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
一、萜类化合物概述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所有异戊二烯聚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4]。
萜类化合物中的烃类常单独称为萜烯。
萜类化合物除以萜烯的形式存在外,还以各种含氧衍生物的形式存在,包括醇、醛、羧酸、酮、酯类以及甙等。
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估计有1万种以上,是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
萜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是以异戊二烯为基本单位的,因此其分类依据主要是以异戊二烯单位数目的不同为标准来进行。
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5H8)n(n≥2),含有两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单萜,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倍半萜,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的则称为二萜(图1),以此类推[4]。
倍半萜约有7 000多种,是萜类化合物中最大的一类[5]。
二萜类以上的也称“高萜类化合物”,一般不具挥发性[6]。
此外,有的萜类化合物分子中具有不同的碳环数,因此又进一步区分为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等。
其中,单萜和倍半萜及其简单含氧衍生物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而二萜是形成树脂的主要成分,三萜则以皂甙的形式广泛存在。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4]。
常见含萜类化合物的植物类群有:蔷薇科(Ros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天南星科(Ar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萝科(Asclepi-adaceae)、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柏科(Cu-pressaceae)、杜鹃科(Ericaceae)、木犀科(Ol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樟科(Lauraceae)、胡椒科(Piperace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芸香科(Ru-taceae)、唇形科(Labiatae)、菊科(Compositae)、松科(Pin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桃金娘科(Myrtaceae)等[7]。
第六章 萜类化合物
2,生源异戊二烯规则(biogenetic isoprene rule)
葡萄糖
CH3COOH 醋酸
OH HOOC
OH
(三磷酸腺苷)2ATP
甲戊二羟酸 (MVA)
焦磷酸异戊烯酯(IPP) 异构化 焦磷酸二甲基烯丙酯(DMAPP)
C6H5
Ph2
O
N H
Ph3
C6H5 O
2' 3' 1'
OH
AcO
18 12 11
O 13 15
14 1
HO
10 9 O19 OH
2
17
16
H
8 3
7
H
4
6 5
20
O
Ph1 C6H5
O AcO
O
Paclitaxel (Taxol)
• 英文名:Paclitaxel, Taxol® or TM
H OO O
薄荷烷 衍生物
重要的环状单萜化合物:
O
OH
OH
OH
l-薄荷醇 men脑 d-龙脑 (冰片)
O
OHC O
对-氧化樟脑
π-氧化樟脑
(具有强心作用)
重要的环状单萜化合物:
O
α-紫罗兰酮
O
O
O
O
斑蝥素
O
O
O
O OH
O
β-紫罗兰酮
O
O
O
N
O
斑蝥胺 (试用于肝癌)
芍药苷 (防治老年痴呆)
CHO
香叶醛 (α-柠檬醛)
geranial
第九章 萜类化合物分解
橙花醇 nerol
香茅醇 citronellol
CHO
[H]
CHO CHO
香叶醛 (α -柠檬醛) geranial
[O]
香茅醛 citronellal
[H] [O]
橙花醛 (β -柠檬醛) neral
[H]
CH2 OH
[H]
+
香叶醇 (牻牛儿醇) geraniol
CH2 OH
CH2 OH
橙花醇 nerol
斑蝥胺 (试用于肝癌)
二、结构分类
(一)单萜(monoterpenoids)
3.卓酚酮类(troponoides)
是一类变形的单萜,其碳架不符合异戊二烯定则。
O OH
O OH
O OH
α -崖柏素
β -崖柏素 (扁柏素)
γ -崖柏素
二、结构分类 (二)环烯醚萜(iridoids) 属双环单萜。 蚁臭二醛(iridoidial)的缩醛衍生物。 含环戊烷结构单元,具环状单萜的特点。 是从臭蚁的防卫性分泌物中分离出来的物质, 其生物合成途径不同于单萜,不是经由脱去GPP 分子中焦磷酸基而直接产生闭环反应这一生源途 径。生物合成途径如下:
第九章 萜类化合物与精油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萜类化合物是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化合物。 如:挥发油、树脂、橡胶以及胡萝卜素等 萜类成分中,有些具有生理活性,如:龙脑、
山道年和川楝素(驱蛔)、穿心莲内酯(抗菌)、人
参皂苷以及甘草酸等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OH
O O O
薄荷醇 menthol
HO O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道年 santonin
HO
原人参二醇 protopanaxadiol
萜类化合物课件
一、萜类化合物概述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所有异戊二烯聚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4]。
萜类化合物中的烃类常单独称为萜烯。
萜类化合物除以萜烯的形式存在外,还以各种含氧衍生物的形式存在,包括醇、醛、羧酸、酮、酯类以及甙等。
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估计有1万种以上,是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
萜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是以异戊二烯为基本单位的,因此其分类依据主要是以异戊二烯单位数目的不同为标准来进行。
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5H8)n(n≥2),含有两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单萜,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倍半萜,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的则称为二萜(图1),以此类推[4]。
倍半萜约有7 000多种,是萜类化合物中最大的一类[5]。
二萜类以上的也称“高萜类化合物”,一般不具挥发性[6]。
此外,有的萜类化合物分子中具有不同的碳环数,因此又进一步区分为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等。
其中,单萜和倍半萜及其简单含氧衍生物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而二萜是形成树脂的主要成分,三萜则以皂甙的形式广泛存在。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4]。
常见含萜类化合物的植物类群有:蔷薇科(Ros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天南星科(Ar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萝科(Asclepi-adaceae)、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柏科(Cu-pressaceae)、杜鹃科(Ericaceae)、木犀科(Ol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樟科(Lauraceae)、胡椒科(Piperace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芸香科(Ru-taceae)、唇形科(Labiatae)、菊科(Compositae)、松科(Pin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桃金娘科(Myrtaceae)等[7]。
萜类化合物解析
一、萜类化合物概述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所有异戊二烯聚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4]。
萜类化合物中的烃类常单独称为萜烯。
萜类化合物除以萜烯的形式存在外,还以各种含氧衍生物的形式存在,包括醇、醛、羧酸、酮、酯类以及甙等。
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估计有1万种以上,是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
萜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是以异戊二烯为基本单位的,因此其分类依据主要是以异戊二烯单位数目的不同为标准来进行。
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5H8)n(n≥2),含有两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单萜,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倍半萜,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的则称为二萜(图1),以此类推[4]。
倍半萜约有7 000多种,是萜类化合物中最大的一类[5]。
二萜类以上的也称“高萜类化合物”,一般不具挥发性[6]。
此外,有的萜类化合物分子中具有不同的碳环数,因此又进一步区分为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等。
其中,单萜和倍半萜及其简单含氧衍生物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而二萜是形成树脂的主要成分,三萜则以皂甙的形式广泛存在。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4]。
常见含萜类化合物的植物类群有:蔷薇科(Ros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天南星科(Ar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萝科(Asclepi-adaceae)、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柏科(Cu-pressaceae)、杜鹃科(Ericaceae)、木犀科(Ol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樟科(Lauraceae)、胡椒科(Piperace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芸香科(Ru-taceae)、唇形科(Labiatae)、菊科(Compositae)、松科(Pin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桃金娘科(Myrtaceae)等[7]。
萜类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萜类化合物知识点总结一、萜类化合物的分类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碳骨架由多个异戊二烯单元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按照所含碳原子数目可分为单萜、二萜、三萜、四萜等,其中单萜的碳数最多为10个,二萜最多15个,三萜最多20个,四萜最多25个。
根据碳-碳双键的位置和数量,萜类化合物又可分为开链萜、环烯烃萜、环烷烃萜等不同类型。
1. 单萜单萜是由C10异戊二烯单元构成的萜烯类物质,常见的单萜有葛根素、姜黄素、柠檬烯、丁香油等。
单萜独立存在,不与其他碳骨架结合,结构简单,具有较强的香味和抗菌活性。
2. 二萜二萜是由两个单萜单位连接而成的萜烯类物质,常见的二萜有生姜酮、龙脑、薄荷脑等。
二萜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具有强烈的香味和抗菌作用,常用于制作香料和药物。
3. 三萜三萜是由三个单萜单位连接而成的萜烯类物质,常见的三萜有桉油素、马来酸三萜酯、胡椒脑等。
三萜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炎、抗菌、抗肿瘤等,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香料领域。
4. 四萜四萜是由四个单萜单位连接而成的萜烯类物质,常见的四萜有甘露醇、角鲨烯、虎杖烯等。
四萜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炎、驱虫等,被广泛用于医药、农业和香料领域。
二、萜类化合物的性质1. 香味许多萜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香味,如柠檬烯、生姜酮、薄荷脑等,这些物质常被用作天然香料,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香水、化妆品等领域。
2. 溶性大部分萜类化合物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可溶于乙醇、醚、油脂等有机溶剂,在水中溶解度较低。
3. 稳定性萜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受热和光的影响,可以用于制备高温加工的产品,如烘培食品、炸饼干等。
许多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如桉油素、生姜酮等,可用于制备消毒剂、防腐剂、抗菌剂等产品。
5. 抗炎活性部分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如甘草酸、角鲨烯等,可用于制备治疗炎症的药物。
6. 抗肿瘤活性一些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如青蒿素、阿尔法-大麻酸等,被广泛研究用于治疗癌症。
萜类化合物
◇水蒸气蒸馏法:游离单帖、倍半帖(挥发性)。 ◇碱溶酸沉法:具羧基,酚羟基及内酯结构的萜还可分别溶
于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水液,加酸使之游离或环合后,又 可自水中析出或转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此性质常用于 提取分离此类结构的萜类化合物。 ◇溶剂提取法:冷渗/热回流。
◇薄层显色:浓硫酸加热/硫酸香兰素。
青蒿
六、中药实例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
◇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之功效。
青蒿素提取工艺
H CH3
H3C
O
O H
O CH3
O
青蒿素
(qinghaosu)
第二节 挥发油(精油)
Volatile oils (Essential oils)
(二)单环单萜
OH l-薄荷醇 menthol
薄荷挥发油中的主要组成 部分。左旋体习称“薄荷 脑”,为白色块状或针状 结晶,对皮肤和粘膜具有 清凉和弱的麻醉作用,用 于镇痛和止痒。
(二)单环单萜
如: 柠檬烯和α-松油烯是同分异构体, 柠檬烯是分布最广的一种.
它是枸橼属植物果皮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例如: 柠檬 油、桔皮油、佛手油等。 常用中药香附、砂仁、荆芥、青蒿和紫苏等挥发油中都 含有。 柠檬烯是无色油状液体,有似柠檬的香气具有旋光性。
OCO
紫杉醇 taxol
是从短叶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紫杉)的树皮中 分离得到的二萜类成分,有很好的抗白血病、抗肿瘤 活性,临床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和肺癌。
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为百万分之二,临床上需求 量较大,研究得到半合成品——巴卡亭Ⅲ。
萜类化合物
倍半萜
含义
特点 提取分离
倍半萜类是指由3分子异戊二烯聚合而成,分子中含有15个C原子的天然萜类化合物。倍半萜和单萜都是挥发 油的主要组成成分,倍半萜的沸点较高,其含氧衍生物大多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
(1)双环倍半萜
比较重要的代表物有烃,它是非苯核芳烃化合物,但由于被氢化,故其基本母核已失去芳香性。
预试挥发油中是否有薁类化合物,多用溴化反应(Sabaty反应)。方法是取挥发油1滴溶于1ml氯仿中,加入 5%溴的氯仿溶液数滴,如产生蓝色、紫色或绿色时,显示含有类衍生物。也可用对-二甲基苯甲醛-浓硫酸试剂 (Ehrlich试剂)与挥发油反应,如产生紫色或红色时为正反应。
愈创木薁(s-guaiazuleue)系愈创木醇、喇叭醇或缬草二醇等加硫高温脱氢而成。洋甘菊薁 (chamazulene,C14H16)在洋甘菊花的挥发油中存在,用洋甘菊醇内酯、洋甘菊酮内酯等脱氢也可制备。洋甘 菊薁具有消炎作用。
(1)性状
简单的环烯醚类化合物一般为液体或低熔点固体,成苷后为白色结晶或无定形具吸湿性的粉末,此类化合物 一般均味苦,是中草药中显苦味的成分之一,分子中有手性C,故都具有旋光性。
(2)溶解度
此类化合物总的来说偏于亲水性,大多数易溶于乙醇、丙酮、正丁醇,难溶于氯仿、苯、石油醚等亲脂性有 机溶剂。
(3)显色反应及检识
萜类化合物有许多的生理功效,如祛痰、止咳、驱风、发汗、驱虫、镇痛等。天然精油原料中的萜烯和萜类 化合物,可用精馏法、直接蒸汽蒸馏法、冻结法和萃取法分离之。在香料生产中,广泛使用含有萜烯及其衍生物 的精油。
单萜类
含义
特点
单萜类化合物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分子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烯及其衍生物。单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 中的分泌组织里,多数是挥发油中沸点较低部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含氧衍生物沸点较高,多数具有较强的香气 和生理活性,是医药、仪器和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有些成苷后则不具挥发性。
第五章萜类化合物
一、挥发油(volatile oils)概述
1、概念: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 的、在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蒸汽蒸馏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2、分布:挥发油类成分主要存在于种子植物中,尤其是芳香植 物中。1/3中草药中均含有挥发油。
第五章 Chapter 5 萜类化合物 Terpenoids
第一节 概述
一、萜的含义和分类 1. 含义:凡是由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 MVA)衍生、且分子式 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H2C CH C CH2
CH3
异戊二烯
甲戊二羟酸
2. 特点:(1)化学结构大多具有异戊二烯结构片断,
第二节、单萜(monoterpenoids)
单萜类是由2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0个碳原子的化合 物及其衍生物。典型单萜的分子式为(C5H8 )2 。
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的腺体、油室和树脂道等分泌组织中, 是植物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在昆虫激素及海洋生物中也 有存在。 常见科: 唇形科、伞形科、松科、菊科、樟科、芸香科、 龙脑科等
液,再加入10%醋酸,加热回流,待反应完成,加水 稀释,用乙醚萃取,分取水层加酸酸化,再用乙醚萃 取,蒸去乙醚即可。
• (4)醇类: 邻苯二甲酸酐
六、单萜化合物的分类
单萜按碳 环数分为
无环单萜:月桂烯、香叶醇 柠檬醛
单环单萜:薄荷醇、桉油精、 斑蟊素、驱蛔素
双环单萜 :龙脑、樟脑、芍 药苷(单萜苷)
三、挥发油的理化性质
(一)性状 1. 颜色:大多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些具特殊的颜色。
2. 形态: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某些种类在低温放置所含主 要成分可能析出结晶,这种析出物习称为"脑",如薄荷脑、樟 脑等;滤去析出物的油称为"脱脑油"。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是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化合物。
如:挥发油、树脂、橡胶以及胡萝卜素等萜类成分中,有些具有生理活性,如:龙脑、山道年和川楝素(驱蛔)、穿心莲内酯(抗菌)、人参皂苷以及甘草酸等1.萜类的定义2萜类的结构分类根据组成分子的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可将萜分成以下几类:单萜:含有两个异戊二烯单位,它包含开链单萜,单环萜,二环单萜三种。
倍半萜: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
双萜: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
三萜:含有六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
以此类推。
这些萜类和单萜一样,也有开链和成环之分。
3.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一)物理性质1.性状(1)形态:单萜、倍半萜—多具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常温可挥发或低熔点的固体。
沸点:单萜< 倍半萜(分子量、双键的增加—挥发性降低,熔点和沸点增高—用分馏法进行分离。
)二萜和二倍半萜—多为结晶性固体。
(2)味:多具苦味(萜类又称苦味素)(3)旋光和折光性:多具有不对称碳原子,且多有异构体。
(4)溶解度:萜类亲脂性强—易溶醇及脂溶性有机溶剂难溶水;具内酯结构的萜类—溶于碱水,酸化析出(用于分离纯化);萜类对高热、光和酸碱较为敏感,或氧化,或重排,引起结构改变。
(二)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2.氧化反应3.脱氢反应4.分子重排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研究进展萜类化合物是所有异戊二烯聚合物和衍生物的总称。
按异戊二烯单位的多少,可将常见萜类化合物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三萜、四萜和多萜,每类再根据基本碳链是否成环及成环数的多少进一步分类。
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种类繁多,其中,最常见的是五环三萜中的齐墩果烷型和乌苏烷型,其代表化合物分别是齐墩果酸(OA)和熊果酸(UA)及其衍生物。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30个碳原子组成。
1理化性质齐墩果酸(别名土当归酸,oleanolic acid OA)和熊果酸(乌索酸,ursolic acid,UA)是五环三枯类化合物,为两个同分异构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萜类化合物的名词解释
萜类化合物的名词解释
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由多个异戊二烯单元构成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中,是植物发出香味的主要成分。
萜类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和功能,在植物中起着重要的生理和生态作用。
萜类化合物的命名通常以“萜”结尾,如萜烯、萜醇、萜醛等。
根据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萜类化合物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包括萜烯、萜醇、萜酮、萜醚等。
萜烯是一类含有双键的萜类化合物,如松油中的α-蒎烯和β-蒎烯。
萜醇是指含有羟基的萜类化合物,如薄荷脑和柠檬烯醇。
萜酮是一类含有酮基的萜类化合物,如桉树油中的桉酮。
萜醚是指含有醚键的萜类化合物,如虫脑和桉油。
萜类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影响。
它们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叶、花、果实和根等部位,起到吸引昆虫传粉、防御病虫害、抗氧化和抗菌等作用。
同时,萜类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药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和医药领域。
除了在植物中的重要作用外,萜类化合物也对人类有一定的益处。
它们被用作食品香料、草药和芳香疗法等,为人们提供了美味和健康的体验。
此外,萜类化合物还被用于制作化妆品、香水和清洁剂等产品,为日常生活带来了愉悦的感觉。
总之,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多样化合物的总称,它们具有丰富的结构和功能,并在植物和人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于理解植物的生理机制、药物研发和提供美味和愉悦体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萜类化合物名词解释
萜类化合物名词解释
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通常存在于植物、昆虫和微生物中。
它们由多个异戊二烯单元连接形成。
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常用于食品、香料、药物和化妆品等领域。
萜类化合物的命名通常基于它们的碳骨架和功能基团。
根据碳骨架的不同,萜类化合物可以分为开放环、环烷和环烯三个主要类别。
开放环类萜包括酮萜、醇萜和醛萜等,如雄萜醇和长藤醛。
环烷类萜由环烷烃单元构成,如松油中的萜烯类化合物。
环烯类萜由环烯烃单元构成,如薄荷脑和柠檬烯。
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
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活性。
一些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菌作用,可以用于食品防腐剂。
萜类化合物也具有香气活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香料行业。
此外,一些萜类化合物还显示出药物活性,被用于治疗肺炎、肺癌、中风和抑郁症等疾病。
萜类化合物不仅存在于植物中,还存在于昆虫和微生物体内。
昆虫通过释放萜类化合物来进行信息传递和社会行为调节。
一些昆虫还利用萜类化合物的香气作为吸引异性的化学信号。
微生物体内的萜类化合物具有防御和抑菌作用,可以帮助微生物对抗外界环境的压力。
总之,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香料、药物和化妆品等领域,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萜类化合物
R1R2 R
母核名称 R
H
R1 R2
甾烷 雌甾烷 雄甾烷 孕甾烷
胆烷 胆甾烷
H H CH3 CH3 CH3 CH3
HH CH3 H CH3 H CH3 CH3CH2 CH3 CH3 CH2 CH2 (CH3) CH CH3 (CH3)2CH CH2 CH2 CH2 (CH3) CH
OH C CH
HO 3,17β -二羟基-17 α -乙炔基1,3,5(10)-雌甾三烯
O H HH HO 3 β -羟基-1,3,5(10)-雌甾三烯-17-酮
Terpenoids & Steroids
柠檬醛a
柠檬醛b
很多存在于自然界的甾体化合物都有其各自的习惯名称。
倍半萜 三个异戊二烯单位
C15
单萜
两个异戊二烯单位 C10
1柠,檬3, 醛5a(10)-雌甾三柠烯檬7 醛b
7
双萜柠萜类檬化 醛合a 物是指由6两四个柠个或檬异两1醛戊个b二2以烯上单异位戊二烯C26分0 子相连1 而成2 的聚合物及其含氧的和饱和程度不等的衍生物。
第二节 甾体化合物
单萜 第十三章
5 两个4异戊二3 烯单位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C15 0
4
3
四萜 四萜
八个异8戊二烯单位 C40
八个异戊二烯单位 C40
8
柠檬醛a 柠檬醛a
10
柠檬醛b 柠檬醛b
9
10
9
柠檬醛a
柠檬醛b
苧烯 很多存在于自然界的甾体化合物都有其各自的习惯名称。
根据处所连的侧链不同,甾体母核的 名称如下:
开链萜
(1)单萜
CH O CH 2 OH
橙花醇
第3章 萜类化合物
CH2OH
HOH2C
法尼醇
维生素A
3、三萜(含30个碳) 和四萜(含40个碳)
β-胡萝卜素
三萜和四萜是十分重要的萜,因为它们在生物 体内能产生类固醇和类胡萝卜素。如胆固醇、 甾体激素、胆酸等;类胡萝卜素对光有吸收, 参与光合作用,某些胡萝卜素代谢后能产生 维生素A,VA对视觉活动及其重要。
头
CH3 C
2 3
尾
CH2
1
CH CH2
4
异戊二烯单元
尾 尾 "尾-尾"连接
15-2
尾
头
"头 -尾 "连接
2. 分类和命名
单萜,n=2 倍半萜,n=3 异戊二烯数目 二萜,n=4 三萜,n=6 链状 环状
骨架
多萜,n≥6
自然界中,环状萜类化合物存在较多,其中二环 单萜最为常见
O
α-蒎烯
15-3
樟脑
萜
类
萜(terpene)原指用水蒸汽蒸馏松节油和
挥发油而得到的一些不饱和化合物。 现在萜类物质具有如下特征:
结构组成上一般符合(C5H8)n通式,n≥2 结构各异
不溶于水
自然界广泛存在。
一、萜类化合物
1. 定义 可看作异戊二烯(C5H8)的低聚合体 [(C5H8)n,n≤45]及其含氧衍生物。
叶 绿 体
萜类化合物全解
二萜
20
n=4
树脂、苦味质、植 物醇、叶绿素
海绵、细菌 皂苷、树脂 色素、植物胡萝卜 素 橡胶
二倍半萜 三萜 四萜
25 30 40
n=5 n=6 n=8
多聚萜
103-105
(C5H8)n
倍半萜类化合物之青蒿素
倍半萜类是指由3分子异戊二烯聚合而成,分子中含有15个C 原子的天然萜类化合物。其分布较广,在木兰目 (magnoliales)、芸香目(rutales)、山茱萸目 (cornales)及菊目(asterales)植物中最丰富。在植物体 内常以醇、酮、内酯等等形式存在于挥发油中,是挥发油中 高沸点部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多具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 是医药、食品、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较重要的代表物是青蒿素:是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其有 效基团为中间的过氧桥-O-O-,如果断裂,则失去活性。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简介
萜类化合物是指具有 (C5H8)n通式以及其含氧和 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 可以看成是由异戊二烯或 异戊烷以各种方式连结而 成的一类天然化合物。萜 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 存在,高等植物、真菌、 微生物、昆虫、以及海洋 生物,都有萜类成分的存 在。
萜类化合物的分布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泛,据不完全统计, 萜类化合物超过了22000多种。
青蒿素的主要用途
A.抗疟:本品乙醚提取物中性部分及其稀醇浸膏 对鼠疟、猴疟、人疟均有显著抗疟作用。 B.抗病原微生物:本品煎剂对表皮葡萄球菌、卡 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C.解热:注射液对实验性家兔发热有退热作用
D.抗白血病:青蒿酸衍生物对白血病P388细胞有 明显抑 制活性,青蒿β衍生物亦有此作用。
天然药物化学第六章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萜类,特别是双环萜在发生加成、消除或 亲核性取代反应时,常常发生碳架的改变,产 生Wagner-Meerwein重排。
目前工业上由α-蒎烯合成樟脑的过程, 就是应用Wagner-Meerwein重排再氧化制得。
本章内容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二、结构分类 三、理化性质
H
H
O
OH
O CO CH3
O CO
巴 卡 亭 III 去 乙 酰 基 巴 卡 亭 III
R= Ac R= H
为紫杉醇的前体 物,是半合成品的 母体。
在红豆杉的针叶 和小枝中含0.1%。
二、结构分类
(五)二倍半萜(sesterterpenoids)
该类化合物数量少,约有6种类型30余种化合
物。
H
22
(三)质谱
由于萜的基本母核多,且无稳定的芳香环、芳 杂环及脂杂环结构系统,大多缺乏“定向”裂解基 团,因而在电子轰击下能够裂解的化学键较多,重 排屡屡发生,裂解方式复杂。
但大多数萜类还是有一些可供参考的规律。
五、波谱法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四)核磁共振 萜类化合物类型多、骨架复杂、结构庞杂,大
多是根据文献收集的氢谱、碳谱数据,对样品进行 对照比较进行解析。
(强峰为羰基的特征吸收峰。)
五、波谱法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二)红外光谱
在饱和内酯环中,随着内酯环碳原子数的减少, 环的张力增大,吸收波长向高波数移动:
六元环内酯羰基——νmax1735cm-1 五元环 ″ ——νmax1770cm-1 四元环 ″ ——νmax1840cm-1
五、波谱法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O
HO
O
属双环二萜类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萜类1.1.1 概述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类以异戊二烯为结构单元组成的化合物的统称,也称为类异戊二烯(isoprenoids)。
该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迄今人们已发现了近3万种萜类化合物,其中有半数以上是在植物中发现的。
植物中的萜类化合物按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可分为初生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两大类。
作为初生代谢物的萜类化合物数量较少,但极为重要,包括甾体、胡萝卜素、植物激素、多聚萜醇、醌类等。
这些化合物有些是细胞膜组成成分和膜上电子传递的载体,有些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起作用的成分。
主要功能有:醌类为膜上电子传递的在载体,载体是细胞膜组成成分,胡萝卜素类和叶绿素的侧链参与光合作用,赤霉素、脱落酸是植物激素。
而次生代谢物的萜类数量巨大,根据这些萜类的结构骨架中包含的异戊二烯单元的数量可分为单萜(monoterpenoid C10)、倍半萜(sesquiterpenoid C15))、二萜(diterpeniod C20)和三萜(triterpenoid C30)等。
它们通常属于植物的植保素,虽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但在调节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上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
植物的芳香油、树脂、松香等便是常见的萜类化合物,许多萜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药理活性,是中药和天然植物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有些萜类化合物已经开发出临床广泛应用的有效药物,如青蒿中的倍半萜青蒿素被用于治疗疟疾,红豆杉的二萜紫杉醇被用于治疗乳腺癌的癌症【1】。
一般来说,含有两个异戊二烯单位骨架的萜类称为单萜;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位骨架的萜类称为倍半萜;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骨架的萜称为双萜;依次类推,有三萜、四萜等。
此外,按萜类化合物是否含有环状结构又将其再分为无环萜(开链萜)、单环单萜、双环单萜、四环三萜等等。
单萜化合物是由加瓦龙酸(mevalonie acid)经磷酸化,再经脱羧及脱水生成异戊烯基二磷酸酯(isopentenyl diphosphate IPP),IPP 进一步异构化为二甲基烯丙基二磷酸酯(DMAPP),这两种活化的C5单元被称为“活性异戊二烯”,IPP和DMAPP通过反式1,2-加成和反式1,2-消除,以“头-尾”形式相连接构成牛儿键二磷酸酯(GPP),再经生物体内转化形成如下各种单萜化合物基本母核:无环单帖类:2,6—二甲基辛烷型(9);单环单萜类:薄荷烷型(10),桉树脑型(11),虹彩烷(12),环烯醚萜(13),双环单萜类:蒎烷型(14),樟烷型(15)及异樟烷型(16),葑烷型(17),蓖烷型(18),苎烷型(19)等从植物薄荷的茎叶中提取所得的精油即薄荷油,它是萜的衍生物,其主要成分是薄荷醇(menthanol),并含有少量薄荷酮(menthanone)。
图1-2 薄荷醇图1-3 薄荷酮薄荷醇分子中含有3个手性碳原子,应该有8种对映异构体,但天然产的都是左旋体。
薄荷油或薄荷脑常用于清凉饮料或糖中。
维生素A是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的双萜,而胡萝卜之类的多烯色素则是含有8个异戊二烯单位的四萜。
它们是食品中常遇到的萜类化合物。
1.1.2 单萜类化合物(monoterpenoid)单萜是由两个异戊二烯单位首尾相连而成的。
由于碳架的不同,单萜分为开链萜、单环萜和双环萜。
1.1.2.1 开链萜牦牛儿醇(geraniol)和牦牛儿醛是开链萜中的重要化合物。
牦牛儿醇是玫瑰油的主要成分(约占40%~60%),具有玫瑰花的香味,是一种名贵的香料。
对黄曲霉菌和癌细胞有强大的抑制活性。
牦牛儿醇是一个不饱和的伯醇,具有伯醇和不饱和醇的性质。
它具有E式的构型,它的Z式异构体是橙花醛,存在于橙花油中,其结构式如下:图1-3 橙花醇柠檬醛a (牦牛儿醇)和柠檬醛b(橙花醛)两者互为几何异构体,它们存在于新鲜柠檬油中,有很强的柠檬香气,用于配制香精或作为合成维生素A的原料。
1.1.2.2 单环萜(mono-cycle terpene)单环萜也是由两个异戊二烯单位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其区别在于它的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环,主要的单环萜有宁和萜醇(terpene alcohol)等。
宁就是1,8-萜二烯,它较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主要存在于柠檬油中。
其结构式见图1-4。
宁是无色液体有柠檬香味,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比较稳定,可以在高压下蒸馏而不分解。
宁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有旋光性,具有两个异构体。
右旋宁存在于柠檬油和橙皮油中,左旋宁存在于松针和薄荷油中;外消旋宁存在于松节油中。
图 1-4宁图1-5 宁烯(柠檬烯)萜醇的羟基连在C3上,称为3-萜醇。
3-萜醇有三个手性碳原子(C1、C3、C4),有八个旋光异构体;自然界存在的主要是薄荷醇,它的C1、C3、C4都是以e键连取代基。
薄荷醇(menthanol)是薄荷油的主要成分。
薄荷油是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它有芳香、清凉气味,有杀菌、消炎和防腐作用,熔点为42~44℃。
它广用于医疗、食品工业,是驰名的清凉剂,是配制清凉油、十滴水、人参、痱子水的主要成分之一。
图1-6 薄荷醇1.1.2.3 双环萜(bicyclo-terpene)当萜烷中的第8位碳原子分别与环中不同碳原子相连时,就构成集中双环萜(bicyclo-terpene)骨架。
若萜烷中的8位碳原子与第1位碳相连就得到莰;若萜烷中的第8位碳和第6位碳相连就得到蒎。
最重要的莰族和蒎族化合物,它们的母体分别为莰和蒎。
α-蒎烯(α-pinene)是β-蒎烯(β-pinene)的异构体,它们都存在于松节油中,α-蒎烯是松节油的主要成分,含量达80%,而β-蒎烯的含量较少,它们的结构式如下:图1-7 α-蒎烯图1-8 β-蒎烯α-蒎烯和β-蒎烯在结构上的差异主要是双键位置的不同。
将松树皮割开后,从开口处分泌出一种胶态物质叫做松脂,松脂经水蒸气蒸馏,可以得到固态的松香和液态的松节油。
蒎烯是无色的液体,不溶于水,有特殊气味,松节油在工业上是重要的油漆溶剂,亦可做合成樟脑的原料。
医药上用作祛痰剂,亦可用作舒筋活血的外用药。
樟脑又称莰酮(bornanone),它是白色闪光结晶性粉末,或无色半透明结晶块。
熔点178-179℃,比重为1,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它有独特的穿透性怡人香气,易升华。
主要存在于樟树中,我国的台湾、江西、福建均有出产。
将樟树枝叶切细进行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樟脑油再经减压分馏得到樟脑粗品,再经连续升华法可得到精制的樟脑。
自然界存在的樟脑是右旋体,人体合成的是外消旋体。
樟脑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应有两对对应异构体,但由于碳桥只能在环的一侧,桥的存在限制了桥头两个碳原子的构型,因此,樟脑只有一对对映体:图1-9 樟脑樟脑具有兴奋呼吸和加强血液循环的作用,是一种强心剂和兴奋剂。
又有局部刺激神经兴奋及防腐作用,因此,用于治疗神经痛和冻疮。
工业上用于制造赛璐璐、电木、无烟火药,又广泛用作防蛀剂。
1.1.3 倍半萜类化合物1.1.3.1 倍半萜的概述倍半萜(sesquiterpenes)是指分子中含15个碳原子的天然萜类化合物。
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布较广,在木兰目(magnoliales)、芸香目(rutales)、山茱萸目(cornales)及菊目(asterales)植物中最丰富。
在植物体内常以醇、酮、内酯等等形式存在于挥发油中,是挥发油中高沸点部分的主要组成部分。
多具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是医药、食品、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倍半萜类化合物较多,无论从数目上还是从结构骨架的类型上看,都是萜类化合物中最多的一支。
倍半萜化合物多按其结构的碳环数分类,例如无环型、单环型、双环型、三环型和四环型。
亦有按环的大小分类,如五、六、七元环,直到十一元大环都有。
如按倍半萜结构的含氧基分类,则便于认识它们的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例如倍半萜醇、醛、内酯等。
倍半萜化合物在植物中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是焦磷酸金合欢酯(FPP),FPP由焦磷酸香叶酯(GPP)或焦磷酸橙花酯(nerol pyrophosphate,NPP)和一分子焦磷酸异戊烯酯(IPP),经酶作用缩合衍生。
图1-10 FPP的缩合过程1.1.3.2 倍半萜的结构类型倍半萜类型中,个别有C14或C16组成,也有个别不按三分子异戊二烯排列,这些大部分是从海洋生物中取得,均为经过生物体内进一步代谢生成。
倍半萜是有三分子异戊烯以不同连接方式形成,基本骨架复杂多样,大体可归纳如下:1.1.3.3 重要的倍半萜化合物(1)烃类倍半萜(sesquiterpenoid hydrocarbons)没药烯(bisabolene)是植物界分布广泛的倍半萜烃。
在没药油、各种柠檬油、松叶油、檀香油、八角油等多种挥发油中均含有没药烯。
金合欢烯(farnesene)本品最初由金合欢醇制备,在姜、杨芽、依兰及洋甘菊花的挥发油中均含有。
有α、β式,在啤酒花挥发油中为β-金合欢烯。
姜烯(zingiberene)存在于生姜、莪术、姜黄、百里香等挥发油中。
其药效是能驱风散寒、温味解表。
既可以增进食欲,又有镇呕止吐的作用。
芹子烯(selinene)本品在芹菜种子挥发油中含有。
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本品在丁香油、薄荷油中含有。
葎草烯(humulene,α-caryophyllene)本品在啤酒花挥发油中含有,为β-丁香烯十一碳大环异构物。
图1-11 几种烃类倍半萜(2)醇类倍半萜(sesquiterpenoid alcohols)橙花倍半萜醇(nerolidol)本品具苹果香,是橙花油中主成分之一。
金合欢醇(farnesol)在金合欢(acacia farnesiana)花油、橙花油、香茅油中含量较多,为重要的高级香料原料。
白檀醇(santalol)为白檀油中沸点较高的组分,用作香料的固香剂。
对凹顶藻醇(oppositol)本品存在于凹顶藻属Laurencia spp.植物中,是含溴元素的倍半萜醇,有较强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
环桉醇(cycloeudesmol)本品存在于对枝软骨藻(chondric oppsiticlada)中,有很强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还有抗白色念球菌活性。
图1-12 几种醇类倍半萜(3)醛类、酮类、酸类倍半萜缬草酮(valeranone)本品在缬草Valerlana fauriei的根中含有。
香附可布酮(kobusone)本品是香附子中的一种去甲倍半萜酮。
图1-13 缬草酮香附酮(cyperone)本品在中药香附子中含有,有理气止痛的作用,α-香附酮(α-cyperone)分子中的双键在酸的作用下能发生转位,异构化而形成β-香附酮。
图1-14 香附酮的异构化棉酚(gossypol)本品存在于棉籽中,约含0.5%,在棉的茎、叶中亦含有,为有毒的花色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