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治疗短肠综合征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进展与适应症和禁忌症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进展与适应症和禁忌症--------------------------------------------------------------------------------据文献报告, 住院的病人中,可能有25~60%的病人有营养不良体征。
在临床工作中, 营养不良可导致∶(1) 术后并发症增多, 住院时间较长。
(2) 部份病人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
(3) 化疗及放疗常难以继续。
重度营养不良病人主要由于消化液酶的分泌受到影响,病人无食欲,无法接受普通饮食。
如果勉强进食,则会引起腹胀, 腹泻及吸收不良现象,加重病情。
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方法已挽救了许多肠功能衰竭的重度营养不良病人。
虽然肠外营养支持是治疗肠功能衰竭病人最有效的支持方法,但也有一些缺点, 如: (1) 导管置入操作的并发症。
(2) 感染并发症。
(3) 治疗费用较高。
(4) 营养素欠完全,如缺少谷氨酰胺等。
谷氨酰胺不耐高温,因而至今所有的肠外营养液中均不含谷氨酰胺成份。
经Wilmore 等多年研究, 发现谷氨酰胺是供应肠道粘膜能量的主要成份, 长时间的肠外营养支持,可导致胃肠粘膜萎缩,粘膜屏障崩溃,致使肠道细菌移位入血等。
另外, 肠外营养还缺少纤维素的补充。
近年来,人们更加重视研究和应用肠内营养。
接近生理状态的肠内营养,原则是: 一旦肠功能恢复,就应尽早过渡到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我国已近20年的历史。
现已被临床医生认为是各科营养支持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因此,对于临床医生来讲也是一门必修课,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对于早期营养不良的病人进行调理纠正,特别对轻度营养不良手术前后的病人,通过加强营养支持降低了并发症和死亡率。
关于营养不良与术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1936年Studlry 提出,术前体重下降>20%,导致死亡率达30%,而另一组病人术前体重下降<20%,术后死亡率达3%,许多外科医生也进行了同样观察。
短肠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措施
短肠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措施引言短肠综合征是指由手术切除、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小肠丧失吸收功能的一种疾病。
患者在短肠综合征的情况下,会出现严重的消化和吸收障碍,导致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对于短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临床护理措施,帮助护士全面了解如何更好地照顾这群患者。
1. 营养支持短肠综合征患者由于吸收功能丧失,无法通过常规的口服营养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因此,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措施之一。
1.1 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肠道给予患者特殊的营养制剂,以恢复肠道功能和促进吸收。
常见的肠内营养制剂包括肠外制剂、蛋白水解制剂、肽化制剂等。
护士在给予患者肠内营养制剂时要注意正确的给药方式和剂量,以及监测患者的肠道反应和营养状况。
1.2 肠外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是指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物质,绕过肠道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肠外营养支持通常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输注,因此需要护士掌握相关的操作技巧和护理常识,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静脉输注反应等。
2. 消化功能的促进2.1 药物治疗对于短肠综合征患者,促进消化功能的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常用的药物包括促胰岛素类药物、消化酶替代药物、胃酸抑制剂等。
护士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时要注意全面评估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并及时记录药物的使用情况。
2.2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促进消化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饮食方案,包括低脂、低渣、高蛋白等。
此外,还应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适量的饮水,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3.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短肠综合征患者由于吸收功能的丧失,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感染等。
因此,正确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3.1 营养不良的预防和处理营养不良是短肠综合征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并与营养师密切合作,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常用肠内营养制剂
现今市场上肠内营养品种丰富,在急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也日渐广泛,现就肠内营养制剂给以简单介绍,以加强对此类药物的认识。
肠内营养用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剂;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复方α -酮酸。
1. 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剂1)商品名:爱伦多、高能要素、维沃。
2)成份: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3)适应症:适用于短肠综合征患者、胰腺炎患者、慢性肾病患者、手术后患者、血浆白蛋白低下者(25g/L)、发生放射性肠炎的癌症患者。
也适用于消化道异常病态者(如消化道瘘等)、克罗恩病患者、溃疡性大肠炎患者、消化不良综合征患者、大面积烧伤者以及不能接受含蛋白质的肠内营养剂的患者。
4)禁忌症:严重糖尿病患者或使用大量激素后出现糖代谢异常者。
2.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1)商品名:安素、赫力广、能全力(混悬液)、能全素(粉剂)、瑞先、瑞能、瑞素。
2)成分:麦芽糊精、络蛋白、植物油、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微量蛋白3)适应症:畏食及相关的疾病患者、机械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代谢性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危重疾病患者、营养不良患者的术前喂养、术前或诊断前肠道准备。
4)分类:含膳食纤维型制剂:适合需长期提供营养的患者,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胃肠道功能;不含膳食纤维型制剂:适用于严重胃肠道狭窄、肠瘘、术前或诊断前肠道准备的患者;高能量型制剂:适用于不能耐受大容量喂养的患者或需要高能量的患者提供全部营养或营养补充;供肿瘤患者使用制剂:具有高脂肪、高能量、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特点,更适用于癌症患者的代谢需要,能改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5)禁忌症:严重消化或吸收功能不良、胃肠道功能衰竭者。
消化道出血患者。
急性胰腺炎患者,严重腹腔内感染患者。
胃肠张力下降的患者。
肠梗阻患者。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1岁以下婴儿禁用。
3. 短肽型肠内营养1)商品名:百普力,百普素、肠内高能营养多聚合剂。
2)成分:麦芽糊精、乳清蛋白水解物、植物油、中链三酰甘油(MCT)、乳化剂、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常见肠内营养分型及基本概念
组件膳(module diet):单纯氨基酸/短肽/整蛋白组件、糖类制剂组件、
长链(LCT)/中长链脂肪(MCT)制剂组件、维生素制剂组件等
特殊应用膳食 :瑞能、瑞代、益菲佳、益立佳
要素膳的特点
优点:分子量小,成分明确,不需消化或仅稍需消 化,容易吸收,无渣。
3、脂肪吸收状况:脂肪吸收不良或乳糜胸腹水,消化吸收长链 脂肪酸的能力下降,应以中链甘油三酯代替部分长链甘油三 酯。
4、糖的耐受情况:不能耐受乳糖、蔗糖、单糖或双糖,则应避 免。
5、疾病情况:有肝、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和先天性代谢缺 陷,应选择相应的组件膳食,以避免出现代谢并发症。
缺点:口感差,渗透压高,容易产生渗透性腹泻, 没有或仅有轻度刺激肠粘膜增殖的作用。
适用于肠功能衰竭病人,短肠综合征,小肠吸收功 能不全,消化液分泌不足。
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的特点
低脂的粉剂; 较少影响胰腺外分泌系统; 较少刺激消化液分泌; 无渣; 不需要消化液或极少消化液便可吸收利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肿瘤病人营养配方
高脂、低糖、高蛋白、含有免疫营养 物
精氨酸 谷氨酰胺 ω-3脂肪酸 核苷酸
匀浆膳
是根据人体的营养需要及饮食特点,精 选优质鸡蛋粉、大豆蛋白、奶粉、鱼、 肉等高蛋白营养食品配料,配以大米、 芝麻、新鲜蔬菜粉、植物油等自然素材 采取现代食品生产工艺精制而成,是营 养齐全均衡的易消化食品,具有口感好、 易消化、配置方便的特点。
序贯肠内营养治疗
对于胃肠功能不全的患者:首先提供短肽型 肠内营养制剂(肠内困难时可加肠外),逐 步过渡到胃肠道功能完整后提供含多种膳食 纤维(尤其是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整蛋白型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制剂的发展和应用
肠内营养制剂的发展和应用
肠内营养制剂指的是只需进行化学性消化甚至不需要消化便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素。
这种营养素可以直接通过胃肠道就能被吸收和利用,具有给药方便、符合生理需求、易于吸收、费用低廉、保护胃黏膜等优点。
它是肠内营养的主要手段,肠内营养自1858年由Busch 首次报道以来,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PN)都是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方法,在救治外科患者、改善围手术期营养、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近代临床医学的一大进展。
目前临床营养上的肠内营养制剂主要分三类。
分别是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
整蛋白型的肠内营养制剂比较适合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还算正常的患者,比如中度烧伤、创伤、营养不良,还有需要补充营养的肿瘤患者。
短肽型的肠内营养制剂适用于需要高蛋白饮食的人群,如蛋白质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低蛋白血症等需要高蛋白摄入的患者,例如冬泽力。
氨基酸型的肠内营养制剂适用于消化道通畅的患者,不能正常进食,合并中-重度营养不足;消化道术前准备;消化道手术后吻合口瘘如:咽部瘘、食管瘘、胃瘘、结肠瘘等;胰腺炎的恢复期;短肠综合征的患者。
肠内营养治疗短肠综合征
肠内营养治疗短肠综合征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8年第4期第19卷综述整理:伍烽单位:400014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外科伍烽综述金先庆审校自60年代末期开始应用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以来,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 SBS)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已得到明显的改善。
在儿童, PN 使残留小肠长度低于40 cm的SBS患儿存活率从10年前的42%提高到目前的94%水平,残留小肠长度为40~80 cm的患儿存活率提高到97%。
这些患儿经较长时间的PN治疗后残留肠管逐渐完全代偿,部分患儿需要6年,残留肠管低于40 cm的SBS患儿平均代偿时间为18~45个月不等。
因此,如何调节这一代偿过程,促进残留肠管的代偿性变化,减少SBS患儿完全代偿所需的时间,从而缩短PN的治疗时间,降低PN的昂贵费用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目前SBS治疗的研究重点之一[1]。
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一些研究资料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治疗SBS的效果进行综合和回顾。
一、 SBS残留肠管代偿性变化的机理引起残留肠管发生代偿性变化的机理目前仍不清楚,许多因素可能有助于这种结构性代偿的发生。
食糜的刺激、胆汁和胰液的作用和激素对肠粘膜的营养作用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2]。
其中,以食糜的作用最明显,它可以调整粘膜细胞的更新,促进绒毛顶端细胞的脱落,供给肠上皮细胞足够的营养物质,刺激对肠粘膜有营养作用的胃肠激素的分泌。
长期PN因肠道缺乏食糜的刺激而诱导小肠粘膜萎缩。
小肠和粘膜质量、绒毛高度及粘膜细胞酶活力均下降,从而可以影响SBS残留肠管的代偿性变化[3]。
胰液和胆汁也能促进SBS残留肠管粘膜的代偿性变化。
Weser等[4]发现PN、 EN两组大鼠胰胆分泌物可刺激回肠粘膜细胞增殖;而且胰液的作用似乎比胆汁更重要。
这种代偿与SBS患儿消化道的营养负荷增加密切有关。
肠内营养的适应证、制剂选择、禁忌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肠内营养的适应证、制剂选择、禁忌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临床应用在中国已近40年的历史。
当患者食欲、饮食下降时,应早期考虑给予肠内营养支持,预防营养不良。
对于外科腹部手术后的患者一旦有肠道功能,应早期考虑EN。
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证实EN明显改善正氮平衡,提高原发病的治愈率。
但长期以来EN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中国的发展相当缓慢。
肠外营养与EN的比例仍高达6~10:1,原因就在于EN的应用方法和宣教不够,使得一些接受EN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从而不愿接受EN,也使医生觉得麻烦。
然而如果能够规范应用EN和掌握相关操作技术,均能使患者达到满意疗效。
重视发展EN有助于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整体治疗水平,改善临床结局。
一、肠内营养适应证肠内营养的可行性主要决定小肠是否具有能吸收提供的各种营养素的功能。
所以,当病人原发疾病或因治疗与诊断的需要而不能或不愿经口摄食,或摄食量不足以满足需要时,如胃肠道功能允许而又可耐受时,首先应考虑采用肠内营养。
1.经口摄食不足/不能经口摄食者(1)口腔、咽喉癌手术后。
(2)营养素需要量增加而摄食不足,如:脓毒病、甲亢、癌症及化疗/放疗时。
此外,又如畏食,抑郁症。
(3)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知觉丧失,脑血管意外以及咽反射丧失而不能吞咽者。
2.胃肠道疾病多种原发性胃肠道疾病,采用肠内营养对治疗有利。
肠内营养提供的营养素齐全,不需消化或容易消化,通过较短的或粘膜面积较小的肠道即可吸收,有能改变肠道菌群、无渣及无乳糖以及对肠道与胰外分泌刺激较轻等优点。
(1)低位小肠瘘(至少保留100厘米以上、功能良好的低位小肠瘘,可由胃内补给EN)。
(2)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除在严重情况下需采用完全静脉营养外,如小肠尚有一定的吸收功能,且又能耐受EN时,可给予EN。
短肠综合征治疗进展
短肠综合征治疗进展刘业星【摘要】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包括内、外科治疗.其中肠外营养在内科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肠外营养提供了水、电解质和必要营养物以维持生命,其同时存在致命的并发症,如感染、静脉通道破坏消失、血管栓塞及肝脏损害.这促成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的产生,如生长因子的使用,以及为减轻症状使用的辅助药物(如奥曲肽减轻腹泻等).外科手术主要包括肠管的倒置吻合、肠襻圈形吻合以及延长小肠长度提高小肠功能,小肠移植也得到一定的发展.%The treatments for short bowel Byndrome include medical treatment and surgical treatment.Parenteral nutri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medical treatment. Although parenteral nutrition provide water, electrolytes , and necessary nutrients easential for life maintenance , it is concomitantly complicated with life-threatening comorbidities , such as infection , destruction of venous access pathway , thrombosis , and liver injuriea. This promotes the emergence of some novel treatments ,including the use of growth factors and adjuvant agents to alleviate symptoms ( for example , octreotide for diarrhea) . Surgical treatment includes intestinal tapering , recirculating loop , and inteatinal lengthening to improve the inteatinal function. Intestinal transplantation has been also developed.【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1(017)003【总页数】3页(P417-419)【关键词】短肠综合征;治疗;小肠移植【作者】刘业星【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广东,深圳,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短肠综合征是因小肠被广泛切除后,小肠吸收面积不足导致的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的临床综合征。
短肠综合征
Ⅱ型SBS:主要表现为渐进的营养 不良,残留的部分结肠可产生高浓 度的胰高血糖素样肽-2 ( Glucagon like peptide 2, GLP-2)和YY肽(Peptide YY, PYY)能提高肠适应程度,延长胃 排空和肠内容物通过时间,增强空 /回肠的吸收能力。
成人
SBS: 有回盲瓣,小肠长度≤100 cm 无回盲瓣,小肠长度≤150 cm SSBS: 有回盲瓣,小肠长度≤35 cm 无回盲瓣,小肠长度≤75 cm
儿童
SBS: 小肠长度≤38 cm ESBS: 小肠长度≤15 cm
SBS分型
(三)根据病程可分为3个阶段: 即急性期、代偿期和恢复期。
急性期:
诊断
SBS诊断主要依据既往病史与患者主诉,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结果可作为重要的补 充材料。
既往病史: 病因、肠切 除范围与部
位等
患者主诉: 病史长短、 性格、职业、 受教育程度、 经济状况等
临床表现: 腹泻、脱水、 体质量减轻 和微量元素
缺乏等
辅助检查: 影像学及内 镜检查等
SBS分型
(一)根据剩余肠管部位分型: 将SBS分为Ⅲ型5类,小肠结肠 吻合型、小肠小肠吻合型可根 据剩余小肠是空肠还是回肠为 主分为2个亚型。
治疗
(二)药物治疗 1.延缓肠内容物通过的药物: 洛哌丁胺通过与肠道阿片类受体结合,降低肠道环形肌和纵行肌的张力,从 而发挥止泻作用;也可以减少胃酸、胆汁和胰液的分泌,从而减少消化液量; 还可以通过增加肛门括约肌的张力,降低严重腹泻的SBS患者大便失禁的发生 率;此外,由于洛哌丁胺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不具备其他止泻药的中枢性作 用,较其他药物更为安全,通常剂量为每日6~24mg。
短肠综合征的营养治疗
短肠综合征的营养治疗
二、营养治疗
2.营养治疗的实施方案
(2)肠外营养:患者肠道功能初步恢复后,应尽早经 口或管饲给予肠内营养。随着病情的好转,肠道吸收功 能逐步恢复,最终进食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 的少渣软食。少食多餐。
短肠综合征的营养治疗
三、营养护理
1.营养健康教育
• 主动与患者交流 • 加强与营养师沟通 • 做好观察记录
短肠综合症的 营养治疗
短肠综合征的营养治疗
一、概述
1.短肠综合征的定义
因肠扭转、肠系膜血管拴塞及严重腹部损伤、恶性肿 瘤等疾患,在切除大段小肠之后,若剩余小肠不能维持 消化吸收功能,可导致严重的营养障碍,即所谓短肠综 合征
早期主要表现为腹泻、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表现, 后期随着人体的代偿,腹泻日趋减少,症状表现也趋于 稳定,营养不良症状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短肠综合征的营养治疗
二、营养治疗
1.短肠综合征的营养治疗原则
早期采用完全肠外营养,待症状改善后逐步过渡至肠 内营养。
短肠综合征的营养治疗
二、营养治疗
2.营养治疗的实施方案
(1)肠内营养:能量30~40kcal/(kg·d);蛋白质 占总能量15%;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占总能量85%左右,二 者之比为1:1;其它营养素根据生化检查结果适量补充。
2.食物选择
(1)宜用食物:肠道功能初步恢复时,宜用低蛋白、低脂肪流食; 肠道功能进一步恢复,可选用均衡型肠内营养制剂 (2)忌用(少)食物:高脂、高纤维、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选 用高草酸食物。
谢谢观看
短肠综合征患者营养康复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Obevt na dn rigi e aitt na dn tio eayfrsot o e n rme srai n us rh blai ur int rp o h r w ly d o o n n i o n t h b s
NI Yu n— o g,YE Xin — o g,GAO n a hn a gh n Yo g,PENG n— a Na h i
维普资讯
・
5 3・ 9
第2 0卷
第 6期
医 学 研 究 生 学 报
J u n lo dc lP sg a u ts o r a fMe ia o tr d ae
・
V 12 N . o.0 o6
20 0 7年 6月
Jn20 u.07
t nscm lie f i re 3t 7t e e a )w e ciigetr u t n nte ep t ns i t o pa do a ha( i s r y h nr e n ne n t i .I l ai t. e n dr o m p d e v l a i ro w v e
病情重 , 病程长 , 营养康 复治疗 中的仔细观 察与 良好护理是预 防和及 时处理并发症的关键 。
关键词 : 短肠综合征 ; 营养 ; 康复 ; 护理 中图分类 号: R 7 . 54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 —19 20 ) 60 9 -4 0 889 ( 0 7 0 -5 3 0
t s,a n ih 9 c n rl v n u ah tra s c ae n e to r n o ntr d. Twe t e e a i me mo g whc e ta e o s c t e e — s o it d i fc i n we e e c u e e ny s v n p ,
专家推荐 :短肠综合征患者的家庭肠内营养治疗
专家推荐:短肠综合征患者的家庭肠内营养治疗短肠综合征患者的家庭肠内营养治疗一准备工作(一)EN的准备EN包括预消化配方、聚合物配方和匀浆制剂三种类型。
SBS患者比较适合等渗聚合物肠内营养配方,如能全力、瑞先等,具体以医生开具的处方为准。
(二)EN喂饲管的准备EN可通过胃/空肠造瘘管(PEG/PEJ)或鼻胃/肠管进行喂饲,对SBS患者来说,由于另外的三种均需医生介入且费用昂贵,建议使用鼻胃管。
鼻胃管常用的有硅胶和聚氨酯两种材质。
目前市售的鼻胃管主要有硅胶和聚氨酯两种材质,前者便宜,后者生物相容性更佳(不易出现流鼻涕、鼻炎等并发症)且更耐用。
一般来说,硅胶的鼻胃管留置一周是没什么问题的,聚氨酯材质的留置时间可以比较长,可以在体内留置一个多月,有的品牌甚至更久。
如我所使用的复尔凯8号的聚氨酯材质的鼻胃管,说明书上留置时间为不超过42天,但用个半年甚至一年完全没有问题。
硅胶的鼻胃管12元一根,复尔凯的聚氨酯材质的鼻胃管147元一根。
(三)鼻饲装置SBS患者最好购置一台肠内营养(喂饲)泵。
泵的作用是将将配方营养液以设定的速度精确地从营养袋中输送到胃内。
泵有很多种,如复尔凯800泵、佰通泵、袋鼠ePump、袋鼠JOEY、Infinity泵等(复尔凯、Zevex、Moog生产的均使用相同的一次性输注器,又称泵管),价格也不相同。
相对来说,Infinity(英复特)泵最好也最贵,市场价格在1.6万元左右;袋鼠JOEY泵次之,市场价格在1.4万元左右;袋鼠JOEY 市场价格在0.83万元左右;佰通泵市场价格在0.87万元左右。
推荐Infinity泵和袋鼠泵(JOEY)。
EN一次性输注器,又称营养袋(EN泵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重力式,一类是泵式。
泵式营养袋有日用和夜用两种,相对夜用营养袋来说,日用营养袋容量要小很多,这样你可以灵活安排白天的营养输入时间段,可以分多次加入营养液,可以杜绝一次用不完的营养液在袋中存放时间过久的情况。
肠内营养治疗短肠综合征4例
的营养障碍 , 术后死亡率较 高‘ 。。患者 早期 出现严重腹 泻 、 失 水和电解 质代谢紊 乱和酸碱平衡 失调 , 随之 体重 下降 、 低蛋 白
血症 、 贫血等各种营 养不 良征 象 的 出现 , 果不 及 时纠 正 , 如 最 终可致消耗衰竭死亡。我院 19 9 9年 1月至 20 0 6年 l 2月收治 短肠综合征患者 4例 , 现将 临床资料总结 如下。
维普资讯
广 由 医学 2 0 07年 6月 第 2 9卷 第 6期
91 5
因直肠残端 翻出肛门外 与结肠吻 合 , 血供 会受 一定 的影响 , 其
了齿状线上 2—3c m的直肠 。而齿状 线上2— m有“ 型 分 3c Y” 布的直肠垫 . 其闭合有 防止粪液外渗作 用。齿状线上 2— m 3c
肠 内 营 养 治 疗 短 肠 综 合 征 4例
晏 望
550 ) 407
’
( 广西柳 州市第三人 民医院营养科 , 柳州市 【 关键 词】 短肠 综合征 ; 内营养 肠 【 中图分类号 】 R54 5R493 . ; 5 . 7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编号 】Βιβλιοθήκη 05 - 0 (070 - 1- 23 34 20 )6 95 2 . 4 0 0
[ ] 汪建 平. 1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 术的 回顾和思 考[ ] 大肠 肛 门病 外 J
科 杂 志 。0 3。( )6 . 2 0 9 2 :9
用可吸收缝线 , 减少组织 反应增生 ; 后定期 扩 肛。采用这 些 术 措施 可减少吻合 口狭窄的发 生。本组 病例 3例 出现吻合 口狭
[ ] 赵 玉沛.0 5年普通 外科进展 的回顾与展望 [ ] 中国实用外科 2 20 J
肠内营养禁忌症
一.肠内营养禁忌症:3个月以内婴幼儿和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吸收不良综合症腹腔内感染短肠综合症等肠道完全休息的患者。
二.肠内营养的优点:1.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到肝脏,有利于内脏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调节。
2.长期应用胃肠道外营养会使肠系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统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黏膜结构与功能完整性从而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3.肠外营养时机体代谢需要能量增加,在同样热量和氮摄入的条件狭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体重增加氮潴留优于肠外营养.4.肠内营养方式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方便易于临床管理,费用仅为肠外营养的1/10左右。
三.肠内营养的监测与护理:监测1患者的状态:肠内营养开始时,每4h测生命体征1次,每天监测管饲患者的出入量,尿糖,血糖,血清电解质,体重和氮平衡,以确定患者的水电解质的变化,第一周每八小时观察一次生命体征,每周测一次血清电解质,血浆白蛋白,每周测两次血尿素氮,肌酐,钙,磷,镁和红细胞比容,病情稳定者可延长监测时间。
2鼻饲管位置:放置饲管后,最好应用X线和内镜定位,以免饲管盘折在口腔或食管下段,或进入气管,肠内营养期间应定时检查饲管,以免脱出或移位,神智障碍者的饲管更应注意。
3胃肠道状况:经胃管进行管饲的患者更应严密监测胃内残留液,最少每4小时测定一次,保证胃残留液少于150ML,否则易引起误吸,同时应观察粪便的性状及肠鸣音。
护理:1预防鼻饲管堵塞:间断喂养前后用20-30ML温开水冲洗饲管,持续喂养时用50ML的注射器每4小时洗饲管一次,每次检查胃残留液也冲洗饲管。
2注意输注浓度和速度:持续喂养时应随时调整速度和浓度,最好应用输注泵输入,浓度应从低到高逐渐增加滴注速度。
3营养的保存和应用:营养液应新鲜配制并低温保存,严格保持液体洁净,防止污染。
营养液温度为37度,配制的溶液放在容器中,悬挂输注,不应大于4-6小时。
4患者体位:经胃管灌注者应采取半卧位,防误吸,5观察反应:观察消化道反应,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时,应考虑营养液供给量,速度,温度是否适当等,准确记录出入液量,了解营养吸收情况。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相关护理
一、肠内营养的适应证1、胃肠功能正常,但营养物摄入不足或不能摄入者(昏迷、烧伤、大手术后危重病人).2、胃肠道部分功能不良者,如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大量小肠切除术后)等。
3、胃肠功能基本正常但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良者如糖尿病或肝、肾衰竭者.需进行营养支持时,凡胃肠道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能正常或存在部分功能者,应当首选肠内营养或与肠外营养配合,部分应用肠内营养。
二、肠内营养护理1、概念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2、途径和方式(一)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三)灌注方式1)。
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
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
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
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
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
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
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
适合病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
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关键点1.胃肠道是否耐受2.返流及误吸3.胃潴留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5.教育需求四、评估(一)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1。
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2。
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二)营养液类型(三)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四)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五)胃肠道1。
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
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肠内营养指南饮食保健加入时间:2006-5-25 15:09:16 胥明群点击:623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
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
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 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 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
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
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
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肠内营养指南一、适应证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者等;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5、消化管瘘: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瘘或瘘的后期,如食管瘘、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等。
对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效果最好;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 s 病等;8、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代偿阶段;9、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肠功能恢复后、慢性胰腺功能不全者。
注意喂养管应插入近端空肠10cm 以上,营养制剂只能选用小分子低脂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的要素膳,如维沃、爱伦多、大元素等;10、慢性营养不足:如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患者及免疫缺陷疾病者等;11、器官功能不全:如肝、肾、肺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者;12、某些特殊疾病:急性放射病,各种脏器移植者,包括肾移植、肝移植、小肠移植、心脏移植、骨髓移植等;13、肠外营养治疗不能满足要求时的补充或过渡。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指南共识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指南共识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是提高危重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
近年来,随着临床营养治疗理念的更新和肠内营养技术的进步,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也不断发展。
基于最新研究证据,我们就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提出以下共识意见:
一、肠内营养适应证
危重患者出现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或无法达到营养目标时,应考虑肠内营养。
具体适应证包括:急性胰腺炎、短肠综合征、重症监护患者等。
二、肠内营养方式的选择
鼻肠饲料优先于胃肠饲料。
持续肠内营养优于间断肠内营养。
应根据病情选择最适宜的肠内营养方式。
三、肠内营养的启动、进展和转换
肠内营养的启动应严格评估患者的肠功能。
肠内营养的推进应缓慢增加至目标速度。
在肠外营养基础上逐步减少,平稳转换至肠内营养。
四、肠内营养相关感染的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用终末灭菌的肠内营养制剂,定期更换输液装置,并监测患者感染指标。
五、肠内营养不耐受的评估和处理
定期监测患者胃残留量、腹泻次数等,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肠内营养方案。
必要时补充谷氨酰胺等肠黏膜营养素。
六、转归评估
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并发症等,根据评估结果决定继续肠内营养或转为其他营养方式。
我们呼吁,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应遵循本共识意见,以提高临床实践的规范化水平。
我们也将根据新证据不断更新和完善本共识意见。
短肠综合征
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shortbowelsyndrome,SBS)指仅残存小肠长度不足200cm,由此引起的临床一组症状,可有腹泻、脱水、电解质失衡、吸收不良和进行性营养不良。
正常成人小肠长度平均为600cm,远端3/5为回肠。
食物在胃内经初步处理后进入小肠,经多种消化酶的作用分解成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和多肽,这些营养物质在小肠经过2小时被吸收和利用,充分的消化吸收是因为小肠有充足的长度。
手术切除大部分小肠后,不能对营养素进行充分的吸收。
严格划分残存小肠的长度,不符合临床上的具体情况,绝对长度不是影响营养状况的惟一原因。
对营养状态是否发生影响,与回盲瓣是否保留、结肠保留长度、回肠是否保留,小肠残留长度等有密切关系。
有人主张,小肠残留长度至少1cm/kg 体重,才可以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维持正常营养状况。
一、短肠综合征的常见原因1.急性肠扭转引起肠坏死2.肠系膜血管病变3.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 二、主要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一)临床表现腹泻、体重丧失和中至重度进行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二)主要病理变化1.大量消化液丧失每天胃肠道分泌消化液约4.5~5.0L,短肠可致脱水和水电解质紊乱。
2.胃肠道动力紊乱正常情况下,胃肠蠕动有节律性和阶段性,使食糜在肠道消化液充分混合和反应,才能利用广大的小肠吸收面积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如在餐后1.53小时到达回肠,5~7小时完成消化。
短肠综合征病人进食后15分钟就可以排便。
3.消化吸收功能明显减弱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极易发生营养不良。
三、对营养素吸收的影响(一)糖的吸收小肠吸收面积减少,残存的二糖酶减少,使糖吸收减少;胃酸分泌增加,肠内环境酸化,影响糖吸收。
(二)氨基酸吸收正常情况下,食糜到达回肠末端氨基酸和多肽基本消化完。
短肠综合征时蛋白质和氨基酸消化不良,不良程度与小肠残留长度有关。
(三)脂肪的吸收吸收主要在空肠上端,脂肪在碱性环境下,经胰脂肪酶的作用,被水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胆盐使甘油凝结成微胶粒被吸收,脂肪酸被直接吸收。
短肠综合症的营养支持
短肠综合症的营养支持Nutritional support in short bowel syndrome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朱维铭一、概述短肠综合症是指因各种原因进行广泛小肠切除或小肠旷置,造成剩余的有功能小肠过短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综合症。
以往,该病死亡率很高,造成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原发病本身(如广泛的血管病变或肿瘤)、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导致的营养不良和肠外营养及其并发症所造成的感染和肝肾功能损害等。
随着营养支持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短肠综合症病理生理过程和肠道代偿机制认识的深入,该病的死亡率已有显着下降,部分患者已能长期存活。
二、短肠综合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水均在此消化吸收。
空肠与回肠对营养成分的吸收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水和电解质、糖类、蛋白质、脂肪及各种维生素等在空肠和回肠皆可吸收,铁、钙和叶酸主要在近端小肠吸收,胆汁酸盐、胆固醇、维生素B12等只在回肠吸收,切除上述肠管将导致相应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
胆汁酸盐和脂肪进入结肠后刺激结肠大量分泌,造成脂肪泻。
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是伴随着脂肪的吸收进行的,脂肪泻严重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虽然空肠是大多数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但食糜在空肠内的移动速度较快,而当食物到达回肠时已处于消化完善状态,移动速度还不及空肠的1/3,所以,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和脂肪在回肠内吸收更完全。
切除空肠后其功能可由回肠所弥补,回肠切除后,食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明显缩短,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因此回肠大量切除的后果远较空肠严重。
正常情况下,每天有7-9升的水经过成人小肠,其中80%能被吸收,余下的1.5升进入结肠。
广泛小肠切除以后,肠粘膜吸收面积明显减少,肠道过短,肠内容物通过速度加快,引起水和电解质大量丢失。
回盲瓣是一个单向阀门,既可以保证食物在小肠内停留足够的时间,促进吸收,又可以阻止结肠内容物和细菌向小肠返流。
短肠综合征患者的营养康复治疗1例
短肠综合征患者的营养康复治疗1例
郑锦锋;孔三囡;李秀凤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1999(003)009
【摘要】短肠综合征是由于大量小肠切除所致的严重吸收不良,并发生临床营养障碍的症侯群。
这些病人的小肠往往仅保留在150cm所以.它们的营养摄入不足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患者的康复。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发展使短肠患者得到很好的营养支持.但随着TPN的长期应用发现除了价格昂贵外。
还易出现众多的并发症,故非长久之计。
肠内营养是安全而有效的途径,如何使有限的残余肠发挥最大的吸收功能.增加其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这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就1例肠综合患者营养惜疗的康复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1124)
【作者】郑锦锋;孔三囡;李秀凤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短肠综合征的营养康复治疗及护理 [J], 高勇;彭南海;隋芳;徐丹丹
2.短肠综合征的营养康复治疗效果系统分析 [J], 闫忠芳;齐玉梅;陆伟;谢祎;王倩
3.3例短肠综合征的营养康复治疗 [J], 于萍
4.短肠综合征患者营养康复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J], 倪元红;叶向红;高勇;彭南海
5.短肠综合征患者营养康复治疗的应用和护理 [J], 江信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内营养治疗短肠综合征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8年第4期第19卷综述作者:伍烽单位:400014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外科伍烽综述金先庆审校自60年代末期开始应用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以来,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 SBS)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已得到明显的改善。
在儿童, PN 使残留小肠长度低于40 cm的SBS患儿存活率从10年前的42%提高到目前的94%水平,残留小肠长度为40~80 cm的患儿存活率提高到97%。
这些患儿经较长时间的PN治疗后残留肠管逐渐完全代偿,部分患儿需要6年,残留肠管低于40 cm的SBS患儿平均代偿时间为18~45个月不等。
因此,如何调节这一代偿过程,促进残留肠管的代偿性变化,减少SBS患儿完全代偿所需的时间,从而缩短PN的治疗时间,降低PN的昂贵费用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目前SBS治疗的研究重点之一[1]。
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一些研究资料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治疗SBS的效果进行综合和回顾。
一、 SBS残留肠管代偿性变化的机理引起残留肠管发生代偿性变化的机理目前仍不清楚,许多因素可能有助于这种结构性代偿的发生。
食糜的刺激、胆汁和胰液的作用和激素对肠粘膜的营养作用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2]。
其中,以食糜的作用最明显,它可以调整粘膜细胞的更新,促进绒毛顶端细胞的脱落,供给肠上皮细胞足够的营养物质,刺激对肠粘膜有营养作用的胃肠激素的分泌。
长期PN因肠道缺乏食糜的刺激而诱导小肠粘膜萎缩。
小肠和粘膜质量、绒毛高度及粘膜细胞酶活力均下降,从而可以影响SBS残留肠管的代偿性变化[3]。
胰液和胆汁也能促进SBS残留肠管粘膜的代偿性变化。
Weser等[4]发现PN、 EN两组大鼠胰胆分泌物可刺激回肠粘膜细胞增殖;而且胰液的作用似乎比胆汁更重要。
这种代偿与SBS患儿消化道的营养负荷增加密切有关。
同时,由于食物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经口摄入食物对消化道分泌物产生营养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消化道能分泌几十种激素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分子,以调控消化道的分泌、运动、吸收、血流和细胞营养等功能。
小肠广泛切除后,肠道的内分泌功能相应发生变化以调节残留肠道的代偿性变化,胃泌素、肠高血糖素、胆囊收缩素、舒血管肠肽、表皮生长因子等激素的分泌增加既可直接促进残留肠管粘膜细胞的增殖,加快细胞有丝分裂的速度,使肠粘膜细胞数量增加,绒毛升高和肥大,也可间接地刺激胆汁和胰液的分泌增加而促进残留粘膜细胞的增殖[5]。
二、 PN和EN对SBS残留肠管代偿性变化的影响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可满足、超过或补充代谢所需的营养基质或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近些年来,肠内营养技术有显著的发展。
肠内营养膳食日趋完善,出现了针对各类患者、成份不一样的完全膳食、不完全膳食和特殊应用膳食。
其中,完全膳食是外科常用的肠内营养制剂,其所含的各种营养素齐全,摄入一定量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可作为膳食补充或替代膳食。
根据其蛋白质(氮源)的不同,完全膳食又可分为氮源为整蛋白的非要素膳和要素膳。
后者是以氨基酸混合物或蛋白水解物为氮源,以不需消化或很易消化的糖类为能源,混以矿物质、维生素及少量提供必需脂肪酸的脂肪的完全膳食。
目前,要素膳食采用的蛋白质可经部分水解或完全水解,但仍以部分酶水解的氮源最佳。
另一方面,由于喂养材料改为聚氨酸或硅胶,使喂养管质变软,直径缩小,患者感觉舒适,放置时间延长。
特别是经皮内窥镜胃穿刺造口术、 X线透视下经皮胃穿刺造口术等一些特殊胃造口技术的发展,使肠内营养更加方便、可靠。
肠上皮细胞代谢活跃,正常情况下,平均3天左右肠上皮细胞更新一次,因而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是相当大的。
肠内营养能调节上皮细胞的更新,供给上皮细胞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促进绒毛顶端细胞的脱落,刺激对肠粘膜有营养作用的胃肠激素的分泌,从而避免了TPN所致的小肠粘膜萎缩及肠功能减退。
小肠广泛切除后,由于食糜、消化液和内分泌激素的作用,残留肠管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出现代偿性结构变化。
这种变化是机体自身的代偿活动,可增加肠道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并逐渐满足机体代谢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供应。
但是,这一代偿活动的程度是有限的。
当残留小肠的长度较短时,尽管代偿非常充分,仍不能完全供给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份以维持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需要, Kurkchubasche等[6]分析了21例SBS患儿肠管的代偿情况,发现残留小肠长度低于10 cm(N=3)SBS患儿的肠道功能不能恢复,存活者需依靠终身TPN支持和施行小肠移植术; 11例小肠长度为10~30 cm的SBS 患儿8例存活,其中5例经长期TPN支持后获得完全代偿; 7例小肠长度大于30 cm的SBS 患儿6例存活,并均获得完全代偿。
同时,这种肠道代偿能力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愈小,代偿能力愈强,术后TPN支持的时间愈短。
Georgenson等[7]发现残留小肠平均长度为48.1 cm的52例在新生儿期发病的SBS患儿存活了43例,存活率83%,其中39例经平均时间为16.6个月PN支持获得完全代偿。
而SBS成人患者,当残留小肠长度低于60 cm时,肠管结构和功能的代偿已不能维持机体消化吸收功能及供给足够营养物质的需要,终生TPN支持治疗成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8]。
TPN对于提高SBS患者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TPN的广泛应用,对TPN导管引起的并发症、 TPN引起的代谢紊乱、特别是TPN对SBS患者残留肠道代偿性变化的影响已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
众所周知,残留肠管结构和功能的代偿程度是决定SBS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而该代偿能力又受到肠腔内营养物质的影响。
TPN使肠道处于休息状态。
尽管此时的胃肠道分泌物减少可能对SBS的早期临床过程有利,但是,由于缺乏食糜、胃液、胰胆汁的刺激和对胃肠道粘膜有营养作用的胃肠激素的作用,从而阻碍了肠道的代偿性变化。
Ford等[9]用等热量、成分相同的营养液经胃肠或静脉两种途径给予实验动物后发现EN能维持小肠部分切除后残留肠管的代偿性增生反应, PN组残留肠管却发生明显的粘膜萎缩。
虽然动物体重增加、正氮平衡、肠管长度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PN组残留肠管重量、肠粘膜重量、蛋白质含量、绒毛高度及小肠腺厚度、 DNA 和RNA含量、双糖酶活性均显著下降。
Rossi等[10]发现接受短期TPN患儿的小肠粘膜乳糖酶、蔗糖酶、 Palatinase活性均下降。
长期TPN可使患儿肠粘膜萎缩,双糖酶活性和上皮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致残留肠管的代偿过程受阻。
肠内营养能直接供给肠上皮细胞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基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刺激对肠粘膜有营养作用的胃肠道激素的分泌。
小肠部分切除后尽早施行EN对于促进残留肠管的代偿性变化、缩短SBS代偿时间、减少TPN的并发症和降低TPN的昂贵费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1]。
如患儿术后保留有部分回肠,可在拔除胃管后立即给予固体食物[12]。
Levy 等[13]在62例SBS患者早期代偿阶段采用连续肠内营养(continuous enteral nutrition, CEN)支持,其中85%的患者实施CEN时有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
他们通过外周静脉输入水、电解质的日需要量,经肠连续滴入高粘滞性复合营养物质。
结果显示:经CEN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体重和多个营养指标增加,大便平均排出量减少,残留小肠长度大于80 cm的患者比低于80 cm患者更早获得代偿。
Cosnes等[14]对25例曾采用PN后病情仍严重的SBS患者施行CEN支持治疗,尽管患者大便排出量增加,但病情明显减轻,水电解质紊乱得到纠正,体重增加,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升高。
上述结果提示:肠内营养可以使重症SBS患者病情明显减轻,并且能纠正已发生的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
这一效应的产生机制目前仍不很清楚,推测可能与EN通过促进SBS残留肠管粘膜的代偿性变化来提高肠屏障功能,以减少应激状态下肠道细菌和内毒素向肠外组织迁移,从而阻断了全身网状内皮系统(RES)被激活而产生的全身损害性效应有关系[15]。
综上所述,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更符合食物消化、吸收的生理过程。
EN不仅供给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而且能通过调节肠道的代偿过程而达到治疗SBS的目的。
它能促进SBS残留肠管结构和功能的代偿性变化,缩短SBS患儿完全代偿所需的时间和PN依赖时间,降低PN的昂贵费用及其并发症的产生。
此外,术后早期实施EN可以提高肠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从而阻断了RES被激活所致的败血症或败血症综合征的高代谢状态、继发性组织细胞损害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参考文献1 Booth IW. Enteral nutrition as primary therapy in short bowel syndrome. Gut, 1994, 35(supple 1):69-72.2 Allard JP, Jeejeebhoy KN. Nutritional support and theraphy in the short bowel syndrome. Gastroenterol Clin Nor Am, 1989, 104:589-601.3 Bristol J, Williamson RCN. Mechanism of intestinal daaption. Pediatr Surg Inter, 1988, 4:233-241.4 Weser E, Drummond A, Tawil T. Effect of diverting bile and pancreatic secretions into the ileum on small bowel mucosa in rats fed a liquid formula diet. JPEN, 1982, 6:39-42.5 Shanbhogue LK, Molenaar JC. Short bowel syndrome: metabolic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Br J Surg, 1994, 81:486-499.6 Kurkchubasche AG, Rowe MI, Smith SD. Adaptation in shortbowel syndrome: reassessing old limits. J Pediatr Surg, 1993, 28:1069-1071.7 Georgenson KE, Breaux CW. Outcome and intestinal adaptation in neonatal short-bowel syndrome. J Pediatr Surg, 1992, 27:344-350.8 Thompson JS. Management of the short bowel syndrome. Gastroentero Clin North Am, 1994, 23:403-420.9 Ford WD, Boechouwer RU, King WW, et al.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inhabits intestinal adaptive hyperplasia in young rats: reversal by feeding. Surgery, 1984, 96:527-534.10 Rossi TM, Lee PC, Young C, et al. Small intestinal mucosa changes, including epithelial cell 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chidren receiving total perenteral nutrition(TPN). Dig Dis Sci, 1993, 38:1608-1613.11 Rodriguez DJ, Clevenger FW. Successful enteral refeeding after massive small bowed resection. West J Med, 1993, 159:192-194.12 Bickel A, Shtamler B, Mizrahis. Early oral feeding following removal of nasogastric tube in gastrointestinal operations. Arch Surg, 1992, 127:287-289.13 Levy E, Frileux P, Sandrucci S, et al. Continuous enteral nutrition during the early adaptive stage of the short bowel syndrome. Br J Surg, 1988, 75:549-553.14 Cosnes J, Gender JP, Evard D, et al. Compensatory enteral hyperlimentation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short bowel syndrome. Am J Clin Nutr, 1985, 41:1002-1009.15 Demling R, Lalonde C, Saldinger P, et al. Multi-organ dysfunction in surgical patients: pthophysiolog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urr Prob Surg, 1993, 30:34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