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Word文档

合集下载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如《职业卫生服务指南》、《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实用指南》等,为各国制定职业暴 露相关法规和标准提供了参考。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相关标准
如ISO 10373-1、ISO 10373-2等,涉及职业暴露的测量和评估方法。
我国职业暴露相关法规与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病防治法》
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 面的义务和责任,明确了职业病 诊断、鉴定等方面的程序和要求 。
VS
局限性
标准预防虽然能够有效地降低交叉感染的 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此外,标 准预防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对于一些资源有限的医疗机构可 能存在一定的挑战。另外,对于一些特殊 情况,如紧急抢救、隔离病房外接触患者 等,标准预防的措施可能难以完全适用。
03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工程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类目录》
详细列出了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类型和名称,为识别和控制职 业暴露提供了依据。
《工作场所职业卫 生管理规定》
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提出 了具体要求,包括职业病危害因 素的监测、评价和公示等。
《职业健康监护管 理办法》
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 供的职业健康监护服务,包括职 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鉴定 等。
处理措施。
样品管理
加强实验室样品管理,确保样品安 全存放、标识和运输,防止交叉感
染。
防护设施
配备适当的防护设施,如生物安全 柜、护目镜、实验室外套等,以降 低感染风险。
废弃物处理
严格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范对 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处置,防 止污染环境。
警察行业的职业暴露预防
警察职业安全教育
加强警察职业安全教
行业标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 触病人血液、体液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 层手套。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35/42
•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 可确保充分光线,并尤其注意预防被针头、缝 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 使用后锐器应该直接进入耐刺、防渗漏利器盒, 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能够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5/42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特点
1、接触病原未知
2、接触路径多
(1)直接接触
(2)间接接触
(3)飞沫传输
(4)空气传输
(5)消化道传输
医务人员(职业6暴)露血和液标准、预体防液传输
6/42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实状况
• 医务人员常见医院感染 • 医院内传输和医务人员感染 • 血源性感染 • 不安全注射 • 不安全输血 • 针刺伤与锐器伤
• 护士有很高皮肤刺伤率,是血源性传输疾病(HBV、 HIV、HCV)高危人群,存在极大职业风险。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12/42
• 最易被HCV感染人群是外科医生和护士
• 经血感染危险大约是:HBV 6~30%; HCV 3~10%;HIV 0.3%
• 我国是HBV感染较高国家,HCV感染也较 高,值得注意是近年来HIV感染者在我国呈 倍增趋势。
以降低血源性传输危险;
• 人体物质隔离(1987):用于降低来自人体湿性物质(血、
粪、尿、痰、唾液、伤口引流物和其它体液)病原体传输
危险;
• 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25/42
• 2、标准预防概念
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含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专业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专业版

11/52
锐器伤原因
• 未恪守标准预防标准
• 工作中不慎误伤
• 保护屏障完整性遭到破坏
• 非安全注射
• 医疗废弃物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专业版
12/52
使医务人员受到伤害操作
• 重新处理针头或其它锐器
• 搜集用后器具
• 试途将针帽重新盖上
• 触摸已使用针尖或其它锐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专业版
低81%危险。当前国外已经最少有21例预防失败
报道,所以在工作中最主要是尽可能降低暴露。
• AZT(齐多夫定)作为母婴传输阻断 67%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专业版
35/52
预防用药失败原因
• HIV有各种亚型,假如暴露于一个耐药HIV病毒
株,预防用药可能失败;
• 在暴露严重情况下预防可能失败。动物试验已经
• 开展安全注射
• 恪守标准预防标准建立屏障意识
• 所用医疗设备应定时消毒,加强消毒灭菌效果质

• 安全处理医疗废物
• 有条件给医务人员注射疫苗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专业版
19/52
职业暴露防护办法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专业版
20/52
1、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诊疗和护理操作时
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成,脱去手套后马上洗手,必要
肥皂液和大量流动水冲洗污染伤口;冲洗后用
75%酒精、0.5%碘伏消毒伤口
• 皮肤和粘膜污染时,马上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
污染皮肤
• 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
盐水重复冲洗粘膜
• 误伤者两天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专业版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Word 文档 (4)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Word 文档 (4)

职业暴露一、职业暴露的概念: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分级:1、一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皮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三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三、暴露源分级:根据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轻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四、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1、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 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预防性用药:(1)用药原则:①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②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③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01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02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
03
一、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剂。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环境控制: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l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地消毒床单、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单位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防护用品1
个人防护用具:防护帽、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鞋套护面罩:对整个面部能起到防护作用,可防止血液滴粒或其它感染性物质飞溅到眼睛,鼻子,口腔或面部的其它部位。口罩: 保护口和鼻的黏膜;提供有限的空气预防能力。手 套手套不能重复使用,更换要及时. 如果手套的防护效果没有改变可以消毒后重复使用需要有一定弹性,必须盖住袖口双层手套不要在公共场所戴手套摘除手套后必须要洗手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所有医务人员均应接受安全教育
01
开展安全注射
02
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建立屏障意识
03
所用的医疗设备应定时消毒,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的质控
04
安全处理医疗废物
05
有条件给医务人员注射疫苗
06
职业暴露防范原则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及时报告原则
知情同意原则
及时处理原则
保密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全身 免疫系统损害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爱滋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感染后:终身携带病毒;
进行性的攻击和破坏免疫细胞; 发生难于治疗的感染和肿瘤; 最终导致死亡。
HIV/AIDS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性传播 *母婴传播
针尖和其它锋利物品的损伤,对医疗 工作者的健康造成严重损伤,包括:
护士、医生、实验室人员、房屋维护 人员、废物处理人员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3)
职业暴露 (针刺事故2 应用中)
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中,从患者身上拔出针头
穿刺中,拔除导管芯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4)
■职业暴露 (切割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与标准预防
一、背景
• 在某种意义上讲,医院是各种病原体 集聚的场所,在医院的特殊环境下, 人们(病人、陪护、工作人员以及探 视者等)以不同方式排出病原体,也 会以各种各样的机会暴露于多种病原 体,导致带菌或者感染。
• SARS以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 防与控制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把我们曾经并 不十分关注的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 和防护问题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片 缝合中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5)
■职业暴露 (抽血)
将血样标本注入试管中
抽血:拔出针头时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6)
■职业暴露 (直接接触)
收拾手术污物
经常发生在患 者或其他人员 突然移动时
分离输液器时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7)
■职业暴露 (针刺事故3 应用后丢弃 前)
暴露在血源性病原体和其它感染物质中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重大职业危险 ➢在美国,由于职业暴露每年有12,000医疗卫生工作者患乙型肝炎 *相对于中国,美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率较低 ➢在美国,有52例经证实的和154例可能的职业获得性人类免疫缺乏病毒感染病 例

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

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
18
暴露于艾滋病、梅毒施与接种疫苗的状态密切相关:对暴露人员立即进行相关血清学检测,留做本底。 未接种疫苗者:应于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00IU)和全程接种乙肝疫苗(20µg)); 以前接种过疫苗但无保护性抗体者:应于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00IU)并补一剂加强疫苗。 如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不明确者,应采取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及接种1针乙肝疫苗,同时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检测,根据结
医院职业防护和 职业暴露
一、标准预防 二、标准预防措施 三、职业暴露 四、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一、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措施
8
三、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 从事诊疗、护理等工 作过程中意外被病毒 感染者或被病人的血 液、体液污染了皮肤 或者粘膜,或被含有 病原体的血液、体液 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 锐器刺破皮肤,有可 能被感染的情况。
职 业 暴 露
常见经血传 播性疾病有 哪些?
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 有HIV、HBV、HCV、 梅毒等。
15
职业暴露产生的原因?
个人层面:防护意识淡漠,对 职业暴露的危害认知不足,常 规操作欠规范,未掌握职业暴 露的应急处理及预防方法等。 管理层面:培训不足,防护措 施不全,监管不到位。
16
如何避免锐器伤?
评估结果进行相应处置,预防用药尽量在4小时内完成。 梅毒螺旋体暴露,可预防性使用卞星青霉素G(240万U,1次);职业暴露后应按暴露后3个月追踪方案随访监测并建档、
管理。
19
果决定是否接种第2,3针乙肝疫苗。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保护性抗体者,无需处理。 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无需处理。 暴露于丙型肝炎病毒,没有推荐暴露后预防措施,按时随访(3、6、12月)。 暴露于艾滋病病毒,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并至常州市疾控中心(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28号)进行现场评估暴露程度,根据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文档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文档

职业暴露一、职业暴露的概念: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分级:1、一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皮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三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三、暴露源分级:根据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轻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四、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1、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 乙醇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预防性用药:(1)用药原则:①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②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③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对暴露源进行识别和评估,了解暴露的类型、程
度以及可能的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实施预防性措施
根据暴露源的特性和评估结果,及时采取预防性
措施,如接种疫苗、服用抗病毒药物等,以降低
感染风险。
04 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
防护设备种类与功能
1 防护设备的种类
防护设备种类繁多,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实施标准预防主要包括手卫 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正 确处置医疗废物,以及定期 进行设备和环境的清洁和维 护等环节。
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
防护用具种类介绍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使用 各种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 、护目镜等,每种防护用具都 有其特定的使用场景和防护效 果。
防护用具的正确穿戴方 法
正确的穿戴防护用具是预防职 业暴露的重要步骤,包括选择 合适的尺寸、紧贴皮肤、无空 隙等,确保防护效果的最大化 。
0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 述
职业暴露定义及分类
1 职业暴露的含义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接触
职业暴露的类型
2
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被
职业暴露主要分为三类:物理性暴露、化学性暴
感染疾病的风险。
露和生物性暴露。物理性暴露如针刺伤;化学性
暴露如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生物性暴露如接触传
防护用具的定期更换和 维护
防护用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需要进行定期更换和维护,以 保证其防护效果,同时避免因 使用过期或破损的防护用具而 导致的职业暴露。
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1 暴露后的初步处理
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后,首先应立即用肥皂和流
动水清洗被暴露部位,并尽快脱下可能被污染的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05
结论
职业暴露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职业暴露危害
职业暴露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导致感染、慢性病、癌症等。
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职业暴露危害的发生,保护员工身体健康。
标准预防措施在职业暴露防控中的地位
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指针对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包括隔离、防护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监测计划与实施
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周期、频次、时间等,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职业暴露的报告制度
报告范围
明确需要报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情况,如浓度超标、健康影响 等。
报告程序
规定报告的程序和流程,包括发现情况后的报告时间、途径和责 任人等。
报告审核与反馈
对报告进行审核,及时反馈处理情况,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 性。
对从事接触有传染性病人的人员,定期进行健 康监护,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危害。
标准预防的实践
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均须按照污染性 物质处理。
对于存在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的场所,应采取空气 流通、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 人防护用品。
对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高危职业人群, 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护和免疫防
锐器伤
01
在操作锐器时需小心谨慎,遵循正确的锐器使用方法,避免直
接接触锐器。
呼吸道暴露
02
医生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和手套,以
减少呼吸道和皮肤暴露的风险。
溅洒
03
手术过程中需避免血液、体液或其他有菌液体溅洒到口鼻眼等
部位。
护士职业暴露与预防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Word文档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Word文档

精心整理职业暴露一、职业暴露的概念: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分级:123型。

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四、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1、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预防性用药:(1)用药原则:①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②③(2①AZT是②③243检测,6个月以后监测正常的,职业暴露风险基本为零。

4、登记和报告:一旦职业暴露4小时以内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报告卡,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24小时内进行丙肝(HCV)乙肝(HBV)HIV抗体监测,其监测报告保存。

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隔离原则: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234561、(2)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2、医务人员的防护(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预防职业暴露Microsoft Word 文档

预防职业暴露Microsoft Word 文档

职业暴露防护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毒、病菌感染者或其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病毒、病菌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传染的情况。

职业暴露防护的目的,增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减少艾滋病、乙型肝炎等职业性感染的发生。

医务人员重视自身防护和暴露后预防,是降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临床医务人员的一切医疗护理行为必须采取标准预防即: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四)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五)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六)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一、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安尔碘进行消毒,根据情况轻重决定是否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职业暴露的种类和危害 • 标准预防措施及其应用 • 职业暴露的预防和管理策略 • 研究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研究目的
了解职业暴露的危害,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员工健康 。
研究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职业暴露的种类和危害程度 逐渐增加,对员工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技能
要点一
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 育
开展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 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 识。
要点二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 品
确保员工在工作中正确佩戴合适的个 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手套、防 护眼镜等。
要点三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定 期休息、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卫生等, 以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
对未来的研究和建议
加强职业暴露监测和调 查
建立和完善职业暴露监测和调查制度,及时 掌握职业暴露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预防 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职业卫生监管
加大对企业和单位的职业卫生监管力度,确 保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的贯彻执行,保障职工 的健康权益。
推广标准预防措施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标准预防措施的宣传、培训和实施,提 高职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 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遵循呼吸道卫 生
不面对他人咳嗽、打喷嚏 ,必要时戴口罩;吸烟要 远离公共区域。
洗手和卫生清 洁
经常洗手,保持工作场所 清洁,避免用肉眼看不见 的病毒传播。
健康监测
疫苗接种
定期接受身体检查,发现 健康问题及时处理。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详解共35页文档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详解共35页文档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详解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暴露一、职业暴露的概念: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分级:1、一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皮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三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三、暴露源分级:根据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轻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四、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1、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 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预防性用药:(1)用药原则:①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②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③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2)用药方案:向当地疾控中心联系药物,用药时间越早越好。

①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录酶制剂,双肽芝(AZT+3TC)两种药物联合制剂。

AZT是齐多夫定;3TC是拉米夫定,使用常规剂量,连续使用28天。

②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③预防性用药应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小时,既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3、随访: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6个月以后监测正常的,职业暴露风险基本为零。

4、登记和报告:一旦职业暴露4小时以内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报告卡,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24小时内进行丙肝(HCV)乙肝(HBV)HIV抗体监测,其监测报告保存。

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隔离原则:1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2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3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4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5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6 建筑布局符合第五章中相应的规定。

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1、患者的隔离 (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2 )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2、医务人员的防护 (1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三、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1 、患者的隔离(1 )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2)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3 )应严格空气消毒。

2、医务人员的防护(1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环境要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

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二)准备质量标准 1、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

2、备齐用物。

3、治疗盘、无菌持物钳或镊,浸泡于消毒溶液内,无菌溶液、无菌包布、无菌容器及物品、无菌手套、弯盘、75%酒精、无菌棉签。

4、查对无菌物品、灭菌日期及手套号。

5、用物排放有序,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1、选择清洁、干燥、宽阔的场所进行操作。

2、解开无菌包系带卷放在包布下边。

3、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

用无菌钳(镊)取出一块无菌巾放于治疗盘内,剩余部分按原折痕包起扎好,并注明开包时间。

4、铺无菌盘:单巾铺盘:双手拇、食指捏住治疗巾两上角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内面为无菌区,盖的半幅成扇形折到对面无菌盘上,开口边向外,放入无菌物品后,边缘对齐盖好。

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一次,以保持无菌。

双巾铺盘:双手捏住无菌巾的左右两上角的外面,轻轻抖开,由远向近铺于治疗盘上,无菌面向上,放入无菌物品。

依上法夹取另一块无菌巾,由近侧向对侧覆盖于治疗盘内上,边缘多余部分反折,不应暴露无菌区。

5、打开无菌容器盖,必须把盖的无菌面(内面)向上,放在稳妥处,夹取所需物品放入无菌盘内后立即盖严。

6、倒无菌溶液,仔细检查核对溶液后,面对瓶签两拇指将橡皮塞向上翻转,再用一拇、食指将橡皮塞拉出,用食、中指套住橡皮塞,另一手(或同一只手)握住瓶签倒出少许溶液冲净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所需溶液于无菌容器中,套上瓶塞并消毒翻转部分与瓶颈(从非污染处到污染处)后立即盖好,并注明开瓶时间。

7、打开无菌盘上层无菌巾一部分,核对无菌手套袋上所注明的手套号码、灭菌日期和消毒指示胶带,然后将手套袋摊开,取出滑石粉包,将粉擦于手掌、手背和指间,以一手掀起手套内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使手套的两拇指相对,一手伸入手套内戴好,再以戴好手套的手伸入另一手套的反折部分,依法戴好另一手套,将反折部分翻转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揭开无菌盘进行无菌操作。

8、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不可触及容器内面及边缘。

9、开包递送无菌物品时,一手托起无菌包,另一手打开无菌包一角,将带子卷起夹在托包的手指缝内,另一手依次打开其它三角并抓住递送或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入无菌容器中(无菌区域内)。

10、操作完毕,从手套口翻转向下脱去手套,整理用物。

(四)终末质量标准1、操作有序,方法正确,无菌概念清楚,无菌观念强。

2、能口述无菌操作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五)注意事项1、开包后的无菌包和开封后的无菌溶液有效期均为24小时,无菌盘有效期限不超过4小时。

2、无菌持物钳取时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及溶液以上的容器内壁。

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用后立即放入容器中。

如到远处夹取物品时,无菌持物钳应连同容器一并搬移,就地取出使用。

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用于换药和消毒皮肤。

无菌持物钳及其浸泡消毒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二次,并更换消毒溶液及纱布。

门诊换药室或使用较多的部门,应每日清洁消毒一次。

3、使用无菌瓶内的溶液时,不可将无菌敷料堵塞瓶口倾倒无菌溶液,或直接伸入溶液瓶内蘸取,以免污染剩余的溶液。

4、无菌包内物品不慎污染或无菌包浸湿,外界微生物可渗入包内,造成污染,需重新消毒。

5、戴手套时应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而戴手套的手则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戴手套后如发现破裂,应立即更换。

脱手套时,须将手套口翻转胶下,不可用力强拉手套边缘或手指部分,以免损坏注射原则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注射前护士应洗手、戴口罩,衣帽整齐,病人注射部位正确消毒。

二、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

静脉注射应见回血才能注药,皮下、肌内注射无回血时方可注药。

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除做好三查八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八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外,还须检查药物有无变质、沉淀或浑浊,药物是否过期,密闭是否完好,有无配伍禁忌。

四、根据注射途径、药液量及性质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

五、注射药液按规定注射时间抽取,注射前排尽空气,防止空气栓塞。

六、熟悉掌握注射技术,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