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职能和直接职能

合集下载

简析政府干预理论

简析政府干预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政府干预理论,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的经济职能理论。

斯蒂格利茨与西方其他经济学家一样,认为政府干预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市场失灵。

因此,对市场失灵的研究就成为政府干预理论的一部分。

传统的市场失灵理论,在承认市场竞争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同时,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性、垄断、收入分配和公共品提供等问题,因此,政府干预的范围应限制在上述“老四条”范围之内。

斯蒂格利茨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挑战。

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从各种表面现象论证市场失灵,而且还触及到了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这就使他的理论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福利经济学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部分,正是福利经济学最终完成了对市场机制会导致帕累托最优的论证。

这一论证建立在福利经济学两个基本定理的基础上。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指出,每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都能够带来帕累托效率;第二定理指出,每一种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

若这两个定理成立,则政府干预的范围将被局限在上述狭隘的范围之内,市场将把大部分事情做好。

可见,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为限制政府干预提供了最有力的论据。

而斯蒂格利茨则认为,这些定理都是建立在错误的假定之上,因此定理本身也是错误的。

首先,福利经济学假定,市场经济中的买者和卖者通过观察价格即可掌握所有有关商品交易的信息,即人们是具有完全信息的。

而斯蒂格利茨认为,有关商品交易的事件空间远大于价格空间,市场中不仅存在影响厂商产出的一般事件,而且存在许多无法预料的偶发事件,如总经理生病、机器突然损坏等。

这些成百上千的变量会影响厂商的利润率,但这并不能很快从价格上表现出来。

此外,有关效用函数的假设也非常重要。

盖尔和斯蒂格利茨(1985)证明,只有在一个极为严格的假定之下,即必须存在“恒定的绝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价格才可以传递所有信息。

一旦偏离此假定,价格就不能充分传递信息。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

国家干预,也称为宏观经济控制,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全面管理以及国民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

为了促进市场发展和规范市场运作,是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全面调控。

根据一系列市场经济规律,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对货币总收支,财政总收支,外汇收支,主要物资供求的调控。

稳定,稳定,协调的经济增长。

通过调控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的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实现正常运行和市场经济均衡发展的过程。

国家干预的主要表现是: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律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在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中发挥调节作用。

特征1.调控的主体是国家。

与微观经济管理行为不同,宏观经济调控是主体而不是特定的经济活动主体。

2.调控的主要方式是经济政策,是宏观调控政策的法律制度化,是一种“政策法”。

3.调控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导和鼓励。

由于宏观经济调控主要是面向政策的,因此政策的有效性在于指导和鼓励,而不是执法或惩罚。

4.监管以社会整体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全面性。

原因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公有制决定了所有社会部门,企业和工人的利益的一致性,因此国家可以将精力集中在重大事务上。

第二,国有经济在控制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中起主导作用。

第三,执政党有能力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

领域(一)涉及国家总体经济布局,国民经济和民生的主要领域。

谈到国家的总体经济布局,应该干预宏观经济调控法的问题。

此外,与国民经济和民生有关的重要产业,或与社会稳定有关的重大问题,也是需要宏观调控法干预的领域。

2.经济领域容易出现“市场失灵”在容易发生“市场失灵”的经济领域中,宏观调控的定义反映了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

3.私人部队不愿进入的地方对于私人部队不愿进入或难以由一个私人力量做好的那些方面,政府需要以适当的方式直接进入或促进私人进入。

手段(一)调整税率,财政补贴等法律手段和经济政策的;(2)规划指导,例如:国家大型投资计划,或某些行业和领域实行配额制度;(三)行政手段,如利用工商,商品检验,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关于我国卫生服务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重点]

关于我国卫生服务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重点]

关于我国卫生服务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与其他资源配置方式相比,市场机制是最具经济效率的,然而,市场也并不是万能的,市场的固有缺陷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由。

但是,政府干预经济又不可避免地出现政府失灵。

因此,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热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更加关注,卫生服务需求正由福利占主导地位向福利与非福利并存、非福利市场迅速增长的局面转变。

片面强调卫生的福利性或单纯推行市场化,都不利于卫生服务市场的发展。

理想状态的政府干预是在健全相关法规体系的前提下,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市场规则引导卫生服务市场规范运行,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

1 重视市场机制在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公有制医疗机构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各类医疗机构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医疗服务业新型产业布局将逐步形成,毋庸讳言,我们必须重视市场机制在促进卫生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机制是供求、价格、竞争等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作用机理,竞争与效率是市场经济的普遍法则,这是卫生发展所需要的,又是卫生工作所长期缺乏的。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作用下,卫生机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卫生发展缺乏活力。

引入市场机制,再造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组优化卫生资源十分重要。

卫生领域引入市场机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挥其卫生筹资、卫生服务提供和卫生机构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1)与目前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相比,我国政府卫生投入严重不足,财政补助在医院补偿中的作用甚微,医院要加强资本经营,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实现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型融资机制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调节型融资机制转变;(2)卫生提供者要强化需求导向意识,按需定产,保持卫生服务供求的相对平衡;(3)卫生机构要健全卫生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以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在竞争中获胜,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03宿舍摘要:国家干预经济是世界各国克服市场失灵的一种基本手段。

但是,国家通常不会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往往由比国家更为具体的主体代表国家承担。

其中,政府(含负有经济管理职权和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是最重要的国家干预主体。

政府角色定位事关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并进而决定着政府干预克服市场失灵的效果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绩效的发挥。

绪论:本文主要研究探讨在经济生活中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方式、程度、范围和效果,以及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并针对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剖析和解答。

本文采取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的历史及现状,同时比照历史上有过成功经验的国家,对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早起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中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崇尚国家干预的强权政治,认为国家的强大是发展经济、积累货币的重要条件。

在亚当斯密时代,詹姆斯斯图亚特强调有效需求和政府干预;19世纪初,法国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创始人西斯蒙第也认为,政府必须全面地、积极地干预经济,以恢复经济比例关系,保持经济平衡,实现财产均衡分配;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学说无疑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它长期被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奉为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直至今天在经济学说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20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市场失灵导致世界范围内出现经济大萧条,由此暴露出古典自由主义的重大缺陷。

在此背景下,凯恩斯在批判“经典学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自由主义截然不同的政策主张,即在放弃自由放任原则的前提下扩大政府功能,实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凯恩斯指出:“政府机能不能不扩大,这从19世纪政治家来看,或从当代美国理财家看来,恐怕要认为是对个人主义之极大侵犯。

政府职能模式

政府职能模式

政府职能模式一、前言有了政府, 也就有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政府产生于社会存在与发展的要求之中, 需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满足社会的要求。

然而, 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 社会存在与发展的要求是不同的, 而在一个既定的历史阶段, 社会对政府所提出的要求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在内容上大致相同, 因此, 政府满足社会要求的行为在一个既定的历史阶段中也就具有了模式化的特征, 即形成某种可以进行抽象概括的模式。

二、保护型政府职能模式“模式”是一个弹性非常大的概念, 小到一种管理方式, 大到一种政府类型, 都可以冠之以“模式“。

一般说来, “模式“一词是对现实事件的内在机制和事件之间关系的直观的、简洁的描述, 具有构造、解释、启发、预测等功能, 可以向人们提供某一事件的整体形象和明确信息。

政府职能模式是政府如何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对经济的运行加以调控的方式、方法的总和, 集中反映在政府所确立的经济体制和政府参与的经济运行机制之中。

保护型政府职能模式是自由资本主义的产物, 是西方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政府职能模式, 它主张政府尽量少干预或不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 任由市场机制去调节经济活动, 让市场自己在运行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保护型政府职能模式的产生, 源于西方各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对“自由竞争“原则的信奉, 源于对“市场力量的自由运动可以造就经济的均衡状态“的广泛认同。

在这种政府职能模式中, 政府担当的是“保护人”或“守夜人”的角色, 一方面, 政府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没有政府的存在也就没有市场的安全; 另一方面, 政府的作用只应停留在市场的表层, 而不是深入市场运行的内部。

三、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是由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宏观经济学作出的政治设计, 它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来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实现对整个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 以弥补市场自身力量的不足, 达到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目标。

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法律手段及其作用

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法律手段及其作用

进企业发展 、 护生态环境 、 保 保护消 费者利益 的法律 ,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 调控提 供 了依据和工具, 范了市场主体 为 规 及其行为 , 维护 了市场秩序 , 推动 了经济活动的健康 、 有序 、 协调发展 。我们应借鉴其有益之 处 , 强相 关立法, 加 由法
律 对宏观调控进行规制和保障。
治 经济 学实质 的由社会 预见 指导 社会 生产之 问 的争 论 。 因此 , 小 时工作 日法 案 不 仅 是 一个 重 大 的 实 十 际 的成功 , 且是一个 原 则 的胜利 ; 而 资产 阶级政 治经 济学 第一 次 在 工 人 阶级 政 治经 济 学 面 前 公 开 投 降 了。 l 但 直到 2 ”】 “ 0世纪 初 , 国家干 预 只是一种 局 部 的 、 然 的行 为 , 本 主义 经 济从 总体 上 说是一 种 偶 资 由市场 调节 的 自由放 任 的市 场 经济 。 在 资本 主义 自由竞 争 阶段 , 市场 作 为惟 一 的 调 节 手段 和机制 , 应 和 促 进 了经 济 的大 发 展 。但 市 适
维普资讯
20 0 7年 9月
理 论 学刊
T e r o r a h o yJ u n l
S p 20 e .0 7 No 9 S r No 1 3 . e. .6
第 9期
总 第 13期 6
论 当代 西方 发 达 国家 政 府 干 预 经 济运 行 的法 律 手 段及 其 作用 崇
刘 昀献
( 中国浦 东干部 学院科研部 , 上海 2 10 ) 0 24 [ 摘 要] 政府干预经济是现代 国家职能的一 个重要 方面。 当代 西方发达 国家 十分重视运 用法律手段 对经济
运行进行干预 , 先后 制 定 并 实施 了一 系列提 供 市 场 经 济 基 本 规 则 、 范 市场 经 济 秩 序 、 定 社会 经 济 关 系、 护 和 促 规 稳 保

政府的职能

政府的职能

政府在生产,消费,交换,分配四大环节的职能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理想的市场经济是指所有的物品和劳务都按照市场价格自愿地以货币形式交换。

这种制度无需要政府的干预,就能够从社会上可供利用的资源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然而,现实世界中,还不曾有一种经济能够完全依照“看不见的手”的原则而顺利的运行。

相反,每个市场经济几乎都会遭受其制度不完善之苦,结果是过度的污染,失业,贫富两极分化等症状。

政府如何行使他们的职能?要求公民纳税,遵守规定和消费一定数量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是运行一个政府的基本活动。

因为具有强制权力,政府能够行使一些在自愿交换条件下无法实现的职能。

强制减少纳税人或被管制企业的收入和机会的同时,政府能够增进其他人或企业的自由与消费。

一, 生产政府干预生产有多种方式:一是在公共提供过程中通过税收或补贴来诱惑生产者;二是对生产者的一些活动进行管制;三是取得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直接进行公共生产。

垄断对经济产生危害是因为个别企业可以控制价格。

这种能力并不完全由这一产品当前的生产者数量决定,它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潜在竞争者,产品的替代品,产品的流动性等因素。

政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应付垄断企业,不同的方式对纠正垄断的效率损失的影响不同,而且在执行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公共定价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政府是否能够准确地了解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

对垄断企业来说,政府规定怎样的价格对企业的利益是至关重要。

如果能使政府将价格定得高于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企业的垄断利润就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

生产过程中可能生产外部成本,这是生产方面的一种市场缺陷。

解决外部效应问题的市场化方法:科斯定理。

即只要产权有明确的归属,市场机制就能有效地运行,政府对外效应问题就没有干预的必要。

政府对外部成本的干预方式:庇古税,公共管制。

第八章政府的经济职能

第八章政府的经济职能

五、我国目前政府投资存在的问题



全国缺乏统一的领导、规划和管理 在投资范围上,存在着较为普遍的缺位和 越位现象 政府引导外资投入的BOT方式面临困难 政策性银行步履维艰
• 资金成本偏高 • 资金来源的结构极不平衡 • 资金运用任务艰巨
10
公共经济学 第8章
政府的经济职能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市场主体的成熟过程:
1. 不断的市场冲击 2. 对政府引导的失误与政府引导的弹性理解 3. 企业家和经营者队伍的成熟
31
公共经济学 第8章
政府的经济职能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三、政府经济职能的合理定位



第一阶段经济发展初始时期,政府主要在基础设 施、资本投入启动、人才优扶政策等方面投入较 大的精力与资本,为私人资本大规模动作打下基 础 第二阶段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已经进入成长期以后, 政府就应该只在企业成长的软环境上提供服务, 建立起公正、公平的政策与法律环境,提供发展 导向与咨询服务,为企业走向国际提供中介服务 等 第三阶段,当一国经济进入了相对发展时期,国 内市场主体已日臻成熟,国内企业有能力参与国 际竞争的时候,政府的作用应该作进一步的调整
3.政府投资已成为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经济 进行宏观调控的惯例
4
公共经济学 第8章
政府的经济职能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二、政府投资方式的选择
1. 以政府的参与程度不同,划分为政府间接投资、 政府独立投资和政府参与投资
① 政府间接投资:政府通过认购企业债券、提供利息补 贴的方式而进行的投资 ② 政府独立投资:政府通过直接投资于国民经济发展急 需、但企业又不愿或无力投资的产业或部门,以改变 社会总投资的分配比例,从而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 政府独立投资包括拨款和贷款 ③ 政府参与投资:往往是政府通过与企业或其他投资者 联合进行投资,实现对投资的引致作用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府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哪些行为?A. 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B. 公共产品的提供C. 收入分配的调节D. 所有上述选项2. 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促进经济增长B. 减少市场失灵C. 实现社会公平D. 维护国家安全3.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决策过程中的主体是:A. 政府官员B. 政治家C. 选民D. 利益集团4.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提供公共产品B. 维护市场秩序C. 完全控制市场D. 调节收入分配5. 政府预算的编制原则包括:A. 公平性B. 效率性C. 可持续性D. 所有上述选项6. 政府支出中,哪一项不属于经常性支出?A. 教育支出B. 国防支出C. 基础设施建设支出D. 社会福利支出7. 政府税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 直接税B. 间接税C. 财产税D. 贸易税8. 政府在经济危机时期可能采取哪些措施?A. 增加公共支出B. 减少税收C. 降低利率D. 所有上述选项9. 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公开性B. 竞争性C. 排他性D. 经济性10. 政府债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增加政府收入B. 促进经济发展C. 控制财政风险D. 减少政府支出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职能。

2. 描述政府如何通过税收政策来调节经济。

3. 阐述政府干预经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限度。

2. 分析政府如何通过公共支出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提高。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根据以下案例,分析政府在该情况下可能采取的经济政策,并讨论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效应和社会影响。

案例:某国经济面临衰退,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升高。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稳定经济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五、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5:D, B, C, C, D6-10:C, C, D, B, C二、简答题答案:1.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职能包括提供公共产品、维护市场秩序、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等。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03宿舍摘要:国家干预经济是世界各国克服市场失灵的一种基本手段。

但是,国家通常不会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往往由比国家更为具体的主体代表国家承担。

其中,政府(含负有经济管理职权和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是最重要的国家干预主体。

政府角色定位事关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并进而决定着政府干预克服市场失灵的效果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绩效的发挥。

绪论:本文主要研究探讨在经济生活中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方式、程度、范围和效果,以及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并针对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剖析和解答。

本文采取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的历史及现状,同时比照历史上有过成功经验的国家,对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早起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中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崇尚国家干预的强权政治,认为国家的强大是发展经济、积累货币的重要条件。

在亚当斯密时代,詹姆斯斯图亚特强调有效需求和政府干预;19世纪初,法国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创始人西斯蒙第也认为,政府必须全面地、积极地干预经济,以恢复经济比例关系,保持经济平衡,实现财产均衡分配;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学说无疑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它长期被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奉为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直至今天在经济学说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20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市场失灵导致世界范围内出现经济大萧条,由此暴露出古典自由主义的重大缺陷。

在此背景下,凯恩斯在批判“经典学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自由主义截然不同的政策主张,即在放弃自由放任原则的前提下扩大政府功能,实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凯恩斯指出:“政府机能不能不扩大,这从19世纪政治家来看,或从当代美国理财家看来,恐怕要认为是对个人主义之极大侵犯。

然而我为之辩护,认为这是一个现实办法,可以避免现行经济形态之全部毁灭;又是必要条件,可以让私人策动力有适当运用。

关于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关于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关于国家与市场关系的讨论是经济学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纵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相对应的产生了不同的市场经济理论,在这其中,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所充当的角色也在不断的演变,随之而变的当然还包括政府的经济职能。

一、重商主义时期政府的经济职能(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晚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初期,即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比较弱,需要国家的保护和扶植。

与此同时,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壮大,为了鼓励输出,重商主义者需要国家来不断的消除封建割据,扩大国内分工,建立起市场秩序,以开辟广阔的海外市场。

因此,他们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倡导政府要限制输入,奖励输出,并主张国家以武力进行殖民扩张,以掠夺财富,积累资本。

此时政府经济职能的限度主要在流通领域,干预的程度较深。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对内建立和保护新生的市场经济新秩序;2. 对外保护本国利益,扩大国外市场,实现“贸易出超”,以增加金银输入和国内货币(资本) 的供给。

二、自由经济时期政府的经济职能(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到18世纪,随着市场的扩大、需求的增加、机器的革命,商业资本开始向工业资本转变,资产阶级也已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发展经济,而此时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开始约束资本主义企业的自由发展。

与之相适应的,是国家干预向自由放任转变,标志是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的《国富论》。

自由经济时期,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有亚当·斯密、萨伊、马歇尔等,他们对政府经济职能限度的讨论也从流通领域发展到了分配领域。

(一)亚当·斯密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观点《国富论》从增进国民财富,实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要求出发,首次系统的提出和分析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理论,即“看不见的手”理论。

他主张对私人经济活动,不加任何干预,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任其自由竞争,自由发展,并且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就可以有效的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03宿舍摘要:国家干预经济是世界各国克服市场失灵的一种基本手段。

但是,国家通常不会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往往由比国家更为具体的主体代表国家承担。

其中,政府(含负有经济管理职权和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是最重要的国家干预主体。

政府角色定位事关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并进而决定着政府干预克服市场失灵的效果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绩效的发挥。

绪论:本文主要研究探讨在经济生活中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方式、程度、范围和效果,以及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并针对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剖析和解答。

本文采取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的历史及现状,同时比照历史上有过成功经验的国家,对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早起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中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崇尚国家干预的强权政治,认为国家的强大是发展经济、积累货币的重要条件。

在亚当斯密时代,詹姆斯斯图亚特强调有效需求和政府干预;19世纪初,法国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创始人西斯蒙第也认为,政府必须全面地、积极地干预经济,以恢复经济比例关系,保持经济平衡,实现财产均衡分配;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学说无疑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它长期被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奉为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直至今天在经济学说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20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市场失灵导致世界范围内出现经济大萧条,由此暴露出古典自由主义的重大缺陷。

在此背景下,凯恩斯在批判“经典学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自由主义截然不同的政策主张,即在放弃自由放任原则的前提下扩大政府功能,实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凯恩斯指出:“政府机能不能不扩大,这从19世纪政治家来看,或从当代美国理财家看来,恐怕要认为是对个人主义之极大侵犯。

然而我为之辩护,认为这是一个现实办法,可以避免现行经济形态之全部毁灭;又是必要条件,可以让私人策动力有适当运用。

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

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

2.什么是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3.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4.试述政府干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答: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立法和行政手段;这主要是指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等;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政府组织公共生产,不仅是出于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而且是出于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和经济稳定的目的;3财政手段;应当指出,财政手段既不直接生产也不直接提供公共物品,而是通过征税和税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1政府决策失误;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2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特征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也就是公务员特别是领导人员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力,谋取私利,权钱交易,化公为私,受贿索贿,为“小集体”谋福利,纵容亲属从事非法商业活动等等;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一旦失误,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这种政府干预失效,可能主要发生于经济体制转轨国家;5.试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答: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付钱购买私人产品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非排他性则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权力和义务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等;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此外,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也是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重要标准;7.如何理解财政的特殊性答: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从起源上考察,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出现私有财产,社会分裂为阶级后才产生了国家;国家一旦产生,就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来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于是才产生财政这种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综观当今西方国家的财政学,也都是十分重视财政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甚至将财政学等同于“政府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们将政府经济活动视为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一个特殊的经济领域而加强了研究力度,特别是从政治角度研究政府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性,从而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8.试述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答: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转变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前提下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因而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重新认识财政,也就是要从资源配置方式转变的角度重新认识财政;这是社会主义市场财政体制改革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1首先是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上来;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9.试述研究财政职能的基本思路;答: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所以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这里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分析和研究财政在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财政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特殊机制和手段;研究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研究政府、企业、家庭和进出口之间的关系;因而从四个部门的相互关系出发,也是分析财政职能的另一种思路; 10.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答:资源配置从广义上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从狭义上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资源配置的核心是效率问题,效率问题又是资源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构问题;财政的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11.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答: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当前各国几乎公认采取由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来显示公平分配的程度;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2.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请解释其理由;答: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所决定的;其一,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在市场上,谁有钱就可以购买商品或享用服务,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其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其三,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他能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所存在的难题; 由以上分析可知,市场适于提供私人物品,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效的,而提供纯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3.简述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及其选择;答:准公共物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排他性;另一类是由外部效应引起的;对于第一类准公共物品来说,一是通过征税弥补,免费使用,这是公共提供方式;二是由收费弥补,这是市场提供方式;最终选取哪种提供方式,取决于税收成本和税收效率损失同收费成本和收费效率损失的对比;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准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4.简述公共定价;答:公共定价是指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公共定价的对象自然不仅包括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而且包括私人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从定价政策来看,公共定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的价格;政府实施公共定价的目的和原则,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公共物品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益,而且是保证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定的重要措施;公共定价方法一般包括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和负荷定价法;5.试述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答:回答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首先需要选定一个更为可行的效率标准;这样的效率标准就是社会净效益或净所得最大化标准,即当改变资源配置时,社会的所得要大于社会的所失,其差额越大越好、首先,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首先是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适度问题,也就是指政府的资源配置与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恰当结合问题,其次,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进行资源配置,就是要把居民的消费需求集合为“社会的”或政府的需求;一般来说,为了提高公共支出的配制效率,财政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基本要求:1财政支出的来源是受严格立法的约束;2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都有制度的严格规定;3公共部门是非盈利性的部门,不以追求利润而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4财政资金的安排是高度透明的,财政民主不仅是政治民主的一个重要要素,而且是政治民主的集中体现;5居民有财政支出的状况和公共物品提供状况的知情权,不仅政府要定期公告,而且居民有随时查询权;7.试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答: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公共选择理论对于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调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关系、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避免政府干预的失效,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首先,该理论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其次,该理论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再次,该理论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最后,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具有借鉴意义;9.试述如何完善我国财政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答:完善我国财政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完善我国财政民主化和法制化程序二完善我国财政的法制化建设10.试述财政监督的内涵、作用及其构成要素;答:一财政监督的内涵;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检查活动;二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财政监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理财、切实执行国家财政政策和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保证;三财政监督的构成要素1财政监督主体;2财政监督范围;2.试述“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答:对于这种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按照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的解释,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于是,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4.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答:归纳起来,经常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三个方面:1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的效应;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5.试述“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答: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新古典增长理论是最成熟也最具有代表性的;该理论将经济增长解释为生产要素特别是物质资本的积累过程,认为只要投资超过重置的原有机器或者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均资本下降,人均产出就会增加,经济就会增长;以罗默、卢卡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针对新古典模型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理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教育、培训及职工再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开发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生产性公共投资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因此,生产要素积累的收益率不会发生递减趋势,长期增长率将大于“0”;显然,这一理论的贡献,在于将原来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外在要素内在化,人们据此将这种理论称为内生增长理论;这一理论对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生产性公共资本、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活动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内在动力,而这些因素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外溢效应,具有“公共物品”的某些属性;也就是说,这些因素属于财政政策的变量范围之内,所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特殊和重要的作用;财政支出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僵化的;从客观上说,它取决于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使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从政府财政政策的角度看,则必须根据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以及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推动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内生增长理论为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重要思路;6.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答:根据当前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近期内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是:1实行重点倾斜政策;一是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二是增加社会保障;三是保障教育、科技等重点支出;四是增加国防支出;2根据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方针,对一般支出实行零增长政策;3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适量发行国债,主要用于续建和收尾工程,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中西部倾斜; 4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缩小地方间财力差距,协调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中央财政的调控作用,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1.试述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答: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同属购买性支出,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它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然而,两者又有共同之处,即在必要的限度内,它们都是为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另外,就其本质来说,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共同需要,正是这种支出构成了财政这一经济现象存在的主要依据;社会消费性支出既然是社会的,它所提供的服务就可为全体公民共同享受,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社会消费性支出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一国政府不仅要为公民提供国家防务和社会安定,还要通过法律、行政和社会管理处理和协调公民之间的相互关系,维系正常的社会关系以及商务关系;4.简要分析文科卫支出的经济性质;答: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的简称;文教科学卫生诸项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决定作用,当然这并不说明用于这方面的支出现在已经是生产性的了;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凡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皆为生产劳动;除此之外的一切劳动,皆为非生产劳动;普遍做法是将文科卫支出归入非生产性的范畴;由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无不投入大量资金,而且支出规模越来越大;6.试述政府必须干预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范围;答:以下就是世界银行提出的政府要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三条理由:“第一,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第二,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第三,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卫生医疗领域中的公共服务范围:政府需要和能够对卫生医疗领域提供的服务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公共卫生服务;2基本医疗服务;1.试述政府财政投资的范围和特点;答: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大部分;一般来说,财政投资即为政府投资;财政投资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生产性投资按财政支出项目划分,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增拨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以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办公用房建设;财政投资的特点是:1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它们的目标是追求盈利,而且它们的盈利是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算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2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3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2.试述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答: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当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的投资项目;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3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5.试述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特点;答:一“三农”投入的一般特点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是一个综合性项目,其中既含有经常性支出,也含有投资性支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是履行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功能,提供那些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对“三农”的投入也是如此,而且任何国家都是如此;这是财政对“三农”投入的一般特点;二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我国的“三农”投入具有不同一般的特殊性:首先,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其次,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6.试述国家对“三农”投入的基本政策和财政采取的措施;答:一国家的“三农”投入政策二财政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三农”投入力度7.试述什么是财政投融资,简述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答:按日本财政学家井手文雄的解释,所谓财政投融资是“以特定的财政资金,对指定的特别会计、政府关系机关和各种特殊法人进行投资和借贷,以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如下: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银行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概括地说,它主要是为具有提供“公共物品”特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部门融资;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8.试述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特点;答:我国于1994年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政府投融资的典型代表和主要承担者是“三大”银行;1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是中国三家政策性银行中最大的一家主要业务职能包括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项目建设,支持国家区域发展政策,承担国际金融组织转贷款业务等;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业务职能是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性贷款,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使用;。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公共经济学重点1、政府的作用:收入再分配功能、社会资源配置功能和宏观经济稳定功能。

2、如何理解“赋税是国家机器的奶娘”?配第把国家经费分为6个项目:军费;官员俸禄和司法费用;宗教事务费用;大学及其他学校费用;孤儿抚养费和无工作人员的生活救济费;修路架桥费用和其他公共福利费用。

配第在这本书中分析了上述6项国家经费增加的原因、人民对赋税的反对和税收征课的办法,以及国家筹集资金的方式和手段,从而开创了西方财政学的先河。

3、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有哪些?研究对象是什么?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由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以及包括价格机制、消费与生产调节、收入分配平均化等内容的政府政策理论等组成。

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来说明市场经济如何通过价格机制来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4、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由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组成。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民经济中各有关公共经济学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充分利用资源。

5、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原则?所谓的帕累托最优原则是指资源的配置已经到了在不损害别人的前提下就无法改善的境地。

6、资源的稀缺性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

稀缺性的存在是绝对的,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贫穷的非洲还是发达的欧美,都存在资源的稀缺性。

7、资源的种类: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以资本为代表的人造资源,以劳动力为代表的人力资源,以企业家为代表的风险资源。

8、经济组织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在人类文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是同样关键,而且是永恒的问题。

9、计划于市场的差别?计划于市场两种资源的配置方式各有优劣,它们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003 公共经济学 第三章 (2)[22页]

003 公共经济学 第三章 (2)[22页]

3.1.2 政府介入市场失灵领域
市场不是万能的,在有些情况下,它也会出现“市场失灵” 或“市场失败”,丧失其社会资源的配置功能。在以下一些领域, 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适当的干预。 (1)垄断领域 (2)存在外部经济效应而导致市场失灵的领域 (3)公共物品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的领域 市场失灵的存在引出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但是政府的作用 并不是代替市场机制,而是补充市场调节的不足,解决市场机制 解决不了的问题。公共物品和外部效应是典型的市场失灵情形。 有些公共物品和外部效应是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来解决的,其关键 在于经济
被称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 破坏。 所谓生产过剩,并不是说生产出来的东西真的多得超过了 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恰恰是由于劳动人民购买力不足,因 而出现了过剩。所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过剩, 而是相对的过剩。这种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 义世界,以至没有哪个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幸免。
3.1.3 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划分
从整个社会经济体来讲,政府与市场的互补关系,是市场经 济条件下的基本关系。更严格地讲,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与市 场互补关系是政府对市场的补充关系,因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 挥着基础性作用。 尊重市场就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市场规律包括价值规律、价 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 政府的作用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
3.1.2 政府介入市场失灵领域
就公共物品而言,有些公共物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准 公共物品或私人物品,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 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有些外部效应问题也可以通过市场 机制来解决。 雾霾——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效应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 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 气的“元凶”。雾霾也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 结果。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一、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理由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①微观经济无效率(包括公共品、垄断、外部性);②宏观经济不稳定(包括失业、通货膨胀及总量失衡);③社会不公平(难以接受的收入与财富的不平等)。

公共品(1)私人物品。

市场交易中的商品通常是指私人物品;私人物品的两个特性;排他性:如果没有付费,就会被排除在消费之外;竞争性:一旦某人消费了某个物品,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该商品。

(2)公共物品。

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一些人“不付费便可消费”,或者这种排他是不可能的,或成本过高。

国防,疾病预防。

非竞争性:在不需要增加该商品的提供成本的条件下,可以增加对它的消费。

增加消费者,并不影响他人。

如路灯照明。

只要有空位,电影院里多一位观众无所谓。

公共物品的搭便车问题搭便车——某人不进行购买而消费某种物品。

私人物品不存在搭便车问题,但公共物品则会存在搭便车问题。

所以,市场机制不可能自发产生公共物品的供给。

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供给。

政府通过征税的办法解决对公共物品只消费不购买的搭便车问题。

外部性⏹“外部性指个人或企业不必完全承担其决策成本或不能充分享有其决策成效,即成本或收益不能完全内生化的情形。

”⏹“市场有效性的另一假定:是经济主体承担自身行为带来的所有成本并享有其创造的所有收益,当这一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发生外部性(Externalities)问题。

”⏹负外部性与正外部性。

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一)外部经济: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

引起外部经济的原因:第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更为经济和更好地供给。

第二,行业信息和人才更容易流通和获得。

(2)外部不经济:指一个行业生产规模过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减少。

引起外部经济的原因:竞争加剧,环境污染,对基础设施的压力增加。

外部性与产权界定⏹“如何应对外部性?经济分析史很长时期,主流应对意见认为,应由政府通过税收或补贴等干预手段解决。

公共经济学教程PPT第4章--政府的经济职能

公共经济学教程PPT第4章--政府的经济职能
第四章 政府的经济职能
第1页
引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英国经济学家约 翰穆勒对政府有过这样的论断: •一个仁慈的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干涉,政府只要管好国防、司法和 公共事业就行了,政府职能行使所依据的共同理由除了增进普遍的 便利外,不可能再找到其他任何理由,也不可能用任何普遍使用的 准则来限制政府的干预,能限制政府干预的只有这样一条简单而笼 统的准则,即除非政府干预能带来很大便利,否则决不允许政府干 预(Allan J A,2003)。 •那么,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呢?在对市场经 济进行的管理和监督的过程中,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和措施又是什 么呢?具体来看,政府经济职能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二是政府参与市场生产, •三是政府对市场失灵等现象的管制。
第2页
4.1 政府经济职能概述
4.1.1 政府经济职能内涵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里斯(1988)在通过对美国政府职能进行梳理,认为政 府可以通过生产、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国民收入再分配等形式干预市场经济,发 挥其经济职能;Paul A Samuelson(2009)在其专著《经济学》中对政府的经济职 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要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政府的作用至 关重要。政府必须推崇法治,强调合同的有效性,并使其管制有利于竞争和创新。 通过对教育、医疗、交通设施的投资,政府在开发人力资源过程中可以起到重要的 作用。但在那些政府没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则必须依靠私人部门。 对那些市场不灵信号明显的领域,政府应当集中精力加以管理; 而对那些政府具有相对劣势的部门,政府则应该放松管制和解除干预,让私人部门 发挥作用。 而如Hendrikus J. Blommestein(1994)和Muthi Samudram(2009)等经济学家均 从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角度进第行3页了探索。

政府职能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

第一节政府职能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一、政府职能的含义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它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政府职能包括以下四层意思:(1)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机构;(2)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是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3)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4)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体系。

二、实现政府职能的主要手段实现政府职能的主要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

(1)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垂直性、无偿性、稳定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其优点是统一集中、迅速有效。

但它易产生与“人治”相联系的一些弊病,影响横向联系及下级的积极性、创造性。

(2)经济手段具有间接性、有偿性、平等性和关联性的特点,最适于管理经济活动,但因其只能调节经济利益关系,不能靠它解决所有问题。

(3)法律手段具有严肃性、权威性、规范性的特点,使行政管理统一化和稳定化,但其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发生作用,很多经济关系、社会关系需结合其他手段才能发挥作用。

三、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

按照这一变化过程,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政府职能自然经济,是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

奴隶制和封建制就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

在自然经济状态下,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居住分散,信息不畅,因而政府职能主要局限在“御外”和“安内”,维持国家的统治。

同时,由于在奴隶制度下奴隶对奴隶主的依附,在封建制度下农民对土地的依附,使得为数不多的社会公共事务在分散状态下得到自行解决。

因此在自然经济状况下的政府职能,一方面表现为政治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薄弱。

2.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当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公共行政学,简答题政府干预市场,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公共行政学,简答题政府干预市场,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公共行政学,简答题政府干预市场,应该遵循哪些原则?篇一:公共行政学学习指导简答题参考答案公共行政学学习指导简答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P4答:(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2、简述公共行政的作用?P7答:(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3、简述公共行政产生的历史条件?P9答:(1)公共行政学是大工业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2)公共行政学的产生是工业社会高速发展要求加强行政管理的必然结果。

(3)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也是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4)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政治学的发展有直接联系。

4、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P19答:(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5、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P20答:(1)公共行政研究政府能够管什么。

(2)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应该管什么。

(3)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由谁来管。

(4)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怎么管。

(5)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为什么管,也就是管理的目的。

6、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P21答:(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取向。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3)哲学研究方法。

(4)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5)实证研究方法。

(6)比较研究方法。

7、,试论述公共行政的作用答: 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公共行政是政府行政,是政府对国家的治理.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善政才有善治.公共行政就是治国安邦,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管理好国家,如何使社会全面快速地发展,使人民安居乐业.公共行政就是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保证,就是执行国家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 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公共利益必须由政府予以贯彻执行才能实现.只有政府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有关社会稳定,社会公平,社会安全的需要.如果政府不能实现公共利益,就必然缺乏存在的合性. 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公共行政的重要课题,也是政府的重要责任.政府有管理市场,规范市场的责任.如果没有公共行政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没有一个高效,民主,公平的政府,社会就不可能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政府没有高质量的决策能力,快速的应变能力和高效的处理事务能力,就会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就会败下阵来.学习和研究公共行政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和完善政府的管理,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强国.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公共行政学是国家公务员的基础专业学科.身为国家年公务员,必须学习并掌握公共行政学.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国家公务员学习并掌握公共行政学,在进行公共行政管理时就可以高屋建瓴,用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来认识和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才能使我国长治久安,持续发展,兴旺发达.8、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为基本职能和直接职能。

直接职能是指政府矫正或弥补“市场失灵”的职能。

人的自由选择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政府是制度的最大供给者,因此,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供给以保证人的自由选择为目标的制度。

当前,中国更应该强调政府供给有效的法律制度、产权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职能。

关键词:自由选择;制度供给;政府;法治;产权自国家产生以来,关于国家(即政府)该不该干预经济活动或多大程度上干预经济活动,人们一直争论不休。

从国内来看,主流观点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是宏观调控,另有一部分人将其定位为矫正或弥补“市场失灵”,还有部分人主张将政府活动归属于第三产业。

本文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分为基本职能和直接职能两方面,并突出基本职能在当前的重要性。

一、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职能制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推进器。

国家是制度的最大供给者。

“人类社会历史已证明:人的自由选择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①。

因而,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供给以人的自由选择为目标的制度,即法律制度、产权制度和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一)人的自由选择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1. 根据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劳动者的主观积极性、劳动技能、生产经验、科技水平等直接决定生产力水平。

他还通过影响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人们在追求自由选择权利时,会发挥个人潜能,提高生产和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升。

2. 人的自由是活力的源泉。

自由是标志人的活动状态的概念。

自由是同受限制和受约束相对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自由就在于更充分施展自己活动的才能而克服限制和打破束缚,获得更大的活动和施展才能的余地。

人的自由包括自然领域的自由、社会领域的自由和人自身的自由。

人从自然中获得解放和自由,就是认识、驾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即生产力。

人在社会中获得解放和自由,就是突破旧的社会条件的限制,在历史的前进中获得多方面的自由,或政治自由、经济自由、方法论自由、思想自由、信仰自由等。

人从自身中获得解放和自由,就在于从束缚自己才能发展的自身条件中得到解放,其中包括从自身的主观条件中获得解放,即思想解放。

3. 西方历史表明个人自由活动是增进社会财富的源泉。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新自由主义学派的典型代表哈耶克认为,一个美好社会必须尊重并保持自由市场经济、实现货币的非国家化和自由平等。

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是摆脱一切束缚,由人们自己的价值判断准则来支配个人的行为,而这种价值判断准则应是“个人的自由高于一切”②。

当然,他这里的自由是受法律原则的制约和保证的自由。

一个社会是由单个人构成的,社会财富的增进源于自由人的一切活动。

只有一个人能够自由地选择实现其目的手段,才能保证社会的发明和创造。

在自由体系中,经济自由是最重要的,它是高效配置资源的有效保证。

因此,西方经济学家绝大多数都主张实行能保障人们自由选择权的法治的市场经济制度。

(二)政府是制度的最大供给者制度对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经济增长都极其重要。

所有人的交往都需要有一定程度的预见性。

当人们受制度约束时,个人的行动就较可预见。

人们也需要用制度来促进经济生活,降低交易费用,防止机会主义和减少“搭便车”现象。

而且,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道格拉斯·C·诺斯教授在《西方世界增长的经济理论》和《庄园制的兴衰:一个理论模式》两篇论文(均与罗伯特·托马斯合著)中提出了一个不同凡响的观点: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性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

他还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

”③当然,有效率的组织的产生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产权以便对人的经济活动造成一种激励效应。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实现经济增长,那就是因为该国家没有为经济方面的创新活动提供激励,也就是说,没有从制度方面去保证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应该得到的最低限度的报偿。

总之,“制度保护个人的自由领域,帮助人们避免或缓和冲突,增进劳动和知识的分工,并因此而促进繁荣。

规范人际交往的规则对经济增长真是至关重要,以致连人类的生存和繁荣也完全依赖于正确的制度和支撑这些制度的基本人类价值。

”④国家是制度的最大供给者。

国家的目标是什么?国家的基本职能是什么?这些确实是困扰古今中外理论家们的难题。

自国家产生以来,不主张国家干预(自由主义者)与主张国家干预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诺斯教授曾“无可奈何”地说:“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会有很多麻烦”⑤。

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是因为国家是制度的最大供给者。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定义,国家是一种在某个特定地区内对合法使用强制性手段具有垄断权的制度安排,它的主要功能是供给法律和秩序。

国家作为具有垄断权的制度安排在制度供给上存在规模经济,因而,就提供制度而言,它优于任何个人或其它组织。

“在政府规定产权的基本结构、裁决纠纷和实施法规的第三种社会,由于耗费相对很少的资源就维持了秩序,所以政府实际上是将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拓宽”⑥。

国家发挥自己的潜在优势,供给有效制度,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全社会福利水平。

因此,个人或其他组织愿意成为有效制度的接受者。

正如埃格特森所说:“个体所有者们希望提供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的各种特定可占用的资产,这种愿望直接依赖于社会各种规则结构,比如获得相对连贯且公正的第三方仲裁,而往往只有国家才能提供此服务”⑦。

(三)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为人的自由选择创造条件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供给有效的制度,那么什么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从许多方面来看,在解释经济增长上专注于制度方面,导致了对像苏格兰社会哲学家大卫·休谟和亚当·斯密一类早期思想家所述论点的再发现。

即,至少有三项制度对人类进步和文明社会来讲是具有根本性的:保障权、通过自愿的契约性协议自由转让权、信守诺言”⑧。

有效的基本制度具体包括三方面:明晰的产权制度,有利于产权自由转让的市场经济制度,以及保障信守诺言且贯穿于前两者的法律制度。

他们之所以对人类进步和文明社会具有根本性作用,是因为它们保障和促进了人的自由选择能力。

1. 建立真正的法治国家法治增进着自由和内部和平的可能。

构成法治思想和基本观念的是:政治权力的运用只能以法律为基础并处于法律的约束之下,必须有一些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来保护公民自由权和经济自由权,使其免受权力机构的任意干预。

法治学说偏好对行为的自发引导,并认为,要给个人自由以最佳的可能空间,并避免会削弱某些自由权的冲突。

它包含五个原则:第一,必须确保所有公民都正式地受到保护,不会蒙受其他公民的暴力滥用;第二,法治必须也适用于握有政治权力的人;第三,像所有制度一样,法律需要有必要的惩罚;第四,法律必须在整体上不与共同体内的制度及其基本价值相冲突;第五,对于法治在一共同体内的持续存在来讲,培育守法意识,以及使公民基本上自觉地服从共同体的法律,都是很必要的。

因此,法治是一种由政府支持的制度系统,它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途径保护公民自由权和经济自由权,以防止冲突。

这些途径包括:保护公民,使免受其他公民滥用权力的伤害,由拥有政治权力的强制性主体发现和执行法律;对拥有政治权力的主体,用法律约束他们与普通公民的交往和他们在政府中的行动。

公民选择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布坎南通过对市场经济基本规则的分析,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市场经济国家首先应该是法治国家。

制度学派创始人之一的诺思也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中国正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能否建立有效的法律制度,是中国能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前提之一。

党的十五大报告已明确指出,要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米勒所说:“中国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经济学,而是更多的法律”⑨。

2. 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资源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它是个人行使自由权的空间载体。

古典的自由定义是指免受干扰的自由,即消极自由。

在20世纪的进程中,另一种自己主义流行起来,它是指获得资源、工作、保健等事物的自由,是积极的自由。

无论是消极自由,还是积极自由,它们的实现都要借助于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

“自1970年代后期以来,无论是在富国还是贫困国家里,人们的注意力都又重新集中于民主、政治和经济上的各种自由权和制度”⑩。

市场经济是实现个人自由选择的桥梁,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选择。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个人可以自由地契约,自由地交换产权,出售要素获取报酬,享受到最大的福利。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指出今后十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在“九五”期间,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生活达小康,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通过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健全财产法律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为了解放、发展生产力,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实现人们在自然领域、社会领域和人自身方面的全面自由。

3. 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产权的定义很多,但一个被罗马法、普通法、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现行的法律和经济研究者基本同意的产权定义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他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人相应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

清晰产权不但表明所有者拥有一定的财富,而且还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此外,更重要的是,产权的本质特征——排他性,使产权会影响激励和行为。

排他性是所有者自主权的前提条件,也是使产权得以发挥效用的激励机制所需要的前提条件。

只有当产权得到充分尊重和良好保护,他人不能行使产权所界定的收益和成本时,才能对财产所有者的预期和决策产生安全的、直接的影响。

有了界定明确的产权的激励,人们会出于自己的自由意愿而作出努力。

这时,我们就说存在“经济自由”。

中国现有产权制度不健全,产权界定不清晰,与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相矛盾,阻碍人们自由交易,抑制了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力。

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说过:“涉及私有制的权利……对个人自主和个人发展来讲至关重要……现代商务经济从人在经济领域中的自由为其基础……我们承认利润的合法性,这意味着生产要素已经得到了恰当的应用,而相应的人类需求则获得了充分的满足”⑾。

排他性产权是个人自主和发展的条件,而人的自由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具有自由选择权的人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且最终获得充分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