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里根时期的经济政策
美国1980年代的经济政策及其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
1980年代是美国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革的十年。
随着当时美国总统里根上台,他实行了一系列被称为里根革命的自由市场经济政策,以期促进经济增长和刺激创新。
这些政策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美国1980年代的经济政策之一是税收政策的。
里根政府推出了1981年的经济复苏税法,大幅降低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率。
这一政策的目标是减轻个人和企业的税负,激励他们增加投资和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这一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果,帮助美国走出了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并在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强劲的经济增长。
然而,这种供给侧的经济政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减税导致了增加了国家负债,增加了财政赤字。
另一方面,这些减税政策并没有实质性地促进社会福利和广泛收益的提高,反而加剧了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和分配不公。
此外,减税也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限制了政府在改善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投资。
这种资金短缺限制了美国在全球竞争中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1980年代的美国经济政策还采取了一系列的金融自由化措施。
里根政府推动了银行业的去监管,放宽了金融市场的管制。
这种政策促使银行和金融机构更加自由地运作和创新,但也带来了金融风险的增加。
同时,中央银行也开始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货膨胀。
这些政策使得利率上升,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流入美国,加强了美元的地位。
然而,这些金融自由化政策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问题。
金融自由化和银行监管的减少导致了金融风险的快速累积,最终引发了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股市崩盘。
这一事件震惊了全球金融市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此后,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并重建投资者信心。
最后,1980年代的美国经济政策还涉及对国际贸易和外国竞争的管理。
里根政府强调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试图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并支持美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为这一政策的一部分,美国与加拿大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这也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前身。
简评里根时期的经济政策
简评里根时期的经济政策简评里根时期的经济政策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高立摘要: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滞胀”危机之中,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里根就任总统期间,面对日益严峻的“滞胀”危机,采用了“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学说,对传统的经济政策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降低社会福利开支和税收额度。
这一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对当时以及其后的美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里根经济政策一2007年8月,一场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而引发的“次贷危机”席卷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进而蔓延至全球演变成为一场罕见的世界金融危机。
从这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之中我们可以总结得出许多的经验教训,其缘由固然是有金融家、银行家的贪婪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美国金融秩序以及金融发展、金融监管失衡,经济层面出现了问题。
所以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加强制度建设是极其重要并要引以为戒的。
时至今日,世界大多数国家尚未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经济发展仍然徘徊不前甚至处于倒退之中,危机的发源地——美国也在苦苦寻觅良方以重整经济。
有鉴于此,不妨回顾一下历史,在近四十年前的那场危机之中,奥巴马的前任——里根总统是采用什么样的策略使美国走出数十年经济“滞胀”的。
当然这两场危机原因各不相同,但历史是一面镜子,总会给后人一些启发与警示。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中,罗斯福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
罗斯福政府大力举办国家投资的工程,实行“以工代赈”;制定了社会保险法,奠定了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改革了税制,对高收入者和公司征收高额的附加税。
可以说罗斯福的新政是与凯恩斯主义不谋而合的。
凯恩斯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不惜冒出现财政赤字的风险来增加投资,以刺激消费。
罗斯福的新政策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而此后的美国历届政府大都奉行凯恩斯主义。
里根经济学模式名词解释
里根经济学模式名词解释
里根经济学模式是指美国政治领袖里根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学模式,旨在解决美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该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加强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协调,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双赢。
里根经济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机制的强化:里根经济学模式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经济活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政府应该将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的方向上,同时确保市场机制的公平和透明。
2. 公共支出的增加:里根经济学模式鼓励政府增加公共支出,例如基础设施投资和社会保障支出等,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 减税政策:里根经济学模式主张通过减税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政府应该降低税收负担,帮助企业和投资者更好地开展业务。
4. 政府干预的适度:里根经济学模式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应该适度,避免过度干预导致市场失灵。
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政策,例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以支持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里根经济学模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借鉴。
它不仅有助于解决美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经济增长模式。
里根经济学模式的意义在于,通过加强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协调,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双赢。
政府应该将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的方向上,确保市场机制的公平和透明,同时采取适当的政策,支持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里根革命名词解释
里根革命名词解释里根革命(Reagan Revolution)是指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税收改革、财政紧缩、国防强化以及对联邦政府规模的缩减。
里根革命的目标是通过减少政府干预来提高经济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
里根革命的政策也包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及对环境保护、劳工和移民政策的变化。
里根革命的政策在其任期内得到了广泛执行,并在他的继任者乔治·布什(George H. W. Bush)的任期内得到了延续。
里根革命的政策受到了广泛的争议,有人认为它们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水平,但也有人认为它们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里根革命的主要政策包括:税收改革:里根革命包括了两次大规模的税收改革——1981年的经济恢复税收法案(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和1986年的税收改革法案(Tax Reform Act)。
这两次税收改革都大幅度降低了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税率。
财政紧缩:里根革命还包括了对联邦预算的大幅削减,以及对政府规模的缩减。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联邦政府的规模,并将资金转移到国防和其他领域。
国防强化:里根革命还包括了对美国军事力量的扩张和加强。
这些举措包括增加军费支出、建造新的军事基地和武器系统、以及加强对战略核武器的控制。
社会保障改革:里根革命还包括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延长退休年龄、减少社会保障福利的范围,以及增加社会保障税的税率。
环境保护改革:里根革命还包括了对环境保护政策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减少对环境的监管和管制,以及降低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
劳工政策改革:里根革命还包括了对劳工政策的改革,包括减少对劳工权利的保护,以及降低劳工组织的权力。
移民政策改革:里根革命还包括了对移民政策的改革,包括减少对移民的援助和保护,以及加强对非法移民的打击。
里根经济学及其对当下启示
里根经济学及其对当下启示陈锐摘要:美国经济于20世纪60年代末步入低谷,在经济的衰退和宏观调控的混乱之中,里根于198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基于自身保守主义理念,里根政府结合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货币主义等保守主义经济学说,推出了一整套经济措施,扭转了美国经济的衰退,被称为“里根经济学”,对当时和后来的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里根经济学减税通货膨胀金融发展创新一、里根经济学及措施1980年11月4日,罗纳德·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
当时里根政府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他既要设法遏制通胀,将美国经济从衰退的深渊中拯救出来,又要面对西德和日本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凶猛的经济攻势,更要面对苏联在全球范围对美国施加的政治和军事压力。
对此,里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措施。
减税。
降低公司相应税率,通过实施加速折旧政策、降低公司所得税税率和资本增值税等,里根政府大幅减轻了美国企业的税负;降低储蓄收入的税负,对相关利息收入和股息收入进行减税;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并且简化了相关税则;规定企业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可折抵税收。
削减联邦政府预算。
里根政府秉承保守主义理念,主张减少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减少政府预算开支,削减了政府有关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如食品券、儿童抚养补助、医疗补助、失业保险金、伤残保险金、退伍军人福利和老年残废救济等。
通过这些项目的减少或取消,政府开支大为减少。
撤销和放宽管理企业的法令规章。
当时的美国企业不仅负担着较日德等国竞争对手更高的税率,更受各种国内法规的严格限制。
里根上台后致力于改变这一状况,在他的努力和影响下,美国政府事实上放弃了严格执行反垄断的《谢尔曼法》,并对一系列不利于美国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修改。
控制货币发行,造成了事实上的高利率。
面对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趋势,里根大力支持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的货币主义实验,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数量,为美国经济下了一剂猛药。
货币主义实验效果明显,但代价是失业率迅速上升,达到惊人的%。
美国里根时期政策和文化对于其他地方的影响
美国里根时期政策和文化对于其他地方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美国的一个辉煌时期,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
里根时期对美国以及整个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逐渐扩散到了其他地方。
本文将从政策和文化两个方面探讨里根时期对于其他地方的影响。
一、政策影响1.1 削减福利和财政紧缩里根政府对福利开支的削减和财政紧缩是里根时期最为著名的政策举措之一。
他认为国家不应该把钱给那些靠政府救济生活的人,而是应该通过减税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来推动经济增长。
这种政策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也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一些欧洲国家也开始逐渐削减社会福利和政府开支。
1.2 冷战的升级里根时期的外交政策十分强硬,他宣称要对抗“魔鬼”,并加强对苏联的压力,同时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即在太空建造反导系统。
这种政策的直接结果是加剧了冷战的紧张局势,而且冷战统治了整个世界局势数十年,对于世界的影响深远。
1.3 科技和创新的推广里根政府通过改革政策,推动了市场竞争和私人企业的创新,对科技和创新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种政策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效果,促使了美国的科技革新和工业进步,而这种模式也被其他国家效仿。
二、文化影响2.1 美国梦的再次升华里根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硬朗都加强了美国民族主义的情怀,重振了美国梦的理念。
美国梦代表了一种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念,在里根时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推广。
这种理念不仅激励了美国的公民,也推动了世界其他地方民众的自由追求。
2.2 明星文化的崛起里根时期崇尚商业和娱乐,各种娱乐节目和电视剧层出不穷,美国的传媒产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
很多明星在这个时期开始变得举世闻名,比如玛丽莲·梦露、西尔维斯特·史泰龙、迈克尔·杰克逊等。
这种文化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被放大到了全球,这些文化符号也成为了西方文化和美国文化的代表。
美国里根经济学
这两个学派的理论,加上里根自己的政治设想,就形成了“里根经济学”。里根以货币学派政策对付通货膨胀,以供给学派政策对付经济停滞。罗斯福上任之后,立刻开始扩大政府在经济领域的权力,而里根上任之后,立刻着手削减政府对于市场的权力。1981年上台伊始,里根即提出“经济复兴计划”,其中包括四条施政纲领:减税,削减预算支出,撤销或放宽政府管理企业的有关法令规章,控制货币供应量。这其中蕴涵的基本经济哲学就是减少政府对于经济的控制和干预。
里根经济学的左膀右臂
好在,经济学和美国社会思想观念的潮流已经发生了变化。不管是民众还是经济学家,还有部分财经官员,都朦胧地意识到了,政府也是可以失灵的。而奥地利学派、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则从理论上对此提供了坚实的论证。
启发了未来的里根的一位人物是芝加哥学派的领袖米尔顿·弗里德曼。弗里德曼首先质疑的是新政体制的原则。他认为,30年代的大萧条,并不是自由企业制度造成的,而恰恰是政府管理货币的失败造成的。因而30年代之后政府大量干预经济,无异于缘木求鱼,滞胀乃是必然的。在芝加哥学派看来,国家干预总是利大于弊。他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了新的原则:打碎大政府,让市场竞争发挥效力。他也提出了他的宏观政策工具:货币主义。政府应当放弃凯恩斯最青睐的财政政策,而更多地关注货币供应状况。而且,为了防止政府刻意操纵货币,他建议,中央银行最好按照一个固定的速度向市场供应货币,以保持价格稳定。在里根上台之前出掌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沃尔克,所奉行的就是修改后的货币主义。他也受过奥地利学派一些经济学家的影响。
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一、里根经济学的概述里根经济学是美国总统里根经济政策的核心思想,它旨在“放权”让每一个企业尽快成长,改善经济环境,提高全民的经济条件,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本质上,里根经济学是指美国总统里根在他的任期中推行的经济政策,它的设计考虑到经济原则,能够有效地改善经济环境,促使每一个企业的成长,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和民生福祉。
二、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坚定的财政政策里根经济学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和实现经济增长,因此坚持实施财政政策是里根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里根政府认识到,通常情况下,政府使用会把部分税收转移到其他经济领域,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为此,里根政府努力控制税收和其他财政开支,减少政府的介入,使他们能够全力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2)放权政策放权政策是里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里根政府认为,只有放松政府管控,允许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才能改善经济环境,使国家经济处于健康发展状态。
里根政府认为,放松政府管控,推行市场经济,改善国家经济环境,加强激励机制和经济机制,可以促进更多企业的形成,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和民生福祉。
(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里根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它认为,只有实行合理的货币政策,才能维持经济增长,促进投资刺激消费、提高经济效率和民生福祉。
因此,里根政府设立了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并依照不同的经济形势进行不同的措施,以支撑国家经济发展。
三、里根经济学的意义里根经济学的实施,使美国经济在其任期中出现了明显的发展,尽管也存在许多不足,但总体上,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里根经济学对当今经济学有一定的影响,它的实施提醒了人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在实施经济政策时,应该考虑经济原则,考虑经济形势,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福祉。
论里根的经济政策
目录引言 (2)中文摘要 (3)中文关键词 (3)英文摘要 (3)英文关键词 (3)正文 (4)一.里根经济学的诞生 (4)二.里根经济学的夭折 (6)三.里根实用主义经济政策的确立 (8)四.里根的“赤字政策”与全球化 (11)(一)全球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11)(二)全球化下的里根赤字 (13)五.评论 (14)参考文献 (15)引言里根时期的经济政策曾经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热门,但是至今,在给里根经济政策的定论上还是存在很大分歧的。
我们国内的主流学者如杨鲁军认为这是里根得力经济政策的明证,但是,美国国内的主流经济学家比如萨缪尔森、赫伯特·斯坦就认为这主要是美国经济从1978~1982周期性衰退后的周期性回升。
我认为杨鲁军所依据的是大量的名义类的数据,这类数据本身只能显示经济冷热,而不能反映美国经济整体运行质量。
赫伯特·斯坦认为里根的总统政策的混乱,以及对通胀、赤字的无视、减税政策的不可知性充分暴露里根政策“滑稽”所在。
他只对里根后来的货币政策存在少许赞同。
这也有偏颇之处,里根经济政策的成功正是源于1981~1982年美国经济在里根的供应学派理论和通货紧缩政策共同作用之下跌入谷底,从而能够充分挤出经济中的泡沫,比如股票和地产下挫40%,也使得政府能够比较容易地去除虚高的工资和物价。
经济的泡沫成分用常规的方法是很难去除的——因为人们在积极的预期下根本不知道经济中的泡沫究竟有多大,同时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也不可能去除经济中的泡沫。
事实上,里根上台伊始的经济政策也不是为了去给美国的经济减肥,而是想让美国的经济长得更胖一些,比如他出台的一些刺激投资的政策,但是由于他们政策本身的失败而达到了减肥的效果。
减肥之后的美国经济有了一个比较快的平稳成长期,这里面里根的经济政策的功劳还是很大的。
本文主要介绍美国总统里根在任8年的经济政策极其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里根经济政策得失的分析,了解里根经济政策产生、发展的主体脉络。
1981-1984年里根政府经济政策分析
人所得税 , 18 年 l 从 9 1 0月 1日 到 18 9 3年 7月 1日
里 根所要 面对 的就是 困扰美 国经 济 已经 十年之 久的滞胀 。7 0年代 以来 , 国经 济在 困难 中踱 步 , 美
收 稿 日期 :00— 5— 4 、 、 21 0 2
3 月共减 了 2 % 。个人 收入 中利息 、 3个 3 红利 等非劳 动收入 的最 高税率 18 底从 7 %减 为 5 % 。资 92年 0 O
作者简介 : 左雷( 9 1一) 男 , 18 , 吉林长春人 , 讲师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世界史 、 世界文化 、 文化产业研究 。
第 7期
左雷 :9 1 94年里根政府经济政策分析 18 —18
本收益 税 1 8 9 6月从 2 % 减为 2 % 1年 8 0 o减 免企 业
当时 , 国的 资本 主 义经 过 飞速 的 发展 进 人垄 美 断时期 。资本 主义经 济危机 出现 了新 的情 况 。 自从 罗斯 福新政 开始 , 始采 取 福 利 国家 政 策 和 国家 垄 开
断政策, 干预经济, 缓和社会矛盾。“ 福利 国家” 可 以说 很大 的程度 上 克服 了当 时 的经 济危 机 , 很 长 在 的一段 时 间内使 资 本 主义 经 济增 长 , 会 繁荣 。但 社
第2 0卷
第 7期
长
春
大
浅析里根经济学
浅析“里根经济学”(2014-07-31 11:13:42)标签:股票【前言:纵观目前布什政府的经济政策,基本上是当年里根政府经济政策的翻版,而且其实施过程的走势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从里根经济学可以看到布什经济政策的梗概,以及它们对美国经济已经或将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里根经济学,是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是当年苏联与美国竞争过程中里根政府的一个惊人之笔,也是刻画美国与苏联一个走向兴盛、一个走向衰败的分水岭。
我一直坚持认为,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成就,极大程度上仰赖了里根政府奠定的经济成果。
通过本文,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原委。
需要说明的是,1985年的当时,中国官方经济理论界对里根经济学所持看法是基本否定的,曾经担心本文的发表会遇到一些麻烦,结果却被评为优秀论文,这却是本人始料不及的。
】【浅析“里根经济学”】评价一项经济政策,不应完全依据它采用的是哪种理论或对这种理论的偏离程度,主要是去参考其社会实践的效果。
正如我们中国人评价毛泽东思想时,依据的是它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与结果,而不是纠缠于它是否偏离了马列主义原教旨一样。
“里根经济学”只是一项经济政策,它以供应学派与货币主义思想为源泉,充满了保守主义的意识风格。
正如里根在上海复旦大学演讲时所说,我认为我们的价值之根本就在于个人自由,而个人自由的核心是经济上的自由;如果人民群众在经济上得到了自由,就不再需要任何人向他们发号施令了。
这至少是向凯恩斯主义的干预论发出的挑战。
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随即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经济复兴计划,其主要内容为:1.大幅度减税,以鼓励储蓄与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里根政府的经济顾问们认为:高税收是抑制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个瓶颈,它减少了了从商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收入,鼓励了消遣,有损于生产积极性;他们甚至认为,税收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制动器,只有减税才能促进经营活力,加快经济发展。
这是供应学派的观点。
2.用提高银行利率等措施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紧缩信贷,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美国总统里根的改革是怎样的
美国总统里根的改革是怎样的美国第40任总统是罗纳德·威尔逊·里根,他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其在任期间做了许多改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总统里根的改革,希望大家喜欢!里根的改革里根改革是指时任第40任美国总统的里根针对美国时局现状做出的相应的政策上的改变。
在1980年里根初上任的时候,美国经济遭遇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可怕的灾难,里根政府根据“供应学派”的经济学知识,果断发布了有关经济的新政策,也就是“里根经济学”,成功力挽狂澜,将美国这艘经济巨舰重新拉回了驶向巅峰的道路。
但是在里根的第二届任期内,他又结合国内实情,果断采用了被称为“老古董”的凯恩斯主义的一些主张,继续正确地引导了美国经济。
里根改革的后果,就是使原本的政府在自由贸易市场的控制作用不断下降,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也越来越小,但是特殊情况特殊手段,不得不承认的是,里根改革在当时美国的经济背景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里根改革分为几个方面,其中关于经济问题,除了减少社会福利、降低企业税率之外,还减少了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使用紧缩货币的政策成功控制了通货膨胀,恢复了美国的经济,但是却减少了美国政府的经济收入,这也使美国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
里根改革还包括反对堕胎、反对共产主义、加强军事能力、直面恐怖分子等等,在里根的两届任期内,他先用掉一个任期解决了美国内部的经济问题,使民众能够安居乐业,安心生活。
在第二个任期内他又态度强硬地对抗国际上的不和谐声音,强横地插手各国事务,加强美国的硬实力,因为他始终相信只有实力才能换来真正的和平。
里根访华里根是美国第40任总统,在他任期内发生了许多被美国人民称赞的事情,是里根的惊天手段使美国经济重新回到了蒸蒸日上的航线上,也是里根强硬的外交手段挽回了美国在因为拯救国内经济的同时失去的国际地位。
里根访华发生在1984年4月26日,总共在中国待了六天,受到邓小平的高度重视。
里根政府的新国际经济战略初析
里根政府的新国际经济战略初析美国第二届里根政府成立以来已就一些重大国际经济问题倡导了一系列国际行动和动议,其对外经济战略表现出突出的主动性,跟第一届里根政府似有所不同㊂这是当前国际经济领域内一个值得注意和研究的动向㊂它对今后一个时期内国际经济的格局无疑会产生重大影响㊂本文拟就这个新动向产生的背景㊁主要表现和实质进行初步分析,并就产生的影响以及我们的对策提出一些看法㊂一第一届里根政府把它的经济政策的重心放在国内经济方面㊂里根1980年竞选,1981年组阁㊂当时,美国在经历了十五年的 停滞膨胀 之后,又进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一次 衰退 ㊂通货膨胀率在1980年高达12.6%;失业率在1980年为7.8%,至1982年年底升到10.8%,创40年代以来的失业率纪录;生产率增长率在经历长期下降之后,于80年代初降到不足1%,远远落后于日本㊁联邦德国等主要经济伙伴国㊂高通货膨胀率㊁高失业率等紧迫的国内经济问题自然成了第一届里根政府悉心关注的重心㊂第一届里根政府的经济战略是以供给学派理论作为它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㊂供给学派把70年代的 滞胀 主要归咎于美国在 二战 后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理论与政策,指责它为追求 充分就业 而滥用财政㊁货币手段去人为地扩张总需求,既削弱了储24黄范章集蓄与资本形成,导致生产率的增长率下降,竞争能力削弱,又过度刺激了需求,加剧通货膨胀,造成国民经济既 滞 又 胀 的局面㊂为此,里根及其主要幕僚无论在竞选期间还是在执政之后,都大声疾呼要在经济路线㊁政策,理论方面改弦更张,把经济政策的重心从 需求 方面移到 供给 方面来,大力推行所谓 经济复兴计划 ㊂他们为鼓励储蓄与投资而厉行减税,不惜冒扩大财政赤字的风险;他们把遏制通货膨胀置于比 充分就业 更为优先的地位,坚持紧缩的货币政策而不惜加剧经济衰退和失业;他们还把国内经济问题置于优先地位,认为贸易逆差主要靠提高竞争能力来解决,美元贬值主要是国内通货膨胀的加剧造成的,对外经济地位的改善主要取决于国内经济情况的改善㊂所以,第一届里根政府主要关注国内经济问题的缓解,而在对外经济方面则主要采取 守 势㊂事实上,这时被高通货膨胀率㊁高失业率弄得焦头烂额的美国也没有力量在国际上采取重大的或有影响的经济行动㊂第二届里根政府成立(1985年),正值美国和西欧的经济都已先后复苏,美国的投资迅猛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连续下降,通货膨胀率从1984年的4.3%降到1985年的3.6%,失业率从1984年的7.4%降到1985年的7.1%㊂尽管预算赤字高达2000亿美元,但高实际利息率每年吸引着800亿 900亿美元的外资流入㊂长期的美元贬值已转为美元连年升值㊂美国国内经济形势总的说来比前期是缓和多了㊂与此同时,美国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面临着一些紧迫问题㊂国际债务问题不仅危及美国金融资本的利益,而且威胁着美国 后院 (拉美地区)的政治安定;美元超值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出口;保护主义的盛行加剧了美国与其主要伙伴国的矛盾㊂在此情况下,美国既迫切要加强它对第三世界(特别是拉美地区)的经济控制,也迫切要调整它与主要伙伴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并借此修葺自布雷顿体系崩溃以来被削弱了的美国在西方世界的经济领导地位㊂为了实现这些战略目标,里根政府便把自己很大一部分注意力转向对外经济方面,并急切地倡导了一系列国际行动㊂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贝克推动西方五国达成 纽约协议 ,集体干预美元汇率;同年10月贝克提出解决国际债务问题的 新战略 ;1986年4月美国又推动西方主要货币国家集体采取降低利息率的行动;5月底里根和贝克通过西方七国东京会议达成 协调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议㊂真是紧锣密鼓,一幕接一幕出台!贝克6月3日在美国银行家协会上直言不讳: 纽约协议所开始的进程表明了这个事实:美国在制定国内政策时可以把对外经济关系的考虑置于次要地位的时代,业已过去了㊂ ①一种急于推行新的对外经济战略的热切心情,跃然纸上㊂现在,我们从国际债务问题㊁国际货币制度问题这两个方面来考察美国对外经济战略的主要表现㊁内容及其实质㊂二据世界银行最新统计,1985年年底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为9500亿美元,预计1986年年底将增到10100亿美元②㊂这近万亿外债有以下一些特点:(1)其中积欠工业发达国家私人银行的私人债务约占60%,积欠债权国政府及多边机构的官方债务约占40%㊂而私人债务所占的比重在20世纪70年代初只占10% 15%㊂(2)从地区分布看,拉美地区债务达3680亿美元,加上非洲地区债务(约1300亿美元),两个地区占到外债总额的56%㊂最大的几个债务国家在拉美地区:巴西债务逾1000亿美元,墨西哥债务达980多亿,阿根廷债务约500亿美元㊂(3)拉美债务中2/3属私人银行提供,而非洲国家债务则多属官方债务㊂80年代初期爆发的债务危机主要发生在这两个地区㊂正因如此,贝克的 债务战略 也把重点放在拉美和非洲这两个地区㊂34里根政府的新国际经济战略初析 ①②参见‘华盛顿邮报“1986年6月4日㊂参见世界银行‘债务报“(1986),第11页㊂。
里根经济政策
Your company slogan in here
Your company slogan in here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困境
1.经济滞胀日益严重: 1969-1970爆发了第五次经济危机(通货膨和 和经济衰退两症并发),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下降 1%,失业率上升6.2%,年通货膨胀率高达 5%。 1974-1975物价指数高达11%和9.1%,失业率 更是高达8.9% 2.石油危机加剧了经济困境: 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引发石油危机,油价 飙升严重打击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是美国一度处 于“紧急状态”
美 国 里 根 时 代经济 政 策
刘梦华 廖壮鑫 王海珊 魏文洁 梁思琪
Your company slogan in here
最 伟 大 的 美 国 人
Your company slogan in here
1 里根经济政策改革背景 2 里根财政政策改革 3 4
里根货币政策改革
特货
里根经济政策改革成 效
Your company slogan in here
罗斯福新政的遗患
• 罗斯福新政以实施财政赤字政策,膨胀性 货币政策和福利国家为主要特征。 • 这些措施虽然挽救了美国,但也为美国埋 下了隐患,逐步演化为滞胀危机:经济停 滞,通货膨胀,失业率高。 • 造成滞胀的原因主要是美国政府长期的财 政赤字,膨胀性货币政策和大量债券发 行,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但是国民生产总 值增长率有限。
Your company slogan in here
2.削减政府开支,平衡预算 里根认为预算赤字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因此他公布一项削减800亿美元预算赤字的计 划。但由于国防支出大规模增加,财政赤字 居高不下。 3.规范社会福利制度,加强管理 由于社会福利过度发展,国家财政不堪重 负 ,而且该制度中存在着浪费和欺诈。为此 里根政府削减了福利机构规模,调增社会保 障金的增长机制,使之适应经济发展速度。
美国经济政策变化的历史分析
美国经济政策变化的历史分析美国经济自从诞生以来,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化,其中包括了许多经济政策的变化。
这些变化大多数是由美国总统和国会联合制定的。
本文将探究美国经济政策变化的历史,并尝试理解它们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国家主义政策时期国家主义政策时期是美国19世纪主导的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保护主义特点。
国家主义经济政策的核心是鼓励长期投资和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保护本国制造业和工人利益,以提高国内制造业的生产力和市场份额。
这个时期的经济政策强调了政府的作用,以及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的合作。
政府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同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贸易关税的提高等手段来保护国内企业。
这种保护政策的结果是,美国在制造业方面逐渐成为世界领先的国家。
工业化时期到了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化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国内工业的不断发展,政府的经济政策也开始发生变化。
一些人认为,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控制经济,以防止它过度成长和垄断。
在这个时期,美国开始采取更多的反垄断政策,以减少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此外,政府也实施了更为积极的经济政策,如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等措施,以控制经济的增长速度。
随着经济的增长,政府开始面临更多的财政困难。
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政府实行了减税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但是这种政策导致了消费者的过度消费和企业的过度投资,随后出现了经济危机。
纽政时期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推出了新政策,并进行了深度调整。
该计划由三部分组成:增加政府支出以刺激经济增长,改善工人条件以减少贫困和失业,以及加强银行监管以防止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
这些政策虽然受到某些反对,但它们最终成为了美国20世纪最成功的政策之一,帮助美国走出新大萧条。
在整个纽政时期,政府的经济政策一直着重于干预和调整,以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并控制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方向。
后纽政时期随着20世纪60年代的到来,美国经历了一段新的变革时期。
里根经济举措及取得效果
一、经济现状美国自罗斯福新政开始采取的经济政策长期奉行凯恩斯主义,长期推行需求管理政策。
这种政策使美国摆脱了20世纪30年代得大危机,也造就了美国在战后得“黄金时代”。
但是,凯恩斯主义有着它自身不可克服的弱点。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通过增加投资可以促进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自然使生产资料工人收入增加,随后促使生活资料需求增加,这也就使生活资料工人收入增加,最后使得国民收入增长若干倍。
美国一开始运用这一理论时确实是这样,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通货膨胀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跟让人头痛的是失业与通货膨胀一起出现了。
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滞胀,也就是通胀率与失业率同时居高,美国的储蓄率、投资率以及国际竞争力严重下降。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对此束手无策,因为按照凯恩斯主义理论,尤其是当时盛行的“菲利普曲线”版本,失业率和通胀率应该具有替代关系,此消彼长,不会同时出现。
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都没能解决这个难题。
1981年,罗纳德·里根即在这一情况下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
里根刚当选便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
这些经济政策与美国此前七十年的所依靠的经济理论不同。
许多人称之为保守主义。
实施它上并不完全是保守主义,它既有供应学派与货币主义思想的保守特征,却不规定两种成分的比例,又不具有排他倾向,甚至也采用凯恩斯的部分观点;它在学术种类上是含糊的,但目标是明确的,而且是有效果的。
二、经济政策的内容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六点:一是建立简便、稳定得低税率税收制度,实现大幅度减税,二是大力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三是减缓货币增长速度,四是减少政府管制,减轻私营企业在规章制度方面承受得负担,实行政府资产私有化,五是扩充国防开支,六是实现预算平衡。
1、减税是里根政府一系列刺激供给政策的核心。
根据供应学派的观点,里根政府的经济顾问们认为:高税收是抑制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个瓶颈,它减少了了从商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收入,鼓励了消遣,有损于生产积极性。
美国1980年代的经济政策及其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
美国1980年代的经济政策及其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在1980年代,美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在此之前,美国长期实行的是“新政”(New Deal)政策,即利用政府干预和控制市场,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方式。
但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衰退的到来,这种政策开始失效,政府的破产和社会紊乱成为了普遍现象。
于是在1980年,当时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开始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即“里根主义”(Reaganomics)。
“里根主义”采取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念,强调供给侧经济学,即通过减税、去除市场限制和监管、鼓励私人投资等方式来激励生产力和经济活力的释放。
这一政策的目标是使市场自由竞争,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里根主义”的核心是税收变革。
里根政府先是通过1981年的税收削减法案,大幅度降低了个人所得税和公司税,同时也删减了福利项目等政府支出。
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为了刺激私人投资和生产力增长,从而推动经济复苏。
另一个“里根主义”的核心是通过市场化改革来增强市场竞争力,打破垄断和限制。
里根政府推出所谓的“去除限制”(deregulation)政策,取消了一些垄断性行业的限制性法规,鼓励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
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市场的竞争力,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效率最大化。
相应地,里根政府还增加了对外贸易的投资和出口促进,加快了吸收外国的技术和资本,加强了美国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
以贸易逆差最为突出的日本,就是在这一时期走向了全球化。
“里根主义”经济政策带来的效果,确实是迅速的经济发展。
由于降低了所得税和汇率贬值的影响,美国的产业投资和消费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短短的几年间,美国的工业生产、货币流通和贸易顺差均经历了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影响也渐渐扩大到了全球范围。
然而,“里根主义”经济政策同样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政策减税的过度可能会导致政府财政收支矛盾和公共负债的增长。
其次,减少在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政府投资,可能会限制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发展。
评价罗斯福新政和里根经济复兴计划
评价“罗斯福新政”与“里根经济复兴计划”1104200210 经济1102 袁诗佳一.描述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救济、复兴和改革,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
而里根经济复兴计划则是指里根最初采用供应学派的主张在1981年2月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
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
众多企业银行破产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失业人数剧增,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二十年。
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采取了一些不成功的应付经济危机的措施,使得经济并不见起色。
而接替胡佛出任总统的罗斯福就是在此种情况下提出了新政。
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先从整顿金融入手,为了挽救银行危机,它委托各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各银行资产发行货币,授权复兴金融公司用购买银行优先股票的办法给它们提供流动资金,并规定由财政部整顿银行,并监督银行的重新开业,从此逐渐恢复了群众对银行的信心。
以及通过提供证券实情法、证券交易法及银行法,使美元与黄金脱钩,放弃金本位制等措施。
在金融方面新政的实施维护并加强了美国金融资本的私人所有制,也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制度的管理与控制。
罗斯福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还进行了复兴工业、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急救救济署等工作。
当里根就任后,他所接手的美国正遭受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面临非常高的通货膨胀以及银行利率,使得经济计划难以预料,而且大多数人难以贷款成功,此时美国经济正处于所谓的滞胀(停滞的经济发展和高通货膨胀)。
此外,持续的越战让美国价值的认同感被日益增长的怀疑所取代,前苏联在尖端武器和影响力范围上都赢得了对美国的优势,这些也让公众对建立在个人自由和自由市场基础上的美国政治体系产生了一些怀疑。
关于“罗斯福新政”和里根“经济复兴计划”的一些评述
关于“罗斯福新政”和里根“经济复兴计划”的一些评述经济1203班何小路1204200323 一、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出台,主要的措施是整顿银行和金融系,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复兴工业;给减耕减产农户发放津贴,稳定农产品价格;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建立社会保证体系和急救救济署。
罗斯福新政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33-1934年底,主要是整顿银行、恢复经济,救济贫民,扩大就业,以工赈灾,政策措施多为紧急和暂时性的,第二阶段自1935到1939年底,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继续扩大需求;税法改革,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建立政府监督制度,创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美国的这次经济危机是由纽约股票交易所崩盘揭开序幕,而罗斯福新政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稳定金融体系。
而罗斯福为了建立稳定的银行体系,增加货币供给,宣布由政府提供35亿美元贷款,帮助大银行复兴,发行货币,并禁止储蓄和输出黄金。
为了降低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城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当时美国经济已经崩溃,罗斯福的扩张的货币政策根据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虽然能降低失业率,但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的问题。
增加了货币供给,这么多的货币留在市场上肯定不行,所以要增加投资。
罗斯福需要庞大的资金来支撑他的“新政”,所以他不得不一再提政府赤字指数。
政府投资的增加也对工业复兴以及失业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第一阶段的主要是应急性措施,看病下药,虽然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挽救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但是这些措施不能立刻见效。
失业人员和饥饿的民众游行示威,社会形式十分严峻。
罗斯福颁布了《联邦紧急救济法》,给失业者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是为了社会的稳定。
在这些政策的实施下,美国局势也基本得到稳定。
从他这个阶段的措施来看,罗斯福新政的相关措施是应急性的、实验性的,并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甚至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从一些政策我们可以看出,罗斯福是希望保持预算平衡的,但是他的“新政”的实施让财政赤字加剧,而在新政实施过程中,经济略有好转,罗斯福就削减政府开支,但是经济形势让他不得不让赤字一直持续增加。
里根经济学:1981-1989美国国内经济政策
里根经济学:1981-1989美国国内经济政策当里根就任后,他首先必须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问题。
当时美国经济面临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将使得经济计划相当难以预料)以及20%的银行利率(使得大多数人难以抵押贷款),将近80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
劳工的平均时薪比起5年前下降了5%,而联邦政府征收的个人税率平均则高达67%。
国债则将近1万亿元。
里根在经济上被视为是自由意志主义者,他主张减税、缩小政府规模、减少对商业的管制,但当时没有人清楚他要如何进行,也不确定由民主党占多数的众议院会不会支持他。
1981年的夏季,联邦政府机场的大量航管人员由于薪资问题和工作环境的争议,由飞航管制员工会(PATCO)领导发起了违法的罢工。
里根依照事先声明的警告,开除了所有参与罢工的航管人员。
由于这个工会是80年大选中少数支持里根的两个工会当中的一个,里根这项动作在政治上引起宣然大波。
里根第一届任期的主要目标便是复苏美国的经济,当时美国经济处于所谓的滞胀(停滞的经济发展和高通货膨胀)。
里根所下的第一道命令是停止政府对石油价格的控制,以恢复国内在石油生产和探测上的市场动力。
[5] 为了解决两位数的通货膨胀,里根支持了联邦储备系统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以戏剧性提升银行利率来达成减缩货币供应量目标的计划。
经济学家米尔顿•佛利民描述当时里根了解到“若要成功遏止通货膨胀,金融的管制和短暂的经济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里根利用紧缩货币供应配合全面减税的方法来刺激商业的投资(依据里根的说法:“芝加哥经济学派、供应面经济学,随便你怎么称呼它。
我注意到有些人甚至称它为里根经济学,直到它开始生效为止...”)。
里根的对手嘲笑这是“巫毒经济”、“涓滴效应”、和“里根经济学”,但里根成功的展开全面的减税。
为了终结通货膨胀而紧缩货币的供应,使美国经济在1981年7月开始急剧的衰退,并在1982年11月降到谷底[8] 。
美国经济在历经1981年-1982年的衰退后,于1983年开始戏剧性的经济复苏,里根政府主张减税帮助了经济的复苏、制造了更多工作机会,最终将使联邦政府获得更多税收,从1980年代初的每年5,170亿美元大幅提升至超过1万亿美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评里根时期的经济政策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高立摘要: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滞胀”危机之中,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里根就任总统期间,面对日益严峻的“滞胀”危机,采用了“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学说,对传统的经济政策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降低社会福利开支和税收额度。
这一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对当时以及其后的美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里根经济政策一2007年8月,一场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而引发的“次贷危机”席卷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进而蔓延至全球演变成为一场罕见的世界金融危机。
从这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之中我们可以总结得出许多的经验教训,其缘由固然是有金融家、银行家的贪婪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美国金融秩序以及金融发展、金融监管失衡,经济层面出现了问题。
所以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加强制度建设是极其重要并要引以为戒的。
时至今日,世界大多数国家尚未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经济发展仍然徘徊不前甚至处于倒退之中,危机的发源地——美国也在苦苦寻觅良方以重整经济。
有鉴于此,不妨回顾一下历史,在近四十年前的那场危机之中,奥巴马的前任——里根总统是采用什么样的策略使美国走出数十年经济“滞胀”的。
当然这两场危机原因各不相同,但历史是一面镜子,总会给后人一些启发与警示。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中,罗斯福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
罗斯福政府大力举办国家投资的工程,实行“以工代赈”;制定了社会保险法,奠定了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改革了税制,对高收入者和公司征收高额的附加税。
可以说罗斯福的新政是与凯恩斯主义不谋而合的。
凯恩斯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不惜冒出现财政赤字的风险来增加投资,以刺激消费。
罗斯福的新政策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而此后的美国历届政府大都奉行凯恩斯主义。
事实上在二战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的确是美国历史上经济增长的黄金期。
但是到了六十年代末,凯恩斯主义扩张性经济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并且愈演愈烈。
到了七十年代初,美国经济经历了比例极高的通货膨胀和失业,二者交织在一起就是我们一直通常所说的“停滞性通货膨胀”即“滞胀”。
[1]从1973年到1980年,消费物价指数平均每年上涨9.3%,失业率在70年代上半期平均为5.5%,到了下半旗则上涨到7%,而同期美国人均实际收入则下降了6%。
[2]就像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上台时所说的那样:“今天的美国遇到了我们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美国正是在对付周而复始的危机中耗尽了物质和精神的力量,从而使自己处于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
”二“滞胀”时期,美国经济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问题,一,通货膨胀严重。
“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金融现象”[3]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好坏。
1977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7%,但这个数值并没有停止,到了1978年更是达到了9%,1979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4%[4]。
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195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国家的57.8%,但是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地位越来越小,其他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赶上并超过了美国而且缩小了这之间的差距。
1980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比重已降到了26.7%。
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从这一数据很明显的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在衰退之中。
三,劳动生产率降低,工业份额下降。
美国整体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在工业生产的一些关键性领域中,竞争优势日渐削弱,尤其是美国劳动生产率×逐年下降趋势。
,特别是在1975到1980年下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数值,只有1.7%,远低于同时期的日本、法国甚至意大利。
而与此同时美国的工业生产份额占世界的比重也随之降低。
四,工业产品竞争优势削弱。
在国内产品市场,美国在相当一部分尖端技术领域尚保持着领先优势,但这种领先优势逐渐削弱,有的部门已经为日本和西欧所代替。
对外出口规模缩小,进口规模越来越大,贸易利差愈加庞大。
以上都说明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以及对外竞争优势的减弱。
那么美国经济那么引发70年代这场前所未有的“滞胀”危机原因何在呢?首先的诱因是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国家一直提升了石油价格,引发了西方国家石油危机。
油价的大幅提升使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美国生产严重受挫,经济停滞,同时,产品成本的提高又导致了通货膨胀。
其二应该是美国战后福利开支和高额的税收。
历届美国总统竞选时为了取悦于民,经常会提出一些新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为此也要保持高额的税收。
美国的福利开支1950年到1980年增加到1561亿美元。
从1960年到1980年的年增长率全部达到8.4%,大大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高额的税收影响了投资与生产的发展。
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实施,使得在生产停滞、失业率较高的情况下,整个社会仍可以保持较高的购买力,这是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里根提出:“尽管我们的税赋负担极为沉重,它仍然未能满足政府开支的需要。
几十年来,我们积累了大量的赤字,现在是唤醒这一工业巨人,让政府回到其应有之位,减轻惩罚性税收负担的时候了。
”第三个原因是出于对抗前苏联的考虑。
二战以来,美国一直称雄与世界,这给美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利益,也使美国人民普遍有了优越感。
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失败以及70年代苏联军事实力的迅速膨胀给了美国巨大压力,因此加紧改革以对抗苏联显得极为迫切。
三里根上台后提出了自己的经济重整计划。
他首先采用了供应学派的经济理论。
这一学派认为:供应即生产本身能够创造需求,强调促进经济增长的最好办法是刺激供应。
该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指出,税率过高会使人们不去努力工作和储蓄,还使一部分人设法逃税,因此反而会使税收减少。
如果降低税率并达到一个合适的点,就可以刺激储蓄和投资,促进生产,政府的收入反而会增加。
里根就任总统的当年就颁布了《经济复兴税法》,开始了美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减税。
建水的同时,里根对社会福利制度也进行了改革。
1981年至1982年,里根共削减了486亿美元他认为不必花的钱,其中主要是社会福利开支。
1983年,里根政府又抛出了一个改革方案,在不彻底改变原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又减少了一些保障项目。
联邦政府承担的某些责任转移到地方政府,推行新联邦主义,并且促进私营福利事业的发展。
里根在缩减开支的同时,大幅度的增加军事开支。
以1983年为例,国防开支占到了总预算的26.4%,这一数字在甚至大大超过了侵朝和侵越战争时期。
里根的经济振兴计划还采用了货币学派的理论。
该派创始人米尔顿﹒弗里德曼在他的《货币数量论—一种重新表述》一文中指出,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增加过速的结果,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
并要求政府减少干预经济,实行“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提倡自由效率,反对福利主义。
里根赞成这一说法,他说“一项实现货币供应量稳定和适度增长速度要是取得成功,就会使通货膨胀和利率下降,恢复我国金融机构和市场的活力。
”他在《经济复兴计划》中提出:“制定一项全国性的货币政策,不允许货币量的增长速度持续的超过商品和劳务的增长速度。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我们需要减慢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在里根执政的1981到1982年中,联邦储蓄委员会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预定年增长率未3.6%而实际上只增长了2.1%,。
由此很好的抑制了美国历年来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
四里根的经济政策使美国走出了战后最严重的70年代的滞涨危机。
国民生产总值出现了持续70多个月的增长,并且创造了1750万个良好的就业机会,开创了80年代的繁荣。
其积极作用是很明显的。
首先,抑制了严重通货膨胀。
里根政府采用货币主义政策的一系列调控货币发行量、制止通货膨胀的政策,在稳定物价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严格紧缩的货币政策对于抑制通货膨胀和改变人们预计通货会膨胀的心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八十年代的整个经济发展中通货膨胀率以及物价水平一直保持低位状态并呈下降趋势。
其次,推动经济保持增长。
里根政府的减税、放松对企业的管制和增加国防开支等经济政策实施后,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使得美国经济稳步回升并保持增长。
从里根上台以来,除1982年负增长以外,其他年份平均一直保持在4%以上的增长。
而失业率却保持在4%以下,这一了不起的水平。
由于放松了对企业的严格管控,从而恢复了市场的活力加强了市场竞争,使得美国经济重新焕发了蓬勃的生机。
第三,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里根政府时期,处于对抗苏联的考虑,大量的国防开支应用于军工研发及生产。
国防工业的发展不仅增强了美国的军事实力,同时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一阶段诸如波音、麦道、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大的军工企业迅速崛起,并且很多技术开始应用于民用工业。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里根经济政策在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产生了许多的弊端。
一,财政赤字加剧。
自198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来,里根注重的平衡财政预想一直未能实现。
因为大规模的减税和增加国防预算使得原本巨大的财政赤字不见缩小反而愈加庞大。
仅仅一个“星球大战”计划就耗资一万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军事预算。
在里根执政的八年间,美国财政赤字累计达到16673亿美元,是以往美国历届总统204年间财政赤字的1.8倍。
由于里根的导致高预算赤字,为了控制通货紧缩货币供应量,政府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以弥补赤字。
1982年美国还是世界最大债权国,到了1986年便成为世界最大负债国了。
二,贸易利差扩大。
美国的储蓄率低,使其巨大的财政赤字不能完全由国内资金弥补,只能依赖于外国投资者的资金。
在里根总统任期内,不得不维持较高的利率以吸引外国债权人。
由此美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下降从而能导致出口下降,美国从国外进口商品的数量不断增长。
到1985年已达1446亿美元。
三,贫富差距拉大。
里根的税制改革使全体美国人平均减少税额6.4%,而超富裕阶层平均降低16%。
低收入者的实际税率下降不多,甚至略有增加。
而里根政府所削减的开支,以1984年为例,其中60%集中在低收入补助项目中。
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统计,里根第一任使其,年收入在10000美元以下的2020万贫困家庭中,平均每家减少津贴400美元;年均收入在8万美元以上的140万家庭中则因减税增收4800美元,有人戏称这是一种“劫富济贫”的经济政策。
总的来说,里根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是美国摆脱了70年代的滞胀危机,使美国经济走上了正轨。
继续在军事、经济、科技方面领先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