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垂直关系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正交与垂直关系分析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正交与垂直关系分析在高中数学的立体几何中,正交与垂直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几何图形的性质、计算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题目举例,分析正交与垂直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正交的概念和性质正交是指两条直线、两个平面或者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互垂直的关系。
在几何图形中,正交的性质十分重要,常常用于求解问题。
例如,考虑以下题目:已知直线l1:x-2y+z=0和直线l2:2x+y-3z=0,求证直线l1与直线l2正交。
解析:要证明直线l1与直线l2正交,需要证明直线l1的法向量与直线l2的方向向量的点积为零。
首先,求出直线l1的法向量和直线l2的方向向量:直线l1的法向量为(1,-2,1);直线l2的方向向量为(2,1,-3)。
然后,计算两个向量的点积:(1,-2,1)·(2,1,-3) = 2-2-3 = -3由于点积结果为-3,不等于零,所以直线l1与直线l2不正交。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正交的性质可以通过向量的点积来判断。
如果两个向量的点积为零,则它们正交;如果不为零,则它们不正交。
二、垂直的概念和性质垂直是指两条直线、两个平面或者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互成直角的关系。
垂直在立体几何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常常用于计算问题。
例如,考虑以下题目:已知平面α:2x-y+z=1和平面β:x+2y-3z=4,求证平面α与平面β垂直。
解析:要证明平面α与平面β垂直,需要证明平面α的法向量与平面β的法向量的点积为零。
首先,求出平面α和平面β的法向量:平面α的法向量为(2,-1,1);平面β的法向量为(1,2,-3)。
然后,计算两个向量的点积:(2,-1,1)·(1,2,-3) = 2-2-3 = -3由于点积结果为-3,不等于零,所以平面α与平面β不垂直。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垂直的性质也可以通过向量的点积来判断。
高中数学垂直关系图解教案
高中数学垂直关系图解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垂直关系的相关知识,解决与垂直关系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垂直关系
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包含垂直关系的图形,引出垂直关系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图形并讨
论其中的垂直关系。
2.讲解:介绍垂直角、垂直平分线、垂直线段等概念,并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进行讲解。
帮
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3.实例演练:提供一些垂直关系的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讨论解题思路。
引导他们通
过观察图形特点、运用几何知识来解决问题。
4.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垂直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设计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鼓
励他们灵活运用垂直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通过回顾学习内容和解题思路,总结垂直关系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同时鼓励学
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观察图形特点,灵活使用垂直关系的知识。
扩展阅读:推荐一些相关的数学教材和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垂直关系的更多知识。
注: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确保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例1. 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矩形,,点E、F分别是棱AB、PD的中点,∠PDA=45°。
把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1)棱AB与PD所在的直线垂直。
(2)平面PAB与平面PAD所成的二面角是(3)直线AF//平面PEC;(4)平面PEC⊥平面PCD。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如图),进而由三垂线定理及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进行判断。
解题过程:(1)ABCD,,由三垂线定理知,结论正确。
(2)由已知得是平面PAB与平面PAD所成的二面角,故结论正确。
(3)取PC的中点N,连接FN、EN,则易证四边形AFNE是平行四边形,故结论正确。
(4)由∠PDA=45°,F是PD的中点知,又,故结论正确。
即正确结论的序号是(1)(2)(3)(4)。
解题后的思考:对于有关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命题的判断,解题的关键依然是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应用,同学们应熟练地掌握。
这类问题在新课标高考命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例2. 已知在多面体ABCDE中,AB⊥平面ACD,DE∥AB,AC = AD = CD = DE = 2,F为CD的中点。
(I)求证:AF⊥平面CDE;(II)求平面ABC和平面CDE所成的小于90°的二面角的大小;思路分析:(I)要证线面垂直,只要证线线垂直即可,由已知可得:,(II)方法(一)要求求平面ABC和平面CDE所成的小于90°的二面角的大小,首先要作出二面角,由于本例是无棱二面角,故根据已知条件找出平面ABC和平面CDE的交线即可。
方法(二)利用空间向量求解。
解题过程:(I)证明:∵AB⊥平面ACD,AB∥DE,∴DE⊥平面ACD,∵AF平面ACD,∴DE⊥AF.又∵AC=AD=CD,F为CD的中点,∴AF⊥CD.∵DEÌ平面CDE,CDÌ平面CDE,CD∩DE=D,∴AF⊥平面CDE.(Ⅱ)方法一:∵AB∥DE,ABÌ平面CDE,DEÌ平面CDE,∴AB∥平面CDE,设平面ABC∩平面CDE=,则∥AB即平面ABC与平面CDE所成的二面角的棱为直线.∵AB^平面ADC,∴^平面ADC.∴^AC,^DC.∴ÐACD为平面ABC与平面CDE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AC=AD=CD,∴ÐACD=60°,∴平面ABC和平面CDE所成的小于90°的二面角的大小为60°.方法二:如图,以F为原点,过F平行于DE的直线为x轴,FC,FA所在直线为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C=2,∴A(0,0,),设AB=x,B(x,0,),C(0,1,0)=(x,0,0),=(0,1,-),设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为则由·=0,·=0,得x=0,y=z,不妨取z=1,则=(0,,1).∵AF^平面CDE,∴平面CDE的一个法向量为=(0,0,).,,,∴平面ABC与平面CDE所成的小于90°的二面角的大小为60°.解题后的思考: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有:①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该直线垂直于此平面;②两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此平面;③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④两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⑤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
垂直与相交的关系高中
垂直与相交的关系高中什么是垂直与相交的关系?在数学中,垂直与相交的关系是指两条线段、直线或平面相交所形成的垂直交角。
垂直与相交的关系在几何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许多几何问题的基础。
垂直与相交的性质1. 垂直交角当两条直线相交时,它们所形成的交角为直角,即垂直角。
垂直角的特点是度数为90度,可以用符号“⊥”表示。
2. 直线与平面的垂直性直线与平面相交时,如果直线与平面的交线与平面上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或直线)相交成直角,则该直线与平面垂直。
3. 平行线的垂线性质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它们的垂线也是平行的。
垂直线具有与平行线相似的性质,这是由平行线的性质所决定的。
垂直与相交的应用1. 测量与角度在实际生活中,垂直与相交的关系在测量与角度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垂直与相交的关系来测量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
通过利用角度的垂直交角性质,我们可以构建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
2. 建筑与结构垂直与相交的关系在建筑与结构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建筑的美观。
垂直与相交的关系可以用于确定墙壁、柱子和横梁之间的角度和位置,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3. 地理与导航地理学和导航领域也需要垂直与相交的关系。
例如,在制图和地图制作中,地理学家使用垂直交角来确定地球表面上不同地点的位置和距离。
导航系统中的方向设备也利用垂直和相交的概念来确定航向和位置。
总结垂直与相交的关系在数学、几何学以及实际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并应用垂直与相交的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与角度、结构和位置有关的问题。
同时,垂直与相交的关系也是探索几何学美学与技术的重要基础。
通过深入理解这一主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高中数学 同步教学 垂直关系的性质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二
题型四
题型五
线面垂直性质的应用
【例2】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点E,F分别在
A1D,AC上,且EF⊥A1D,EF⊥AC.
求证:EF∥BD1.
分析:题目条件中给出了线线垂直,通过转化可证得线面垂直,要
证EF∥BD1,只需证明EF与BD1同垂直于某一平面即可,由条件可知
又平面PAD⊥平面ABCD,且平面PAD∩平面ABCD=AD,
∴PG⊥平面ABCD.
∵BG⫋平面ABCD,∴PG⊥BG.
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且∠DAB=60°,
∴△ABD是正三角形,∴BG⊥AD.
这里选择平面AB1C.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证明:连接AB1,B1C,BD,B1D1,如图所示.
∵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DD1⊥AC.
又AC⊥BD,∴AC⊥平面BDD1B1.
∵BD1⫋平面BDD1B1,∴AC⊥BD1.
同理BD1⊥B1C,又AC∩B1C=C,
∴BD1⊥平面AB1C.
∵EF⊥A1D,且A1D∥B1C,∴EF⊥B1C.
又EF⊥AC,且AC ∩B1C=C,∴EF⊥平面AB1C.
∴EF∥BD1.
反思当题中垂直条件很多,但又需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时,就要考虑
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从而完成由垂直向平行的转化.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变式训练2】 (1)本例中的“正方体ABCD-A1B1C1D1”换为“长方
D.若α⊥β,α∩β=m,l⫋α,l⊥m,则l⊥β
解析:对比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A项中缺少了条件l⫋α,B项
高中数学垂直关系
第5节 垂直关系最新考纲 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知 识 梳 理1.直线与平面垂直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l ⊥a l ⊥ba ∩b =O a αb α⇒l ⊥α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作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2)范围:⎣⎢⎡⎦⎥⎤0,π2.3.二面角(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作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作二面角的平面角.(3)二面角的范围:[0,π].4.平面与平面垂直(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l⊥αlβ⇒α⊥β⎭⎬⎫α⊥βα∩β=al⊥alβ⇒l⊥α[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1.两个重要结论(1)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2)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证明线线垂直的一个重要方法).2.使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不要误解为“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3.线线、线面、面面垂直间的转化诊断自测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3)若两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β.()解析(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有l⊥α或l与α斜交或l α或l∥α,故(1)错误.(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或相交,故(2)错误.(3)若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可能垂直于另一平面,也可能与另一平面平行,也可能与另一平面相交,也可能在另一平面内,故(3)错误. (4)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所有直线,则α⊥β,故(4)错误.答案(1)×(2)×(3)×(4)×2.(教材习题改编)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A.如果平面α⊥平面β,且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平面βB.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C.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D.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γ解析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A不正确,直线l∥平面β或lβ或直线l与β相交.答案 A3.(2018·湖南六校联考)已知m和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和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面给出的条件中一定能推出m⊥β的是()A.α⊥β且mαB.m⊥n且n∥βC.m∥n且n⊥βD.m⊥n且α∥β解析由线线平行性质的传递性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C正确.答案 C4.(2017·全国Ⅲ卷)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的中点,则()A.A1E⊥DC1B.A1E⊥BDC.A1E⊥BC1D.A1E⊥AC解析如图,由题设知,A1B1⊥平面BCC1B1且BC1平面BCC1B1,从而A1B1⊥BC1.又B1C⊥BC1,且A1B1∩B1C=B1,所以BC1⊥平面A1B1CD,又A1E平面A1B1CD,所以A1E⊥BC1.答案 C5.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成直二面角,则折叠后AC 的长为________.解析 如图所示,取BD 的中点O ,连接A ′O ,CO ,则∠A ′OC是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 即∠A ′OC =90°.又A ′O =CO =22a ,∴A ′C =a 22+a 22=a ,即折叠后AC 的长(A ′C )为a . 答案 a考点一 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1】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B ⊥AD ,AC ⊥CD ,∠ABC =60°,PA =AB =BC ,E 是PC 的中点.证明: (1)CD ⊥AE ; (2)PD ⊥平面ABE .证明 (1)在四棱锥P -ABCD 中, ∵PA ⊥底面ABCD ,CD 平面ABCD ,∴PA ⊥CD ,又∵AC ⊥CD ,且PA ∩AC =A , ∴CD ⊥平面PAC .又AE 平面PAC , ∴CD ⊥AE .(2)由PA =AB =BC ,∠ABC =60°,可得AC =PA . ∵E 是PC 的中点,∴AE ⊥PC . 由(1)知AE ⊥CD ,且PC ∩CD =C , ∴AE ⊥平面PCD .又PD 平面PCD ,∴AE ⊥PD . ∵PA ⊥底面ABCD ,AB平面ABCD ,∴PA ⊥AB . 又∵AB ⊥AD ,且PA ∩AD =A , ∴AB ⊥平面PAD ,又PD平面PAD ,∴AB ⊥PD .又∵AB ∩AE =A ,∴PD ⊥平面ABE .规律方法 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1)判定定理;(2)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 ∥b ,a ⊥α⇒b ⊥α);(3)面面平行的性质(a ⊥α,α∥β⇒a ⊥β);(4)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a ,l ⊥a ,l β⇒l ⊥α).2.证明线面垂直的核心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 【训练1】 如图所示,已知AB 为圆O 的直径,点D 为线段AB 上一点,且AD =13DB ,点C 为圆O 上一点,且BC =3AC ,PD ⊥平面ABC ,PD =DB . 求证:PA ⊥CD .证明 因为AB 为圆O 的直径,所以AC ⊥CB . 在Rt △ABC 中,由3AC =BC 得,∠ABC =30°. 设AD =1,由3AD =DB 得,DB =3,BC =2 3. 由余弦定理得CD 2=DB 2+BC 2-2DB ·BC cos 30°=3, 所以CD 2+DB 2=BC 2,即CD ⊥AB . 因为PD ⊥平面ABC ,CD平面ABC ,所以PD ⊥CD ,由PD ∩AB =D 得,CD ⊥平面PAB , 又PA平面PAB ,所以PA ⊥CD .考点二 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2】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AB ⊥AD ,CD =2AB ,平面PAD ⊥底面ABCD ,PA ⊥AD ,E 和F 分别是CD 和PC 的中点,求证: (1)PA ⊥底面ABCD ; (2)BE ∥平面PAD ; (3)平面BEF ⊥平面PCD .证明 (1)∵平面PAD ⊥底面ABCD ,且PA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D,PA平面PAD,∴PA⊥底面ABCD.(2)∵AB∥CD,CD=2AB,E为CD的中点,∴AB∥DE,且AB=DE.∴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BE∥AD.又∵BE平面PAD,AD平面PAD,∴BE∥平面PAD.(3)∵AB⊥AD,而且ABED为平行四边形.∴BE⊥CD,AD⊥CD,由(1)知PA⊥底面ABCD,CD平面ABCD,∴PA⊥CD,且PA∩AD=A,PA,AD平面PAD,∴CD⊥平面PAD,又PD平面PAD,∴CD⊥PD.∵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PD∥EF.∴CD⊥EF,又BE⊥CD且EF∩BE=E,∴CD⊥平面BEF,又CD平面PCD,∴平面BEF⊥平面PCD.规律方法 1.证明平面和平面垂直的方法:(1)面面垂直的定义;(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已知两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训练2】(2017·北京卷)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AB,PA⊥BC,AB⊥BC,PA=AB=BC=2,D为线段AC的中点,E为线段PC上一点.(1)求证:PA⊥BD;(2)求证:平面BDE⊥平面PAC;(3)当PA∥平面BDE时,求三棱锥E-BCD的体积.(1)证明 ∵PA ⊥AB ,PA ⊥BC , AB平面ABC ,BC平面ABC ,且AB ∩BC =B ,∴PA ⊥平面ABC ,又BD平面ABC ,∴PA ⊥BD .(2)证明 ∵AB =BC ,D 是AC 的中点, ∴BD ⊥AC .由(1)知PA ⊥平面ABC ,∵PA 平面PAC ,∴平面PAC ⊥平面ABC .∵平面PAC ∩平面ABC =AC ,BD 平面ABC ,BD ⊥AC , ∴BD ⊥平面PAC . ∵BD平面BDE ,∴平面BDE ⊥平面PAC ,(3)解 ∵PA ∥平面BDE , 又平面BDE ∩平面PAC =DE ,PA 平面PAC ,∴PA ∥DE .由(1)知PA ⊥平面ABC ,∴DE ⊥平面ABC . ∵D 是AC 的中点,∴E 为PC 的中点, ∴DE =12PA =1.∵D 是AC 的中点,∴S △BCD =12S △ABC =12×12×2×2=1, ∴V E -BCD =13×S △BCD ×DE =13×1×1=13. 考点三 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多维探究) 命题角度1 多面体中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例3-1】 (2017·山东卷)由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截去三棱锥C 1-B 1CD 1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O 为AC 与BD 的交点,E 为AD 的中点,A 1E ⊥平面ABCD . (1)证明:A 1O ∥平面B 1CD 1;(2)设M 是OD 的中点,证明:平面A 1EM ⊥平面B 1CD 1. 证明 (1)取B 1D 1的中点O 1,连接CO 1,A 1O 1,由于ABCD-A1B1C1D1是四棱柱,所以A1O1∥OC,A1O1=OC,因此四边形A1OCO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1O∥O1C,又O1C平面B1CD1,A1O平面B1CD1,所以A1O∥平面B1CD1.(2)因为AC⊥BD,E,M分别为AD和OD的中点,所以EM⊥BD,又A1E⊥平面ABCD,BD平面ABCD,所以A1E⊥BD,因为B1D1∥BD,所以EM⊥B1D1,A1E⊥B1D1,又A1E,EM平面A1EM,A1E∩EM=E,所以B1D1⊥平面A1EM,又B1D1平面B1CD1,所以平面A1EM⊥平面B1CD1.规律方法 1.三种垂直的综合问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进行线线、线面、面面垂直间的转化.2.垂直与平行的结合问题,求解时应注意平行、垂直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应用. 命题角度2平行垂直中探索性问题【例3-2】如图所示,平面ABCD⊥平面BCE,四边形ABCD为矩形,BC=CE,点F为CE的中点.(1)证明:AE∥平面BDF.(2)点M为CD上任意一点,在线段AE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M⊥BE?若存在,确定点P的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连接AC交BD于O,连接OF,如图①.∵四边形ABCD是矩形,∴O为AC的中点,又F为EC的中点,∴OF为△ACE的中位线,∴OF∥AE,又OF平面BDF,AE平面BDF,∴AE∥平面BDF.(2)解当P为AE中点时,有PM⊥BE,证明如下:取BE中点H,连接DP,PH,CH.∵P为AE的中点,H为BE的中点,∴PH∥AB,又AB∥CD,∴PH∥CD,∴P,H,C,D四点共面.∵平面ABCD⊥平面BCE,平面ABCD∩平面BCE=BC,CD平面ABCD,CD⊥BC.∴CD⊥平面BCE,又BE平面BCE,∴CD⊥BE,∵BC=CE,H为BE的中点,∴CH⊥BE,又CD∩CH=C,∴BE⊥平面DPHC,又PM平面DPHC,∴BE⊥PM,即PM⊥BE.规律方法 1.求条件探索性问题的主要途径:(1)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证明;(2)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2.涉及点的位置探索性问题一般是先根据条件猜测点的位置再给出证明,探索点存在问题,点多为中点或三等分点中某一个,也可以根据相似知识建点.命题角度3空间位置关系与几何体的度量计算【例3-3】(2017·天津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DC,AD ∥BC,PD⊥PB,AD=1,BC=3,CD=4,PD=2.(1)求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2)求证:PD⊥平面PBC;(3)求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1)解如图,由已知AD∥BC,故∠DAP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的角.因为AD⊥平面PDC,PD平面PDC,所以AD⊥PD.在Rt△PDA中,由已知,得AP=AD2+PD2=5,故cos∠DAP=ADAP=55.所以,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 5.(2)证明由(1)知AD⊥PD,又因为BC∥AD,所以PD⊥BC.又PD⊥PB,BC∩PB=B,所以PD⊥平面PBC.(3)解过点D作DF∥AB,交BC于点F,连接PF,则DF与平面PBC所成的角等于AB与平面PBC所成的角.因PD⊥平面PBC,故PF为DF在平面PBC上的射影,所以∠DFP为直线DF 和平面PBC所成的角.由于AD∥BC,DF∥AB,故BF=AD=1.由已知,得CF=BC-BF=2.又AD⊥DC,故BC⊥DC.在Rt△DCF中,可得DF=CD2+CF2=2 5.在Rt△DPF中,可得sin∠DFP=PDDF=55.所以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 5.规律方法 1.本题证明的关键是垂直与平行的转化,如由AD∥BC,AD⊥PD,得PD⊥BC,进而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PD⊥平面PBC.2.利用综合法求空间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一定注意“作角、证明、计算”是完整统一过程,缺一不可.(1)线面角的求法:找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关键是作垂线,找垂足,要把线面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2)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平面角的作法常见的有:①定义法;②垂面法.注意利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训练3】(2018·延安调研)如图,三角形PDC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垂直,PD=PC=4,AB=6,BC=3.点E是CD边的中点,点F,G分别在线段AB,BC上,且AF=2FB,CG=2GB.(1)证明:PE⊥FG.(2)求二面角P-AD-C的正切值.(3)求直线PA与直线FG所成角的余弦值.(1)证明因为PD=PC且点E为CD的中点,所以PE⊥DC.又平面PDC⊥平面ABCD,且平面PDC∩平面ABCD=CD,PE平面PDC,所以PE⊥平面ABCD,又FG平面ABCD,所以PE⊥FG.(2)解由(1)知PE⊥平面ABCD,∴PE⊥AD,又AD⊥CD,PE∩CD=E,∴AD⊥平面PDC,∴AD⊥PD,∴∠PDC为二面角P-AD-C的平面角,在Rt△PDE中,PD=4,DE=3,∴PE=16-9=7,∴tan∠PDC=PEDE=73.故二面角P-AD-C的正切值为7 3.(3)解如图,连接AC,∵AF=2FB,CG=2GB,∴AC∥FG.∴直线PA与FG所成角即直线PA与AC所成角∠PAC.在Rt△PDA中,PA2=AD2+PD2=25,∴PA=5.又PC=4.AC2=CD2+AD2=36+9=45,∴AC=3 5.又cos∠PAC=PA2+AC2-PC22PA·AC=25+45-162×5×35=925 5.所以直线PA与直线FG所成角的余弦值为95 25.基础巩固题组(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6·浙江卷)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若直线m,n满足m∥α,n⊥β,则()A.m∥lB.m∥nC.n⊥lD.m⊥n解析因为α∩β=l,所以lβ,又n⊥β,所以n⊥l.答案 C2.(2018·福州质检)若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m垂直于平面α,则“l⊥m”是“l∥α”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m⊥α,若l∥α,则必有l⊥m,即l∥α⇒l⊥m.但l⊥m⇒l∥α,∵l⊥m时,l可能在α内.故“l⊥m”是“l∥α”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答案 B3.(2018·衡水中学质检)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已知AB⊥AC,BD⊥AC,那么点D在平面ABC内的射影H必在()A.直线AB上B.直线BC上C.直线AC上D.△ABC内部解析因AB⊥AC,BD⊥AC,AB∩BD=B,所以AC⊥平面ABD.又AC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ABD.所以D在平面ABC内的射影必在交线AB上.答案 A4.(2018·广州一模)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α⊥β,mα,nβ,则m⊥nB.若m⊥α,m∥n,n∥β,则α⊥βC.若m⊥n,mα,nβ,则α⊥βD.若α∥β,mα,nβ,则m∥n解析若α⊥β,mα,nβ,则m与n相交、平行或异面,故A错误;∵m⊥α,m∥n,∴n⊥α,又∵n∥β,∴α⊥β,故B正确;若m⊥n,mα,nβ,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故C错误;若α∥β,mα,nβ,则m∥n或m,n异面,故D错误.答案 B5.如图,在三棱锥D-ABC中,若AB=CB,AD=CD,E是AC的中点,则下列正确的是()A.平面ABC⊥平面ABDB.平面ABD⊥平面BDCC.平面ABC⊥平面BDE,且平面ADC⊥平面BDED.平面ABC⊥平面ADC,且平面ADC⊥平面BDE解析因为AB=CB,且E是AC的中点,所以BE⊥AC,同理有DE⊥AC,又BE∩DE=E,于是AC⊥平面BDE.因为AC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BDE.又AC平面ACD,所以平面ACD⊥平面BDE.答案 C二、填空题6.如图,已知PA⊥平面ABC,BC⊥AC,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解析∵PA⊥平面ABC,AB,AC,BC平面ABC,∴PA⊥AB,PA⊥AC,PA⊥BC,则△PAB,△PAC为直角三角形.由BC⊥AC,且AC∩PA=A,∴BC⊥平面PAC,从而BC⊥PC,因此△ABC,△PBC也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 47.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解析由定理可知,BD⊥PC.∴当DM⊥PC(或BM⊥PC)时,有PC⊥平面MBD.又PC平面PCD,∴平面MBD⊥平面PCD.答案DM⊥PC(或BM⊥PC等)8.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A1=1,则AC1与平面A1B1C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解析连接A1C1,则∠AC1A1为AC1与平面A1B1C1D1所成的角.因为AB=BC=2,所以A1C1=AC=22,又AA1=1,所以AC1=3,所以sin∠AC1A1=AA1AC1=1 3.答案1 3三、解答题9.(2016·北京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C⊥平面ABCD,AB∥DC,DC⊥AC.(1)求证:DC⊥平面PAC;(2)求证:平面PAB⊥平面PAC;(3)设点E为AB的中点,在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说明理由.(1)证明因为PC⊥平面ABCD,DC平面ABCD,所以PC ⊥DC .又因为AC ⊥DC ,且PC ∩AC =C ,所以DC ⊥平面PAC .(2)证明 因为AB ∥CD ,DC ⊥AC ,所以AB ⊥AC .因为PC ⊥平面ABCD ,AB 平面ABCD ,所以PC ⊥AB .又因为PC ∩AC =C ,所以AB ⊥平面PAC .又AB 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 ⊥平面PAC .(3)解 棱PB 上存在点F ,使得PA ∥平面CEF .理由如下:取PB 的中点F ,连接EF ,CE ,CF ,又因为E 为AB 的中点,所以EF ∥PA .又因为PA平面CEF ,且EF 平面CEF ,所以PA ∥平面CEF .10.(2018·九江调研)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2,BC =1,E 为CD 的中点,F 为AE 的中点,现在沿AE 将三角形ADE 向上折起,在折起的图形中解答下列问题:(1)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K ,使BC ∥平面DFK ?若存在,请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若平面ADE ⊥平面ABCE ,求证:平面BDE ⊥平面ADE .(1)解 如图,线段AB 上存在一点K ,且当AK =14AB 时,BC ∥平面DFK .证明如下:设H 为AB 的中点,连接EH ,则BC ∥EH .∵AK =14AB ,F 为AE 的中点,∴KF ∥EH ,∴KF ∥BC ,∵KF 平面DFK ,BC 平面DFK ,∴BC ∥平面DFK .(2)证明 ∵在折起前的图形中E 为CD 的中点,AB =2,BC =1,∴在折起后的图形中,AE =BE =2,从而AE2+BE2=4=AB2,∴AE⊥BE.∵平面ADE⊥平面ABCE,平面ADE∩平面ABCE=AE,BE平面ABCE,∴BE⊥平面ADE,∵BE平面BDE,∴平面BDE⊥平面ADE.能力提升题组(建议用时:20分钟)11.(2018·唐山一模)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G 是EF的中点,现在沿AE,AF及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空间图形,使B,C,D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H,那么在这个空间图形中必有()A.AG⊥平面EFHB.AH⊥平面EFHC.HF⊥平面AEFD.HG⊥平面AEF解析根据折叠前、后AH⊥HE,AH⊥HF不变,又HE∩HF=H,∴AH⊥平面EFH,B正确.∵过A只有一条直线与平面EFH垂直,∴A不正确.∵AG⊥EF,EF⊥GH,AG∩GH=G,∴EF⊥平面HAG,又EF平面AEF,∴平面HAG⊥平面AEF,过H作直线垂直于平面AEF,一定在平面HAG内,∴C不正确.由条件证不出HG⊥平面AEF,∴D不正确.答案 B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AB,∠BCD=45°,∠BAD=90°,将△ADB沿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BCD,构成三棱锥A-BCD,则在三棱锥A-BCD中,下列命题正确的命题序号是________.①平面ABD⊥平面ABC;②平面ADC⊥平面BDC;③平面ABC⊥平面BDC;④平面ADC⊥平面ABC.解析因为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AB,∠BCD=45°,∠BAD=90°,所以BD⊥CD,又平面ABD⊥平面BCD,且平面ABD∩平面BCD=BD,CD平面BCD,所以CD⊥平面ABD,又AB平面ABD,则CD⊥AB,又AD⊥AB,AD∩CD=D,所以AB⊥平面ADC,又AB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ADC.答案④1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1)求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2)证明:AE⊥平面PCD;(3)求二面角A-PD-C的正弦值.(1)解在四棱锥P-ABCD中,因为PA⊥底面ABCD,AB平面ABCD,故PA⊥AB.又AB⊥AD,PA∩AD=A,从而AB⊥平面PAD,故PB在平面PAD内的射影为PA,从而∠APB为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在Rt△PAB中,AB=PA,故∠APB=45°.所以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2)证明在四棱锥P-ABCD中,因为PA⊥底面ABCD,CD平面ABCD,故CD⊥PA.由条件CD⊥AC,PA∩AC=A,∴CD⊥平面PAC.又AE平面PAC,∴AE⊥CD.由PA =AB =BC ,∠ABC =60°,可得AC =PA .∵E 是PC 的中点,∴AE ⊥PC .又PC ∩CD =C ,综上得AE ⊥平面PCD .(3)解 过点E 作EM ⊥PD ,垂足为M ,连接AM ,如图所示. 由(2)知,AE ⊥平面PCD ,AM 在平面PCD 内的射影是EM , 则可证得AM ⊥PD .因此∠AME 是二面角A -PD -C 的平面角.由已知,可得∠CAD =30°.设AC =a ,得PA =a ,AD =233a ,PD =213a ,AE =22a .在Rt △ADP 中,∵AM ⊥PD ,∴AM ·PD =PA ·AD ,则AM =PA ·AD PD =a ·233a 213a=277a .在Rt △AEM 中,sin ∠AME =AE AM =144.所以二面角A -PD -C 的正弦值为144.。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向量与垂直关系
(第一课时)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
l
如果 l m, l n, m n P
m , n
则 l
mP n
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BD1
EB1
(1)
1 2
(1)
1 2
11
0
BD1 EB1 即BD1 EB1
y x
z
2、
y
x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看哪组小结得最好!(20班币)
1.基本知识:
(1)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公式;
(2)两个向量垂直等价于它们的数量积为0。
2.思想方法:利用向量法证明线线垂直往往 转化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证明它们的方向向 量的数量积为0。可以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然后把向量、点坐标化,借助向量的坐标运算进 行计算或证明。
DF
y
A
B
x
方法总结:关键是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方法二:利用平面的法向量
第1题:20班币,第2题:30班币
1、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A1B1C1中, ABC 90,CB 1,CA 2,AA1 6, 点M是CC1的中点,求证: AM BA1。
2、
练习1、1.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1B1C1中,ABC=90,CB=1,
E、F分别是BB1、CD的中点,求证:z D1F AE
证明: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如
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
高中数学考点-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8.5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线线垂直如果两条直线所成的角是______(无论它们是相交还是异面),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直线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直线l叫做______________,平面α叫做______________.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惟一的公共点P叫做______.垂线上任意一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________.(2)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______________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用符号表示:a∥b,a⊥α⇒b⊥α.(3)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__________.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________,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任一直线与平面所成角θ的范围是____________.4.二面角的有关概念(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______________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范围是__________.5.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____________,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________,则这两个平面垂直.(3)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______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自查自纠1.直角2.(1)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l⊥α平面α的垂线直线l的垂面垂足距离(2)两条相交直线(3)平行3.锐角[0°,90°]4.(1)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2)垂直于棱[0°,180°]5.(1)直二面角(2)垂线(3)交线(2017江西宜春四校联考)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B.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C.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D.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解:对于选项A,可在α内作直线平行于交线即可,A正确;对于选项B,假设在α内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则α⊥β,这与已知矛盾,所以原命题成立,B正确;对于选项C,因为平面α⊥平面γ,所以在平面γ内存在一条直线m⊥α.所以m⊥l.同理可知在平面γ内存在直线n⊥β,n⊥l.若直线m,n重合,则面α与β重合或平行,这与已知矛盾,所以直线m,n相交,又l⊥m,l⊥n,所以l⊥面γ,C正确;对于选项D,易知α与β的交线l并不垂直于面β,D错误.故选D.(2017甘肃马营中学月考)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A.若m⊂β,α⊥β,则m⊥αB.若α∩γ=m,β∩γ=n,m∥n,则α∥βC.若m⊥β,m∥α,则α⊥βD.若α⊥γ,α⊥β,则β⊥γ解:若m⊂β,α⊥β,则m与α的关系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或m⊂α,则A为假命题;选项B中,α与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则B为假命题;选项D中β与γ也可能平行或相交(不一定垂直),则D为假命题.故选C.(2017·全国卷Ⅲ)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的中点,则()A.A1E⊥DC1B.A1E⊥BDC.A1E⊥BC1D.A1E⊥AC解:由正方体的性质,得A1B1⊥BC1,B1C⊥BC1,所以BC1⊥平面A1B1CD,又A1E⊂平面A1B1CD,所以A1E ⊥BC1,故选C.若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m垂直于平面α,则“l⊥m”是“l∥α”的________条件.解:若l⊥m,m⊥平面α,则l∥α或l⊂α;若l∥α,m⊥平面α,则l⊥m,所以“l⊥m”是“l∥α”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故填必要不充分.(2017重庆八中适应性考试)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①BC∥平面PDF;②DF⊥平面P AE;③平面PDF⊥平面ABC;④平面P AE⊥平面ABC.解:由DF∥BC可得BC∥平面PDF,故①正确;若PO⊥平面ABC,垂足为O,则O在AE上,则DF⊥PO,又DF⊥AE,故DF⊥平面P AE,故②正确;由PO⊥平面ABC,PO⊂平面P AE,可得平面P AE⊥平面ABC,故④正确,平面PDF不过PO,故③不正确.故填①②④.类型一 线线垂直问题如图,在四棱台ABCD A 1B 1C 1D 1中,D 1D ⊥平面ABCD ,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2AD ,AD =A 1B 1,∠BAD =60°.(1)证明:AA 1⊥BD ; (2)证明:CC 1∥平面A 1BD .证明:(1)因为D 1D ⊥面ABCD ,且BD ⊂面ABCD ,所以D 1D ⊥BD .又因为AB =2AD ,∠BAD =60°,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BD 2=AD 2+AB 2-2AD ·AB cos60°=3AD 2, 所以AD 2+BD 2=AB 2. 所以AD ⊥BD .又因为AD ∩D 1D =D ,所以BD ⊥面ADD 1A 1. 又AA 1⊂面ADD 1A 1, 所以AA 1⊥BD .(2)连接AC ,A 1C 1,设AC ∩BD =E ,连接A 1E .因为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C =12AC .由棱台定义及AB =2AD =2A 1B 1知A 1C 1∥EC 且 A 1C 1=EC ,所以四边形A 1ECC 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CC 1∥A 1E .又因为A 1E ⊂面A 1BD ,CC 1⊄面A 1BD , 所以CC 1∥面A 1B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线线、线面位置关系.第(1)问证明线线垂直,其实质是通过证明线面垂直,再化归为线线垂直;第(2)问证明线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由于面A 1BD 中没有与CC 1平行的直线,故需作辅助线.(2017武汉市武钢第三子弟中学月考)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CA =CB ,AB =AA 1,∠BAA 1=60°.(1)证明:AB ⊥A 1C ;(2)若AB =CB =2,A 1C =6,求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 解:(1)证明:取AB 的中点O ,连接OC ,OA 1,A 1B .因为CA =CB ,所以OC ⊥AB .由于AB =AA 1,∠BAA 1=60°,故△AA 1B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OA 1⊥AB . 因为OC ∩OA 1=O ,所以AB ⊥平面OA 1C . 又A 1C ⊂平面OA 1C ,故AB ⊥A 1C .(2)由题设知△ABC 与△AA 1B 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所以OC =OA 1= 3. 又A 1C =6,则A 1C 2=OC 2+OA 21,故OA 1⊥OC .因为OC ∩AB =O ,所以OA 1⊥平面ABC ,OA 1为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高. 又△ABC 的面积S △ABC =3,故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为V =S △ABC ×OA 1=3.类型二 线面垂直问题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AB ⊥AD ,点E 在线段AD 上,且CE ∥AB .(1)求证:CE ⊥平面P AD ;(2)若P A =AB =1,AD =3,CD =2,∠CDA =45°,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 解:(1)证明:因为P A ⊥底面ABCD ,CE ⊂平面ABCD ,所以P A ⊥CE . 因为AB ⊥AD ,CE ∥AB ,所以CE ⊥AD . 又P A ∩AD =A ,所以CE ⊥平面P AD . (2)由(1)可知CE ⊥AD .在Rt △ECD 中,CE =CD ·sin45°=1,DE =CD ·cos45°=1, 又因为AB =1,则AB =CE . 又CE ∥AB ,AB ⊥AD ,所以四边形ABCE 为矩形,四边形ABCD 为梯形. 因为AD =3,所以BC =AE =AD -DE =2,S ABCD =12(BC +AD )·AB =12(2+3)×1=52,V P ABCD =13S ABCD ·P A =13×52×1=56.于是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56.【点拨】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路是证明该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亦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来证明;第(2)问的难点在于求底面四边形ABCD 的面积,注意充分利用题设条件,先证明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从而求出底面面积,最后求体积.(2017锦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月考)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P ,Q ,M ,N 分别是棱AB ,AD ,DD 1,BB 1,A 1B 1,A 1D 1的中点.求证:证明:(1)如图,连接AD1,由ABCDA1B1C1D1是正方体,知AD1∥BC1,因为F,P分别是AD,DD1的中点,所以FP∥AD1,从而BC1∥FP.而FP⊂平面EFPQ,且BC1⊄平面EFPQ,故直线BC1∥平面EFPQ.(2)如图,连接AC,BD,则AC⊥BD.由CC1⊥平面ABCD,BD⊂平面ABCD,可得CC1⊥BD.又AC∩CC1=C,所以BD⊥平面ACC1A1.而AC1⊂平面ACC1A1,所以BD⊥AC1.因为M,N分别是A1B1,A1D1的中点,所以MN∥BD,从而MN⊥AC1.同理可证PN⊥AC1.又PN∩MN=N,所以直线AC1⊥平面PQMN.类型三面面垂直问题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1,AA1=2,M是棱CC1的中点.(1)求异面直线A1M和C1D1所成的角的正切值;(2)证明:平面ABM⊥平面A1B1M.解:(1)因为C1D1∥B1A1,所以∠MA1B1为异面直线A1M和C1D1所成的角,因为A1B1⊥平面BCC1B1,所以∠A1B1M=90°.而A1B1=1,B1M=B1C21+MC21=2,故tan∠MA1B1=B1MA1B1= 2.(2)证明:由A1B1⊥平面BCC1B1,BM⊂平面BCC1B1,得A1B1⊥BM.①由(1)知,B1M=2,又BM=BC2+CM2=2,B1B=2,B1M2+BM2=B1B2,从而BM⊥B1M.②又A1B1∩B1M=B1,由①②得BM⊥平面A1B1M.而BM⊂平面ABM,所以平面ABM⊥平面A1B1M.【点拨】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般方法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通过解三角形求出所构造的角;证明面面垂直,可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而线面垂直又可以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在证明过程中,(2017武汉市第四十三中学月考)如图,在五棱锥P ABCDE 中,P A ⊥平面ABCDE ,AB ∥CD ,∠ABC =45°,AB =22,BC =2AE =4,三角形P AB 是等腰三角形.求证:平面PCD ⊥平面P AC .证明:因为∠ABC =45°,AB =22,BC =4,所以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C 2=(22)2+42-2×22×4cos45°=8,解得AC =22,所以AB 2+AC 2=8+8=16=BC 2,即AB ⊥AC ,又P A ⊥平面ABCDE ,所以P A ⊥AB .又P A ∩AC =A ,所以AB ⊥平面P AC ,又AB ∥CD ,所以CD ⊥平面P AC . 又因为CD ⊂平面PCD ,所以平面PCD ⊥平面P AC .类型四 垂直综合问题(2017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月考)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 =90°,BC =6,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CD =BE =2,O 为BC 的中点.将△ADE 沿DE 折起,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A ′BCDE ,其中A ′O = 3.(1)证明:A ′O ⊥平面BCDE ;(2)求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解:(1)证明:在图1中,易得OC =3,AC =32,AD =2 2.如图示,连接OD ,OE ,在△OC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OD =OC 2+CD 2-2OC ·CD cos45°= 5.由翻折不变性可知A ′D =22,易得A ′O 2+OD 2=A ′D 2,所以A ′O ⊥OD .同理可证A ′O ⊥OE .又因为OD ∩OE =O ,所以A ′O ⊥平面BCDE .(2)过O 作OH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H ,连接A ′H ,因为A ′O ⊥平面BCDE ,易知A ′H ⊥CD ,所以∠A ′HO 为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结合图1可知,H 为AC 中点,又O 为BC 中点,故OH =12AB =322,从而A ′H =OH 2+OA ′2=302,所以cos ∠A ′HO =OH A ′H =155.所以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155.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及二面角的计算等.折叠要注意不变量;作二面角,往往要通过作垂线来实现.(2016·全国卷Ⅰ)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 =2FD ,(1)证明:平面ABEF ⊥平面EFDC ; (2)求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AF ⊥DF ,AF ⊥FE ,又DF ∩FE =F ,所以AF ⊥平面EFDC . 又AF ⊂平面ABEF ,故平面ABEF ⊥平面EFDC .(2)过D 作DG ⊥EF ,垂足为G ,由(1)知DG ⊥平面ABEF .以G 为坐标原点,GF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GF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由(1)知∠DFE 为二面角D AF E 的平面角,故∠DFE =60°,则DF =2,DG =3,可得A (1,4,0),B (-3,4,0),E (-3,0,0),D (0,0,3).由已知得,AB ∥EF ,所以AB ∥平面EFDC . 又平面ABCD ∩平面EFDC =CD ,故AB ∥CD ,CD ∥EF .由BE ∥AF ,可得BE ⊥平面EFDC ,所以∠CEF 为二面角C BE F 的平面角,故∠CEF =60°,从而可得C (-2,0,3),连接AC ,则EC →=(1,0,3),EB →=(0,4,0),AC →=(-3,-4,3),AB →=(-4,0,0). 设n =(x ,y ,z )是平面BCE 的法向量,则⎩⎪⎨⎪⎧n ·EC →=0,n ·EB →=0,即⎩⎨⎧x +3z =0,4y =0, 所以可取n =(3,0,-3).设m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则⎩⎪⎨⎪⎧m ·AC →=0,m ·AB →=0,同理可取m =(0,3,4),则cos 〈n ,m 〉=n ·m |n ||m |=-21919,结合图形,得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21919.1.判断(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 (1)根据定义;(2)如果直线a ∥b ,a ⊥c ,则b ⊥c ; (3)如果直线a ⊥面α,c ⊂α,则a ⊥c ; (4)向量法: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数量积为零. 2.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利用判定定理:两相交直线a ,b ⊂α,a ⊥c ,b ⊥c ⇒c ⊥α; (2)a ∥b ,a ⊥α⇒b ⊥α;(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 ⊥α⇒a ⊥β;(1)利用判定定理:a ⊥β,a ⊂α⇒α⊥β;(2)用定义证明.只需判定两平面所成二面角为直二面角;(3)如果一个平面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α∥β,α⊥γ⇒β⊥γ. 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的应用当两个平面垂直时,常作的辅助线是在其中一个面内作交线的垂线,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进而可以证明线线垂直(必要时可以通过平面几何的知识证明垂直关系),构造(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得到点到面的距离等.5.注意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间的相互转化6.线面角、二面角求法 求这两种空间角的步骤:根据线面角的定义或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作(找)出该角,再解三角形求出该角,步骤是作(找)⇒证⇒求(算)三步曲. 也可用射影法:设斜线段AB 在平面α内的射影为A ′B ′,AB 与α所成角为θ,则cos θ=||A ′B ′||AB ;设△ABC 在平面α内的射影三角形为△A ′B ′C ′,平面ABC 与α所成角为θ,则cos θ=S △A ′B ′C ′S △ABC .1.(2016·浙江) 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 .若直线m ,n 满足m ∥α,n ⊥β, 则( ) A .m ∥l B .m ∥n C .n ⊥l D .m ⊥n解:由题意知α∩β=l ,所以l ⊂β.因为n ⊥β,所以n ⊥l .故选C .2.已知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l 为直线,若α⊥β,α∩β=l ,则( ) A .垂直于平面β的平面一定平行于平面α B .垂直于直线l 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平面α C .垂直于平面β的平面一定平行于直线l D .垂直于直线l 的平面一定与平面α,β都垂直解: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垂直于直线l 的平面一定与平面α,β都垂直.故选D . 3.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α⊥β,m ⊂α,n ⊂β,则m ⊥n B .若α∥β,m ⊂α,n ⊂β,则m ∥n C .若m ⊥n ,m ⊂α,n ⊂β,则α⊥β D .若m ⊥α,m ∥n ,n ∥β,则α⊥β解:若α⊥β,m ⊂α,n ⊂β,则m 与n 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故A 错;若α∥β,m ⊂α,n ⊂β,则m 与n 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故B 错;若m ⊥n ,m ⊂α,n ⊂β,则α与β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故C 错;对于D 项,由m ⊥α,m ∥n ,得n ⊥α,又知n ∥β,故α⊥β,所以D 项正确.故选D .4.(2017沈阳市第一中学月考)设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m ,直线a 在平面α内,直线b 在平面β内,且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当α⊥β时,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b⊥α,则b⊥a.所以“α⊥β”是“a⊥b”的充分条件.而当a⊂α,且a∥m时,因为b⊥m,所以b⊥a,而此时平面α与平面β不一定垂直.所以“α⊥β”不是“a⊥b”的必要条件.故选A.5.(2015·福建质量检查)如图,AB是圆O的直径,VA垂直圆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M,N分别为VA,V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MN∥ABB.MN与BC所成的角为45°C.OC⊥平面VACD.平面VAC⊥平面VBC解:依题意,MN∥AC,又直线AC与AB相交,因此MN与AB不平行,A错误;注意到AC⊥BC,因此MN 与BC所成的角是90°,B错误;注意到直线OC与AC不垂直,因此OC与平面VAC不垂直,C错误;由于BC⊥AC,BC⊥VA,因此BC⊥平面VAC.又BC⊂平面VBC,所以平面VBC⊥平面VAC,D正确.故选D. 6.(2017瓦房店市高级中学月考)如图,在正方形SG1G2G3中,E,F分别是G1G2,G2G3的中点,D是EF的中点,现沿SE,SF及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几何体,使G1,G2,G3三点重合于点G,这样,下列五个结论:(1)SG⊥平面EFG;(2)SD⊥平面EFG;(3)GF⊥平面SEF;(4)EF⊥平面GSD;(5)GD⊥平面SEF.正确的是()A.(1)和(3) B.(2)和(5)C.(1)和(4) D.(2)和(4)解:因为正方形中折叠前后都有SG⊥GE,SG⊥GF,所以SG⊥平面EFG.(1)正确,(2)错误.因为SG⊥GF,SG⊥GD,所以GF并不垂直于SF,GD并不垂直于SD,即(3)(5)错误.因为EF⊥GD,EF⊥SG,GD∩SG=G,所以EF⊥面GSD.(4)正确.故选C.7.在正方体ABCDA′B′C′D′中,过对角线BD′的一个平面交AA′于E,交CC′于F,则①四边形BFD′E一定是平行四边形;②四边形BFD′E有可能是正方形;③四边形BFD′E在底面ABCD内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④平面BFD′E有可能垂直于平面BB′D.以上结论正确的为_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解:根据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BFD′E为平行四边形,①正确;若四边形BFD′E是正方形,则BE⊥ED′,又A′D′⊥EB,A′D′∩ED′=D′,所以BE⊥面ADD′A′,与已知矛盾,②错;易知四边形BFD′E在底面ABCD内的投影是正方形ABCD,③正确;当E,F分别为棱AA′,CC′的中点时,EF∥AC,又AC⊥平面BB′D,所以EF⊥面BB′D,④正确.故填①③④.8.(2017沈阳市回民中学月考)ABCD是正方形,P为平面ABCD外一点,且P A⊥平面ABCD,则平面P AB,平面PBC,平面PCD,平面P AD,平面ABCD这五个平面中,互相垂直的平面有________对.解:因为P A⊥平面ABCD,所以平面P AD⊥平面ABCD,平面P AB⊥平面ABCD.又因为AD⊥平面P AB,所以平面P AD⊥平面P AB,同理可得平面PBC⊥平面P AB,平面P AD⊥平面PCD,故互相垂直的平面有5对.故填5.9.(2017钟祥市实验中学月考)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侧棱PD=a,P A=PC =2a.求证:(1)PD⊥平面ABCD;(2)平面P AC⊥平面PBD.证明:(1)因为PD=a,DC=a,PC=2a,所以PC2=PD2+DC2,所以PD⊥DC.同理可证PD⊥AD,又AD∩DC=D,所以PD⊥平面ABCD.(2)由(1)知PD⊥平面ABCD,所以PD⊥AC,而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C⊥BD,又BD∩PD=D,所以AC⊥平面PDB.同时AC⊂平面P AC,所以平面P AC⊥平面PBD.10.(2017谷城县第一中学月考)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 A=AB=BC,E是PC的中点.证明:(1)CD ⊥AE ;(2)PD ⊥平面ABE .证明:(1)因为P A ⊥底面ABCD ,CD ⊂平面ABCD ,所以P A ⊥CD .因为AC ⊥CD ,P A ∩AC =A ,所以CD ⊥平面P AC .而AE ⊂平面P AC ,所以CD ⊥AE .(2)由P A =AB =BC ,∠ABC =60°,可得AC =P A .因为E 是PC 的中点,所以AE ⊥PC .由(1)知AE ⊥CD ,且PC ∩CD =C ,所以AE ⊥平面PCD .而PD ⊂平面PCD ,所以AE ⊥PD .因为P A ⊥底面ABCD ,所以P A ⊥AB .又因为AB ⊥AD 且P A ∩AD =A ,所以AB ⊥平面P AD ,而PD ⊂平面P AD ,所以AB ⊥PD .又因为AB ∩AE =A ,所以PD ⊥平面ABE .11.(2017·天津)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D ⊥平面PDC ,AD ∥BC ,PD ⊥PB ,AD =1,BC =3,CD =4,PD =2.(1)求异面直线AP 与BC 所成角的余弦值;(2)求证:PD ⊥平面PBC ;(3)求直线AB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如图,由已知AD ∥BC ,故∠DAP 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AP 与BC 所成的角.因为AD ⊥平面PDC ,所以AD ⊥PD .在Rt △PDA 中,由已知,得AP =AD 2+PD 2= 5.故cos ∠DAP =AD AP =55. 所以,异面直线AP 与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5. (2)证明:因为AD ⊥平面PDC ,直线PD ⊂平面PDC ,所以AD ⊥PD .又因为BC ∥AD ,所以PD ⊥BC .又PD ⊥PB ,所以PD ⊥平面PBC .(3)过点D 作AB 的平行线交BC 于点F ,连结PF ,则DF 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等于AB 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因为PD ⊥平面PBC ,故PF 为DF 在平面PBC 上的射影,所以∠DFP 为直线DF 和平面PBC 所成的角. 由于AD ∥BC ,DF ∥AB ,故BF =AD =1,由已知,得CF =BC -BF =2.又AD ⊥DC ,故BC ⊥DC ,在Rt △DCF中,DF 2=DC 2+CF 2=42+22=20,DF =25,所以在Rt △DPF 中可得sin ∠DFP =PD DF =55. 所以,直线AB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5.(2015·安徽)如图,三棱锥P ABC 中,P A ⊥平面ABC ,P A =1,AB =1,AC =2,∠BAC =60°.(1)求三棱锥P ABC 的体积;(2)证明:在线段PC 上存在点M ,使得AC ⊥BM ,并求PM MC的值. 解:(1)由题设AB =1,AC =2,∠BAC =60°,可得S △ABC =12·AB ·AC ·sin60°=32. 由P A ⊥平面ABC ,可知P A 是三棱锥P ABC 的高,又P A =1,所以三棱锥P ABC 的体积V =13·S △ABC ·P A =36. (2)证明:在平面ABC 内,过点B 作BN ⊥AC ,垂足为N .在平面P AC 内,过点N 作MN ∥P A ,交PC 于点M ,连接BM .由P A ⊥平面ABC 知P A ⊥AC ,又MN ∥P A ,所以MN ⊥AC .又BN ⊥AC ,BN ∩MN =N ,BN ⊂平面MBN ,MN ⊂平面MBN ,所以AC ⊥平面MBN .又BM ⊂平面MBN ,所以AC ⊥BM .在Rt △BAN 中,AN =AB ·cos ∠BAC =12,从而NC =AC -AN =32.由MN ∥P A ,得PM MC =AN NC =13.。
北师大版必修2高中数学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垂直关系的判定导学案
1高中数学 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垂直关系的判定导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你的 疑惑3.(1)半平面: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 _________,其中的________都叫作半平面.(2)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_____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作二面角,___________叫做二面角的棱,______________叫作二面角的面.(3)二面角的记法:以直线AB 为棱,半平面α、β为面的二面角,记作________________.(如下图(1))(4)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_________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___________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组成的角叫作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下图(2)中的AOB ∠. ______________的二面角叫作直二面角.(5)两个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__________,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4. 将一支铅笔垂直于桌面,再用一本书紧贴着铅笔转动,你能观察到书本和桌面的关系吗?再观察下图(1)(2)中的长方体,可以发现:平面α内的直线a 与平面β________,这时,α____β.抽象概括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_______,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若直线AB ____平面β,AB ______平面α,策略与反思 纠错与归纳【学习目标】 1. 理解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2. 通过垂直关系判定定理的探究和应用过程,进一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垂直关系判定定理的探究和应用过程,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难点:对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理解. 【使用说明】 1. 认真阅读课本第35—37页的内容,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2.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合作探究内容. 【自主学习】 1. 如右图,拿一块教学用的直角三角板,放在墙角,使三角板的 直角顶点C 与墙角重合,直角边AC 所在直线与墙角所在直线重合,将三角板绕AC 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直角边CB 与地面紧贴,这就表示,AC 与地面垂直.抽象概括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___________直线都_________,那么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2. 观察上图(1)的长方体,c b ,是平面α内的两条_______直线,直线a __b ,a __c ,这时,a __α. 观察上图(2)的长方体,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c b ,不相交,虽然直线a 与c b ,都______,但是a 与α_________. 抽象概括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_______________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若直线a ____平面α,直线b _____平面α, 直线l ____a , 直线l ____b ,a ____A b =, 则α⊥l .天才在于积累 聪明在于勤奋。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2课件-垂直关系的性质
D.A1A
B [可证 BD⊥平面 AA1C1C,而 CE 平面 AA1C1C,故 BD⊥CE.]
2.若平面 α⊥β,直线 a∥α,则( )
A.a⊥β
B.a∥β 或 a β
C.a 与 β 相交
D.a β 或 a∥β 或 a 与 β 相交
D [a 与 β 三种位置关系都有可能.]
3.在圆柱的一个底面上任取一点(该点不在底面圆周上),过该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6 垂直关系 6.2 垂直关系的性质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理解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 1.通过学习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
直的性质定理.(重点) 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提升数学抽象、
2.理解并掌握空间“平行”与 直观想象素养.
“垂直”之间的相互转化.(难点、 2.通过应用线面与面面垂直的性
()
[解析] (3)×,α∥γ 或 α∩γ=l. [答案] (1)√ (2)√ (3)×
2.已知平面 α⊥平面 β,α∩β=l,点 P∈l,给出下面四个结论:
①过 P 与 l 垂直的直线在 α 内;
②过 P 与 β 垂直的直线在 α 内;
③过 P 与 l 垂直的直线必与 α 垂直;
④过 P 与 β 垂直的平面必与 l 垂直.
立体几何中的垂直关系有三类: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 直.处理垂直问题时,要注意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转化思想是立体 几何中解决垂直问题的重要思想.垂直关系的转化如下:
课堂 小结 提素 养
1.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揭示了空间中“平行”与“垂直”关系 的内在联系,提供了“垂直”与“平行”关系相互转化的依据.
[解] (1)证明:设 G 为 AD 的中点,连接 PG,BG,
∵△PAD 为正三角形,∴PG⊥AD. 在菱形 ABCD 中,∠DAB=60°, G 为 AD 的中点,∴BG⊥AD. 又 BG∩PG=G,∴AD⊥平面 PGB. ∵PB 平面 PGB,∴AD⊥PB. (2)当 F 为 PC 的中点时,满足平面 DEF⊥平面 ABCD.
高中数学中的平面向量的共线与垂直关系
高中数学中的平面向量的共线与垂直关系在高中数学中,平面向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平面向量不仅有模和方向,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性质,即共线与垂直关系。
本文将介绍平面向量的共线与垂直关系,并探讨其相关的定理和性质。
一、共线向量当两个向量的方向相同或者相反时,我们称这两个向量共线。
换句话说,如果存在一个实数k,使得两个向量的模的比例为k,则这两个向量共线。
假设有两个平面向量⃗a和⃗b,若存在实数k,使得⃗b=k⃗a,则称向量⃗a和⃗b共线。
其中k称为比例因子。
共线向量具有以下性质:1. 共线向量与零向量的关系:对于任意向量⃗a,有⃗a与0⃗共线,且存在一个唯一的实数k=0,满足0⃗=k⃗a。
2. (k⃗a)与(⃗a)的关系:若(k⃗a)与(⃗a)共线,那么k为非零实数。
在解题时,可以根据向量的坐标表示法,通过比较各个分量之间的比值来判断向量的共线性。
二、垂直向量当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为零时,我们称这两个向量垂直。
换句话说,如果向量的数量积为零,则这两个向量垂直。
假设有两个平面向量⃗a和⃗b,若⃗a·⃗b=0,则称向量⃗a和⃗b垂直。
其中·表示数量积,也叫点乘。
垂直向量具有以下性质:1. 垂直向量与零向量的关系:对于任意向量⃗a,有⃗a与0⃗垂直,且有⃗a·0⃗=0。
2. 垂直向量与自身的关系:任意向量⃗a与自身垂直,且有⃗a·⃗a=|⃗a|^2=0。
在解题时,可以根据向量的坐标表示法或代数表示法,通过比较相应的分量或数量积来判断向量的垂直性。
三、共线与垂直的判定在高中数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定理用来判定向量的共线与垂直关系。
1. 共线的判定定理:向量⃗a与⃗b共线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一个非零实数k,使得⃗a=k⃗b。
2. 垂直的判定定理:向量⃗a与⃗b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b=0。
这两个定理为我们判定向量的共线与垂直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示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示例来进一步理解共线与垂直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高中数学必修2课件:第一章 6 垂直关系的性质
预习课本P39~41,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应用面面垂直性质定理时应注意什么?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1)文字语言: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 线 平行 . (2)图形语言:
[活学活用] 如图,已知平面α∩平面β=l,EA⊥α,垂足 为A,EB⊥β,垂足为B,直线a β,a⊥AB. 求证:a∥l.
证明:因为EA⊥α,α∩β=l,即l α,所以l⊥EA.同理l⊥EB. 又EA∩EB=E,所以l⊥平面EAB. 因为EB⊥β,a β,所以EB⊥a, 又a⊥AB,EB∩AB=B, 所以a⊥平面EAB.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a∥l.
(1)如图,在菱形ABCD中, 连接BD, 由已知∠DAB=60°, ∴△ABD为正三角形,
∵G是AD的中点,∴BG⊥AD. ∵平面PAD⊥平面ABCD, 且平面PAD∩平面ABCD=AD, ∴BG⊥平面PAD. (2)如图,连接PG. ∵△PAD是正三角形,G是AD的中点, ∴PG⊥AD,由(1)知BG⊥AD. 又∵PG∩BG=G.∴AD⊥平面PBG. 而PB 平面PBG,∴AD⊥PB.
面面垂直性质定理的应用
[典例] 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且PA⊥平 面ABC,平面PAC⊥平面PBC,求证:BC⊥AC.
[证明]
如图,在平面PAC内作AD⊥PC于点D,
∵平面PAC⊥平面PBC,AD 平面PAC,且AD⊥PC, ∴AD⊥平面PBC, 又BC 平面PBC,∴AD⊥BC. ∵PA⊥平面ABC.BC 平面ABC, ∴PA⊥BC, ∵AD∩PA=A,∴BC⊥平面PAC, 又AC 平面PAC,∴BC⊥AC.
高中数学平面几何垂直关系判定技巧
高中数学平面几何垂直关系判定技巧在高中数学中,平面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其中垂直关系的判定是常见的题型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垂直关系判定技巧,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说明,以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巧。
一、垂直关系的定义和性质在开始讲解垂直关系的判定技巧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垂直关系的定义和性质。
在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或线段相交于一点,并且相交点的四个角都为直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或线段是垂直的。
垂直关系具有以下性质:1. 垂直关系是对称的,即如果直线l1垂直于直线l2,那么直线l2也垂直于直线l1。
2. 如果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 如果两条直线分别与同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二、垂直关系的判定技巧1. 垂直线段的判定当我们需要判定两个线段是否垂直时,可以通过计算斜率来进行判断。
如果两个线段的斜率的乘积为-1,那么这两个线段垂直。
例如,已知线段AB的两个端点坐标分别为A(1, 2)和B(3, 4),线段CD的两个端点坐标分别为C(2, 1)和D(4, 3),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斜率来判定线段AB和线段CD是否垂直。
线段AB的斜率为(4-2)/(3-1)=1,线段CD的斜率为(3-1)/(4-2)=1。
由于斜率的乘积为1*1=1,所以线段AB和线段CD不垂直。
2. 垂直直线的判定当我们需要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时,可以通过计算斜率来进行判断。
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的乘积为-1,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
例如,已知直线l1的方程为y=2x+1,直线l2的方程为y=-1/2x+3,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斜率来判定直线l1和直线l2是否垂直。
直线l1的斜率为2,直线l2的斜率为-1/2。
由于斜率的乘积为2*(-1/2)=-1,所以直线l1和直线l2垂直。
3. 垂直平面的判定当我们需要判定两个平面是否垂直时,可以通过计算法向量来进行判断。
如果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点积为0,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证垂直公式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证垂直公式垂直公式是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几何学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判断两个线段是否垂直的情况。
垂直公式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来验证两个线段是否垂直。
垂直公式的表达方式是:若两条线段的斜率乘积为-1,则这两条线段垂直。
我们来回顾一下斜率的定义。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两个点A(x1, y1)和B(x2, y2),线段AB的斜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斜率 k = (y2 - y1) / (x2 - x1)接下来,我们将使用垂直公式来证明两个线段的垂直关系。
假设有两条线段AB和CD,我们需要验证这两条线段是否垂直。
首先,我们计算线段AB和线段CD的斜率分别为k1和k2。
如果k1 * k2 = -1,那么根据垂直公式,可以得出线段AB和线段CD垂直。
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如何使用垂直公式。
假设有两个点A(2, 3)和B(4, -1),以及两个点C(1, 2)和D(3, 0)。
我们需要验证线段AB和线段CD是否垂直。
我们计算线段AB的斜率。
k1 = (-1 - 3) / (4 - 2) = -4 / 2 = -2接下来,我们计算线段CD的斜率。
k2 = (0 - 2) / (3 - 1) = -2 / 2 = -1然后,我们计算斜率的乘积。
k1 * k2 = -2 * -1 = 2由于k1 * k2不等于-1,所以线段AB和线段CD不垂直。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垂直公式的应用。
它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验证两个线段是否垂直的方法,通过计算斜率的乘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需要注意的是,垂直公式只是一种判断两个线段是否垂直的方法,它并不提供线段的具体垂直方向信息。
如果我们想要确定两个线段的垂直方向,可以通过计算线段的方向向量来实现。
垂直公式是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计算两个线段的斜率乘积,我们可以判断这两个线段是否垂直。
垂直公式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来验证两个线段的垂直关系。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在高中数学中,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分支,而立体几何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立体几何中,平行和垂直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常用的公式。
一、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在几何中,平行和垂直是两个基本的关系。
平行指的是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的情况,可以想象成两条铁轨永远平行。
垂直则指的是两条直线相互成直角,可以想象成两根彼此垂直的木棍。
二、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方法1. 平行关系的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定理:如果两条直线被一组相交线段所切割,且这些相交线段的对应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2)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分别与另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相连,且相连的线段互相平行,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3)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且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2. 垂直关系的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相交且相交角为90度,则这两条直线是垂直的。
(2) 垂直线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互垂直,且这两条直线各自还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则第三条直线与这两条直线也是垂直的。
(3) 垂直线的判定定理: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则这两条直线是垂直的。
三、常用公式在立体几何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公式来求解问题。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公式:1. 立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立方体的表面积等于6倍的边长平方。
2. 立方体的体积公式:立方体的体积等于边长的立方。
3. 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6倍的边长平方。
4.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正方体的体积等于边长的立方。
5. 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圆柱体的表面积等于2πr² + 2πrh,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
6. 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圆柱体的体积等于πr²h,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2垂直关系的性质
(3)如图,取 PC 的中点 G,连接 FG, GD.
∵F,G 分别为 PB 和 PC 的中点, ∴FG∥BC,且 FG=12BC. ∵四边形 ABCD 为矩形,且 E 为 AD 的中点, ∴ED∥BC,DE=12BC,∴ED∥FG,且 ED=FG, ∴四边形 EFGD 为平行四边形,∴EF∥GD. 又 EF 平面 PCD,GD 平面 PCD,∴EF∥平面 PCD.
【证明】 (1)∵PA=PD,且 E 为 AD 的中点, ∴PE⊥AD. ∵底面 ABCD 为矩形,∴BC∥AD,∴PE⊥BC. (2)∵底面 ABCD 为矩形,∴AB⊥AD. ∵平面 PAD⊥平面 ABCD,∴AB⊥平面 PAD. ∴AB⊥PD.又 PA⊥PD,且 PA∩AB=A, ∴PD⊥平面 PAB,∴平面 PAB⊥平面 PCD.
∴A1E⊥BC1. 答案:C
知识点二 面面垂直的性质 4.如图,空间四边形 ABCD 中,平面 ABD⊥平面 BCD,∠ BAD=90°,且 AB=AD,则 AD 与平面 BCD 所成的角是________.
解析:过 A 作 AO⊥BD 于 O 点, ∵平面 ABD⊥平面 BCD, ∴AO⊥平面 BCD.则∠ADO 即为 AD 与平 面 BCD 所成的角. ∵∠BAD=90°,AB=AD. ∴∠ADO=45°. 答案:45°
又∵A1C1∩A1D=A1, ∴BD1⊥平面 A1C1D. ∵EF⊥AC,AC∥A1C1,∴EF⊥A1C1. 又∵EF⊥A1D 且 A1C1∩A1D=A1, ∴EF⊥平面 A1C1D,∴EF∥BD1. 【规律总结】 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主要有:(1)若 a∥b,b ∥c,则 a∥c.(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3)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面 ABCD=AD,∴BF⊥平面 PAD. 又∵BF 平面 BEF,∴平面 BEF⊥平面 PAD.
高中数学《直线、平面垂直关系的判定--复习总结》
a
b
教学说明
课题引入 自学归类 空间想象 应用举例 动手实践 小结
(六).小结 1.线线垂直的定理与应用; 2.线面垂直的定理与应用; 3.面面垂直的定理与应用; 4.空间想像、动手实践对有效判断空间元素垂直关系的 作用; 5.空间元素垂直关系的转化:
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
教学评价
教材分析 教法设计 学法设计 学情分析 教学程序 教学评价
课题引入 自学归类 空间想象 应用举例 动手实践 小结
这些问题的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自然导入本节课题。
a
b
a
b
教学说明
课题引入 自学归类 空间想象 应用举例 动手实践 小结
1、线线垂直的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则
该直线垂直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a b
这堂课是一堂复习总结课,既 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又培 养了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学导 思、学生积极思考,在师生合作、 生生合作的过程中不断交流,拨动 学生思维之弦,从而促进其探索意 识和创新精神逐步形成 。
a
b
a
b
a
b
教学说明
课题引入 自学归类 空间想象 应用举例 动手实践 小结
2、线面垂直的定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
直线都垂直, 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b,c
b a
I
c=O b
a
a c
高中数学知识点:垂直关系的综合转化
高中数学知识点:垂直关系的综合转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是相互联系的,能够相互转化,转化的纽带是对应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具体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从条件入手,分析已有的垂直关系,早从结论探求所需的关系,从而架起条件与结论的桥梁.
垂直间的关系可按下面的口诀记忆:
线面垂直的关键,定义来证最常见,
判定定理也常用,它的意义要记清.
平面之内两直线,两线交于一个点,
面外还有一条线,垂直两线是条件.
面面垂直要证好,原有图中去寻找,
若是这样还不好,辅助线面是个宝.
先作交线的垂线,面面转为线和面,
再证一步线和线,面面垂直即可见.
借助辅助线和面,加的时候不能乱,
以某性质为基础,不能主观凭臆断,
判断线和面垂直,线垂面中两交线.
两线垂直同一面,相互平行共伸展,
两面垂直同一线,一面平行另一面.要让面和面垂直,面过另面一垂线,面面垂直成直角,线面垂直记心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垂直关系最新考纲 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知识梳理1.直线与平面垂直(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线线垂直?线面垂直)l⊥al⊥ba∩b=Oaαbα?l⊥α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a⊥αb⊥α?a∥b2.平面与平面垂直(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l⊥αlβ?α⊥β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α⊥βα∩β=al⊥alβ?l⊥α[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1.两个重要结论(1)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2)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证明线线垂直的一个重要方法).2.使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不要误解为“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3.线线、线面、面面垂直间的转化诊断自测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3)若两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β.()解析(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有l⊥α或l与α斜交或lα或l∥α,故(1)错误.(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或相交,故(2)错误.(3)若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可能垂直于另一平面,也可能与另一平面平行,也可能与另一平面相交,也可能在另一平面内,故(3)错误.(4)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所有直线,则α⊥β,故(4)错误.答案(1)×(2)×(3)×(4)×2.(教材习题改编)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A.如果平面α⊥平面β,且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平面βB.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C.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D.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γ解析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A不正确,直线l∥平面β或lβ或直线l与β相交.答案 A3.(2018·湖南六校联考)已知m和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和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面给出的条件中一定能推出m⊥β的是()A.α⊥β且mαB.m⊥n且n∥βC.m∥n且n⊥βD.m⊥n且α∥β解析由线线平行性质的传递性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C正确.答案 C4.(2017·全国Ⅲ卷)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的中点,则() A.A1E⊥DC1 B.A1E⊥BDC.A1E⊥BC1D.A1E⊥AC解析如图,由题设知,A1B1⊥平面BCC1B1且BC1平面BCC1B1,从而A1B1⊥BC1.又B1C⊥BC1,且A1B1∩B1C=B1,所以BC1⊥平面A1B1CD,又A1E平面A1B1CD,所以A1E⊥BC1.答案 C5.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直二面角,则折叠后AC的长为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取BD的中点O,连接A′O,CO,则∠A′OC是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即∠A′OC=90°.又A′O=CO=22a,∴A′C=a22+a22=a,即折叠后AC的长(A′C)为a.答案a考点一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证明:(1)CD⊥AE;(2)PD⊥平面ABE.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CD平面ABCD,∴PA⊥CD,又∵AC⊥CD,且PA∩AC=A,∴CD⊥平面PAC.而AE平面PAC,∴CD⊥AE.(2)由PA=AB=BC,∠ABC=60°,可得AC=PA.∵E是PC的中点,∴AE⊥PC.由(1)知AE⊥CD,且PC∩CD=C,∴AE⊥平面PCD.而PD平面PCD,∴AE⊥PD.∵PA⊥底面ABCD,AB平面ABCD,∴PA⊥AB.又∵AB⊥AD,且PA∩AD=A,∴AB⊥平面PAD,而PD平面PAD,∴AB⊥PD.又∵AB∩AE=A,∴PD⊥平面ABE.规律方法 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1)判定定理;(2)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b,a⊥α?b⊥α);(3)面面平行的性质(a ⊥α,α∥β?a⊥β);(4)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a,l⊥a,lβ?l⊥α).2.证明线面垂直的核心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训练1】如图所示,已知AB为圆O的直径,点D为线段AB上一点,且AD=13DB,点C为圆O上一点,且BC=3AC,PD⊥平面ABC,PD=DB.求证:PA⊥CD.证明因为AB为圆O的直径,所以AC⊥CB.在Rt△ABC中,由3AC=BC得,∠ABC=30°.设AD=1,由3AD=DB得,DB=3,BC=2 3.由余弦定理得CD2=DB2+BC2-2DB·BCcos 30°=3,所以CD2+DB2=BC2,即CD⊥AB.因为PD⊥平面ABC,CD平面ABC,所以PD⊥CD,由PD∩AB=D得,CD⊥平面PAB,又PA平面PAB,所以PA⊥CD.考点二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AD,CD =2AB,平面PAD⊥底面ABCD,PA⊥AD,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求证:(1)PA⊥底面ABCD;(2)BE∥平面PAD;(3)平面BEF⊥平面PCD.证明(1)∵平面PAD⊥底面ABCD,且PA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D,PA平面PAD,∴PA⊥底面ABCD.(2)∵AB∥CD,CD=2AB,E为CD的中点,∴AB∥DE,且AB=DE.∴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BE∥AD.又∵BE平面PAD,AD平面PAD,∴BE∥平面PAD.(3)∵AB⊥AD,而且ABED为平行四边形.∴BE⊥CD,AD⊥CD,由(1)知PA⊥底面ABCD,CD平面ABCD,∴PA⊥CD,且PA∩AD=A,PA,AD平面PAD,∴CD⊥平面PAD,又PD平面PAD,∴CD⊥PD.∵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PD∥EF.∴CD⊥EF,又BE⊥CD且EF∩BE=E,∴CD⊥平面BEF,又CD平面PCD,∴平面BEF⊥平面PCD.规律方法 1.证明平面和平面垂直的方法:(1)面面垂直的定义;(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已知两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训练2】(2017·北京卷)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AB,PA⊥BC,AB ⊥BC,PA=AB=BC=2,D为线段AC的中点,E为线段PC上一点.(1)求证:PA⊥BD;(2)求证:平面BDE⊥平面PAC;(3)当PA∥平面BDE时,求三棱锥E-BCD的体积.(1)证明∵PA⊥AB,PA⊥BC,AB平面ABC,BC平面ABC,且AB∩BC=B,∴PA⊥平面ABC,又BD平面ABC,∴PA⊥BD.(2)证明∵AB=BC,D是AC的中点,∴BD⊥AC.由(1)知PA⊥平面ABC,∵PA平面PAC,∴平面PAC⊥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AC,BD平面ABC,BD⊥AC,∴BD⊥平面PAC. ∵BD平面BDE,∴平面BDE⊥平面PAC,(3)解∵PA∥平面BDE,又平面BDE∩平面PAC=DE,PA平面PAC,∴PA∥DE.由(1)知PA⊥平面ABC,∴DE⊥平面ABC.∵D是AC的中点,∴E为PC的中点,∴DE=12PA=1.∵D是AC的中点,∴S△BCD=12S△ABC=12×12×2×2=1,∴V E-BCD=13×S△BCD×DE=13×1×1=13.考点三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多维探究)命题角度1多面体中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例3-1】(2017·山东卷)由四棱柱ABCD-A1B1C1D1截去三棱锥C1-B1CD1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O为AC与BD的交点,E为AD 的中点,A1E⊥平面ABCD.(1)证明:A1O∥平面B1CD1;(2)设M是OD的中点,证明:平面A1EM⊥平面B1CD1.证明(1)取B1D1的中点O1,连接CO1,A1O1,由于ABCD-A1B1C1D1是四棱柱,所以A1O1∥OC,A1O1=OC,因此四边形A1OCO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1O∥O1C,又O1C平面B1CD1,A1O平面B1CD1,所以A1O∥平面B1CD1.(2)因为AC⊥BD,E,M分别为AD和OD的中点,所以EM⊥BD,又A1E⊥平面ABCD,BD平面ABCD,所以A1E⊥BD,因为B1D1∥BD,所以EM⊥B1D1,A1E⊥B1D1,又A1E,EM平面A1EM,A1E∩EM=E,所以B1D1⊥平面A1EM,又B1D1平面B1CD1,所以平面A1EM⊥平面B1CD1.规律方法 1.三种垂直的综合问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进行线线、线面、面面垂直间的转化.2.垂直与平行的结合问题,求解时应注意平行、垂直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应用. 命题角度2平行垂直中探索性问题【例3-2】如图所示,平面ABCD⊥平面BCE,四边形ABCD为矩形,BC=CE,点F为CE的中点.(1)证明:AE∥平面BDF.(2)点M为CD上任意一点,在线段AE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M⊥BE?若存在,确定点P的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连接AC交BD于O,连接OF,如图①.∵四边形ABCD是矩形,∴O为AC的中点,又F为EC的中点,∴OF为△ACE的中位线,∴OF∥AE,又OF平面BDF,AE平面BDF,∴AE∥平面BDF.(2)解当P为AE中点时,有PM⊥BE,证明如下:取BE中点H,连接DP,PH,CH,∵P为AE的中点,H为BE的中点,∴PH∥AB,又AB∥CD,∴PH∥CD,∴P,H,C,D四点共面.∵平面ABCD⊥平面BCE,平面ABCD∩平面BCE=BC,CD平面ABCD,CD ⊥BC.∴CD⊥平面BCE,又BE平面BCE,∴CD⊥BE,∵BC=CE,H为BE的中点,∴CH⊥BE,又CD∩CH=C,∴BE⊥平面DPHC,又PM平面DPHC,∴BE⊥PM,即PM⊥BE.规律方法 1.求条件探索性问题的主要途径:(1)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证明;(2)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2.涉及点的位置探索性问题一般是先根据条件猜测点的位置再给出证明,探索点存在问题,点多为中点或三等分点中某一个,也可以根据相似知识建点.命题角度3空间位置关系与几何体的度量计算【例3-3】(2017·全国Ⅰ卷)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且∠BAP =∠CDP =90°.(1)证明:平面PAB ⊥平面PAD ;(2)若PA =PD =AB =DC ,∠APD =90°,且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83,求该四棱锥的侧面积. (1)证明由已知∠BAP =∠CDP =90°,得AB ⊥PA ,CD ⊥PD.由于AB ∥CD ,故AB ⊥PD. 又PA ∩PD =P ,PA ,PD 平面PAD ,从而AB ⊥平面PAD.又AB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 ⊥平面PAD. (2)解如图,在平面PAD 内作PE ⊥AD ,垂足为 E.由(1)知,AB ⊥平面PAD ,故AB ⊥PE ,又AB ∩AD =A ,可得PE ⊥平面ABCD.设AB =x ,则由已知可得AD =2x ,PE =22x ,故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V P -ABCD =13AB ·AD ·PE =13x 3.由题设得13x 3=83,故x =2.从而结合已知可得PA =PD =AB =DC =2,AD =BC =22,PB =PC =22,可得四棱锥P -ABCD 的侧面积为12PA ·PD +12PA ·AB +12PD ·DC +12BC 2sin 60°=6+2 3. 规律方法1.本题证明的关键是垂直与平行的转化,如由AB ∥CD ,CD ⊥PD ,从而得AB ⊥PD ,进一步证明平面PAB 中的AB ⊥平面PAD ,再运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出平面PAB ⊥平面PAD.2.第(2)问先由已知分别求出四棱锥各个侧面的底边长和高,再求出四棱锥的侧面积.其中利用第(1)问的结论得出AB ⊥平面PAD ,从而进一步证明PE ⊥平面ABCD ,确定四棱锥P -ABCD 的高PE ,将空间论证与几何体的计算交汇渗透,这是命题的方向.【训练3】(2018·咸阳模拟)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CDEF为正方形,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AB∥CD,AC=3,AB=2BC=2,AC⊥FB.(1)求证:AC⊥平面FBC.(2)求四面体FBCD的体积.(3)线段AC上是否存在点M,使EA∥平面FDM?若存在,请说明其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在△ABC中,因为AC=3,AB=2,BC=1,所以AC2+BC2=AB2,所以AC⊥BC.又因为AC⊥FB,BC∩FB=B,BC,FB平面FBC,所以AC⊥平面FBC.(2)解因为AC⊥平面FBC,FC平面FBC,所以AC⊥FC.因为CD⊥FC,AC∩CD=C,所以FC⊥平面ABCD.在等腰梯形ABCD中可得CB=DC=1,所以FC=1.所以△BCD的面积为S=3 4.所以四面体FBCD的体积为V F-BCD=13S·FC=312.(3)解线段AC上存在点M,且点M为AC中点时,有EA∥平面FDM.证明如下:连接CE,与DF交于点N,取AC的中点M,连接MN.因为四边形CDEF是正方形,所以点N为CE的中点.所以EA∥MN.因为MN平面FDM,EA平面F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