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教授治肝十法
刘渡舟治肝囊肿医案
![刘渡舟治肝囊肿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4f8c4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4.png)
刘渡舟治肝囊肿医案:
刘渡舟是中国著名中医专家,擅长治疗肝脏疾病。
治疗肝囊肿的医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医案示例:
患者:女性,年龄45岁,主诉右上腹疼痛、乏力、消化不良,经体检发现肝囊肿。
诊断:肝囊肿
治疗方案:
1. 中药内服:使用中药治疗肝囊肿常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方法。
方剂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配,一般常用的方剂有茵陈五苓散、桃核承气汤等。
2. 针灸疗法:针刺疗法可以通过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肝脏功能,缓解疼痛和改善消化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太冲等。
3. 饮食调理:患者应避免过食辛辣刺激食物和油腻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粮食和瘦肉。
随访及效果评估:
患者应每月复诊一次,监测肝囊肿的大小和症状变化。
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囊肿有明显缩小、疼痛减轻、体力恢复等改善状况,说明治疗有效。
需要明确的是,以上医案只是一个示例,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中医医生的判断而定。
因此,如果您或他人有肝囊肿相关的问题,请咨询专业的医生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刘渡舟,肝病,肝热脾寒。柴胡桂枝干姜汤。胁痛绕背,手指发麻,为肝病气血不利之症。手指麻
![刘渡舟,肝病,肝热脾寒。柴胡桂枝干姜汤。胁痛绕背,手指发麻,为肝病气血不利之症。手指麻](https://img.taocdn.com/s3/m/c837123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e.png)
刘渡舟,肝病,肝热脾寒。
柴胡桂枝干姜汤。
胁痛绕背,手指发麻,为肝病气血不利之症。
手指麻刘渡舟,肝病,肝热脾寒症状:口苦,心烦,胁痛连及背后,手指发麻,口渴,小便不利,大便不成形,每日两三次;腹胀满,尤以下午为甚,脉弦缓,舌淡苔白。
证候分析:肝胆有热则门苦心烦;脾有寒则大便不成形,而腹胀满;口渴、小便不利为气化不行,气不生津;胁痛绕背,手指发麻,为肝病气血不利之症;脉弦缓反映肝脾有病,舌淡为脾气虚。
治法:清肝温脾。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论》)柴胡12克,黄芩6克,炙甘草6克,花粉12克,桂枝6克,干姜6克,牡蛎12克。
方义:柴胡、黄芩清肝理气,桂枝、干姜温脾和中,花粉护阴,甘草益脾,牡蛎软坚,是以一方之中而有清肝温脾之效。
【案例一】刘某,是男,54岁。
患肝炎而腹胀作泻,不欲饮食,胁痛及背,服药无效,某君请余为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此乃肝病及脾,脾阳先衰之象,为疏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2克,黄芩4.5克,炙甘草9克,干姜9克,桂枝9克,花粉12克,牡蛎12克。
凡四服而腹胀与泻俱止,饮食较前为多,精神亦有趋转,后以肝脾共调,佐以利湿之品,转氨酶日造正常方告愈。
【案例二】林某之母,54岁。
左胁作痛,而大便溏薄,腹胀,口渴,屡治不效。
切其脉弦缓无力,视其舌则淡嫩而苔白。
辨为肝胆有热,而脾气复寒之证,乃投柴胡柱枝干美汤。
药后不但胁疼腹胀之病获悉效,而“糖尿”之病亦因之大减,因患者素有“糖尿”之疾,而诊时未言及,从此后,方知此方治糖尿亦有效。
【按语】肝病疏泄失调,进而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功能,可见呕吐、哕、下利诸证。
前述两案均因肝热而疏泄不利,脾寒而运化失司,在肝则胁痛、口渴,在脾则腹胀便溏,故均以柴胡桂枝干姜汤获效。
且无意中不治“糖尿”而糖尿病竟得“大减”,可见异病同治的机制在于病机之吻合。
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别名柴胡桂姜汤(《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柴胡24克桂枝9克干姜3克栝楼根12克黄芩9克牡蛎6克(熬)甘草6克(炙)功能主治和解散寒,生津敛阴。
刘渡舟时方集锦——化肝煎
![刘渡舟时方集锦——化肝煎](https://img.taocdn.com/s3/m/7d411cd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8.png)
刘渡舟时方集锦——化肝煎1:刘渡舟化肝煎加味治疗癃闭医案经验。
王xx,女,45岁。
患慢性肾小球肾炎一年有余,尿中常有蛋白及红、白血球,小便量少,一直住院服用“激素”治疗,病情不见好转。
近日因情绪波折使病情陡然加重,小便点滴难下,而有尿毒症之险恶,已发出病危通知。
家属恐慌万分,急邀刘老会诊。
见患者面色青黯无泽、神情抑郁、腹胀如鼓、小便点滴而下、下肢肿胀按之凹陷。
问其大便干结、一周未行,伴胸胁满闷、口燥咽干、五心烦热、低热不退。
视其舌红绛无苔,握其两手,脉弦出于寸口。
辨为肝火刑金,灼伤肺阴,不能通调水道之证。
急以开郁凉肝,清降肺气,开水之源头,以利三焦水道。
处以“化肝煎”加味。
青皮9g、陈皮9g、丹皮9g、栀子9g、白芍12g、土贝母9g、泽泻6g、麦冬30g、沙参30g、紫菀9g、栝蒌皮12g、枇杷叶12g、通草9g、茯苓40g服药后小便缓缓而下,大便畅通,肿胀渐消,两周内体重减去十五斤,余症皆随之好转。
继以调理肝脾之法,终于转危为安。
[按语]癃闭一证,情属危急之候,见于临床,有虚有实。
本案癃闭继发于慢性肾炎之后,其危重之势可知,处理不当,每可导致阴阳离决,上下不通的“关格”证。
本案辨证关键在于“脉弦出于寸口”,寸部候肺,弦为肝脉,寸部脉弦,则为肝郁化火,刑金伤肺之象。
金被木刑,肺阴灼伤,肺气失于清肃下降之职,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见小便量少、点滴而下。
正如李用粹《证治汇补》所说:“一身之气关于肺,肺清则气行,肺浊则气壅,故小便不通由肺气不能宣布者居多”。
小便不下,水液因之蓄积于内,则必伴腹胀如鼓。
肝气郁结,则胸胁满闷、面色青黯。
肺失清肃则呼吸不畅、大便不行。
身热、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舌绛无苔,皆为肝火妄,肺阴虚之证。
故治当疏肝清热,润肺降气。
肺气一降,则水之上源洞开;肝气疏达,则三焦水道通利。
“化肝煎”出于《景岳全书·新方八阵》,由青皮、陈皮、芍药、丹皮、栀子、土贝母、泽泻七味组成,为疏肝清热降气之良方。
伤寒大家刘渡舟,妙方治肝病!
![伤寒大家刘渡舟,妙方治肝病!](https://img.taocdn.com/s3/m/9bb7d46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7.png)
伤寒大家刘渡舟,妙方治肝病!一:肝气郁结“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气喜条达舒畅,畏抑郁和怫逆,因郁则气结而不疏,怫逆则气屈而不顺,因而影响肝的疏泄和生、升的功能,发为肝气郁结。
刘老强调指出,七情致病,多有气郁,气郁则肝病,并认为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同出一源,气机不利而抑郁则为肝气,郁久而发则为肝火,肝火盛而生风或血虚生燥生风,则为肝风。
“郁不离肝”。
肝气郁结,开始病在本经,继而可侵犯他脏,如上犯肺、心,中逆胃、脾等,多为临床所习见。
1肝气郁结症状:胸胁发闷,甚则胀痛,不欲饮食,善太息,嗳气则气闷得舒,面色发青而神情抑郁,女子乳房胀痛,脉弦,舌苔白。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
处方:柴胡疏肝汤加减(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香附、郁金)。
2肝气冲心肝气冲心,能使心之血脉涩滞不利。
症状:除有肝气郁结的症状外,出现心胸疼痛,甚则痛闷欲绝。
脉沉弦迟涩,舌边尖青暗。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
处方:失笑散与金铃子散合方(川楝、延胡、蒲黄、五灵脂)。
此方亦治冠心病患者因气恼而出现心胸痛闷不堪或掣及肩背等症状,应在失笑散与金铃子散的基础上,加柴胡、香附、枳壳、橘叶、郁金等。
3肝气犯肺肝气横逆太甚,可上犯于肺,迫使肺气不得下降而为病。
症状:除肝气郁结的症状外,可见突然胸痛,暴发气喘,胸中憋闷,呼吸不利。
脉弦直,舌苔白。
治法:疏肝利肺理气。
处方:三皮汤(桑皮、瓜蒌皮、陈皮、杏仁、香附、郁金、苏梗)(刘老自拟方)。
4肝气犯胃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影响胃的功能,使胃失和降,亦称“肝胃不和”(木乘土)。
症状:脘腹胀痛,呕吐酸水,嘈杂不适,嗳气呃逆,烦躁易怒。
脉弦滑,舌边尖红,苔白腻。
治法:疏肝和胃。
处方:茱连二陈汤(黄连、吴茱萸、川楝、陈皮、半夏、茯苓、生姜、焦栀子)(刘老自拟方)。
5肝气乘脾肝气乘脾,先因脾气之虚,然后肝气方得乘之,致脾不健运。
症状:胁腹皆胀,四肢无力,饮食不振,食后胀满。
脉弦,舌淡苔白。
治法:疏肝健脾。
处方:香砂六君子汤(人参、白术、炙甘草、茯苓、半夏、生姜、陈皮、木香、砂仁)。
老前辈刘渡舟先生治疗肝病的《加味柴胡汤》,十味中药功效显著
![老前辈刘渡舟先生治疗肝病的《加味柴胡汤》,十味中药功效显著](https://img.taocdn.com/s3/m/2d4de8e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4.png)
老前辈刘渡舟先生治疗肝病的《加味柴胡汤》,十味中药功效显著上次向大家介绍的刘渡舟先生的《柴胡解毒汤》,今天向朋友们介绍刘老先生的《加味柴胡汤》,这是刘老对肝脏疾病治疗变化方法之一。
肝脏在中医界,人们把它称作为将军。
将军是干什么的呢?大家都知道啊,将军对外是抵御外来侵略之敌,对内保护朝廷。
在这里,明确地说明了肝脏是具有消灭外来的病菌,对内保护五脏六腑,不使病毒侵蚀这些脏器。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老前辈刘渡舟的《加味柴胡汤》。
这组药方是由十味中草药组成的。
那么这十味中药都有什么功效?它们能干什么呢?请听我慢慢地讲解给大家听。
方中的柴胡、黄芩疏肝解郁、清解余毒。
党参、炙甘草健脾益气、培土抑木:半夏、生姜和胃健脾、消肿散结;茜草、红花活血通络;牡蛎化痰、软坚、散结,鳖甲,主心腹症瘕块结节、积热,去血气,破症结,恶血,故为消症、散淤、益阴之品。
诸药合用,共奏疏通气血、软坚消痞之功。
中医常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于病毒性肝炎来说尤其如此,即整个疾病过程中,“毒”和“虚”彻始终。
因此,肝功正常、黄疽消退不能视为毒邪全除,此时只不过是以正气虚为主、毒邪衰为次而已。
治疗的关键在于补虚软坚,同时勿忘解毒。
刘老方中党参、炙甘草、生姜、鳖甲旨在扶正,柴胡、黄芩意在解毒:而牡蛎、莤草则是针对病理产物一—症结(淤血)软、化消解。
刘老提示我们,解毒时勿伤正气,扶正时勿恋毒邪;并要分清毒和虚,孰轻孰重,分辨清楚,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方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功效〕疏通气血,软坚消痞〔主治)肝炎,症见面色青黑不华,右胁作痛如针刺,尤以夜间为甚,或伴有腹胀,体乏无力,肝脾肿大,舌暗有淤点或淤斑,苔白,脉弦而涩者。
亦可用治早期肝硬化(西医的弥漫性肝病变或损伤。
)想要获得药方使用方法,请在本平台看同名视频。
喜欢的朋友请点关注。
下次有更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刘渡舟治疗肝病组方用药经验(纯干货!)
![刘渡舟治疗肝病组方用药经验(纯干货!)](https://img.taocdn.com/s3/m/bb58376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0.png)
刘渡舟治疗肝病组方用药经验(纯干货!)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善治各种疑难杂病,尤其是对肝病的治疗。
他将肝炎按气分、血分辨证论治;既擅用经方,又创制了系列有效方剂。
现将其治疗肝病的组方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1转氨酶高当急性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患者转氨酶持续不降时,常加用“三草”,即大金钱草、垂盆草、白花蛇舌草以加强清热解毒的作用。
大金钱草清热解毒、除湿退黄、利水消肿;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能够降低转氨酶;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有较强的解毒消痈之功,三草合用加大了清热解毒的作用,具有较好的降低转氨酶的作用。
2“澳抗”阳性刘渡老常用柴胡活络汤(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甘草,加皂角、当归、白芍、泽兰、红花),本方疏肝活血通络、清热祛湿解毒,能够有效地使“澳抗”转阴,阻止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发展,防止肝硬化腹水的出现。
也可用于症状不明显的慢性肝炎患者,或携带病毒的无症状带菌者,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的恢复期。
兼见转氨酶持续不降,可加入大金钱草、垂盆草、白花蛇舌草,为“三草活络汤”。
3急性肝炎急性肝炎,发病急骤,多以转氨酶升高为主。
选用成方刘教授治疗急性肝炎常用的经方为茵陈篙汤、杏仁石膏汤等。
茵陈篙汤,出自《伤寒论》。
刘教授常用茵陈篙汤加柴胡、黄芩、半夏、生姜,用于湿热并重兼有积滞的急性黄疸性肝炎。
柴胡茵陈篙汤合平胃散加减,由茵陈、栀子、柴胡、黄芩、甘草、半夏、竹茹、凤尾草、水红花子组成,可疏利肝胆、清热利湿,适用于湿热俱盛的急性黄疸性肝炎。
杏仁石膏汤,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由茵陈蒿汤、白虎汤、半夏泻心汤加减而成,包括茵陈篙、杏仁、生石膏、炒栀子、黄柏、半夏、生姜汁、枳实、连翘、赤小豆等,可宣通三焦湿热,适用于湿热郁蒸、热大于湿的急性黄疸性肝炎。
自拟方刘渡老创制了系列方剂,如“柴胡解毒汤”、“三石柴胡解毒汤”、“三草柴胡解毒汤“等来疏肝解郁、清热利湿解毒。
用于治疗肝炎气分证,转氨酶升高,证见乏力、纳呆、右胁疼痛、小便黄赤等,属于急性肝炎者。
刘渡舟教授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肝硬化病
![刘渡舟教授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肝硬化病](https://img.taocdn.com/s3/m/4af1e80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9.png)
刘渡舟教授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肝硬化病
肝硬化病
刘渡舟教授治疗肝脏疾病,擅从调理气机升降出入着手,临床喜用柴胡类方,并加减出了一系列效方,如治疗肝病气分的柴胡解毒汤,治疗肝病血分的柴胡活络汤等,临床均有神奇疗效。
而肝病患者日久不愈,由气及血,由经及络,出现腹胀、胁痛如刺、面色黧黑、脉来沉弦、舌质紫暗、边有瘀斑等证。
西医检查白球倒置、TTT增高,诊断为早期肝硬化者,刘老常用柴胡桂枝汤减去人参、大枣之补,另加鳖甲、牡蛎、红花、茜草、土鳖等专治肝脾血脉瘀滞、软坚消痞之品,可阻止肝病进一步发展,有起死回生之妙。
刘渡舟:煮羊肝,蘸白蒺藜粉,10天,眼花好了
![刘渡舟:煮羊肝,蘸白蒺藜粉,10天,眼花好了](https://img.taocdn.com/s3/m/175f61f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2.png)
刘渡舟:煮羊肝,蘸白蒺藜粉,10天,眼花好了过去的人认为,科学越发达,中医越应该淘汰,他们反了。
有个朋友跟我说,纽约挂牌的中医有200多人。
现在世界的医学的眼光都注视在东方的中医,因为中医科学,很有精辟的言论。
如果不是把人的脏器,不仅仅看看是个解剖单位,那么我们中医叫脏象。
什么叫脏象?光一个肝不是整体的,这个肝和自然界的客观存在要互相结合,要跟人体的互相结合,那才叫一个肝,这就叫肝象。
如果一个人眼睛花了,脉很细舌苔白、淡,就知道肝血不足了,肝开窍于目啊,我们中医就说,吃明目养肝丸,回去煮羊肝,买点白蒺藜,研成粉,用羊肝粘着吃,10天以后,眼睛看东西好了,因为羊肝是补肝血的,蒺藜是明目的。
如果还腰疼,还有点口干舌燥,心烦晚上睡不好觉,这是肾水虚了,水不涵木,开点六味地黄汤,加点龟板,补补肾阴,一补肾阴,肝也好了,眼睛也亮了,肾也好了。
这就是说肝肾整体的关系。
一个人,不能吃东西,浑身懒惰,眼睛无神,耳聋目胀,这个由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肝胆之气不能上升,给你开个益气冲明汤,治脾胃,眼睛也亮了。
中医啊,中医之伟大,一个眼睛,肝开窍开目,涉及到五脏六腑,这个理论高不高啊!非常之高啊。
中医明目的法子很多,但都是从这个来的。
所以肝者目也,厥阴,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向为东,其脉微弦濡弱而长。
这个脉是弦的,但是微弦,而且脉来得很软弱、很长,这是肝正常的有胃气的脉。
因为五脏必需借后天胃气才能生存,胃气才是生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如果是肝病得到了濡弱而弦的,病就好了。
比如,现在的肝炎开始的时候,都是弦多胃气少,等病要好了,这个时候的弦,就会濡弱而长,这个病就是见好了,在手指下一摸就能摸出来。
有的人的弦脉跳的很柔和、不紧张,这个好。
医生怎么知道肝病要好了呢?见好不见好,两边都有了,一切脉,弦多胃少为病,病没好,个人说对了,病人也服。
脉虽然弦也濡弱而长了,这就见好了。
所以这个很重要。
我就这么两下子,也是学来的。
张仲景的话是一字一珠啊,不要等闲视之。
刘渡舟,肝气郁结证治:肝气抑郁,肝郁挟痰,肝郁挟热,肝郁挟寒,肝郁挟食,肝郁挟湿
![刘渡舟,肝气郁结证治:肝气抑郁,肝郁挟痰,肝郁挟热,肝郁挟寒,肝郁挟食,肝郁挟湿](https://img.taocdn.com/s3/m/61a7621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9.png)
刘渡舟,肝气郁结证治:肝气抑郁,肝郁挟痰,肝郁挟热,肝郁挟寒,肝郁挟食,肝郁挟湿刘渡舟,肝气郁结证治第一章肝气郁结证治肝司疏泄,气以条达为顺,一有抑郁,则气郁为病。
大凡肝病初起,在经在气,故先见肝气郁结之证。
郁结,是指气机壅滞不利而言。
戴思恭曾下了一个定义:“郁者,结聚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
”(《金匮钩玄·六郁》)肝脏本是生机勃勃,主生主升,一旦气机郁结,就会使生、升失司,从而表现出肝气郁结的证候。
中医有“五郁”、“六郁”等说,而与肝郁的概念有别。
《内经》分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郁,由于五行相因,五郁先始于木郁;朱丹溪立气、血、湿、痰、火、食六郁之论,然六郁互变,也先始于气郁。
因此,五郁、六郁与肝郁,名虽有异,但实质上有其内在联系,故前人有“万病不离于郁,诸郁皆属于肝”之说。
正因为肝为多气易郁之脏,肝郁先始于气,所以,肝病的发病规律,不论是外来之邪,或内生之病(包括肝炎在内),它首先表现的证候就是气机不条达,疏泄失常的病证。
现具体叙述如下:一、肝气抑郁症状:胸胁发闷,甚则胀痛,不欲饮食,善太息,面色发青,神情默默,舌苔薄白,脉弦。
证候分析:肝气郁结,疏泄不利,则胸胁发闷与胀痛;肝气郁则使脾胃不和,故不欲饮食;气郁胸脘,故欲太息以伸其气,气得舒则胀闷减。
反映于色,则面青,反映于神,则神情默默,反映于脉则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汤。
柴胡12克,白芍6克,枳壳6克,茯苓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
方义:方中以柴胡疏肝,白芍平肝,两药相合,以治用气之郁;枳壳利气下行,郁金、香附解郁以开胸腕之满,茯琴善治结气而利三焦水湿,共奏疏肝理气解郁之功。
肝气抑郁,始于气分,多见胸胁胀满,甚则刺痛,时欲太息,苔白,脉弦等症;因气机郁结,不达于四肢,从而表现四肢逆冷。
《伤寒论》少阴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刘渡舟论治肝炎(下):活血、消癥、清肝、柔肝、温肝
![刘渡舟论治肝炎(下):活血、消癥、清肝、柔肝、温肝](https://img.taocdn.com/s3/m/d13893e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e.png)
刘渡舟论治肝炎(下):活血、消癥、清肝、柔肝、温肝刘渡舟教授治疗肝炎胁痛十法接上文:刘渡舟论治肝炎(上):解肝郁、清热、利湿、理脾、软坚!6、辛开苦降,活血消癥法若肝硬化后期,湿热伤肝,血瘀成癥者,临床症见:胁下痞块,坚硬不移,胀痛不舒,腹胀,纳差,四肢浮肿,低蛋白血症,小便短赤,大便溏泄,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或濡数。
治以辛开苦降,活血消癥,方用加味痞气丸。
药物组成:川厚朴60g,黄连60g,干姜60g,茵陈60g,茯苓90g,猪苓60g,泽泻60g,党参60g,苍术60g,丹参60g,砂仁30g,黄芪60g,三棱60g,莪术60g,鳖甲90g,青矾60g,卷柏60g,青皮60g,陈皮60g,神曲60g。
诸药合用,共为研末,泛为水丸,每日早中晚各服9g。
方中用党参、黄芪、茯苓、白术、苍术以健脾燥湿茵陈、茯苓、泽泻以利水除湿;黄连、干姜辛开苦降,消痞除满;青陈皮、砂仁、厚朴、神曲以理气导滞;鳖甲入络搜邪,青矾燥湿消肿,卷柏和丹参凉血活血,三棱、莪术消积化癥。
本方药性平和,辛开苦降,能够助脾胃升降,调和寒热,益气活血,消除癥积,对于肝硬化的患者,可以用此丸剂常服,慢慢收效。
7、活血消癥,寒热同调法盖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若邪聚肝络,气血凝滞,是以左胁下板滞,积块不移,疼痛不舒,即为脾肿大,此皆气结血瘀所致。
本型临床表现:左胁下板滞不舒,纳食不馨,食后腹胀,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或涩。
因本证寒热错杂,正虚邪实,兼有瘀血内阻,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之旨,故投以鳖甲煎丸,行瘀化痰,扶正消癥,以冀缓消其坚。
本方扶正之中,寓辛苦通降,咸走血络法。
方中鳖甲为君,主癥瘕寒热,专入肝经血分,引四虫入脏络。
四虫者,蟄虫、蜣螂、鼠妇、蜂房,取其迅速飞走入络,以松透病根,即行络中之气,又化络中之血。
辅以桃仁、丹皮、紫葳破满行血,以葶苈、石苇、瞿麦行气渗湿。
尤妙在以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去姜枣,既调营卫,又和解少阳,大承气汤去枳实,驱胃腑之热结,三阳同治,佐以人参、干姜、阿胶补益气血以养正,因而用治癥瘕疟母,肝脾肿大而见上证者,均有较好效果。
刘渡舟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经验方
![刘渡舟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经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b55bf6375727a5e9856a6125.png)
程长 , 费用高, 因此很多患者都转 向求治 于中医中药。
笔者 随诊刘 渡舟老 师多年 , 临床 治疗大量 乙肝 患者 , 现 总结 老师创 制 的几 首经验 方 , 同道共勉 。 与
讨论 : 柴胡解 毒汤是 老 师 根 据多 年 治 疗 乙肝 的 临
床 经验 , 仲景柴 胡剂 的灵 活加 减 运用 。本 方为刘 渡 对
W O D C NE E ME C NE S p e e . 0 , o . No 5 RL HI S DI I e tmb r 2 1 V 1 6, . 1
刘 渡 舟治 疗 病 毒性 乙型肝 炎 的经 验 方
周 亚 男
( E 市东城金针研究学会海运仓中医门诊部 , j京 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 ,0 0 7 100 )
清解肝胆邪热, 又能疏肝解郁 畅达气机 ,本经》 《 谓柴
胡“ 主心腹 胀 , 胃中结气 , 热 邪 聚 , 陈致 新 ” 黄 芩 寒 推 ; 助 柴胡之 清热燥 湿 , 泻火 解 毒 ,本 经》 黄芩 “ 《 谓 主治 诸
热黄疸” 《 ,雷公药性赋》 黄芩治诸热 , 谓“ 兼主五淋 ” ,
氨 酶基本稳 定 。
病毒性乙型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 ) 的高发 区, 据统计我
国约有 4 % ~6 % 的人 群 感 染 过 乙肝 病 毒 。 乙肝 与 0 0 肝 硬变 和肝癌 的发病 又有 直 接 关 系 , 病 已严重 危 害 本 民众 的身 体健康 , 因此 积 极 有效 地 防 治 乙肝 是 十分 迫
《 内经》 正气存 内, 云“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 , “ 其气
必虚 ” 。乙肝 的发 病 虽 也 有 正 虚 的前 提 , 老 师 认 为 但 引发 乙肝 的主要病 因是湿 热毒邪 , 在一定 条件 下 , 情 如 志 内伤 、 劳倦 过度 等正虚 的基础 上 , 湿热 毒邪侵 犯肝 脏 及其所 连属 的脏腑 与经 脉 , 先 导致 肝 脏 气机 的条 达 首
刘渡舟教授治疗乙型肝炎“十六方证”
![刘渡舟教授治疗乙型肝炎“十六方证”](https://img.taocdn.com/s3/m/116a52385727a5e9856a6128.png)
刘渡舟教授治疗乙型肝炎“十六方证”摘要:刘渡舟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临床善用柴胡剂类方,尤其精于肝胆病的辨证治疗,刘教授对急、慢性肝炎,瘀胆型肝炎,肝硬化等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卓著。
文章拟对刘教授治疗乙肝的“十六方证”进行系统总结,介绍刘教授对方证病机、药物配伍、典型病例的运用经验,以期有资于临床。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是我国当前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
其传播途径复杂,具有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的特点,同时也是肝硬化、肝癌等的重要发病基础。
目前我国人群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sAg阳性率在10%左右,全国约有1.3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或处于发病状态,现有慢性肝炎患者约1 000万,每年因肝病死亡者约为30万,其中80%与乙型肝炎有关。
乙型肝炎属难治之病,中西医均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乙肝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有以黄疸为主者,有以胁痛为重者,更有以肝脾肿大为特征者,可归属于中医学“黄疸”、“急黄”、“胁痛”、“积聚”等范畴,有黄疸表现者属“黄疸”,病情重、黄疸迅速加深者属于“急黄”,无黄疸表现者则多属“胁痛”,而肝脾大、肝硬化者又可归于“积聚”等病症范畴。
刘渡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刘教授行医、执教半个多世纪,力倡仲景之学,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博采众长,学验宏富,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
刘教授诊治疾病,胆大心细,高屋建瓴,圆机活法,知守善变。
推重经方,不薄时方,倡言“古今接轨”,主张方证相对,有是证用是方,在治疗许多疑难重症时,每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
刘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善用柴胡剂类方,尤其精于肝胆病的辨证治疗,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本文拟对刘教授治疗乙肝的十六方证进行系统总结,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以期对读者有所裨益。
湿热伤肝证本证型主要见于急性肝炎,或者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期,表现为转氨酶持续升高,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升高,病人有时出现黄疸。
柴胡疏肝散,刘渡舟治疗肝炎胁痛十法
![柴胡疏肝散,刘渡舟治疗肝炎胁痛十法](https://img.taocdn.com/s3/m/ef1884d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1.png)
柴胡疏肝散,刘渡舟治疗肝炎胁痛十法柴胡疏肝散陈皮(醋炒)、柴胡6g,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4.5g,甘草(炙)1.5g。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
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类别:和解类出处:《证治准纪》引《医学统旨》方柴胡疏肝散【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组成】陈皮(醋炒) 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麸炒) 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香附4.5克【用法】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功用】疏肝解郁。
【主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方解】柴胡疏肝散证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
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另:加减柴胡疏肝散【方名】加减柴胡疏肝散【处方】柴胡、川芎、枳实、香附、陈皮、厚朴(各10g)、白芍、半夏(各6g)、甘草(5g)。
【用法】每日剂,水煎300毫升,早晚各服1次。
【适用病症】用于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胃神经症(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型),症状为腹痛、腹胀、纳差、嗳气、伴有失眠、健忘、腹泻、易激动、大便时溏时结、恶心呕吐、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按】本方症病变在胃,病机在肝、脾、胃。
脾胃居于中焦,中焦受阻,土虚木克,气机郁滞则克脾犯胃,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为一身之气的枢机,中气虚弱则枢转气机被郁,导致中焦脾胃之气升降失调,气血运行受阻出现肝胃不和的一系列症候。
因此治疗必须求本,本标结合,故疏肝理气,畅通气机,调理脾胃使之脾胃功能恢复。
方中白芍养肝敛阴,和胃止痛,与柴胡相伍一散一收,助柴胡疏肝,相反相成共为主药;配枳实泻脾气之壅滞,调中焦之运动与柴胡同用一升降,加强疏肝理气之功,以达郁邪;白芍、甘草配伍缓急止痛,疏理肝气以和脾胃,且具有保护胃粘膜屏障和修复粘膜之作用;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厚朴、半夏以宽胸畅通宣泄郁气;香附、陈皮理气和胃止痛,且有助于消除上腹痛不适等症。
刘渡舟【柴胡鳖甲汤】治疗慢性肝炎后期肝硬化
![刘渡舟【柴胡鳖甲汤】治疗慢性肝炎后期肝硬化](https://img.taocdn.com/s3/m/f56739a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0.png)
刘渡舟【柴胡鳖甲汤】治疗慢性肝炎后期肝硬化【柴胡鳖甲汤】治疗慢性肝炎后期肝硬化【组成】柴胡6克,炙鳖甲10克,煅牡蛎15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5克,玉竹10克,白芍15克,土元6克,茜草10克。
【功能】滋阴清热,柔肝活络,软坚消痞。
【主治】慢性肝炎后期,肝硬化,证属阴虚内热、气血凝滞者。
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疼痛,夜晚尤为明显,腹胀,口咽发干,面色黧黑,或五心烦热,或低热不退,衄血,舌红少苔,边有瘀斑,脉细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每日2次。
【方解】方中沙参、玉竹、生地、麦冬、白芍滋阴养血柔肝,鳖甲、牡蛎软坚散结,土元、茜草活血通络,少用柴胡疏肝理气,并引诸药入于肝,但其用量多在6克以下,防其疏泄太过而劫伤肝阴。
本方滋阴清热,软坚消痞,方中重用养阴柔肝药物,甘寒之品养阴清热并举,凉血活血而无伤正之弊,养阴与活血药互相配合,半补半攻,缓缓图治,可获良效。
据刘老经验体会,本方治疗慢性肝炎晚期,出现白蛋白/球蛋白倒置,或乙型肝炎“澳抗”阳性者,或亚急性肝坏死而出现上述脉证者,多有较好疗效。
【加减】若肝硬化疼痛不解,则加入炮山甲粉,配合原方中炙鳖甲、煅牡蛎而成三甲散,活血化瘀,软坚消癥,共奏其功。
肝区疼痛明显者,合用【金铃子散】(川楝子、延胡索)以疏肝活血止痛;大便不实而属于脾气虚者,加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若兼有中寒者,加炮干姜温中;尿黄明显者,加大金钱草、虎杖;球蛋白升高、白蛋白降低,白蛋白/球蛋白倒置,重用土元、茜草;乙肝标识物阳性者可加叶下珠;伴有黄疸者,合用【茵陈蒿汤】或【栀子柏皮汤】。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为治疗诸黄疸的专药,无论阴黄还是阳黄,皆可使用。
如果是阳黄,亦可单用一味茵陈水煎频服,其用量可达30克以上。
凡湿热发黄,用茵陈蒿汤后,黄仍不退,但正气业已渐耗,脾胃之气受损,阴分尚有伏热,如见手足心热,五心烦热等症,则转方用栀子柏皮汤治疗,其中甘草扶助正气,利于邪实正虚者。
刘渡舟
![刘渡舟](https://img.taocdn.com/s3/m/0eca5ea05ef7ba0d4a733bad.png)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茵陈蒿12克,土茯苓12克,凤尾草12克,草河车6克。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按语]现代研究表明,方中柴胡有抗肝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促进机体免疫、利胆、保肝等作用;黄芩也有护肝、利胆的作用;茵陈蒿利胆、保肝作用显著;草河车、凤尾草、土茯苓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毒作用,则为本方治疗病毒性肝炎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2、柴胡鳖甲汤(主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组成]柴胡6克,鳖甲15克,牡蛎15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白药12克,红花9克,茜草9克,土元6克。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具体煎药方法可采用:头煎5分钟、二煎15分钟、三煎50分钟。
这样可避免因久煎破坏柴胡的疏肝调气作用,又可避免因煎药时间短暂而熬不出补益中药的有效成分之缺陷[主治]慢性肝炎晚期,出现蛋白倒置;乙型肝炎“澳抗”阳性;亚急性肝坏死,而证见肝脾肿大疼痛,夜间加重,腹胀,口咽发干,面黑,或五心烦热,或低烧不退,舌红少苔、边有瘀斑,脉弦而细者[按语]病至肝炎晚期,正气衰惫,毒邪式微,疾病的关键已不是毒邪,而是正虚(这里是指阴虚)和病理产物--瘀血症块。
因此,治疗的重点已由解毒为主变为以扶正和软坚活血为主,正如仲景所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这种灵活地因证而异的“柴胡解毒系列方药”的运用,不仅对诊治肝病极有价值,而且对指导其他疾病的治疗也有积极的意义。
组成]柴胡18克,大黄9克,白芍9克,枳实9克,黄芩9克,半夏9克,郁金9克,生姜12克。
[用法]日1-2剂,水煎分服。
[主治]急性胆囊炎证属肝胆湿热者。
临床以胁痛、发热、厌油、恶心、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按语]现代研究表明,柴胡有解热、抗菌、抗炎、得胆、护肝、镇痛等作用;大黄亦有很强的解热、抗菌、抗炎、利胆等作用;白芍有很好的镇痛、抗炎等作用;郁金、黄芩均有利胆、挤菌作用,故本方既能治“本”(抗菌、消炎),又能治“标”(止痛、退热),诚为一首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剂。
刘渡舟教授治肝十法
![刘渡舟教授治肝十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8bc57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8.png)
刘渡舟教授治肝十法
陈宝明
【期刊名称】《大同医专学报》
【年(卷),期】1999(019)001
【摘要】刘渡舟教授从事中医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六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学术理论精湛,擅长仲景之学兼博百家之言,特别对肝病的治疗颇有独到之处,通过临床实践创立了治肝大法,余将从师所闻所见之一得归纳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 疏肝理气解郁法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其气温和,有象春天生、升的特点。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陈宝明
【作者单位】大同医专中医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750.5
【相关文献】
1.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刘渡舟教授治慢性乙肝经验 [J], 傅延龄
2.刘渡舟教授甘露消毒丹治咳喘验案3则 [J], 范竹雯;李彦知;杨建宇
3.治仲景之学起沉疴废疾——访著名老中医刘渡舟教授 [J], 李国坤
4.运用王旭高治肝三十法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J], 蒋元烨;敬梦辉;金磊;王学伟;王晓春
5.王旭高“治肝三十法”对叶天士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J], 石宝阁;孙西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渡舟:肝胆病4方】
![【刘渡舟:肝胆病4方】](https://img.taocdn.com/s3/m/f10c6d2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f.png)
【刘渡舟:肝胆病4方】1,柴胡解毒汤(刘渡舟)柴胡10克,黄芩10克,茵陈蒿12克,土茯苓12克,凤尾草12克,草河车6克。
疏肝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水煎服,日一剂。
〔按语〕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总以病邪为主,正邪斗争激烈,故应以祛邪为主。
2,柴胡三石解毒汤(刘渡舟)柴胡10克,黄芩10克,茵陈蒿12克,土茯苓12克,凤尾草12克,草河车6克,滑石12克,寒水石6克,生石膏6克,竹叶10克,双花6克。
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急、慢性肝炎证属湿毒凝结不开者。
临床表现为口苦、口粘,胁胀痛,小便短赤,面色熏黑兼带有油垢,体重不减反增,臂背时发酸胀,舌苔白腻或黄腻而厚,脉弦缓。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按语〕面色黛黑而有油垢为湿毒凝结蕴蒸于上之征;臂背酸胀为湿郁少阳经脉不利之征。
百谷厚腻,难以脱落乃湿毒有根难拨之兆。
刘老指出:服此方后以舌苔褪落为病减,臂背酸胀不发为病愈。
3,加味柴胡汤(刘渡舟)柴胡12克,黄芩6克,党参9克,炙甘草6克,半夏9克,生姜9克,鳖甲15克,牡蛎15克,红花9克,茜草9克。
流通气血,软坚消痞。
主治肝炎邪衰、气病及血,证见面色青只不华,有胁作痛如针刺,尤以夜间为甚,或伴有腹胀,体乏无力,肝脾肿大,百暗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脉弦而涩者。
亦可用治早期肝硬化。
水煎服,日一剂,以10剂为1个疗程;轻者2个疗程,重者4个疗程,即可明显收效。
4,柴胡鳖甲汤(刘渡舟)柴胡6克,鳖甲15克,牡蛎15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白药12克,红花9克,茜草9克,土元6克。
滋阴软坚,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肝炎晚期,出现蛋白倒置;乙型肝炎“澳抗”阳性;亚急性肝坏死,而证见肝脾肿大疼痛,夜间加重,腹胀,口咽发干,面黑,或五心烦热,或低烧不退,舌红少苔、边有瘀斑,脉弦而细者。
刘渡舟,肝气冲逆证治
![刘渡舟,肝气冲逆证治](https://img.taocdn.com/s3/m/8894967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c.png)
刘渡舟,肝气冲逆证治一、气逆本脏,二、气火内郁,三、肝气冲心,四、肝气犯肺,五、肝脾失调,六、肝气乘胃,七、肝气及肾,八、肝气迫及冲任【肝气郁结证治】一、肝气抑郁柴胡12克,白芍6克,枳壳6克,茯苓10克,香附10克,郁金 10克。
二、肝郁挟痰柴胡10克,香附10克,青皮10克,白术12克,天麻10克,半夏 12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三、肝郁挟热柴胡10克,枳壳10g,白芍10克,甘草6克,炒山栀10克,菊花10g,桑叶10克。
四、肝郁挟寒当归9克,川芎6克,桑钩藤10克,柴胡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法半夏9克,橘红6克,炙甘草4.5克,水煎服。
五、肝郁挟食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苍术12克,生姜6克,焦楂曲各10克,党参10克,大枣5枚。
六、肝郁挟湿党参15克,茯苓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苍白术各10克,乌梅10克,木瓜10克,青皮10克,柴胡6克。
【肝气冲逆证治】一、气逆本脏桑叶12克,黑芝麻12克,川楝子12克,钩藤12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夏枯草12克,山栀子10克。
二、气火内郁川楝子15克,元胡6克,北柴胡10克,青皮10克,沉香3克,乌药10克,佛手10克,沙参15克,生地30克,赤白芍各12克,丹皮10克,山栀子12克。
三、肝气冲心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川楝子10克,玄胡索1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
四、肝气犯肺香附子10克,郁金10克,苏梗10克,杏仁10克,陈皮10克,桑白皮12克,瓜蒌皮12克。
五、肝脾失调1.肝气克脾:人参6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陈皮6克,木香3克,砂仁6克。
2.肝强脾弱:陈皮10克,白芍12克,防风10克,白术12克。
3.肝郁脾虚血少:甘草15克(炙),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各30克,共为末,每服6~9克,生姜、薄荷少许煎汤冲服,日三次。
经方大家刘渡舟治肝八法及十六方证
![经方大家刘渡舟治肝八法及十六方证](https://img.taocdn.com/s3/m/b0c41a7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e.png)
经方大家刘渡舟治肝八法及十六方证★经方大家刘渡舟治肝八法这八个治法主要是疏、利、清、活、温、和、消、补。
疏就是疏肝解郁,因为肝脏是喜条达舒畅而恶抑郁的,肝炎的时候因为湿热毒邪内侵,影响肝脏正常的疏泄功能,就会出现肝气不疏,像食欲不振、两胁不适,都是肝气不疏的反应,在整个乙肝的治疗过程当中,都不能忘记疏肝之法。
疏肝的常用药物当然非柴胡莫属,另外还有生麦芽、香附等。
疏肝解郁的法则,要贯穿肝炎治疗的始终,所以乙肝病人的治疗中常用柴胡剂加减,其理也在于此。
这里就说到柴胡的问题,因为有很多人认为柴胡会劫肝阴,因此对于乙肝病人还是有所顾忌,那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大概应当这样认识:柴胡对于一些肝阴不虚的病人,它不存在劫肝阴的问题,比如在用于外感的时候柴胡宜重,尤其治疗一些难退的高热,可以用到二十几克。
但是在内伤病当中,要用柴胡疏肝解郁和升提的功能,这时用量少一点也行,5、6克就够。
而在乙型肝炎的后期,或者是肝硬化的时候,有一类病人肝阴虚,表现为舌红苔少,甚至舌绛,这时候疏肝还是需要用柴胡,但是柴胡毕竟是一个辛味的药,对于肝阴虚的病人,的确偏燥,有劫肝阴的问题,所以此时用量要小,3、5克即足够,同时还要加入一些养肝阴的药物,最好的养肝阴的药物就是白芍。
第二个治法是利,主要是清利湿热,因为乙肝病人的全过程都有湿热未清,没有湿热的情况很少,或者湿重于热,或者热重于湿,或者湿热并重,或者正虚兼有湿热,因为乙肝病毒从属性上来看,就是属于湿热之邪。
湿热可以从小便清利,也可以通大便来通利,从小便清利可以用栀子、茅根、茯苓、泽泻、滑石,通利大便的时候,也是要经常要用到栀子,还有大黄,一定要使二便保持通畅,使湿热之邪通过小便而下,瘀热之邪从大便而出。
尤其是发黄的病人,古人认为发黄与血分有关,在用大黄保持大便通畅的同时,既能活血,又能利气。
在《神农本草经》当中,只有两个药有推陈致新之功,一个是柴胡,另一个就是大黄,所以大黄这味药是非常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