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课程论文主导作用论文

合集下载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 论文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  论文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感悟摘要: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

早期的文学作品受到中国文学一些的影响,但在后来日本也渐渐形成自有的文学风格和特色。

19世纪日本重启港口与西方国家贸易及展开外交关系之后,西方文学也开始影响日本的作家,直到今天仍然得见其影响力。

在日本,也有因为考虑到近来非日本籍的日裔作家,而采用“日语文学”称呼的情形。

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其影响力在亚太地区尤为明显,而其中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层出不穷,而本文主要对老师课上所讲解的一些代表作品做一些简介,并表达感悟。

关键词:《古事记》、《源氏物语》、《伊豆的舞女》、《罗生门》、《万叶集》、《平家物语》、《失乐园》、《快跑,梅洛斯》、《白夜行》、东野圭吾、村上春树、渡边淳一、日本史。

第一次接触日本文学是在刚要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刚毕业,正值暑假,还在读书的时候听周围人聊过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并且在暑期看了电影《嫌疑犯X的献身》,知道了这部电影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所以,这两部作品就是我接触的最早的两部日本文学作品,而这两位作家就是最早接触的日本优秀作家。

在这之后,我与日本文学的缘分,就算正式开始了。

也正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开始了解日本的历史与文化,尽管中日之间有过无法抹消的深仇大恨,但我还是忍不住想更深刻地对日本进行了解。

为此,我还去看了与日本历史有关的一些电视剧和电影,了解了一些在动漫、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历史名人,例如: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伊达政宗、明智光秀、圣德太子、新选组众人等,另外还特地去了解了一些历史事件,如:倒幕运动、本能寺之变、黑船事件、明治维新等,尤其对日本的战国时代有特别的兴趣。

而本学期第一堂课讲的第一个内容——《古事记》,便是包括日本古代神话、传说、歌谣、历史故事等内容的日本第一部文学作品。

不得不感叹中日虽同为亚洲国家,而文化差异却是十分之大,与中国文化中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不同,中国的创造神话是劳动创造、神的意志等多种形式的结合,而日本的创生神话主要是两性结合孕育的方式,如日本列岛就是由伊邪纳岐和伊邪那美两性的结合产生。

日本文学作品论文

日本文学作品论文

日本文学作品论文日本,作为我国的重要邻国,其文化内涵也比较丰富。

近年来,大量的日本文学作品传入中国,并被广泛翻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日本文学作品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日本文学作品论文篇1浅议日本文学作品标题的汉译摘要:标题是书的灵魂,是读者第一眼看到的有关书的部分,所以标题的翻译对于整本书的出版是至关重要的,在日本文学作品汉译的过程中,标题翻译出现了诸多现象,从而造成了误译,就这些现象作者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日本文学作品标题汉译误译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标题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所在。

日语是日本所特有的,虽然语言由中国传入,但在语音及语义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语言在当时由中国传入,随着时间的变化及本国文化的影响,语言的语义及性质发生了变化。

通过对日本文学作品标题的研究来考察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以及在对翻译文化的受容过程中语义所发生的变化。

笔者认为这具有较深的研究意义。

中日两国的交流从文学开始奠定基础,书籍的翻译就成为重中之重,乃至今日中日两国的文化传播的作品数量之多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但随着历史社会的进步,从最初听闻到如今的观看,许多日本当地的土产社会文化我们也能从电视上了解到,于是电视的传媒给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带来了诸多的便利,那么文学作品也好,电视作品也好,因为两国语言的差异,必须通过翻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一本书如何,书名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标题的翻译才是重中之重。

只有翻译出好的标题,才能更好地促进两国之间跨文化交际的活动。

一中日之间的交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经济上的往来、历史上的借鉴及科学上的共同研究都给中日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而文学上的影响主要还是靠文学作品的互译来得以诠释的。

一部文学作品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都是遵循一个流程:编写、矫正、投稿、印刷、出版发行,这是在本国发行,如果要以另一种语言在其他国家发行还要经过审核,翻译,版权检定,出版。

所以翻译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重中之重。

翻译一本文学作品,不仅要熟悉原文,更要对原文有自己的见解,从而用本国的语言翻译出相得益彰的作品。

日本文化日语方面论文

日本文化日语方面论文

日本文化日语方面论文日本通过对本国的文化的宣传来加大日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语脱胎于中国的汉字,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完备。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日本文化日语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日本文化日语方面论文篇1浅析日语寒暄语表达中的日本文化摘要: 寒暄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但其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却因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与社会心理不同而各异。

分析日语寒暄语表达的独特性可以管窥到日本民族的深层社会文化。

关键词: 日语寒暄语语言特征文化人们在交谈中离不开寒暄语,日语寒暄语是日本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

作为日语学习者,我们必须掌握日语寒暄语,以实现与日本人的顺利交流。

日语的“挨拶”一词源于古代汉语。

在唐、宋时期佛教盛行,禅宗和尚们为了悟道,常常进行一对一的问答,这被称为“挨拶”。

佛教传入日本以后,“挨拶”一词便在日本扎下了根。

“挨拶”一词的含义较广,日本语言学家渡边友左在《国语学研究事典》中所下的定义是:“人们为与他人建立亲和的社会关系,或为维持、加强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而进行的社交、社仪性行为之一。

”由此可见,“挨拶”是以语言行为为主的包括某些动作的社会行为方式。

所谓动作,可以想象到的如见面或分别时的点头、握手、鞠躬、拥抱和亲吻等。

“挨拶”还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用以建立、维持和加强人们之间的亲和关系。

事实上,所谓“挨拶”行为,是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因为任何社会、任何民族,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彼此相见时,总需要以语言或非语言方式相互确认对方的存在,增进感情,建立和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

寒喧虽然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但其具体内容和方式却因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与社会心理不同而各异。

譬如中国人喜欢握手,日本人喜欢鞠躬,西方人则更习惯于拥抱,诸如此类都有很深的社会渊源。

在语言表达上,更是互不相同,例如,中国人见面时说“幸会”“你好”,而日本人则说“早安”“晚安”,甚至于以“今天好冷啊”“又下雨啦”之类有关天气的情况来打招呼。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范文怎么写(2)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范文怎么写(2)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范文怎么写(2)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篇3浅谈日本文化的幸与不幸摘要:日本文化是幸运的:在其历史上有几次直接输入比自身文化先进数百上千年的外来文化,从而使其物质文化与部分制度文化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大跃进,跨越了其他民族必须循序渐进的社会发展阶段。

日本文化又是不幸的:当其自身尚未成熟时,已然遇上外来发达的大文化,这个大文化压制日本文化的自然发育,使之在精神方面发生分裂,一部分随着物质文化一起跃进,几乎是全盘接受外来的意识形态与伦理道德;另一部分依然停留在在跃进前的水平之上,仍然以自己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行为方式来应付外部世界。

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精神文化方面的侏儒状态。

关键词:日本文化不幸将近九十年前,匈牙利作家梅尔彻·伦吉尔(MelchiorLengyel)写过一个剧本,名为《台风》。

在这个剧本中出现了一批在巴黎学习的日本留学生,他们在剧中有如下的对白:“西方数千年来发展起来的古老文化,我们日本人只要十五年就把它变成囊中之物了。

西方学者花费三十年取得的研究成果,我们只要读五天书就握于掌中了。

”“让欧洲人去费脑子好了!让欧洲人去干好了!等他们创造出什么好东西,我们再学过来那该多好!”“为了达到今天的水平,欧洲人已牺牲了多少代人,有多少人成为殉道者而倒下。

但我们只用十五年就把西欧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了。

”[(1)]这些话是作为讽刺日本人在文化方面吃现成饭的事实而设计的。

该剧写于1909年,去日俄战争不远。

正当日本人在十年的时间里相继打败了中国与俄国两个庞然大物后,用这样的话来描绘他们当时的洋洋自得的粗俗嘴脸是并不过分的。

日本留学生是不是说过上面那些话不必当真,但这些话却是道出了日本文化幸运的一面。

所谓幸运就是指他们在历史上有几次直接输入了比自身文化先进数百上千年甚至数千年的外来文化,从而使自身文化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大跃进,跨越了其他民族必须循序渐进耗时费事而无法省略的社会发展阶段。

关于日本语言与文化论文

关于日本语言与文化论文

关于日本语言与文化论文第一篇:关于日本语言与文化论文摘要:一个国家的语言特征是受着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任何因素都能够追溯到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从文化的根源了解文化发展的含义。

本文主要分析日语语言文化的特征及形成因素。

关键词:日语;语言文化;特征及形成因素1、引言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的手段,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传递。

语言是社会运行的必然现象,具有非常丰富的社会色彩,也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2、日本语言文化的特征当前世界上有很多的文字,同时也有很多的语言,但是归根结底,当前世界上的文字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表音文字,这类文字主要是通过文字的发音来对文字进行定义,还有一类是表意文字,这类的文字首先是通过某一件事情所代表的含义,最终定义文字,比如说“汉字”.作为当前世界上表意文字的代表,现在世界上广泛使用汉字的国家不仅仅只有中国,中国的邻国日本也在使用汉字。

日本的文字不仅仅使用表意文字的汉字,同时还使用表音文字的假名,当前能够将不同文字混合使用的代表,日本就是其中之一,同时这也是日语中的一大特色。

2.1 日本文字初始与汉字日本最初是没有文字的,只有语言,直到公元5 世纪前后,中国的文字才渐渐地流入日本。

汉字传入日本之后,不仅为日本学者用来记录史实,并且还有很多的学者用其着作成书,这也就是日本唯一能够使用的文字。

不过汉字传入日本之后,汉字的发音渐渐发生了改变,日本人对汉字的偏旁部首进行拆分,这也就成为了日语中的片假名,汉字的草书演变为了平假名,主要用来对日本的汉字进行注音。

因此,汉字的传入为日本的文化以及日本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日本还有很多的汉字方面的书籍一直流传至今,例如,在公元8 世纪的时候日本出了一部《万叶集》,这也是日本最早的诗歌集,诗歌的表达的主要形式就是将汉字作为表音文字使用。

汉字中的“传说”在日本的文字中没有什么很大改变,用日本文字写作“伝说”,将中文中的“传”简化了一笔,也就形成了“伝”,这样的文字形式在日本还有很多种。

试论日本文学课程在日本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试论日本文学课程在日本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 、外 在 价值
所谓外在的 ,功力的价 值 ,就是我 们常说 的认 知作用 与教育 作用 , 我们通常通过 日本文 学作 品来探求 日本社会文化 以及历史的进程。 传统教育当中 ,人们在 阅读文学作品时 ,首先关 注其思想 内容 ,在 主题思想先人为主的基础上 ,对作 品内容做精 确的 “ 科学 ”式 的分析 , 理解性的认 知 ,从 而达到教育 的 目的。通过对文学作品 的阅读 ,我 们用 “ 小说 反 映 了 … … 的社 会 现 实 ”, “ 剧 本 揭 露 了 … … 黑 暗 的 社 会 制 度 ”, “ 诗歌 弘扬 了……精神 ” ,“ 散文表现 了……思想” 等这些精简式 的话 语 方式来传播 日本社会文化缩影与历史的进程。在进行 日本文学教育 的时 候 ,教师首先传播 主流意识 文学理论 。例如 ,平安时代 日本文 学特征以 宫廷文学 、女流文学为文学 主体 ,反应 了平安时代丰富 的物质 基础 ,以 上流社会为主流的社会关 系和人们所追求 的生活方式 。进而帮 助我们 对 社会 、文化 、历史 进行理解性 的认知 。 三 、内在价值 内在的精神价值即审美作用 , 本论认为这是文学课程最不 容忽视的 重要作用。 也 是文学课程传统授课方式往往所忽略的部分。 人们对文学作 品的吸收方 式应 该是 从理解 性 的认 知 到感 受性 的体
试 论 日本 文 学 课 程在 日本 语教 育 中的 重 要作 用
陈 健
摘 要 :各大高校 在实施 日语教 育时开设 了众 多课程。本论主要 论证 日本文学课程在 日语教 育过程 中起 到的重要作 用。主要 归纳为认 知作 用、教育精神价值 。无论从 力学还是哲 学方 面讲 , 内在的作 用是要 因,
是 重 中之 重 。 关键词 :认知 ;教 育;审美;本体 ;精神价值

关于日本文化的日语论文1500字

关于日本文化的日语论文1500字

关于日本文化的日语论文1500字篇一:日语及日本文化论文日本语及日本文化论文虽然选修的《日语及日本文化》这门课程总共也就只有十次左右,接触的日本文化也不多,但是,经过这段世间的学习,对日本这个民族的文化与传统多少有点感触。

日本,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一个资源不怎么丰富的国家,一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民族,一个崛起于世界东方的国度。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值得传承下去的理由。

就像我们现在还风行的端午与中秋,日本也有他们的传统文化,比如相扑,肚皮舞,成年礼等。

很多时候看到日本热热闹闹地举行各种节日活动,看到他们满脸的欢笑,听着他们捣出的鼓声,都会被或多或少地感染着。

我们能够在生活中的种种细节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同样,我们也能够从这些传统的节日中看出一个民族的特点。

比如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很喜欢相扑。

我们可以从那些前往看相扑比赛的人眼中看到他们对强者的向往与崇敬,也可以从那些为了成为相扑手而不惜牺牲自己健康的人身上看出他们身心的近乎“疯狂”的执着。

又比如日本人人乐钟的肚皮舞:在肚皮上画一个大花脸,然后头戴一顶大草帽,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蹦蹦跳跳起来。

也许在我们看来他们的这个活动可以用类似幼稚这样的词来形容,但是,对于那些日本民众来说却是乐此不疲。

这正应正了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要自己开心,何必如此在乎别人的看法?再比如那个成年礼,在我们中国只是法律上规定一下年满18岁就算成年,何曾这样用节日的方式隆重地宣告“我已经成年了!”?足以看出日本人对一个即将成年的人的重视,更可以看出他们自立自强的特性。

还有,日本是一个忧患意识很强的国家,从小学起老师就会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居安思危,以此来激励学生的进取心理。

当然,这方面的还有很多,在这里也就不一一赘述了。

我们泱泱华夏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的传承与积淀自不必说。

而相对比我们小得多的日本,暂且不说他们曾带给我们东亚国家的灾难,虽然他们的文化与历史无法和我们比肩,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有些行为会令我们所有无法忍受,但也不容否认,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新纪元,日本那个岛国在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日本文学的论文

日本文学的论文

日本文学的论文日本传统美学理念强调真实性,即是重视艺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从日常生活细节中有感而发,而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必需坚持诚恳的原则,用于发觉生活中的自然美,而不是注意简单、浮华的美。

在日后进展中,日本人的审美基石又将其升华到物哀,即用物哀体现出对人与事物的怜悯,渐渐变成日本文学中不行或缺的一部分。

一、物哀概念的形成日本人在自然界中感受到生命轮回与变化,从而丰富自已的审美体验。

并将对自然生命中存在的体验规划为物哀或者是物哀美的范围,当成一种文学概念与审美理论。

自然美中存在的季节感与生命感是哀的雏形,而物哀位居自然中各种美的首位,它的形成和进展需要经受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是日本固有美的一种范畴。

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时代开头,日本文学中就消失哀的美学概念,到了江户时代,《源氏物语》就开头渐渐的挖掘哀中的美学含义,并对物哀的概念存在的美学理念进行总结。

二、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详细体现(一)《源氏物语》的物哀体现从《源氏物语》整个主题构思来说,可以将这部作品分成:对人的感动,突出男女恋情、对世相的感动,突出人情冷暖以及自然的感叹等三个层次,而物哀是思想结构的中心。

从日本独特的美学观点来说,物哀即是这部作品的基本精神,也可以说是对人生一切不尽人意的哀感。

例如在《源氏物语》中,描写了人生不同的真实情感:在人的种种情感上,只有苦闷、忧愁、悲伤――也就是一切不如意的事,才使人有最深感动、凡兴奋、好玩、开心、可笑等一切都可以称为哀、说物哀就是擅长体验事物的情趣,并感到渗入到心灵以及悲伤只是哀中的一种心情,它不仅是悲伤的精神。

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描写的物哀是一种真情,是对自然与人生的世间百态、生命与生活的变化规律以及人生各种情感最初的真实情感。

因此,与其说他们将自然间的一切事物来比作人情,不如说是以人的心去体验、感受世间万物。

由于这些都是稍纵即逝的,在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真实的情感,所以假如以真实的情感为动身点,那么在悲伤以外的怒、哀、乐、苦和愁等各种真实情感都可以称为哀。

日本文学论文

日本文学论文

日本文学论文
日本文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古代文学到现代文学的各个方面。

论文可以选取不同的主题进行研究,比如某位作家的作品分析、特定时期的文学变革、跨文化的文学比较等等。

一篇关于日本文学的论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1. 近现代日本文学作品的社会、政治背景分析。

研究特定时期的文学作品,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历史事件对作品的影响,如明治维新、太平洋战争等。

2. 个别作家及其作品的深入研究。

选取一位重要的日本文学作家,如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等,对他们的主要作品进行文本分析,深入探究作品中的主题、意义、文体等。

3. 文学主题的研究。

选取某个特定的主题,如死亡、爱情、家庭等,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主题在不同作家和时期间的变化和发展。

4. 跨文化比较研究。

将日本文学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如与中国文学、欧美文学等进行对比,分析异同之处,探讨文学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和意义。

在撰写论文时,可以选择使用传统的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结合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论证。

同时,现代研究方法如社会文化学、比较文学学术等也可以用来分析文学作品和探索文学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何种主题和方法,论文都应该具备严密的逻辑性、深入的研究性和准确的引用文献。

同时,应避免简单的摘抄和泛泛而谈的陈述,力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分析,给出新的观点和结论。

关于日本文学的论文

关于日本文学的论文

关于日本文学的论文浅析日本文学在日语学习中的作用[摘要]文学与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正如日本语言学家森田良行先生在《日本语的视点》一书中指出的,语言正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离开文化的视点考虑语言就无法看到真正的语言,而文学正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每一阶段的社会文化都会衍生出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因而对于文学的学习,在高年级的日语教学中就格外的重要。

对于有一定日语基础的高年级学生,为了更好的进一步提高日语学习的水平,不仅仅需要加强文法知识的学习,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日本文学的学习与理解。

[关键词]日本文学;日本文化;语言学;思维方式当前,在高校日语本科教育阶段高年级,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日本文学这一课程。

教学内容多为日本文学史简介和日本文学作品的选读。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调研中,却发现不少学生对这类课程的兴趣不高,认为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学习对于日语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因而忽视了这门课的学习。

以下通过对日本文学在日语学习中的作用的研究,希望能对今后的日语学习者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众所周知,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离开文化的视点考虑语言就无法看到真正的语言。

正如瑞士的语言学家索旭尔所说,语言是人们所进行的普遍的言语活动,其中又可以分为社会的侧面ラング和个人的侧面パロール。

然而世界上的所有国家的语言却不尽相同,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每个国家的社会的侧面,即所谓的ラング是不同的。

具体到日语来说,如同桥本进吉博士说的那样,日本民族使用的语言是日语,作为日本民族自身的语言来说,只能是日语。

正因为如此,日语可以理解为日本民族的语言。

上田万年也曾说国语是帝国的藩屏。

那么日语作为国家的语言,自然就伴随着日本人的主观感情,带有排外的情绪。

可见,日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日本民族,日本社会的了解。

而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它民族性。

日本文学反映的只能是日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特点和民族的文化传统等,因而日语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的学习,而文学就恰是架在语言和文化间的桥梁。

日本文学方面的论文

日本文学方面的论文

日本文学方面的论文每个民族的文学类型都民族性特征的集中呈现,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对于本民族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日本文学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日本文学方面的论文篇一摘要:日本的生态文学始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从“原爆文学”出发,发展到“公害文学”,其创作被认为深受美国的《寂静的春天》等生态文学作品的影响。

日本生态文学的发展,对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推动环保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日本环境;文学;污染公害当代日本生态文学始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原民喜、太田洋子、林京子、井伏鳟二、大江健三郎等作家把经历原子能爆炸的体验写成文学作品,即“原爆文学”。

从六十年代开始,日本经济高度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公害等问题得到了关注,水上勉、石牟礼道子、有吉佐和子等针对各种环境问题进行采访、调查等,写下了不少纪实文学、小说等文学作品。

一、“原爆文学”的兴起广岛出身的作家原民喜,亲身经历了广岛的“原爆”,将其写成文学作品,其代表作为《夏之花》(1947)。

《夏之花》用写实文体,叙述了“我”在遭受原子弹袭击、逃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原民喜其后自杀身亡。

林京子在小说《祭奠之地》(1975)中描写了参加兵工厂生产的“我”在长崎受到原子弹伤害的经历。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颇具匠心,主人公的母亲和妹妹在长崎以外的另外一个城市,从远处目击到原子弹爆炸的亮光,使小说与原民喜、太田洋子的近似报告文学的作品不同,更具有艺术性。

在井伏鳟二的小说《黑雨》(1965)中,描述了一位饱受原子弹爆炸放射病折磨的姑娘,其叔父(监护人)焦躁不安、顾虑重重,只好从养鱼等自然循环中寻找慰籍。

大江健三郎被誉为日本原爆文学主体升华的代表作家。

他对原子弹爆炸与核武器带来的灾难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在当代作家中是最为深刻的。

其代表作有《广岛札记》、《核时代的森林隐遁者》、《核时代的想象力》、以及《洪水漫上我的灵魂》等。

日本文化论文六篇

日本文化论文六篇

日本文化论文六篇日本文化论文范文1(一)川端康成作品的愁闷性川端康成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作家本人对世界的“悲观”熟悉。

他在童年没有感受到家人的暖和。

相反渗入了深刻的无法克服的愁闷、悲伤因素。

他把这种深刻的情感宣泄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

他的作品《伊豆的》全篇自始至终充满着一种若有若无的淡淡伤感。

概括起来,川端康成的创作特点,是以虚无思想为基础,追求一种“颓废愁闷的美”。

他的作品是由虚幻、哀愁和颓废三个因素构成的,以病态、失意、孤独、年轻和死亡,反映没落的心理和颓废的生活。

(二)川端康成作品愁闷性形成缘由1.日本传统美学的影响日本的“物哀”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作家,尤其是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继承了这种“物哀”思想,《雪国》描绘、展现了岛村所深深体悟到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徒劳”的缺憾美,这与日本传统美学非常契合,其文学作品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这种美,肤浅而纤细,交织着仆人公对自己境况的悲怨,融入了作家对仆人公的怜悯、爱怜,因而呈现出一种朦胧而感伤的审美状态。

2.日本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日本远古人受到岛国自然环境的恩惠和培育,对自然怀有深切的爱与亲和.对自然美的感觉敏锐而纤细,这种自然观和美学思想,成为日本人把握自然美和制造艺术美的底流。

川端康成自觉而忠实地继承了这一审美传统。

日本是一个四周环海的岛国,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加上频繁的灾难,无所不在的恐惊.在漫长的时间里雕塑了日本人的气质。

对于工作、家庭、爱情.甚至神经质般的愁闷渗在了日本人的骨子里,这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也有深刻体现。

3.佛教“虚无观”的影响佛教是川端康成作品“愁闷性”形成的又一个重要缘由。

佛教讲究“万物一如,轮回转生”、“虚无”、“无常”,《雪国》结尾处描写了叶子的死亡,美到极致,蕴含了佛教“轮回转生”的思想,《招魂节一景》结尾处涂上了佛教“虚无”的颜色。

佛教“无常观”不仅融于日本古代传统文学中.而且使得他的作品蒙上了“愁闷”、“悲”的颜色。

2019年日语论文范文五则

2019年日语论文范文五则

日语论文范文五则篇一:日语论文文化是一种符号系统,它既有传播性,又具有稳定性。

文化的传播性决定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必然交流,从而使文化系统获得新的动力。

而文化的稳定性又必然对外来文化进行自在的选择处理,以保持本土文化的特性。

在诸多国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本是典型的一例。

日本的岛国地形以及四面环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文化所特有的对外来文化的极强的吸收性,而海洋的这种相对隔绝性也是日本文化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孕育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也是世界范围内罕见的兼容性文化。

文化是民族性格的反映。

并不厚重的文化底蕴使日本民族早已养成了向外学习的习惯,成为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

今天的日本文化是传统的日本文化和外来文化在不断接触、交织、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许多学者对日本文化曾经作过这样的概括:日本古代文化为“唐化”(中国化)、近代文化为“欧化”(西洋化)、现代文化为“美化”(美国化)。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一、日本"三道"---茶道日本茶道源自中国。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茶道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

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热情相送。

---花道日本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时代的佛堂供花,传到日本后,其天时,地理,国情,使之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先后产生了各种流派,并成为女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选修课日本文学赏析课程论文

选修课日本文学赏析课程论文

日本近现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赏析题目写)学院:外语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施田力学生学号: 20210131指导教师:马丽丽评语:日本文学与电影赏析论文《试论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主要从作者的简介、作品的内容提要、主题、结构以及文章反映的主旨和对文章的赏析等方面描写了小说《白夜行》的相关情况,具有一定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参考文献较全面。

但是有许多的理解都浮于表面,在深入分析研究日本文学的特点与内涵等方面还存有不足之处。

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生活、特色、底蕴,用人类社会学和比较文化的观点,分析掌握日本文学的特点是学习日本文化的捷径。

成绩:教师签名:时间:试论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公共管理学院学号:20210131 施田力摘要:无望却坚守的凄凉爱情和执著而缜密的冷静推理完美结合。

“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这句象征本书故事内核的绝望念想,有如一个美丽的幌子,随着无数凌乱、压抑、悲凉的事件片段如纪录片一样一一还原,最后一丝温情也被完全抛弃,万千读者在一曲救赎罪恶的爱情之中悲切动容。

关键字:推理罪恶黑暗凄凉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原本自身就喜欢看日本的相关书籍、电影。

通过阅读我从中发现,日本的作家在写作风格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上与中国的众多作家截然不同,更加独到,特别是推理类小说,情节紧凑,悬念重重。

通过一个个案件的发生,反映出的是人的本性,社会的风气与发展。

东野圭吾是个人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对其作品《白夜行》也是钟爱,被称为东野笔下“最绝望的念想、最悲恸的守望”。

通过这学期上成春有老师的日本文学与电影赏析课后,再次拿出这本书细细的品味后,有了与原先不同的感受。

所以特写这篇论文,来谈一谈我对东野圭吾的认识和这本《白夜行》的感受。

本论一、东野圭吾的简历1958年2月4日出生于日本大阪。

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电气工学专业,之后在公司担任生产技术工程师,并开始推理小说的创作。

1985年,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从此成为职业作家,开始专职写作。

日本文学研究论文

日本文学研究论文

日本文学研究论文日本文学是文学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一类文学类型的代表,日本文学由于受到日本本国具体国情的深刻影响而具有比较鲜明的民族独特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日本文学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日本文学研究论文篇一摘要:文学是一种文化发展到最富于活力的历史阶段所焕发出来的绚丽光彩,是文化、社会的反映。

从大和时代至今的一千多年的文学发展中,日本文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气质。

这其间有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大放异彩的时代,也有匮乏佳作、文坛暗淡的时代。

平安时期成为了王朝女流文学的全盛期。

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日本又创作了自己独特的文学体裁。

关键词:日本文学特质日本文学的历史从第一部作品《古事记》(公元712年)的诞生算起,已走过了近一千三百年的路程,而《古事记》成书之前就广泛流传着歌谣等口头传颂的作品,其历史则更长。

这其间有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大放异彩的时代,也有匮乏佳作、文坛暗淡的时代。

总体来说,日本文学虽不如中国文学的历史悠久,但却在接受中国文化等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形成了独创性的特色,开辟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创造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形成了日本文学独特的价值体系。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论日本文学的特质。

一、日本文学受中国文学影响深远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有着友好的交往历史。

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最早可追溯到汉魏时代。

到了隋唐时期,日本更是多次派遣“遣隋使”、“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技术、政治制度等,中国的经史子集等浩如瀚海的文学与文化、历史与哲学的作品也早已被介绍到了日本。

这些“遣隋使”、“遣唐使”把从中国学来的先进的知识带回日本,不仅给日本的政治、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也给日本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直到今天,日本的国语教材上,必定要选入《论语》、《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还有陶渊明的诗歌、散文,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的诗歌及司马迁、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日本人已将其视为自己的文学的一部分,当成“国语教材”来学习。

日语文化论文发表范文

日语文化论文发表范文

日语文化论文发表范文在日语教学中,不仅要讲解日语语言知识,训练日语的运用能力,而且还要重视有关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日语文化论文发表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日语文化论文发表范文篇1浅析日语中的文化四原色摘要:由文化因素决定的原色就是文化原色。

在日语中存在着四个核心色彩词:赤、黑、青、白,它们就是日语中的四种文化原色。

它们的历史比较久远,因而拥有的附加意义也远多于其他的颜色词。

总的说来,人们认为在古代日本语里把明亮的颜色说成红色,把暗的颜色说成黑色,把无法表达清楚暧昧的颜色说成蓝色,能够表达清楚的颜色则说成白色。

从这四种原色中所拓展出来的文化内涵赋予人们更多的智慧与灵感,并被运用于语言、人生观及生活空间等方面。

关键词:日语文化四原色文化拓展一、文化原色的起源由文化因素决定的原色就是文化原色,它区别于光学中所讲的红黄绿三原色,三原色学说是物理学概念,而此处所引的文化原色则属于语言文化学范畴。

此处的原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非自古就已然存在,而是人们在某一时期决定的。

颜色本身是随处可见的现象,但是,比如说把泥土涂抹在肌肤上,或是采集草木汁液染在衣服上,等等,这种让颜色发生转移的做法无疑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颜色文化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

汉字中“彩”和“色”是两个字,从形成的历史来看“彩”字起源很早,而“色”则相对晚一些。

“彩”常被用作符咒之意,也即赋予色彩某种神力,而“色”一般和性相关。

现在,一般都用“色”字表示上述两种意思,但不论其表达的是“色彩”也好,“性”也好,都有充分的原始性,也即“色”有着不加管制就会产生危害这一不可思议的魅力。

它处于政治、秩序的对立面,听之任之则会祸害社会,所以人们就从文化方面规定某种特定的色彩为原色,这就是原色的起源。

起源于中国的四原色:红、黑、青、白,传到了日本,也就成了日语中的文化四原色,其形容词形式分别写作:赤い、黒い、青い、白い,均以“イ”结尾,“イ”为日语的元音。

日本文化日语论文

日本文化日语论文

日本文化日语论文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反映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之中,离开语言所依赖的文化背景,就很难真正学好一门外语。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日本文化日语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日本文化日语论文篇1论从日语构造和日语运用看日本文化摘要:“人的思考习惯”是指说同一种语言的人们共同拥有的一种认知习惯的总和,它是人们每天无意识的习惯性的思考和行为模式的基本,这些集合起来就成了文化。

总之,用某种语法构造说出来话的意思是以说话人的认知习惯为前提在文脉中产生的。

在这里面,又是和作为文脉的文化联系在一起的。

要弄清楚作为文化基本要素的人们的思考习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就是语言。

关键词:言语文化学;言语意识;言语表现;日本文化牧野成一说过,言语文化学既不是用文化来解释言语,也不是用言语来解释文化。

假定可以显示某种言语现象和文化现象有某种必然的联系,那就要通过明确地提出具体是在什么时候来证明言语与文化的有机性,有缘性。

总之,所谓言语文化学,是一门以已经作为社会习惯确定下来的言语的,文化的各个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和两者有关系的普遍的媒介物,达到科学的记述的目的。

本文即从日语的言语文化分析的视点,弄清楚日语和日本文化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一、日语构造里的文化(一)词汇与日本文化作为单词的总和的词汇,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使用者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以及生活在里面的人们的思考方式。

1.词汇中反映的日本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错日语词汇里,反映了日本固有的要素和外来要素混合的文化。

例如:和语•汉语•洋语混在一起。

比如我们仅限于衣食住方面的话,衣方面,有「着物」「ゆかた」「帯」「寝巻」和「シャツ」「パンツ」「パジャマ」等,食方面,有「米」「汁」「豆腐」「すき焼き」「酒」和「スープ」チーズ」キャンディー」等,住方面,有「玄関」「ふすま」「縁側」和「ドア」「ベランダ」等。

所有的都包含三种语种,这三种语种的竞争,正反映了日本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交错的姿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文学课程论文主导作用论文摘要:日本文学类课程是比较综合的学科,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鉴赏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培养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下的小语种人才更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所以任课教师也要在国际视野下,用创新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理清日本文学史的发展脉络,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通过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来影响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文学素养的综合性人才。

一、概述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里规定日本文学课程为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新修订的本科教学国家质量标准(尚未实施)中关于日语的教学标准也明确指出日语专业学生应掌握日本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日本及相关区域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

在能力方面也指出日语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语言运用能力,也还需要具备文学赏析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等。

因此,日本文学课程的設置是必要的,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二、目前的教学现状日本文学类课程在整个本科教学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跨视野背景下的交流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的作用无需赘言。

虽然日本文学类课程对于人才培养有如此重要性和必需性,也有明显优势,然而事实上日本文学类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其一,国内普通高校日语专业文学类课程的设置比例明显偏低。

作者所在的江南大学将日本文学史放在第六和第七学期,每学期仅有2个课时,设置为必修课程,并在第7学期同时开设2个学时的日本现代文学作品赏析选修课程。

存在课程需要教授的内容和学时分配不合理问题。

其二,教材水平也参差不齐。

除了内容有些陈旧之外,目前出版的文学类教材大多偏学术性,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其三,学生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度不高,选修文学类课程的学生不到三分之一。

在当今比较浮躁的时代,学生更愿意选修实用性更强的课程,比如商务日语等课程。

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是为了学分而不得已选修文学类课程。

关于以上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的设置方面一时难以解决,而在教材和学生兴趣方面,作为课程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应该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作者试图从这一方面对日本文学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三、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理念也在不断革新,形成了微课教学、慕课教学、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

这些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当今时代发展的优质网络资源,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能较大地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些教学理念的实施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活动。

在日本文学类课程的教学上也是同样,教师可以借用这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是不能忽略在完整的教学体系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按照社会的要求来设计教学目标、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指导和帮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来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等能力,并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价值准则和个性品质。

成功的教学活动必须由教师来设计、组织和实施。

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干什么”“能够干什么”应该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导向作用。

在高校日本文学类课程的教学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选取适当的教材关于目前国内普通高校日语专业可选用的教材情况,同济大学的刘晓芳曾在《关于日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日语教育与研究)中做过较为详细的调查和统计。

同时指出根据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学课程课题组几年前对全国日本近现代文学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情况的专项调查后发现目前国内日本文学史的教材普遍存在内容过于简单陈旧,偏学术性和概括性,缺少生动性,资料不丰富等问题。

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在琳琅满目、参差不齐的教材中选取合适的教材,即应该兼顾知识性、新颖性和趣味性。

日本文学史相对来说知识体系比较系统完整,偏知识性和学术性,所以选取的教材首先应该注重文学史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专业背景,穿插介绍一些作家作品的逸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活泼性。

日本文学作品选读的课程所使用的教材相对来说可以注重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前市场上出版的文学作品选读的教材,有些就只是简单地罗列日本文学发展史上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特别是涉及明治初期的作品还带有古典日语的残留,而开设日语古典语法课程的高校并不是很多,所以对于学生来说阅读难度较大。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专业背景知识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并且带有古典语法解释的、更倾向于反映现代生活的作品。

无论多么优秀的教材,都难免顾此失彼,而且教材也只是给授课教师提供讲授内容的线索。

所以,教师授课不能完全受制于教材。

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专业背景知识,依托于某教材讲明日本文学发展的脉络框架和发展规律,并结合现代社会不断涌现出来的新作品选取经典性和可读性的作品供学生阅读。

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授课方式,带领学生领略日本文学的魅力。

(二)注重教学对象尽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绝不能忽略受众对象即学生。

但是,处在比较浮躁的现代社会中,学生受到各种智能产品等的诱惑,在很大程度上缺少学习的兴趣,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静心研读经典的文学作品。

所以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手段等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

教师确定好授课目标后,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承担。

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比如在讲授芥川龙之介所代表的新思潮派时,关于芥川的生平、初恋以及中国之行对他创作的影响等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然后以课堂发表的形式讲解给其他学生。

教师可对发表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和最后的总结概括。

这样学生既可以学习到有关芥川的文学主张等文学常识,还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多方位解读文学作品。

特别是在日本文学作品赏析的课堂教学上,开阔学生的思维,不仅能够增强其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比如在讲解森鸥外的《舞姬》时,在大概阅读完作品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围绕所提问题展开讨论。

很多学生从现代人的角度尤其是现代女性的角度分析这段跨国恋情的悲剧,然后反观丰太郎所处的时代,就会对丰太郎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苦恼有更深刻的认识。

再比如学习《罗生门》后,让学生续写武士的下落,通过续写武士继续沦落行恶还是弃恶从善,就会对芥川所要表达的人性的丑恶有很好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讨论或者续写,不仅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另外教師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ppt课件以及变通成绩考核方式等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创建讨论小组,开展原著阅读等方式,将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使学生持续不断地对阅读学习日本文学产生兴趣。

(三)提高教师本身的文学素养教师是文学教学的主导,因此想要解决文学课堂上遇到的种种问题,必须切实解决教师面临的自身问题。

第一,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教育理论和教学观念必须跟上时代潮流,可适当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理念,不可固守老旧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

第二,加强业务学习。

承担日本文学课程的教师大多非文学专业出身,所以虽然日语语言水平没问题,但是文学理论知识相对欠缺。

教师必须加强文学理论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疑答惑。

比如讲到近现代文学发展史时,教师必须对写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等基本概念讲解清楚。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文学理论的学习。

另外也不能忽视日语语言的学习。

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才能更好地驾驭文学原著,才能带领学生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学作品独特的美感。

第三,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学生文学素养的高低显然与教师自身文学素养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堂好的文学欣赏课,是教师通过自身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带领学生在文学作品营造的或美或凄惨的文学世界里畅游。

教师可以通过多读作品和写作练习等方法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可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建立良好的知识储备,课堂上也才能举一反三,旁征博引,用自己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跟学生一起鉴赏文学作品的魅力。

四、结束语日本文学类课程是比较综合的学科,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鉴赏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培养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下的小语种人才更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所以任课教师也要在国际视野下,用创新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理清日本文学史的发展脉络,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通过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来影响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文学素养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1]刘晓芳.关于日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J].日语教育与研究,2012.[2]齐 .关于高校日语专业文学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改革问题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0,2.[3]马全婧.日本近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文学兴趣的培养[J].高教学刊,2015,12.[4]杨月琴.论日本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6.基金项目:本文系江南大学2015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下新型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成果之一(编号:JG2015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