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我们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研究手段自己获取新的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从而鼓励学生在解题中主动地、独立地、别出心裁地提出新方法、新见解、不因循守旧,不迷信权威,善于联想、善于类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解决问题,获得真知,促进发展。

正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的重点势毕落在课堂教学上。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在对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研究的同时,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就小学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谈几点看法。

一、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目的

从《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我们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研究手段自己获取新的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问题的解决。伟大的数学家希伯特说:“只要一门科学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他就充满着生命力;而解决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终止。……数学研究也序言自己的问题,正是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研究者锻炼其钢铁意志,发现新方法和新观点,达到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境界。”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式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所未知的问题,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且能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上。小学数学习题的研究性学习,机要注意生活实际中西安市的数学问题,更要注意一些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体现数学方法的问题。如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小学生学习后可能今后再也不可能碰到这样的问题,那么这类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呢?学习研究解决行程问题,洽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研究这类问题将会告诉我们:如何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如何利用己有的条件探索条件之间1复杂的隐含联系,从而创造出更新更直接的条件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这种问题解决策略正式通过对各种数学习题的研究性学习才得以形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构建解决问题和认知策略,这就是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可以分成形成型研究性学习,应用型研究性学习等等。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大致也可以有这几种。

数学新知识、新概念的学习与形成如果与学生已有的认结构与具体经验很接近,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如:小数乘法的学习。学生已有整数乘法运算的知识与技能,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完全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在整数乘法中,因数扩大或缩小和积扩大或缩小之间的倍数关系,那么如果小数因数去掉小数点变成整数后计算得到的积和原来的积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思考研究。经过多题的比较研究,学生可明白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如果小数乘法变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积扩大了若干倍,要恢复成原来的积,只要把扩大的积缩小相同的即可。教师继续可引导学生去观察: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联系,找找规律,找找原因,玉能得到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像这类举不胜举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概念的形成性学习材料,都可以作为小学数学形成型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在数学习题解答的研究性学习中,有的放矢地转化钥匙方法,从一种途径转向另一种途径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坚持数学运算速度的要求,同时使学生掌握合理的运算技巧和探索问题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分析数学习题条件的实质,以及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发现其中的隐含条件,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及时摒弃自己的错误,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在解题中引导学生重视党规而又不墨守成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从而鼓励学生在解题中主动地、独立、别出心裁地提出新方法、新见解、不因循守旧,不迷信权威,善于联想、善于类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整体发展。

如学生学习了分解质因数知识后,可以出这样一道题,两个整数的积是144,差是10,这两个整数分别是几?学生可能会把乘积是144的两个整数都找出来列成一表:

1 23468912

14472483624181612

这样可发现只有18与8是相差10,则18与8即本题的答案。如果进一步提出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研究,可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如果两个整数的积相等,那么这两个整数所含有的质因数的各类与个数完全一样,知道两具整数的积,只要把积所含有的质因数进行重新搭配,就能找出各种各样的乘法算式,如果因数是整数,则这些乘法算式的个数是有限的,同学们还会根据这个结论去编出很多相关的应用题。这样就把分解质因数这样一个数学知识巧学活用了。

三、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研究去发现认识数学知识,或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在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中一般采用这样一些策略。

第一,教师要准备可供研究的材料,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

第二,直观形象的材料要让学生经过实际操作,动手算算、划划、分分、拼拼,引导学生提出假设,适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对各种信息进行转换与重新组合,以事实为依据来验证假设,并且不断地对假设进行修正和完善,以推导出概括性的结论。

第三,教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过程,并能用比较清晰的、有条理的语文来表述整个思考与研究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研究获得新知识与认知策略,并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第四,教师还可以提供相类似的材料,以便学生将研究所获得的结论或方法,运用于新的问题情景中,使其得以巩固和深入,形成问题解决策略的迁移能力。

第五,教师要适当地组织学生分组,最好能按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交*分组,发挥互补优势,以体现互助合作精神。下面仅以一例,说明以上策略的应用。教师给出一个问题解决的材料,现在有一个比萨饼,如果切10刀,最多能切出多少块大大小小的比萨饼。(这个问题适宜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思考)。教师先引导学生去画一个大圆代替比萨饼,然后用直线代替切刀,先试切一刀,二刀,三刀。。。。。等等,学生动手操作,最后结论可能是不同的!切一刀,都是二块;二刀,就有三块、四块之分;切三刀;更有四块、五块、六块、七块等多种答案,都是及时提醒学生他是如何切的。学生可能一开始也不是能切出7块的,可能也是4块与5块,但他及时注意到了问题的特殊要求,再继续尝试,结果切出7块。这时教师要让分组讨论,让他们讨论切4刀怎么样?怎样切才能使分成的块数最多。经过讨论,学生会得出这样的假设,如果以直线代替刀,则要使每两条直线都相交,并且交点不重叠,才有可能分出最多块。然后再让学生试5刀、6刀,这时学生会发现第5条直线、第6条直线已经很难画上去,圆也越画越大,教师可适时提出,我们能不能对已研究得出的结果排列出一张有序的数据表,来思考一下其中的规律呢?结果形成这样一张表。

观察结果,学生会发现前一个块数加上后一个直线条数,即是后一个分成的最多块数。这样就很顺利地推导出切5刀,切6刀,甚至切10刀的块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获得了第一个成果。教师这时应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更新的问题。如果要切49刀,50刀等,这样推算是不是太麻烦?能不能找出2、4、7、11、16。。。这样一串数与1、2、3、4、5。。。之间的关系,找找有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小组代表发言,形成大组讨论的形式,最后能推导出一个计算公式:(刀数+1)×刀数÷2+1=块数,然后再进行逐个数据的验证,证明是切实可行的。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取得了研究成果的高级形式。。。直线分割平面的方法和计算。最后还需请几个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整个研究的过程以及其中的思维活动,以利于学生构成认知结构与问题解决的策略,这样一个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再回到具体的研究思维过程。是源于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是参谋而不是主谋,到位而不越位。

四、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优缺点

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优点是明显的。

第一、促进智力的发展。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研究去学习,可以使学生按照促使信息更迅速地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去获得信息。

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体验到研究中的乐趣,从而将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