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完美翻译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故事原文及翻译
庄子故事原文及翻译庄子故事原文及翻译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庄子故事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故事原文及翻译篇1原文: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滑滑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
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
”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汝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
”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曰:“始吾以为夫子为天下一人耳,不知复有夫人也。
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今徒不然。
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
神全者,圣人之道也。
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备哉!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
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
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
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反于鲁,以告孔子。
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
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夫明白太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选自《庄子·天地》译文: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游历,返回晋国,经过汉水的南沿,见一老丈正在菜园里整地开畦,打了一条地道直通到井中,抱着水瓮浇水灌地,吃力地来来往往,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
《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
《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蜗角之争《庄子·则阳》惠子见戴晋人。
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
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
”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
”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
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
”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译文:惠施就在魏惠王面前推荐了戴晋人。
戴晋人对魏惠王说:“有一种叫作蜗牛的东西,君王知道吗?”魏惠王说:“知道。
”戴晋人说:“有在蜗牛的左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作触氏;有在蜗牛的右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作蛮氏。
两国经常因为争夺土地而掀起战争,死在战场的尸首就有几万具,他们追赶败兵,十五天才能够返回来。
”魏惠王说:“哈!这大概是谎话吧?”戴晋人说“我愿意为君王证实这件事情。
依君王的意思说,在天地四方上下之中,有没有穷尽呢?”魏惠王说:“没有穷尽。
”戴晋人说:“如果把心神遨游无尽的境域之中,再返还到四通八达的各国之间,就感到似有似无的一样,君王知道这个道理吗?”魏惠王说:“知道。
”戴晋人说:“四通八达的各国之间有个魏国,魏国之中又有个梁邑,梁邑之中有个君王。
这个君王和蛮氏相比,有没有分别呢?”魏惠王说:“没有分别。
”戴晋人走后,魏王就不知所措地如同丢了什么东西似的。
佝偻者承蜩《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duō)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庄子寓言》原文及译文
《庄子寓言》原文及译文【寓言导读】“寓言”本是篇首二字,但也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所谓寓言,就是寄寓的言论。
《庄子》阐述道理和主张,常假托于故事人物,寓言的方法正是《庄子》语言表达上的一大特色。
全文大体分成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天均者天倪也”,讨论了“寓言”、“重言”和“卮言”,指出宇宙万物从根本上说是齐一的、等同的,辨析事物的各种言论说到底是不符合客观事理的,要么不如忘言,要么随顺而言不留成见,日日变化更新。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主体。
第二部分至“吾且不得及彼乎”,借庄子之口评说孔子不再励志用心,指出再好的言论也不能使人心悦诚服。
第三部分至“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写曾参两次作官心情不一样,但都不能做到心无牵挂,所以还是不能摆脱外物的拘系。
第四部分至“若之何其有鬼邪”,表述体悟大道的过程,指出这其间最为重要的是忘却死生。
第五部分至“强阳者又何以有问乎”,写影外微阴问影子变化不定的故事,指出无所依待才能随心而动。
余下为第六部分,写老子对阳子居的批评以及阳子居的悔改,借此说明去除骄矜、容于众人,方才能真正做到修身养性。
【原文】寓言十九(1),重言十七(2),卮言日出(3),和以天倪(4)。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5)。
亲父不为其子媒。
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
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6),异于己为非之(7)。
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8),是为耆艾(9)。
年先矣(10),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11),是非先也。
人而无以先人(12),无人道也(13);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14)。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15),所以穷年(16)。
不言则齐(17),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无言(18)。
言无言,终身言,未尝不言(19);终身不言,未尝不言。
有自也而可(20),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21),有自也而不然。
恶乎然?然于然。
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
恶乎可,可于可。
《庄子》寓言集锦和翻译
《庄子》寓言集锦及翻译望洋兴叹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庄子·秋水》参考译文: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
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
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
'我就是这样的人啦!”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屠龙之技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庄子·列御寇》参考译文: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
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
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随珠弹雀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庄子《庄子·让王》参考译文: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
人们看了,都嘲笑他。
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庄子内篇译文
庄子内篇译文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庄子内篇》的译文:《逍遥游》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
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
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大的原因。
风的积聚如果不够强大的话,那么它就没有力量承载巨大的翅膀。
所以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凭借着风力,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
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
蝉和小斑鸠这两只小虫、鸟又知道什么呢?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与黎明。
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短命。
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叫冥灵的大树,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叫大椿的树,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
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商汤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
庄子故事两则原文翻译
庄子故事原文翻译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已经发生事。
或者想象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庄子故事两则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庄子故事两则一:惠子相梁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fú)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
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yé)?”译文惠子做了魏国的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到魏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
“所以惠子非常担心,在国都里搜捕了三日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yuān chú),你知道它吗?鹓雏鸟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鸟(yuān chú【下同】)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鸟,发出‘吓’(hè)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恐吓(此处作动词,读hè)我吗?”鉴赏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yuān chú),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表现庄子天到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
(一)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
庄子往见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但这些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隽永,具有更强的讽刺性。
善于运用比喻。
其中的“鹓雏(yuān chú)”“鸱”和“腐鼠”都具有明显的比喻义,且比喻自然生动形象,特别是把鸱吓鹓鶵(yuān chú)的情景刻画地惟妙惟肖,活画出了惠子因怕丢掉相国的官职而偏狭猜忌的丑态。
初中语文文言文庄子《秋水》原文和译文(全文)
庄子《秋水》原文和译文(全文)【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径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3)
作 业
1.课外阅读《庄子》选段。 课外阅读《庄子》选段。
2.查找积累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 .查找积累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 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生平。 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生平。 3、读于丹《<庄子>心得》 。 、读于丹《 庄子>心得》
“庄子者,古之博大真人哉!” 庄子者,古之博大真人哉! 庄子者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 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 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 必悲伤? 必悲伤?” “我以天地作棺椁 guǒ) ,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 我以天地作棺椁( 以日月为连壁, 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 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 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 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 “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 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 在地上被乌鸦 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 夺乌鸦、 二者有什么两样? 吃掉 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蝼 老鼠,何必这样偏心呢?” 蚁、老鼠,何必这样偏心呢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
衢州市新星学校 王志兰
通读课文
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 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 红色的词 (1)惠子相梁 惠子相 (2)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搜于国 惠子 (3)非梧桐不止 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鱼, 非梧桐不 子非鱼 (5)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鱼出游从容 于是 鱼出游 (7)是 (7)是鱼之乐也 翻译句子 ⑴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⑵于是鸱得腐鼠 ⑶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鱼出游从容, ⑷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子固非鱼也, ⑸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题解】《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断,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
至“约分之至也”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
至“小大之家”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
至“夫固将自化”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出发,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
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什么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篇之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
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故事两则《庄子》故事两则《庄子》故事两则1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相关《庄子故事两则》的阅读题目,一起来看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肥沃,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字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⑴. 鯈鱼出游从容⑴. 请循其本⑴.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本文理解,根据上下句的意思,准确地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答案:⑴.悠闲自得⑴.最初⑴.既然1. 判断文中划线句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修辞方法。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答案:反问3.翻译句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解析:翻译本句,关键区别句中两个“固”的含义,前者为“固然”,后者为“本来”,然后将每个词语的含义逐一对译即可。
答案: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4.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解析:惠子在文中体现其好辩、重分析的性格,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对此,允许有不同看法,但要言之有理。
参考答案:略。
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的问题。
〔甲〕王著教帝学书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庄子二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庄子二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原文:《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北冥有鱼1、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北冥”,北海。
下文“南冥”,指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2、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表推测。
3、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4、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5、垂:同“陲”,边际。
6、海运:海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
7、徙:迁移。
8、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9、《齐谐》:书名。
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
一说人名。
10、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11、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
击:拍打。
12、抟(tuán):回旋而上。
一作“搏”(bó),拍。
13、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14、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
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
15、以:凭借。
息:风。
16、野马:指游动的雾气。
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庄子寓言二则》原文、注释、译文
《庄子寓言二则》原文、注释、译文【原文】《庄子寓言二则》《庄子》(一)匠石①之②齐,至于曲辕③,见栎④社树。
其大蔽⑤数千牛,絜⑥之百围⑦,其高临山⑧,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⑨十数。
观者如市,匠伯⑩不顾,遂行不辍(11)。
弟子厌观(12)之,走(13)及(14)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15),勿言之矣! 散木(16)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17)椁(18)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19),以为柱则蠹(20)。
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苦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21)曰:“女(22)将恶乎比予哉? 若(23)将比予于文木(24)邪?夫柤(25)梨橘柚,果蓏(26)之属,实熟则剥(27),剥则辱(28);大枝折,小枝泄(29)。
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30),自掊击(31)于世俗者也。
物莫不若是。
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
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32)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匠石觉而诊(33)其梦。
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曰:“密(34)! 若无言! 彼(35)亦直(36)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37)也。
不为社者,且几(38)有翦(39)乎! 且也彼其所保(40)与众异,而以义(41)喻(42)之,不亦远乎?”(二)宋元君(43)夜半而梦人被(44)发窥阿门(45),曰:“予(46)自(47)宰路(48)之渊,予为(49)清江(50)使河伯(51)之所,渔者(52)余且(53)得予。
”元君觉,使人占(54)之,曰:“此神龟也。
” 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
”君曰:“令余且会朝。
”明日,余且朝。
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
”君曰:“献若之龟。
”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
庄子秋水原文以及译文
庄子秋水原文以及译文秋水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庄子秋水原文以及译文,以供参考。
【题解】《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断,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
至“约分之至也”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
至“小大之家”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
至“夫固将自化”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出发,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
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什么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篇之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
庄子故事两则翻译
庄子故事两则翻译庄子和蝴蝶的故事原文庄子梦为蝴蝶,蝴蝶飞泊忽左忽右,忽而适外,忽而适内,俯仰之间,已不知庄子之是庄子矣。
不知庄子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庄子与?其变也吾未之与!此之谓物化。
翻译庄子在梦中化身为一只蝴蝶,蝴蝶飞来飞去,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有时飞到外面,有时飞到里面,忽上忽下之间,已经分不清庄子是庄子了。
不知道庄子是否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庄子?这种变化我所未曾体验过!这就是所谓的物化。
庄子和秦王的故事原文樊须问陈子曰:“董生宜有以。
”陈子曰:“仲尼居,亦若是夫!吾未见其有所宜。
”樊须曰:“请问其方。
”陈子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择不处仁,焉得知?”樊须曰:“请问其难。
”陈子曰:“不在其难,不在其易。
人之所欲,皆得之,而民饥于其上,可谓已甚矣夫!”樊须曰:“子不教而能,何以归吾尧舜?”陈子曰:“吾固欲子,子弗悟也。
赐之而已矣,何故求舍人焉?”曰:“子为我辩。
”陈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所谓盛德也。
赐也无益,损也无益。
赐无后乎?德之始也。
损之始也。
”翻译樊须向陈子问道:“董生应该有所可行之策。
”陈子回答说:“仲尼时也如是!我从未见过他有所可行之策。
”樊须说:“请问策略何在?”陈子说:“内心怀有至宝却失去了国家,这算是仁吗?选择不去实行仁德,又怎么能体会其中的意义呢?”樊须说:“请问困难何在?”陈子说:“不在困难也不在容易。
人们所追求的,却都得到了,而百姓却在上面饥寒交迫,这可谓是够过分的了!”樊须说:“你不教而能,你怎么跟我比较?要学习尧舜吗?”陈子说:“我也真希望你能够理解,但你却没有领悟。
给予只是给予而已,为何还要要求做舍人呢?”樊须说:“请你给我解释一下。
”陈子说:“很好问!先有行为后有收获,并不是所谓的盛德。
给予也无所益,减少也无所益。
给予就没有后续了吗?德行的开始就在这里,减少的起点也在这里。
”以上是两则庄子的故事翻译,庄子的寓言故事中深含哲理,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启发人们对于人生、世界和价值观的思考。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5篇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5篇《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1作品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作品注释1.濠梁:濠水的桥上。
濠,水名,在安徽凤阳。
2.鯈[tiao]鱼:古同“鲦”。
白鲦鱼。
3.从容:悠闲自得。
4.是:这。
5.固不知子矣:固,固然。
6.子固非鱼也:固,本来。
7.全:完全,确定是。
8.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循:犹寻。
其,话题。
本:最初。
9.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
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云者:如此如此。
10.安:疑问代词。
怎么,哪里。
11.之:助词无实意12.梁:桥13.既:既然14.已:已经15.安:怎么(前一个)哪里(后一个)作品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作品鉴赏该文节选自《秋水》。
标题是编者加的。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庄子文言文翻译及启示
庄子文言文翻译及启示庄子文言文翻译及启示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庄子文言文翻译及启示,希望对你有帮助。
庄子文言文翻译及启示1原文南郭子綦隐机而坐①,仰天而嘘②,答焉似丧其耦③。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④,曰:“何居乎⑤?形固可使如槁木⑥,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⑦?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⑧。
”子綦曰:“偃⑨,不亦善乎,而问之也⑩?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11),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12)。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13),其名为风,是唯无作(14),作则万窍怒呺(15),而独不闻之翏翏乎(16)?山林之畏佳(17),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18),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19)。
激者(20),謞者(21),叱者,吸者,叫者,譹者(22),宎者(23),咬者(24),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25)。
泠风则小和(26),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27)。
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28)?”子游曰:“地簌则众窍是已(29),人簌则比竹是已(30),敢问天簌。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31),而使其自己也(32),咸其自取(33),怒者其谁邪(34)?”注释①南郭子綦(qí):楚人,居住南郭,故名南郭子綦。
旧说为楚庄王庶出的弟弟,做过楚庄王的司马;疑为庄子中寓托的高士,而非历史人物。
隐:凭倚。
机:亦作几,案几。
②嘘:吐气。
③答(tà)焉:亦作“嗒焉”,离形去智的样子。
耦:匹对。
庄子认为人是肉体和精神的对立统一体,“耦”在这里即是指与精神相对立的躯体。
丧其耦,表示精神超脱躯体达到忘我的境界。
④颜成子游:子綦的学生,姓颜名偃,子游为字,死后谥成,故名颜成子游。
⑤居(jī):表疑问的语气词。
⑥固:诚然。
槁:干枯。
⑦心:思想,精神。
固:岂,难道。
⑧“今之隐机者”与“昔之隐机者”实是指一人,即南郭子綦,意思是南郭子綦今日隐机入神出体与旧时大不一样。
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文言文翻译
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文言文翻译1. 庄子和惠子的故事纯文言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惠子相梁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
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yé)?”2.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翻译及原文1、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2、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明 子胜 :实 输
(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 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 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 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 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惠子:我非子 我非子固不知子 子非鱼固不知鱼
3.《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对什么 样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的人。
4.你认为《惠子相梁》一文中表现了 庄子对功名利禄的一种怎样的态度?
清高自守,淡薄功名利禄。
5、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ch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 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 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 地讥讽了惠子。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 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 味不尽的效果。
读一读,并给红体字注音 xiàng 相梁( ) 鹓鶵(yuān )( chú )
醴泉( lǐ ) 鸱( chī ) 濠梁(háo ) 鯈鱼( tiáo ) 从容(cóng) 吓( hè )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 学家,庄子好友。
•相:xiàng 辅助君主的人,这 里作动词,做宰相。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 用作动词,做宰相 去 有人 对…说 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 取代 动词,做宰相 在 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 害怕 搜捕 国都 它的 叫做 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 鹓鶵,
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 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 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 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 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 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知识扩展
《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 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寓言和成 语都出自《庄子》: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成者英雄败者贼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 端若蝇翼(1) ,使匠石斫之(2) 。匠石运斤成风(3) ,听而斫之, 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4) 。宋元君闻之(5) ,召匠石
[ 译文]
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随 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膀 那样大小的白土子,让匠石把白点砍掉。匠石 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白土子 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宋元君听到 此事,召匠石说:„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匠 石说:„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已经 死很久了。‟自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了, 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徐无鬼(节选)
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 然,臣之质死久矣(6)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与言之矣!” [ 注释] (1)郢:楚国的国都。郢人,是位泥水匠人。垩(è ):白 灰。漫:涂。 (2)匠石:人名,木匠。斫(zhuó):砍。 (3)斤:斧。 (4)失容:失色。 (5)宋元君:宋国的国君。 (6)质,质对,对象。
精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心态怎样?为什么会 产生这种心态?他对庄子来梁国有何反应? 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害怕。 怕庄子取代他的位置。
欣喜---疑心---大动干戈搜捕
说明惠子薄情寡义,见利忘义。
2.庄子对此的反应呢?
主动来到惠子面前,给他讲了一个鹓
鶵的故事
极其辛辣的讽刺了惠子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 识。 2.感受两则故事的趣味性,理解庄子 的志趣。 3.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 典的了解。
自主学习汇报
一、关于庄子; 二、关于《庄子》; 三、字词;
四、课文内容;
一、关于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 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 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 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 重要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 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 张保身、全生、养亲、尽 年。 他曾作过蒙城漆园吏;楚威 王要拜他为相,他拒绝了。
庄周
(约前369~前286)
关于《庄子》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庄子》共33 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 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 和后学者的伪作。其文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善用故事说理,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 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 生称赞“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郭沫 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 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因而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 学”。
惠子:
总结人物形象
醉心于功名富贵
对朋友薄情寡义 庄子: 清高自守 机智幽默
寻找文章美点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 有趣味。很能体现 《庄子》 散文的艺术特色。请同学 们精读课文有哪些值得赞 赏的地方?
文章的美点
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
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 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 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 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 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 在 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悠闲自得 怎么能知道 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 怎么能知道 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 固然 本来 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
哪里能知道 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已经
思路的对立:
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
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 第三者的心状态。
拓展延伸 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惠子相梁》中,惠子是一个醉心于功名 利禄,并无端猜忌好友的小人,庄子狠狠 地奚落了他;《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 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 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可见两人 是可以言谈往还的朋友。惠子真的像《惠 子相梁》里那样无耻吗?庄子和惠子的关 系究竟怎样?另一则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解 决这个问题(出自《庄子· 徐无鬼》)。
看一看
楚威王听说庄子很有才华,就派使者携重礼 去拜访庄子。使臣对庄子说:“如果您出山, 楚王想让您担任宰相。”庄子笑了笑说: “一千两金子,这是很重的礼物;当楚国宰 相,是很尊贵的地位。但是,您难道没见过 国君祭祀时用来作为牺牲的牛么?好草好料 养它几年,祭祀时为它披上彩色的锦绣绫罗, 然后把它牵入太庙的祭坛之上,这时候,这 头牛想在野地里孤伶伶地啃干草,能么?请 您早点回去吧,不要骚扰我宁静的生活。我 宁愿在污泥中像泥鳅一样自由自在,图个身 心愉快,而决不为王侯所用,让他们用宰相 的枷锁把我限制起来。”
问题研究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 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
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 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 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 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 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 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 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 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他 你
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
子知之乎?夫鹓鶵发 于 南海,而飞
它 出发 从
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 竹实 到 栖息 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
甘泉 经过 代鸱 在这时
lĭ
鸱得腐鼠,
hè
猫头鹰
鹓鶵过 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
表修饰 代鹓鶵
拟声词
欲 以 子 之 梁国 而 吓我邪?‛ 恐吓 用 的 来
我来做一做
问题思考: 1、庄子讲枯死的神龟的故事的用意是什 么? 2、庄子说话技巧给了我们今天人际交往有 什么启示?
谢谢!再见!
第二课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于 :在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 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是:这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怎么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 鱼的快乐呢?”
惠 胜
(三)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应该这样回答: 庄子:子非我,然知我非鱼, 故我非鱼,固知鱼之乐矣。
不庄 该子 输:
讨论明确 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表明:
认知的态度不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
惠子着重知识论的判断。
性格上的相异:庄子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
探究
庄子是位智者,他清高自守。他 真的把功名利禄当作“腐鼠”吗?
下文可印证
试一试
自主阅读《庄子钓于濮水》,借助 注释,读懂原文,完成思考题。
我来读一读
庄子钓于濮(pú )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指先前往表达心意 ),曰:“愿以境内(国 内的事务)累(劳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 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用 锦缎包裹)笥(sì用竹匣装)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显示尊贵)乎,宁 其生而曳尾于涂(tú泥泞 )中乎?”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请回 吧),吾将曳尾于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