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4.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臀”、“漆”等6个生字;理解“漆黑”、“石笋”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和作者的游览顺序。

3.分清文章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金华双龙洞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分清文章的主次。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课文及指名读课文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 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品悟景物特点,以及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等方式检验学生精读课文的能力。

3. 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指名读、批注、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使学生真正体会游记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与学的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名言导入:

1.课件出示叶圣陶名言:

师:同学们,知道叶圣陶是谁吗?

2.课件出示叶圣陶介绍: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金华的双龙洞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齐读课题)

3.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生:“记”即记录之意,指游览的经过。

师:是啊,本文是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游记。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8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我们先一起看看她美丽的容颜吧!课件出示金华双龙洞美景:过渡:叶老笔的双龙洞又会是怎样一番奇景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

2.把下面的词语读正确。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出现问题及时订正)

(2)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学生试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发现问题一会再帮忙纠正。)

(3)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师: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初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再读课文,体会游记写法。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这篇游记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课文主要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经过和看到的景象。

(2) 师: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生:山路——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板书)(3)学生默读课文后尝试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同组同学合作交流,对于出现的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课件出示路线图:

(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大家已经理清课文的脉络,你能为课文分一分段吗?

学生自由分段,汇报交流:

第一段(1自然段) 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段(2-3自然段)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第三段(4自然段)描写外洞。

第四段(5自然段)描写孔隙。

第五段(6-7自然段)描写内洞。

第六段(8自然段)出洞。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五)品读途中之美。

过渡:作者按照浏览的顺序层次清晰地记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所感,那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如何?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求答案吧。

师:谁来说一说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看到了什么?

生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生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觉得作者写得太美了!

师:你认为在以后的习作中如何把文章写得这么美?

生1:观察身边的景物,发现它们的美。

生2:作者还运用了排比句式。课件出示:

师:你能能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的句式描述一处景物吗?

学生试说。

师: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景物的美吗?

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小结:叶老说过,写作的基础是一双有洞察力和善于观察的眼睛。在作者的

笔下双龙洞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究。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六)精读课文:

导入:我们一同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山中的景象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头望去,双龙洞到了!清同学们回忆一下叶老都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

生:叶老游览了双龙洞的外洞、孔隙和内洞。

(1)感受洞口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上节课我们已经随着叶老来到了洞口,在洞口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宽)课件出示:

生:外洞既宽又大。

师: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找学生读

师: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 余米,宽3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我们快去看看吧!

(2)感受孔隙的窄、小。

师:同学们自由读第四大段,说说孔隙给你什么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课件出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