
(3)改变物距,再次测量像距,重复多次,根据公式计算焦距并取平均值。
(二)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1、粗调(1)调节望远镜和平行光管的高度,使其大致与分光计的中心转轴平行。
光学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光学实验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光学理论,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本实验报告主要总结了我参加的光学实验,包括光的传播、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基本光学现象,以及光学元件的特性和应用。
二、实验内容及过程1. 光的传播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实验器材:激光笔、光屏、白纸、直尺。
(3)实验过程:1)将激光笔对准光屏,调整激光笔与光屏的距离,使激光束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点。
2)用直尺测量光点与光屏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
3)改变激光笔与光屏之间的距离,重复步骤1)和2),记录数据。
4)分析数据,验证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折射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光的折射定律,了解折射率与介质的关系。
(2)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砖、水、白纸。
(3)实验过程:1)将激光笔对准玻璃砖,调整激光笔与玻璃砖的距离,使激光束在玻璃砖上形成一个光点。
2)将玻璃砖放入水中,调整激光笔与玻璃砖的距离,使激光束在水中形成一个光点。
3)比较光点在玻璃砖和水中的位置,分析数据,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4)改变激光笔与玻璃砖的距离,重复步骤2),记录数据,分析折射率与介质的关系。
3. 反射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光的反射定律,了解反射率与介质的关系。
(2)实验器材:激光笔、平面镜、白纸。
(3)实验过程:1)将激光笔对准平面镜,调整激光笔与平面镜的距离,使激光束在平面镜上形成一个光点。
2)改变激光笔与平面镜的距离,重复步骤1),记录数据。
3)分析数据,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4. 干涉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光的干涉现象,了解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
(2)实验器材:激光笔、双缝板、光屏、白纸。
(3)实验过程:1)将激光笔对准双缝板,调整激光笔与双缝板之间的距离,使激光束在双缝板上形成两个光点。
2)将双缝板放在光屏前,调整双缝板与光屏之间的距离,使光屏上出现干涉条纹。
光程光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光程光学实验,加深对光程、折射率、光路偏折等光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测量光程和折射率的方法,并学习利用光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二、实验原理光程是指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光线实际走过的距离与光在该介质中的速度的乘积。
光程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时间成正比,与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成正比。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为: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具箱:包括白光光源、分光计、望远镜、透镜、光栅等。
2. 折射率测定仪:用于测量折射率。
3. 光程测量仪:用于测量光程。
4. 计算器:用于数据处理和计算。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测量不同厚度透镜的光程差:将不同厚度的透镜放置在光具箱中,利用光程测量仪测量光程差,并记录数据。
2. 测量不同折射率介质的折射率:将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放置在光具箱中,利用折射率测定仪测量折射率,并记录数据。
3. 测量光路偏折:利用分光计和望远镜测量光路偏折,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量不同厚度透镜的光程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光程差与透镜厚度的关系曲线,分析光程差与透镜厚度的关系。
2. 测量不同折射率介质的折射率: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折射率与介质折射率的关系曲线,分析折射率与介质折射率的关系。
3. 测量光路偏折: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光路偏折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关系。
六、实验误差分析1. 光程测量误差:光程测量仪的精度和测量方法对光程测量误差有较大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小测量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2. 折射率测量误差:折射率测定仪的精度和测量方法对折射率测量误差有较大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小测量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3. 光路偏折测量误差:分光计和望远镜的精度和测量方法对光路偏折测量误差有较大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小测量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光学模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光学模拟软件的基本操作;3. 通过模拟实验,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4.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学模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光学系统的成像过程,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直观地了解光学系统的成像特性,分析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从而优化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傅里叶变换对光学系统进行频谱分析,通过模拟光学系统的各个光学元件对光波的影响,计算出系统的成像质量。
三、实验仪器与软件1. 实验仪器:计算机、投影仪、实验平台、实验设备(如光学元件、光源等);2. 实验软件:Zemax、LightTools、TracePro等光学模拟软件。
四、实验内容1. 光学系统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光学系统,包括选择光学元件、确定光学元件的位置等;2. 模拟实验:利用光学模拟软件,模拟光学系统的成像过程,分析成像质量;3. 结果分析: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优化光学系统设计。
五、实验步骤1. 设计光学系统: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镜头、光阑、滤光片等光学元件,确定光学元件的位置,绘制光学系统图;2. 模拟实验:打开光学模拟软件,导入光学系统图,设置光源、成像平面等参数,进行模拟实验;3. 结果分析:观察模拟结果,分析成像质量,找出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4. 优化设计:根据分析结果,对光学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成像质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得到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包括成像清晰度、分辨率、畸变等参数;2. 结果分析:分析成像质量,找出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如光学元件的成像质量、光学系统的设计等。
七、实验结论1. 通过光学模拟实验,加深了对光学原理的理解,掌握了光学模拟软件的基本操作;2. 优化了光学系统设计,提高了成像质量;3. 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在设计光学系统时,要考虑光学元件的成像质量,选择合适的元件;2. 在模拟实验中,要设置合适的参数,如光源、成像平面等;3. 分析结果时,要全面考虑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优化设计。
光学综合试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光学综合试验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光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仪器使用。
2. 深入理解光学原理,验证光学定律。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光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光的衍射等。
通过实验验证这些原理,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三、实验仪器1. 平面镜2. 三棱镜3. 凸透镜4. 凹透镜5. 白光光源6. 光屏7. 光具座8. 光具盒9. 米尺10.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1)将平面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至水平。
(2)用白光光源照射平面镜,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3)用米尺测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距离,记录数据。
2. 光的反射实验(1)将平面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至水平。
(2)用白光光源照射平面镜,观察光线的反射情况。
(3)用米尺测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距离,记录数据。
3. 光的折射实验(1)将凸透镜和凹透镜分别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至水平。
(2)用白光光源照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线的折射情况。
(3)用米尺测量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距离,记录数据。
4. 光的干涉实验(1)将光具盒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至水平。
(2)用白光光源照射光具盒,观察光线的干涉情况。
(3)用米尺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5. 光的衍射实验(1)将三棱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至水平。
(2)用白光光源照射三棱镜,观察光线的衍射情况。
(3)用米尺测量衍射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距离:L1 = 20cm2. 光的反射实验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距离:L2 = 20cm3. 光的折射实验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距离:L3 = 15cm4. 光的干涉实验干涉条纹间距:ΔL4 = 0.5cm5. 光的衍射实验衍射条纹间距:ΔL5 = 0.3cm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符合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眼镜光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眼镜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光学元件的作用。
2. 学习眼镜度数的测量方法和眼镜片的设计。
3. 掌握眼镜验光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眼镜光学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2. 透镜成像: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或发散,形成实像或虚像。
3. 度数的计算:眼镜度数表示为负值或正值,负值代表凹透镜,正值代表凸透镜。
度数计算公式为:度数 = 1/焦距(单位为米)。
4. 验光流程:包括询问病史、检查视力、测量瞳距、试戴眼镜等步骤。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验光仪、视力表、眼镜片、眼镜架、瞳距尺等。
2. 实验材料:眼镜片、眼镜架、视力表等。
四、实验步骤1. 验光仪调试:将验光仪置于稳定的工作台上,调整光轴与地面垂直,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2. 询问病史:了解受试者的年龄、职业、视力状况等基本信息。
3. 视力检查:使用视力表检查受试者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等。
4. 瞳距测量:使用瞳距尺测量受试者的瞳距,为眼镜片制作提供依据。
5. 试戴眼镜:为受试者试戴不同度数的眼镜片,观察视力改善情况。
6. 度数计算:根据受试者的视力状况和瞳距,计算眼镜片度数。
7. 眼镜片制作:将计算出的度数和瞳距信息输入眼镜片制作设备,制作眼镜片。
8. 眼镜架调试:调整眼镜架的鼻托、耳钩等部位,确保眼镜舒适、稳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掌握了眼镜光学的原理和眼镜度数的测量方法。
2. 学会了眼镜验光的基本流程和技巧,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3. 了解了自己和他人的视力状况,为眼镜片制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六、实验总结1. 眼镜光学实验有助于我们了解光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科学素养。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损坏仪器和伤害自己。
3. 通过实验,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七、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类型眼镜片(如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老花眼镜)的原理和特点。
光学实验报告
光学实验报告篇一:微波光学实验实验报告近代物理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得分:实验时间: XX 年 11 月 23 日,第十三周,周一,第 5-8 节实验者:班级材料0705学号 XX67025 姓名童凌炜同组者:班级材料0705学号 XX67007 姓名车宏龙实验地点:综合楼 503实验条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 %,室内气压实验题目:微波光学实验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微波分光仪,反射用金属板,玻璃板,单缝衍射板实验目的:1. 了解微波分光仪的结构,学会调整并进行试验.2. 验证反射规律3. 利用迈克尔孙干涉仪方法测量微波的波长4. 测量并验证单缝衍射的规律5. 利用模拟晶体考察微波的布拉格衍射并测量晶格数实验原理简述: 1. 反射实验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反射板,必定要发生反射.本实验室以一块金属板作为反射板,来研究当电磁波以某一入射角投射到此金属板上时所遵循的反射规律。
2. 迈克尔孙干涉实验在平面波前进的方向上放置一块45°的半透半反射版,在此板的作用下,将入射波分成两束,一束向A传播,另一束向B传播.由于A,B两板的全反射作用,两束波将再次回到半透半反板并达到接收装置处,于是接收装置收到两束频率和振动方向相同而相位不同的相干波,若两束波相位差为2π的整数倍,则干涉加强;若相位差为π的奇数倍,则干涉减弱。
3. 单缝衍射实验如图,在狭缝后面出现的颜射波强度并不均匀,中央最强,同时也最宽,在中央的两侧颜射波强度迅速减小,直至出现颜射波强度的最小值,即一级极小值,此时衍射角为φ=arcsin(λ/a).然后随着衍射角的增大衍射波强度也逐渐增大,直至出现一级衍射极大值,此时衍射角为Φ=arcsin(3/2*λ/a),随着衍射角度的不断增大会出现第二级衍射极小值,第二级衍射极大值,以此类推。
4. 微波布拉格衍射实验当X射线投射到晶体时,将发生晶体表面平面点阵散射和晶体内部平面点阵的散射,散射线相互干涉产生衍射条纹,对于同一层散射线,当满足散射线与晶面见尖叫等于掠射角θ时,在这个方向上的散射线,其光程差为0,于是相干结果产生极大,对于不同层散射线,当他们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则在这个方向上的散射线相互加强形成极大,设相邻晶面间距为d,则由他们散射出来的X射线之间的光程差为CD+BD=2dsinθ,当满足2dsinθ=Kλ,K=1,2,3…时,就产生干涉极大.这就是布拉格公式,其中θ称为掠射角,λ为X射线波长.利用此公式,可在d已测时,测定晶面间距;也可在d已知时,测量波长λ,由公式还可知,只有在实验步骤简述: 1. 反射实验1.1 将微波分光仪发射臂调在主分度盘180°位置,接收臂调为0°位置.1.2 开启三厘米固态信号发射器电源,这时微安表上将有指示,调节衰减器使微安表指示满刻度. 1.3 将金属板放在分度小平台上,小分度盘调至0°位置,此时金属板法线应与发射臂在同一直线上,1.4 转动分度小平台,每转动一个角度后,再转动接收臂,使接收臂和发射臂处于金属板的同义词,并使接收指示最大,记下此时接收臂的角度.1.5 由此,确定反射角,验证反射定律,实验中入射角在允许范围内任取8个数值,测量微波的反射角并记录.2. 迈克尔孙干涉实验2.1 将发射臂和接收臂分别置于90°位置,玻璃反射板置于分度小平台上并调在45°位置,将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可动反射镜和固定反射镜.2.2两金属板法线分别在与发射臂接收臂一致,实验时,将可动金属板B移动到导轨左端,从这里开始使金属板缓慢向右移动,依次记录微安表出现的的极大值时金属板在标尺上的位置.2.3 若金属板移动距离为L,极大值出现的次数为n+1则,n()?L,λ=2L/n 这便是微波的波长,再令金属板反向移动,重复上面操作,最后求出两次所得微波波长的平均值.3. 单缝衍射实验3.1 预先调整好单缝衍射板的宽度(70mm),该板固定在支座上,并一起放到分度小平台上,单缝衍射板要和发射喇叭保持垂直,3.2 然后从衍射角0°开始,在单缝的两侧使衍射角每改变1°,读一次表头读数,并记录.λ2由于本实验的单缝衍射版的最小值,衍射角度不能过大,同时考虑到第一级衍射极大值的强度比中央极大值的强度弱很多,隐刺将本实验分成两段,第一段从-30°~30°,第二段从30°~50°.3.3 画出两段的I-φ试验曲线图,根据微波波长和缝宽,算出第一级极小和一级极大的衍射角与曲线上求得的结果进行比较4. 微波布拉格衍射实验4.1 用微波代替X射线验证布拉格公式,必须制作一个模拟晶体,使晶格常熟略大于微波波长.模拟晶体是由直径10mm的金属球做成的立方晶体模型,相邻球距为40mm,这些金属球就相当于晶体点阵中的粒子,实验时,将模拟晶体放在分度小平台上.4.2 首先令分度小平台指示在0°位置,这样晶体(100)面与发射臂平行,固定臂指针指示的是入射角;活动臂指针指示的是经晶体(100)面反射的微波的反射角.4.3 转动分度小平台,改变微波的掠射角,掠射角的测量范围15°~35°,45°~60°,保证散射角与掠射角相等,分度小平台每次转动1°,读取接收检波电流I值,再绘出I-θ曲线图.从实验曲线上求出极大值θ角大小,然后与理论公式计算出来的衍射角相比较(取K=1,d=40mm,λ=32.02mm),计算其偏离程度,并分析其原因原始数据、数据处理及误差计算:从上面的实验数据看出,微波的入射角θin和反射角θout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认为是相等的,少数的偏差可能是由于微波易受外界干扰所致。
光学课堂演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基本原理,掌握光学实验的基本方法;2.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验证光学定律和公式;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光的折射定律(1)实验原理: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为:n1sinθ1=n2sinθ2。
(2)实验仪器:白光光源、玻璃砖、光具座、刻度尺、量角器、折射率测定装置。
(3)实验步骤:①调整光具座,使白光光源垂直照射玻璃砖;②观察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玻璃砖的界面;③用刻度尺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④计算玻璃砖的折射率;⑤重复实验,验证斯涅尔定律。
2. 实验二:光的反射定律(1)实验原理: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θi=θr。
(2)实验仪器:白光光源、平面镜、光具座、刻度尺、量角器、反射率测定装置。
(3)实验步骤:①调整光具座,使白光光源垂直照射平面镜;②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界面;③用刻度尺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④计算平面镜的反射率;⑤重复实验,验证反射定律。
3. 实验三:光的干涉现象(1)实验原理:光的干涉现象是由于两束或多束相干光在空间相遇时,相互叠加而形成的。
当两束光的光程差为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出现明条纹;当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
(2)实验仪器:白光光源、双缝干涉装置、光具座、刻度尺、量角器、干涉条纹测定装置。
(3)实验步骤:①调整光具座,使白光光源垂直照射双缝干涉装置;②观察干涉条纹;③用刻度尺测量干涉条纹间距;④计算光波的波长;⑤重复实验,验证干涉现象。
4. 实验四:光的衍射现象(1)实验原理:光的衍射现象是指光波通过障碍物或孔径时,在障碍物或孔径边缘发生弯曲,从而产生新的光场分布。
(2)实验仪器:白光光源、单缝衍射装置、光具座、刻度尺、量角器、衍射条纹测定装置。
(3)实验步骤:①调整光具座,使白光光源垂直照射单缝衍射装置;②观察衍射条纹;③用刻度尺测量衍射条纹间距;④计算光波的波长;⑤重复实验,验证衍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实验二:采光系数测量实验三:室内照明实测实验小组成员:指导老师:日星期二3月12年2013日期: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和光透射比测量一、实验目的与要求室内表面的反射性能和采光口中窗玻璃的透光性能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室内光环境的好坏,因此,在试验现场采光实测时,有必要对室内各表面材料的光反射比,采光口中透光材料的过透射比进行实测。
通过实验,了解材料的光学性质,对光反射比、透射比有一巨象的数值概念,掌握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和试验方法(一)、光反射比的实验原理、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光反射比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用样板比较和光反射比仪直接得出光反射比;间接法是通过被测表面的照度和亮度得出漫反射面的光反射比。
下面是间接测量法。
1.实验原理(1)用照度计测量:P是投射到某一材料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通量与被该光源的光通量的比值,根据光反射比的定义:光反射比即:φφP=P/因为测量时将使用同一照度计,其受光面积相等,且,所以对于定向反射的表面,我们可以用上述代入式,整理后得:P=EE P/对于均匀扩散材料也可以近似的用上述式。
可知只要测出材料表面入射光照度E和材料反射光照度Ep,即可计算出其反射比。
(2)用照度计和亮度计测量用照度计和亮度计分别测量被测表面的照度E和亮度L后按下式计算πL/EP=2;被测表面的亮度,cd/m式中:L---E—被测表面的照度,lx 。
2.测量内容要求测量室内桌面、墙面、墙裙、黑板、地面的光反射比。
每种材料面随机取3个点测量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3.测量方法①将照度计电源(POWER)开关拨至“ON”,检查电池,如果仪器显示窗出现“BATT”字样,则需要换电池;②将光接收器盖取下,将其光敏表面放在待测处,再将量程(RANGE)开关拨至适当位置,例如,拨在×1挡,测量的仪器显示值乘以量程因子即为测量结果。
另有一种自动量程照度计,数字显示中的小数点随照度的大小不同而自动移位,只需将所显示的数字乘以量程因子即为测量结果(单位:lx)。
有的照度计为自动量程,直接读取照度计数字即为测量结果。
③在稳定光源下,将光接收器背面紧贴被测表面,测其入射照度E;然后将光接收器感光面对准被测表面的同一位置,逐渐平移光接收器平行离开测点,照度值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约300mm左右),读;ρ,即可计算出光反射比Ep取反射照度值④测量时尽量缩短入射照度和反光照度间的时间间隔,并尽可能的保持周围光环境的一致性。
测量人尽量穿深色衣服。
(二)、光透射比的实验原理、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1.实验原理根据光透射比的定义:光透射比是透过某一透光材料的光通量与透过该光源的光通量的比值,即:φφ/r = r与测量光反射比的道理相同,上述式同样可以变化为:E/E r =r用照度计测量透光材料的透射光照度和同一轴线上入射光照度便可计算出盖材料的光透射比r 。
2.实验内容:测量教室内光玻璃透射比,随机的取3点,共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
3.试验方法①将照度计电源(POWER)开关拨至“ON”,检查电池,如果仪器显示窗出现“BATT”字样,则需要换电池。
②将光接收器盖取下,将其光敏表面放在待测处,再将量程(RANGE)开关拨至适当位置。
③选择无直射阳光照射窗口,如北向窗口,将照度计的光接收器的感光面对准窗外。
紧贴透光材料两侧E/E 便可计算出光透射比。
r r =i和Er,则利用公式同一轴线上,分别测出E图2 用照度计测定材料表面反射系数图3 用照度计测定材料的透光系数三、数据记录与整理实验测量地点:华中科技大学西十二教学楼S111教室测量数据如下:光反射比测量记录表1.12读数\测点Ep E P Pˉ Ep E P Pˉ0.33 50.8 153.5 368 1104 0.33 10.34 159.1 0.34 地面 2 369 1133 0.33 0.32 53.90.34 157 53.9 369 311680.313 读数\测点 Ep E P Pˉ0.31 1123 397地面 2 114 420 0.27 0.293120 4140.2921 \测点读数PˉP Ep E P Pˉ Ep E0.42 239 1104 0.43 140 3340.46 157 0.44 黑板 2 107 258 0.41 0.49 3180.46 151 0.493129 2593263 \测点读数 E P Pˉ Ep161 1282 0.570.45 288 0.49 黑板2 1292753127 0.4621 \测点读数PˉEp E Ep P Pˉ E P0.89 150 0.84 167.5 1134.8 160.40.89 175.5 0.84 157.2 139.2 0.88 0.91 160.6 墙面 2 162.4 132.3 3163.20.81183.2 0.883 读数\测点 Pˉ Ep E P10.65 200 307184 墙面2 281 0.65 0.663186 2720.6821 测点读数\ Ep PˉE Ep P PˉE P39512790.4014011113870.370.37228110321360.35 桌面3821350.3428539733 读数\测点 E Ep PˉP0.3617202610.382278734桌面0.370.363739263注:表中是同一测点三次测量后计算的值的平均值。
.2.光透射比测量记录表12 测点读数\P PˉEp E PˉE Ep P0.85 461 0.79 465 1 544 364玻璃0.86 0.86532 2 457 0.86 405 0.89 4530.87 467 3455534 0.914133 读数\测点 PˉEp P E1 238 0.82 289玻璃 22372870.830.833235 284 0.83桌0.360.85实验二、采光系数测量一、实验目的与要求室内光环境好坏对于人们在生产、工作或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光环境能提高工作效率或产品质量,有助于保障人生安全和视力。
天然采光效果好坏及采光是否合理,可以通过天然采光实测做出评价,从而发现建筑物采光设计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改善光环境质量。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天然采光的基本原理,采光系数的实测方法和实验数据整理方法,并对该实测房间的光环境做出评价。
二、实验设备和实验原理1.实验设备照度计、皮尺、支架。
现场采光测量至少要配置两台相同型号的照度计,分别用于室内和室外的照度测量,用于室内测量的照度计的量程为0~5000lx用于室外测量的照度计的量程为0~50000lx;测量前两台照度计应同时在天然光下进行校正,并绘制校正曲线。
2.实验原理室内采光测量最主要的工作室同时测量由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室内工作面上的照度值和室外水平面照度值。
室外照度是经常变化的,这必然使室内照度随之而变,不可能是一固定值。
因此对采光系数量的指标,我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都用相对值。
这一相对值。
这一相对值称采光系数(C),它是室内某一点的天然光照度(En)和同一时间的室外全云天的天然光照度(Ew)的比值。
C= En/ Ew×100%三、实验方法1.测点的布置:室内采光测点的布置应反映室内各工作面上照度值的变化和光分布情况,因此采光实测时要在待测建筑物内选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室内采光质量的典型剖面,然后在典型剖面与工作面的交线布置一组测点。
侧面采光的房间里有两个代表性的横剖面,其中一个通过侧窗的中心线,另一个通过窗间墙的中心线,纵剖面根据房间的大小来确定,对于有顶部采光还要增加两个以上的纵剖面其中一个的应该与纵向天窗水平设投影的纵轴线重合;剖面图上布置测点的间距取2-4米,如果房间不大测点间距取0.5~1米,测点距离或柱的距离为0.-1米,中间的各测点的按等距布置。
2.测量条件我国设计采光标准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的CIE标准天空,即全云天作为天空亮度分布规律的标准,因此采光系数测量的天空条件应选全云天(即云量为8-10级的全云天),天空中看不到太阳的位置。
不应在晴天和多云天测量,也不宜在雨雪天测量。
测量时间应选择一天内照度相对稳定的那一段时间内,一般多选择在上午10点至下午14点之间为宜,而早晨和傍晚前后照度变化不大,不宜在这段时间里测量。
室外照度测量应选择室外的一块空地,或平屋面上作为测点,测点附近没有房屋和树木等障碍物的遮挡,远处的建筑物或其他遮挡物与测点的距离应大于遮挡物高度的6倍以上。
测量操作人员离开测点一定距离(视光电接收器引线长短而定),或将光探头水平放在凳子上,测量人蹲下读数。
3.测量方法测量人员应将光接收器水平放置在测点处,在测量前应该与室内测量人员约好,什么时间开始读数,每隔5或10秒读一次数,读数前应该将接收器曝光两分钟以上才能读数,室内测量人员每个测点测量三次,然后换一个测量,测点轮换的次序应与室外测量数据一一对应。
另外读数时人体应尽量低于测点高度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在我小组的实际测量中,测点位置以及剖线关系下图所示:四、测量数据记录与整理测量数据记录如下表:表1—2.11 2次数\测量点 En(lx) Ew(lx) C(%) Cˉ(%) En(lx) Ew(lx) C(%) Cˉ(%)1 112.8 114.2 98.77 12.5 87.2 14.332 108.7 111.9 97.14 97.7212.5 88.5 14.12 14.0913.823 106.512.1109.587.597.263 4次数测量点\En(lx) Ew(lx) C(%) Cˉ(%) En(lx) Ew Cˉ(lx) C(%)5.28 71.2 7.41 14.04 105.2 1 13.3413.29 4.88 13.83 69.9 104 13.27 2 6.98 7.5513.198.2868.7102.813.563 5.695 6次数\测量点En(lx) Ew(lx) C(%) Cˉ(%) En(lx) Ew(lx) C(%) Cˉ(%)6.44 87.1 7.39 5.69 67.4 18.448.91 8.917.28 6.44 7.3288.4 66.1 2 5.899.3986.27.286.2864.93 6.187次数测量点\) C(%)Cˉ) Ew(Enlx)(lx)C(% Cˉ(%(lxEn() Ewlx)7.56 59.3 58.421 6.19 101.5 81.8 57.9651157.9255.9 6.28 2 75.9 96.5 8.27 7.9604157.546.08 3 96.175.68.0455.39 \次数测量点En(lx) Ew(lx) C (% ) Cˉ(%)6.3 1 63.7 9.89 10.4410.44 62.3 6.51 23 6.72 61.1 10.99五、附加测量项目C采光系数最低值1.min采光系数最低值应取典型剖面和假定工作面交线上各测点中采光系数值中最低的一个,作为该房间的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