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里根时期的经济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评里根时期的经济政策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高立
摘要: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滞胀”危机之中,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里根就任总统期间,面对日益严峻的“滞胀”危机,采用了“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学说,对传统的经济政策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降低社会福利开支和税收额度。这一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对当时以及其后的美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里根经济政策
一
2007年8月,一场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而引发的“次贷危机”席卷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进而蔓延至全球演变成为一场罕见的世界金融危机。从这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之中我们可以总结得出许多的经验教训,其缘由固然是有金融家、银行家的贪婪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美国金融秩序以及金融发展、金融监管失衡,经济层面出现了问题。所以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加强制度建设是极其重要并要引以为戒的。时至今日,世界大多数国家尚未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经济发展仍然徘徊不前甚至处于倒退之中,危机的发源地——美国也在苦苦寻觅良方以重整经济。有鉴于此,不妨回顾一下历史,在近四十年前的那场危机之中,奥巴马的前任——里根总统是采用什么样的策略使美国走出数十年经济“滞胀”的。当然这两场危机原因各不相同,但历史是一面镜子,总会给后人一些启发与警示。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中,罗斯福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政府大力举办国家投资的工程,实行“以工代赈”;制定了社会保险法,奠定了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改革了税制,对高收入者和公司征收高额的附加税。可以说罗斯福的新政是与凯恩斯主义不谋而合的。凯恩斯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不惜冒出现财政赤字的风险来增加投资,以刺激消费。罗斯福的新政策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而此后的美国历届政府大都奉行
凯恩斯主义。事实上在二战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的确是美国历史上经济增长的黄金期。但是到了六十年代末,凯恩斯主义扩张性经济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并且愈演愈烈。到了七十年代初,美国经济经历了比例极高的通货膨胀和失业,二者交织在一起就是我们一直通常所说的“停滞性通货膨胀”即“滞胀”。[1]从1973年到1980年,消费物价指数平均每年上涨9.3%,失业率在70年代上半期平均为5.5%,到了下半旗则上涨到7%,而同期美国人均实际收入则下降了6%。[2]就像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上台时所说的那样:“今天的美国遇到了我们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美国正是在对付周而复始的危机中耗尽了物质和精神的力量,从而使自己处于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
二
“滞胀”时期,美国经济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问题,一,通货膨胀严重。“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金融现象”[3]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好坏。1977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7%,但这个数值并没有停止,到了1978年更是达到了9%,1979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4%[4]。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195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国家的57.8%,但是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地位越来越小,其他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赶上并超过了美国而且缩小了这之间的差距。1980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比重已降到了26.7%。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从这一数据很明显的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在衰退之中。三,劳动生产率降低,工业份额下降。美国整体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在工业生产的一些关键性领域中,竞争优势日渐削弱,尤其是美国劳动生产率×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在1975到1980年下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数值,只有1.7%,远低于同时期的日本、法国甚至意大利。而与此同时美国的工业生产份额占世界的比重也随之降低。四,工业产品竞争优势削弱。在国内产品市场,美国在相当一部分尖端技术领域尚保持着领先优势,但这种领先优势逐渐削弱,有的部门已经为日本和西欧所代替。对外出口规模缩小,进口规模越来越大,贸易利差愈加庞大。以上都说明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以及对外竞争优势的减弱。
那么美国经济那么引发70年代这场前所未有的“滞胀”危机原因何在呢?首先的诱因是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国家一直提升了石油价格,引发了西方国家石油危机。油价的大幅提升使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美国生产严重受挫,经济停滞,同时,产品成本的提高又导致了通货膨胀。其二应该是美国战后福利开支和高额的税收。历届美国总统竞选时为了取悦于民,经常会提出一些新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为此也要保持高额的税收。美国的福利开支1950年到1980年增加到1561亿美元。从1960年到1980年的年增长率全部达到8.4%,大大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高额的税收影响了投资与生产的发展。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实施,使得在生产停滞、失业率较高的情况下,整个社会仍可以保持较高的购买力,这是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里根提出:“尽管我们的税赋负担极为沉重,它仍然未能满足政府开支的需要。几十年来,我们积累了大量的赤字,现在是唤醒这一工业巨人,让政府回到其应有之位,减轻惩罚性税收负担的时候了。”第三个原因是出于对抗前苏联的考虑。二战以来,美国一直称雄与世界,这给美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利益,也使美国人民普遍有了优越感。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失败以及70年代苏联军事实力的迅速膨胀给了美国巨大压力,因此加紧改革以对抗苏联显得极为迫切。
三
里根上台后提出了自己的经济重整计划。他首先采用了供应学派的经济理论。这一学派认为:供应即生产本身能够创造需求,强调促进经济增长的最好办法是刺激供应。该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指出,税率过高会使人们不去努力工作和储蓄,还使一部分人设法逃税,因此反而会使税收减少。如果降低税率并达到一个合适的点,就可以刺激储蓄和投资,促进生产,政府的收入反而会增加。里根就任总统的当年就颁布了《经济复兴税法》,开始了美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减税。建水的同时,里根对社会福利制度也进行了改革。1981年至1982年,里根共削减了486亿美元他认为不必花的钱,其中主要是社会福利开支。1983年,里根政府又抛出了一个改革方案,在不彻底改变原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又减少了一些保障项目。联邦政府承担的某些责任转移到地方政府,推行新联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