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合集下载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导学案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导学案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一、知人论世(一)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二)知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整体感知1.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2.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

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3)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诗人杜甫的生平与创作背景,从而深入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深沉情感和崇高境界。

学习并欣赏诗歌中运用的精妙艺术手法,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体会诗人如何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壮观的岳阳楼景象。

通过深入品读这首诗,我们要感悟到诗人对国家兴衰、人民疾苦的深刻关注与忧虑,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登岳阳楼》一诗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

2.诗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绘了________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

3.诗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心情。

二、选择题1.下列对《登岳阳楼》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早闻洞庭湖之名,暮年才实现登临的愿望,表达了喜悦之情。

B.颔联实写,寓实于虚,寓虚于实,一实一虚,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C.颈联“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老病有孤舟”则表达了诗人的凄苦之境。

D.尾联写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对家国不幸的哀痛之情。

2.《登岳阳楼》一诗中,押韵的字有()个。

A.2B.3C.4D.5三、简答题1.请简述《登岳阳楼》一诗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表达的情感。

2.《登岳阳楼》一诗中的颔联是如何突出洞庭湖的特点的?三、全文翻译《登岳阳楼》译文如下: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在这首诗中,诗人杜甫通过描绘洞庭湖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动荡、人民疾苦的深切忧虑和哀痛之情。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孤独无依、凄凉痛苦的心情,以及对家国不幸的哀痛之情。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重点: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诗人的爱国情怀。

(一)知识链接:(1)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

始建于唐,以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而著名。

(2)杜甫(712——770),早年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意在踏上仕途,一展宏图。

但朝政腐败,统治者之间明争暗斗,使杜甫的报国宏愿化为泡影。

他一生不为重用。

只做过小官。

弃官后的杜甫处境艰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尽管这样,他仍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

(3)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

当时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之秋。

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

(二)初知意象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三)置身诗境什么叫缘景明情呢,就是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味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参考: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

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四)自主探究1 、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高中语文 登岳阳楼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登岳阳楼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
二、赏析诗歌
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1翻译
②“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③概括首联内容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①翻译
②“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
③颔联侧重写什么?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①翻译
2颈联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
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曹操咏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体现了一种“雄浑阔大”的意境,而杜甫此联 “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宋代刘辰翁语)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③颔联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杜甫(公元712--770),字,世称,自称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其人有“”之誉,其诗有“”之称。
诗作:“三吏”——《吏》、《吏》、《吏》
“三别”——《别》、《别》、《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②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登岳阳楼》这首诗,使学生能够了解该诗的背景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二、教学重点1.学习《登岳阳楼》诗的背景和主题。

2.学习《登岳阳楼》诗中的核心语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进行诗歌创作,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准备1.课文《登岳阳楼》的文本和课后习题的印刷资料。

2.PPT演示文稿。

3.音频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登岳阳楼》的兴趣。

2. 课文学习 (3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这首诗是谁写的?–这首诗写了什么?–这首诗有什么含义?3.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组内的讨论结果。

3. 音频欣赏与分析 (20分钟)1.教师播放《登岳阳楼》的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

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你听到了什么情感?–作者通过诗歌的语言表达了什么思想?3.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组内的讨论结果。

4. 诗歌创作 (4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作欲望。

2.学生个人创作:学生根据选定的主题,个别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

3.小组合作:学生将个人创作的诗歌带回小组,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改进和完善。

4.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朗读本小组合作完成的诗歌。

5. 总结与反思 (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背诵《登岳阳楼》这首诗,并进行朗读比赛。

2.邀请学生选择其他著名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和创作分析。

六、板书设计以下内容可作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登岳阳楼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七、教学评估1.课堂问答: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检查对《登岳阳楼》诗的理解。

《登岳阳楼》教案(通用7篇)

《登岳阳楼》教案(通用7篇)

•••••••••••••••••《登岳阳楼》教案《登岳阳楼》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岳阳楼》教案(通用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岳阳楼》教案 1教学目标:1、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3、掌握律诗和绝句的特点。

4、背诵两首诗歌。

教学重点:1、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3、背诵两首诗歌。

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器等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上一课时导入二、初步感知1、回顾作者及作品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誉。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有“诗史”之称。

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2、关于律诗和绝句(见课后练习五)3、背景此诗作于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当时杜甫57岁,漂泊于湖南一带,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他个人境况又异常困苦,加之既老且病,心情悒郁苦闷,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

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作之一。

4、熟读、背诵、了解大意5、找出押韵的字,并指出押何韵。

6、找出对偶句,并分析其特点。

二、分析理解首联:1、分析对仗。

2、上联反映了诗人怎能样的心情?下联呢?明确:上联:心仪已久的仰慕之情下联:如愿已偿的兴奋之情今昔对比3、律诗开头两句本可为必对仗,作者却破格写成一联且自然流畅,是何用意?明确:加强“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登楼赏景,夙愿得偿的兴奋之情。

新教材高中语文展示课《登岳阳楼》导学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展示课《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2.把握意向,体悟《登岳阳楼》中蕴含的情感3.掌握炼字题的答题技巧学习过程:一.因声求气,吟咏声韵(读准字音,找准句读,注意语速语气,在诵读的过程中初步体悟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感)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者在《登岳阳楼》中抒发了什么感情?答: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深入探究《登岳阳楼》中蕴含的情感)杜甫(公元712-770) 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忧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1.读书漫游(712-745)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

开元19年,20岁的杜甫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

再漫游齐赵。

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此时的杜甫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

代表作:《望岳》。

2.困守长安(746-755)穷困中见民间疾苦天宝六载(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应试,落选。

最后通过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得到一个看守兵器的小官。

不久父亲去世,此后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43岁时幼子饿死。

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让杜甫诗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的视野从个人转向了全社会。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

3.陷贼与为官(756-759)国破家亡中的现实主义。

4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后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47岁丢官入蜀。

建下一所草堂,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

但山河破碎,风雨飘零,好友李白、高适相继离世,杜甫对于现实的思考愈发沉郁。

代表作:《春望》.“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愈发深邃,诗风愈发沉郁。

第二单元《登岳阳楼》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登岳阳楼》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登岳阳楼》导学案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曾被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杜工部。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之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望岳》《兵车行》“三吏”“三别”等。

其诗诗风沉郁顿挫,被人誉为“诗史”。

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对后世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影响深远。

2.背景解读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从“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泊岳阳城下》)看,他到达之时正是深冬。

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记当是第一次,时间大约是到达岳阳之初;另一次是跟岳州太守一同去的,也写了诗,诗题是《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从诗中“春泥百草生”句看,时间是第二年春天,因系应酬之作。

面对烟波浩渺,广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

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大相表里,故虽悲伤但不消沉,虽沉郁但不压抑。

3.相关知识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水光楼影,相映成趣。

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它始建于公元220 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中唐李白赋诗后,始称“岳阳楼”。

自主学习1.字音识记①坼.( ) ②戎.马()③凭轩.( )2.辨形组词坼( ) 戎()轩()折( ) 戍()杆()3.词语解释(1)吴楚东南坼.: (2)乾坤..日夜浮: (3)老病有.孤舟: (4)亲朋无一字...: 合作探究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可以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麼情是怎样的呢?答: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3.颔联到颈联,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登岳阳楼导学案教师版

登岳阳楼导学案教师版

《登岳阳楼》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背诵全文。

2、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背诵全文,体味作者情感。

难点:体会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课前自学】【我来介绍】一、知人论世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我也会】 二、对应练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坼( ) 戎( )马 乾坤( )( ) 涕( )泗( )2、反复诵读,领会诗境【我来说】【独立思考:内容与情感】(学生先预习,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派代表展示。

)1、读全诗思考,前两联和后两联所写内容有何不同?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

2.赏析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①翻译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②“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③小结:首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

3、赏析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①翻译大湖广阔浩瀚把吴楚两地东南隔开,天地象在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荡漾。

②“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坼”,分裂。

“浮”,漂浮荡漾。

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2、通过意象联缀缘景明情。

二、知识链接:1、知人论世: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在四川呆不住了,就坐船顺长江东下,到处飘游到荆州也呆不下,又沿洞庭湖向南飘游,这时杜甫已58岁,还不到60岁,但身体已衰弱不堪了。

右臂偏枯瘦,耳朵聋了,而且是老肺病。

他全家都住在小船上,飘泊不定。

到了岳阳,他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放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想不到转过年来的冬天,他就在水上的一条小船里与世长辞,永远停止了歌唱。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2、知识回顾:①杜甫,字( ) ,河南巩县人,自号( )。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

②杜甫的诗被称为( ) ,他被后人冠以( )的美称。

③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 ) 诗人。

④代表诗歌“()” 、“()” 。

三、预习导引:1、给下列字注音:坼(chè) 涕泗( t ì sì)2、划分该诗的朗读节奏: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结合课下的注释,用明白晓畅的语言翻译本诗:四、合作探究:1、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例: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2、赏析诗歌:①“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昔闻:今上:今昔心情作对照,强调。

但是,早就听说洞庭湖水的壮阔浩渺,岳阳楼的雄伟壮观,时至今日漂泊半生才得以登上,多多少少又有点。

②赏析“坼”“浮”二字。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③赏析颈联中那些字表达诗人人老多病、无以为靠、居无定所、孤舟相伴、沿江漂流的人生状态?是举例分析。

《登岳阳楼》导学案 (1)

《登岳阳楼》导学案 (1)

《登岳阳楼》导学案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 、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

3 、学会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关于作者杜甫,字,河南巩县人,自号,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是“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他与李白齐名,并称“”,被人誉为“”。

●背景介绍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此诗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下瞰洞庭,视野广阔。

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重点字词释义: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 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原指天地。

此指日月。

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登岳阳楼》导学案公开课

《登岳阳楼》导学案公开课

一、课题:登岳阳楼(人教版语文教材《选修一》P33-34)学习注记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学习目标1、抓住诗歌意境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2、揣摩诗歌蕴涵的情感,分析诗歌情感与意境的关系。

3、学会“缘景明情”,即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分析,体会诗人情思。

四、学习内容及程序(一)课前自主学习1、回顾初中知识《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

自唐代张说重修后,历代著名诗人墨客经过此地都有题咏。

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北宋时再次重修,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2、知人论世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

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二)合作探究1、首联“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12、最后两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意境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描述颔联所展现的画面?(学习指引:抓住“坼”、“浮”二字)4、这首诗最后两联的抒情与颔联描绘的意境有怎样的关系。

(三)学习小结(四)拓展练习:运用“缘景明情”的方法自主赏析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完成后面的练习。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2课时)学习目标:1.诵读全诗,感知诗人的感情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背诵全诗3.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学习重点:疏通字句,疏通文意,品味情感。

学习难点:思考想象,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学法指导:学习这首诗,要从把握节奏、重音等方面反复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了解这首诗的意思;欣赏洞庭的壮阔景象,感知诗中的形象,领会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还要与初中学过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思想和艺术方面进行比较,体会优秀诗作的艺术魅力。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导学】一.学生预习活动检查1.请你给下列词语注音:坼()乾坤()()戎马()()轩()涕泗()()2.解释下列字词:坼:乾坤:戎马:轩:涕泗:3.给这首诗划分朗读的节奏及标注重音: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合作探究】落实措施:1.学生组内讨论2.分组展示:让4个小组到黑板展示本小组负责的小题。

其他没参与的小组负责对应小组的点评。

3.得分规则按学生陈述简洁、准确、完整的程度赋分。

4.对于学生不完善的地方,教师讲解补充,评出优胜。

5.每位同学再根据教师讲解和小组的点评进行修改,使自己的答案升格合作探究题:1.请就第一、二两句写一段赏析文字。

2.“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4.第5第6句写什么内容及作者心情?5.第7第8句写什么?体现作者什么情感?第二课时6.提问:“凭轩涕泗流。

”这涕泪之中饱含作者哪些情感?7.翻译《登岳阳楼》【检测巩固】检测巩固题:1.本诗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是以岳阳楼为题材的,它们的内容、手法、结构有何异同?2.试对比以下两诗颔联描写洞庭湖景观的妙处,并评论两诗的主题思想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高中语文2.4登岳阳楼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2.4登岳阳楼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来把握体味诗歌内容。

2、熟读成诵来领悟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学习难点】体会杜甫诗“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1、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曾祖时迁居河南巩县(今属河南),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

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时遇到“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曾同游梁宋之地。

后入长安,困顿十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安史乱起,杜甫落人叛军之手,后脱逃奔赴肃宗行在,任左拾遗。

因上疏救房瑁,被贬,弃官后奔蜀投严武,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人因称其为“杜工部”。

严武死后,杜甫漂泊于蜀、鄂、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大历五年(770)冬死于赴岳州舟中。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他有立登要路、致君尧舜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一生坎坷。

他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歌还提供了战乱时期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

其诗“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瘐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为诗中集大成者,风格沉郁顿挫。

在盛唐诗坛上与李白双峰并峙,合称“李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登岳阳楼》背景简介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旅夜书怀》背景简介公元764年春杜甫被贬辞官后携家人来到成都投奔好友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765四月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了生活来源于是乘船东下在从成都到渝州的途中作者写下了这首诗。

《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课题:《登岳阳楼》编号:编写人:审核人:刘慧珍审批人:时间:班组:姓名:组评:师评:【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

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

【学习目标】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学习重点】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学习难点】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知识链接】1、知识构建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3、写洞庭湖的佳句(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4、岳阳楼的名联(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
一)
课题:《登岳阳楼》
编号:编写人:审核人:刘慧珍审批人:
时间:班组:姓名:组评:师评: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

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

【学习目标】
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学习重点】
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学习难点】
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知识链接】
1、知识构建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
“洞庭水”。

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
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
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
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的意境。

2、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
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
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3、写洞庭湖的佳句
(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课前自主学习】
一、说出诗句大意
二、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课堂交流展示】
一、置身诗境
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
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

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

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二、缘景明情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3、比较一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较,各有怎样的妙处?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6、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
7、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
【当堂训练检测】
背诵本诗,默写全诗。

【课后反思】
李丹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