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群落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教案必修3

第 11 课时群落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考要求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群落的看法和结构a a课时要求(1) 举例说出群落的看法。
(2) 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一、群落的看法1.植物的生长型(1)依照:植物的容颜和形态结构。
(2)分类 ( 六种 ) :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附生植物、地表植物。
(3)植物的生长型与群落的结构有着亲近的关系。
2.生物群落(1)看法:群落是指在必然空间内全部生物种群的会集体。
(2)特点:拥有必然的结构、必然的种类组成和必然的种间互有关系;组成群落的物种不是一种随意组合,而是经过长远发展和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
(3)群落就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相互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
思考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能不能够称为一个群落?答案不能够,池塘中全部生物才能称为一个群落。
研究 1——理性思想群落看法的理解(1)必然空间内,如一个水池、一片草原或一片森林等。
(2)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如相互影响、相互限制等。
(3)全部生物种群的会集体,即包括这个地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4)特点:拥有必然的结构、必然的种类组成和必然的种间互有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能够重复出现。
(5)形成过程:组成群落的物种是经过长远发展和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
(6)实质: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相互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
研究 2——比较异同种群和群落的差别和联系比较项目种群群落指占有必然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在必然空间内全部生物种群的集看法个体的会集体合体研究种内关系种间关系范围差别组成个体(同种)种群单位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必然的结构、必然的物种组成、特点率、种群密度、种群分布型种间关系联系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例1(2017 ·嘉兴高三基础测试) 藻类、浮游动物、贝类、虾、鱼、微生物等某湖泊中生活的全部生物,它们统称为()A.种群 B.群落C.生态系统 D 生物圈答案B例2判断以下有关群落描述的正误。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特点
01
02
03
物质循环的途径
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 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包 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 环等。
物质循环的特点
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 具有全球性。
物质循环的意义
物质循环维持了生物圈中 物质的相对稳定,保证了 生物群落的正常运转。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相互依存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的,能量流动推动物质循环,物 质循环为能量流动提供物质基础。
特点
生物群落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动态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其中,多样性体现在物种组成 、生态位分化、基因多样性等方面;复杂性体现在物种间相互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方面;动态性体现在群落演替、物种迁移等方面;稳定性体现在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相对
稳定。
生物群落的重要性
1 2 3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种 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 稳定。
主要功能
消费者在生物群落中起到传递能量和物质的作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将生产 者的能量和物质传递给更高级别的消费者。
分解者Biblioteka 腐生生物以死亡的生物体或有机废弃物为食的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 等。
主要功能
分解者在生物群落中起到降解有机物质的作用,将复杂的有 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供生产者再利用。
非生物因素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保护生物群 落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 性和稳定性。
提供生态服务
生物群落为人类提供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如净 化空气和水、控制土壤侵蚀、提供食物和药物等 。
生物群落的分类
按生境类型分类
群落生态学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苇莺
丘鹬
榛鸡
水生植物群落的成层性
主要与光照、 温度、食物和 溶氧量有关
– 挺水草本层、 飘浮草本层、 水面高草层、 沉水漂草层、 沉水矮草层、 水底层
漂浮动物 浮游动物、 游泳动物、 底栖动物、 附底动物、 底内动物
60
三、 群落的水平结构
• 概念:群落中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不均匀 配置,使群落表现出斑块相间的外形。
D=1-ΣPi2
– Shannon-Weiner指数
H =-ΣPilnPi
– Pielou均匀度指数:E=H/Hmax Hmax为群落可能的最大多样性指数:Hmax=LnS
39
0(0.00) 50(0.50) 1(0.01)
100(1.00) 50(0.50) 99(0.99)
多样性指数计算 ln2=0.69 ln0.01=-4.605
由于种群本身数量稀少的缘故
– 指示种、特征种
26
阔叶红松林混交林群落的物种(乔木层): 优势种:红松、紫椴 亚优势种: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榆 伴生种:槭、云冷杉 偶见种:落叶松、山杨
群落成员型的确定--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 多度 (abundance):物种个体数目的多少 • 密度 (density):物种在单位面积或空间上
D(61-80%)
E(81-100%)
• 重要值 (important value)
– IV=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 相对盖度
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 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 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和系统,包括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讲解

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 境的生态复杂性。
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指一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 物种均匀度(species evenness):指一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
分配状况,反映各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均匀程度。
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
影响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原 因主要有阳光、 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
33
栎林中鸟类在不同层次中的相对密度
种名
林鸽 茶腹 青山雀 长尾山雀 旋木雀 煤山雀 沼泽山雀 大山雀 载菊 乌鸫 红胸句鸟 鹪鹩
林冠层 高于11.6米
乔木层
5——11.6 米
333 34 150 122 32 45 15 25 2 2 —— ——
1
生物群落的概念 群落的种类组成 群落的结构 群落组织—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2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
对群落概念的不同认识
Alexander Humboldt:特定的外貌,对生境因素的综合反应 E.Warming:一定的种组成的天然群聚 俄国学派:有机体的特定组合,有机体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V.E. Shelford: 具有一致的种类组成且外貌一致的生物聚集体 E.P. Odum: 种类外貌一致、具有一定 的营养结构、代谢格局、结构单元、生命部 分
•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与优势种,但在
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物种。
•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
但不起主要作用。
•偶见种或罕见种(rare species):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群落

5。
2植物生长型和群落结构一、目标导航基本要求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发展要求说明1.“植物的生长型"不作要求.2.“小资料:自养群落和异养群落"只作为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4.有关协同进化的概念不作要求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一、群落的概念1。
群落的概念是什么?提示: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即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统称.注意:群落不是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建立起来的有机体。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哪些?提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组成和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位、群落的范围、边界和演替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提示:(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我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二、群落的结构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的。
阳光、温度、水分等生态因素对动植物的分层有直接影响。
群落的水平结构往往是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种群密度上的差别.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光照、温度的影响导致群落周期性的变化,如动植物物的昼夜活动变化和季节性变化.【提问】植物的不同生长型与群落垂直结构有密切关系,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体现出哪些结构?阅读课本,整理群落的三种结构,举例并讨论三种结构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展示图5-1“热带雨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示意图”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图示群落自树冠到地面表可分为哪些层次?――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表层.2.以上分层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阳光。
生态学5章

第四节 影响种群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 一、生物因素: • 生物因素对群落结构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最 大作用源于竞争和捕食。 • (一)斗争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物种生态 位分化(差别为—体长分化;体重分化……), 导致资源分隔。 • (二)捕食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决定于泛化或 特化捕食者)--食草(兔)由于吃掉具竞争力 的草,竞争力弱的种增加,所以植物种数增加, 多样性提高(泛化捕食者)。
• (二)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 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 群落环境方面仍起一定作用的物种。 • (三)伴生种:伴生种是群落的常见种 类,它与优势种伴生存在,但不起主要 作用。 • (四)偶见种或稀有种:在群落中出现 频率低的种类,常是某一种群本身数量 稀少。 •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群落中可以以不同群 落成员型出现。
• (二)叶片大小、性质及叶面积指数。 (最适叶面积) • 叶面积指数(LAI)=总叶面积(单面积 计算)/单位土地面积,为群落结构主要 指标,另外与群落的生产力直接相关 . • 在一定的范围内,作物的产量随叶面积 指数的增大而提高。当叶面积增加到一 定的限度后,田间郁闭,光照不足,光 合效率减弱,产量反而下降。
三、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
• 群落环境不是均匀一致的,空间异质 性的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加多样的小 环境,所以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
四、岛屿与群落结构
• (一)岛屿的种数面积关系迁入的种数因迁入 的距离而异,离迁入源(例如大陆)越近,迁入种越 多。另一方面,灭绝的种数则随岛屿面积而变,岛 屿越小,灭绝得越快。 • (二)MacArthur的平衡学说 • 岛屿上物种数决定于物种的迁入和灭亡的平衡。 这是一种动态平衡,不断地有同种或别种迁入 而补偿。初时迁入率高,后来迁入率低,灭亡 率高。 • (三)岛屿与生态自然保护:陆海之岛岛屿理 论对自然保护区有重要意义。
生物群落的组成及结构

• 某一物种的盖度与盖度最大物种的盖度比 称为盖度比。
各个种的分盖度相加是不是等于整个群落的总盖度?
分盖度或层盖度之和大于总盖度。
• 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 草原群落,以离地面2.54cm断面面积计算 – 森林群落,以离地面1.3m断面面积计算
• 叶的质地:反映生境中光、温、水等因子的综合作用。划分 为:薄叶、草质叶、革质叶和厚革质叶。
• 叶的大小:与水分平衡密切相关。叶子大小与光合作用的效 率有密切关系。
• 叶的生活期:常绿叶、夏绿叶、半常绿叶、冬绿叶。 • 叶的方位:叶在空间上的方位是植物个体生态生理学的重要
特征,对群落结构有重要作用,它影响着群落内光强分布、 最适叶面积指数以及植被蒸腾作用等。 • 叶型和叶缘:叶型分单叶和复叶。叶缘分全缘和非全缘两种。
• 丹麦学者C.Raunkiaer在欧洲草地群落中, 用0.1m2的小样圆任意投掷,将小样圆内的所 有植物种类加以记载,就得到每个小样圆的 植物名录,然后计算每种植物出现的次数与 样圆总数之比,得到各个种的频度。
等级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优势种或建群种
标准频度图解
频度 1%—20% 21% — 40% 41% — 60% 61% — 80% 80% — 100%
多度计算方法比较
方法 项目 适用对象
计算过程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计算树木种类,或 者在详细的群落研 究中。
直接点数各种群的 个体数目,算出某 种植物与同一生活 型的全部植物个体 数目的比例。
一般在植物个体数量 多而植物体形小的群 落(如灌木、草本群 落) ,或者在概略性 的踏察中。
第五章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种间关系和生态演替

现在是14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一)海洋动物摄食的基本类型和食性分化
动物食性的基本类型 1、按照食物的性质分:
种间关系主要表现在营养关系(即食物关
系)上,也表现在生存空间及其他方面的相互依 赖,相互上,如竞争及各种共生现象。
现在是10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种间关系的意义 群落中的种间关系把群落中各种生物联系
在一起,构成错综复杂的生命之网。群落中的
物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进化。
现在是11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3、冗余种:从群落中被去除时,它的功能作用可被其他物种所取
代而不会对群落的结构功能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并非真正的“多 余”。
现在是8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四、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
1、季节演替(seasonal succession) 很多海洋生物群落(特别是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
(主要是优势种)表现出季节性的特征,这种季节变化 叫季节演替。
动物食性的特化程度: 表示动物取食的食物种类的多少。取食
食物种类越少(狭食性动物stenophagous), 其特化的程度就越高;取食的食物种类越多 (广食性动物euryphagous),食物的特化程度
就越不明显。
现在是19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动物食性的特化是其对生活条件和种间食物竞争的 适应,各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
(2) 被食者的保护适应 机械保护:体表长刺、棘、毛等,乌贼的烟幕, 电鳐放电等; 化学保护:分泌毒素,例如许多海洋鱼类; 保护色:透明(水母类)、变色(适应环境,比目鱼)、 隐蔽色(与环境相同)、警戒色(热带毒鱼); 拟态:体形与体色模仿环境和天敌; 假死:海参排脏、蟹类自切等。
第五章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种间关系和生态演替-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

第五章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种间关系和生态演替第一节生物群落概述一、生物群落的定义及特征地球上各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活着不同生物的组合,所谓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或biocoenosis)是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地理区域或自然生境里的各种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中的生物在种间保持着各种形式的、紧密程度不同的相互联系,并且共同参与对环境的反应,组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的成分、结构和机能的“生物社会”。
生物群落由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组成。
群落与环境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共同发展,形成一个自然整体。
由生物群落和它们的环境构成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或者说整个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那一部分就是生物群落。
不过,一个生态系统可能包含有若干不同等级的群落。
因此,生物群落这个概念可以用来指明各种不同大小及自然特征的生物集合。
由于环境可大可小,因此生物群落是一个非常泛指的概念。
人们将那些具有充分大的范围、其组成结构有一定的完整性(有自养成分、异养成分及营养循环功能)可独立存在的生物集合称为主要群落(major community),而将那些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赖于邻近群落(如能量摄取来源于其他群落)的生物集合体称为次要群落(minor community)。
在自然条件下,有的群落的边界较为明显(如池塘、湖泊、岛屿)。
更多的情况是群落之间的环境梯度连续缓慢地变化,群落的边界就不明显(如陆地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之间,海洋潮间带与陆地、潮间带与浅海之间的边界)。
虽然群落间常常不存在明显的边界(其中的生物组成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但经过分析,仍然可以把它们划分开来。
所以也可将群落定义为:“群落就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的一群生物,它们彼此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借助生态学调查能够与其他类群相区别”。
群落在外界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以相对稳定的组成出现。
群落中各物种间产生很多相互适应的特征(动物与植物、捕食者与被食者、寄生物与寄主、竞争者、同居者等)。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群落是指生态系统中按照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组合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单位。
群落包括各种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主要由物种组成、物种的数量和分布、物种的相互关系等因素决定。
群落的组成:群落由多种不同的物种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植物是群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中获取能量,并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不同植物的存在产生了不同的植物群落,比如森林、草原、沙漠等。
动物是群落中的消费者,它们通过摄取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能量。
动物的存在可以反映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包括食物链、食物网、生态位等。
微生物是群落中微小但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它们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参与物质循环、分解有机物,对群落的生态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反映了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数量的分布。
群落的结构包括不同生物种类的数量、比例、密度和分布等特征。
物种数量的分布通常遵循物种多样性的原则,即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
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存在的物种的种类数量,物种均匀度指的是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的均匀程度。
群落结构还与物种之间的空间竞争、资源利用、共生关系等因素相关。
群落的相互关系:群落中的生物种类之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
其中包括竞争、共生、捕食、掠食等。
竞争是物种之间争夺有限资源的过程,包括光、水、营养物质、空间等。
共生是指两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如植物的根部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形成的共生关系。
捕食是指一个物种捕食另一个物种以获取能量和养分,如食草动物和肉食动物之间的关系。
掠食是指强者捕食弱者的关系,如食物链中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在外界环境变化时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群落的稳定性主要由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物种相互关系等因素决定。
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群落的稳定性,因为物种多样性可以减少一些物种灭绝对整个群落的影响。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一个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即生物群落。
3
理解
强调了各种生物能有规律地共存在一定的空间里, 而不是各自独立地任意散布在地球上。我们在实 际研究中区分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群落,但应 注意其中的联系。 生物群落=植物群落 +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
4
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 Phytoeoenos)
群落对环境的改造 作用有助于改善人 居环境。如:(1)城 市森林公园与环城 林带;(2)农田防风 固沙林。
12
(5)不同物种间存在相互影响
群落中的物种有规律的共处,即在有序状态下生存。 生物群落是生物种群的集合体,但不是任意组合便 是一个群落,一个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生物 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 哪些种群能够组合在一起构成群落,取决于两个条 件:第一,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第 二,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平衡。因 此,研究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是阐明群落形 成机制的重要内容。
2000~4000 英国国家调查
400
热带次生雨 林
200~1000
美国(锯材、杆材) 400~800
混交落叶林 200~800 瑞典国家调查
138
中国常用标准
热带雨林
2500~4000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2020/3/2
Basic Ecology
26
▪ 五、群落交错区(ecotone)与边缘效应(edge effect) ▪ 群落交错区(生态交错区、生态过渡带) ▪ 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 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
边缘效应。
2020/3/2
Basic Ecology
▪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 ▪ 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对光等资源的利用有关,
可以分为光合层和异养层。
2020/3/2
Basic Ecology
19
▪ 群落的分层与资源(光、矿质营养、食物等)利用有 关
▪ 植物群落的成层现象
▪ 地上成层现象、地下成层现象、层间植物
▪ 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微气候有关
▪ 4、解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学说 ▪ 时间、空间、气候、竞争、捕食、生产
力
2020/3/2
Basic Ecology
11
▪ 进化时间学说:热带群落比较古老,进化时 间较长,并且在地质年代中环境条件稳定, 很少遭受灾害性气候变化,所以群落的多样 性较高。
▪ 生态时间学说:考虑时间尺度更短,认为物 种的分布区的扩大也需要一定时间。
▪ 从群落的最小面积可知:
▪ 1 组成群落的物种越丰富,群落的最小面积相应也越 大;
▪ 2 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的结构越复杂,组成群落的 物种也越多。
2020/3/2
Basic Ecology
5
▪ 二、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以植物群落为例) ▪ 1.优势种和建群种 ▪ 2.亚优势种 ▪ 3.伴生种 ▪ 4.偶见种或罕见种 ▪ 三、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 (一)种的个体数量 ▪ 1 多度、2 密度、3 盖度 ▪ 4 频度:频度是指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讲解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讲解群落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一定地理范围内的物种组成和群体结构。
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集中表现,研究群落能够揭示不同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详细讲解。
一、群落的组成1.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量,较高的物种丰富度表示群落中存在更多的物种。
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条件和生态位等。
高物种丰富度能够提高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2.物种均匀度物种均匀度是指群落中各个物种的丰度是否均衡。
在均匀度较高的群落中,各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资源分配相对平均,物种间的竞争较小。
物种均匀度的高低会影响群落的竞争关系和物种多样性。
3.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群落内各个物种的丰度和多样性程度的综合指标。
物种多样性既包括的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也包括物种之间的相对数量分布(物种均匀度)。
高物种多样性的群落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抵抗力,能够更好地响应环境变化。
二、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指的是群落中各个物种之间的组织形式和关系网络。
群落的结构包括生物量结构、种间关系、物种组合和空间格局等。
1.生物量结构生物量结构反映了群落内各个物种数量和体积的相对大小。
在一个群落中,物种的生物量通常呈指数分布,少数物种占据大部分的生物量。
这些物种被称为优势种,它们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常见的种间关系有竞争关系、捕食-被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等。
这些种间关系决定了群落内物种的分布和相对丰度,进而影响着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
3.物种组合物种组合是指群落中各个物种之间的协同或排斥关系,常常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物种组合反映了群落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稳定性。
合适的物种组合能够提高群落的生态位利用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4.空间格局空间格局是指群落内各个物种的空间分布形式。
常见的空间格局有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聚集分布等。
第五章昆虫群落生态学

实例
25
多样性指数计算
Simpson指数:
DA=0 DB=1-[(50/100)2+(50/100)2]=0.5000 D[(9c=91/1-Σ0P0)i22=+1(1-Σ/1(0N0i/)N2])=2=01.0-198 Shannon-Wiener指数:
11
五、营养结构:可用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 锥体来表征。
数量锥体(各相继营养级别的个体数)
生物量锥体(各相继营养级别生物的总干 重)
能量锥体(各相继营养级别生物的能量或 生产力)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fine particulate Microorganisms微生物 Flocculation shredders
实例: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
2、次级演替secandary succession 演替系 列在增经被占领的区域上开始演替。
持续种 Sustained species:种群数量在次级演替过程中虽 有波动,但逐渐适应环境,始终存在于整个演替过程(狗尾草 等)。
更替种 Succeeding species:在次级演替中种群数量从无到 有不断增加,最终在群落中取得优势的种类(双子叶杂草,野葡 萄、蒲公英等)。
仅20世纪,110种哺乳动物、139种鸟类永远 从地球上消失了,许多生物还没有来得及被 鉴定就灭绝了。目前,有593鸟、400多兽、 209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正濒 于灭绝。面对这些另人心惊的数字,如果不 采取有效行动,谁能保证最后灭绝的不是我 们人类自己!
其中:Ni为第I类群个体数,N为个体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个体论观点
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 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 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即研究的群落 单元是连续群落中的一个片段。
H.A. Gleason(1926): 群落的存在、组成及结 构依赖于特定的生境与物种的选择性,但环境条 件在时空上是不断变化的,使得群落的差异性也 是连续的。群落并不是一个个分离的有明显边界 的实体,多数情况下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的一 个序列。
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种群本身数量 稀少。随着生境的缩小濒临灭绝,应加强保护。 “生态指示” “地方性特征种”
同一个植物种在不同的群落中可以不同的 群落成员型出现
内蒙古草原 中部排水良好 地形略为低凹, 强度放牧 不同地段 的壤质栗钙土 有地表径流补给 条件
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群落环境。
(五)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群落中的物种有规律的共处,在有序状态下共存。 一个群落的形成与发展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 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竞争取得协调和发展,形 成具有一定外貌、种类组成和结构的集合体。
(六)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包括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的植物种,通常是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 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 的优势种。
优势种对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去除优势种,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群落环境的改变。
建群种: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 “单优 (建)种群落” “共优(建)种群落”
(二)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 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 植物种。
(三)伴生种(companion or common species)
群落的常见种,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 主要作用。
(四)偶见种或稀见种(rare species)
(七)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分布在特定地段或特定生境上,不同群落的生境和 分布范围不同。不同生物群落按一定的规律分布。
(八)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自然条件下,有的具明显的边界,有的处在连续变 化中。
三 、群落的性质
(一)机体论观点
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
Clements(1916, 1928):将群落比拟为一个有机体,有诞 生、生长、成熟、死亡的不同发育阶段。理论根据:任何一个 植物群落都要经历一个从先锋阶段到相对稳定的顶级阶段的演 替过程。演替过程类似于一个有机体的生活史。每一个顶级群 落破坏后,都能重复通过基本上是同样型式的发展阶段而再达 顶级阶段。
Braun-Blanquet(1928, 1932):把植物群落比拟为一个种, 把植物群落的分类看作和有机体的分类相似,是植被分类的基 本单位。群落是自然单位,具明显边界,与其他群落是间断的、 独立存在的。
A.G. Tansley(1920):植物群落中,有些种独立,有些种却 具强烈的依附性,只能在一定的群落中而不能在别的群落中生 长。群落的组成和结构有稳定的模式,强调植物群落在许多方 面的整体性。后发展成生态系统的概念。
E. Warming (1890)--丹麦植物学家:一定的种所组成的 天然群聚;形成群落的种有同样的生活方式,对环境有大致相同 的要求。
俄国 植物学家(1908)植物群落是不同植物有机体的特定结 合,在这种结合下,存在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 响。
Karl Mobius (1877)--德国生物学家:研究海底牡蛎种群 发现,牡蛎只出现在一定的盐度、温度、光照等条件下,并总与 一定组成的其他动物生长在一起,形成比较稳定的有机整体。
V.E. Shelford (1911)--生物群落生态学的先驱:具一致的 种类组成且外貌一致的生物聚集体。
E.P. Odum(1957)除种类组成和外貌一致外,具有一定的 营养结构和代谢格局,是一个结构单元,是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 部分。
P. Duvigneaud (1974)--比利时学者:群落是在一定时间内居 住于一定生境中的不同种群所组成的生物系统,是具有一定成分 和外貌比较一致的集合体;群落内的不同种群有序且协调的生活 在一起。
第二节 群落的种类组成
种类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 类型的基本特征。群落学研究一般都从分析种类组成开始。
一、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而划分群落成员型。
(一)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和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生物群落:在特定空间和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 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 构,包括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也可以说,一个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即生物群落。
群落生态学:以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聚集在一定空间 范围内的不同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 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结构、机能、分布、演替及群落分类、 排序等问题。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一定的外貌 一个群落中的植物个体,分别处于不同高度和密度,决
定群落的外部形态。 (二)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区别不同群落 的首要特征。一个群落中物种的多少及每个种群的数量, 是度量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三)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
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元,除具一定的种类组成,具 有一系列结构特点,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与营养结构。 如生活型、成层性、季相等。 (四)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第五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组成 群落的结构 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
Alexander Humboldt (1807)--德国博物学家、近代植物 地理学创始人:群落都有其特定的外貌,是群落对生境因素的综 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