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新课程的改革,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增添了不少亮丽的风景,但我们以审视的眼光理性地思考一下我们的课堂,总感到我们课堂人文关怀的气息还不浓,这也是阻碍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的一个瓶颈。所以,加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

价值。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现状

理解“人文关怀”,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一个是“人”,一个是“文”。所谓“人”,就是要关心人,第一是关心人现实的生存状态,第二是关心人未来的发展空间,核心是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所谓“文”(文化和文明),就是要关心“文”,第一是关心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怎么延续,第二是关心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怎么发展,也就是重视与发展人的文化。由此,人文关怀应该是关心人的心性完善和成长,体现着以其发展为需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我们的教育要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就是要通过向学生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阅历经验与智慧精神即人文知识,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人文需要,进而培养他们对自己、他人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与人文

关怀的意识和能力,并最终促使他们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树立高尚的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生活与生存方式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进行。那么,我们课堂的现状又是如何呢?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将研究的视角锁定在课堂,华南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提出有效教学呼唤决战课堂,华南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等都提出了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和生命课堂的理念,这对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不管是专家、教授的有效教学观点还是生命课堂的理念,应该说都包含着通过课堂这一主阵地来实现人文关怀。

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少人文关怀的现象比比皆是。一位数学老师在课上发现一位同学的头一直低着,手里还在不停地写着什么,他轻轻地走到他的身边,发现他在开信封,旁边还有一张他的照片,这位老师顿时火冒三丈,脱口而出:“好啊,你不好好听课,却给女同学写信寄照片,看我怎么治你。”他二话没说,就把信封和照片撕了,还把

这位同学赶出了教室。事后才知道原委,因为远在老家的奶奶很想念自己的孙子,所以这位同学准备把刚拍好的照片趁中午吃饭的时候去寄,生怕中午的时间来不及,所以就偷偷

地在第四节数学课上做了。这位同学在课上做这事从纪律的角度讲肯定是不对的,但从情理的角度看呢?如果那位老师多一些人文关怀,利用好这难得的人文教育素材,不就可以把这事处理得更加圆满、人性化吗?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失人文关怀的原因与后果

之所以出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1.从教师的职能来看,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

天职。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教师片面重视教书,忽视育人,片面重视智育,忽视德育,或者认为只要学生的成绩好,其他都无关紧要,因此,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教师千抓万抓的是学生的成绩,并津津乐道地把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的好成绩作为自己荣誉的资本的现象,其结果必然把人文关怀、人文教育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

2.从教师工作的过程来看,“教育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客观上也造成了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复性”。这种重复

性的工作使得教师感到教书比较“容易”,认为只要在课堂

上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在课后再配以大量的习题加以训练,学生考试的成绩就不会差到那儿去,久而久之在教师的心目中就会形成一个思维的定势:我这么教学生就可以了,其他的就不要去管了!至于说如果教育内容发生了变化,他们也会在很短的时期内适应,从而重复着新的教育活动过程。

3.从教育内涵的分化来看,“所谓‘教育内涵的分化’,指的是把浑然一体的教育,分解为智育、德育、体育等。把教育内涵的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之间分工的基础,其带来的后果是“遂使德育越来越成为少数人专管的事”,“人们很自然地认定德育是‘德育工作者’的事,不易意识到自己尚有承担‘间接道德教育’的责任”。在现实生活中,必然把德育、人文关怀看成是班主任或者学校德育工作者的专利,把教书与育人相分离,这样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必然是缺失人文关怀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失人文关怀所产生的后果有:

第一,使我们的素质教育难以实现,全面的育人目标得不到真正贯彻落实,久而久之,我们培养出的是缺少人文精神的一代公民,是心灵扭曲的一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

第二,如果我们的教师缺少人文关怀,孩子的健康成长就会成为空话,在他们个性形成、品德发展、心理健康的背后一定会烙上缺少人文的印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第三,使德育与智育等更加背离,重智轻德现象更加严重,教书与育人更是大相径庭,教师职能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将直接影响着未来花朵的健康成长。

第四,从现实的实践层面上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学生的问题很多,轻则厌学、逃学,重则干出违纪、违法的事情。

三、人文关怀课堂的构建

1.“把学生当人看”,让课堂飘扬着“人”的旗帜。教师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民主、平等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多运用以下四个“充满”:

(1)充满激励。激励性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鼓舞人心。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儿童的情感,积极的情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2)充满赏识。希望别人赏识是人的本性,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

(3)充满尊重。人文关怀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民主的课堂中师生是互相尊重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歧视、不侮辱、不体罚;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见解,不强求、不压制,不扭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欣赏差异,鼓励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以展个性。(4)充满期待。人文关怀的课堂中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后进生反复转化,等待“千年的铁树开花”。教师不要指望一次教育就能成功,不要指望学生一口吃成胖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有百年的目光,要的百年的耐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