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新探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探析
XIAO XUE JIAO YU YAN JIU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探析刘红霞(成都天府新区华阳实验小学,四川 成都 610213)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结合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因材施教,创新教学载体,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手段,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巩固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中,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为后续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小学生对于情境的好奇心,及时将学生带入到探究环节之中,而具有趣味化的游戏情境,则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1]。
例如,在开展“图形的旋转”教学时,在引导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后,为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并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我就借助多媒体设计了如下游戏情境:首先,按照座位顺序将学生按6人一组进行划分,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利用画图工具画出图形,其他成员则需快速回答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轮流画出图形的对称轴。
通过这样的游戏创设,课堂氛围得到改善,每个小组都兴致满满,而游戏是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及兴趣爱好的,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游戏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二、创新教学载体,借微课资源培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及,教师要善于借力互联网等现代科技,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新鲜元素。
尤其是在当下“互联网+教育”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微课的出现是顺应教学改革要求的,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2]。
教师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直观的视频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对重难点进行集中讲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前,微课主要是以视频形式为主,每个视频围绕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涉及1-2个重难点知识,时长为5-10分钟,由学生自学。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知识点时,我就借助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教学新探
数学6小学教学参考应用题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之一。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构建问题树法和识别相关图式法,为小学应用题解决提供了新颖的解题策略。
一、构建问题树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且千变万化,所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解题者要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梳理。
因此,如何更好地展现数量关系往往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构建问题树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所谓问题树,就是用问题中的主要具体信息,来显示特定关系图式是怎样组合起来计算问题的答案。
它的每个关系图式由一对定性的数量元素组成,要求计算第三个未知元素。
如下图,这三个图式显示三个单步运算问题树,实际多步骤应用问题的解决靠它们的组合。
每小时工资15.6元/小时每个月工作时间157小时月工资?(1)每天所行的里程12里/天自行车所要到达的里程230里需要的时间?(2)最大投资9000万投资获益率获益多少?(3)构建问题树解决应用题有以下优点:(1)问题树能提供一个清晰的问题解决过程的描述,来帮助学生理解;(2)它能提供一个包含知识结构在内的灵活框架;(3)它能展现隐含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结构过程,学生以此来判断问题的结构;(4)它鼓励综合理解,即使学生不完全懂题,也可以构建问题树。
例1小力和他爸爸在花园浇花,他们提了一桶水过去,然后他爸爸用一个15升的水壶,小力用一个容量是他爸爸水壶的15的水壶浇花,都盛满水浇了12次后,仍有24升水剩在水桶中。
问:这个水桶能盛水多少升?分析:根据题意,建构下面问题树:爸爸的壶容量15升爸爸壶容量的部分15小力的壶容量3升两个壶的容量18升注水次数12次爸爸和儿子所用的水量18×12=216(升)浇花后桶中剩水量24升浇花前桶中水的容量216+24=240(升)[(15+(15÷5)]×12+24=240(升)上图显示了问题树的框架,从中我们知道剩余量为24升,需要计算改变量。
小学数学“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第一篇:小学数学“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一、新授课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4、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二、练习课教学策略:1、情境引入,回顾再现2、分层练习,强化提高3、自主检测,评价完善4、归纳小结,课外延伸三、复习课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2.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3.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4.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第二篇: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我探索出了“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主要分四步进行教学,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反思过程,激励评价。
具体如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情境:这一步骤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
情境可以是直观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须是有价值的。
情境的创设要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数学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和活动情境等几种类型。
生成问题: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第二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有些数学问题是由学生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然后提出的;有些数学问题是随着情境的出现而直接提出的。
有的问题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而有的问题只是一节课若干问题中的第一个,并且不是最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可以建立这样的“环节模式”培养学生能力:观察主题图——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本环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小组合作,寻找方法——班组交流,优化方法——反思提升,构建模型1、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学生根据教学情境或预习情况自主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小组合作做好理论储备,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浅析小学数学策略性教学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策略性教学探究小学数学策略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以下是对小学数学策略性教学的简要分析。
小学数学策略性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提问、启发、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策略性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数学知识本身对许多学生来说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让他们明白数学知识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有何影响。
小学数学策略性教学要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基本概念。
数学是一个建立在概念之上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适时使用具体的实物、图形或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策略性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注重解决问题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发现规律、运用方法的能力。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策略性教学还应该注重评价和反馈。
评价和反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评价和反馈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口头回馈、书面评价、学科竞赛等,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小学数学策略性教学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建立概念、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评价和反馈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探析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观察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学科。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创新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探析一些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并阐述其实施方式和效果。
1. 游戏化教学策略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数学游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设计数学拼图游戏、数学趣味竞赛等。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解题比赛、合作竞赛等方式来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2. 探究式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问题来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方程的解,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多媒体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利用多种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软件展示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图像、动画、声音等方式形象生动地呈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软件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关系。
4. 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合作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分享解题方法和答案,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如何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精选文档
如何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1.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着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2.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
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
二、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1.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物体。
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四人一袋,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你们看一看,又摸一摸,会发现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2.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
浅析小学数学策略性教学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策略性教学探究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运用策略性教学,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策略性教学。
一、制定策略性教学计划制定策略性教学计划是小学数学策略性教学的第一步。
教师应该在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征等方面慎重考虑,合理确定策略性教学计划。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年龄和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
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数学思想等。
2.分析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程度,对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课程分为概念、技能、思想三个板块,分别针对不同板块制定相应的策略性教学计划。
3.评估学生特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兴趣、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特征评估学生。
然后针对学生的特征,制定最适合学生的策略性教学计划。
二、使用策略性教学方法制定策略性教学计划只是第一步,如何具体应用策略性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更具学习兴趣呢?本文提供以下三种策略性教学方法供参考。
1.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对于数学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多种视觉化教学方法,比如数学游戏及模型制作等,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互动教学:互动教学是指教师将学生置于互动和交流的氛围中,以构建知识共同体,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填空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学习经验,构建知识共同体。
3.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个体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喜欢奖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奖励制度,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以鼓励其学习。
三、评估策略性教学效果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初探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初探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和兴趣。
以下是一些初探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建议。
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例如,教学中可以使用实物、图片或视频等展示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逐渐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
2.引导探究: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际应用: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4.合作学习: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入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沟通合作的能力,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
5.游戏教学: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游戏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6.板书设计:在数学教学中,合理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用简明的语言和图表在黑板上呈现,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和思路。
7.反思总结:在数学教学的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学生可以回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理解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为下一次学习做好准备。
总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特点,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实际应用、合作学习、游戏教学、板书设计和反思总结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浅析小学数学策略性教学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策略性教学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是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策略性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独立地思考、合作地学习、自主地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小学数学策略性教学的探究。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策略性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都不相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小测验或者简单的例题练习,来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习惯,进而为教学制定相应的策略。
对于那些数学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简单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案例讲解、实践操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好、学习动力强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他们从事实中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有些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上可能较快,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知识,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例题练习来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
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思考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策略性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只有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去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改进。
新课程最大的变化是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向学生主体的探究学习。
这一新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教师采用创新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促进学生兴趣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只有让学生喜欢学数学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采用游戏方式教授数学问题,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讲述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也应该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来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让学生用图形、模型等方式来体验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把学生置于某种情境中,使之感受到身临其境,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场景、生活逻辑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把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多媒体教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也成为了现代教育中的重点。
小学数学教学也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来感受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小学数学教学的形式,让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紧密抓住新课程理念,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只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才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探想_人教新课标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探想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四年级起,每一册都编有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单元。
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虽各不相同,特征各异,然而作为策略,它们又都具有共性之处,其教学也有共同的规律可循。
一、激活策略的相关储备“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策略、学习和生活经验,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实践体验等为基础的。
作为承载策略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等,学生并非一无所有和一无所知,有许多是他们的认知储备和经验储备中已有的,或者是已知的、熟悉的和处于潜在层面的。
引导学生生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必须在问题解决之前或解决过程之中及时、准确、有效地通过适切的问题情境将它们从学生的相关储备中激活、提取出来,予以适当的“预热”,作为形成策略的基础和生长点。
二、构建策略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通常可以预设这样的生成过程:1.让学生面临问题情境,分析问题,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数学思考,在问题的给定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形成一定的联结,萌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性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2.演绎解决问题的思路,检验解决问题的假设,解决问题;3.回溯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检验假设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从中领略到的关于策略的形成过程、策略的本质内涵及策略的价值作用等方面的具体体验和感想等;4.策略的归纳、概括与表述。
以上过程,无论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萌发、生成,还是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质内涵的理解、领悟,以及策略的归纳、概括与表述,都是以具体的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一定的策略外显形式)为依托和支持的。
显然,策略作为解决问题的计策和谋略,它是隐于内的,必须通过具体可感的载体,由详实的过程、形式、内容来演绎。
这个具体可感的、详实的过程、形式及内容的核心,应该就是策略的数学模型了。
从这一意义上说,“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关键在于与策略相应的数学模型的构建。
教学中可以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型”的基础上,从分析和处理生活问题的道理(事理)和方式、方法,逐步迁移、类推、衍化,生成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原理和模式,启发构建与策略相应的数学模型。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索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组织与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以及教师角色转变与培训需求等方面进行探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内容已结束,总字数为210。
】2. 正文2.1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师角色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还需要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将数字化、信息化等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来建构数学知识,而不再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教学方法也需要更加灵活多样,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角色转变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重要表现。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需要具备更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
教师的培训需求也日益凸显,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新探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新探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内容。
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是几个新的教学策略,可用于教学中:一、引导学生理解问题背景和需求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问题背景和需求。
通过背景描述和问题阐述,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问题的场景和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把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解决思路。
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解决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提供具体的实践情境和案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提供具体的实践情境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际情境和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背景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扩大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五、评价学生的解题过程和解题思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评价学生的解题过程和解题思路。
通过评价学生的解题过程和解题思路,可以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思路的合理性,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解题能力。
六、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巩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巩固,让学生有机会反复练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练习和巩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问题背景和需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具体的实践情境和案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学生的解题过程和解题思路,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巩固等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和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更新,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希望对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帮助。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数学常常存在着一种恐惧和抵触情绪,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1.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数学的应用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是数学的应用性也是非常广泛的。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向学生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如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1.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数学是一门需要细心、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是一个渐进的、磨练自己的过程,鼓励学生培养自律和坚持的品质。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分析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3. 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发挥所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性非常明显,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节奏、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对不同的学生给予差异化的教育,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随着教育水平的普及和科技的进步,小学数学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对数学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热情,他们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同时,有些学生也存在着数学基础薄弱的问题,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掌握不到位。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一些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发现学生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烦,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例如,通过数学游戏和趣味数学问题的解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同时,有些学生也可能因基础不扎实而难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教师需要及时发现这些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细致解释、反复演示、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等。
其次,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
学生的学习进度各不相同,有些学生可能学习速度快,掌握能力强,而有些学生则可能学习速度较慢,掌握能力较弱。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对于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加强练习和拓宽知识面等措施;而对于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加强理解和细致讲解等措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第三,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是目前小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趣味性强的数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小组竞赛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态度等方面的提升,以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的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1. 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主要以传授概念、应用题为主,重视记忆和机械计算,忽视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以灌输为主,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课堂气氛单一,学生缺乏兴趣和动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2. 学生学习特点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学习特点也在发生变化。
他们的知识获取方式更加多样化,对学习的方式和内容有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
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注重自主学习和探究。
教育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这些变化,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 强调数学思维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会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出这些重要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情境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出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多媒体、教育软件等各种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新探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新探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引导者,教师是否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是否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并将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因此新课程改革必然是教学理念的改革与教学策略的革新,即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学生要讲究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是利用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求知需要。
这种情境可以使教师精心设计呈现在课堂上,也可以是学生在课堂之外的亲身体验和实践。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并有利于经过学习能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受到更有价值的教育。
因此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研究学习情境创设的策略,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富有“弹性”的活动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经历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只有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了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吸收和同化教育信息,教学才能取得真正效果。
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就是教师充当唯一的主体,学生则被当作单纯的客体,教师操纵一切、主宰一切,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启而不发、惑而不化,甚至产生厌烦、反感、抵触情绪,使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所以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新探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理想教学,它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之中,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成为我们实现课程改革的必究之路。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探索出一些在教学中实施的教学策略,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操作,“实践”策略
数学学科,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而小学生由于心理、生理发育还很不成熟,往往表现出直观形象思维比较好,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积极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初步的印象,既尊重了小学生当前的学习特点,又能提高操作能力,丰富课堂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我在教学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安排了两个的操作情境。
一是涂出教具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树叶、衣服、六边形纸片
的二分之一。
二是用圆、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其他的分数来;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时,我通常要求学生充分运用画一画、拼一拼、做一做,通过直观先把题目意思弄懂,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在教学长度、面积单位时,利用学生的身体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增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
如:1厘米大约是一个食指的宽度,一分米大约是拇指与食指一拃的长度,一米是张开双臂的长度,一千米大约是绕操场跑5圈,一平方厘米大约是一个指甲盖的大小,一平方分米大约是你手掌的大小等等。
通过这些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学生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和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学生实践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二、课堂作业的当堂完成与反馈策略
当前数学课堂,作业不能做到当堂完成当场反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不少教师把课堂作业变成课外作业,剥夺了学生活动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事倍功半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课堂独立作业是学生课堂独立作业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活动,必能获得一定成效,这些成效若得到及时反馈,就能成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的新信息。
对学生来
说,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可以很快得获得矫正性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恰当的评价,是一种很重要的反馈形式,是推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有利因素。
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每次联系中困难出现的情况,在教学时,还要不断从学生的练习中,及时,全面的获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程,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当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下解决问题后,教师就应该对他们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教师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应使学生生产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这有助于学生形成“乐学”的心态。
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使用的“个性色彩”语言,应是帮助学生对自己为什么能够取得练习成果进行合理归因。
实践证明,有归因的评价要比那种“公式化语言”评价更有效,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信心十足,情绪高涨的心理状态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
三、“自主式学法指导”策略
“自主式学法指导”是把课堂教学分成五个阶段:复习铺垫,引入新知;自学探究,内化新知;反馈练习,强化新知;当堂作业,巩固新知;全课小结,构建新知。
四次练习是指铺垫性练习、尝试性练习、反馈性练习、达成性练习。
三个环节是指自学尝试,讨论交流,点拨归纳。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这一教学过程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是认知的起点和依据,是形成新知结构的根基。
教师必须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准为新知识提供最佳关系的旧知识,设计铺垫性练习,唤起学生的原认知。
为“同化”“顺应”“新知准备知识基础和思维导向”,采用实物、故事、游戏、设疑等形成,为学生创设富有激发性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主动探知的动因,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
这一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新知的前提。
(二)自学探究,内化新知。
这一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通过积极主动地自学尝试,自己发现问题——小组探究讨论问题——全班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这一过程是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把握探索性问题的“度”,要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
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会产生种种情感。
对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不断加强学法的点拨,为学生思维“铺路架桥”,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障碍,强化积极的情感,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数感。
(三)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这一教学过程既是了解学生对新知掌握的情况和检测掌握运用
学法的效度,又是形成技能技巧的训练。
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好练习,练习的内容要面向全体学习难易适度有趣味性,习题既要有强化新知的单一基础题,又要有动手操作
的实践题;既要有突破难点的针对题,又要有克服思维定势的变式题,既要有以新带旧的综合题,又要有一题多解的开放题。
力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多个层次的练习,认知得到强化,思维得到发展。
(四)当堂作业,巩固新知。
这一教学过程是达成目标的主要环节。
为了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必须让学生在课内完成一定量的作业。
根据实际,作业内容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一定的弹性。
作业完成后,4人小组的学生互批、互改,教师引导学生互评、互议,随机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互相协作,自主学习的功能,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通过如上策略的尝试,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根据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认知心理的差异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设计有弹性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积极引导学生自愿、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研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新知,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解答问题。
课堂中气氛活跃平等、民主、宽松、和谐。
在师生交流中营造民主,在学习过程中发扬民主,在练习过程中突出民主,在思维归纳中管理民主,这样促使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思维和心理得到同步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2011
[2]《江苏教育》;2012
[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