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素养
榆中九中孙富艳
关键词:美育审美实践活动班主任组织活动
内容摘要:传统的审美教育在社会转型期产生了新的要求。美育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审美实践活动,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引导人潜在的审美感知,去发现美、审视美、辨别美、判断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学校自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审美和素养。班主任在学校的活动中设法组织同学全员参加。在逐步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体验、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与人合作等美育的内容不知不觉中交融交流。活动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还能调剂生活,提高学习效果。活动中孩子们成了艺术家。
正文:
如今我国正处在一个高度物质化、高度信息化的特殊时期,也是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人们面临一系列问题,如环境问题、诚信危机、审美异化等等。这些对中小学传统的审美教育产生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叫美育。美育包含审美和教育两个部分。所谓“审美”,首先,它是以人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审,是一个动作,有审视、判断、辨别、发现和认识的含义。其次,这种实践活动反映的是主体对
客体对象一种美的认识和感知。它体现为一种发现美、审视美、辨别美、判断美的能力,甚至还是一种创造美的能力。美,则泛指美的事物、美的画面、美的感觉、美的思想,是具象与抽象的综合,包含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是和谐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有机组合和呈现。因此,审美本身就是一种选择,选择的结果反映出一个人综合知识和文化感知的水平。所谓“教育”,在我国,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它以施教的形式,通过教与知识和正确的社会规范使人成才或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说文解字》中,“教育”被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西方,教育源于拉丁文educate,原意解释为“导出”“引出”,它的意思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原有潜在于人的身体和心灵深处的某种本能和素质引导出来。它更加强调人性内在能力和潜能的开发和引导,是一种顺势利导的活动。
由此可见,美育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审美实践活动,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引导人潜在的审美感知,去发现美、审视美、辨别美、判断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当前的美育已经不是简单的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它是各个学科的综合体现。学校自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在中小学中审美教育的本质,不但要通过培养学生和谐的审美情感,促使其塑造高尚的人格,而且还要通过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态度和审美人生观,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审美水平,使每一
个人都是生活的艺术家。
我所在的学校每年五月都要举行艺术节。艺术节大多分两方面进行,歌舞等艺术表演类和美术书法等艺术作品展。其实是坚持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也是对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的一种综合展示。在组织学生参加艺术节的实践中我深深的认识到活动更能快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审美和素养。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家长更注重在“育”上花精力花钱财。每个班总有几个孩子在社会上专门的舞蹈班、美术班学习。每年的艺术节也相应由这样的孩子挑大梁。比如歌舞等艺术表演类的节目,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曲子编动作,手把手的教同学。虽然新衣服弄脏了,白皮肤晒黑了,可劲头依然足热情任然高。活动把原本潜在于他们的身体和心灵深处的在艺术方面的素质和经过努力享受成功的欲望引导出来了。这样看来,举行艺术节是发展个性提高能力的有效方法。
可是有经验的班主任也会发现,艺术节上似乎除了民族舞就是现代舞,抛了书法作品也只有手工制作。一个班初中阶段的三年,参加者基本一直是固定的几个同学。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和素养?
为了班级的荣誉,为了孩子们的上进心,更为了集体的凝聚力,更多的班主任开始想办法。帕斯卡尔有一段著名的话:“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自然界的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考的苇草。”在思考中,我渐渐地发现如
果将各个学科综合,组织学生群策群力,以一个班集体的力量共同创作一个节目或作品,不仅节目、作品的质量高,而且对班集体的凝聚力,对学生的创造力会更好的起培养作用。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情趣及审美创造力必然得到提高。
在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充满挑战的今天,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时代发展的需要。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是教师的职责。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离不开动手动脑。对于思维活跃爱动爱玩的学生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他们把造型活动作为一种游戏,尝试运用各种材料,逐渐了解和掌握材料性能和表现技法。因此,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在“做”中积累的,能力是在活动中锻炼的。
就拿这两年我组织学生准备艺术节的事例来说吧。学习了“民俗文化”这一单元后,课堂和综合性活动中我要求学生自主组合表演其中的某一课。惊喜的发现学生表演的挺有亮点后,我灵机一动将表演课本剧定为本年艺术节的表演类节目。本着“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要三思然后学生行”的班级活动开展理念,我先上网、读资料理解“课本剧”的相关知识。接下来,我充分发挥语文老师的优势,对课文进行了改编,尽量做到语言口语化,故事情节冲突鲜明。“剧本”完工后,我把它交给班长,由她选择演员,组织分工,进行排练,要求是只能占用音乐、
美术课,一周时间基本成型。一周后的综合课,班长请我看排练结果。演员是我意料之外的同学,但已经都能熟练地串演所有的情节了,并且演的像模像样。原来班长采用了演员招标制,现演现挑,这样就保证了演员的积极性和能力。针对表演,观看的同学又提出了一些建议。表演后我针对班长提出的道具怎么做来向全班征求方法,结果一个同学愿拿自家的大折扇,一个同学说他练习书法自己能做招牌自己写店名,另外的毛巾、茶碗、伙计的服装都在同学们爷爷奶奶的用品中解决了。发挥全班同学的力量,你会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这一次艺术节,我只是一个编剧,班长可以称得上导演,同学们承担了演员、剧务、舞台、背景的种种工作。班级的凝聚力有了,以往个人能力有限不参与的同学也发挥了该有的作用,学生的审美和素养在活动中似乎没有刻意但都得到了锻炼。
有了上一次的成功,我对参加艺术节有了自己的理念。首先选择节目很重要,它决定了努力后成功的可能性。要不走别人的老路,要考虑节目将各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有内涵有新意。做节目前与学生沟通征求意见更重要,这样会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会有成功的必然。这样一个班就是一个剧组,班主任和班干部就是导演和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不会参与者累死,其余的同学作为旁观者闲死,甚至无事生非。(如果不全员参与,班主任看节目时,不参与者往往会无人管理而乱成一团。)这一次的艺术节时,别的班练得热火朝天,我任稳住不动。直到学生在我面前提醒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