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第二节 滑轮》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第2节《滑轮》教案2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第2节《滑轮》教案2

滑轮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储备点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2 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3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二)能力培养点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1 多姿多彩的简单机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

2 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3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1 重点、难点、疑点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是重点。

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是难点。

斜面可以省力是疑点。

2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

采用以直观式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渗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三、教具学具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步骤(一)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认识到了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其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一些机械对我们还有帮助。

如升旗时,我们站在地面上就能把五星红旗升到高高的旗杆上,这里就应用到了滑轮,今天我们一起讨论“滑轮”(板书)。

2.课前热身到建筑工地上去观察大吊塔的工作,组织学生热烈讨论,那么笨重的水泥板等重物怎么一下子就吊起来的呢?3.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在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原理时,应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进行:首先,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这是研究问题的主线。

然后,将滑轮作为变形杠杆看待,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其中动滑轮可以看成变形杠杆是教学的难点,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自己通过探索研究来解决。

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应用探究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2)四边互动互动1教科书中图12.2-1所示的科学漫画说明什么科学道理?明确图中的滑轮是一个定滑轮,左图说的是一个瘦子,看到一个胖子正在用定滑轮把重物拉上去;中图表示胖子让瘦子替自己拉着重物,自己上楼去取重物;右图表示胖子到了楼上,看到瘦子没有拉住重物,反而被重物拉上去。

八年级物理学科第十二章第2节 滑轮的教案

八年级物理学科第十二章第2节 滑轮的教案

八年级物理学科第十二章的教案800N的拉力,因此,如果利用甲图,则人必须至少施加800N的力才能把汽车拖出泥潭.如果使用乙图,人只需提供400N的拉力即可拖出汽车.由此可见,乙图更省力.答案:800 400 乙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综合运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定滑轮可以任意改变力的方向;那么动滑轮是否能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省一半的力?学生猜想:这是肯定的,因为动滑轮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知识总结: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几种情况(图中物体全部匀速运动)定滑轮:图示及表达式动滑轮:图示及表达式知识点2 滑轮组师我们知道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那能否把二者的优点都利用起来,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机械呢?生讨论、交流.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交流实验结论.师像这样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是滑轮组,当用滑轮组提升重物之间有何关系?请大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找出其关系.教师参与实验指导,并在黑板上画出甲、乙两组不同的滑轮组,并演示组装,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将同一个钩码提起来.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说说甲、乙两个滑轮组中动滑轮的绕线方法有何不同.师两次示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承担钩码的绳子段数不同.师你能数出有几段绳子吊着钩码吗?学生观察、讨论后进行回答:甲有2段,乙有3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数绳子段数的方法:数绕在动滑轮上和固定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拉力就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动滑轮的重力不能忽略,所以在实验中得出的拉力并不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而是稍大于这个值.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股数分别是2、3、4、5的滑轮组的绕法图,如图所示,让学生数数是几段绳子吊着物体,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让学生体会相同数目的滑轮采用不同的绕线方式,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不同,导致省力多少不同.)教师让学生观察四个不同的绕法图,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得出关于绳子绕法的结论:奇动偶定(绳子的固定端在动滑轮上,则为奇数段绳子;绳子的固定端在定滑轮上,则为偶数段绳子),并且进一步总结出绳子自由端拉力移动距离s 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s=nh.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滑轮组的组装”,并讲解.滑轮组的组装(多媒体课件)组装滑轮组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由滑轮组的省力情况1F G n=或1F G G n =+()动,可得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G n F=或G G n F+=动,n 应 取整数,且要采用进位法.也可以根据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 之间的关系确定,即s n h=. (2)确定滑轮个数.当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 为偶数时,按照每个动滑轮有2段绳子承担,则动滑轮个数为2n ,定滑轮个数为12n -,即比动滑轮少1个,若要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再加一个定滑轮,这时动滑轮和定滑轮个数相等.当n 为奇数时,如不需要改变力的方向,则动滑轮和定滑轮个数相等,均为12n -;若要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再加1个定滑轮,即动滑轮个数为12n -,定滑轮个数为12n +.滑轮组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可按“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的方法确定.(3)确定绳子的起点.当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 为偶数时,绳子的起点在定滑轮上;当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 为奇数时,绳子的起点在动滑轮上.即按“奇动偶定”的方法确定.例题2(用多媒体展示)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做匀速移动,如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 F F 甲乙丙、、,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A.F F F 甲乙丙<<B.F F F 甲乙丙>>C.F F F 甲乙丙>=D.F F F 甲乙丙=>解析:甲图为一个定滑轮,因为定滑轮不省力,故拉力大小等于阻力f ,即F f 甲=;图乙是动滑轮,省一半的力,故拉力12F f 乙=;图丙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由三段绳子承担,故拉力13F f 丙=.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B 项. 规律总结:(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当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时,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1F G n=物(n 为吊动滑轮和重物绳子段数).若考虑动滑轮重G 动,则为1F G G n =+物()动(当不计绳重及摩擦时).(2)若物体升高距离h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nh.(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 绳与物体移动的速度v 物的关系式:v nv =物绳.(4)确定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n 的方法.在定滑轮与动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将它们隔离开,只计算绕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在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受到的重力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教师出示以下例题,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点.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A.20NB.25NC.30ND.35N解析: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能省一半的力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自由端拉力的方向应与阻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从图示装置看,力F的大小要大于动滑轮与重物总重的一半,答案为D.答案:D板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12.2《滑轮》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12.2《滑轮》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12.2《滑轮》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滑轮的概念,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讲解滑轮的作用和特点。

2. 滑轮的原理: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包括力的转换和方向的改变。

3. 滑轮组:介绍滑轮组的组成和应用,讲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4. 滑轮的选用: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滑轮,以提高使用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选用方法。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滑轮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滑轮设备,如吊车、晾衣架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阐述滑轮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滑轮应用,如滑轮组的使用,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滑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滑轮组,体验滑轮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滑轮组的选用方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滑轮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定义:分类:动滑轮、定滑轮作用:原理:力的转换、方向的改变滑轮组组成:应用:省力特点:选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请解释滑轮的工作原理。

3. 请举例说明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请谈谈你如何选择合适的滑轮组,以提高使用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动手操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滑轮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滑轮》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滑轮》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滑轮》优秀教案第二节滑轮【教材分析】《滑轮》作为第十二章的第二节内容,既是对杠杆知识的延伸,也是对简单机械学习的深化,它为后面学习机械效率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第十二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其内容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实用性,滑轮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源于生活,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二是基础性,这一节是学习机械效率的重要基础;三是实践性,滑轮使用上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实验研究的过程,亲身体验并找出特点。

【学请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力和杠杆的学习,已经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特点,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也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奠定一定基础,而且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滑轮,例如起重机的吊钩、旗杆顶端的滑轮等有一定的接触,但是他们对滑轮的认识是感性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经历实验研究过程,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设计思路】本节的设计采用创设情境——知识迁移——实验探究——类比分析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上一节杠杆的知识,联系新旧知识,引入滑轮的学习。

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找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缺点引入滑轮组,并给学生提供练习组装滑轮组的机会,通过演示实验总结滑轮组的特点,帮助学生分析判断物体由几段绳子吊着,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的高度的关系、绕线方式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2.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滑轮的两种使用,体会类比的科学方法;2.观察和操作滑轮,体会滑轮的工作特点;3.经历使用滑轮,体会滑轮的优缺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产、生活和自然现象中的滑轮的应用;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滑轮,具有利用滑轮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研究定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二、教学难点:组装滑轮组分析滑轮组的特点;【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分析、引导、讲授、类比等【教具准备】学生:学案、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细线等教师: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液体压强金属杆、自制教具、细线、教案、课件等【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引入滑轮----观察滑轮----研究定滑轮特点---研究动滑轮特点——课堂练习----小结----作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组织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演示实验:新课导入组装一个杠杆:问:是什么?属于哪一类让一名学生用其提升物体。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

教案: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一、教学内容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掌握滑轮组的概念,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

3. 学习滑轮的计算方法,包括滑轮的力比和功比。

4. 通过实例分析,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描述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2. 能够运用滑轮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的计算方法,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模型、绳索、重物、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滑轮装置,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滑轮的作用。

学生可以发现,通过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知识讲解:教师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滑轮是一种可以绕轴旋转的圆形构件,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固定在物体上,动滑轮可以随物体移动。

滑轮的特点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升国旗时使用的滑轮装置,可以让旗帜上升降更加轻松。

4. 滑轮计算方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滑轮的计算方法,包括滑轮的力比和功比。

力比是指输入力与输出力的比值,功比是指输入功与输出功的比值。

5.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滑轮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一个滑轮装置,输入力为10N,输出力为5N,求力比和功比。

6. 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教师介绍滑轮组的概念,讲解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

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装置,可以实现力的合成和分解。

滑轮组广泛应用于吊车、电梯等领域。

7.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教案1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教案1

滑轮【教材剖析】本节是在杠杆的基础上,学习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研究这些滑轮的特色,激发学生持续研究各样简单机械原理的兴趣。

【学情剖析】学生经过前方的学习研究,已经知道杠杆的分类及其作用,已基本掌握杠杆的均衡条件。

具备了必定的察看、研究能力,而且明确了察看研究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对观察研究的兴趣比较高。

本节研究的滑轮是继杠杆以后的又一种简单机械,多半学生固然见过滑轮,但平常并未认真察看研究过。

本节的研究学习可进一步激发学生踊跃主动地研究各样简单机械原理的兴趣。

【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依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研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色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察看、对照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关怀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质使用。

2.对实践中的滑轮工作特色拥有好奇心。

3.拥有益用简单机械改良劳动条件的梦想。

4.经过认识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课要点】研究滑轮的作用。

【教课难点】研究滑轮的作用。

【教课器械】学生器械:滑轮(单 2 个双 2 个),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秤,刻度尺。

学生两人一组。

教师器械:多媒体设施及课件,另一套同学生使用的器械。

【教课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课本漫画的全过程。

提出问题:这有什么科学道理?这样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到物理与生活习习有关。

二、进行新课(1)学生实验研究理解定滑轮、动滑轮。

①教师出示滑轮,介绍:这就是滑轮,你们可否用手边的一个滑轮将桌上的钩码用不同的方法吊起来?②学生活动。

学生研究着达成任务,而且出现两种方案。

学生达成后教师选出此中不一样的两种方案,让该组同学演示。

使全体学生明确可用两种不一样的方法将钩码吊起。

③教师发问:这里两种提起钩码的滑轮,一个叫定滑轮,一个叫动滑轮,大家剖析一下,哪一个是定滑轮,哪一个是动滑轮?你是如何剖析得出的?④学生实验、比较、剖析,议论得出结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优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教学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教学准备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教学过程1、引入让同学们观看书上的漫画。

问:为什么瘦子却拉不住这个物体?2、定滑轮和动滑轮(1)介绍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2)请学生用滑轮把钩码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学生自由组装)这个时候学生应该会出现不同的方法。

在学生实验完成后,选取不同的类型放在讲台上进行讲解。

(1)定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2)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3、探究: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明确探究目的,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在学生自己探究时,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强调学生在提升物体时一定要匀速移动。

分析: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力。

动滑轮在省力的同时,却费了一倍的距离。

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用杠杆的知识分析一下,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另外: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滑轮本身有重力,和绳子有摩擦,结果可能不太一样,教师应交待清楚。

并提出在动滑轮中:F=G物+G动24、滑轮组动滑轮可以省力,却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却不能省力。

有什么办法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吗?引入滑轮组。

(1)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滑轮组。

让学生自己组装,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再让学生用测力计测量一下,归纳其特点:(2)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12.2《滑轮》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12.2《滑轮》优秀教案

《滑轮》优秀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对实践中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2.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动滑轮、定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教学难点1.定滑轮及动滑轮的实质;2.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杠杆这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类杠杆的特点:省力杠杆:省力但费了距离。

费力杠杆:费力却省了距离。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

漫画导入让学生观察和欣赏下面的三幅漫画,“胖子”利用滑轮将重物吊到二楼,“瘦子”想帮忙,却把自己吊了上去。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其中蕴含着什么科学道理?学生会带着“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情景导入多媒体投影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使用滑轮的一些画面: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使用滑轮从井中提水、窗帘中的滑轮、升旗中的滑轮……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滑轮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使用滑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呢?滑轮的特点有哪些?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连接滑轮?要想了解这些知识,需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引出课题:滑轮。

推进新课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教师活动: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滑轮来提升重物。

请你观察桌上摆放的滑轮,说出它的结构特点,想一想滑轮的这些结构在提升重物时有什么功能吗?学生活动:出示一个滑轮,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归纳:滑轮就是边缘有槽、能绕轴心转动的轮子。

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案)-2023春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

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案)-2023春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

教案: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案)2023春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滑轮的概念,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2. 滑轮组的原理:解释滑轮组的组成和原理,以及如何计算滑轮组的工作效率。

3. 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展示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晾衣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能够运用滑轮组计算工作量和工作效率。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加深对滑轮原理的理解。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应用,滑轮组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模型、吊车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吊车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工作机制。

3. 滑轮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滑轮组计算:教授滑轮组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工作量和工作效率。

5. 实例分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滑轮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一、滑轮的定义和分类1. 动滑轮2. 定滑轮二、滑轮组的原理1. 组成和原理2. 计算方法三、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1. 吊车2. 晾衣杆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滑轮组的工作效率已知:重物的重量为200N,滑轮组由两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动滑轮的摩擦系数为0.2,定滑轮的摩擦系数为0.1。

求:滑轮组的工作效率。

2. 答案:滑轮组的工作效率 = (重物的重量 / 输入的力) / (重物的重量 / 输出的力)输入的力 = 重物的重量 / 动滑轮的个数 = 200N / 2 = 100N输出的力 = 输入的力 / (动滑轮的摩擦系数 + 定滑轮的摩擦系数)= 100N / (0.2 + 0.1)= 100N / 0.3 ≈ 333.33N滑轮组的工作效率 = (200N / 100N) / (333.33N / 200N)≈ 2 / 1.5 ≈ 1.3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以及滑轮组的计算方法?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2. 拓展延伸:除了滑轮,还有哪些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请学生课后调查并简要介绍。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2节滑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2节滑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滑轮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滑轮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滑轮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2)教学软件:运用物理教学软件,模拟滑轮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滑轮的工作效果。
-拓展学习:学生阅读提供的拓展资源,了解滑轮的更多知识。
-反思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自主选择拓展学习材料。
-反思总结法:学生通过反思总结,提高自我认识和学习效率。
作用与目的:
-通过作业练习,巩固学生对滑轮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在解答例题四时,需要提供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和进行滑轮实验。
4.在解答例题五时,需要提供具体的分析思路和步骤,指导学生如何将滑轮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作业布置与反馈
-完成课后练习题:学生需要独立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对滑轮知识的理解。
-设计滑轮实验:学生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滑轮实验,亲身体验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定滑轮和动滑轮都是通过改变力的方向来减小力的作用效果的机械。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的使用: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可以增大力的作用距离,减小所需的力。使用滑轮组时,要根据物体的重量选择合适的滑轮个数,以达到省力的目的。
-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习效果。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第2节+滑轮+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第2节+滑轮+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第2节+滑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滑轮的定义及分类,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学会使用滑轮组,并能解释其省力原理。
3.掌握计算滑轮组省力程度的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4.能够运用所学的滑轮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的物理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题1:判断题,涉及滑轮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练习题2: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认识。
-练习题3:填空题,要求学生填写滑轮组省力程度的计算公式。
2.实践应用题:请学生观察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实例,并记录下来,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要求学生至少找到2个实例,并描述它们是如何利用滑轮实现省力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滑轮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省力原理。
-知识讲解: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讲解滑轮组的省力计算方法,结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总结反馈:通过课堂小结、作业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改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通过学习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省力特点,让学生体会古人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12.2滑轮》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12.2滑轮》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1、、播放滑轮应用的视频:胖子利用滑轮将重物吊到二楼,瘦子想帮忙,却把自己吊了上去。

2、启发学生观察滑轮结构特点3、展示教科书中旗杆和起重机的图片,提问:下面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给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

二、合作探究(一)探究活动1: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重物1、教师强调实验要点,老师先做示范2、引导学生组装滑轮,进行实验探究,巡视指导时,引导一部分学生组装定滑轮,另一部分同学组装动滑轮。

解决探究困难。

3、引导两名学生分别上台汇报探究过程和成果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观察滑轮结构特点,说出滑轮的结构。

看图,思考并回答:国旗上升时,旗杆顶端的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货物上升时,电动机下面的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小组合作进激趣激疑,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出物理是有用的。

从学生能够完成的任务开始,逐步引领学生进入探究轨道,树归纳学生的发言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应该就可以了。

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巡视指导,解决探究困难。

引导学生汇报探究成果拓展实验利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可以怎样绕绳子呢其拉力的大小及拉力移动的距离跟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有何关系三、交流与反馈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理论分析,寻找一下滑轮组的规律总结:有几股绳子承担着重物,绳子自由端用的拉力就是特征的几分之一。

且:1、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和定滑轮的优点和缺点聆听,思考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

尝试组装滑轮组并展示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展示汇报探究成果学生经过思考和操作后回答问题同样可以从考、探究的欲望,学生的学习才会扎实、有效。

培养学生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通过他们的亲身参与,扎实有效地获取知识,锻练能力。

及时的展示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给学生较大的思考、活2、F=G物/n(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F=(G物+G动)/n(不计摩擦、绳重);3、s=nh,h为重物上升高度,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第十二章 第2节 滑轮》优质教案两篇(附同步练习)

《第十二章 第2节 滑轮》优质教案两篇(附同步练习)

《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案(一)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及其特点。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能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对两种滑轮进行理论分析。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实践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2.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动滑轮、定滑轮、钩码、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当我们参加升旗仪式时,看到站在地面上的人向下拉绳子,国旗就徐徐升起了。

你知道旗杆顶端有一个什么机械帮助把旗升上去的吗?你了解它的作用与实质吗?你还能举出它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赏、思考、回答从而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滑轮观察多媒体课件图片得出滑轮定义。

中心有轴,周边有凹槽,可以绕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轮子叫作滑轮。

探究点二:定滑轮问题1:我们可以直接用手将物体提升,但如果高度太高,手够不到怎么办呢?比如把国旗提升到顶端,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滑轮了,现在我们就来模拟用滑轮提升国旗。

问题2:滑轮在使用时有什么样的特点?滑轮在转动,滑轮的轴不随物体一起运动,将这样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问题3:使用机械的作用在于省力或者省距离,那么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呢?演示定滑轮,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钩码重力和竖直拉动时拉力大小是多少?(2)钩码移动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多少?(3)钩码移动方向和拉力的方向如何?总结:定滑轮的特点是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问题4:斜着拉动时拉力大小还等于物体重力吗?强调:沿任何方向拉动定滑轮,力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问题5:为什么沿各个方向拉动时拉力大小都一样呢?定滑轮的实质是l1=l2的等臂杠杆。

⎩⎨⎧F =G s =h探究点三:动滑轮问题1:滑轮除了刚才的用法,还有其他用法来提升物体吗?演示使用动滑轮。

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2节滑轮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2节滑轮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2节滑轮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2节,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1.滑轮的类型与特点: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2.滑轮组:探讨滑轮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包括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绳子的绕法以及提升重物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拉力计算。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滑轮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滑轮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它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提升重物。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以及滑轮组的省力原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强调滑轮组由多个滑轮组合而成,通过多个滑轮的协同作用实现省力效果。
-绕绳方法与拉力计算:详细介绍绕绳的两种方法(一绳法和多绳法),并通过实例计算分析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的拉力。
2.教学难点
-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第二节 滑轮》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第二节 滑轮》优秀教案
2.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不变。
3.得出结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4.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强调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 并比较其的大小关系。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
5.请学生进一步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会变大(动力臂变小)。
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题:
1.使用动滑轮能改变为动力的方向吗?
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吗?
3.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吗?
总结: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
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1.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 小关系。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提问:
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有哪些绕线的方法?可以画出绕线的示意图。
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绳子的起点:
2.拉力的方向:
3.拉力的大小:
4.移动的距离:
讨论:如何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
总结: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装置称为。它既可以,还可以。
学生对实验更有兴趣
二、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利用桌上 的实验器材,通过滑轮来提升钩码,看谁的办法又快又多?一会向大家展示你的设计并画出示意图。
学生展示思考
学生思考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复备标注
二、杠杆的特点
针对图1,请学生观察,看两种方法提升钩码时有哪些不同?在比较轴是否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滑轮》教案.docx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滑轮》教案.docx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滑轮》教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滑轮》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培养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分析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

难点滑轮组教学准备铁架台9个,滑轮18个、细线9条、钩码9盒、弹簧测力计9个、刻度尺9把、小黑板8块,PPT。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分钟)利用有关滑轮的视频导入新课(二)初读教材,提出问题。

(5分钟内)(自读教材,小组内统一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补充完整并板书)教师预设的问题:1.什么是滑轮?滑轮分为哪几类?2.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了滑轮?3.什么定滑轮?4.什么动滑轮?5.什么是滑轮组?6.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它们的特点?(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再读教材自探。

(6分钟)自探提示:1.再读教材,自行解决黑板上的问题1——5。

2.在书上把问题的答案标记出来。

小组内统一答案。

3.重点关注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

(3分钟)1.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2.口头展示与评价1——5个问题。

(二)再读教材实验《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15分钟)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实验记录表格。

(表格及实验数据写在小黑板上)合作探究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

教师预设表格:测量项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钩码重/N弹簧秤读数/N拉力方向钩码移动距离/cm弹簧秤动移动的距离/cm2.学生结合分工,做好展示准备。

3.交流展示数据,总结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滑轮教学设计3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滑轮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滑轮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滑轮的概念,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掌握等臂滑轮和杠杆的关系。

2. 滑轮的工作原理: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3. 滑轮的优缺点:分析滑轮的优点和缺点,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能够正确使用滑轮组。

2.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使用方法,滑轮工作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杠杆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滑轮组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滑轮的工作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滑轮组的重力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滑轮的优缺点,以及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滑轮组的使用方法3. 滑轮的优缺点及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一下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区别,并说明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动滑轮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而定滑轮则固定在某个位置。

动滑轮常用于提升重物,如吊车;定滑轮常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如滑轮组。

(1)如果用一个滑轮组提升一个10N的重物,需要多长的绳子?答案:需要10N的绳子。

(2)如果用一个滑轮组提升一个20N的重物,需要多长的绳子?答案:需要20N的绳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让学生掌握了滑轮的基本知识,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滑轮组的使用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滑轮
【教材分析】
《滑轮》作为第十二章的第二节内容,既是对杠杆知识的延伸,也是对简单机械学习的深化,它为后面学习机械效率奠定基础,因此
本节内容在第十二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其内容具
有三个特点:一是实用性,滑轮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源
于生活,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课程理念;二是基础性,这一节是学习机械效率的重要基础;三是
实践性,滑轮使用上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实验研究的过程,亲身体验并找出特点。

【学请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力和杠杆的学习,已经知道简单机械的一
些特点,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也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这些都为
学习本节奠定一定基础,而且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滑轮,例如起重机
的吊钩、旗杆顶端的滑轮等有一定的接触,但是他们对滑轮的认识是
感性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经历实验研究过程,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设计思路】
本节的设计采用创设情境——知识迁移——实验探究——类比分析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上一节杠杆的知识,联系新旧知识,引入
滑轮的学习。

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找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缺点引入滑轮组,并给学生提供练习组装滑轮组的机会,通过演示实验总结滑轮组的特点,帮助学生分
析判断物体由几段绳子吊着,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的高度的关系、绕线方式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滑轮的两种使用,体会类比的科学方法;
2.观察和操作滑轮,体会滑轮的工作特点;
3.经历使用滑轮,体会滑轮的优缺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产、生活和自然现象中的滑轮的应用;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滑轮,具有利用滑轮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研究定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组装滑轮组分析滑轮组的特点;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分析、引导、讲授、类比等
【教具准备】学生:学案、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细线等
教师: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液体压强金属杆、自制教具、细线、
教案、课件等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引入滑轮----观察滑轮----研究定滑轮特点---研究动滑轮特点——课堂练习----小结----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师组织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演示实验:
新课导入组装一个杠杆:
问:是什么?属于哪一类
让一名学生用其提升
物体。

一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
下进行实验操作,其他
同学认真观察杠杆提升
物体的过程,发现提升
利用知识的
迁移来逐步
引出滑轮的
学习,知道问:物体提上来了吗?杠杆距离有限,引起思考怎
转动的距离有限,怎么办?么解决。

滑轮其实是
由杠杆变形再将另一组相同的杠杆加再一次观察两个杠杆提而成的特殊在一起使用,解决了距离问升物体的实验,发现转的杠杆。

题,但还是有缺陷。

再问:动不顺畅且绳子容易滑
怎么改进?落,并思考怎么改进。

1.滑轮 1.滑轮
让学生小组观察并摆弄滑学生小组观察并摆弄滑数多学生不轮,总结出滑轮的特点。

轮,总结出滑轮的特点。

认识滑轮,
2.定滑轮 2.定滑轮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滑轮,模组装定滑轮体验提升钩拟刚才的实验,做成功的小码,体会定滑轮给我们组马上举手,我们看看哪组带来哪些方便,并观察因此出示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来总结构
最快。

工作特点,知道定滑轮造上的特问:滑轮有没有随着物体运的工作特点。

点,学生有动呢? 3.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亲身体验,3.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的的特点容易理解。

特点
我们在利用杠杆这种机械G F h
/ / /
N N c
m
S
/
c
m




定滑轮时可以省力或者省距离,你
们刚才体验了用定滑轮提
升钩码,觉得省力或者省距
离了吗?不能确定的问题,
我们应该用实验来完成。


知道定滑轮有没有省力或



填写数据并总结出定滑
轮的优点:能改变力的
方向;缺点:不省力也
通过实验探
究定滑轮和
动滑轮的特
点,通过滑
轮是杠杆的
者省距离,我们就来测一测不省距离。

变形研究定力和距离吧。

需要用到哪个 4.通过滑轮是杠杆的变滑轮和动滑测量仪器呢?每个钩码是形研究定滑轮的特点轮的特点以
200g,就是2N,所以钩码的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再一重力可以不测,那么我们就次总结定滑轮的特点。

只需要测量拉力(尽量缓慢 5.通过平衡力的知识研匀速拉动)。

是否费距离,究定滑轮的特点:
我们需要测量哪些距离举出生活中定滑轮的例呢?(引导学生,一个人拿子。

尺子,一个人拉弹簧测力
计,一个人观察物体上升距
离,一个人观察弹簧测力计
移动距离。


4.通过滑轮是杠杆的变形
研究定滑轮的特点:(自制
教具展示)
5.通过平衡力的知识研究
定滑轮的特点:(作图说明)
生活中你见过哪里用到定
滑轮吗?旗杆顶端、液体压
强计金属杆上等;及通过平衡力的知识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三种教学方法融合,使得既有实验结果,又有理论分析,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认识。

1.动滑轮 1.动滑轮
出示起重机吊臂吊起重物观察起重机的吊钩,判的视频,问这是定滑轮吗?断是否属于定滑轮。


动滑轮为什么?
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器
材来模拟一下起重机吊起
说明为什么?
组装动滑轮体验提升钩
码,体会动滑轮给我们
重物的的过程,把桌上的钩带来哪些方便,并观察码再提高呢?来,动手试一工作特点,知道定滑轮试吧。

比比看哪一组同学最的工作特点。

快。

2.通过实验探究动滑轮问:滑轮有没有随着物体上的特点
下运动呢?
2.通过实验探究动滑轮的
G F h
/ / /
N N c
m
S
/
c
m



向特点
接下来我们用刚才探究定
滑轮同样的方法,利用弹簧
测力计和刻度尺,来探究动
滑轮的特点吧,请同学们开
始吧。

3.通过滑轮是杠杆的变形
研究定滑轮的特点:(自制
教具展示)
4.通过平衡力的知识研究



填写数据并总结出动滑
轮的优点:能省力力;
缺点:不能改变力的方
向、费距离。

3.通过滑轮是杠杆的变
形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再一
定滑轮的特点:(作图说明)次总结定滑轮的特点。

生活中你见过哪里用到动 4.通过平衡力的知识研
滑轮吗?究定滑轮的特点:
举出生活中定滑轮的例
子。

1.组装滑轮组 1.组装滑轮组
教师抛出问题:各有各的学生思考想象一下,如引导学生利滑优点但是各又有各的缺何把两种滑轮结合在一用已学知
轮组点,怎么可以把它们的优
点都集在一起?
起。

最后,通过小组之间
识,通过合
来形成新的随后得到答案“把两者结合合作,把滑轮组组装起
在一起”,教师利用2-3分来。

钟,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组 2.实验探究滑轮组的特

识。

并且引装。

2.实验探究滑轮组的特点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
导学生逻辑
推理,总结展示实验:教师来带领同学出力的示数,以及拉力出滑轮组的一起来探究滑轮组的特和物体移动的距规律。

点。

离。

最后通过数据分
析,总结出F和G,S和h
的关系。

小结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

回顾本节内容。

复习巩固了
重点的概念
作业1.从周围找出有关滑轮的
应用。

2.思考怎么利用滑轮才能
课后完成作业知识,训练
知识的运
用。

改变方向的同时省了力。

【板书设计】
12.2 滑轮
定义:轴固定不动。

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不费距离
实质:等臂杠杆
定义:轴随物体移动。

动滑轮特点: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省力;费距离
实质:省力杠杆
【教学反思】
我的设计理念是建立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上的。

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去做,教师仅是引导者,不越俎代庖。

如通过生
活中的杆秤为一个主要线索,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得出结论锻炼学生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