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真好》《雷雨前》《夜雨诗意》《听听那冷雨》教案及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
《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下雨天真好》,了解下雨天的美好情景。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下雨天的乐趣。
(2)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下雨天的景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下雨天真好》,让学生感受下雨天的美好情景。
(2)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下雨天的景象。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绘下雨天的情景。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下雨天真好》及相关图片。
2. 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雨声音乐,让学生闭眼聆听,想象下雨天的景象。
(2)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下雨天的感受和经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下雨天真好》。
(2)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3. 学习课文:(1)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描述下雨天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绘下雨天的情景。
4. 品悟情感:(1)学生分享自己对下雨天的情感体验。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自然资源,热爱大自然。
5. 实践演练:(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下雨天的场景。
(2)各组展示设计成果,其他学生评价、提出建议。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下雨天真好》,写一篇关于下雨天的日记。
2. 调查家人或朋友对下雨天的感受,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展示等,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2. 朗读与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以及在描述下雨天情景时的生动性和具体性。
《下雨天真好》教学设计
《下雨天真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下雨天,真好》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课题,提问:“大家在下雨天时都做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下雨天的场景,让学生回忆并描述下雨天的感觉。
3.呈现诗歌《下雨天,真好》的标题,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诗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教师朗读《下雨天,真好》诗歌,强调朗读的语调和节奏。
2.学生跟读并欣赏诗歌。
3.分析诗歌:让学生回答问题,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和形象表达(1)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诗中有哪些形象描写?三、理解与思考(20分钟)1.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下雨天真好?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论。
3.整理学生的回答,润色一些观点和意见。
四、写作活动(25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写一篇约80词的短文,表达下雨天真好的观点。
2.学生互相交换短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3.选几名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和解读。
五、表演展示(20分钟)1.分组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自己所写的短文,进行小品、朗诵等表演形式的创作。
2.学生自行分工并排练表演内容。
3.学生表演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观看和评价。
六、总结与评价(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下雨天真好的表达方式。
2.老师提问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感受和体验。
3.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学生进行投票,选出最佳表演组。
教学资源:1.《下雨天,真好》诗歌2.课件及投影仪3.小组讨论题目及写作提醒4.纸和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组织,能够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表演展示,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下雨天真好教案教学设计
下雨天真好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短篇故事《下雨天真好》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下雨天的美好。
(2)运用朗读、默读、小组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观察生活,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小雨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美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课文《下雨天真好》。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欣赏美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小雨诗。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小雨图片、视频等素材。
4. 诗歌创作模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下雨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下雨天的感受。
(2)板书课题:下雨天真好。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互动练习。
(3)分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3. 理解课文:(1)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下雨天的美好情景。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下雨天活动。
4. 朗读感悟:(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下雨天的情景。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课堂小结:(2)强调下雨天的美好,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欣赏。
五、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生活中的下雨天,尝试创作一首小雨诗。
3. 与父母分享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谈论自己对下雨天的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朗读、讨论的表现。
轻松愉悦的下雨天学习——《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
轻松愉悦的下雨天学习——《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
《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以“下雨天”为主题,让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下雨天的美好”,从而在学习中找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下面我们分别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一教学方法。
一、教学设计《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是以“总复习”为线索设计的。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看课文、阅读材料和自主思考,积累相关知识,并在课后研究、思考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
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参与性,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方法。
该教学方法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让学生感到自己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够增强学生对“下雨天”的喜爱,从而让学习变成一种愉悦的体验。
二、教学目标《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下雨天的美好,感受下雨天的愉悦,开阔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下雨天”的含义,理解下雨天的意义和价值。
2、感受下雨天的魅力和美好,了解下雨天的休闲方式。
3、通过课文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思维,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学会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自己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
三、教学方法《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细节解读法: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的含义,从而掌握全文的主题和思想。
2、演讲法:教师布置演讲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交流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引导思考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下雨天的美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掌握评价: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八年级语文《下雨天真好》的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雨天真好》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下雨天真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下雨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教学重点:1. 理解《下雨天真好》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并理解作者对下雨天的独特情感。
2.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教学准备:1. 课文《下雨天真好》。
2. 相关参考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谈论下雨天的感受。
2. 提问:你们知道吗?有人觉得下雨天很讨厌,但也有人喜欢下雨天。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下雨天真好》就是一篇表达作者对下雨天独特喜爱的文章。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下雨天真好》,理解文章大意。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分析并理解作者对下雨天的喜爱之情。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
四、品析课文(15分钟)1. 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下雨天真好》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2. 引导学生课后思考:你们对下雨天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和经历?可以写一篇作文分享给大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天气、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品析课文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下雨天真好》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作者对下雨天的独特情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八年级语文《下雨天真好》的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雨天真好》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下雨天真好》。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写作思路。
2. 教学难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
(2)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板书课题《下雨天真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难句的读音和意义。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词和难句。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5. 练习巩固:(1)设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上台展示练习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和场景。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下雨天真好》。
2.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和场景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查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听听那冷雨》教案(公开课) 教案教学设计
《听听那冷雨》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听听那冷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作者余光生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特点,品味诗中的意象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品味诗歌语言。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2. 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和解读诗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或音频形式展示“冷雨”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解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6. 拓展延伸:推荐其他关于故乡、思念的诗歌,让学生课后阅读和欣赏。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听听那冷雨》,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写一篇关于故乡的短文,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推荐一首关于故乡或思念的诗歌,下节课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手段,如音乐、图片、视频等,营造一个符合诗意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的世界。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回答、分享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品味语言: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字词,如“冷雨”、“故乡”等,通过反复品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4. 情感教育:结合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的积极性以及他们的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下雨天,真好》参考教案1
《下雨天,真好》参考教案(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下雨天,真好》是以孩童的口吻,所写出的是一篇质朴感人的抒情散文。
本文的特点是在于运用“雨”作为契机去引发对绵绵乡情的无尽的联想,由当时的“雨”而联想到过去的雨,过去在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从外在结构上来说,文章以“雨”贯串始终,由雨“破”,由雨“解”,最后由雨“结”。
而在内在结构上则是以乡情作为贯串始终的线索,对雨的回忆的深入也成为乡情由涓涓细流变为滚滚波涛的发展,天真的稚子情怀,文末因感伤童年不再所流露的淡淡惆怅及于人、事的描写中自然流露的浓浓的乡情,都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从真善美的角度去写童年时光,比如对父亲、母亲、阿荣伯的描写都写得亲切美好,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人之间的善和一种怅然的美。
【教学目标】1.在阅读课文实践活动中,练习把握文章脉络,整体感悟文章思想内容。
2.在阅读课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课文语句表达,积累汉语言词汇句式,训练朗读,培养语感。
3.学习课文写作模式:借雨天话题,抒写个人生活情感。
【教学重点】1.在阅读课文实践活动中,练习把握文章脉络,整体感悟文章思想内容。
2.在阅读课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课文语句表达,积累汉语言词汇句式,训练朗读,培养语感。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写作模式:借雨天话题,抒写个人生活情感。
下雨天,真好(第1课时)【教学建议】1.激情导入。
教师可以凭借多媒体课件播放童声歌曲《小雨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或者以“今天开始学习教材第六单元‘雨中情思’,本单元课文都有写到‘雨’,课文标题都有一个‘雨’字,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下雨天,真好》,和作者一起感受下雨天的那份美好与温馨。
”这样的导语开头。
2.检查并巩固重点字词的音形。
让学生自己找出生僻或认为重点的字词,通过标音、注释来解决疑难、重点字词。
教师可以适当板书并解释课文中的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师读,或全班同学读,或教师指定某位学生读。
在读课文过程中,教师可提醒注意某字读音,某句子读法,或者纠正学生读得不正确之处。
比较探究夜雨诗意听听那冷雨雨夜奇袭教案
比较8226;探究夜雨诗意听听那冷雨雨夜奇袭编写:张宇田【教学目标】1、理解、学习《夜雨诗意》由夜雨引发的联想,《听听那冷雨》对雨打屋瓦的描写,《雨夜奇袭》中雨对事件发展的影响。
2、加强朗读,感受、体会三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3、尝试比较本单元各篇文章写雨的不同立意,以及对素材的不同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学习《夜雨诗意》由夜雨引发的联想,《听听那冷雨》对雨打屋瓦的描写,《雨夜奇袭》中雨对事件发展的影响。
2、比较本单元各篇文章写雨的不同立意,以及对素材的不同处理。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步骤一〕借助教材注释和《词语手册》,扫清课文字词障碍。
老师补充:【炮(páo)制】原是一种加工中草药的方法,本课泛指编造。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贮zhù】储存;积存。
【泥泞(nìng)因有烂泥而不好走。
【恢宏】宽阔。
【悉】全、尽。
【堤(dī)】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多用土石等筑成。
【沐】洗头发,也泛指洗涤。
【啮(niè)】(鼠、兔等动物)用牙啃或咬。
【挟(xié)】用胳膊夹住。
【迂回】绕到敌人侧面或后面(进攻敌人)。
〔步骤二〕学生变换使用朗读、阅读、听读等方法,熟悉课文内容。
老师穿插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把相关句子划一划):《夜雨诗意》:一、翻看《诗韵合璧》见到“夜雨”名目→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夜雨情境最宜家人闲谈、专心读书、思念友人、挑灯作文→二、夜雨会使旅行者想家→三、夜雨会改变人的心境,会改变历史改变人生。
全文中心意思是:夜雨最能调节内心,而内心的变化常可扭转历史和人生。
《听听那冷雨》:他“走入霏霏”“更想入非非”→《辞源》或《辞海》“雨”部内容最丰富→冷雨不但可嗅,更可以听,大陆上听雨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岛上回味更笼上一层凄迷→雨滴敲打屋瓦是美妙的音乐,在古老的大陆如此,在岛上亦如此→在古屋听雨,从少年听到中年,忆起江南,想到四川→公寓时代到来,听雨成为历史记忆。
《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
《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下雨天真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下雨天真好》。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下雨天的感受。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下雨天的活动。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讨论,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口语表达训练:(1)教师提出话题,学生进行口语表达。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6. 创新思维训练:(1)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思维成果,教师给予评价。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下雨天真好》。
2. 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下雨天的活动。
3. 思考并回答问题:下雨天你还喜欢做什么?为什么?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口语表达等环节。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提问、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语文《下雨天真好》的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雨天真好》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下雨天真好》。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下雨天真好》。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准备:1. 课文《下雨天真好》的文本。
2. 相关生词和短语的释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下雨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氛围。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下雨天真好》。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学生齐读,加强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应用课文:(1)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2)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评价。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下雨天真好》。
2. 选择一个下雨天的场景,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3. 收集有关下雨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写作技巧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下雨天,真好》教案及练习
《下雨天,真好》教案及练习《下雨天,真好教案及练习《下雨天,真好》《雷雨前》《夜雨诗意》《听听那冷雨》二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生字长工hánɡ魂牵梦萦ínɡ熹微xī慎思shèn静谧ì相和hè咆哮páxià龌龊òhuò水门汀tīnɡ瞥过piē纂集zuǎn蹒跚pánshān魅力èi惆怅hóuhànɡ羁绊ībàn蕴藉iè喧嚣xiā逼仄zè炮制páo涟漪liánī薄荷bò滂沱tuó青霭ǎi夜宿sù氤氲ūn羯鼓ié一峰半壑hè寒濑lài岑寂én2词语启蒙:启发、开导儿童的智慧。
蒙,蒙昧无知。
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
〖出处〗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
”熹微:天光微弱的样子。
慎思:谨慎思考。
流连忘返:流连:留恋不止。
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
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静谧:安静。
相和:相互应和。
咆哮:人暴怒叫喊或江河水奔腾轰鸣。
龌龊:1器量局促;狭小。
2肮脏。
3卑鄙,丑恶。
水门汀:1英语的译音。
水泥,亦指混凝土。
2借指水门汀的路或地。
厉害:很,凶猛,猛烈。
瞥过:眼光掠过,匆匆一看。
诗韵:诗词用韵所依据的韵书。
宋以后通用《平水韵》﹐平﹑上﹑去﹑入四声共106韵。
这里指有美好的意境。
纂集:编撰汇集。
炮制:①用火制、水制或水火共制等方法将中草药原料加工成药物。
②制造;编造斑斓:灿烂多彩。
逼仄:(地方)狭窄。
喧嚣:①叫嚷;喧闹。
②声音嘈杂。
蕴藉:含蓄而不显露。
涟漪:细小的波纹。
羁绊: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惆怅:失意而伤感。
魅力:极能吸引人的力量。
《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
《下雨天真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雨天的各种好处,培养对雨天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雨天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发现雨天的各种好处。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雨天的诗歌或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发现雨天的各种好处,培养对雨天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培养学生对雨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纸质课文。
2. 与雨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出示与雨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雨天。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雨天的看法,激发学生对雨天的兴趣。
2. 课文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雨天的美好。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3. 讨论与实践:(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雨天的各种好处。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认为雨天的好处。
(3)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雨天的各种好处。
4. 创作练习:(1)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雨天的诗歌或故事。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家长协助孩子收集更多关于雨天的资料,了解雨天的益处。
(3)修改并完善课堂上的创作作品,准备参加班级展示。
2. 课后作业:(1)关注自然环境,学会尊重和爱护大自然。
《听听那冷雨》教案(公开课) 教案教学设计
《听听那冷雨》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听听那冷雨》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余光中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一篇描写雨的散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理解乡愁的主题。
(2)培养自己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听听那冷雨》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余光中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一篇描写雨的散文。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诵音频,让学生在听雨声中进入课堂。
(2)简要介绍作者余光中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共同欣赏和分析。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乡愁的理解。
(2)分享自己珍惜亲情的感悟。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创作一篇描写雨的散文。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点评。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深入了解作者余光中的其他作品,对比分析其写作风格。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乡愁的散文。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深刻?3.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否有提高?4.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5. 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听听那冷雨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听听那冷雨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听听那冷雨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理解诗歌《听听那冷雨》的意境和感情。
2.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和对音韵节奏的感知。
3.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和对音韵节奏的感知。
2.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感情,并通过声音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诗歌《听听那冷雨》。
2.录音机或电脑。
四、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播放雨声,并引导学生感知雨声:(学生闭上眼睛)“大家现在听到的是什么声音?”“这种声音令你们想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雨声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我们听到雨声时会有什么感觉?”“你们喜欢听雨声吗?为什么?”“在你们的印象中,有没有一首有关雨的诗歌?”呈现:1.教师向学生展示《听听那冷雨》的诗歌文字。
2.教师朗读《听听那冷雨》,同时让学生跟读。
感受:1.听录音或者教师朗读《听听那冷雨》。
2.学生倾听诗歌的声音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3.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分析:1.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音韵和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帮助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表达:1.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选择适当的音调,朗读诗歌。
2.学生分组或个人进行诵读,互相欣赏。
总结: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进行总结。
拓展活动:1.学生自行寻找与雨有关的诗歌,并进行朗读和分享。
2.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雨天的感受。
3.学生可以用其他形式表达自己对雨的理解,比如绘画、摄影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诗歌《听听那冷雨》进行了音韵感知和朗读练习,通过感受、分析和表达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通过声音表达出来。
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雨天,真好》《雷雨前》《夜雨诗意》《听听那冷雨》教案及练习二.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生字长工chánɡ魂牵梦萦yínɡ熹微xī慎思shèn静谧mì相和hè咆哮páoxiào龌龊wòchuò水门汀tīnɡ瞥过piē纂集zuǎn蹒跚pánshān魅力mèi惆怅chóuchànɡ羁绊jībàn蕴藉jiè喧嚣xiāo逼仄zè炮制páo涟漪liányī薄荷bò滂沱tuó青霭ǎi夜宿sù氤氲yūn羯鼓jié一峰半壑hè寒濑l ài岑寂cén2.词语启蒙:启发、开导儿童的智慧。
蒙,蒙昧无知。
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
〖出处〗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
”熹微:天光微弱的样子。
慎思:谨慎思考。
流连忘返:流连:留恋不止。
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
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静谧:安静。
相和:相互应和。
咆哮:人暴怒叫喊或江河水奔腾轰鸣。
龌龊:1.器量局促;狭小。
2.肮脏。
3.卑鄙,丑恶。
水门汀:1.英语的译音。
水泥,亦指混凝土。
2.借指水门汀的路或地。
厉害:很,凶猛,猛烈。
瞥过:眼光掠过,匆匆一看。
诗韵:诗词用韵所依据的韵书。
宋以后通用《平水韵》﹐平﹑上﹑去﹑入四声共106韵。
这里指有美好的意境。
纂集:编撰汇集。
炮制:①用火制、水制或水火共制等方法将中草药原料加工成药物。
②制造;编造斑斓:灿烂多彩。
逼仄:(地方)狭窄。
喧嚣:①叫嚷;喧闹。
②声音嘈杂。
蕴藉:含蓄而不显露。
涟漪:细小的波纹。
羁绊: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惆怅:失意而伤感。
魅力:极能吸引人的力量。
蹒跚:行步摇晃跌撞貌。
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氤氲:①古代指阴阳二气互相作用的状态。
②浓重;弥漫。
岑寂:寂静;冷清。
蓊郁:草木茂盛貌。
寒濑:寒凉湍急的水。
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
后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淅沥:拟声词。
形容雨、雪、风、落叶等的声音滂沱:形容泪或血等流得多。
3.作者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永嘉县。
琦君的“妈妈”(大伯母)叶梦兰是其笔下永远的母亲典范。
琦君的童年生活充满戏剧性,其改编为电视剧的著名的小说《橘子红了》的原型,即来自大伯母。
从她的第一本散文小说合集《琴心》算起,先后出版的《烟愁》、《琦君小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琦君自选集》等二十多本。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别名仲方、明甫。
茅盾是他的笔名。
1896年7月4日诞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茅盾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也是中国最早成为共产党员的文学家。
1927年9月,茅盾发表了处女作《毁灭》并第一次使用茅盾这个笔名。
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抗战时期,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等。
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于1981年辞世。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
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
代表作:《笛声何处》、《一个王朝的背影》、《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
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二)阅读能力目标1.同是关于雨的话题,却写得每篇趣味迥异,阅读时要加以体会。
2.在“比较•探究”中揣摩每位作者从雨中悟出的道理。
(三)写作能力目标理解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即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四)思想教育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表现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
三.课文讲解《下雨天,真好》(一)文章主旨琦君老家是在江南水乡,那里时常下雨,借着下雨将作者的回忆引回到童年时候,下雨时,母亲就会在被窝中多待一会儿,给她讲故事;因为老师有脚气病,一到下雨天,脚肿的像大黄瓜般,不会逼她读书;父亲在雨中赏花,告诉她各种花名。
雨天,无疑是琦君最快乐的童年时分。
一转眼,时间跳到琦君长大,离家求学,每每遇到雨天,琦君就会想起江南的父母,借着下雨天,将自己带回父母身边,一温思念之心。
(二)叙述角度本文是以孩童的口吻,所写出的一首怀旧作品。
其中本文以“真好”为主线,贯串和雨相关的人与事。
作者追忆儿时有关雨天的人与事藉一幅幅彩绘生动的图象,刻画美好难忘的童年,因为写的是小时候的故事,所以就用儿童的口吻。
题作“下雨天,真好”。
天真的稚子情怀、温馨的人情往来,以及文末因感伤童年不再,所流露的淡淡惆怅,都让人回味不尽。
(三)文章思路全文叙写她童年家乡生活的情趣,以童年、少年、青年为时间线索。
开头便以设问法破题,道出自己喜欢下雨天,借着下雨引回到作者小时候下雨天的情形,长工们不下田,母亲不用早起做饭,可以在被窝中多躺一会儿,琦君与母亲在被窝中,要母亲给她讲故事。
因为老师有脚气病,一到下雨天,腿就肿得像大黄瓜般,走路不方便,老师就不会逼她上课。
父亲可以在雨中赏花,家中又安排堂会。
雨天,无疑是琦君尽情坦露儿童玩心的绝佳机会。
一转眼,时间从孩提顽童跳到成了大学堂的女学生,岁月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使对雨天的感受不同以往,反而是对家乡父母的思念,借着下雨天,将自己带回到父母身边。
(四)写作特点本文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由随意记叙旧时琐事,贯穿仁爱与温情的人文精神。
以真善美的角度写童年时光,比如对父亲、母亲、阿荣伯的描写都写得亲切美好。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善和一种怅然的美。
叙述平淡朴实、明朗率真,富有深情,流溢着淡淡的诗韵。
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文字功底。
如文中对港诗的引用,风趣的语言的插入等。
琦君的散文是“落花一片天上来”,“流不尽的菩萨泉”。
是在平实朴素中具见人性之真切。
温柔敦厚为琦君散文最大的特色。
这种属于早年东方特有的气质,如今看来,更为难能可贵,因为都市兴起以及科学昌明和物资的丰富,反而让人和人变得更为疏离。
(五)课后练习解答第一题内容大意:琦君老家是在江南水乡,那里时常下雨,借着下雨将作者的回忆引回到童年时候,下雨时,母亲就会在被窝中多待一会儿,给她讲故事;因为老师有脚气病,一到下雨天,脚肿得像大黄瓜般,不会逼她读书;父亲在雨中赏花,告诉她各种花名。
雨天,无疑是琦君最快乐的童年时分。
第二题1.因为下雨天长工不下田,母亲不用老早起来做饭,可以在热被窝里多躺会儿。
我舍不得再睡,也不让母亲睡,吵着要她讲故事。
母亲闭着眼睛,给我讲雨天的故事。
2.一打上牌,父亲和她都不再管我了。
3.下雨天真好,有吃有玩,长工们个个疼我,家里人多,我就不寂寞了。
第三题1.不会。
因为雨天,无疑是琦君尽情坦露儿童玩心的绝佳机会。
借着下雨引回到作者小时候下雨天的情形,长工们不下田,母亲不用早起做饭,可以在被窝中多躺一会儿,琦君与母亲在被窝中,要母亲给她讲故事。
2.琦君老家是在江南水乡,那里时常下雨,借着下雨将作者的回忆引回到童年时候,下雨时,母亲就会在被窝中多待一会儿,给她讲故事;“下雨天真好,有吃有玩,长工们个个疼我,家里人多,我就不寂寞了。
”第四题全文叙写她童年家乡生活的情趣,开头便以设问法破题,道出自己喜欢下雨天,借着下雨引回到作者小时候下雨天的情形,长工们不下田,母亲不用早起做饭,可以在被窝中多躺一会儿,琦君与母亲在被窝中,要母亲给她讲故事。
其中本文以“真好”为主线,贯串和雨相关的人与事。
作者追忆儿时有关雨天的人与事藉一幅幅彩绘生动的图象,刻画美好难忘的童年,因为写的是小时候的故事,所以就用儿童的口吻。
题作“下雨天,真好”。
天真的稚子情怀、温馨的人情往来,以及文末因感伤童年不再,所流露的淡淡惆怅,都让人回味不尽。
《雷雨前》(一)文章主旨30年代的中国,社会极其黑暗,1934年,国民党政府加紧在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对革命力量大举围剿的一年,而此时荡涤一切污浊的风暴却正在酝酿,即将来临,黑夜即将过去。
本文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人们常把它和高尔基的《海燕》相媲美。
作品描写郁闷窒息、密云不雨的天气景象,寄寓着对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黑暗以及对各种社会势力的嘴脸进行揭露之意,则是自然而明显的。
(二)文章思路《雷雨前》按时间的顺序,从清晨写起,选取几个不同的角度,勾画闷热、干旱和人们的苦闷难熬、怨声冲天的景象。
“清晨,摸一摸桥面竟象还带点热”,河水早已干涸,河心“泥土裂成乌龟壳似的”,田里硬得像“水门汀”,人热得要呕吐;天空,“张着个灰色的幔”。
在这种背景下,雷电巨人已怒不可遏,在幔外发出“隆隆隆”的“愤怒的吼声”,但天空仍被封锁,空气反而“加倍闷”,幔“加倍厚”,天“加倍黑”。
继而写巨人的大刀,终于挑破了灰色的幔,发出了震天的惊雷。
巨人“揩着汗”,“歇口气”再发起新的进攻。
作者也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戴红顶子、像大官模样的金头苍蝇”的蚊子,以及唱着“要死呀、要死呀”高调的蝉,用以反衬巨人的高大形象。
最后写闪电雷鸣,巨人以势不可挡的威力发起了进攻,灰色的幔被劈碎,人民精神振奋,由衷地发出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急些,更响些吧!”(三)写作特点1.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品都借助自然事物用以象征某种社会力量。
《雷雨前》里,用闷热、干旱造成的灾害象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以灰色的幔象征束缚人们的枷锁;以雷电巨人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以巨人同闷热、灰幔的斗争过程象征革命与xx的斗争进程,形象地反映了革命的规律。
作品之所以运用象征手法,都有其相近的原因:一是为加强作品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一是作为一种策略手段,防止敌人对作品的抹杀。
2.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
作品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是明显的。
《雷雨前》则把象征社会现实黑暗郁闷的自然现象极力渲染,把巨人的形象置于极端严峻的背景中,给予描绘刻画,衬托其伟大的力量;同时,又用在同样背景中的苍蝇、蚊子、蝉等的丑恶表演同巨人的英勇行为相对比,给予巨人更有力的讴歌。
(四)文中事物象征意义灰色的幔:(国民党统治和一切xx力量)苍蝇、蚊子、蝉儿:(反动官僚、帮闲文人。
)天外巨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风雷闪电:(一切革命力量)大雷雨:(革命高潮,推翻xx统治的大决战)(五)课后练习答案第一题1.昨天整天里没有一丝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