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设计一整体式肋梁楼盖设计

指导教师:

班级:

学生姓名:

设计时间: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地下工程系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二、设计内容

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

(2)、板的配筋图(1:50)

(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

(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 M、剪力 V 的包络图

(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三、设计资料

1、楼面活荷载:

车间工业楼面活荷载标准值6.5 KN/m3。

2、楼面构造及恒载:

楼面为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20kN/m2;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容重25kN/m3;梁底、板底、梁侧均为15mm厚混合砂浆抹灰粉刷,17KN/m3。

3、材料:

混凝土用:C30,ft=1.43N/mm2, fc=14.3N/mm2

钢筋:主梁、次梁受力筋用HRB335或HRB400级钢筋:板中受力筋用HRB335级:其它钢筋采用HRB235级: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主梁、次梁为25mm,板为15mm。

4、板、次梁、主梁的端支座搁置长度分别为120mm、180mm、240mm。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一、平面结构布置:

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 6.9m ,次梁的跨度为 6.6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 2.3m 。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

2、按高跨比条件,当h≥1

40

l=57.5mm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 h ≥ 80mm ,取板厚 h = 80mm。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h c= (

1

18

1

12

)L x= (367~550)mm,取h c= 400mm

则b c= (1

3

1

2

)h c= (133~200)mm,取b c=150mm。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h z=(

1

14

1

8

)L y=(493~863)mm,h z=500mm,则

b z=(1

3~

1

2

)h z =(167~250)mm,取b z =200mm。

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荷载计算: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

取 1m 宽板带计算:

20mm 水泥砂浆 0.02×20=0.4kN/m

80mm 钢筋混凝土板 0.08×25= 2.0kN/m

15mm 板底混合砂浆 0.015×17=0.225kN/m

恒载: g

k

=2.625kN/m

活载: q

k

=6.5×1=6.5kN/m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 1.2;因为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 / m ,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 1.3。于是板的

设计值总值: g+q=1.2g

k +1.3q

k

=11.636kN/m

2、板的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150mm×400mm ,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边跨:

l 01=l

n1

+

1

2

h=2300−75−120+

80

2

=2145≤l

n1

+

1

2

a=2300-75-120+

120

2

=2165mm,

取l

01

=2145mm (a=120mm)

中跨: l

02=l

n2

=2300−150=2150mm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计算简图如下图:

3、内力计算及配筋:

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 M =a (g +q )l 0

2

, α 系数如下:

已知b=1000mm,设a s =20mm,则h 0=h -a s =80-20=60mm ,f c =14.3N /mm 2,

f t =1.43N /mm 2

f y =300N /mm 2

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 截面 1 B

2

C

M (kN ×m ) M 1 M B M 2 0.8M 2 M C

0.8M C M =a (g +q )L 0

2 4.867

-3.842

3.362

2.690 -

3.362

-2.690

a 1f c bh 02

(kN ×m )

51.48

a s =

M

a 1f c bh 0

2

0.095 0.075 0.065 0.052 0.065 0.052

x =1-1-2a s

(£x b =0.550)

0.100

0.078

0.067

0.055

0.067

0.055

g s =1-0.5z

0.950 0.961 0.966 0.972 0.966 0.972 A s =

M

g s f y h 0

(mm 2) 284.6

222.1

193.4

153.7

193.4

153.7

截面位置

1 B

2 C a

1/11

-1/14

1/16

-1/16

M =a (g +q )L

2(kN/m )

1/11×11.636×

2.1452

=4.876

-1/14×11.636×2.152

=-5.633

1/16×11.636×

2.152

=3.362

-1/16×11.636×2.152

=-3.3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