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课后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课后教学反思1. 引言《壶口瀑布》是一部描写中国壶口瀑布的纪录片,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生动的解说,向观众展现了这个壮丽瀑布的壮观景色和独特魅力。
本文将对观看《壶口瀑布》纪录片后的课后教学进行反思,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部纪录片教学。
2. 教学准备在观看《壶口瀑布》纪录片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我调查了壶口瀑布的相关知识,包括地理位置、特点和历史等。
这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纪录片所展示的内容,并能够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其次,我准备了一个简短的介绍,向学生们介绍壶口瀑布的背景,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纪录片的内容。
最后,我准备了一些问题,以促进学生们对纪录片的思考和讨论。
3. 教学反思3.1 观看纪录片的效果观看《壶口瀑布》纪录片的效果非常好。
通过高清的画面和生动的解说,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壶口瀑布的现场,感受到了其壮丽的景色和气势磅礴的声音。
纪录片通过多角度的拍摄和细节的展示,使学生们对壶口瀑布的特点和魅力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纪录片中的解说配乐也很符合情境,增强了观看的效果。
3.2 学生的反应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参与度。
他们时而惊叹于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时而感叹于自然的神奇力量。
他们积极讨论纪录片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观看纪录片,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关于壶口瀑布的相关知识,还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3 教学改进虽然观看纪录片的效果很好,但我认为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首先,我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们观察和思考纪录片中的细节。
比如,可以提醒学生们注意壶口瀑布的水流形状和声音特点等方面。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壶口瀑布的独特之处。
其次,我可以准备一些与纪录片相关的小实验或活动,以进一步加深对壶口瀑布的认识和体验。
4. 教学总结通过观看《壶口瀑布》纪录片的课后教学,我发现纪录片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
它能够直观地展现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壶口瀑布》教学备课及反思
《壶口瀑布》教学备课及反思滨州市初中语高效课堂研讨会上,执教了公开课《壶口瀑布》一,备课上课的过程,前后涉及了五个问题。
一、为什么选择《壶口瀑布》初中课本第一次把现代游记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编排。
在全民旅游时代到的社会背景下,游记的阅读与写作渐渐渗透到学习与生活中。
游记有着散的特点,但是它首先是游记,有自身的特性,而现代游记的教学也会随着这几篇的加入而逐渐被关注。
今天选择《壶口瀑布》是抛砖引玉,相信大家会有更好更成熟的游记教学与写作策略。
二、问题的及选择问题自学生,是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的核心。
学生会提问,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会学语。
开始的问题会是五花八门,有些不属于语性的问题教师要引导,比如,会有学生问道,那头黑猪是怎么掉进壶口瀑布的?这不是语的问题。
逐渐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问题是语问题,这是学习语是什么的过程。
问题很多,教师要选择,原则是体现特色、重点和有研读价值的问题,如今天学生提到的问题,有一些问题不需要占据本节课的时间,比如,这篇可以分成几部分?结构简单清晰,可以不在本中学习。
再如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有什么不同?只要认真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自己会明白。
这种公开课,都非常小心的,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提问有两种方式。
一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提出问题并自学讨论,然后小组内选择认为最有研读价值的两三个问题提交全班研读。
如此,简单的问题自己解决了,问题的数量减少了但质量提高了。
二是读完课当堂提问,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引领学生阅读理解。
这需要教师对教材有全面而深度的把握。
比如我上的《紫藤萝瀑布》,就是由一个学生提出的通过开头我觉得作者心里有事,但是有啥事不知道,前边那些删去了这一问题开始的。
我想信,只要教师对教材把握好了,即是上课前没有思路,也会引领学生通过问题很好的阅读。
问题主要于学生,但教师也要适时提出问题,问题必须能引领对特色的研读和深度的理解。
比如本节课提出的描写壶口瀑布最精彩的第四自然段写景部分作者写水写了几个镜头?三、本节课的遗憾第二自然段作者写得很有层次:去之前听说壶口瀑布很危险,到了半山腰听到了涛声隐隐如雷,站在河滩看到了浪沫横溢,匆匆逃到岸上后心有余悸。
《壶口瀑布》课后反思
《壶口瀑布》课后反思(190426早晨练拍于宾馆旁咖啡店栅栏处。
当景物被放在特定的方框内,角度不同,景物表达的内涵就不同。
)去年上过一篇课文《吴县四柏》,作者梁衡。
开始第一次认真地了解这个作家。
这篇课文出自《树梢上的中国》,作者选了跋山涉水寻访人文古树后写的散文集。
从而觉得作家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有自己思想,有自己的探索追求。
梁衡认为艺术美只存在于创造之中,重复旧套子,不论是重复自己还是别人,都绝对不会有美。
从而,在他的散文里就体现了他追求的四美:描写美、境界美、哲理美、语言美。
这样一位不愿重复的作家,在苦苦探索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四美。
为了对《壶口瀑布》这篇课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把文本看了20多遍,别人的教案看了十几篇。
自己写了一篇文本解读。
因为去年去过一次壶口瀑布,回想自己的感受,写了一篇小感想《壶口瀑布的魅力》与梁衡这篇文章的进行对比。
我写了七百多字,但是梁衡写了一千五百多字。
梁衡文章与我的区别在哪里?《壶口瀑布》中有两次去壶口对比。
第二次枯水季节观察有一定的角度,细致介绍了壶口瀑布的由来及场景。
语言富有节奏感强,张弛有度(长短句,排比等)用拟人,生动形象。
用词准确,表现力强。
作者从壶口瀑布联想到人,想到人的性格,上升到了一种民族精神。
感情的高潮,爆发点是最后一句话:伟大,冲出,闪现。
这三个词应该是作者感情喷发,转化为文字的动力。
从上面的不同之处,我认为这篇文章重点:通过描写,了解壶口瀑布。
品味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我认为自己没有写出的,应该就是这篇文章的独特之处。
那么如何突出重点?教师必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壶口瀑布的相关内容,要让学生反复赏析语言。
通过阅读,领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如何突破难点呢?感受与思考与景物融为一体。
怎么会想到这些这些?由壶口瀑布--人--人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
为什么会想到,怎样挖掘,最后一段的描述,在前面的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的到。
《壶口瀑布》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教学反思《壶口瀑布》教学反思《壶口瀑布》教学反思1在结束《壶口瀑布》的公开教学后,我的内心是很复杂的。
一方面,我告诉自己“公开教学已经结束,该放松了”;另一方面,我却觉得有一块更大的石头压在自己心上。
《壶口瀑布》是上海市新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的一篇散文,作者是梁衡。
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民族精神的歌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计划以朗读为手段,以学生的感受为主线,从文中的关键语句着手,来解析文章。
在教学设计中,我准备从四个层次上引导学生谈感受:(1)听介绍,看“壶口瀑布”图片,用一个词谈感受;(2)读“第一次看瀑布”,体会瀑布的雄伟磅礴;(3)重点读“第二次看瀑布”,理解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实际上还象征了种种的人生的态度。
(4)升华感受:壶口瀑布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压而不服”的体现。
但在实际教学后,我却发现我想引导学生解析文章的目标并未能如愿实现。
仔细想来,我觉得在第三个层次的谈感受中,完成上出现了问题。
学生在读了“第二次看瀑布”后,未能如我所愿地体会到“壶口”中那千姿百态的水象人。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条:1、朗读开展不深入。
“读”是学生领会文章的主要手段之一,要让学生较好地领悟这篇文章,应当让学生多读。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范读过多。
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讲台不应是教师的舞台。
但在教学中,我却常常忽略这一点。
我总是以为教师的有感情的朗读,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我没有注意“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还是让学生能更好地去学习文本。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过多地范读,不仅耗费了时间,还剥夺了学生朗读的权利。
虽然,在教学中,我也试图让学生读,但由于缺乏指导,特别是缺乏对关键词句的重点朗读,学生的朗读(无论是齐读还是个别读)还是没有明显的突破,只是在低层次上的重复,对于文章的把握没有明显帮助。
《壶口瀑布》课后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课后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教师,我对《壶口瀑布》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
我认为在教授这首诗的过程中,我做得有好有坏。
首先,我觉得我在安排课堂活动和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方面做得很好。
我为学生准备了一张《壶口瀑布》的图片,并播放了一段关于壶口瀑布的视频,以便让学生对诗歌的背景和意境有更深入的理解。
我还安排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们共同探讨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抒情等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然而,我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没有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许多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经历有着很深的体验,但我没有引导他们将这些体验与诗歌联系起来,导致了学生理解的片面性。
其次,我没有充分挖掘诗歌中丰富的意象和扩展学生的想象力。
诗歌《壶口瀑布》中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如“桃花落水上”的形象描述,但我没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这样一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可能仅停留在表面层面。
最后,我也忽略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在诗歌的教学中,我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诗歌赏析技巧和方法,也没有引导他们去欣赏和评价这首诗的艺术性。
这样一来,学生可能只是对诗歌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中的艺术魅力无法深入理解。
综上所述,我在《壶口瀑布》的课堂教学中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我需要继续努力,通过更全面的教学方法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我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从诗歌中汲取知识和情感的滋养。
壶口瀑布课后反思
壶口瀑布课后反思
本次课程中,我们制作了一份关于壶口瀑布的研究报告。
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了许
多知识和经验,并对壶口瀑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准备阶段,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了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历史等方面
的知识。
这些资料的收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和独特之处。
然后,我参观了壶口瀑布,并进行了实地调查。
在实地调查中,我观察了瀑布的流量、高度、水质等因素,并采集了一些照片和视频作为参考。
通过实地调查,我更加直观地感
受到了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也让我对瀑布的形成机制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在制作研究报告的过程中,我运用了许多技能,如数据收集和整理、图片和视频处理等。
这些技能的应用帮助我更好地组织报告的内容,使之更具有条理性和可读性。
通过这次课程,我还学会了如何合作。
在小组中,我们共同分工合作,每个人负责不
同的部分,并最终将各自的成果整合到一起。
这次经验让我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
锻炼了我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在反思中,我认识到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我在实地调查中可能没有尽最大的努力,有
些细节我可能没有观察到或记录下来。
在研究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我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有时候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还需要加强对壶口瀑布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便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和讨论。
这次制作壶口瀑布的研究报告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
我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还培
养了自己的技能和合作能力。
我会通过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并努力在未
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初中语文_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壶口瀑布的特点,掌握作者的游踪,体会文章布局的妙处。
2.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1、了解黄河外形的厚重、精神的厚重、文化的厚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积累语言,了解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教学难点:1、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2、学习作者抓住黄河壶口瀑布的特征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前准备:查找摘抄描写黄河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近壶口瀑布1、由积累关于黄河的诗句导入,感悟黄河之雄伟2、师:这里的黄河吸引了多少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看老师板书课题。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雀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二、明确壶口的位置、成因。
在中国地图上,有一条蜿蜒绵长的黄色曲线横亘中国版图,这条曲线标识的就是黄河,黄河自西向东流入渤海,她孕育了中华文明。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到此非常狭窄,形如“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
本文描绘的就是这一胜景。
壶口瀑布地点:晋陕两省交界。
三、初读感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①):简要介绍壶口的地理位置,游览的次数。
第二部分(②~⑤):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
第三部分(⑥):赞美黄河的性格,歌颂无坚不催、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四、细读品味1、作者到过壶口瀑布两次。
第一次游览是雨季(第 2 段)(1)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壶口瀑布的句子,看作者从神么角度描写的?壶口瀑布的特点是什么?(2)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2、第二次游览是枯水季节(第 3-5 段)追问:小组讨论,圈划出重点语句,并作分析。
部编八年级上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含反思
部编八年级上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2.品读课文独特的语言,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精神的内涵,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教学重点:1.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2.品读课文独特的语言,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难点: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精神的内涵,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任务驱动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啊!黄河!你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配乐朗诵)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思考:作者曾几次到达过壶口瀑布?第一次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三、再访壶口【任务一明所至】快速浏览课文3-5段,完成表格。
通过对作者观赏视角的梳理,咱们发现作者的位置始终未变,变化的只是他的视角,这种观察方式,我们称之为定点观景。
【任务二品所见】再次阅读3-4段,看看在这样独特的观景视角下,作者看到了怎样的壶口瀑布?小组合作,选一处特写镜头,做旁批,说理解,设计朗读方案。
活动:(1)先让学生完成简单的修辞及动词的赏析。
生齐读:(动词重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采用原文与改文比较鉴赏的方式,引导学生短句速读。
原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男生读。
改句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 不断挤撞推搡,不断前呼后拥,不断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女生读。
问题:哪一个句子更好?好在哪里?明确:短句更加具有节奏感,更有气势,水横冲直撞,加快语速。
《壶口瀑布》课后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课后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学中,我对《壶口瀑布》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讲解。
经过这次教学,我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认为我在对课文内容的解读方面表现得还不错。
我对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进行了梳理,帮助学生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意义。
我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了他们对课文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其次,在词汇和语言点的讲解方面,我觉得还有改进的空间。
我未能充分预测学生可
能存在的困惑,并在讲解中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和解答。
因此,有些学生在理解和掌握
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时遇到了困难。
下次在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对重点词汇和语
言点的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到了自己在组织和控制课堂的能力上存在的不足。
有时
我对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导致课堂秩序有些混乱。
在这方面,我需要加强对课堂管理和组织的训练,提高我在课堂上的指导和引导能力。
最后,我觉得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阅读兴趣方面,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我应该更
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课文。
我可
以采用一些互动的教学方式,如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互相交流,以激发他们的学习
热情和主动性。
总的来说,这次课后教学反思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
一些改进和提升的措施。
我将会努力加以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
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壶口瀑布是我国著名的瀑布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黄河阻水险要之一。
教学设计中,我选择了壶口瀑布作为教学主题,旨在通过研究和了解壶口瀑布的形成、特点、地理位置及文化价值,提高学生对于自然地理景观的认识和探索兴趣。
以下是对该教学设计的反思。
首先,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进而激发对于这一自然地理景观的好奇心。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和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
其次,我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让学生分组进行壶口瀑布的研究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我还设计了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走进壶口瀑布,亲身体验并感受这一自然景观的魅力,从实践中获得对于壶口瀑布的更深入了解。
再次,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跨学科的融合。
壶口瀑布不仅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还涉及到地质学、历史学、旅游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壶口瀑布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探索。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交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意识和学科实践能力。
最后,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壶口瀑布的研究和探索,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拓展性问题和开放性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总之,通过对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的反思,我认识到教学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以及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发现教学设计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设计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更加全面和细致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壶口瀑布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结合壶口瀑布的主要情况,将壶口瀑布的基本情况、形成原因、地貌、气候以及其他观测性考察等内容融合在一起,以立体化内容进行知识的整合,并融入增加开发性考察的内容,以取得教学的成功。
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了多媒体的展示,可以说多媒体的融入使得教师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全面的融入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更加生动,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点更加形象。
此外,我还采用了心理教育技巧,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掌握壶口瀑布的情况。
不过,本次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本次教学的时间有一定的限制,导致我无法对壶口瀑布展示的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教学,有时也会出现学生的不太专心,所以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让他们能够更加关注教学的内容。
- 1 -。
壶口瀑布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教学反思《壶口瀑布》这篇散文主要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
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我对本课第二课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反思:一、课堂问题应准确。
在初读课文环节,我设计的问题为:寻找“所至(游踪)”等学生思考后回答时,我觉得简单的问题,在学生那儿却变得很难,最后我只能硬着头皮出示答案。
我想这是我问题不具体,课堂指令不明确造成的。
想想确实是这样,我设计的题型为填空,却没有对填写内容有明确指示,如视角、景物等,导致学生面对填空题手足无措。
二、问题的答案应生成。
还没有真正从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学生说完答案或没说完答案我就会用多媒体出示我认为的正确答案,并且等待学生做笔记。
似乎觉得学生回答了问题,环节就齐全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竟然没发现,问题不是学生思考解决的,答案是自己预设并出示的。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在授课前应将教学内容理解透彻,在授课中应有耐心,有引导点拨的技巧,直到答案是从学生的思维中生成,口中说出。
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三、课堂生成应精彩。
在仿写环节,有个学生将一个仿写句子“黄土卷来,蓝色的天空霎时变得浑黄”中的“卷”字改为“铺”,我追问了一句为什么,这个学生回答不清楚。
我就分析并否定了他的回答。
因为我赶时间的心理,没有把握好课堂已有的生成,错失了有可能的精彩生成。
课后,我反思,问题的难度并不大,应该把这个问题留给其他学生分析并解决,学生在分析词语的过程中,对不同词带来的感受和效果会有深刻的体会,当他们自己说出来的时候也会有成就感,同时可以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一过程不仅能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审美能力。
1。
壶口瀑布的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教学反思针对《壶口瀑布》这篇课文,通过创设情境、赏析文本、感悟主旨三个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壶口瀑布的壮美和民族精神。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壶口瀑布的壮美有直观感受。
在导入部分,我引用了评价壶口的诗句和播放了壶口瀑布景观的视频,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对壶口瀑布的初步印象。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到壶口瀑布的壮美。
二、赏析文本,品味语言美。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环节。
通过对文本中关键语句的品析,学生能够感受到壶口瀑布在声音、气势上的特点,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景手法。
但是,在这一环节上,学生可能没有领会我的问题指向,导致课堂比较沉闷。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搭建合适的平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三、感悟主旨,理解以水为喻的表达方式。
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散文,其中包含着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美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呈现被水侵蚀的石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水的力量,从而理解作者以水为喻的表达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好地感悟民族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教案。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_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7课壶口瀑布学习目标1.了解游记的特点及写法,把握作者写景的角度和方法。
2.朗读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美语句。
3.理解黄河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朗读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美语句。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的象征意义。
难点突破: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赏析优美句子,把握作者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导学式”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瀑布的图片。
通过看这几幅图片同学们想到了什么诗句?生齐背《望庐山瀑布》。
其实在黄河上也有一处令人震撼的景观----壶口瀑布。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去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
师板书课题、作者。
【出示学习目标】让生齐读。
【文体知识】用多媒体出示游记的知识,师重点强调游记包括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整体感知】师:生观赏图片,初读课文,初步感受壶口瀑布。
说说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生答:第一次雨季;第二次枯水季节播放视频,让生体验壶口之美。
【品读句子,佳句赏析】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从哪些角度来赏析句子吗?生答后。
师(多媒体出示)提示:赏析句子的方法1.从修辞手法赏析。
2.从词语运用上赏析。
3.从感官上赏析。
4.从表现手法上赏析。
5.从描写角度赏析。
师: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提示,认真读课文,把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圈画出来,并进行赏析,然后组内交流,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生点评、师点评)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1.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在雨季的声势浩大,上下翻滚的迅猛景象。
2.其实,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的冲进去,冲进去……答案:“冲进去,冲进去”写出了水流之大,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壶口瀑布》课后教学反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壶口瀑布》课后教学反思在《壶口瀑布》这一堂课后的教学反思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改进点。
首先,在教学设计方面,我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特点和形成原因。
但是,我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下次我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问题提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
在本节课中,我只是将知识传递给了学生,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差异。
下次我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给予不同的指导和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此外,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我要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实用性。
在本节课中,我只用了图片和视频来展示壶口瀑布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魅力,但是我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下次我可以在课堂中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制作模型或者展示展板,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壶口瀑布的魅力。
另外,我应该注意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在本节课中,我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解了壶口瀑布的知识和特点,没有设计互动环节和趣味性的活动。
下次我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和问题,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和体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最后,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纪律和自觉性。
在本节课中,我没有严格要求学生的注意力和纪律,导致有些学生在课堂中分神或者不专心听讲。
下次我可以在课堂开始前设置一些规则和规定,让学生知道课堂的要求和纪律,并制定一些鼓励机制,增加学生的自觉性和活跃性。
总的来说,通过这节《壶口瀑布》课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设计、个体差异关注、资源选择、互动趣味和课堂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下次我会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及反思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及反思壶口瀑布教案及反思第1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学习写景细腻,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壶口瀑布气势磅礴、雄伟有力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做国河山河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难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与学法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分享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面对美,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
老师这里有两幅瀑布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一幅?喜欢第一幅的同学请把你的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喜欢第二副的同学也请你把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非常好,希望大家再这一节课中都能够积极投入。
第一种瀑布是柔美和谐的,给人舒服的感觉,这种美很容易被人接受。
第二种瀑布是粗犷豪放的,这种美则是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的。
第二幅图片中的瀑布因为含沙量之大,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壶口瀑布。
它的磅礴气势震撼着无数人,作家梁衡就曾两次到过那里,并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去领略它那别样的美。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目标)(三)自主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推搡()漩涡()汩汩()霎时()怒不可遏()出轧()挟而不服()(四)文本学习:1.整体感知: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些形容词概括)2.品读感悟:品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初中语文_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美。
2.通过朗读、品味第2-5段的关键词句,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3.体会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山水,将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4.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无坚不摧、坚韧刚强民族精神的歌颂作家简介:梁衡,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教学过程]导入(3分钟)播放视频,同学们看了刚才的视频,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黄河,你会用哪个词?那么当代作家梁衡站在壶口观看黄河的时候,他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写的《壶口瀑布》,去一探究竟。
一、预习自测:(5分钟)1、给下列字注音告诫()推搡()霎时()驰骋()寒噤()迂回()震耳欲聋()2、理解词义()寒战。
()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从轧钢机里出来。
()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二、整体感知(3分钟)在本文中,作者一共写了两次参观户口瀑布:第一次是在季,第二次是在季节通关全文,可知作者不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他在写景中蕴含了丰富的感“;,,,,,,,,”几句,写出了作者赞美黄河的深意。
三、细节感知品味课文第2-5段的关键词句,体会初次在壶口看到的黄河的特点。
(10分钟)1、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雨季,他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哪些奇特的景象?请大家把描写的语句圈画出来,再和同桌核对。
(观察几个学困生是否在圈划,后有否核对。
)讨论: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雾气弥漫(扑面而来);河水正沸着;瀑布被急急吸去的水流;水不断地冲进去,冲进去;听到;看到;(板书)(观察几个学困生有否举手,举了几次。
)2、面对这样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感受: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与实施•教学效果与反思•课程资源与开发•教师团队建设与成长01课程背景与目标壶口瀑布简介地理位置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中段,山西省吉县龙王辿附近。
景观特色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其气势磅礴,景色壮丽,是黄河的代表景观之一。
历史文化壶口瀑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古代诗人多有吟咏,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名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壶口瀑布的景观特点;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掌握描写瀑布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分析与处理教材特点《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通过对壶口瀑布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色;指导学生掌握描写自然景观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如何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02教学内容与方法课文背景介绍文本解读语言知识学习文化内涵挖掘教学内容安排01020304简要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文化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感受作者对壶口瀑布的描绘和赞美。
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短语、句型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
通过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自然之美和民族精神。
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壶口瀑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法合作探究法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1. 导言壶口瀑布是中国著名的瀑布景点,也被誉为“黄河第一瀑”。
它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壶口镇境内,是黄河在这里奔腾而下形成的一道壮观的瀑布群。
壶口瀑布的景色壮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本文将介绍一节以壶口瀑布为主题的地理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2. 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掌握壶口瀑布的地理特征和景观特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习要点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学习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了解黄河的地质特征和壶口瀑布的形成过程壶口瀑布的地理特征学习壶口瀑布的高度、宽度、水量以及形成的岩层等地理特征壶口瀑布的景观特色学习壶口瀑布的风景和周围环境•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理特征和景观特色。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壶口瀑布,亲身感受和观察其地理特征和景观特色。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收集和整理壶口瀑布的资料,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2.4 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壶口瀑布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壶口瀑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地理的好奇心。
2.讲授:讲解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它所在的地理环境。
3.探究: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地质特征和壶口瀑布的形成过程,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或实验等方式促进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探索。
4.学习:通过课堂演示、图片展示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壶口瀑布的地理特征和景观特色,让他们可以感受到壶口瀑布的壮丽和美丽。
5.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前往壶口瀑布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壶口瀑布的地理特征,同时也可以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6.总结:回到教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总结壶口瀑布的地理特征和景观特色,并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展示等评价学生对壶口瀑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口瀑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1、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民族精神的歌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计划以朗读为手段,以学生的感受为主线,从文中的关键语句着手,来解析文章。
在教学设计中,我准备从四个层次上引导学生谈感受:
(1)听介绍,看“壶口瀑布”图片,用一个词谈感受;
(2)读“第一次看瀑布”,体会瀑布的雄伟磅礴;
(3)重点读“第二次看瀑布”,理解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实际上还象征了种种的人生的态度。
(4)升华感受:壶口瀑布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压而不服”的体现。
但在实际教学后,我却发现我想引导学生解析文章的目标并未能如愿实现。
仔细想来,我觉得在第三个层次的谈感受中,完成上出现了问题。
学生在读了“第二次看瀑布”后,未能如我所愿地体会到“壶口”中那千姿百态的水象人。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条:
1、朗读开展不深入。
“读”是学生领会文章的主要手段之一,要让学生较好地领悟这篇文章,应当让学生多读。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范读过多。
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讲台不应是教师的舞台。
但在教学中,我却常常忽略这一点。
我总是以为教师的有感情的朗读,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我没有注意“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还是让学生能更好地去学习文本。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过多地范读,不仅耗费了时间,还剥夺了学生朗读的权利。
虽然,在教学中,我也试图让学生读,但由于缺乏指导,特别是缺乏对关键词句的重点朗读,学生的朗读(无论是齐读还是个别读)还是没有明显的突破,只是在低层次上的重复,对于文章的把握没有明显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