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零维纳米结构单元
纳米材料
绪论1、纳米科技的提出:源自于费曼大师1959年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的一次演讲。
Richard Feynman:世界上首位提出纳米科技构想的科学家。
2、纳米材料(1)纳米材料的定义:物质结构在三维空间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或由纳米结构单元组成且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也是以维数划分纳米材料的原因)(2)纳米尺度:1-100 nm范围的几何尺;纳米的单位:1 nm = 10^-9 m,即千分之一微米(μm)。
(3)纳米结构单元:具有纳米尺度结构特征的物质单元,包括纳米团簇、纳米颗粒、纳米管、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片等(4)纳米材料的维度:○1零维:纳米团簇、纳米颗粒、量子点(三维尺度均为纳米级,没有明显的取向性,近等轴状)○2一维: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管(单向延伸、二维尺度为纳米级、第三维尺度不限,、直径大于100 nm,具有纳米结构)○3二维:纳米片、纳米带、超晶格、纳米薄膜(一维尺度为纳米级,面状分布,,厚度大于100 nm,具有纳米结构)○4三维:纳米花、四脚针等(包含纳米结构单元,三维尺寸均超过纳米尺度,由不同型低维纳米结构单元复合形成)(5)纳米材料的分类○1具有纳米尺度外形的材料○2以纳米结构单元作为主要结构组分所构成的材料3、久保理论:即金属的超微粒子将出现量子限域效应,显示出与块体金属显著不同的性能;金属纳米粒子,量子限域效应。
4、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TM):将探针靠近导电材料表面进行扫描,获得表面图像。
分辨率达0.1~0.2 nm,可以直接观察和移动原子。
5、原子力显微镜(AFM):利用针尖和材料原子间的相互微弱作用力来获得材料表面的形貌图像。
可用于研究半导体、导体和绝缘体。
AFM三大特点:原子级高分辨率、观察活生命样品和加工样品的力行为成就。
6、纳米科技的研究内容:纳米科学、纳米技术与纳米工程分支学科:纳米力学:研究物体在纳米尺度的力学性质纳米物理学:研究物质在纳米尺度上的物理现象及表征纳米化学:研究纳米尺度范围的化学过程及反应纳米生物学:利用纳米的手段解决生物学问题,在分子水平揭示细胞内外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机制;纳米医学:利用纳米科技解决医学问题的边缘交叉学科纳米材料学:包括纳米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能与使用效能四个方面。
无机纳米材料
体积效应
纳米材料由有限个原子或分子组成,改变了由无数个原子或分子组成的集体属性,物质本身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这种由体积改变引起的效应称为体积效应。 如:金属纳米微粒与金属块体材料的性质不同。
纳米稀土复合氧化物做荧光材料 溶胶凝胶法制备镧-钼复合氧化物超细微粒催化剂(对苯甲醛的选择性)
纳米稀土复合氧化物 及其他纳米复合氧化物
其他无机纳米材料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纳米SiC的制备:固-固法,固-液法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应用:制备复合陶瓷(书,14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纳米CaCO3的制备与应用
纳米SiC的制备与应用
PLEASE ENTER YOUR TITLE HERE
word
纳米CaCO3的制备与应用
添加标题
CaCO3的分类
添加标题
按粒径 微粒CaCO3;粒1-5μm
添加标题
微细CaCO3;0.1-1μm
添加标题
超细CaCO3;0.02-0.1μm
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二氧化硅是极其重要的高科技超微细无机新材料之一,因其粒径很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吸附力强,表面能大,化学纯度高、分散性能好、热阻、电阻等方面具有特异的性能,以其优越的稳定性、补强性、增稠性和触变性,在众多学科及领域内独具特性,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纳米二氧化硅俗称“超微细白炭黑”,广泛用于各行业作为添加剂、催化剂载体,石油化工,脱色剂,消光剂,橡胶补强剂,塑料充填剂,油墨增稠剂,金属软性磨光剂,绝缘绝热填充剂,高级日用化妆品填料及喷涂材料、医药、环保等各种领域。
纳米材料合成方法
溶剂热法
用有机溶剂代替水作介质,采用类似水热合成 的原理制备纳米粒子。非水溶剂代替水,不仅扩大 了水热技术的应用范围,而且能够实现通常条件下 无法实现的反应,包括制备具有亚稳态结构的材料。
苯由于其稳定的共轭结构,是溶剂热合成的优良溶剂,最近 成功地发展成苯热合成技术,溶剂热合成技术可以在相对低 的温度和压力下制备出通常在极端条件下才能制得的、在超 高压下才能存在的亚稳相。
通常可通过两大的途径得到纳米材料:
{ 纳米材料制备途径
从小到大: 原子团簇纳米颗粒 从大到小: 固体微米颗粒纳米颗粒
天津理工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
目前纳米材料制备常采用的方法:
按有无发生反应
天津理工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
(按物态分类)
气相法 液相法
蒸发-冷凝法
化学气相反应法 沉淀法 喷雾法 溶胶-凝胶法
基本原理: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经水解直接形成溶胶或经解凝 形成溶胶,然后使溶质聚合凝胶化,再将凝胶干燥、 焙烧去除有机成分,最后得到无机材料。
溶胶-凝胶法一般包括以下过程
● 先沉淀后解凝
● 控制沉淀过程 直接获得溶胶
● 控制电解质浓 度
● 迫使胶粒间相 互靠近
●加热蒸发 ●焙烧等
天津理工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
天津理工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按物态分类蒸发冷凝法化学气相反应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喷雾法非晶晶化法机械粉碎高能球磨法固态反应法天津理工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介绍以下三类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零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如纳米颗粒等
《零维纳米材料》课件
零维纳米材料的研究前景
1 新材料的发现
纳米材料为开发新型材料 提供了巨大机遇。
2 跨学科合作
纳米领域需要物理学、化 、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 叉融合。
3 可持续发展
纳米技术有望推动能源、 环境和健康领域的可持续 发展。
总结回顾
通过本课件,我们对零维纳米材料的定义、种类、制备方法、应用和研究前景有了系统的了解。希望您对纳米 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兴趣,愿您继续探索科学的精彩世界。
《零维纳米材料》PPT课 件
欢迎来到《零维纳米材料》PPT课件,本课程将带您探索纳米领域的奇妙世界。 从定义到制备方法,从应用到研究前景,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零维纳米材料。
什么是零维纳米材料?
零维纳米材料是指那些在所有维度中尺寸都控制在纳米级别的材料。它们具 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2
气相法
通过控制气相反应的条件,将气体中的原子或分子聚集成纳米尺寸的物质。
3
物理法
利用物理方法如球磨、溅射等来制备纳米颗粒或纳米结构。
零维纳米材料的应用
电子学
纳米材料的特殊电学性质被应用 于高性能电子器件的制备。
医学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实现精准 治疗,提高药物疗效。
能源
纳米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储能材 料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零维纳米材料的种类
量子点
具有尺寸相关的光学性质,广泛应用于显示技术和生物成像领域。
纳米线
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导电性能,用于传感器、能量储存等领域。
纳米颗粒
具有独特的化学反应性,用于催化剂、药物递送和生物医学应用等。
零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
溶液法
通过溶剂中超饱和度和反应条件的调控,控制纳米颗粒的生成。
零维纳米材料
零维纳米材料
零维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使其在材料科学和纳米技
术领域备受关注。
零维纳米材料是指在三个维度上均小于100纳米的纳米材料,通常具有独特的电子、光学、磁性和力学性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
首先,零维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赋予其独特的性能。
由于其尺寸在纳米级别,
其电子在量子尺寸效应的影响下表现出不同于宏观材料的行为。
例如,零维纳米材料的能带结构和能级分布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电子传输性能。
此外,由于零维纳米材料的表面积大大增加,使得其在催化剂和传感器等领域具有更高的活性和灵敏度。
其次,零维纳米材料在电子器件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由于其尺寸小、电子迁
移率高和能带结构可调节等特点,零维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新型纳米电子器件的制备中。
例如,零维纳米材料可以作为场效应晶体管的通道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此外,零维纳米材料还可以作为新型存储器件的介质层,实现高密度、低能耗的数据存储。
此外,零维纳米材料在光学和光电器件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由于其尺寸接近光
波长的数量级,零维纳米材料表现出与光子的强耦合效应,可以用于制备纳米激光器、纳米光学器件等。
同时,零维纳米材料还具有优异的光电转换性能,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等领域。
总的来说,零维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在电子、光学、催化等领
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零维纳米材料将会在未来的科技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纳米材料与技术- 纳米结构单元
第一章纳米结构单元一、零维单元1.团簇(cluster)2.纳米微粒3.人造原子二、一维单元1.碳纳米管2.纳米棒、丝、线3.同轴纳米电缆4.纳米带5.纳米线研究进展一、零维单元1.团簇(cluster)(1)定义:是一类化学物种,指几到几百个原子的聚集体,粒径尺度小于1nm。
是介于单个原子与固态之间的原子集合体。
(2)组成:一元(含金属、非金属团簇),二元及多元原子团簇,原子团簇化合物(3)结构:以化学键紧密结合(除惰性气体外),球状、骨架状、四面体、葱状及线、管、层状等。
(4)物理性质:表面效应、量子尺寸、几何尺寸效应、掺杂物性等(5)研究:多学科交叉C60:寻找星际间分子而发现2.纳米微粒:超微粒子(ultra-fine particle)(1) 定义:尺寸在nm量级的超细微粒,尺度在1~100nm 之间,大于原子团簇,小于通常的微粒。
尺寸为红血球和细菌的几分之一,与病毒大小相当。
“要用TEM才能看到的微粒。
”(2) 性质:由微观到宏观世界的过渡区域,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
特殊的微观机制→影响宏观性质(生物活性由此产生)(3) 研究:制备、合成和应用。
3.人造原子(artificial atom, super-atom)(1) 定义:尺寸小于100nm的、由一定数量的实际原子组成的聚集体。
包括:准0维的量子点、准1维的量子棒、准2维的量子圆盘、及100nm左右的量子器件(2) 特性:(量子效应)i) 与原子相似之处:a. 离散的能级和电荷b. 电子填充服从洪德定律ii) 与原子的差别:a. 含有一定数量的原子b. 形状、对称性多种多样c. 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复杂d. 电子在抛物线形的势阱中,上层电子束缚弱(3) 应用:体系的尺度与物理特征量相当量子效应→新原理、新结构二、一维单元1.碳纳米管(Bucky Tube巴基管)发现:1991年,日本电气公司(NEC)高级研究员、名城大学教授饭岛澄男(Sumio Iijima)利用透射电镜首次观察到碳纳米管。
第三章 零维纳米材料
图 颗粒由于布朗运动发生聚集
控制液相法制备过程中的“聚集” 是液相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
沉淀生长: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金属醇盐水解\沉淀转化法 电解生长: 溶胶-凝胶法:
(1)共沉淀法:在含有多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使 金属阳离子全都完全沉淀的 方法称为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又可主要分为两大类:①单相共沉淀,即沉淀物为单一化合 物或单相固溶体。该类沉淀的适用范围很窄,仅对有限的草酸盐 [Xm(C2O4)n]体系沉淀适用,可用于制备BaTiO3、PbTiO3等PZT系 电子陶瓷粉体。②混合物共沉淀,即沉淀产物为混合物。其过程较为 复杂,溶液中不同种类的阳离子可能不能同时沉淀(沉淀先后与溶液 的pH值有关)。
颗粒在做“布朗运动”时彼此会经常碰撞到,由于吸引作用,它们会 连接在一起。二次颗粒较单一粒子运动的速度慢,但仍有可能与其它 粒子发生碰撞,进而形成更大的团聚体,直到大到无法运动,从悬浮 体中沉降下来。这样的一个过程称为“聚集”(aggregation process), 如图所示。
x
RT t N A 3r
化学气相沉积是半导体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用来沉积多种材 料的技术,包括大范围的绝缘材料、大多数金属材料和金属合 金材料。其基本原理很简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态原材料 导入到一个反应室内,然后它们相互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 一种新的材料,沉积到基片表面上。如沉积制备氮化硅材料 (Si3N4)就是由硅烷和氮反应而形成的。 CVD技术常常通过反应类型或者压力来分类,包括低压CVD (LPCVD)、常压CVD(APCVD)、亚常压CVD (SACVD)、超高真空CVD(UHCVD)、等离子体增强 CVD(PECVD)、高密度等离子体CVD(HDPCVD)以及快 热CVD(RTCVD)等。现在,大规模制备GaN宽禁带半导体 材料的主要方法是金属有机物CVD(MOCVD)。
3.纳米结构单元(1)
二、纳米微粒
纳米微粒是指颗粒尺寸为纳米量级的超细微粒, 它的尺度大于原子簇(cluster),小于通常的 微粉
血液中的红细胞的大小为200~300nm,一般细 菌(例如,大肠杆菌)长度为200—600nm,引起 人体发病的病毒尺寸一般为几十纳米。因此, 纳米微粒的尺寸为红细胞和细菌的几分之一, 与病毒大小相当或略小些,这样小的物体只能 用高倍的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图3-9
碳纳米管
每个单壁管侧面由碳原子六边形组成, 两端由碳原子的五边形封顶。单壁碳纳 米管可能存在三种类型的结构,分别称 为单臂纳米管、锯齿形纳米管和手性纳 米管
这些类型的碳纳米管的形成,取决于碳 原子的六角阵二维石墨片是如何“卷起 来”形成圆筒形态
图3-10 按截面边缘形状区分的各种碳纳米管
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表明,单壁碳纳米管的杨 氏模量和剪切模量都与金刚石相当,其强度是 钢的100倍,而密度却只有钢的六分之一,是 一种新型的“超级纤维”材料
有学者曾对碳纳米管这种“超级纤维”材 料作了一个奇特的设想--用来制造太空升 降机的缆绳 如果人类将来真的有一天能够制造出太空 升降机用作从地球到外层空间站的通道的 话,碳纳米管缆绳将是唯一不会因为自重 而折断的材料
人造原子的意义
人造原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放入一个电子或拿出 一个电子很容易引起电荷涨落,放入一个电子相 当于对人造原子充电,这些现象是设计单电子晶 体管的物理基础 研究人造原子中电子的输运特性,特别是该系统 表现出的独有的量子效应将为设计和制造量子效 应原理性器件和纳米结构器件奠定理论基础
一维纳米结构单元
三、人造原子
人造原子(artificial atoms)有时称为量子 点,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所谓 人造原子是由一定数量的实际原子组成的聚集体, 它们的尺寸小于l00nm
零维纳米单元构筑宏观尺度纳米结构及其环境敏感性研究
零维纳米结构大面积可控制备组装技术研究基础
3.4 气相沉积退火形成硅基片上氧硅锌铜化合物定向 多孔结构
With ZnO source
Without ZnO source (control sample)
零维纳米结构大面积可控制备组装技术研究基础
3.5 溶液浸渍倾斜基片重力自组装技术
PMMA纳米球
零维纳米结构大面积可控制备组装技 术研究基础
3.1高度可控纳米光刻阵列结构 PMMA纳米结构
特点:
加相应软件可在任何扫 描电镜上实现;
200nm
花样图案完全由计算机 设计; 最小结构可达10nm; 基片和纳米结构材料种 类可灵活改变;
金 量 子 点
为周期有序纳米组装或 生长提供了最关键技术
零维纳米结构大面积可控制备组装技术研究基础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零维纳米结构正由单相、个体、随机生长迈向多相、 多元可控复合制备和大面积、周期、有序组装, 以期 实现其功能化。 其功能化目标之一:利用零维纳米结构极强表面吸 附和其他化学物理特性构筑环境传感器, 实现对人类 生存环境和生物环境成本低、高度灵敏监测和检测, 以确保人类安全和生命健康。
厦大固体所相关研究基础
1、零维纳米结构不稳定性研究;
2、零维有机无机纳米球壳结构复合技术研究;
3、零维纳米结构大面积可控制备组装技术研究
4 、零维纳米结构大面积环境传感器原型研究
零维纳米结构不稳定性研究基础
1.1纳米粒子(np)和纳米孔(nc)反对称关系 np: 表面负曲率、表面张应力、低”德拜温度”、低熔点、易脱附 nc: 表面正曲率、表面压应力、高”德拜温度”、高熔点、易吸附
比经典热力学描述 的要快
预 言 结 果
零维纳米材料
零维纳米材料
零维纳米材料是指在空间维度上为零维的纳米结构,也称为零维纳米粒子或纳米颗粒。
它们通常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微观颗粒,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零维纳米材料:
1.量子点:量子点是一种具有三维尺寸范围,但在空间上是零维的纳米结构。
它们通常由几百到几千个原子组成,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能够通过控制其尺寸和组成来调节其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质。
2.金属纳米颗粒:金属纳米颗粒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微小颗粒,具有良好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和局域化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可以应用于催化、生物医学、光学传感等领域。
3.纳米荧光颗粒:纳米荧光颗粒是一种具有荧光特性的零维纳米结构,通常由半导体材料构成。
它们的荧光性质可以通过调节其尺寸、形状和表面修饰来调控,用于生物成像、荧光标记等应用。
4.纳米粒子:纳米粒子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零维纳米结构,通常由某种化合物或材料构成,如氧化物、硫化物、碳纳米粒子等。
它们具有特殊的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质,在催化、传感、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5.夸克-胶子凝聚物:在高能物理学领域,夸克-胶子凝聚物被认为是零维的基本粒子结构,由夸克和胶子组成,具有特殊的强相互作用性质,是研究强子物理和量子色动力学的重要对象。
这些零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对于纳米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精确控制其尺寸、形状、表面性质等参数,可以实现对其性质和功能的调控,拓展其在材料科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纳米材料的结构与形貌控制
22
M
S E
1. 成核过程
成核过程是液相纳米晶体生长的起始过程。 晶体生长过程主要分为成核控制和扩散控制。 对于很小的晶体,可能不存在位错或其它缺陷,生长是 由分子或离子一层一层地沉积进行的。 因此,对于成核控制的晶体生长,成核速率可看作是晶 体生长速率。 当晶体的某一层长到足够大时,溶液中的离子在完整表 面上不能找到有效吸附点而使晶体的生长停止,这时,单 个表面晶核和溶液之间形成不稳定状态。
26
M
S E
根据成核理论,成核半径: Rk=-2σ/ΔGv 其中,σ为液体与固体界面的表面张力,ΔGv为恒体 积条件下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由上式推论:如果要促进 成核,减小成核半径Rk,那么可以通过增加反应的ΔGv, 或者减小表面能σ来实现。对于确定的反应,ΔGv是很难 改变多少的,固液界面的张力却可以通过添加表面活性 剂来实现。因此,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晶的制备过程中被 大量使用,实验结果也证实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制备高 质量量子点的方法。
M
S E
从晶体学的角度来看,纳米晶的形成是一个各个晶 面竞争生长的过程。由于各晶面原子密度不同,表面 能量不同,由此导致吸附和沉积行为不同,生长速率 不同,生长快的晶面会自动消失。因此一般纳米晶最 后结晶比较完美的产品都是被某些特定的晶面族所包 裹。 对于最终产品维度、尺寸和形貌的控制手段依颗粒 种类、尺寸形貌等结构的要求的不同而不同,可以在 合成的各个阶段实现。
HPA:8%;20%;60%。 高表面修饰剂浓度,引起生 长方向改变。
42
M
S E
43
M
S E
E 溶剂的影响
在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中,主要制备的是低维II-VI和IIIV化合物(纳米点、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管等)。其中 现阶段做的最成功的是CdE(E=S,Se,Te),在此我们讨论 水热制备CdE的方法及溶剂对其形貌控制的影响。 现在制备CdE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般是将溶液装入Teflon高压釜后在80-180℃反应312h,并且在空气中冷凝到室温。在此过程中,各种溶 剂被用来控制晶体的形状,大小和晶相.
零维纳米材料
零维纳米材料
零维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纳米材料,其在纳米科技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零维纳米材料是指在三个维度上都非常小的材料,通常是以纳米尺度制备的微粒或颗粒。
这些材料通常具有特殊的电子、光学、磁学等性质,因此在电子器件、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零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多样,包括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物理气相沉积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制备出不同形貌和结构的零维纳米材料,如纳米颗粒、纳米晶、纳米管等。
这些不同形貌的纳米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应用特点,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其次,零维纳米材料在电子器件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由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和性能,零维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制备纳米晶管、纳米颗粒薄膜等器件,这些器件在光电器件、传感器、存储器件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例如,纳米颗粒薄膜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柔性电子器件,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此外,零维纳米材料还在催化剂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活性位点,零维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催化剂,如纳米颗粒催化剂、纳米管催化剂等。
这些催化剂在化工、环保、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可以提高反应速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总之,零维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在电子器件、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零维纳米材料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纳米结构单元-ok
当 半 导 体 纳 米 微 粒 的 粒 径 r<B ( B 为 激 子 玻 尔 半 径 :
B=h2/e2(1/me-+1/mh+ ),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受小粒径的
限制,局限在很小的范围,空穴很容易与它形成激子,引 起电子和空穴波函数的重叠,容易产生激子吸收带。因此 空穴约束电子形成激子的概率比常规材料高得多,导致纳 米材料激子的浓度较高。颗粒尺寸越小,形成激子的概率 越大,激子浓度就越高。这种效应称为量子限域效应。
性很强的晶体。
其形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已知的有球状、骨架状、 洋葱状、管状、层状、线状等。除惰性气体外,均是 以化学键紧密结合的聚集体。
二、团簇的研究简史
团簇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Pecker等人最初
采用超声喷注冷凝法获得了Ar和He的团簇。
六 十 年 代 , 人 们 在 星 际 物 质 中 发 现 HCN , HC3N ,
(1)一元团簇,如:Nan, Nin,C60, C70 (2)二元团簇,如:InnPm, AgnSm (3)多元团簇,如:Vn(C6H6)m (4)原子簇化合物,是团簇与其它分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 的化合物(例如,某些含Fe-S团簇的蛋白质分子)。
原子团簇不同于具有特定大小和形状的分子,也不同 于分子间以弱的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聚集体以及周期
Gap Energy of nano-particle
h2
E(R) = Eg+ 8m*R2 1 = 1 + 1 m* me mh
1.8e2 R + ..
CdSe absorptance optical spectra as a function of nanocrystallite diameter.
零维纳米材料
零维纳米材料零维纳米材料是一种在纳米尺度下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材料,其特点是在三个空间方向上都被限制在纳米尺度范围内。
与一维、二维和三维纳米材料相比,零维纳米材料具有更加独特的性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零维纳米材料的定义、特点、制备方法及其在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应用。
零维纳米材料的定义。
零维纳米材料是指在三个空间方向上都限制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的纳米材料,它们通常是由原子、分子或纳米粒子组成的超小尺寸结构。
与一维纳米材料(如纳米线、纳米管)、二维纳米材料(如石墨烯)和三维纳米材料(如纳米晶体、纳米颗粒)相比,零维纳米材料在空间结构上更加微观和特殊。
零维纳米材料的特点。
零维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包括尺寸效应明显、量子效应显著、表面效应突出等。
由于其尺寸远小于传统材料的微观尺度,零维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往往呈现出与常规材料迥然不同的特性。
此外,零维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原子排列紧密,使得其在光电、磁学、力学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性能。
零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目前,制备零维纳米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成、物理气相沉积、溶液法合成等多种途径。
化学合成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原料比例,可以合成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零维纳米材料。
物理气相沉积则是利用物理气相反应在合适的基底上直接生长出纳米尺度的结构。
溶液法合成则是将适当的原料溶解在溶剂中,通过控制溶液条件和反应过程,实现零维纳米材料的制备。
零维纳米材料的应用。
零维纳米材料在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光电领域,零维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光电器件,如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等。
在催化领域,零维纳米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活性位点,可以作为高效的催化剂用于催化反应。
在生物医学领域,零维纳米材料可以用于药物传递、生物成像等应用。
此外,零维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传感器、储能器件等。
总结。
零维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纳米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零维纳米材料制备课件ppt
零维纳米结构单元
零维纳米结构单元的种类和称谓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纳米粒子 (Nano-particle)、超细粒子(Ultrafine Particle)、超细粉 (Ultrafine Powder)、烟粒子(Smoke Particle)、人造原子 (Artificial Atoms)、量子点(Quantum Dop)、原子团簇 (Atomic Cluster)及纳米团簇(Nano-cluster)等,它们之间 的不同之处在于各自的尺寸范围稍有区别。零维纳米结构单元具 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效应等,因 而呈现出许多特有的性质。例如,纳米粒子的吸附性比相同材质 的本体材料更强,纳米粒子的表面活性使得它们更容易团聚,从 而形成带有若干连接界面的尺寸较大的团聚体。
由于量子局限效应会导致类似原子的不连续电子能级结构,因此量子点又被称为“人造原子”。 例如,纳米粒子的吸附性比相同材质的本体材料更强,纳米粒子的表面活性使得它们更容易团聚,从而形成带有若干连接界面的尺寸
较大的团通聚体过。化 学 反 应 生 成 所 需 要
(2)溶胶一凝胶转化:
不溶性颗的粒均化匀合地分物散在,含不在产生保沉护淀的气组分体的溶环液中.经胶凝化,不溶性组分可自然地固定在凝胶体系中。
原理:蒸发过程中,由原物质发 出的原子由于与惰性气体原子碰 撞迅速损失能量而冷却,这种有 效的冷却过程在原物质蒸汽中造 成很高的局域过饱和,导致均匀 成核。一般先形成原子簇,再形 成单个纳米微粒。
气体冷凝法(高频感应加热法)制备纳米微粒 的模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1
• 早在上世纪的60年代,美国科学家D.Jones根 据量子力学理论提出了由石墨片卷曲形成空心
笼状分子的设想,通过计算指出,这种“石墨 气球”分子的直径可能达到100纳米。
• 70年代,日本化学家大泽在研究超芳香性碳氢 化合物时也描述过截角二十面体分子,并预言 了C60H60的存在。
• 70年代以来,俄罗斯科学家D.A.Bochvar和 E.G.Galpern以及美国R.A.Davidson等采 用休克尔分子轨道法和群论技术,也提出了由 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组成的碳多面体的设 想。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缺乏实验依据, 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 这种特征,与原子中的电子状态,原子核中的 核子状态很相似,表明团簇也具有壳层结构 (shell structure)。这与团簇的对称性和相互 作用势密切相关。
A
7
• 幻数稳定团簇(magic cluster) 是指特定原子数 目的团簇具有闭合的电子或原子壳层结构,因 此稳定性极高。这里特定的原子数目称作幻数 (magic number) 。
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例如,某些含FeS团簇的蛋白质分子)。
• 形状多样化:线状、层状、管状、洋葱状、骨 架状、球状等。
A
6
• 团簇的幻数:
• 在各种团簇的质谱分析中,有一个共同的规律: • 在团簇的丰度随着所含原子数目n的增大而缓
慢下降的过程中,在某些特定值n=N,出现突 然增强的峰值,表明具有这些特定原子(分子) 数目的团簇具有特别高的热力学稳定性。这个 数目 N 就叫做团簇的幻数(Magic Number)。
• 采用大功率、短脉冲激光发生器使石墨蒸发, 在飞行时间质谱仪上观察到,在碳原子数n=60 和n=70处出现了明显的特征峰,说明炭灰中存 在着包含60和70个碳原子的原子团簇。
• 这实际上就是后来发现的C60和C70。遗憾的是, 罗尔芬等由于过分注重实验结果,没有意识到 碳元素新成员的存在,而只是简单主观地归结 为 碳 原 子 团 簇 的 线 性 链 结 构 , 痛 失 发 现 C60 的 大好机会,最终使这一荣誉幸运地落到了克罗 托和斯莫利等人的头上。
如果在室温下对晶体施以20吉帕的快速非静压,可将
C60瞬间转化为金刚石。这一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不 仅有助于揭示C60晶体与金刚石结构上的联系,而且为 人工合成金刚石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 4. 富勒烯虽然是非常稳定的分子,但化学性质却是很
活泼的。与苯相似,可以进行卤化反应。已经制得了
C60与氢、卤素等的加成产物。富勒烯的氢化物由于含 有大量的氢且性质稳定,有可能作为储氢材料或高能
• 对于尺寸较小的团簇,每增加一个原子,团簇 的结构发生变化,称为重构。
• 而当团簇大小达到一定尺寸时,变成大块固体 的结构,此时除了表面原子存在驰豫(不同电 子态引起的原子平衡位置不同)外,增加原子 不再发生重构,其性质也不会发生显著改变, 这就是临界尺寸。
A5Leabharlann • 2 原子团簇的分类:•
• (1)一元原子团簇,如:Nan, Nin,C60, C70 • (2)二元团簇,如:InnPm, AgnSm • (3)多元团簇,如:Vn(C6H6)m • (4)原子簇化合物,是原子团簇与其它分子
A
27
• C、C60中两个σ键间的夹角为106o,σ键 和л键的夹角为101.64o。
• • D、由于C60的共轭π键是非平面的,环电
流较小,芳香性也较差,但显示不饱和 双键的性质,易于发生加成、氧化等反 应,现已合成了大量的C60衍生物。
A
28
• 富勒烯的应用
• 1. C60依靠分子间力可以形成C60晶体,晶格常 数a=1.4098 nm。C60分子本身不导电;C60晶体 中 原 来 C60 分 子 的 HOMO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展宽为价带,被电子占满。
第三章 零维纳米结构单元
第一节 原子团簇 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 团簇(原子团簇,Cluster):
从原子到宏观块体材料的演变
A
1
A
2
Different samples of CdSe nanocrystals in toluene solution 可以进行全波段发光。颜色由禁带宽度决定。
A
3
• 团簇(cluster)
• 1 定义: • 原子团簇是指几个至几百个原子的聚集体(粒
径小于或等于l nm)。 • 它介于单个原子与固体之间。 • 其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是多学科的
交叉。 • 如Fen,CunSm,CnHm(n和m都是整数)和碳簇
(富勒烯C60,C70等)等。
A
4
• 团簇往往产生于非平衡条件,很难在平衡的气 相中产生。
性。 • (6)碳管、碳葱的导电性。
A
9
• 4 当前能大量制备并分离的团簇是C60及 富勒烯(fullerenes)
• 众所周知,碳有两种同素异构体:
• 一种是金刚石;一种是石墨。无定型碳
• SP3
SP2
• C60的发现大大丰富了人们对碳的认识, 由C60紧密堆垛组成了第三代碳晶体。
A
10
新型碳基纳米材料
25
• 研究结果发现 • C点6上0是,由构60成个足碳球原式子的排中列空于球一形个分截子角。20面体的顶
• 换句话说,它是由32面体构成,其中20个六边 形有一,个12直个径五约边0形.3,6 nCm60的的空直腔径,为几0.乎71可n容m。纳中所有心 元素的阳离子。
• 除C60之外,富勒烯家族还有C70, C76, C84, C90, C94等。
• 幻数是一系列分离的数。团簇中的原子个数只 有等于幻数时,才会具有极高的稳定性。
• 已知的幻数有 • 2、8、20、28、50、82、1
26、
A
8
• 3 原子团簇的奇异的特性: • (1)极大的比表面。 • (2)异常高的化学和催化活性。metal • (3)光的量子尺寸效应和非线性效应。 • (4)电导的几何尺寸效应。carbon • (5)C60掺杂及掺包原子的导电性和超导
A
16
• 1984年克罗托赴美参加在得克萨斯州举 行的学术会议,并到莱斯大学参观,经 该校化学系系主任科尔(R.F.Curl,Jr) 教授介绍,认识了研究原子簇化学的斯 莫利(R.E.Smally)教授,观看了斯莫利 和他的研究生用他们设计的激光超团簇 发生器,在氦气中用激光使碳化硅变成 蒸气的实验,克罗托对这台仪器非常感 兴趣。
LUMO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展宽为导带,没有电子。
• 导带与价带之间的能隙为2.3eV,是一种类似 于GaAs的直接能隙半导体,禁带宽度为1.5 eV, 因此它可能成为继Si、Ge、GaAs之后的又一 种新型半导体材料。
A
29
• 2. C60和C70是一种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材料。 • C60 和 C70 都是深色晶状固体,微溶于通常的
A
14
• 1985年,Smalley与英国的Kroto等人在瑞 斯(Rice)大学的实验室采用激光轰击石墨 靶,使石墨中的碳原子汽化,用氦气流 把气态碳原子送入真空室。迅速冷却后 形成碳原子簇,并用苯来收集碳团簇、 用质谱仪分析发现了由60个碳原子构成 的碳团簇丰度最高,通称为C60,同时还 发现C70等团簇。
A
18
激光烧蚀法设备
A
19
C60 C70
• Kroto 研究小组 获得的碳原子团 簇的质谱图
A
20
• C60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 • 金刚石和石墨是具有三维结构的巨型分子,
C应6该0和具C有70是不有同固的定结碳构。原子数的有限分子,它们
• 克 罗 托 想 起 美 国 建 筑 师 巴 克 明 斯 特 ·富 勒 BuckminsterFuller 为 1967 年 蒙 特 利 尔 世 博 会 设 计的网络球主体建筑,由五边形和六边形构成 的圆穹屋顶。
A
12
• 物理学家关于利用原子簇进行星际尘埃的研究, 首先为C60的发现打开了一道缺口。
• 1983年,美国物理学家D.R.Huffman和德 国W.Kratschmer等人合作,氦气气氛中使石 墨电极间放电产生原子簇的方法,测量不同形
式的炭烟的远紫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发现炭灰
样品在远紫外区出现强烈的吸收带,产生了形
A
15
• C60 ( buckminsterfullerene) 及 富 勒 烯 (fullerene)的发现和合成过程
•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波谱学家克罗托 (H.W.Kroto)在研究星际空间汽暗云中
富含碳的尘埃时,发现此尘埃中有氰基 聚炔分子(HCnN,n<15),克罗托很想 研究该分子形成的机制,但没有相应的 仪器设备。
A
24
• 经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电镜扫描,粉末 和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C60和C70进行 结构分析,证实了克罗托等人的推理是完全正 确的C60是球笼状,C70是橄揽球笼状(图)。
• 由于克罗托、科尔、斯莫利三位科学家在富勒 烯研究中的杰出贡献,他们共同荣获了1996年 的诺贝尔化学奖。
A
有机溶剂,如苯、甲苯、CS2 等,其溶液呈粉 红到红色,纯 C60 甲苯溶液呈绦(tao)紫色,纯 C70 甲苯溶液呈橙黄 色。
• 富勒烯溶液具有光限性,当光溜量较小时,溶 液透明,超过阈值强度,不透明,可以用作数 字处理其中的光阈值器件和强光保护敏感器。
A
30
• 3.合成金刚石的理想原料
• 法国的科学家雷古埃罗(M.N.Regueiro)等人发现,
A
23
• 到底C60的结构什么样?是不是像他们三人所推 测的那样?当时用激光蒸发石墨只能得到极微 量的C60,难以满足结构分析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