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 1总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方剂总论课件学习PPT文档
❖ 3、分类:
温中祛寒 回阳救逆 温经散寒
清法
❖ 1、定义:
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 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2、适应病证:里热证
3、常用分类
❖ 清气分热 ❖ 清营凉血 ❖ 清热解毒 ❖ 清脏腑热 ❖ 清虚热
消法
❖ 1、定义:
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 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 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 的一类治法。
(1)虚证。 (2)正虚感邪。
❖ 3、分类:
补气、补血、气血双补、 补阴、补阳、阴阳双补。
❖ 八法运用要求:
“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 百法备焉。”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 一、七方说。 ❖ 二、病证分类法。 ❖ 三、祖方(主方)分类法。 ❖ 四、功用(治法)分类法。 ❖ 五、综合分类法。
的一类治法。
❖ 2、适应病证:
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 或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
❖ 3、分类:
依据:病邪之性质、种类、正气之强弱。 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和法
❖ 1、定义:
和法是通过和解和调和的方法,使 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 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治法概述
❖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
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 治则 :所有疾病必须遵守的治法共性。 ❖ 治法 : ❖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 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疗法则。
(完整版)《方剂学》PPT课件
口苦微渴。 ❖ 使用注意:
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医学课件
22
随证加减: ❖ 兼湿较轻,肢酸不甚,去苍术、细辛; ❖ 痹痛甚剧,加独活、灵仙、姜黄; ❖ 湿重胸满,去生地,加枳壳、厚朴; ❖ 内热不著,生地、黄芩减量; ❖ 里热甚者,加石膏、知母。
医学课件
23
香苏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医学课件
心下有水气
(内有寒饮)
喘咳、痰多清稀、 胸痞、干呕
脉浮
苔白滑
内外相饮,饮动不居
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
医学课件30小Fra bibliotek龙汤--方义分析
❖ 病机:外寒里饮证。
❖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君:麻黄
桂枝
佐:白芍
佐使:甘草
臣:干姜
细辛
佐五味子 佐半夏
医学课件
31
❖ 小青龙汤配伍特点:
散中有收,开中有合。
37
止嗽散--配伍特点
温而不燥,润而不腻, 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
“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 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
(《医学心悟》)
医学课件
38
止嗽散--运用
❖ 辨证要点: 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苔薄白。
❖ 使用注意: 阴虚劳嗽或肺热咳嗽者,不宜使用。
医学课件
39
随证加减: ❖ 表寒证重,加防风、苏叶、生姜; ❖ 痰粘难咯,加半夏、茯苓、桑白皮; ❖ 肺燥干咳,加瓜蒌、贝母、知母;
医学课件
4
本方基本配伍组合及特点:
❖ 麻、桂相须 ❖ 麻、杏宣降
医学课件
5
随证加减: ❖ 喘急痰多,表证较轻:去桂枝,加苏子、半夏; ❖ 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辛荑; ❖ 夹湿兼骨节痠痛,加苍术、苡仁; ❖ 兼里热烦燥、口干,加石膏、黄芩。
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医学课件
22
随证加减: ❖ 兼湿较轻,肢酸不甚,去苍术、细辛; ❖ 痹痛甚剧,加独活、灵仙、姜黄; ❖ 湿重胸满,去生地,加枳壳、厚朴; ❖ 内热不著,生地、黄芩减量; ❖ 里热甚者,加石膏、知母。
医学课件
23
香苏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医学课件
心下有水气
(内有寒饮)
喘咳、痰多清稀、 胸痞、干呕
脉浮
苔白滑
内外相饮,饮动不居
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
医学课件30小Fra bibliotek龙汤--方义分析
❖ 病机:外寒里饮证。
❖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君:麻黄
桂枝
佐:白芍
佐使:甘草
臣:干姜
细辛
佐五味子 佐半夏
医学课件
31
❖ 小青龙汤配伍特点:
散中有收,开中有合。
37
止嗽散--配伍特点
温而不燥,润而不腻, 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
“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 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
(《医学心悟》)
医学课件
38
止嗽散--运用
❖ 辨证要点: 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苔薄白。
❖ 使用注意: 阴虚劳嗽或肺热咳嗽者,不宜使用。
医学课件
39
随证加减: ❖ 表寒证重,加防风、苏叶、生姜; ❖ 痰粘难咯,加半夏、茯苓、桑白皮; ❖ 肺燥干咳,加瓜蒌、贝母、知母;
医学课件
4
本方基本配伍组合及特点:
❖ 麻、桂相须 ❖ 麻、杏宣降
医学课件
5
随证加减: ❖ 喘急痰多,表证较轻:去桂枝,加苏子、半夏; ❖ 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辛荑; ❖ 夹湿兼骨节痠痛,加苍术、苡仁; ❖ 兼里热烦燥、口干,加石膏、黄芩。
方剂学课件最新完整版pptx
THANKS
制剂质量标准
对制剂的外观、性状、含量、微生物限度等进行规定。
检测方法标准
制定中药及其制剂的检测方法,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等。
06
方剂学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概 述
国内外方剂学研究现状比较
研究方法
国内注重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国外则更侧重于临床试验和 数据分析。
研究领域
国内在中药复方、经典名方等领域研究深入,国外则关注于植物药 、天然药物等领域。
三仁汤
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等,用于湿 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03 经典名方解析与临床应用探讨
麻黄汤类方解析及临床运用
麻黄汤的组成与功效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黄汤的适应症与禁忌
外感风寒表实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 、舌苔薄白、脉浮紧。禁忌症包括体虚外感、表虚自汗及 失血者。
对于胆囊炎引起的胁痛、 腹胀、恶心等症状,四逆 散可疏肝理气,缓解症状 。
胃溃疡
四逆散可用于治疗胃溃疡 ,能促进胃黏膜修复,缓 解胃痛、胃酸过多等症状 。
血府逐瘀汤现代应用举例
冠心病心绞痛
01
血府逐瘀汤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改善心肌缺血,缓解
胸痛、胸闷等症状。
脑外伤后遗症
02
对于脑外伤后遗症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血府逐瘀
桂枝汤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用 于外感风寒表虚证
银翘散
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等,用 于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
清热药性能特点及应用举例
性能特点 苦寒清泄,主入气分或血分
能清解里热、湿热、热毒等
清热药性能特点及应用举例
方剂学总论 ppt课件
主要内容
1、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2、方剂学的学科性质及学习 目的和任务 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方剂的概念
辨证论治
治法 在处方上写几味药
≠
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学:阐明和研究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 门学科。 (1)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 中医药学历来用理法方药四个环节来概括它。 理是理论,包括生理[脏像学说为代表]、病理[病因病机学 说为代表],以及 治法、方剂、中药。 (2)方剂学,还强调临床运用。在理论与临床运用方面探 讨治法和方剂的本质及其运用规律。
书名 作者 年代 特 点
《五十二 早于《 不详 病方》 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 载方283
《黄帝内 春秋战 不详 国 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 专著,它创立了方剂学理论, 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 了基础。它包括治法、组方 原则、组方体例等。载方13
《伤寒杂病论 东 汉 张 末年 仲 》 景
热证
实热
热结
7、消法:
8、补法:
第三章在教学大纲安排里面,基本上是属于三类内容。三类内容是属
于提示的。主要靠自学。
1、七方说:又名七方分类法。(源于《内经》)所谓七方,是指的大、 小、缓、急、奇、偶、重。后来又改为大、小、缓、急、奇、偶、复。 复方。 2、病证分类法:源于《伤寒杂病论》如:太阳病,少阳病等。 3、主方分类法:施沛的《祖剂》是很典型的一本主方分类书籍。 4、治法分类法:(以法统方)最早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滑、 涩、燥、湿后面各加个剂字。它是从药物分类沿用而来。比如,治虫、 痈疡,这类是病证了。本种分类法为一种综合的分类方法,所以又把它 叫综合分类法。
六、明清时期
1、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2、方剂学的学科性质及学习 目的和任务 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方剂的概念
辨证论治
治法 在处方上写几味药
≠
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学:阐明和研究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 门学科。 (1)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 中医药学历来用理法方药四个环节来概括它。 理是理论,包括生理[脏像学说为代表]、病理[病因病机学 说为代表],以及 治法、方剂、中药。 (2)方剂学,还强调临床运用。在理论与临床运用方面探 讨治法和方剂的本质及其运用规律。
书名 作者 年代 特 点
《五十二 早于《 不详 病方》 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 载方283
《黄帝内 春秋战 不详 国 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 专著,它创立了方剂学理论, 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 了基础。它包括治法、组方 原则、组方体例等。载方13
《伤寒杂病论 东 汉 张 末年 仲 》 景
热证
实热
热结
7、消法:
8、补法:
第三章在教学大纲安排里面,基本上是属于三类内容。三类内容是属
于提示的。主要靠自学。
1、七方说:又名七方分类法。(源于《内经》)所谓七方,是指的大、 小、缓、急、奇、偶、重。后来又改为大、小、缓、急、奇、偶、复。 复方。 2、病证分类法:源于《伤寒杂病论》如:太阳病,少阳病等。 3、主方分类法:施沛的《祖剂》是很典型的一本主方分类书籍。 4、治法分类法:(以法统方)最早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滑、 涩、燥、湿后面各加个剂字。它是从药物分类沿用而来。比如,治虫、 痈疡,这类是病证了。本种分类法为一种综合的分类方法,所以又把它 叫综合分类法。
六、明清时期
中医方剂学-方剂总论PPT优选课件
2.适应证:里寒证。
3.分类:根据里寒证的程度和寒邪的部位不 同,分为:a.温中祛寒——治里寒证;b.回 阳救逆——治阴盛阳衰、阳气将亡;c.温经 散寒——治寒在经脉之证。
2020/10/18
11
■清法
1.含义:是通过清热、泄火、解毒、凉血等方 法,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 法。
2.适应证:里热证。清法的运用范围很广, 尤其常用于治疗温热疾病。
3.分类:a.清气分热——治热在气分;
b.清营凉血——治热入营血;
c.清热解毒——治热盛成毒;
d.清脏腑热——治热在脏腑;
e.清虚热——治阴虚发热证。
2020/10/18
12
■消法
1.含义: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 水、以及驱虫的方法,使气、血、痰、食、 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解的一 种治法。
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二是针对重要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2020/10/18
16
三 方剂的组成
(一)组方原则
佐药:有三种意义,
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直 接治疗次要的兼证,如麻黄汤的杏仁,银翘散中 的桔梗和芦根;
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 烈性,如十枣汤中的大枣,九味羌活汤中的生地、 黄芩;
2.适应证:里实证 3.分类:寒下;温下;润下;峻下逐水。
2020/10/18
9
和法
1.含义: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来达到疏解 邪气,调整机体,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方法。
2.适应证:邪在少阳半表半里;肝脾不和;胆 胃不和;寒热失调;表里同病等。
2020/10/18
10
■温法
1.含义: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 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3.分类:根据里寒证的程度和寒邪的部位不 同,分为:a.温中祛寒——治里寒证;b.回 阳救逆——治阴盛阳衰、阳气将亡;c.温经 散寒——治寒在经脉之证。
2020/10/18
11
■清法
1.含义:是通过清热、泄火、解毒、凉血等方 法,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 法。
2.适应证:里热证。清法的运用范围很广, 尤其常用于治疗温热疾病。
3.分类:a.清气分热——治热在气分;
b.清营凉血——治热入营血;
c.清热解毒——治热盛成毒;
d.清脏腑热——治热在脏腑;
e.清虚热——治阴虚发热证。
2020/10/18
12
■消法
1.含义: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 水、以及驱虫的方法,使气、血、痰、食、 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解的一 种治法。
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二是针对重要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2020/10/18
16
三 方剂的组成
(一)组方原则
佐药:有三种意义,
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直 接治疗次要的兼证,如麻黄汤的杏仁,银翘散中 的桔梗和芦根;
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 烈性,如十枣汤中的大枣,九味羌活汤中的生地、 黄芩;
2.适应证:里实证 3.分类:寒下;温下;润下;峻下逐水。
2020/10/18
9
和法
1.含义: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来达到疏解 邪气,调整机体,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方法。
2.适应证:邪在少阳半表半里;肝脾不和;胆 胃不和;寒热失调;表里同病等。
2020/10/18
10
■温法
1.含义: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 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总论
复习思考题
1、名词术语解释:方剂学、方剂、治法、八 法、七方、十剂、轻可去实、通可去滞、 剂型、散剂、丸剂。
2、试述治法和方剂的关系。 3、简述方剂组成的目的。 4、何谓方剂的组成原则?试述其结构及各自的
涵义。 5、方剂为何要变化?如何变化? 6、熟悉方剂学发展史上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
义。
* 《黄帝内经》:战国时期,托名黄帝、歧伯
编著;载方13首。是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 是中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书中有关辨证立 法、组方结构、配伍方法、用药宜忌等理论, 为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著; 载方314首。既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经典著 作,又首创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誉 称为“方书之祖”。
*清法:
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使在 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应于 热证、火证、热盛成毒以及虚热等证。
*温法:
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邪 得以消散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脏腑的陈 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 气衰微等。
*消法:
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 以及驱虫的作用,使气、血、痰、湿、 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 一种治法。
二、常用剂型简介
a、汤剂:指将处方药物加水适量,加 热煎煮到一定程度,去渣取 汁,以供服用的液体制剂。
* 汤剂的优特点: ·吸收快; ·疗效迅速; ·运用灵活;·能兼顾到个体的特殊性。
b、散剂:指将处方药物加工碾成细末, 并干燥、混匀以供临床应用 的一种制剂。可内服或外用。
* 散剂的优特点: ·吸收较快 ·不易变质;·节省药材 ·容易控制剂量,尤宜小儿服用; ·携带方便。
* 说明:
方剂学1总论精品PPT课件
下——指荡涤胃肠,泻下大便以攻逐在里的
病邪;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15
和——指和解表里的寒热或调和脏腑的功能; 温——指运用温热的方药以治疗寒证; 清——指运用寒凉的方药以治疗热证; 消——指运用有消导和散结作用的方药以治疗
气、血、痰、食、湿、火等所结成的病 邪;使之渐消缓散;
补——指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不足。
方剂学课件
13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
就是依据治法进 行合理的恰当的 组方或选方。
药
就是选用适当的 药物组合成方。
法随证立
方从法出
方以药成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14
八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汗——指解表发汗,开泄腠理,调和营卫以
祛散在表病邪;
吐——指运用催吐方药,引起呕吐,从而解
除停留在胸膈之上病邪;
方剂学课件
5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方剂的历史悠久,是在用单味药治病的 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认识到几味 药配合治病的疗效高于单味药,于是便逐渐 形成了方剂。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6
历代著名方书简介
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早的方书,载方283首。
成书于春秋战国,载方13首。
伤寒论 金匮要略
113 262
方剂学
Formula-ology
主讲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1
第一章 概 述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 法和方剂的理论、组方规律 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2
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方剂学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临床辨证之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 辨证是施治的基础,运用方剂或组方用药 是施治的主要环节,方剂的组成与运用正 确与否,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病邪;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15
和——指和解表里的寒热或调和脏腑的功能; 温——指运用温热的方药以治疗寒证; 清——指运用寒凉的方药以治疗热证; 消——指运用有消导和散结作用的方药以治疗
气、血、痰、食、湿、火等所结成的病 邪;使之渐消缓散;
补——指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不足。
方剂学课件
13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
就是依据治法进 行合理的恰当的 组方或选方。
药
就是选用适当的 药物组合成方。
法随证立
方从法出
方以药成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14
八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汗——指解表发汗,开泄腠理,调和营卫以
祛散在表病邪;
吐——指运用催吐方药,引起呕吐,从而解
除停留在胸膈之上病邪;
方剂学课件
5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方剂的历史悠久,是在用单味药治病的 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认识到几味 药配合治病的疗效高于单味药,于是便逐渐 形成了方剂。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6
历代著名方书简介
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早的方书,载方283首。
成书于春秋战国,载方13首。
伤寒论 金匮要略
113 262
方剂学
Formula-ology
主讲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1
第一章 概 述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 法和方剂的理论、组方规律 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2
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方剂学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临床辨证之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 辨证是施治的基础,运用方剂或组方用药 是施治的主要环节,方剂的组成与运用正 确与否,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08.2020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13.08.2020
药物
剂量
方剂学
用法
3
绪言
一、何谓方剂?何谓方剂学?方剂学在中医 学中起何作用?
(1)方剂?
(2)方剂的标准?
(3)方剂学?
(4)地位和重要性
13.08.2020
方剂学
10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
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 以法组方、选方、类方,、释法
13.08.2020
方剂学
11
三、治疗大法
八法:
1、来源:论病之情,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字统 之;而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2、含义:
l 和法:
13.08.2020
方剂学
6
五、其它
1、教材:正方182首(一级方100首、二级方50首、 三级方32首)、附方180首。
2、课时、考试 3名词:①经方②时方③成方④禁方
13.08.2020
方剂学
7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起源:《针灸甲乙经》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 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三个阶段 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时期------两汉到清末阶段 较成熟时期----解放后几十年
13.08.2020
方剂学
24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25
添加
添加
添加 标题
标题
标题
添加
标题
此处结束语
点击此处添加段落文本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13.08.2020
方剂学
16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一、为什么要组成方剂? 1、增强药物功效,提高临床疗效。 A:增强药力 B:作用定位 C:产生新的治疗作用 2、 扩大治疗范围,适合复杂病情需要。 3、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提高用药安全度。
13.08.2020
方剂学
17
二、如何组成方剂? A:辨证;B:立法;C:按照组方原则;D:选择药 物;E:规定用法、用量、 剂型 ;F:组成新方。 三、方剂的基本结构: 1、来源: 2、含义:
26
最后、感谢您的到来
· 讲师: XXXX
· 时间:202X.XX.XX
27
君药 : 君药的特点:
13.08.2020
方剂学
18
臣药: 臣药的特点 佐药: 佐药的特点 使药: 药物归经 3、组方原则意义 4、灵活运用
13.08.2020
方剂学
19
四、方剂的变化形式: 1、为什么要组方变化? A、病情的轻重 B、病证的兼挟 C、年龄的大小 D、性别的差异 F、体质的强弱 G、地区季节气候差异
l 消法:
狭义:
广义 :
13.08.2020
方剂学
12
3、八法的关系 A:八法是纲 B:八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为用
13.08.2020
方剂学
13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l 病证分类法:《五十二病方》 l 组成分类法:《黃帝内经》(七方分类) l 脏腑分类法:《备急千金要方》五脏六腑 l病因分类法: 《张氏医通》风、寒、热 l治法分类法: 《伤寒明理论》宣、通、补、泄等 l综合分类法: 《医方集解》
二、现代剂型: 冲剂: 片剂: 糖浆剂: 口服液: 注射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08.2020
方剂学
22
第六章 方剂的服法
1、数量规格: 2、服法: 3、有毒方服法:
4、小儿服法: 5、昏迷患者服法: 6、服药时间: 7、宜忌:
13.08.2020
方剂学
23
度量衡 a秦代、汉代、汉唐和现代差很大 b原方比例3:1 c隋唐以后差别不大 d不带括号的是原方用量 e带括号的是参考用量
13.08.2020
方剂学
4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 要求:
13.08.2020
方剂学
5
三、学习方法
1、重点记忆 2、抓关系方、基础方 关系方:(桂枝汤 小建中汤 当归四逆汤) 基础方:(六味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 七味都气丸 )
(杞菊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 耳聋左磁丸) 3、抓核心—理解方义(学方之要,贵在变通,施其法而 不泥其方) 4、及时小结、比较
13.08.2020
方剂学
14
1七方: 来源: 内容: 含义:
l 大方: l奇方:
l 小方: l缓方: l急方: l偶方: l复方:
13.08.2020
方剂学
15
2十剂: 来源: 内容: 含义: l宣可去壅:l 通可去滞 :l补可去弱: l泄可去闭:l轻可去实: l重可去怯: l涩可固脱:l滑可去着: l 燥可去湿: l 湿可去枯:
13.08.2020
方剂学
8
方书
1《五十二病方》: 2 《皇帝内经》: 3《伤寒杂病论》: 4《备急千金药方》 《千金翼方》: 5 《外台秘要》: 6《圣惠方》: 7 《圣济总论》:
13.08.2020
方剂学
9
8 《和剂局方》: 9 《伤寒明理论》: 10 《普济方》: 11 《中医方剂大词典》:
13.08.2020
方剂学
20
2、组方变化的形式: A、药味加减变化 a佐使药的增减: b臣药的增减: B 、药量的加减变化 a量变 b质变 C、剂型的更换变化:
13.08.2020
方剂学
21
第五章 剂型
一、传统剂型: 汤剂: 散剂: 丸剂: 膏剂: 酒剂: 丹剂: 茶剂: 露剂: 锭剂: 条剂: 线剂: 搽剂 :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13.08.2020
药物
剂量
方剂学
用法
3
绪言
一、何谓方剂?何谓方剂学?方剂学在中医 学中起何作用?
(1)方剂?
(2)方剂的标准?
(3)方剂学?
(4)地位和重要性
13.08.2020
方剂学
10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
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 以法组方、选方、类方,、释法
13.08.2020
方剂学
11
三、治疗大法
八法:
1、来源:论病之情,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字统 之;而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2、含义:
l 和法:
13.08.2020
方剂学
6
五、其它
1、教材:正方182首(一级方100首、二级方50首、 三级方32首)、附方180首。
2、课时、考试 3名词:①经方②时方③成方④禁方
13.08.2020
方剂学
7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起源:《针灸甲乙经》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 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三个阶段 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时期------两汉到清末阶段 较成熟时期----解放后几十年
13.08.2020
方剂学
24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25
添加
添加
添加 标题
标题
标题
添加
标题
此处结束语
点击此处添加段落文本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13.08.2020
方剂学
16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一、为什么要组成方剂? 1、增强药物功效,提高临床疗效。 A:增强药力 B:作用定位 C:产生新的治疗作用 2、 扩大治疗范围,适合复杂病情需要。 3、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提高用药安全度。
13.08.2020
方剂学
17
二、如何组成方剂? A:辨证;B:立法;C:按照组方原则;D:选择药 物;E:规定用法、用量、 剂型 ;F:组成新方。 三、方剂的基本结构: 1、来源: 2、含义:
26
最后、感谢您的到来
· 讲师: XXXX
· 时间:202X.XX.XX
27
君药 : 君药的特点:
13.08.2020
方剂学
18
臣药: 臣药的特点 佐药: 佐药的特点 使药: 药物归经 3、组方原则意义 4、灵活运用
13.08.2020
方剂学
19
四、方剂的变化形式: 1、为什么要组方变化? A、病情的轻重 B、病证的兼挟 C、年龄的大小 D、性别的差异 F、体质的强弱 G、地区季节气候差异
l 消法:
狭义:
广义 :
13.08.2020
方剂学
12
3、八法的关系 A:八法是纲 B:八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为用
13.08.2020
方剂学
13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l 病证分类法:《五十二病方》 l 组成分类法:《黃帝内经》(七方分类) l 脏腑分类法:《备急千金要方》五脏六腑 l病因分类法: 《张氏医通》风、寒、热 l治法分类法: 《伤寒明理论》宣、通、补、泄等 l综合分类法: 《医方集解》
二、现代剂型: 冲剂: 片剂: 糖浆剂: 口服液: 注射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08.2020
方剂学
22
第六章 方剂的服法
1、数量规格: 2、服法: 3、有毒方服法:
4、小儿服法: 5、昏迷患者服法: 6、服药时间: 7、宜忌:
13.08.2020
方剂学
23
度量衡 a秦代、汉代、汉唐和现代差很大 b原方比例3:1 c隋唐以后差别不大 d不带括号的是原方用量 e带括号的是参考用量
13.08.2020
方剂学
4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 要求:
13.08.2020
方剂学
5
三、学习方法
1、重点记忆 2、抓关系方、基础方 关系方:(桂枝汤 小建中汤 当归四逆汤) 基础方:(六味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 七味都气丸 )
(杞菊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 耳聋左磁丸) 3、抓核心—理解方义(学方之要,贵在变通,施其法而 不泥其方) 4、及时小结、比较
13.08.2020
方剂学
14
1七方: 来源: 内容: 含义:
l 大方: l奇方:
l 小方: l缓方: l急方: l偶方: l复方:
13.08.2020
方剂学
15
2十剂: 来源: 内容: 含义: l宣可去壅:l 通可去滞 :l补可去弱: l泄可去闭:l轻可去实: l重可去怯: l涩可固脱:l滑可去着: l 燥可去湿: l 湿可去枯:
13.08.2020
方剂学
8
方书
1《五十二病方》: 2 《皇帝内经》: 3《伤寒杂病论》: 4《备急千金药方》 《千金翼方》: 5 《外台秘要》: 6《圣惠方》: 7 《圣济总论》:
13.08.2020
方剂学
9
8 《和剂局方》: 9 《伤寒明理论》: 10 《普济方》: 11 《中医方剂大词典》:
13.08.2020
方剂学
20
2、组方变化的形式: A、药味加减变化 a佐使药的增减: b臣药的增减: B 、药量的加减变化 a量变 b质变 C、剂型的更换变化:
13.08.2020
方剂学
21
第五章 剂型
一、传统剂型: 汤剂: 散剂: 丸剂: 膏剂: 酒剂: 丹剂: 茶剂: 露剂: 锭剂: 条剂: 线剂: 搽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