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资料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想一想,如果你是皇帝, 会采取什么方式削弱丞 相的权力?
1、汉代中 央官僚机 构
皇 帝 外朝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中朝 尚 书 令
太 尉
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2、唐朝中央政府机构
中书省 决策 皇 帝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五、[课堂小结]
本课重难点:君相权力变化、三省六部制、
选官制、行省制。 小结:秦汉以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随 着帝王对相权的抑制、削弱和中央对地方控 制、监督的加强而逐步强化。
体现了封闭的特征; ②其形式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 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4、科举制
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源于
公元605年的隋朝,发展成型于唐朝,一直 延续到清朝末年,1905年被废除。因为是分 科举士,所以称科举。 明清时期正式由国家举行的科考分三级:乡 试、会试和殿试。清朝二百六十七年间开科 一百一十二次,进士二万六千人 。
最后一次科举殿试第二场策论部分试题: “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 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 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 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 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 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 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 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尚书省 执行
门下省 审议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课件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设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官和诸侯王 3.以后历朝历代都有监察机构设置, 唐---御史台; 宋---御史台,知州,通判制度;提点刑狱司等。 明---都察院 厂卫特务机构 清---都察院
这些措施有效吗?监察官对谁负责?所有官员都受 监察吗?古代的监察制度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主要的选官制度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夏商周: 分封制
秦朝: 郡县制
两汉: 郡国并存——州,郡,县
唐: 道,州,县
宋: 路,州,县 元: 行省制度。省,路,府,州,县
(另:中书省;宣政院 ;枢密院)
明: 行省制度。承宣布政史司,府,县 清: 行省制度。省,道,府,县
1)历代行政区划的设置
山东、山西)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政院进行管理。
你知道金华在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吗?
夏商周: 分封制
秦朝: 郡县制
两汉: 郡国并存——州,郡,县
唐: 道,州,县
宋: 路,州,县 元: 行省制度。省,路,府,州,县
(另:中书省;宣政院)
明: 行省制度。承宣布政史司,府,县 清: 行省制度。省,道,府,县
时间:秦创立后,延续2000余年
基础:理论基础来自于法家思想;
经济基础来自于小农经济。
实质:处理两个关系,在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特点:皇帝的终身制和世袭制,通过直接任免各级官吏而 掌握大权。 形成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绝对服从皇帝。
职能:镇压人民反抗,抵御外来侵扰, 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冲突,组织重大工程。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 1.世官制:将官员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 2.察举制:汉代—人才举荐制; •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 3.科举制:隋唐以后考试选官成为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了反,身家性命也难保。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的确 立
特点:
(1)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集行政、立法、军事大权于一身,决 策具有独断性与随意性;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概况: (1)秦:御史大夫(中央),监御史(郡); (2)西汉:御史大夫(中央),刺史(州); (3)以后历代:御史台、都察院等。 2、评价: (1)加强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防止
腐败,提高行政效率; (2)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能,只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
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 的。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实行时间
先秦时期
秦汉至魏晋 隋唐至明清
南北朝
时期
依据
贵族血统
从才能、品 德变成门第
考试成绩
特点
是一种考试选
官位世袭,下 层人士一般没 有参政机会 (官职被限定 在贵族范围内)
由官吏察访合 适人才,至魏 晋南北朝发展 为九品中正制
官制度,破除 了世家大族垄 断官场的局面, 为中下层知识 分子提供了机
会
知拓展:科举制这种考试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
了千年,同时它也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效仿,请你
分析下科举制度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积极影响 (1)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人才上升,
以严格的考试方式进行选官,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精神;
(2)保证了高素质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 (3) “学而优则仕”,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法国
俄罗斯
法国是近代早期君主专制政体的典型 代表。路易十四时期(1643-1715年 ),法国王权达到顶峰,形成了绝对 主义王权。路易十四自称为“太阳王 ”,独揽大权,对法国进行高度集权 的统治。
俄罗斯在彼得一世(1682-1725年在 位)和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 年在位)时期,君主专制政体得到强 化。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 强了中央集权,使俄罗斯成为一个强 大的军事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则进 一步巩固了君主专制政体,使俄罗斯 成为欧洲第一流的强国。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
发展
中世纪初期,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封臣对封君承担义务,封君则 保护封臣,这种制度为君主专制 政体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教会的影响
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具有极高 的权威和影响力,教会通过教义 、仪式等手段加强了对人们的思 想控制,也间接加强了君主的权 力。
商业与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中后期,商业和城市的兴 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 也为君主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来源 和支持力量,有利于君主专制政 体的巩固。
衰落过程与特点
君主权力的削弱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君主的实际权力 逐渐被削弱,议会等机构的权力得到增强。
01
政治制度的变革
许多国家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光 荣革命、法国的大革命等。
02
03
君主立宪制的出现
一些国家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 过宪法限制君主的权力,实行君主立 宪制,如英国、日本等。
奥地利
奥地利在哈布斯堡王朝时期(15261700年),君主专制政体得到发展。 该王朝通过联姻和继承关系,在欧洲 建立了广泛的政治联系和影响力,使 奥地利成为欧洲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同时,奥地利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和 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君主专制政体 的稳定。
历史必修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强化民族认同
君主专制政体在民族地区实行因俗而治, 促进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培养。
实行民族压迫
在某些情况下,君主专制政体会对少 数民族实行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制政体的推动下,各民族之 间的融合进程加速,形成了更为紧密 的民族关系。
宋朝时期实行二府三司制,将行政、军事 和财政大权分别由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 司掌握,加强了君主的集权统治。
明朝时期设立内阁制度,作为皇帝的咨询 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进一步加强了 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控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控制
01
通过教育和文化手段,控制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维护君主的
权威。
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但容 易滋生腐败和暴政。
高度集权、君权神授、等级森严、思 想控制等。
君主专制政体的出现背景
经济基础
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求强有 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
社会安定。
阶级基础
新兴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来 巩固其经济和政治地位。
政治基础
随着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的形成,地 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 日益尖锐,需要强化君权来维护国 家统一。
皇帝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自称“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严格的皇位继 承制度,确保了君主专制的稳定性。
三公九卿与郡县制度
秦朝设立了三公九卿等高级官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推 行郡县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成熟阶段
汉朝的巩固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 通过削藩、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 巩固了中央集权,使君主专制政
秦朝的焚书坑儒
02
秦始皇焚烧儒家经典,坑杀儒生,以实现思想的统一和强化君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梳理 条目解析
-2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梳理 条目解析
-29-
二、清朝军机处(c) 1.设立: 雍正 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2.职能演变:由单纯处理军务到处理军政要务。 3.职权: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4.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政治决策的 封闭性 特 征明显。 5.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 效率。
四、元朝行省制度(b) 1.历代行政区划:秦汉(主要为郡、县),唐代(道、州、县),宋代(路、 州、县),元代(省、路、府、州、县)。 2.地方管理机构的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 全国分设十个行省;另设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央机构中书省 直辖的“ 腹里 ”和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考点梳理 条目解析
-2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六、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c) 1.历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梳理 条目解析
-22-
朝代 秦朝
汉朝 唐朝 北宋 元朝
监察机构或官职 (中央)御史大夫 (郡)监御史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刺史 御史台 提点刑狱司 监察御史
职责 监察百官 监察郡县官员 监察和弹劾百官 监督郡国长官和诸侯王 定期到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专职监察刑狱 负责纠察百官
考点梳理
-7-
条目解析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内容 (1)行政区划:“郡”是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县”隶属于郡。 与“县”同级的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行政机构称为“道”。县级 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 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2)职能:郡守(掌管行政),郡尉(掌管兵事),监御史(掌管监察)。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1)共44页文档
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 权利,军政大权完全 集中于皇帝手中,标 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 到了顶峰。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相权很大
趋势:
汉朝:频繁更换君丞权相日,益加强,
设立“中其相朝权演”日对变抗益的“削外弱总相朝直权趋”一;势分为?二 唐朝:三省六至部被制废;除相。影权一响分?为三
宋朝:设中书门下(丞相),增设“参知政
事”(副—丞—相封)进;建一步社分会散日相益权 走向衰落。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废除相权
清朝:设军机处 达到顶峰
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1、西周:分封制 2、秦朝:郡县制 3、汉朝:刺史制度 4、元朝:行省制度
5、清朝:密折制
元朝:行省制
忽必烈建立元 朝后,在地方实 行“行省制”。
延伸: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 内阁制比较?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
决策权。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
国家的行政权力,对议会负责,有助于防 止专制独裁。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
1、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2、汉朝:中外朝制度 3、唐朝:三省六部制 4、宋朝:进一步分散相权 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6、清朝: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机处的由来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 (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 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 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 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据材料回答: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初衷是什么?军机大臣如何选择?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及强化课件
皇帝
中朝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外朝
御 丞太
史
大 夫
相尉
九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汉代中央政治制度
• 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者占其半, 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 哑,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 大事,汉武帝竟说 “田蚡不足与计”。
• 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 制宰臣和外朝,所以当他拜公孙贺为相时, 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
四、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地方官制)
1.秦→西汉:郡县制→郡国并行制 2.东汉→宋:三级(汉:州郡县→唐:道州 县→宋:路州县) 3.元明清:行省制度(元:省-路-府-州-县; 明:省-府-县;清:省-道-府-县)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 央集权。
元朝行省制的内容:
1、全国分设十个行政区和两个单列行政区: “腹时”、“宣政院辖地” 2、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 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 3、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几既不能 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能调动军队 4、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5、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 机构进行监察,同时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 以控制
新疆
西藏
云南
东北 广大 地区
台湾 南海 诸岛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它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荣辱 与共。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台湾被称为 “蓬莱”、“岱舆”、“瀛洲”、“岛 夷”、“夷洲”、“琉求”等。从三国 时代开始,便逐渐开拓、经营台湾。
元代元世祖在澎湖首次设立了官府
“澎湖巡检司”,负责台湾澎湖的事务, 隶属于泉州同安县。1624年,荷兰殖 民者入侵台湾,开始了38年的殖民统治。 1661年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 25000名士兵登陆台湾,于1662年2月1 日迫使荷兰人投降,收复台湾。1684 年,台湾设府,隶属于福建省台湾厦门 道。 1885年,台湾正式由府升格为省。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优秀课件
去世
8年3月
下狱死 12年2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狱腰斩 2年2月
昭帝时死 2年
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 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 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 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 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 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 说 “田蚡不足与计”。 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 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 和外朝,当拜公孙贺为相 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 印绶。此外,武帝还大胆 启用出身寒微的士人做官: 比如从奴隶群众提拔了卫 青做大将军等。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掌管
全国
三司
中
枢
财赋
书
密
的统 计与 支调
度盐户 支铁部
门 下
院
影响:1.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2.职权过于分散,吏导致户行政礼效兵率低刑,出工现“冗官”
局面。
部部部部部部
①元朝基本上沿袭金宋旧制。
一省二院:中央设中书省(行政)、枢密 院(军事)、宣政院(宗教和西藏)、御史 台(监察)。
材料二:晁错得罪过丞相申屠嘉,申屠嘉预诛之, 晁错得知后逃到景帝处寻求庇护。申屠嘉后悔地说: 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故误。
材料三: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有 权举荐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田蚡为相时举荐 的官员超过了两千石的品秩。
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汉武帝措施:
1.频繁更换丞相;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 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创立:秦始皇 2.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弊端:带有独断性、随意性
①君国关系
②君臣关系
4.发展:以维护皇权、服务皇帝为基本 原则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自制
对现代政治的启示
重视民主价值
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告诉我们,民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价值,应该 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改革政治体制
对于不合理的政治体制,应该勇于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 需要,满足人民的基本权利和需求。
促进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应该通过民主制度的建设 和发展,促进政治文明的进步。
强化社会等级
君主专制政体下,社会等级制度得到强化,不同 阶层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界限分明,影响社会流动 和公平。
限制科技创新
君主专制政体往往对科技创新进行限制,以维护 既得利益和统治稳定,阻碍了社会的技术进步。
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维护政治统一
01
君主专制政体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强化中央集权,防止分裂
势力的干扰。
虽然存在封建割据,但随着王权 的逐渐加强,形成以国王为核心 的君主专制政体。
80%
中国封建社会中期
宋、元、明时期,皇权进一步加 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
近代君主专制政体的兴起
法国绝对主义时期
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绝对主义 达到顶峰,国王成为国家主权 的代表。
英国乔治王朝时期
英王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在位 期间,英国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加强中央集权。
阻碍国际贸易
君主专制政体可能采取封闭的外贸政策,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 影响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力。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推崇传统文化
君主专制政体往往推崇传统文,强化民族认同 和文化传承。
限制思想自由
君主专制政体对思想自由进行限制,压制异见和 反对声音,影响文化多样性和创新。
推动文化统一
君主专制政体通过教育和文化宣传手段,推动文 化统一和标准化,强化统治意识。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图文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图文引言君主专制政体在历史上曾经是最为常见的政治形式之一,也曾在一些地区和国家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这种政治方式的演进和强化在历史上也产生了很多的变化和影响。
本文将会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阐述这种政治方式的演进和强化,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一、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君主专制政体源于古代国家的君主制度。
君主制度是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一种形式,其核心是一个国家旗帜鲜明的君主。
在君主制度中,国家的权力由君主行使,君主对国家事务有最终决定权。
在这种制度中,君主的权威是无可置疑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君主制度的性质和形式也有所不同。
由于君主制度的核心是君主的权力,因此,在一些地方和时期,由君主行使权力的范围和力度非常大,形成了君主专制政体。
君主专制政体是一种极度集中的政治制度,其核心是君主的权力和权威。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君主的权力是无限的,完全不受其他政治力量的制约。
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君主专制政体随着历史的演进和不同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君主专制政体的形式和特征都有所不同。
1. 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悠久和具有特色的君主专制政体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政体一直盛行不衰,具有悠久和庞大的历史传统。
中国的君主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而“王权神授”的思想在中国的思想传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 欧洲君主专制政体欧洲的君主专制政体在中世纪时期开始出现,主要是为了应对当时的战争和政治动荡。
在欧洲的君主专制政体中,君主是国家的最高元首,其权力极大,绝对的权威是世袭的。
这种政治制度在欧洲历史上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近代以后逐渐式微。
3. 俄罗斯君主专制政体俄罗斯的君主专制政体在历史上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并且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俄罗斯历史上,斯柯比什泰特制度是一种很独特的政治制度,其核心在于政治权力的集中。
斯柯比什泰特制度可以被视为俄罗斯版的君主专制政体,是俄罗斯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师用书
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考点1|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君主专制的强化1.西汉:中枢权力开始分散。
(1)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刘邦是历史上第一个庶民皇帝,他手下大臣大多为布衣平民,被称为“布衣将相”。
汉武帝时更是有意提拔平民出身的人当丞相,这就降低了当丞相的门槛,降低了丞相的地位。
(2)汉武帝设中朝(内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担任尚书令、侍中等,以削弱相权,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变成单纯的执行机关。
2.东汉至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
3.隋唐:三省六部制,相权被一分为三。
(1)分工:①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政令。
②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③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运作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3)特点:①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二府三司,继续分割宰相权力。
宋初以“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为最高行政机构,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的正式官名,简称“同平章事”。
同时,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枢密使有调兵权但无领兵权);设三司使(户部司、盐铁司、度支司)分割宰相的财权。
行政、军事、财政相互平行,分别由皇帝直接统属,军权、财权被完全从相权中分割出来。
5.元朝:一省二院,相权反弹。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六部归入中书省;枢密院掌全国军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元朝后期,宰相权力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威胁皇权。
二、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中央集权的加强1.汉朝(1)郡国并存: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吸取周朝和秦朝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资料---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先秦 西汉至 隋唐至 时期 魏晋南北朝 明清时期
依据 备注
世袭
下层人士 一般没有 参政机会
才德到 考试
门第
成绩
体现封闭的 中下层地 特征。以官 主知识分 举士,百姓 了提供了 不得参与。 机会。
科举考试的积极作用:
(1)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2)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官员
回顾1:秦朝在中央实行政治制度? 皇帝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协助
监察
军事
九卿 回顾2:其中“三公”的具有的职能?
郡
行政
兵事
监察
县
道(少数民族聚居地)
乡
里
亭(地方治安与公 文传递)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 主
皇帝制度
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
专 丞相制度
专
制
制
政 监察制度
政
体 的
选官制度
体 的
演 地方制度
强
进
化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决策机构
皇 帝 执行机构
中朝
外朝
尚侍常
书 令
中
侍
丞 御太 史
相 大尉 夫
有事上报 九 卿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中书省
3)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1.行省要受中央节制。 (1)民政事务报中书省。 (2)军政事务报枢密院。 (3)不得更改赋税制度,不得调动军队。 2.定期觐见、述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三: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和行政效率。
动脑筋 材料五: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 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 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积极三: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宋秋贡、春试,皆置别头场以待举人之避亲 者,……(乾隆九年)后,乡会试主考官、 房官、知贡举、监临、监试、提调之子孙及 宗族例应回避,不许入考。
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
2、唐朝: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起草政令)(审核政令)(执行 政务)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特点: 意义:
1、皇权至高无上;2、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合作, 相互牵制和监督,3.分工明确
加强了君权,削弱了相权; 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决策失误
朝代 选官 方式
特点
选拔 依据
局限
世官制 夏商周
世袭
察举制
汉 官吏察 访推举
九品 中正制
科举制
魏晋南北朝 隋唐-明清
品评官 考试 评定授官 选拔
以官举士,
贵族子弟世 代继承
来源基层, 权操于上, 带有封闭性
设立中正官,择优录取, 人才分等 仕途开放
血缘
特征 前期:德、 才(孝廉) 后期:门第
门第
考试 成绩
积极一:庶族入仕,有利于打破士族垄断仕 途。
动脑筋
材料二: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 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Gou 中。”
材料三:“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 头”。——赵嘏Gu《唐摭言》
这说明了什么?
积极二: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和加强中央集 权。
动脑筋 材料四: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 身的宰相,占到2/3。
3、宋朝:
(1)设中书门下,行使宰相职权。
(2)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权
力
王
(3)设枢密使掌管军 事
安 石
(1069
设三司使掌管财
政
年
任
进一步分割相权
参 知
政
事
)
4、明朝:明太祖废丞相
读史料: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 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
政。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
积极四: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公正。
动脑筋
材料六: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
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
原来还是从我国学过去的。可见隋唐开创的
科举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
响。
——孙中山《五权宪法东西方的考试制度。
动脑筋 材料七:明清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 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 话,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 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
离任原因 免职 免职 去世 免职 去世 畏罪自杀 畏罪自杀 下狱死 去世 下狱死 下狱腰斩 昭帝时死
任职时间 1年2月 3年8月 3年9月 7年6月 2年4月 3年 2年10月 2年7月 8年3月 12年2月 2年2 2年
皇帝
尚 侍常 书 令 中侍
丞御太 史 大
相夫尉
中朝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九卿 外朝
朝唐宋事”朝 朝 ”;: (:三 设 副省中丞趋 君相除书六相其权权。势门部)日 日演:制下;益益(;设变加削枢丞影相进的强弱密相权响一院),直总一步和,?至分分趋三增相被为散司设权势废三相使“一权?参分知为政二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废除相权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 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 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 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 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度 的
隋唐----元朝 御史台; 宋:提点刑狱司
变 明清时期 都察院
化
积极 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贪污腐败
评价
消极
监察官员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实质上是为 专制皇权服务,实际效能有限
监察官员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严重 破坏了监察系统
该剧被誉为国内首部 古装纪实悬疑电视剧。
《大宋提刑官》根据 宋代法医名家宋慈的专 著《洗冤集录》改编, 《洗冤集录》是我国第 一部完整的法医检验专 著,也是世界最早的法 医学专著,这部专著迄 清代数百年来一直被奉 为法医检验的经典。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皇帝的苦恼有哪些?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烦恼:忠奸难辨、后宫争宠、官吏选拔、贪污腐败、 地方造反。 解决:调整相权、加强中央集权、监察制度、选官制 度
请问:为何 “我朝罢 相”?
明朝初年,胡惟庸做宰相后,权倾朝野。他生杀 予夺,骄恣擅权。他不仅毒死了明太祖器重的谋士 刘基,还僭用皇帝专有的装饰,连呈送给皇帝的奏 章,他也要先过目。凡是对自己不利的奏章,他都 一律扣留。胡惟庸的肆意妄为,向皇权提出了极大 挑战,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以‘擅权植党’的罪名处死
——吴晗《朱元璋》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 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 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中央: 御史大夫
古 代
秦朝 地方: 监御史
监 察
中央: 御史大夫 汉朝
制
地方: 州刺史(13个)
丞相胡惟庸。此后胡惟庸的罪名不断升级,先是私 通日本,再是私通蒙古,到洪武二十三年,又污蔑 其与李善长勾结谋反,李善长一家70余口满门抄斩。 胡案连绵十几年,被株连冤杀的三万多人,朝中文 官中的功勋重臣损折殆尽。
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相权很大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
复习回顾
(监督) 统帅百官
皇权与相权
集 中
中央与地方
集 中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 1、秦朝设立丞相 2、汉代
(1)汉初,丞相位尊权重 (2)汉武帝削弱相权
①频繁更换丞相 ②设“中朝”牵制“外 朝”
汉武帝
姓名 窦婴 许昌 田蚡 薛泽 公孙弘 李蔡 严青翟 赵周 石庆 公孙贺 刘屈髦 田千秋
被限定在贵 以官举士、 成为世族把 八股取士,
族范围 权操于上 持政权工具 束缚思想
动脑筋
材料一:唐朝中后期的一位宰相李德裕认为: 朝廷中的大臣,都应该由公卿子担任,因为 他们熟悉朝廷的事务和礼仪。出身贫寒的人, 即使有出众的才能,当官以后,因为不熟悉 朝廷的政事,也不能称职。
李德裕对于科举制是赞成还是反对?你认为 他说的话是否有道理??反对。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