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方法,理解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2.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创造性思维.
2.理解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以及设问句式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作者的观点,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以及设问句式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自己运用常用的思维模式不能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往往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不拘泥于一个答案,不放
弃探求,最终成功解决问题.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他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他的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踢醒沉睡之心》等.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根深蒂.固(dì) 孜.孜不倦(zī) 汲.
取(jí) 锲.
而不舍(qiè) 否⎩⎪⎨⎪⎧ (fǒu )是否(pǐ)否极泰来 模⎩⎪⎨⎪⎧
(mó)模式(mú)大模大样 ⎩⎪⎨⎪⎧ 蒂(dì)根深蒂固缔(dì
)缔结谛(dì)真谛
⎩⎪⎨⎪⎧ 恒(hén ɡ)持之以恒垣(yuán )断壁残垣亘(ɡèn )亘古
(2)词语释义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汲取:吸取.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推敲:指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3)词语辨析
“孜孜不倦”“废寝忘食”两个词都有“学习和工作勤奋努力”的意思.“孜孜不倦”是形容学习和工作勤奋努力,不知疲倦,一般用于学习、工作等,重在“不知疲倦”上.“废寝忘食”是形容十分专注,除用于工作、学习外,还可用于其他方面,重在“专注”.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示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文章开头用图表来提出问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①运用图表、设问开头,直观而新颖.②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出要议论的话题.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答案示例:只有这样才会激发人们去思索,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才有发明创造.
2.“寻求第二种答案”的途径是什么?
答案示例: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3.联系上下文,找出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答案示例:①学识渊博,精通各种知识;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③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4.文中多次运用设问句,请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运用设问,引发读者思索,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论述.
5.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
答案示例:文章开篇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接着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么怎样寻求其他答案呢?课文提出“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紧接着引申出问题:“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接下来论述并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几个关键性的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第3自然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论点?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对比论证.作用:把“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进行对比,突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2.第10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运用了举例论证.举了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的例子,论证了他们具有创造力的关键是关注极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从而说明认为自己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其实不是没有创造力,而是因为自我压制,埋没了自己的创造意识.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示例:本文由一个选择题入手,阐述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告诉读者有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是有渊博的知识、活用知识的意识及态度并且还要持之以恒,以及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号召人们坚信自己的创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和论证方式.
答案示例:①多次运用设问的句式.如文章的开头,先列出四个图形及思考题,随即提出问题:“对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接下来,通过对几种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又如课文第4自然段末尾提出问题:“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然后作者又对此作了分析回答.这些设问句的作用主要是提醒读者注意,引导读者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波澜起伏.另外,用在文中的设问句,还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②语言准确、严密.如:“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看法.”“主要”“之一”这种用语十分准确、严密,说明“根据”不只一种,突出了重点.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阅读苏轼的《题西林壁》,并进行简要赏析.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全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四、课堂小结
正如古诗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答案也多种多样,解决的方式也不止一种.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观察、思考,拥有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