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五步法”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模式
一、课型特征: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个领域为基础,以活动课程的形式开展教学,旨在经过课内外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具有综合性和挑战性,以及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统一协调的发展。
二、教材的特点
1、数学实践的内容是有趣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具有挑战性的。
人教版教材中所列出的专项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丰富,第一学段共安排了21个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共有24个综合应用活动。这些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特点:①体验数学的“活动操作型”的,如三年级结合可能性的学习安排的“摸牌和下棋”,让学生通过有兴趣的活动,加深对可能性和可能性的大小的认识,体会游戏规则公平的重要性。②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实际场景型”,让学生面对一个现实的具体场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如“我们去春游”等都是以一个比较大的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题材,让学生去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③有对学生知识的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专题探究型”,如“运动与身体的变化”④有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的为题材的“实验项目研究”,如“怎样滚得远”以现实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为题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获得结论,体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⑤有大篇幅的“综合应用型”,如“了解周围的家庭”,具有较强有综合性,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经验和方法来完成,使他们获得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内容来了解所在地区的生产与生活情况,从而积累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实际经验。这些内容都来自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接受着挑战,学生在活动中是兴奋的,是积极参与的,深深感受这样的挑战是有趣的。
2、数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多样。从教材的安排,有做一做、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等。从活动的场地来看,是室内与室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从活动的方式来看,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个人活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活动过程体现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神奇,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体验成功的过程,充满探究快乐的过程。
3、数学实践的学习利于升华学生的情感。教材安排了丰富多彩多彩的活动
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丰富的综合与实践易于让学生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数学情感,感受数学的好玩,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模式图例
四、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无论是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学校的学习环境中,还是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课堂上,教师要满怀激情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把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个性,创设出能提出若干层次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开放式地提出各种想学的疑难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各种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根据问题情境来设计一个合适的实践方案。其实,我们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绝大部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方案设计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把教学内容融于生活实际之中,让生活实际为教学服务;二是设计的实践方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乐于进入综合与实践。问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以由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激活学生的思考。教师或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从中筛选出那些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动的问题,明确探究方向,也可以形成相关的假说或猜测。在问题阶段,一要注意问题的合适性,要与学生的发展水平想适合,也要与学科课程内容相联系;二要提供探究的基本步骤和知识,便于学生
利用它们进行探究;三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能引发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又要让学生乐于尝到探究的成果。
2、自主实践,探究问题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论述,阐明了动手操作与思维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辩证关系。动手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应该以数学为内容,以实践为过程,在活动中学习。如观察、操作、游戏,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能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能使他们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保证学生个体有足够的时空,进行思维活动和实践操作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当好主持人的角色,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判断、强化正确,纠正偏差,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及时获得成功后的满足感。
此外,还要让学生在综合与实践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意志品质和毅力,唤起自主意识,主动地学习数学。通过讨论活动,开展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既体现了动态生成的课堂,又使学生懂得和谐地与他人相处的要求,维持融洽的人际关系,最终达到心智的和谐发展。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在自主实践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阐述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究过程及疑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辨析评价,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稳定和完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在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研究后,归纳整理起研究成果并向同学们作了交流。由此,不仅对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而且认识得到拓展,而学生的这种认识也都是从学习中获取的。通过交流,使孩子们的认知水平进一步升华,兴趣更加浓厚。
4、展示成果,实践问题
通过展示成果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自主互助的氛围中进行。活动中,学生认真探求、互助合作、不断深入,发散思维的学习方法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既优化了学习过程获取了知识,又训练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本课知识向课外拓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小课堂拓展到社会的大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