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南北差异与自然地理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南北差异与自然地理关系

高二四班马阳

我国地大物博,南北跨纬度较广,在南北形成了不同文化,政治,经济差异,影响着南北方人民的生活。

一、政治经济差异——南“商”北“政”

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南方,政治重心在北方,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从地理的角度来分析,由于南方水陆交通便捷,气候适宜,雨水充沛,对外贸易条件便利,所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对内、对外贸易。从历史上看,在宋代以前,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均在北方,并且是“合一”的,几乎各个封建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这些都城既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又是经济和文化中心。从三国时期开始,随着北方人们为躲避战乱而进行的一次次“南迁”,将北方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逐渐转移到了南方,导致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离,这个分离局面最终在南宋时期形成。明朝和清朝前期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异常活跃,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商品化增强,对外贸易兴盛,并在江南某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南方逐渐走向富庶。到了近代,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南方地区自然经济的解体,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主要是在南方出现的。北方传统的自然经济则比较发达,没有受到商品经济的大规模冲击,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落后于南方。然而,北方的政治却极度发达,元、明、清以及北洋政府和新中国的都城都在北京,历史上政治斗争的焦点地区也集中在北方,导致了南方经济发达、北方政治发达的局面。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历史上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大多数在东南沿海地区,为这里接触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吸收和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经验,发展经济提供了便利。另外,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前沿”和“试验田”也主要在南方,并形成了南方对外开放的格局,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同时,这里的劳动力资源充足,内外市场广阔,这些都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可能。

二、建筑差异——南“敞”北“封”

南方比较开放,而北方比较保守。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北方冬季漫长,气候寒冷,风雪多,为抵御严寒,建筑物都是强调封闭的,人们外出活动较少;而南方正好相反,雨水多,气候温暖,为了换气通风,建筑物是开放的,人们外出活动较多。所以,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作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另外,从地域来看,北方的交通受到了自然界的“梗阻”,如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蒙古高原、蒙古大草原等天然的阻碍,也有“长城”等人为的屏障,这里人口稀少,密度小,这些都不利于人们的交流和对外交往,而南方虽有丘陵,但大多是平缓的,海岸线较长,并且外来人口多,人口密度大,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往,导致了南方的“开放”和北方的“封闭”。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古代唐、宋以后,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西方的思想和对中国的贸易主要是从东南沿海传入我国,南方接触比较多;近代历次的变法和革命运动大多都发起自南方,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国共合作的“北伐运动”等,都是从南方开始的,并都是把北方作为斗争的对象,足见北方在历史上是“保守”的,受外来思想和内部变革的冲击比较小,北方一直是保守势力的聚居地;历史上对外贸易的地点也主要集中在南方,如广州、上海、厦门、宁波等地是著名的贸易港口,对外交往频繁,人们的思想也自然要开放得多,而北方这样的开放机会却很少。国务院提出要将“振兴东北”作为我国的国策,相继有很多人为此献计献策,其中有人提出“思想的保守和落后是制约今

天东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的观点,就不无道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由于南方对外开放早、机会多,人们接触外来事物和思想、文化比较频繁,人们更容易承认、接纳外来事物,所以思想比较开放。

三、南“安”北“乱”

南方相对比较安定,而北方多动荡,从地理的角度看,有强烈扩张野心的日本、沙俄在北方,而南面的印度、缅甸、阿富汗、越南等国家也是被列强侵略的国家,力量弱小,不但他们对我国的威胁不大,而且还为列强对我国的侵略设置了一道屏障,客观上为阻击西方列强对我国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在近代以后,南方的战争也不少,但与北方比较起来还是少了许多。从历史上看,据统计,从秦朝到鸦片战争有大小700多次战争,其中76%发生在北方。在古代,北方(尤其是边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经常南下攻打汉族政权,民族间战争频繁,政权更迭频繁,军事活跃;在近代,国内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和外国侵略势力相互勾结,图谋分裂祖国的活动也主要分布在北方;同时,沙俄和日本是对我国侵略扩张的两个“劲敌”,它们侵略的重点在北方,欲将北方作为侵略“基地”,逐渐南推;南方政治相对稳定,历史上的战乱相对北方来说比较少。从政治的角度看,前面已经叙述了,由于南方人们普遍重视对经济利益的价值追求,所以对政治的安定更加渴求和维护,对经济的追求一定程度上转移了人们对政治与战争的注意力和兴趣。而北方是政治中心,政权和军事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北方的战争比较多。

四、南“儒”北“法”

“南方出才子,北方出酷吏”,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毕竟反映出南方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在南方,由于自然灾害少,经济发达,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前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北方由于自然灾害较多,地理条件较差,经济不发达,导致人们缺少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客观上使“苛法”有了存在的必要和可能。从历史上看,宋代以前,北方出人才,文化中心在北方。但为了躲避战乱,北方“精英”一股股南流,为南方文化的发达奠定了基础;同时,南迁的人口中,庶族地主对科举考试极为重视,将它作为提升自己政治地位以及和士族地主抗衡的最主要途径,客观上促进了南方文化教育的发展,古代著名的“书院”大多在南方便是例证。据统计,南宋以后,科举状元多出自南方,北方却极少。而北方由于是政治中心,所以为了维护统治,历史上封建统治者大多实行“严刑峻法”的统治政策,并且,由于经济上不发达,导致“刁民”和“流民”增多,封建统治者采用严厉的制裁措施进行镇压,借以稳定社会秩序。社会经济越发达,统治者的统治政策越开明,刑罚就会比较松弛一些。

五.自然条件及文化差异——南涝北旱:

我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以调节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矛盾,这样既可缓解南方的水急,又可解决北方的水资源危机。另外,像南“米”北“面”、南“茶”北“酒”、南“甜”北“咸”等饮食习惯,南“柔”北“刚”、南“纤(细)”北“粗(犷)”等人的性格,也与地理、历史、政治因素有关。例如,北方日照多,适合种粟、麦、黍、稷等,南方雨水多,日照少,适宜种植水稻,丘陵地带多适合种茶。北方寒冷,为了抵御严寒,人们摄人的盐分要比南方多,自然也有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饮食习俗;南方潮热,人们自然喜欢喝茶,以降暑排汗。南方大多数人是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