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色彩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里的传统文化》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里的传统文化》读书笔记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f1776a9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f.png)
内容提要
序
课题研究
教学案例与教学路径
第一篇 童谣教学 案例与教学路径
(1)
第二篇 古诗词教 学案例与教学路
径
第三篇 寓言故事 教学案例与教学 路径(1)
第四篇 神话故事 教学案例与教学 路径
第五篇 民间故事 教学案例与教学
路径
第六篇 文言文教 学案例与教学路
径
第七篇 汉字教学 案例与教学路径
构建“真”课堂, 追求“实”素 养 ——《亡...
让传统文化滋养 学生的当下 — —小学中国古...
大胆想象, 生动讲述, 感受神奇 — —《羿射...
基于文体, 凸显要素, 彰显特性 — —小学中...
搭支架讲故 事,焕发民 间故事新活 力 ——《...
聚焦文本特 点,讲述传 承并重 —— 小学中国...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里 的传统文化》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传统
讲故事
小学
中国
世界
语文
文言
教学
文化
路径 研究
经典
案例
课题
教材
研究成果 民间故事
成语 汉字
01 内容提要
目录
02 序
03 课题研究
04 教学案例与教学路径
05 特殊课型教学案例
06 后记
本书是在上海市名师名校长课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传统文化资源的分析与应用研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 写而成。全书包括课题研究、教学案例与教学路径以及特殊课型教学案例三部分内容。书中不仅有理论研究成果 的呈现,而且还有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传统文化资源的教学案例与教学路径的具体讲解。本书适合小学语文教师和 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相关人士阅读使用。
中国画论辑要
![中国画论辑要](https://img.taocdn.com/s3/m/2436c4a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2.png)
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画的传统与现代。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 和深厚的传统,但同时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周积寅在书中详细地探讨了中国 画的历史演变和现代发展,对于我理解中国画的传统与现代有着很大的帮助。同 时,他也提出了一些关于中国画未来发展的思考,这些思考对于我们这些从事艺 术工作的人来说,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画的分类方法和各类绘画的特点。其中,画体部分介 绍了中国画的三大体系:工笔画、写意画和界画,并对每一种画体的特点进行了 阐述。画类部分则按照时代顺序介绍了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绘画种类,如东晋的 《洛神赋图》、唐代的《步辇图》等。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画的绘画方法和理论知识。其中,画法部分介绍了中 国画的笔墨技巧和构图方法,如用笔的提按、顿挫、转折等,用墨的浓淡、干湿 等。画理部分则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原理和美学思想,如“气韵生动”、“笔墨 当随时代”等。
“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中国画的创新性。中国画是一种传统艺术, 但并不意味着它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相反,中国画在不断吸收时代元素 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这也是中国画能够保持活力的原因之一。
“画有五美,一曰道微,二曰妙绪,三曰幽情,四曰玄宰,五曰天钧。”这 句话是对中国画理论的总结和概括。它指出了中国画的五个重要特点,即道微、 妙绪、幽情、玄宰和天钧。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中国画的画面上,更体现在中国 画的内涵和精神上。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通过对这 些画家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同时, 该部分还介绍了一些重要的画集和文献,如《宣和画谱》、《芥子园画传》等。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画的源流和鉴定方面的知识。其中,源流部分介绍了 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鉴识部分则介绍了如何鉴 定中国画的真伪、年代和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传统文化之美
![传统文化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9abad06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8.png)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 节等传统节日,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更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 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这些节日习俗丰富多彩,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文 化特色。”这段摘录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让读者感受到 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和家庭情感的温馨。
系统性:《传统文化之美》的目录设计具有系统性,从导论到具体文化形式, 再到思想价值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深入浅出:目录语言简洁明了,使得专业性与通俗性相结合,便于不同层次 的读者理解。
Hale Waihona Puke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这是《传统文化之美》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传统文化之美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传统
介绍
中国
古代
艺术
进行
了解到
之美
读者
传统文化 了解
文化
传统文化
丰富
展示
节日
底蕴
通过
深厚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传统文化之美》是一本深入挖掘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佳作。全书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 插图,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情感和艺术的世界。 该书对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到中秋节,每一个节日的起 源、习俗和寓意都得到了深入的解读。这不仅让读者了解到节日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也激发了 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书中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了精彩展示。无论是书法、绘画、陶瓷还是戏曲,都通过丰富的实例和 精美的图片,让读者领略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书中还介绍了中国传统的手 工艺品,如剪纸、刺绣和木雕等,让读者感受到了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和无限创意。 《传统文化之美》还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儒、释、道等思想的 解读,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人们对宇宙、生命和人性的看法。
初中语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74a2460a647d27284b73514e.png)
1.在通读文章基础上,理清思路;
2.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欣赏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4.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5.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6.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7.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多媒体
常规资源
音响设备
教学支撑环境
普通教室
其他
课本、作文本或练习本,笔等.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设置情景,感受氛围。
1.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
2播放课文录音,请学生结合画面听录音,谈文字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2、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总结。
活动五:情景导入,语言描述。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适用年级
七年级
所需时间
5课时(专题一2课时,专题二3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单元是山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设计。本单元为文化艺术单元,涉及到戏剧艺术、民间传统艺术、舞蹈艺术、绘画艺术方面的文化艺术。学习本单元,重点是诵读感受文中情,探究品味文中美,拓展延伸体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体会《安塞腰鼓》的修辞美、结构美、短句美)
针对两处略加点拨:前后两个分句尽管只是标点符号不同,但是却提示了品味文章美点的角度和方法。前者侧重腰鼓表演本身的美点,即课文的内容;后者侧重品味课文形式上的美点。
2、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并总结赏析课文的一般方法。
活动四:深入思考领悟鼓中蕴。
1、请用下面句式“这不仅仅是在赞美安塞腰鼓,这更是在赞美”表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统编版高中语文《乡土中国》——思维导图带你走进“乡土中国”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乡土中国》——思维导图带你走进“乡土中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b0d793ddccda38366baf82.png)
“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乡音或许就是乡村人民中来往的最深切的联系,那些富含他们特殊音调特殊语气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
和悌。在“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中,往 了解工具,加深每一个人的实际情意,那特殊语言就承载着乡土人的温情脉脉,在面对面的社群中,文字是多余的。
二、感悟收获:名句积累、有益启示
差序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 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乡土社会是差 序格局。“私”其实已经融入中国人的骨 血里,这种私早已存在于老祖先的族谱中, 西方以神为中心,神之下,人人平等,神 治;中国以自我为中心,看关系而加以伸 缩,为人治。
图5
• 无论在什么时代,以“己”为中心,和别 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石子一般投入水 中,然后大家的联系就像水的波纹一般, 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也越推越薄。 这种也可以说是自我主义。在“团体格局” 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 关系上,团体是无形的,先于个人而又依 赖个人的共同意志,团体是个人的裁判者, 公正维持者和全能的保障者。西洋“团体 格局”社会的道德体系和他们的宗教观念 是紧密联系的。团体格局的道德体系产生 了权利观念,为防止代理人滥用权力,便 产生了宪法,这是和西洋的公务观念相配 合的。
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中国的道德和 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团体是无形的,先于个人而又依赖个人的共同意志,团体是个人的
裁判者,公正维持者和全能的保障者。
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 (1)核心词:目录、乡土本色等
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 “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乡音或许就是乡村人民中来往的最深切的联系,那些富含他们特殊音调特殊语气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
• 由中国所引起的感想,古老的像 是渗着象牙白色乳汁的民俗老歌,随 着檀香一径地在空中散了,新鲜的犹 如蓝夜中新近的一颗亮星,引人瞩目 和闪耀。
中国古代神话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神话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8f732cc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8.png)
中国古代神话思维导图
神话
│
├─神话传说
│
├─创世神话
│ ├─太古鸿蒙
│ │ ├─盘古
│ │ │ ├─盘古开天辟地
│ │ │ └─盘古化身五色石头
│ │ └─女娲
│ │ ├─女娲补天
│ │ └─女娲造人
│ └─其它神话
│ ├─伏羲、女娲造字
│ ├─神农食人
│ ├─嫦娥奔月
│ └─燕王发明围棋
├─传统神话
│
├─神仙传说
│ ├─众神
│ │ ├─东皇太一
│ │ │ ├─嫦娥
│ │ │ └─玉帝
│ │ ├─西王母
│ │ │ └─嫦娥
│ │ └─五方
││ └─嫦娥
│ ├─著名神话
│ │ ├─蚩尤、宇文泰尊
│ │ ├─西王母赎罪
│ │ └─路神抢婴儿
│ └─其他神话
│ ├─嫦娥炼丹
│ └─玉兔擎明月
├─民间神话
│
├─神兽传说
│ ├─瑞兽
│ │ ├─青龙
│ │ └─白虎
│ └─鸟兽评
│ ├─福鸟、功鸟
│ └─九鼎
├─仙女传说
│ ├─织女
│ │ ├─织女织锦
│ │ └─织女织绣
│ └─天女
│ ├─七仙女
│ └─嫦娥
└─英雄传说
├─真实的历史人物
│ ├─飞天大英雄轩辕骑士
│ └─吴刚传奇
└─虚构的神话人物
└─小白龙。
中国文化概论--思维导图
![中国文化概论--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5581186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a.png)
中国文化概论--思维导图●绪论●一、“文化”的界定●1、“文化”名称的来源●2、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3、各种与文化相关概念的正名●二、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面●1、民族文化与国别文化●2、两个文化层面●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1、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2、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3、文化遗产●四、“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1、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2、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3、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中国文化地理背景●第一节中国文化赖以生存的地理条件●一、地理与人群分布●1、历史上人群分布●2、中国地理整体性特征●3、数千年来的气候变迁与饥荒灾病情况●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诸多影响●1、广大地域影响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发展的方向●2、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3、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三、广阔的地理舞台与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一、大地域与地域文化形成的因素●1、众多地理条件相对独立的区域●2、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二、古代一些重要区域文化概说●三、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第三节古代开发利用自然的文化得失●一、古代保护自然方面的作为●二、古代利用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就●三、古代改造自然的一些失误●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第一节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1、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2、多元的文化发生●二、传说时代的文化线索●三、夏、商、周:族群代兴历史的结束与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始●1、尚忠的夏文化●2、商代文化的宗教特征●3、西周:统一文化历程的开始●四、春秋战国:文化观念的原创时代●第二节秦汉:统一王朝政治下的文化演变●一、边疆的开拓与文明的同步发展●1、经略南方●2、对匈奴的战争及开通西域●3、边地民族的内附●二、王朝政治的新格局●1、郡县制的确立●2、中央集权制●3、官员选拔的文化标准●三、重农主义的基本国策●1、小农的黄金时代●2、重本抑末的内涵●四、两汉经学的历史、文化功能●1、汉武帝的“独尊儒术”●2、经学与王莽新政●3、一个阶层的养成●第三节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在曲折中的前进●一、西晋灭亡引起的变动●1、西晋灭亡的文化缘由●2、永嘉之乱引发的历史变动●3、南朝土族的文化作为●二、开发江南●三、佛教的传播●四、民族大融合●第四节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一、开放的立国精神及唐对宋的决定性影响●1、隋唐政治制度概况●2、北方文化背景与唐朝开国●(1)尚武精神●(2)开放的民族政策●(3)崇佛教与重诗文●3、唐代边疆政策对北宋的决定性影响●二、唐宋间社会文化的变革●1、两税法实施的关键作用●2、唐宋之际社会的变革及经济文化的高涨●3、社会经济的高涨与文化现象的更新●三、民族传统复归下士大夫的文化振作●第五节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一、元朝统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元朝统一及民族融合●2、世界性的文化交流●3、元朝政治在经济上的负面作用●二、东西方的相遇与明清两代的立国精神●1、东西方的相遇●2、明清两朝立国观念●3、重农主义下的政治与经济●三、元明清三朝的文化政策与知识阶层的文化活动●1、元朝时期的文人●2、明代文人的正统与非正统●3、清朝的学术状况●第三章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文化●一、以农耕生产为主的自然经济的发展●(一)农耕知识系统●(二)农耕灌溉系统●(三)农具应用系统●(四)农书流通系统●二、传统手工业与商业活动●(一)传统手工业●(二)传统商业活动●1、传统商贸的四种模式●2、传统商业活动的类别●3、传统商业文化符号●三、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特征●(一)天时、地利、人和的重农经验●(二)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民心理●(三)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第二节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文化●一、传统日常生活的结构与分类●(一)传统服饰文化的结构与分类●1、自然环境中的服饰文化●2、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文化●(二)传统饮食文化的结构与分类●1、饮食烹饪技术和传承●2、传统饮食文化观念●3、饮食文化的群体实践●(三)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构与分类●1、居住方式●2、居住仪式●(四)传统交通文化的结构与分类●1、交通设施●2、运输工具●3、旅行观念●二、传统日常生活的基本观念●(一)传统日常生活的家庭单元●1、家庭●2、中国家庭管理的文化要素●(二)传统日常生活的文化要素●1、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第三节中国传统的技术文化●一、传统天文物理知识与手工行业知识●(一)传统天文知识●(二)传统算学知识●(三)传统手工行业知识●二、传统中医药学的知识系统与文化描述●(一)传统中医药学的知识系统●(二)传统中医药学的文化描述●1、腑脏学说●2、经脉学说●3、针灸学说●三、中国传统技术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一)中国传统技术的历史地位●(二)中国传统技术的文化价值●第四章传统中国的制度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一、宗法制与君主专制制度●1、宗法制的产生及其特点●2、君主专制制度●宗法观念对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二、科举制对传统文化的培育与桎梏●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传统文化●2、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与局限●三、法律制度与社会伦理秩序的保障●第二节中国社会传统的礼俗约规●一、传统礼俗规约的起源及其特点●(一)传统礼俗规约的起源与礼俗的变化●(二)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二、传统社会礼俗规约的层位表现●(一)皇家贵族礼制的严整性●(二)庶族平民礼俗的规范性●(1)岁时礼俗的伦理性●(2)人生礼俗的家族性●(3)家训族规的礼俗教育与礼俗规范●第五章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一)“天人合一”的含义及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几种观点●(二)“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二、中庸之道的价值观●(一)“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二)“中和”意为“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三、“知行合一”的实践观●(一)孔子、荀子、朱熹、王阳明、王夫之的“知行”观●(二)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第二节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一‘、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一)上帝崇拜●(二)鬼魂崇拜●(三)祖先崇拜●(四)前兆迷信和占卜●(五)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二、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道教的形成与信仰特征●(二)道教与古代医学、古代化学、古代药物学●(三)道教与古代民俗及古代文学艺术●三、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交融●(一)佛教的形成与基本教义●(二)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四、带有宗教色彩的儒学●(一)先秦儒家“天命观”的宗教色彩●(二)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说与今文经师的谶纬使儒学宗教化●(三)宋明理学的宗教功能●第三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一、儒学思想与伦理道德规范●二、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仁爱孝悌●(二)重义轻利●(三)谦和礼让●(四)真诚有信●三、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第四节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一)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二)强调教育的必要性●(三)主张德育和智育相结合●二、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三、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一)因材施教●(二)启发诱导●(三)学思结合●(四)教学相长●第五节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一、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一)文学艺术●(二)戏曲●(三)音乐●(四)舞蹈●(五)绘画●(六)建筑●二、中国古代艺术的致用精神●(一)诗言志●(二)文以载道●(三)乐以教化●三、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观念●(一)中和之美●(二)尚意追求●(三)崇尚自然●第六章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第一节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一、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二、中国境内的语言文字●(一)中国境内的语言●(二)中国境内的文字●三、汉语汉字的特点●(一)汉语的特点●(二)汉子的特点●四、汉语汉字的传播●(一)汉语汉字在境内的传播●(二)汉子汉语在境外的传播●第二节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一、语言观念●(一)语言崇拜●(二)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三)修辞观●二、汉子观念●(一)早期的汉字崇拜●(二)近代对汉字的否定●(三)关于汉字的多维思考●三、汉语汉字的规范意识●四、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教育●第三节利用汉语汉字形成的文化现象●一、汉语汉字与文学艺术●(一)汉语汉字与修辞格●(二)汉语汉字与富有特色的文学样式●(三)汉字与书法艺术●二、汉语汉字与民俗●(一)对联●(二)预言和字谜●(三)汉语汉字与姓名文化●第七章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第一节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一、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交汇●二、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第二节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一、中国物质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二、中国制度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三、中国精神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第三节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趋势与时代规范●第四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初中美术《中国民间美术》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美术《中国民间美术》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b3869a4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7.png)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信息化资 源 ——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图片资料常 规 资 源 —— 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物展示教学支撑环境 —— 多媒体教室其 他 —— 地方民间美术资源的考察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一、导入探究课题(时间:5分钟)(一)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播放视频《俏夕阳》。
2006年春节晚会,以唐山皮影艺术为题材的舞蹈《俏夕阳》深受观众的喜爱,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节欢快喜庆愉悦的氛围。
皮影是融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民间文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皮影又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之根。
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二)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1、感受音画气息由此产生共鸣,并激发学习兴趣。
2、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活动二:新知探究(时间:16分钟)(一)、根据视频短片、图片资料和实物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和专业美术而言的,以广大劳动人民为主体作者和享用者的美术,它源于民间,既是生活实用品,又是可观赏的艺术品。
民间美术的多种门类。
罗列了剪纸、年画、刺绣、面具、编织等民间美术形式,并语言描述分析其各自的造型特征及审美特征。
归纳民间美术定义: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域性的。
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也是一脉相承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
(二)、就民间美术的三种最具代表的艺术样式作深入探究:剪纸:学生讨论回答是否见过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剪纸还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
民间美术种类剪纸 刺绣 玩具年画生活、工艺用品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苏州桃河南朱仙山东潍坊天津杨柳“喜鹊”象征着孩子的活泼、健康、可爱活动三、语言欣赏诠释民间美术的魅力探知艺术的语言特征(时间:16分钟)(一)、欣赏中国民间的剪纸、刺绣、年画、泥塑、玩具等美术作品,让学生思考探究中国民间美术多种类别之间的共性,并回答:就作品的内容和采用的美术形象而言,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认识民间美术与民俗、节日、饮食、地域之间的密切关系,学会欣赏民间美术作品。
中国古代服饰结构图集
![中国古代服饰结构图集](https://img.taocdn.com/s3/m/a90539c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1.png)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古代
图集
中国
中国
特点
结构
详细
图集
服饰
服饰 研究
方法
古代
提供
文化
通过
内容
重要
图表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将为大家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服饰结构图集》这本书的内容。该书由著名服饰史学家刘永华 教授主编,于2018年由上海古籍社。本摘要将概述书籍的主要内容、目的、价值,分析其中的重 要问题、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研究进展,并通过图表解析进一步阐释书籍内容,最后总结书籍的 特点和优点,并指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服饰结构图集》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服饰结构研究的权威性著作。本书旨在通过深入 探究古代服饰的结构和特点,为读者提供一幅完整而详细的中国古代服饰画卷。本书不仅展示了 各类服饰的外观,还通过大量的结构图和细部图,详细展示了古代服饰的内部结构和工艺技巧, 为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视觉和学术资源。
书中的内容十分丰富,以图示和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 服饰的结构。这些图示非常详细,甚至包括了一些服饰的内部结构。文字描述 也非常准确,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服饰的特点。作者还对中国古代服 饰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服饰 的历史背景。
书中的一些关键点和引人入胜的内容也非常多。例如,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古 代皇帝的龙袍。龙是中国古代的吉祥物,龙袍的设计不仅体现了皇帝的威严, 也寓意着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书中还介绍了中国古代官员的朝服。这些 朝服的设计非常精美,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传统。这些关键 点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服饰的魅力,也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初中美术《中国山水画的美》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美术《中国山水画的美》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ed2c8a6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5.png)
摆在第一位。而主张抽象的画家,则把主观认识摆在第一位。而更多 的画家则是用自己的语言在诉说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于是便有了水 墨画的意境,西洋画的写实等等。自然和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造就出 各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因此,才会有“艺无止境”。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
4、教师小结: 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把握于
手中,使我们清醒地自觉地去学习、辨别、借鉴、扬弃。
1、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感受和自主学习情况。
评 价 要 2、主动交流、合作探究及欣赏评述情况。
点
3、资源利用及学习成果等显性目标的达成情况。
专题二 中国山水画的形式美
所需课 时
1 课时
中国画作品《渔庄秋雾图》同样是山水风景画的杰作,却各具不 同的风貌。一个是散点透视,远看近看均可,一个是固定一点的焦点 透视;一个崇尚气韵生动,一个追求光色变化;一个讲究笔墨情趣,一 个遵循自然真实;一个投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一个忠实现实。中 国山水画大师,他们善于把客观的再现与主观的表现对立统一起来。 因为绘画不应是物象的单纯写生,而应当渗透着画家的情感。欣赏中 国绘画我们既要留心画家对物的形象的刻画,又要注意画家对人的情 感的抒发。我们不能用欣赏西方绘画的眼光去欣赏中国画,也不能用 欣赏中国画的眼光欣赏西洋画。两者都各自有着自己的传统和流派, 各成体系,别具一格。西洋画的时间和空间性是鲜明的,而中国画却 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如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从 时间上包含着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从空间上,既有江南景物,也有北 国风光,东边日出西边“雪”。而西方绘画若照此办理就会失真了。
4、如何把握中国山水画的章法之美
中国传统节日思维导图(终)
![中国传统节日思维导图(终)](https://img.taocdn.com/s3/m/13b4ec72e009581b6ad9eb89.png)
(苏
时间:七月初七
别名:七姐节、七巧节、七姐诞、乞巧节、双七
习俗:拜七姐、储七夕水、吃巧果、乞求巧艺与姻缘等
饮食:巧果、酥糖
诗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年尾最后一天)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日 :时间
大年夜、除夜、岁除 :别名
清扫庭舍、贴年红、祭祖、守岁:习俗
年夜饭:饮食 诗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冬至节 除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思维导图
春节 元宵节
龙抬头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时间:正月初一 别名:新春、年节、新禧、岁首、新年、大年 习俗:贴春联、守岁、拜年、祭祀、舞狮 饮食:茶果点心、年糕、饺子、春卷、汤圆
中国传统节日思维导图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结晶,它体 现了中华民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文化。而衍变至今也成为了家人翘首以盼的日子,王维曾说:每逢佳节倍 思亲,在外漂泊的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呢?
本思维导图本人共整理了11个中国传统节日,每个节日分为时间、别名、习俗、饮食、诗词五个部分。 其中11个传统节日分别为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清明节(公历4月 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时间:二月初二 别名:春龙节、春耕节、农事节 习俗:起龙船、拜龙、剪头发、烧炮 饮食:料豆、面条、烙饼、鸡蛋
初中美术《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美术《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849b2b7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5.png)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 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电子资源库,影像资料; 常规资源:大国画家记录片、国画书藉 教学支撑环境:教室、美术活动室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 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 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 3 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表现特点,对学生学画国画提供技术支持。 引导学生通过上网、购书、找图片、去图书馆查阅临摹等途径收集国画资料。 对国画形成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入国画表现手法的学习,为画国画做准备。
主题单元问题 设计
1、写意国画形象表现与真实形象的关系是怎样的? 2、如何欣赏、创作写意花鸟画形象? 3、如何利用写意画的形式记录生活中的花花草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 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传统中国画的审美理念同事掌握简单的国画表现手法,灵 活运用特定的工具材料。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了解中国画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认识其艺术特点及 表现手法。 学生能在国画创作的学习中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教会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中国画的笔墨情趣适年级七年级所需时间
2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中国书画作为一种国粹,已成为一种流行的传统文化。它以其鲜明的主 题、典型的形象、写意夸张的造型、简洁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生活, 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考虑,本单元主要 学习用写意手法来表现学生在生活发现美,并用相应的国画工具手法描绘生 活中的花鸟虫鱼。教会学生用国画写意表现生活中的美,帮助学生发现美创 造美的能力。
初中美术《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美术《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37b5d5bb1eb91a37f0115cca.png)
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适用年级七年级所需时间两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
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
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修久,它是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
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学习按步骤临摹绘制京剧脸谱。
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对应课标本课教学属于中学七年级工艺制作课,是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掌握的延伸、巩固,并学习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专题划分专题一:学习京剧脸谱知识( 1 课时)专题二: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 1 课时)其中,专题二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学习京剧脸谱知识所需课时一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正道:中国文化传统
![正道:中国文化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2304f37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9.png)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正道:中国文化传统》是一本深入挖掘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籍,其中有许多 精彩的摘录,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精彩摘录
“仁者爱人”,这是孔子所提倡的道德准则,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这 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有仁慈心的人,应该以爱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尊 严,他人的幸福和福祉。这种博爱的精神,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目录分析
从宏观角度来看,该书将中国文化传统分为几个主要部分。这些部分包括: 哲学思想、道德伦理、艺术文化、科技发展和教育传承。每个部分都涵盖了中国 文化传统的重要方面,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目录分析
在哲学思想方面,该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如儒家、道家、墨 家等学派的思想体系。通过对这些学派思想的阐述,该书揭示了中国哲学思想的 多元性和独特性,以及这些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阅读感受
《正道:中国文化传统》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启迪。它不仅让我 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更让我明白了如何去传承和创新这 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 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正道:中国文化传统》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籍,其目录清晰 地呈现了该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通过对其目录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 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框架和核心要素。
内容摘要
书中通过分析礼仪、习俗和传统习俗,阐述了"礼"的观念在中国社会中的功能和价值。 本书还探讨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智"的观念。智被视为中国文化传统的智慧和见识,它要求人们 不断学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书中通过分析哲学思想、教育理念和知识文化,阐述了 "智"的观念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正道:中国文化传统》这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探讨中国文化传统的著作。它通过分析中国文化 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理念,揭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智慧,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 化传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图写真形:传统中国的道教视觉文化
![图写真形:传统中国的道教视觉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397af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c.png)
这些不同类型的图像不仅展示了道教视觉文化的多样性,也反映了道教对于 世界和人类的理解和探索。
本书还通过对于道教视觉文化的分析,揭示了传统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结构。 通过对道教图像的解读和分析,作者揭示了传统中国文化中对于内在真实、世界 本质以及人类命运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 展和演变,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图写真形:传统中国的道教视觉文化》这本书的精彩摘录,展现了传统中 国道教视觉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这些摘录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充满了对 生活和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摘录的含义和背后的思想,我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传统中国的道教视觉文化,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阅读感受
《图写真形:传统中国的道教视觉文化》读后感
导论:该部分对本书的主题和目的进行了概述,为读者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 识和理论框架。
道教视觉文化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该部分详细探讨了道教视觉文化的起源和 早期发展。通过对比不同地域和时期的艺术作品,展示了早期道教视觉文化的多 样性和独特性。
唐代时期的道教视觉艺术:该部分聚焦于唐代时期的道教视觉艺术,深入研 究了道教在唐代的影响以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通过分析唐代的绘画、雕塑 和其他艺术形式,揭示了道教在唐代社会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图写真形:传统中国的道教视觉文化》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书中还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观其形,知其意。”这句话揭示了道教 视觉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象征与寓意。在传统中国的道教视觉文化中,每一 个图像、每一个色彩、每一个线条,都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寓意。例如,蓝 色通常代表平静、安宁和和谐;红色则代表热情、活力和吉祥。而一些特定的图 像,如太极图、葫芦、龙、凤等,则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哲学思想和道德寓意。
全国最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手绘思维导图在曲阜完成
![全国最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手绘思维导图在曲阜完成](https://img.taocdn.com/s3/m/d759d6e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6.png)
全国最⼤的中华优秀传统⽂化⼿绘思维导图在曲⾩完成以“中华优秀传统⽂化”为主题的巨型思维导图8⽉10⽇,由全国青少年优秀传统⽂化教育⽰范基地主办的第⼆届“少年中国智·新国学浸泡营”在孔⼦故⾥⼭东曲⾩正式开营。
据了解,举办本次国学营的⽬的是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化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标,实现伟⼤复兴中国梦做出贡献。
在开营⼤典中,中国关⼼下⼀代⼯作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陆⾸位⼥性思维导图英国官⽅注册导师、思维导图发明⼈Mr. Tony Buzan 嫡传⼥弟⼦刘艳为本届国学营致开幕词,并为全体营员详细解读了营地课程。
全国青少年优秀传统⽂化教育⽰范基地培训中⼼副主任刘冬冬为营员打开“⽞妙之门”,详细讲解了营地的规章制度及营地礼仪。
基地执⾏主任宋道胜、秘书长张振芬、执⾏秘书长李勇、副秘书长颜星、宣教中⼼副主任闫丽,中央企业廉政法制研究中⼼事业发展部主任吴少斌、副主任季⽂德等领导出席了此次开营典礼。
本届国学营由全国青少年优秀传统⽂化教育⽰范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学研究院院长、教研部主任郝彬为营员解读国学经典。
郝彬深谙中华优秀传统⽂化,⽤⽣活禅的⽅式,将深奥晦涩的经典智慧化作⼀个个幽默⽽⼜不失智慧的语录,帮助⼤家打开经典之门。
郝彬的课堂内容丰富多样、互动性强,营员易于接受,受到了⼴⼤营员的⼀致好评。
刘艳将国学经典与国际前沿的思维导图教学法结合起来,带领全营189名国学少年绘制了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化”,总⾯积达216平⽅⽶的巨型思维导图,涵盖了中国⼗个著名城市的优秀传统⽂化,涉及历史、⽂化、建筑、艺术、风俗等多个⽅⾯。
这幅巨型导图是⽬前中国最⼤的⼿绘导图,历时2⼩时完成,⼀经⾯世,就受到了思维导图发明者托尼·博赞的⾼度认可,并希望将其传承发扬下去。
中国茶道专业委员会指定茶道教师、中国茶艺师评定标准制定者王琼携她的团队给营员带来了⼀次别开⽣⾯的茶俢课。
中国传统节日立体书
![中国传统节日立体书](https://img.taocdn.com/s3/m/95919db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4.png)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中 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建议大家也读一读这本书,了解更多有关中国传统 节日的知识和文化背景。
目录分析
《中国传统节日立体书》是一本以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立体书。该书的 创作旨在向读者展示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通过对各种节日的历史背 景、庆祝方式、传统食品等方面的介绍,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 传统文化。
精彩摘录
《中国传统节日立体书》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立体书,它以生动、有趣 的方式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意义和庆祝方式。这本书不仅是一 本有趣的读物,也是一本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本书的第一个精彩之处在于它的设计。这本书采用了立体书的形式,将传统 节日的场景、人物、物品等生动地呈现出来,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节日的 氛围和特点。同时,这本书的设计也非常精美,色彩鲜艳,图文并茂,让读者 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视觉的盛宴。
中国传统节日立体书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国
传统
传统文化
了解
活动
读者
传说
பைடு நூலகம்节日
节日
中国 介绍
都有
传统
章节
故事
特点
许多
文化
展示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中国传统节日立体书》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立体书,作者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生动的文字, 向读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节日。 全书共分为12个章节,每个章节介绍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每个章节的开头都有一个导言,简述该 节日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接下来是具体的内容,包括节日的历史背景、主要活动、主要食物、 传说和故事等。 每个章节都有许多精美的插图和照片,这些插图和照片展示了节日的各个方面,让读者更加直观 地了解节日的氛围和特点。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小知识,这些小知识介绍了传统节日背后的历史、 文化、宗教等方面的背景。 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每个节日的特点和主要活 动,以及每个节日背后的传说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