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分级
高迁移率蛋白A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达 。依据 Wio 改 良 H r 分类系统分级 分期标 准分组 : 袭性垂体 腺瘤组 1 例 , 袭性 垂体腺 ln s ay d 侵 8 非侵 瘤组 3 例 。 据内分泌学检查分为 : 7 依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5 , 能性垂体腺瘤 5 例 功 0例。结果 H G2 M A
在无功能垂体腺瘤 中无表达 , 在功 能性垂 体腺瘤 中表 达率 8 % , 2 差异有 统计 学意 义。在侵袭性 组表
h g e a h t fn n— v sv r u Co cu i n T eh g x r s in o ih rt n t a o i a i eg o p. n l so s 【 h o n h ih e p e s f o HMGA 2 p a sa mp ra t oe ly n i o tn l r i h c u rn e o n t n l i i r d n ma d i v sv n p t i r d n ma . n te o c re c ff ci a t t y a e o s a n a ie i i t y a e o s u o pu a n ua
・
论 著 ・
高迁 移率 蛋 白 A 2在 垂 体 腺 瘤 中 的 表 达 及 意 义
王冀伟 丁亚楠 王秋霞 单小松 刘海鹏 袁宇 赵强
【 摘要】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蛋白A ( M A ) 2 H G 2 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
的相关性。方法 采 用免疫组织 化学 法及 R .C T P R法检 测 5 5例垂 体腺 瘤组织 中 H A MG 2蛋 白的表
C r sodn uhrW N i e,m i: w 3 2 @ 2 c .O or pn i ato : A GJ— iE alw 0 12 1n Cr e g w j n .
肿瘤的七级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肿瘤的七级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不仅对患者本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还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肿瘤,医学界制定了一套标准来对其进行分类和分级。
肿瘤的七级标准是其中的一种分类方法,它结合了肿瘤的大小、扩散情况以及组织学特征等多个指标,对肿瘤进行了全面而准确的评估。
根据肿瘤的七级标准,肿瘤被分为不同的级别,从一级到七级。
一级肿瘤一般较小,未扩散到周围组织,也没有发现远处的转移灶。
而七级肿瘤则是最严重的一类,通常已经扩散到周围组织,并且远处转移灶已经出现。
肿瘤的七级标准不仅对肿瘤的初步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还对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预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肿瘤的级别,医生可以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切除、放化疗等治疗方式,同时还可以给患者和家属一个具体的治疗方案和预期效果。
然而,肿瘤的七级标准并不是唯一的分类方法,不同的癌种可能有不同的分级标准。
因此,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医生还需要综合其他指标和检查结果,以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严重程度和对治疗的反应情况。
总之,肿瘤的七级标准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肿瘤分级方法,通过综合考虑肿瘤的多个指标,可以准确评估肿瘤的严重程度和对治疗的反应情况,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和布局方式,合理的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加有条理、清晰和易于理解。
本篇长文《肿瘤的七级标准》的文章结构如下:2. 正文2.1 第一要点2.2 第二要点2.3 第三要点文章结构的设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和主题,也有助于作者在撰写过程中确保文章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在本文中,通过将正文部分分为三个要点,可以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系统和有组织。
每个要点可以单独讨论一个主题或一个方面,这样有利于读者对文章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因此,本文的文章结构设计为通过三个主要要点来讨论肿瘤的七级标准。
神经外科手术分级标准
神经外科手术分级标准(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神经外科㈠一级手术1、颞肌下减压术2、颅骨肿瘤手术3、颅骨缺损修补4、颈部动脉结扎术㈡二级手术1、凹陷性颅骨骨折复位术2、颅脑外伤钻孔探查术3、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4、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5、硬脑膜下积液清除术6、颅骨成形术(颅骨修补术)7、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瘤切除术8、高血压性皮层下血肿清除术9、颅骨骨髓炎手术10、硬脑膜外脓肿清除术11、硬脑膜下脓肿引流术12、脑脓肿穿刺吸引术13、颅骨凸面纤维结构不良症手术14、颅骨上皮样囊肿切除术15、硬脊膜外肿瘤切除术16、脊髓硬膜下髓外肿瘤切除术17、椎板减压术(后入路)18、硬脊膜外脓肿切开引流术19、硬脊膜外血肿清除术20、侧脑室—延髓池分流术21、梗阻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22、枕骨大孔区畸形颅后窝减压术23、脑膜膨出修补术24、脊膜膨出修补术25、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切除术㈢三级手术1、脑内血肿清除术2、颅后窝血肿清除术3、脑挫伤液化组织清除术4、脑脊液漏修补术5、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6、经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7、大脑凸面脑膜瘤切除术8、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术9、夭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10、嗅沟脑膜瘤切除术11、蝶骨脊中、外1/3脑膜瘤切除术12、侧脑室内肿瘤切除术13、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14、小脑蚓部肿瘤切除术15、经迷路听神经瘤切除术16、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清除术17、高血压性小脑内血肿清除术18、大脑半球凸面AVM切除术19、大网膜脑内移植术20、脑脓肿切除术21、颅底纤维结构不良症手术22、头皮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23、颅骨骨膜窦切除术24、颅骨巨骨细胞瘤切除术25、颅骨肉瘤切除术26、经颅视神经管狭窄减压术27、经颅视神经肿瘤切除术28、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减压术29、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减压术30、三叉神经切断术31、舌咽神经痛神经血管减压术32、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33、脊髓空洞症蛛网膜下腔分流术34、狭颅症颅缝再造术35、脑膜脑膨出修补术36、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心房分流术37、梗阻性脑积水脑室—矢状窦分流术38、脑蛛网膜囊肿切除术39、脑白质切除术40、前颞叶切除术41、大脑半球切除术42、胼胝体切开术43、帕金森氏病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44、扭转痉挛定向手术45、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清除术46、立体定向脑内病变活检术47、立体定向颅内金属异物摘除术48、中颅凹蛛网膜囊肿切除术㈣四级手术1、静脉窦损伤修补术2、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3、经眶额入路垂体瘤切除术4、经蝶窦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5、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切除术6、三脑室和四脑室内肿瘤切除术7、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8、斜坡肿瘤切除术9、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术10、各种颅面、颅眶、颅窦肿瘤切除术(多科合作)11、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放射栓塞术12、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脱性球囊栓塞术13、颅内动脉瘤可脱性球囊栓塞术14、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放射栓塞术15、脑胶质瘤超选择动脉内化疗16、脑血栓动脉超选择溶栓术17、耳性眩晕前庭神经切断术18、舌咽神经痛神经根切断术19、椎板减压术(前入路)20、经口枢椎齿突切除术21、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22、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23、慢性小脑电刺激术24、舞蹈病定向手术25、痉挛性斜颈定向手术26、精神病杏仁核毁损术27、精神病扣带束毁损术28、精神病多靶点毁损术29、癫痫杏仁核毁损术30、癫痫Forel-H区毁损术31、疼痛丘脑板内核群毁损术32、立体定向脑瘤间质放射治疗术33、脑干肿瘤切除术34、高血压性脑干血肿清除术35、眼动脉瘤夹闭术36、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夹闭术37、小脑上、后下动脉瘤夹闭术38、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39、颅内动脉海绵窦瘘直视下栓塞术40、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孤立术41、颈总动脉-静脉-床突上颈内动脉吻合术一级手术1. 一般清创、肌肉肌腱修补术2. 四肢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3. 骨牵引术4. 肩、肘关节复位术5. 腱鞘囊肿切除术6. 关节腔切开引流术7. 筋膜间隙综合征切开减压术二级手术1. 单处四肢长管骨骨折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术2.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单肢体、单处)3. 复杂的清创、肌腱修复术4. 肌腱移位术、肌腱延长术5. 上肢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关节囊修复术6. 急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7. 关节脱位的复位内固定8. 多处开放性骨折的处理9. 多处四肢长管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0. 需特殊技术要求的四肢长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1. 六大关节的病灶清除术12. 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及滑膜切除术13. 骨移植术,关节移植术,带血管的骨、肌肉游离移植术三级手术1、拇(足)外翻矫形术2、股骨颈骨折固定术3、骨骼的矫形手术、骨延长术4、关节融合术5、关节镜下结构重建手术6、关节成形术、半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7、四肢截肢术8、脑瘫SPR手术9、影响关节功能的近关节粉碎性骨折处理四级手术1. 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 骶骨肿瘤切除术3. 人工全关节置换术、翻修术,特殊类型疾病的人工主髋置换术4.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5. 四肢骨肿瘤骨段切除及其重建术6. 先天性髋脱位手术7.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
垂体瘤大小分级标准
垂体瘤大小分级标准
《垂体瘤大小分级标准》
一、定义:
垂体瘤大小分级标准是根据垂体瘤的实际体积及其四个维度(即长度、宽度、厚度及最大直径)来划分不同大小的垂体瘤。
二、垂体瘤大小分级标准:
1. 极小型:垂体瘤体积小于1.5cm3,或最大直径小于2cm;
2. 小型:垂体瘤体积大于1.5cm3,但小于3 cm3,或最大直径大于2cm,但小于3cm;
3. 中型:垂体瘤体积大于3cm3,但小于6cm3,或最大直径大于3cm,但小于5cm;
4. 大型:垂体瘤体积大于6cm3,或最大直径大于5cm。
三、诊断标准:
在上述大小分级标准的基础上,还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脑部CT 或MRI扫描判断垂体瘤的类型,从而确定患者的个体治疗方案。
垂体大腺瘤MRI影像及分级(二)
垂体大腺瘤MRI影像及分级(二)知识要点1、无功能大腺瘤是指没有激素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事实上,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是促性腺素瘤(gonadotropic adenoma)和零细胞腺瘤(null-cell adenomas)。
它们导致的症状主要为视力、视野障碍和头痛,或者压迫垂体前叶导致激素水平低下。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体检发现。
2、70%的垂体大腺瘤会向鞍上突,鞍上部分的肿瘤会出现分叶;鞍隔会像皮带一样束缚中肿瘤,使其成为沙漏状。
约有8%的大腺瘤会向下突入蝶窦腔;还有30%的大腺瘤会像侧方扩张,往往是单侧图像侧方海绵窦。
3、增强扫描会使大腺瘤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但强化的程度不能代表大腺瘤的血供程度;相反,在T1w和T2w上,肿瘤内部线样流空低密度影能提示肿瘤内部的供血动脉存在。
病例影像1、鞍隔与视交叉垂体大腺瘤突破鞍隔像鞍上发展,鞍隔像一个腰带勒住大腺瘤使其向一个沙漏样;腺瘤顶部挤压视交叉,在T2W上可以看到被压薄的视交叉。
2、新鲜出血与混杂信号大腺瘤上部后方在T1增强上有高信号,在T2W上表现为低信号版混杂影,提示腺瘤内部有新鲜出血3、陈旧出血与液平陈旧性出血液化后形成囊腔,当患者躺卧扫描时,出现囊内气-液平面,在T2W上十分明显。
4、正常垂体腺在T2W上大腺瘤内部信号混杂,正常垂体被肿瘤推挤到右侧;在T1W增强图像上,正常垂体被增强显影。
5、硬膜尾征在T1W上,大腺瘤后方的垂体后叶呈高信号;在T1增强扫描上,可以看到大腺瘤前方前颅底硬膜强化显影(脑膜尾征)6、肿瘤血供在T1W上可以看到大腺瘤内有“线样'低信号,这是肿瘤内部的供血小动脉;T1强化上这些小血管因流控效应,也呈现出低信号;在矢状位上,可以看到大腺瘤内有不均匀强化,但这不能提示肿瘤的内部血供;DSA造影可以看到肿瘤内的小动脉(running artery),以及肿瘤形态弱染色。
垂体瘤的分级Wilson-Hardy分级(根据腺瘤的扩张和侵袭进行分级)腺瘤的扩张(Extension):0级:微腺瘤,在鞍内,鞍底形态完整1级:腺瘤直径<10mm,位于鞍内,肿瘤仅使鞍底扩大2级:腺瘤直径>10mm,使得整个或局部蝶鞍扩大,鞍底完整未破坏3级:腺瘤直径>10mm,蝶鞍扩大并有局灶性破坏,部分肿瘤突出鞍区4级:腺瘤弥漫性扩散,蝶鞍结构难以识别,腺瘤侵入周围海绵窦、视神经、颞叶等结构(ps:0级和1级腺瘤属于非侵袭腺瘤;2-4级腺瘤属于侵袭性腺瘤。
张晓彪点评《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的疗效分析》、《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
科大学出版社ꎬ2001.[17]陈弘韬ꎬ湛利平ꎬ李巧玉.内镜经鼻腔 ̄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ꎬ2018ꎬ28:119. [18]TolunayOꎬCelikTꎬCelikUꎬetal.Cerebralsaltwastinginpediatriccriticalcareꎻnotjustaneurosurgicaldisorderanymore[J].NeuroEndocrinolLettꎬ2015ꎬ36:578.[19]郑文键ꎬ李维平ꎬ纪涛ꎬ等.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ꎬ2015ꎬ14:609.[20]CappabiancaPꎬCavalloLMꎬSolariDꎬetal.Endoscopicendonasalsurgeryforpituitaryadenomas[J].WorldNeurosurgꎬ2014ꎬ82(Suppl6):S3.[21]JiangXꎬZhangX.Themolecularpathogenesisofpituitaryadenomas:anupdate[J].EndocrinolMetab(Seoul)ꎬ2013ꎬ28:245. [22]白小飞.经鼻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ꎬ2014ꎻ23:294.[23]RoelfsemaFꎬBiermaszNRꎬPereiraAM.Clinicalfactorsinvolvedintherecurrenceofpitutaryadenomasaftersurgericalremission:astructuredrereviewandmeta ̄analysis[J].Pituitaryꎬ2012ꎬ15:71.(收稿20181130㊀修回20190104)专家点评点评文章:«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的疗效分析»(P129)«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研究»(P134)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㊀张晓彪教授:侵犯海绵窦的垂体瘤尤其是Knosp分级3级以上的侵袭性垂体瘤仍是垂体瘤手术治疗中的难点ꎬ手术全切率较低ꎬ并发症发生率较高ꎮ神经内镜出现后ꎬ由于神经内镜独特的成像原理ꎬ极大地改善了术区的视野和暴露ꎬ使一些原来在显微镜下较难切除的侵犯海绵窦的侵袭性垂体瘤的切除成为可能ꎮ«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治疗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疗效»探讨了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不同Knosp分级的92例垂体瘤的临床疗效ꎬ结果为Knosp分级0~4级垂体瘤患者的全切除率分别为95.7%㊁88.9%㊁86.4%㊁52.9%和25.0%ꎮ其中Knosp分级0~2级患者的全切除率(57/63ꎬ90.5%)明显高于3~4级患者(12/29ꎬ41.4%)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由此作者得出了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是一种安全㊁有效的手术方法ꎬ尤其是对于Knosp分级0~2级的患者ꎮ内镜经鼻入路手术经过不断的发展ꎬ现不仅能切除前颅底㊁鞍区㊁鞍上区㊁斜坡和颅颈交界区等中线部位病变ꎬ还能切除翼腭窝㊁颞下窝㊁海绵窦等侧方部位病变ꎬ其中以切除垂体腺瘤运用最为广泛和成熟ꎮ目前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垂体腺瘤手术的首选和最佳术式ꎬ主流的神经外科中心大多数完全运用内镜取代显微镜进行经鼻入路手术ꎬ取得了更加微创和全切肿瘤的效果ꎮ该文报道的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很好地诠释了这种趋势ꎮ内镜经鼻入路可分为标准内镜经鼻入路和扩大内镜经鼻入路ꎮ大多数主体局限在鞍内和鞍上的垂体腺瘤均可通过标准内镜经鼻入路完成ꎮ根据显露区域的不同ꎬ扩大内镜经鼻入路又可分为经鞍结节和蝶骨平台㊁经蝶鞍旁海绵窦㊁经斜坡至岩斜区等不同入路ꎮ对于部分向三脑室和前颅底生长的巨大垂体腺瘤ꎬ需要采用扩大的经鞍底鞍结节蝶骨平台入路才能充分暴露和有效切除ꎻ侵犯海绵窦的垂体腺瘤ꎬ根据肿瘤侵犯海绵窦的程度可以采用侧方扩大入路切除肿瘤ꎮ该文在报道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时ꎬ如能更细化地报道对于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如何个性化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以及得到的相应结果ꎬ并在讨论中进一步讨论这种个性化选择的依据以及对手术策略的影响ꎬ相信会对读者更有借鉴意义ꎮ作者报道Knosp分级3~4的垂体腺瘤的全切除率明显低于Knosp分级0~2的垂体腺瘤ꎬ符合一般规律ꎮ随着观念的更新㊁对内镜下海绵窦内外解剖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和理解㊁内镜器械的改进㊁止血技术的成熟㊁颅底重建材料和技术的发展ꎬ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内镜颅底专家探索切除先前那些认为不可能切除的包绕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的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ꎮ但这些探索必须建立在安全基础上ꎬ各个单位应根据自己开展内镜手术的经验和技术㊁器械㊁设备等条件ꎬ合理选择病例和手术入路ꎬ循序渐进㊁逐步提高Knosp3~4垂体腺瘤全切率ꎬ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发生ꎮ931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年第16卷第2期手术点评1.建议扩大鞍底骨窗切除范围ꎬ增加暴露ꎻ2.注意术中止血ꎬ保持术野清晰ꎮ专家分享㊀内镜经鼻垂体瘤切除术2例作为初涉神经内镜经鼻手术者ꎬ«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一文的作者报道了2012年3月 2017年10月间78例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ꎬ肿瘤全切61例(全切除率78.2%)ꎬ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ꎬ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在切除垂体腺瘤上的优势ꎮ但该文还存在如下不足ꎮ(1)作者报道的78例垂体瘤ꎬ泌乳素型垂体瘤为34例ꎬ生长激素型垂体瘤为44例ꎬ均为功能性腺瘤ꎮ作者在方法部分ꎬ并未提及对于两种高功能腺瘤所采用的诊断标准ꎮ在生长激素型垂体瘤术前及术后随访中ꎬ除了描述GH外ꎬ没有描述IGF1及OGTT试验等重要诊断和随访指标ꎮ垂体瘤是神经内分泌肿瘤ꎬ需要内分泌科等多团队合作诊治ꎬ手术治疗只是其综合治疗的一部分ꎮ对于巨大侵袭性泌乳素型垂体瘤ꎬ药物治疗应是首选治疗方式ꎬ作者没有提及在这组病例中对于这类肿瘤首选手术治疗的理由ꎮ对于不能全切㊁术后内分泌高功能状态不能缓解的泌乳素型和生长激素型垂体瘤ꎬ作者也没有提及术后是否采取药物等进一步治疗措施ꎮ这些显示作者对于垂体瘤的诊疗过程尚不规范ꎬ应在今后工作中予以改进ꎮ(2)在结果部分ꎬ作者报道 术后3个月~1年内血垂体激素复查显示ꎬ29例PRL型垂体瘤患者的血PRL水平较术前降低或恢复正常ꎬ40例GH型垂体瘤患者GH水平较术前降低或恢复正常 ꎻ同时作者报道的总全切除率为78.2%ꎮ对于高功能腺瘤而言ꎬ肿瘤全切除除了要达到影像学意义上的全切外ꎬ能否达到内分泌意义上的治愈也是评价手术效果非常重要的指标ꎮ对于显著增高的激素ꎬ术后是较 术前降低 还是 恢复正常 ꎬ意义完全不同ꎮ如没有达到内分泌痊愈标准ꎬ意味着肿瘤有可能并未真正全切ꎬ仍需进一步诊治ꎮ因而作者在报道结果时应将两者区分开来ꎬ告诉读者78例高功能腺瘤中ꎬ多少达到了内分泌痊愈ꎬ多少较术前改善ꎬ并进一步讨论导致那些影像上全切但尚未达到内分泌痊愈病例的原因ꎮ(3)作者在讨论部分提到 本研究还发现ꎬ垂体瘤的大小与其切除程度有关ꎻ可能是因为肿瘤侵袭性生长ꎬ瘤体较大ꎬ突破鞍隔ꎬ向周围侵犯ꎬ而神经内镜受限于其自身特点ꎬ无法全切肿瘤ꎬ瘤体残留几率增大 ꎮ神经内镜因其抵近观察及独特的广视野的成像特点ꎬ克服了传统显微镜下经鼻手术视野狭小的缺点ꎮ目前经鼻内镜在中线部位已经可以操作从前颅底到颈2水平的病变ꎬ对侧颅底病变显露更是优势明显ꎮ对于突破鞍膈的肿瘤ꎬ可采取扩大经鼻经鞍结节蝶骨平台入路ꎻ对侵犯海绵窦肿瘤也可采取经鼻侧方扩大入路ꎮ这些内镜下的入路能很好地显露既往在显微镜下无法显露的结构ꎬ加上内镜下 双人四手 使用显微操作技术的操作模式ꎬ使在显微镜时代很多经鼻不能全切的巨大和侵袭性垂体瘤的全切除在内镜下成为可能ꎬ这是内镜带来的革命性的进步ꎮ对于每一个内镜颅底术者ꎬ进一步学习熟悉内镜下解剖㊁加强内镜下的操作训练㊁改善手术理念㊁改进手术器械和设备ꎬ循序渐进ꎬ最终一定能提高巨大和侵袭性垂体瘤的全切率ꎮ(收稿20190318)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鲁晓杰教授:两篇文章分别从功能性垂体瘤和突向鞍上及侵犯海绵窦的垂体瘤的角度探讨了神经内镜经鼻手术的应用ꎻ结果均表明神经内镜在经鼻手术中的应用可提高肿瘤全切率ꎬ缓解临床症状ꎬ减少术后并发症ꎮ垂体瘤是鞍区常见肿瘤ꎬ大约占脑原发性肿瘤的10%~15%ꎮ目前针对垂体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㊁手术切除和放疗等ꎮ溴隐亭㊁卡麦角林等药物治疗泌乳素腺瘤的效果已得到临床的公认ꎬ成为治疗的首选ꎮ对于其他垂体瘤ꎬ手术切除依然是首选方案ꎮ对于不同类型的垂体瘤其手术治疗的目标不尽相同ꎬ功能性垂体瘤以力争全切肿瘤ꎬ实现内分泌治愈为目标ꎻ而无功能腺瘤则应以安全切除肿瘤㊁缓解临床症状㊁降低复发率为目标ꎮ垂体瘤手术治疗经历了开颅手术和经鼻手术的多次转化演变ꎬ目前经鼻入路手术已为绝大多数神经外科医师所推崇ꎮ采用神经内镜通过经鼻蝶和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肿瘤ꎬ将经鼻入路手术发挥到了极致ꎮ通过鼻腔的天然通道ꎬ利用内镜下视角广阔㊁清晰度高㊁并可抵近观察等优势ꎬ使得术者能更好地辨识解剖结构ꎬ保护正常垂体和邻近神经血管结构ꎬ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ꎬ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治疗效041JClinNeurosurgꎬApril2019ꎬVol.16ꎬNo.2。
肿瘤的分型、分级、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发表者:杨军7782人已访问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态势,据推测到2020年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增加50%,不仅如此,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1],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并具有显著的年轻化趋势。
因此,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准确、客观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显得更为迫切。
肿瘤的分型(classification)、分级(grading)和分期(staging)是目前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诊断的最重要的三项指标,其中分级和分期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评估。
近数十年来,得益于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靶标的检测及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个体化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也明显改善了许多肿瘤的预后。
传统肿瘤分型、分级和分期的临床价值和意义也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本文拟深入分析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的生物学依据及临床价值,以期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分子生物学信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监测。
一、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分型)尽管,关于肿瘤起源的干细胞理论和去分化理论的争论仍在持续,但是,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细胞均可发生肿瘤的事实却不可否认。
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组织的相似或接近于正常组织的程度是肿瘤病理学分类(分型)的重要诊断依据,例如,角化型鳞癌出现不成程度的角化、腺癌具有分泌功能、黑色素瘤能够合成黑色素、滑膜肉瘤具有双向分化特征等等。
因此,肿瘤的病理学分型是最能反映肿瘤来源组织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征的重要参数。
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例如,来源于消化道的粘液性癌粘液性癌(印戒细胞癌或粘液癌)较管状腺癌更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而乳腺粘液癌预后良好。
而从肿瘤细胞分化层面讲,低分化肿瘤较高分化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更高。
脑膜瘤分级标准
脑膜瘤分级标准
脑膜瘤的分级标准主要基于显微镜下肿瘤细胞的外观。
以下是详细的分级标准:
1. 良性脑膜瘤(WHO I级):这是最常见的脑膜瘤类型,占所有脑膜瘤的65%\~80%。
生存期长、生长缓慢、侵袭性低、复发率低、组织分化良好,多数能通过手术完全切除。
2. 非典型脑膜瘤(WHO II级):占所有脑膜瘤的20%\~35%,侵袭性和复发率介于良、恶性脑膜瘤之间,5年复发率达40%。
3. 恶性脑膜瘤(WHO III级):占所有脑膜瘤的<3%,生存期最短,5年复发率达80%。
此外,脑膜瘤的严重程度也取决于其等级和位置。
通常,WHO I级被认为是良性的,而WHO II级和III级被认为是高级别的脑膜瘤。
高级别的脑膜瘤具有局部侵袭性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对化疗不敏感,放射治疗能够延缓肿瘤复发,现有的靶向药物对其治疗有效率也比较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科学诊疗。
神经外科手术分级
神经外科手术分级一级手术1、头皮肿物切除2、颅骨骨折整复术、颅骨肿瘤切除及颅骨缺损修补3、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脓肿清4、颞肌下减压术二级手术1、脑清创术2、脑内血肿、脑脓肿清除术3、大脑半球浅表肿瘤切除术4、椎管内肿瘤切除术5、脑脊液鼻瘘和耳瘘修补术6、脑膜膨出、脊柱裂、脊膜膨出手术7、脑室-腹腔分流术8、全脑血管造影术9、颅后凹减压术10、重度颅脑损伤手术三级手术1、垂体瘤切除术2、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3、幕上肿瘤切除:脑膜瘤,胶质瘤4、小脑肿瘤切除术5、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6、颅外、颅内动脉血管吻合手术7、神经内镜手术8、侧脑室、第四脑室肿瘤切除术四级手术1、颅内动脉瘤夹闭及栓塞术2、脑动静脉畸形(AVM)切除及栓塞术3、海绵窦动静脉瘘手术4、桥脑小脑角肿瘤手术5、岩斜坡肿瘤手术6、脑干肿瘤切除术7、高颈段脊髓内肿瘤切除术8、鞍结节脑膜瘤、蝶骨嵴内1/3脑膜瘤及海绵窦肿瘤切除术9、第三脑室肿瘤、颅咽管瘤及松果体区肿瘤镜下全切术10、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1、颅内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2、新开展手术㈠一级手术1、颞肌下减压术2、颅骨肿瘤手术3、颅骨缺损修补4、颈部动脉结扎术㈡二级手术1、凹陷性颅骨骨折复位术2、颅脑外伤钻孔探查术3、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4、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5、硬脑膜下积液清除术6、颅骨成形术(颅骨修补术)7、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瘤切除术8、高血压性皮层下血肿清除术9、颅骨骨髓炎手术10、硬脑膜外脓肿清除术11、硬脑膜下脓肿引流术12、脑脓肿穿刺吸引术13、颅骨凸面纤维结构不良症手术14、颅骨上皮样囊肿切除术15、硬脊膜外肿瘤切除术16、脊髓硬膜下髓外肿瘤切除术17、椎板减压术(后入路)18、硬脊膜外脓肿切开引流术19、硬脊膜外血肿清除术20、侧脑室—延髓池分流术21、梗阻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22、枕骨大孔区畸形颅后窝减压术23、脑膜膨出修补术24、脊膜膨出修补术25、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切除术㈢三级手术1、脑内血肿清除术2、颅后窝血肿清除术3、脑挫伤液化组织清除术4、脑脊液漏修补术5、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6、经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7、大脑凸面脑膜瘤切除术8、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术9、夭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10、嗅沟脑膜瘤切除术11、蝶骨脊中、外1/3脑膜瘤切除术12、侧脑室内肿瘤切除术13、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14、小脑蚓部肿瘤切除术15、经迷路听神经瘤切除术16、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清除术17、高血压性小脑内血肿清除术18、大脑半球凸面AVM切除术19、大网膜脑内移植术20、脑脓肿切除术21、颅底纤维结构不良症手术22、头皮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23、颅骨骨膜窦切除术24、颅骨巨骨细胞瘤切除术25、颅骨肉瘤切除术26、经颅视神经管狭窄减压术27、经颅视神经肿瘤切除术28、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减压术29、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减压术30、三叉神经切断术31、舌咽神经痛神经血管减压术32、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33、脊髓空洞症蛛网膜下腔分流术34、狭颅症颅缝再造术35、脑膜脑膨出修补术36、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心房分流术37、梗阻性脑积水脑室—矢状窦分流术38、脑蛛网膜囊肿切除术39、脑白质切除术40、前颞叶切除术41、大脑半球切除术42、胼胝体切开术43、帕金森氏病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44、扭转痉挛定向手术45、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清除术46、立体定向脑内病变活检术47、立体定向颅内金属异物摘除术48、中颅凹蛛网膜囊肿切除术㈣四级手术1、静脉窦损伤修补术2、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3、经眶额入路垂体瘤切除术4、经蝶窦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5、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切除术6、三脑室和四脑室内肿瘤切除术7、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8、斜坡肿瘤切除术9、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术10、各种颅面、颅眶、颅窦肿瘤切除术(多科合作)11、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放射栓塞术12、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脱性球囊栓塞术13、颅内动脉瘤可脱性球囊栓塞术14、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放射栓塞术15、脑胶质瘤超选择动脉内化疗16、脑血栓动脉超选择溶栓术17、耳性眩晕前庭神经切断术18、舌咽神经痛神经根切断术19、椎板减压术(前入路)20、经口枢椎齿突切除术21、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22、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23、慢性小脑电刺激术24、舞蹈病定向手术25、痉挛性斜颈定向手术26、精神病杏仁核毁损术27、精神病扣带束毁损术28、精神病多靶点毁损术29、癫痫杏仁核毁损术30、癫痫Forel-H区毁损术31、疼痛丘脑板内核群毁损术32、立体定向脑瘤间质放射治疗术33、脑干肿瘤切除术34、高血压性脑干血肿清除术35、眼动脉瘤夹闭术36、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夹闭术37、小脑上、后下动脉瘤夹闭术38、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39、颅内动脉海绵窦瘘直视下栓塞术40、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孤立术41、颈总动脉-静脉-床突上颈内动脉吻合术。
肿瘤的七级标准
肿瘤的七级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肿瘤去世。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肿瘤,医学界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标准,即肿瘤的七级标准。
这个标准包括了肿瘤的大小、位置、病理类型、分期、转移、生长速度和预后等方面的评估。
本文将对这些七级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肿瘤的大小是评估肿瘤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常情况下,肿瘤的大小越大,病情越严重。
医学上常用T标记来表示肿瘤的大小,T0表示没有肿瘤,T1-T4表示肿瘤的大小逐渐增大,T4表示肿瘤非常大。
肿瘤的位置也是评估肿瘤的重要指标之一。
肿瘤的位置决定了手术的难易程度和治疗的策略。
不同部位的肿瘤可能会引起不同的症状和并发症。
准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对于治疗至关重要。
肿瘤的病理类型是区分不同肿瘤的关键指标。
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会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可能会迅速扩散到其他部位,危及患者的生命。
第四,肿瘤的分期是预测患者预后的关键指标。
肿瘤的分期通常由TNM系统来确定,T代表肿瘤的大小,N代表淋巴结的受累情况,M代表远处转移情况。
分期越高,预后越差。
第五,肿瘤的转移是肿瘤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肿瘤一旦发生转移,治疗将变得更加困难,预后也会大大恶化。
及早发现肿瘤的转移对于治疗至关重要。
第六,肿瘤的生长速度也是评估肿瘤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肿瘤的生长速度越快,恶性程度越高,预后也越差。
通过监测肿瘤的生长速度,可以及早发现肿瘤的恶性转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肿瘤的预后是治疗的最终目标。
预后取决于肿瘤的性质、患者的免疫状态、治疗手段等多个因素。
通过对肿瘤的七级标准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预测患者的预后,为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肿瘤的七级标准是肿瘤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和提升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读者更加了解肿瘤的七级标准,促进对肿瘤的认识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垂体瘤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
1.男 43岁 左肢体无力伴右侧眼睑下垂20天
神经鞘瘤伴囊性变及出血
2. 女 39岁 视物模糊1年余
• IHC及HC (垂体瘤)垂体腺瘤。
3.女 43岁 右眼视物模糊3个多月
皮细胞型脑膜瘤 (WHOⅠ级)
4. 女 17岁 头痛头晕1月余
考虑胶质瘤可能
垂体增生
垂体增生
Rathke囊肿
• 源于胚胎时期Rathke囊, 前壁形成垂体远侧部, 后壁形成垂体中间部, 囊腔逐渐缩小呈裂隙状 态,成人已退化,若增 大形成之
• 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 部分向鞍上延伸
Rathke裂囊肿
• 40%完全在鞍内,60%有鞍上扩展 • 有症状的RCC大小多在5~15mm • 边界清晰,圆形或分叶状鞍内/鞍上病灶,无钙化 • 常较稳定,但可见自发缩小或出现 • 无恶变倾向,但术后经常再发 • 免疫组化染色表达细胞角蛋白8,20
富 • GH激素使软组织增厚, 鞍隔增厚变硬,向上受阻
;降低骨密度,鞍底容易突破;使蝶鞍扩大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
垂体促性腺激素腺瘤
侵袭性垂体腺瘤
• 向上侵犯视交叉、三脑室,甚至下丘脑、颞叶 • 向鞍底侵犯蝶窦、斜坡,可向筛窦、鼻咽等生长 • 向鞍旁侵犯周围的海绵窦、硬膜等组织,颈内动
脉被包绕 • 一般认为肿瘤浸润硬膜
• 蝶鞍 • 视神经 • 海绵窦及其内容物 • 鞍上池 • 鞍隔 • 鞍上血管 • 下丘脑 • 第三脑室前下部
正常垂体MR表现
T1WI 矢状面 • 前叶T1、T2信号均匀,与灰质相等 • 后叶呈高信号(含抗利尿激素的神经分泌颗粒)
T2WI 冠状面
• 正常垂体两侧对称,垂体柄位置居中(5%可偏位) • 上缘分为平坦型、凹陷型、隆起型
有关垂体腺瘤的几个问题
有关垂体腺瘤的几个问题出率垂体腺瘤的发生率约10~%(均匀 %)。
~15/10 万人,尸检发现率约~84%(均匀%)。
正常人群随机MRI检一、初期诊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特色是内分泌改变和视力阻碍。
微腺瘤(<1cm)限制于鞍内,初期会出现相应的内分泌征象,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能正确查明血液激素,有益于垂体腺瘤的初期诊疗,待肿瘤增大向鞍上扩展,压迫视神经、视交错,才出现双颞侧偏盲和视力减退。
1.内分泌改变:垂体腺瘤按内分泌功能分为无功能腺瘤和有功能腺瘤,后者包含泌乳素( prolactin ,PRL)腺瘤、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 GH)腺瘤、促肾上腺皮质腺瘤(adrenocorticotropic hornome , ACTH)腺瘤、促甲状腺(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 TSH)腺瘤、促性腺激素( gonadotripic hormone , GnH)腺瘤, GnH 腺瘤又包含卵泡刺激素(follicular stimulating hormone ,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腺瘤。
PRL腺瘤( 50%~60%)、GH腺瘤( 20%~30%)及 ACIH腺瘤( 5%~15%)最常有,临床各具不同的内分泌改变。
PRL腺瘤表现为泌乳、闭经、不孕三连症(发育后); GH 腺瘤表现为巨人症(发育前)、肢端肥大症(发育后),巨人伴肢端肥大症(发育前后);ACTH腺瘤变现为向心性肥胖(Cushing’s disease)。
2.视力视线阻碍:增大的垂体腺瘤直接压迫视交错惹起双颞侧偏盲。
微腺瘤未直接压迫视交错,但视交错也可有功能阻碍,表现为典型的双颞侧偏盲,其原由在于高灌输状态下的垂体增殖性病变,经过它对与视交错共同供给血管分支的“盗血” 或扰乱其正常血供,使视交错中部存在的微循环单薄环节发生血供阻碍,而致使颞侧视线缺损。
垂体腺瘤(教学与宣教)
1)视力、视野障碍:肿瘤向前侵犯,突破鞍隔后,可直接压迫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出现视力、视野的改变。
最常见的是双颞侧偏盲。
2)头痛:一般不重,部位可在额部、颞部、眶部。
头痛是由于肿瘤压迫鞍隔及硬脑膜所致。
3)脑神经受压症状:肿瘤向鞍旁生长可侵及海绵窦,压迫经过海绵窦的脑神经,包括n、汉、VI及v的第一支。
4)其他症状:肿瘤向上压迫下丘,可引起多饮多尿,食欲异常,体温调节不良,意识障碍等,若肿瘤侵入第三脑室,可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
(2)内分泌异常的症状不同种类垂体腺瘤的内分泌表现(1)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早期瘤仅数毫米大小,主要表现为分泌生长激素过多。
未成年病人可发生生长过速,甚至发育成巨人。
成人以后为肢端肥大的表现。
如面容改变,额头变大,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穿鞋戴帽觉紧,数次更换较大的型号,甚至必须特地制作,有的病人并有饭量增多,毛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手指麻木等。
重者感全身乏力,头痛关节痛,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甚至并发糖尿病。
(2)催乳素细胞腺瘤: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肪增多,还有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
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乳腺增生、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官萎缩、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等,男性女性变者不多。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临床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腹部大腿部皮肤有紫纹、毳毛增多等。
重者闭经、性欲减退、全身乏力,甚至卧床不起。
有的病人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4)甲状腺刺激素细胞瘤:少见,由于垂体甲状腺刺激素分泌过盛,引起甲亢症状,在垂体瘤摘除后甲亢症状即消失。
另有甲状腺机能低下反馈引起垂体腺发生局灶增生,渐渐发展成垂体腺瘤,长大后也可引起蝶鞍扩大、附近组织受压迫的症状。
(5)滤泡刺激素细胞腺瘤:非常少见,只有个别报告临床有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精子数目减少等。
(6)黑色素刺激素细胞腺瘤:非常少见,只有个别报告病人皮肤黑色沉着,不伴皮质醇增多。
非编码RNA与垂体腺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与垂体腺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s,PAs)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临床上分为具有特征性临床症状(如肢端肥大症或库欣病)的功能性垂体腺瘤(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FPA)和通常由分泌促性腺激素的细胞引起的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on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NFPA)。
尽管大多数的垂体腺瘤在生物学上是良性的,但其中一小部分垂体腺瘤能够侵犯海绵窦、颈内动脉和视交叉等周围重要结构,极少数情况下还伴有转移,使得手术完全切除变得非常困难;而且某些垂体腺瘤即使被完全切除,仍然有复发的风险。
多项研究表明非编码RNA(no-coding RNA,ncRNA)在发育和基因表达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并参与肿瘤的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等多个生物学过程。
近年来,在垂体瘤患者体液中发现的循环ncRNA的表达变化,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大量能够预测垂体肿瘤侵袭性行为和治疗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同时,随着垂体瘤ncRNA相关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也为侵袭性、复发性垂体瘤的治疗提供了可能的干预靶点。
现主要就目前广泛研究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no-coding 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在垂体腺瘤进展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和研究前景。
1.miRNA与垂体腺瘤自从1993年Lee等在秀丽隐杆线虫体内中检测到人类发现的第一个miRNA(Lin-4)以来,miRNA一直是肿瘤领域中研究最广泛的一类ncRNA。
miRNA通过与mRNA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以降解mRNA或抑制蛋白质翻译,起到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
miRNAs可以与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和转录因子建立起复杂的互相作用网络,以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垂体腺瘤影像诊断
v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症状可表现为 Cushing综合征。瘤体通常较小,不产生神经系统症状。肿瘤 细胞过量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有关多肽可导致肾上腺皮质 增生,产生高皮质类固醇血症,引起体内多种物质代谢紊乱。
6.蛛网膜囊肿 位于鞍上或鞍旁,CT显示水样密度,囊壁可以钙化 ;MRI信Βιβλιοθήκη 与脑脊液一致。增强后扫描一般无强化。
7.表皮样囊肿 位于鞍上或鞍旁,CT显示水样密度,囊壁可钙化;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扫描囊壁轻度钙化。
8.神经瘤 多位于鞍旁或蝶鞍外上,CT平扫为等密度,MRIT1WI 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还可显示肿瘤与神经的关系 ;增强后扫描可见明显强化。
v 促甲状腺激素腺瘤:罕见。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 v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临床无明显症状,肿瘤过大时可压迫正常垂
体组织致其萎缩,出现相应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症状。 v 其他可产生视力改变、头痛及多饮、多尿、嗜睡等丘脑下部功能
障碍。肿瘤向鞍旁生长,压迫海绵窦产生颅神经功能障碍,其中 动眼神经最常受累。
4-5,好发于年轻人);生长激素腺瘤(男性多见, 男女之比为2:1,儿童常见此型);皮质激素腺瘤 (好发于成年女性)
垂体基本解剖
垂体位于蝶鞍垂体窝内,体积约0.5×1.0×1.0cm。 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表面包以结 缔组织被膜。神经垂体分为神经部和漏斗部,漏斗 部与下视丘相连。腺垂体分为远侧部,中间部及结 节部三部分。远侧部最大,中间部位于远侧部及神 经部之间,结节部围在漏斗部周围。远侧部又称前 叶,神经部和中间部合称后叶。 腺垂体前叶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 素。垂体的神经部(垂体后叶)主要合成抗利尿素 和催乳素。
PTTG在垂体腺瘤各亚型中的表达与分析
eie c o l e cl l aig[ ] Mo E dcio, 0 0 1 v nef m i el i gn J . l n or l 20 , 4 d r v m n
( ) 13 8 :17—14 . 16
[0 U cl , iit 1 ] cel S Tblt MG, e soiB,t 1A e po y C nr— a ei B macn e a. n u ld , et i o
现代肿瘤医学
21 0 2年 1 0月
第2 0卷第 1 0期
MO E N O C L G O t 0 2 V L 2 N .0 D R N O O Y, c 2 1 , O .0, O 1 .
・ 0 7・ 23
PT T G在 垂体 腺 瘤 各 亚 型 中的 表达 与分 析
吕中华 , 学新 , 张 张 锐 , 洪滨 王
【 收稿 日 】 2 1 —1 — 6 期 0 1 0 0
Pr T G主要为胞浆着 色。放大 4 0倍 取 1 0 0个视野 , 行 进
阳性细胞 占同类 细胞数 目的百分 比计数 : 2 % 为组织表 达 <5 阴性 , 5 为 组 织 阳 性 表 达 。 以 切 片 中 阳 性 细 胞 数 ≥2 %
【 摘要 】 目的 : 研究 P F T G与垂体瘤的各亚型 的相关性 。方法 : 用免疫组 化方法检测 9 例垂体 肿瘤病人 一 2
T G。其 中 2 9例 G 2 H,0例 P L,0例 A T 1 例 F I/ H, R 1 C H,1 SLL 9例 T H 和 1 - S 3例 无功能 腺瘤 。结 果 :T G在细 Pr 胞质 内显著表达 , 各亚型 中 G H型是表达最 高 ,R P L腺瘤表 达最 低 , 亚型 的 阳性 表达率 与 P L亚型 阳性表 各 R
得了垂体瘤怎么办
得了垂体瘤怎么办人体大脑中的垂体组织主要负责控制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垂体瘤即垂体组织出现瘤体,一般这种肿瘤基本都是良性,但也有少数得了垂体瘤的患者会被诊断出恶性病变。
通常情况下,得了垂体瘤,患者需要调整心态,不要惊慌,保持情绪稳定的去主动了解该病病理特征,认识该病并非不治之症,然后第一时间与医生沟通交流,掌握自身垂体瘤性质、类型、病情程度等信息,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最佳治疗方案,谨遵医嘱行事,都可取得良好的治疗预后效果。
本文将对垂体瘤相关医学知识进行全面科普分析,以期让更多人能够了解该疾病,从而养成良好的防治意识。
1、垂体瘤类型特征1.1分泌激素垂体瘤临床对垂体瘤分类,大致可分为分泌激素的垂体瘤和不分泌激素的垂体瘤,也称之为垂体有功能腺瘤和垂体无功能腺瘤。
其中分泌激素的垂体瘤,通俗来讲,就是其会分泌大量激素,导致人体内分泌系统受损,从而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较大威胁。
比如泌乳素瘤便是一种常见的分泌激素垂体瘤,乳素过量分泌,致使女性月经周期失调,甚至闭经,尤其像青年女性群体,一旦患上泌乳素瘤,无法受孕的风险也会因此而大幅升高;而像老年女性患者群体,骨质疏松风险发生率也会全面增加,对于男性患者群体而言,则多有性欲减退、性功能障碍等表现。
1.2不分泌激素垂体瘤不分泌激素垂体瘤即垂体无功能腺瘤,通俗来讲该类垂体瘤即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有作用的激素,反而会压迫正常垂体组织,导致正常垂体组织受压出现功能障碍等现象,最终便会引发人体激素分泌大幅减低的状况发生,所以不分泌激素垂体瘤可看作是分泌激素垂体瘤的“反面”,一个是过量分泌激素、一个是过少甚至不分泌激素。
大部分情况下,不分泌激素垂体瘤基本都处于低功能状态,随时间推移,肿瘤持续增加,压迫垂体周围正常结构,患者便会有明显的头痛、视野缺失等临床征象,即使不分泌激素垂体瘤较小,占位有限,同样也会对人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产生较大威胁,一经确诊必须尽快予以临床干预治疗,谨防患者病情持续加重的状况发生。
垂体瘤分级
a Hardy分级系统
非侵袭性(局限包裹)侵袭性
0级1级2级3级4级
两侧对称生长两侧不对称生长
A B C D E
b Knosp分级系统
0级1级2级3级4级
临床上体现垂体腺瘤生长特点的常用分级系统:
a Hardy分级系统
垂体腺瘤(位于蝶鞍内的,未向鞍上发展)
非侵袭性(0级,肿瘤局限于鞍内;1级,肿瘤生长至鞍底;2级,肿瘤扩展超过鞍底),肿瘤边界均完整侵袭性(3级,突入蝶窦内,有鞍底的破坏;4级,广泛侵及鞍底及海绵窦)
垂体腺瘤(向鞍上发展)
双侧对称生长(A级,病变仅累及鞍上池;B级,向上凸至第三脑室水平;C级,占据整个第三脑室前部)双侧不对称生长(D级,主要向鞍上硬膜外生长;E级,主要累及鞍旁硬膜外(海绵窦区))
b Knosp分级系统用来量化海绵窦的受侵犯程度:
0级,未侵及海绵窦区域,肿瘤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床突上段血管内侧缘连线以内;
1级,肿瘤生长至海绵窦内侧壁,但并未超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床突上段血管中心点连线;
2级,肿瘤越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床突上段血管中心的连线,但未突破两段血管外侧缘连线;
3级,肿瘤侧面包裹颈内动脉,突入海绵窦内;
4级,完全包裹颈内动脉。
只有3、4级才能真正定义为海绵窦受侵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Hardy分级系统
非侵袭性(局限包裹)侵袭性
0级1级2级3级4级
两侧对称生长两侧不对称生长
A B C D E
b Knosp分级系统
0级1级2级3级4级
临床上体现垂体腺瘤生长特点的常用分级系统:
a Hardy分级系统
垂体腺瘤(位于蝶鞍内的,未向鞍上发展)
非侵袭性(0级,肿瘤局限于鞍内;1级,肿瘤生长至鞍底;2级,肿瘤扩展超过鞍底),肿瘤边界均完整侵袭性(3级,突入蝶窦内,有鞍底的破坏;4级,广泛侵及鞍底及海绵窦)
垂体腺瘤(向鞍上发展)
双侧对称生长(A级,病变仅累及鞍上池;B级,向上凸至第三脑室水平;C级,占据整个第三脑室前部)双侧不对称生长(D级,主要向鞍上硬膜外生长;E级,主要累及鞍旁硬膜外(海绵窦区))
b Knosp分级系统用来量化海绵窦的受侵犯程度:
0级,未侵及海绵窦区域,肿瘤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床突上段血管内侧缘连线以内;
1级,肿瘤生长至海绵窦内侧壁,但并未超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床突上段血管中心点连线;
2级,肿瘤越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床突上段血管中心的连线,但未突破两段血管外侧缘连线;
3级,肿瘤侧面包裹颈内动脉,突入海绵窦内;
4级,完全包裹颈内动脉。
只有3、4级才能真正定义为海绵窦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