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
高中氧化性强弱顺序排序口诀
高中氧化性强弱顺序排序口诀常见离子还原性:S2−>S032−>I−>Fe2+>Br−>Cl−>F−常见离子氧化性:K+<Ca2+<Na+<Mg2+<A13+<Zn2+<Fe2+<Pb2+<H+ <Cu2+<Fe3+<Ag+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以下一般规律:(1)强弱律:氧化性中,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中,还原剂>还原产物。
(2)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转化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归中反应时,元素的氧化数只接近而不交叉,最多达到同种价态。
(4)优先律:对于同一氧化剂,当存在多种还原剂时,通常先和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反应。
(5)守恒律: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
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方法: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还原反应: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氧化反应: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性(得到电子的能力):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失去电子的能力):还原剂>还原产物这条规则对于任何环境下的任何ΔG<0的反应(即在该环境下可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成立,没有任何例外的情况。
不可根据同一个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判断自发进行的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可以弱于甚至是远弱于还原剂(中学认为氧化剂氧化性一定强于还原剂,然而这种认知实际上完全错误,氧化剂氧化性与还原剂的氧化性无任何关系)2、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比较(1)对于金属还原剂来说,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反,即越位于后面的金属,越容易得电子,氧化性越强。
(2)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顺序(25℃,pH=1的水溶液中)Li+<Cs+<Rb+<K+<Ca2+<Na+<Mg2+<A13+<Mn2+<Zn2+<Cr3+<Fe2+<Ni2+<Sn2+<Pb2+<(H)<Cu2+<Fe3+<Hg22+<Ag+<Hg2+<Pt2+<Au3+ (注意Sn2+、Pb2+,不是Sn4+、Pb4+)(Hg对应的是Hg22+而非Hg2+)(3)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与氧化性自然完全相反,对应的顺序为:K>Ca>Na>Mg A1>Mn>Zn>Cr>Fe> Ni>Sn>Pb>(H)>Cu>Hg>Ag Pt>Au(4)非金属活动性顺序(25℃,pH=14的水溶液中)F2>C12>03>Br2>I2>02>S>C>Si>N2>P>H2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增强(注意元素非金属性与单质的氧化性无必然联系,以上顺序为单质氧化性排列)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氧化剂分别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判断。
氧化还原性强弱顺序
淡黄色:S、Na2O2、TNT、PCl5、AgBr、浓HNO3(混有NO2)、浓HCl(混有Fe3+)、硝基苯(溶有NO2)灰黄色:Mg3N2棕黄色:FeCL3溶液、碘水(深黄--褐)棕色:固体FeCl3、固体CuCl2、NO2(红棕)、Fe2O3(红棕)常见微溶物:Ag2SO4、CaSO4、Ca(OH)2、MgCO3Ag+ 与Cl-、Br-、I-、SO42-Ca2+ 与CO32-、SO32-Ba2+ 与CO32-、SO32-、SO42-H+存在,其中不能大量含有OH-、弱酸根离子(如CO32-、SO32-、S2-、F-、ClO-、CH3COO-、C6H5O-、PO43-、AlO2-、SiO32-等)以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如HCO3-、HSO3-、HS-、HPO42-、H2PO4-等)OH-存在,其中不能大量含有H+、弱碱的阳离子(如NH4+、Mg2+、Ag+、Al3+、Zn2+、Cu2+、Fe2+、Fe3+ 等)以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
Fe3+与S2-、SO32-、HSO3-、I-、HS-、CO32-、HCO3-、AlO2-SO32-(H+)与S2-MnO4-(H+)、Cr2O72-、ClO-与Cl-、I-、S2-、Fe2+、HS-、SO32-、HSO3-NO3-(H+)与Fe2+、S2-、HS-、SO32-、HSO3-、Br-、I-Al3+与CO32-、HCO3-、S2-、HS-、AlO2-NH4+与AlO2-还原;K、Ca、Na、Mg、Al,Zn、Fe、Sn、Pb、(H),Cu、Fe3+、Hg、Ag、Pt、Au氧化: F2>O2>Cl2>Br2>Fe3+>I2>SO2>S还原: Fe-<OH-<Cl-<Br-<Fe2+<I-<SO32-<S2-氧化: KMnO4>MnO2>O2常见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一、顺序的由来及依据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律之后,我们可以根据下列反应①2FeCl2+Cl2=2FeCl3②2FeCl3+2HI=I2+2FeCl2+2HCl ③I2+K2S=S+2KI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Fe3+>I2>S同样可以得出还原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Cl-<Fe2+<I-<S2-推而广之,我们可以根据大量的氧化还原反应得出常见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顺序。
记住重要的次序
记住重要的次序1、常见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关于SO 2、SO 32-还原 的说明:由于在溶液中SO 2、SO 32-的氧化产物是稀硫酸而不是浓硫酸,再者,由反应I 2+SO 2+2H 2O===2HI +H 2SO 4可得:SO 2、SO 32-的还原性比I -强,但比S 2-弱。
助记口诀:氟锰氯硝浓硫酸,溴铁铜碘硫氢铅。
也可以用下表这样记:氧化性 F 2 MnO 4-Cl 2 HNO 3 浓H 2SO 4 Br 2 Fe 3+Cu 2+I 2 (SO 42-)还原性 F -Mn 2+Cl -NO,NO 2 (SO 2) Br -Fe 2+CuI -SO 2, SO 32-氧化性 S H +Pb 2+Fe 2+Zn 2+Al 3+Mg 2+Na +Ca 2+K +还原性S 2-H 2 Pb Fe Zn Al Mg NaCaK2、放电次序:拓展的常见阴离子还原性强弱顺序(也是电解时阳极的放电次序): S2-> SO32-> I-> Fe2+> Br-> Cl-> OH->含氧酸根> F-3、弱酸酸性强弱顺序中学通常以H2CO3、HCO3-的酸性作为比较标准,要求掌握常见弱酸酸性强弱顺序:【应用例析】:1、相同温度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①CH3COONa、②NaOH、③NaHCO3、④C6H5ONa、⑤Na2CO3,按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②>⑤>④>③>①变式题:相同温度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七种溶液:①CH3COONa,②NaHSO4,③NaCl,④Na2CO3,⑤NaHCO3,⑥CH3COOH,⑦NH4Cl.按pH 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⑤④①③⑦⑥②B.②⑥⑦③①⑤④C.④⑤①③⑦⑥②D.②⑥⑦③①④⑤。
高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分子,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排列
氧化性:F2>Cl2>Br2>Fe3+>I2>SO2>S高锰酸钾溶液的酸性越强,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S2->SO3(2-)>I->Fe2+>Br->Cl->F-推荐:常见的氧化剂有:1活泼的金属单质,如X2(卤素)、O2、O3、S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Cu²+,Fe3+等或H+3高价过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KMnO4、K2Cr2O7、HNO3、H2SO4(浓)、KClO3、HClO等4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常见的还原剂有1活泼或较活泼的的金属,如K,Na,Mg,Al,Zn,Fe等2低价金属阳离子,如Fe3+,Sn2+等3非金属阳离子,如Cl-,B-,I-,S2-等4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在含可变化合价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即可作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例如Cl2,H2O2,Fe2+,H2SO3等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根据物质活动顺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1金属活动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原子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金属还原性与溶液有关,如在稀盐酸,稀硫酸中Al比Cu 活泼,但在浓硝酸中Cu比Al活泼2非金属活动顺序F Cl Br I S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剂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来进行判断,例如: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1)4HCl+MnO2=(加热)MnCl2+2H2O+Cl2(2)4HCl+O2=(CuCl2,500摄氏度)2H2O+2Cl2(3)上述三个反应中,还原剂都是浓盐酸,氧化产物都是Cl2,而氧化剂分别是KMnO4,MnO2,O2,(1)式中KMnO4常温下就可以把浓盐酸中的氯离子氧化成氯原子,(2)式中MnO2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完成,(3)式中O2不仅需要加热,而且还需要CuCl2做催化剂才能完成,由此可以得出氧化性KMnO4>MnO2>O2(4)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如:2Fe+3Cl=(加热)2FeCl3Fe+S=(加热)FS可以判断氧化性:Cl2>S.(5)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F Cl Br I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顺序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顺序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氧化性:F2>Cl2>Br2>Fe3+>I2>SO2>S高锰酸钾溶液的酸性越强,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S2->SO3(2-)>I->Fe2+>Br->Cl->F-推荐:常见的氧化剂有:1活泼的金属单质,如X2(卤素)、O2、O3、S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Cu2+,Fe3+等或H+3高价过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KMnO4、K2Cr2O7、HNO3、H2SO4(浓)、KClO3、HClO等4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常见的还原剂有1活泼或较活泼的的金属,如K,Na,Mg,Al,Zn,Fe等2低价金属阳离子,如Fe3+,Sn2+等3非金属阳离子,如Cl-,B-,I-,S2-等4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在含可变化合价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即可作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例如Cl2,H2O2,Fe2+,H2SO3等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根据物质活动顺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1金属活动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原子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金属还原性与溶液有关,如在稀盐酸,稀硫酸中Al比Cu活泼,但在浓硝酸中Cu比Al活泼2非金属活动顺序F Cl Br I S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剂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来进行判断,例如: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1)4HCl+MnO2=(加热)MnCl2+2H2O+Cl2(2)4HCl+O2=(CuCl2,500摄氏度)2H2O+2Cl2(3)上述三个反应中,还原剂都是浓盐酸,氧化产物都是Cl2,而氧化剂分别是KMnO4,MnO2,O2,(1)式中KMnO4常温下就可以把浓盐酸中的氯离子氧化成氯原子,(2)式中MnO2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完成,(3)式中O2不仅需要加热,而且还需要CuCl2做催化剂才能完成,由此可以得出氧化性KMnO4>MnO2>O2(4)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如:2Fe+3Cl=(加热)2FeCl3Fe+S=(加热)FS可以判断氧化性:Cl2>S.(5)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F Cl Br I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氧化还原性强弱顺序
常见物质得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一、顺序得由来及依据学过氧化还原反应得强弱律之后,我们可以根据下列反应 ①2FeCl 2+Cl 2=2FeCl 3 ②2FeCl 3+2HI =I 2+2FeCl 2+2HCl③I 2+K 2S =S+2KI判断氧化剂得氧化性由强到弱得顺序为 Cl 2>Fe 3+>I 2>S 同样可以得出还原性由弱到强得顺序为Cl -<Fe 2+<I -<S 2-推而广之,我们可以根据大量得氧化还原反应得出常见物质得氧化性还原性顺序。
再者,从理论上由物质得标准电极电势也可得到同样得结论。
二、常见氧化剂(还原剂)得氧化性(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关于SO 2、SO 32-还原性得说明:由于在溶液中SO 2、SO 32-得氧化产物就是稀硫酸而不就是浓硫酸,再者,由反应I 2+SO 2+2H 2O ===2HI +H 2SO 4可得,还原性I -<SO 2,所以SO 2、SO 32-得还原性比I -强,但比S 2-弱。
三、助记口诀:氟锰氯硝浓硫酸,溴铁铜碘硫氢铅。
往后离子氧化性,前氧后低表来翻。
理解要点:(1)注意各微粒中元素得价态(2)由氧化性顺序可得还原性顺序,氧化剂得氧化性越强,其对应得还原产物还原性越弱。
(3)强氧化剂可氧化弱氧化剂得还原产物生成弱氧化剂,此之谓“前氧后低”即前面得物质可氧化后面物质得低价态。
四、应用举例1、推测物质可能发生得氧化还原反应(见下表)2、推测能否反应及产物如①Fe3+与I-可反应但不能与Cl-,Br-反应;②浓H2SO4能干燥HCl但不能干燥HBr、HI、H2S;③ Fe与Cl2,Br2能生成FeCl3,FeBr3但与I2,S只能生成FeI2,FeS;④能把Fe氧化成Fe3+得有Cl2,HNO3,浓H2SO4,Br2但I2,S都只能把Fe氧化成+2价。
⑤HNO3能氧化HBr,HI,H2S但不能氧化HCl3、推测反应顺序①如少量Cl2通入到FeBr2,FeI2中得离子方程式就不同;②把Fe投入到Fe2(SO4)3+H2SO4+CuSO4混合液中时相继发生得反应顺序。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一、概念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2、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3、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4、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过程5、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6、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7、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或得失)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表示同种元素在反应前后得失电子的情况。
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化合价升高 的元素开始,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再在连线上方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氧化剂 +化合价升高 -ne 被氧化(2)单线桥法:表示反应物中氧化剂、还原剂间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在单线桥法中, 箭头的指向已经表明了电子转移的方向,因此不能再在线桥上写“得”、“失” 字样.二、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1.‘两表’一规律‘(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氧化性强弱顺序的顺口溜 快速记忆口诀
氧化性强弱顺序的顺口溜快速记忆口诀
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力量。
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和活泼非金属单质(如:氟、氯、氧等)一般具有氧化性,而处于低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还原性。
氧化还原性强弱的挨次
常见离子还原性:S2-SO3(2-)I-Fe2+Br-Cl-F-
常见离子氧化性:K+ca2+p=ag+=fe3+=pb2+h+cu2+==fe2+= zn2+=al3+=mg2+=
氧化还原反应是在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具有相应的升降变化的化学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这种反应可以理解成由两个半反应构成,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此类反应都遵守电荷守恒。
在氧化还原反应里,氧化与还原必定以等量同时进行。
两者可以比方为阴阳之间相互依靠、转化、消长且相互对立的关系。
有机化学中也存在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哪些规律
强弱律:氧化性中,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中,还原剂还原产物。
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转化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归中反应时,元素的氧化数只
接近而不交叉,最多达到同种价态。
优先律:对于同一氧化剂,当存在多种还原剂时,通常先和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反应。
守恒律: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
高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分子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排列
高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分子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排列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高锰酸钾溶液的酸性越强,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S2->SO3(2-)>I->Fe2+>Br->Cl->F-推荐:常见的氧化剂有:1活泼的金属单质,如X2(卤素)、O2、O3、S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Cu2+,Fe3+等或H+3高价过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KMnO4、K2Cr2O7、HNO3、H2SO4(浓)、KClO3、HClO等4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常见的还原剂有1活泼或较活泼的的金属,如K,Na,Mg,Al,Zn,Fe等2低价金属阳离子,如Fe3+,Sn2+等3非金属阳离子,如Cl-,B-,I-,S2-等4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在含可变化合价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即可作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例如Cl2,H2O2,Fe2+,H2SO3等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根据物质活动顺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1金属活动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原子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金属还原性与溶液有关,如在稀盐酸,稀硫酸中Al比Cu活泼,但在浓硝酸中Cu比Al 活泼2非金属活动顺序FClBrIS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剂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来进行判断,例如: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1)4HCl+MnO2=(加热)MnCl2+2H2O+Cl2(2)4HCl+O2=(CuCl2,500摄氏度)2H2O+2Cl2(3)上述三个反应中,还原剂都是浓盐酸,氧化产物都是Cl2,而氧化剂分别是KMnO4,MnO2,O2,(1)式中KMnO4常温下就可以把浓盐酸中的氯离子氧化成氯原子,(2)式中MnO2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完成,(3)式中O2不仅需要加热,而且还需要CuCl2做催化剂才能完成,由此可以得出氧化性KMnO4>MnO2>O2(4)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如:2Fe+3Cl=(加热)2FeCl3Fe+S=(加热)FS可以判断氧化性:Cl2>S.(5)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FClBrI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2020届高考氧化还原性强弱顺序
常见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一、顺序的由来及依据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律之后,我们可以根据下列反应 ①2FeCl 2+Cl 2=2FeCl 3 ②2FeCl 3+2HI =I 2+2FeCl 2+2HCl③I 2+K 2S =S+2KI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Cl 2>Fe 3+>I 2>S 同样可以得出还原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Cl -<Fe 2+<I -<S 2-推而广之,我们可以根据大量的氧化还原反应得出常见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顺序。
再者,从理论上由物质的标准电极电势也可得到同样的结论。
二、常见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 关于SO 2、SO 3还原性的说明:由于在溶液中SO 2、SO 3的氧化产物是稀硫酸而不是浓硫酸,再者,由反应I 2+SO 2+2H 2O ===2HI +H 2SO 4可得,还原性I -<SO 2,所以SO 2、SO 32-的还原性比I -强,但比S 2-弱。
三、助记口诀:氟锰氯硝浓硫酸,溴铁铜碘硫氢铅。
往后离子氧化性,前氧后低表来翻。
理解要点:(1)注意各微粒中元素的价态(2)由氧化性顺序可得还原性顺序,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的还原产物还原性越弱。
(3)强氧化剂可氧化弱氧化剂的还原产物生成弱氧化剂,此之谓“前氧后低”即前面的物质可氧化后面物质的低价态。
四、应用举例2.推测能否反应及产物如①Fe3+与I-可反应但不能与Cl-,Br-反应;②浓H2SO4能干燥HCl但不能干燥HBr、HI、H2S;③ Fe与Cl2,Br2能生成FeCl3,FeBr3但与I2,S只能生成FeI2,FeS;④能把Fe氧化成Fe3+的有Cl2,HNO3,浓H2SO4,Br2但I2,S都只能把Fe氧化成+2价。
⑤HNO3能氧化HBr,HI,H2S但不能氧化HCl3.推测反应顺序①如少量Cl2通入到FeBr2,FeI2中的离子方程式就不同;②把Fe投入到Fe2(SO4)3+H2SO4+CuSO4混合液中时相继发生的反应顺序。
高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排列
高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分子,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排列(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氧化性:F2>Cl2>Br2>Fe3+>I2>SO2>S高锰酸钾溶液的酸性越强,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S2->SO3(2-)>I->Fe2+>Br->Cl->F-推荐:常见的氧化剂有:1活泼的金属单质,如X2(卤素)、O2、O3、S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Cu²+,Fe3+等或H+3高价过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KMnO4、K2Cr2O7、HNO3、H2SO4(浓)、KClO3、HClO等4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常见的还原剂有1活泼或较活泼的的金属,如K,Na,Mg,Al,Zn,Fe等2低价金属阳离子,如Fe3+,Sn2+等3非金属阳离子,如Cl-,B-,I-,S2-等4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在含可变化合价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即可作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例如Cl2,H2O2,Fe2+,H2SO3等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根据物质活动顺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1金属活动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原子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金属还原性与溶液有关,如在稀盐酸,稀硫酸中Al比Cu 活泼,但在浓硝酸中Cu比Al活泼2非金属活动顺序F Cl Br I S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剂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来进行判断,例如: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1)4HCl+MnO2=(加热)MnCl2+2H2O+Cl2(2)4HCl+O2=(CuCl2,500摄氏度)2H2O+2Cl2(3)上述三个反应中,还原剂都是浓盐酸,氧化产物都是Cl2,而氧化剂分别是KMnO4,MnO2,O2,(1)式中KMnO4常温下就可以把浓盐酸中的氯离子氧化成氯原子,(2)式中MnO2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完成,(3)式中O2不仅需要加热,而且还需要CuCl2做催化剂才能完成,由此可以得出氧化性KMnO4>MnO2>O2(4)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如:2Fe+3Cl=(加热)2FeCl3Fe+S=(加热)FS可以判断氧化性:Cl2>S.(5)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F Cl Br I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一、概念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2、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3、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4、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过程5、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6、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7、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或得失)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表示同种元素在反应前后得失电子的情况。
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开始,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再在连线上方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化合价降低 +ne - 被还原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化合价升高 -ne - 被氧化(2)单线桥法:表示反应物中氧化剂、还原剂间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在单线桥法中,箭头的指向已经表明了电子转移的方向,因此不能再在线桥上写“得”、“失”字样.二、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1.‘两表’一规律‘(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氧化还原性强弱顺序
常见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一、顺序的由来及依据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律之后,我们可以根据下列反应①2FeCl2+Cl2=2FeCl3②2FeCl3+2HI=I2+2FeCl2+2HCl ③I2+K2S =S+2KI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Fe3+>I2>S同样可以得出还原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Cl-<Fe2+<I-<S2-推而广之,我们可以根据大量的氧化还原反应得出常见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顺序。
再者,从理论上由物质的标准电极电势也可得到同样的结论。
二、常见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关于SO2、SO32-还原性的说明:由于在溶液中SO2、SO32-的氧化产物是稀硫酸而不是浓硫酸,再者,由反应I2+SO2+2H2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HI+H2SO4可得,还原性I-<SO2,所以SO2、SO32-的还原性比I-强,但比S2-弱。
三、助记口诀:氟锰氯硝浓硫酸,溴铁铜碘硫氢铅。
往后离子氧化性,前氧后低表来翻。
理解要点:(1)注意各微粒中元素的价态(2)由氧化性顺序可得还原性顺序,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的还原产物还原性越弱。
(3)强氧化剂可氧化弱氧化剂的还原产物生成弱氧化剂,此之谓“前氧后低”即前面的物质可氧化后面物质的低价态。
四、应用举例1.推测物质可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见下表)2.推测能否反应及产物如①Fe3+与I-可反应但不能与Cl-,Br-反应;②浓H2SO4能干燥HCl但不能干燥HBr、HI、H2S;③ Fe与Cl2,Br2能生成FeCl3,FeBr3但与I2,S只能生成FeI2,FeS;④能把Fe氧化成Fe3+的有Cl2,HNO3,浓H2SO4,Br2但I2,S都只能把Fe氧化成+2价。
⑤HNO3能氧化HBr,HI,H2S但不能氧化HCl3.推测反应顺序①如少量Cl2通入到FeBr2,FeI2中的离子方程式就不同;②把Fe投入到Fe2(SO4)3+H2SO4+CuSO4混合液中时相继发生的反应顺序。
常见氧化剂及氧化性排序
氧化剂概述英文名:strong oxidant具有强烈氧化性的物质。
在标准电位顺序中的位置越靠后,标准电位值越正,在化学反应中越易获得电子,则这类物质(如分子、原子或离子)就是越强的氧化剂。
如三价钴盐、过硫酸盐、过氧化物、重铬酸钾、高锰酸钾、氧酸盐、浓硫酸等,都是强氧化剂。
常见的氧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被还原的物质。
(1)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如F?、O?、Cl?、Br?、I?、S等(其氧化性强弱与非金属活动性基本一致)。
(2)含有变价元素的高价化合物,如KMnO4 KClO?H2SO?HNO?MnO?等。
(3)金属阳离子如:Fe?+、Cu?+、(H+)(在金属与酸、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如反应Fe+CuSO?=FeSO?+Cu中,实质上是Cu?+离子氧化Fe原子,Cu?+作氧化剂,Fe是还原剂)常见氧化剂:1.氟气氟气(F?)是淡黄色的气体,强氧化性,有特殊难闻的臭味,剧毒。
-188℃以下,凝成黄色的液体。
在-223℃变成黄色结晶体。
在常温下,氟几乎能和所有的元素化合:大多数金属都会被氟腐蚀,碱金属在氟气中会燃烧,甚至连黄金在受热后,也能在氟气中燃烧。
许多非金属,如硅、磷、硫等同样也会在氟气中燃烧。
2.臭氧臭氧(分子式O?)是氧的同素异形体,有强氧化性。
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
臭氧主要存在于距地球表面20公里的同温层下部的臭氧层中。
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
气态臭氧厚层带蓝色,有特殊臭味,浓度高时与氯气气味相像;液态臭氧深蓝色,固态臭氧紫黑色。
3.氯气氯单质为黄绿色气体,有窒息性臭味;熔点-100.98°C,沸点-34.6°C,气体密度 3.214克/升,20°C时1体积水可溶解 2.15体积氯气。
氯相当活泼,湿的氯气比干的还活泼,具有强氧化性。
除了氟、氧、氮、碳和惰性气体外,氯能与所有元素直接化合生成氯化物;氯还能与许多化合物反应,例如与许多有机化合物进行取代反应或加成反应。
高中氧化性强弱顺序排序口诀
高中氧化性强弱顺序排序口诀
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
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和活泼非金属单质(如:氟、氯、氧等)一般具有氧化性,而处于低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还原性。
1 氧化还原性强弱的顺序常见离子还原性:S2- >SO3(2-)>I->Fe2+>Br-
>Cl->F-
常见离子氧化性:K+ <Ca2+ <Na+ <Mg2+ <Al3+<Zn2+<Fe2+ <
Pb2+<H+<Cu2+ <Fe3+ <Ag+
氧化还原反应是在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具有相应的升降变化的化学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这种反应可
以理解成由两个半反应构成,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此类反应都遵守电荷
守恒。
在氧化还原反应里,氧化与还原必然以等量同时进行。
两者可以比喻
为阴阳之间相互依靠、转化、消长且互相对立的关系。
有机化学中也存在氧
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以下一般规律:
强弱律:氧化性中,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中,还原剂>还原产物。
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
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转化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归中反应时,元素的氧化数只接近而不
交叉,最多达到同种价态。
优先律:对于同一氧化剂,当存在多种还原剂时,通常先和还原性最强的
还原剂反应。
氧化性强弱怎么判断(3篇)
氧化性强弱怎么判断(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氧化性强弱怎么判断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繁小星整理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一)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氧化剂(二)根据元素活动性顺序比较(1)金属活动顺序:K>Ca>Na>Mg>Al>Mn>Zn>Cr>Fe>Ni>Sn>Pb>(H)>Cu> Hg>Ag>Pt>Au 从左到右,金属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2)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F---Cl---Br---I---S 从左到右,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增强氧化性:F2>Cl2>Br2>Fe>I2>SO2>S 还原性:S>SO3>I>Fe>Br>Cl>OH>含氧酸根>F3+2-2--2+----(三)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氧化剂分别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判断。
反应越容易,该氧化剂氧化性就强。
(四)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来判断当含有变价元素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强弱。
(五)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金属原子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氧化性离子强弱顺序表
氧化性离子强弱顺序表
常见离子还原性:S2- > SO3(2-)>1->Fe2+>Br->Cl->F-;常见离子氧化性: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 Pb2+ <H+
<Cu2+ < Fe3+ <Ag+;强弱律:氧化性中,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中,还原剂>还原产物;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守恒律: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
1
强弱律:氧化性中,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中,还原剂>还原产物;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