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具制作及使用说明书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3验操作员先将试管上的软木塞连同温度计一起拿下来,再往试管里注入大约10毫升的水后将软木塞连同温度计插入试管口(使温度计的感温泡完全浸没在水中),在确定温度计的感温泡没有接触到试管壁及试管底部后,实验操作员手持本装置,将试管的底部插入杯里的碎冰中保持不动,然后小组各成员一起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钻1㎜的直孔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当试管里的温度逐渐下降时,由于热胀冷缩而可能造成温度计的下滑而接触到试管的底部。
三、材料与制作
1.材料与工具
15×180㎜试管一只、2号软木塞一个(上钻二孔:其一直径为1㎜,另一直径为5㎜)、温度计一只。
2.制作过程
①先将2号软木塞钻直径分别为1㎜和5㎜的直孔(5㎜的直孔居中)各一个;②再将温度计插入5㎜的孔中(使温度计最下端距离软木塞的下端大约16厘米);③最后将温度计(带软木塞)插入试管中,调节好温度计插入试管中的深度,使温度计的感温泡不要接触到试管的内壁及底部(感温泡的下端距试管底部约1厘米为宜)。
小孔软木塞试管四教具使用说明进行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先将试管上的软木塞连同温度计一起拿下来再往试管里注入大约10毫升的水后将软木塞连同温度计插入试管口使温度计的感温泡完全浸没在水中在确定温度计的感温泡没有接触到试管壁及试管底部后实验操作员手持本装置将试管的底部插入杯里的碎冰中保持不动然后小组各成员一起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一、教具名称:“水结冰时的温度观察”实验装置
二、教材实验分析
教科版(修订版)《科学》(三下)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水结冰了》一课,安排了一个让学生观察“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的活动。教材是这样设计活动的: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装有10毫升水的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水温的变化。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实验,会出现一个这样的问题:也就是因为要准确地观察水温的变化情况,温度计的感温泡就不能接触到试管的内壁及试管的底部,而试管又比较细,学生就很难控制温度计,因此学生的主要精力将会集中在控制温度计上,从而影响了对试管中水温变化的观察(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结果导致实验数据的不科学甚至失败。

自制教具说明

自制教具说明

自制教具说明
一、教具名称:
生词记忆卡
二、简单制作:
1、根据本学期语文教材中要求识记的生字生词的数量,以五个为单位,制成小卡片,注意难易的搭配。

2、卡片上写上五个生词,并且标明任务——要求给生词注音、释义。

3、按照学号顺序,每天有一个学生抽取一张卡片,对卡片上的生词进行注音、释义,可查阅词典和相关资料。

完成后,将答案写到卡片的背后。

4、准备两个小纸盒,一个标识着“YES”,一个标识着“NO”。

“YES”代表已经被选中过,而“NO”代表还未被选中的,或者是选中后没有被解决的。

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选中一张卡片。

5、在经过一轮的抽选后,再将“YES”纸盒中的卡片放回“NO”纸盒中,重新开始。

6、在第一回合中,抽选卡片的同学负责解决问题,并把答案写在卡片背后,其他同学要把这些生词记录到笔记本上,熟悉识记。

7、从第二回合开始,抽选卡片的同学就要是挑战者的身份,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对这些词组的注音、释义。

如果挑战失败,要罚写三遍。

三、教具特点:
形式简单方便,并且能够实现学生对教材生词的记忆和理解。

四、运用对象:
八年级学生。

自制教具说明书

自制教具说明书

自制教具说明书班级:10物本 姓名: 陈杨华 学号:100800005一.教具名称:自制简易密度计二.所需材料:矿泉水瓶、棒棒冰管、食盐、弹簧称,剪刀,胶带,纸片…… 三.教具原理:根据浮力公式g 排浮V F ρ=,排V 可认为是棒棒冰管进入水中的体积,sh V =,即:hg F s ρ=浮,其中浮F 不变,s 不变,g 不变,则ρ与h 成反比,及我们可以在棒棒冰管上标上一定的刻度,将其换算成密度,这样,简易的密度就已经完成了。

四.制作方法及装置图:1、将棒棒冰管从中间剪开,使用上半截。

2、将适量食盐倒入并加少量水。

3、将剩下的下半截底部剪下,套在上半截底部。

3将矿泉水瓶剪成一个烧杯形,然后加水。

4、将棒棒冰管底部朝下,标记此时水面在管上的位置1h ,此即密度为1g/3cm 的位置。

5、用弹簧秤称水的质量1m ,记录下来,1m 可以作为液体体积。

6、加入食盐并搅拌,然后将棒棒冰管顶部朝下放入盐水中,记录此时位置为2h 。

7、称出盐水质量2m ,计算出盐水密度为12m m =盐ρ。

8、用剪刀裁好纸条,记录两次水面位置,画刻度,根据21h -h l -=水盐ρρ。

9、将画好刻度的纸条粘贴在棒棒冰馆上,那么一个简易的密度计就完成了。

五.制作中的注意事项(包括遇到的困难、有什么技巧等等)密度计容易倾斜,为了是其能够竖直的悬浮在液体中,我们可以往密度计中加入食盐,使其重心集中在顶部,已与保持稳定。

六.教学应用:(如果有的话,说明能用于什么学习内容的教学,以及如何教学) 1.可以用于学习测量液体密度的知识,通过展示实验,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到密度的测量方法。

2.还可以用于探究影响浮力的有关因素,通过实验,使学生来理解密度对浮力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自制教具评分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内容权重(%)评分科学性仪器制作原理是否科学,有无错误15趣味性科学有趣,能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15实用性简单教具说明大问题,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20取材取材容易,易于推广,贴近生活15 使用操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见性好10 外观与制作工艺外观精美,赏心悦目,制作精良10 创新性是否原创15 总分100。

教具制作与使用说明书-桃花的结构模型

教具制作与使用说明书-桃花的结构模型

教具名称桃花的结构模型学科生物学制作者展示图设计原理与用途本教具制作较易,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解决教学上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进行多种教学活动,如教师演示,学生活动(认识、游戏、模拟过程),师生互动等,效果非常好,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动手能力,激发探知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

制作材料废旧泡沫、粉红与绿色卡纸、竹签、细线、废旧编衣针(金属),颜料(多种),强性较好的胶水。

制作方法(1)用泡沫制作底座用较厚的泡沫3块,使用胶水粘在一起,根据自己设计来确定形状。

(2)用泡沫雌蕊:选用8块泡沫(15cm×35cm),4块为一组,用胶水粘在一起,干后用小刀削成“子房”,着色(柱头,花柱染成绿色,子房一半A染成绿色示子房,另一半B染成粉红色示果实),选用卡片在A内面花上胚珠,B内面画上种子等结构。

(3)制作雄蕊:用废旧编衣针(金属)作花丝,泡沫削成花药(染成黄色),制成雄蕊。

(4)制作花萼和花瓣,用绿色卡纸剪成花萼(5个),用粉红卡纸剪成花瓣(5个),然后在它们的的对称轴中央用线加上竹签(便于拆散与组合)。

(5)组装:(略)注意:①雌蕊分为前后两半,每半又分为上下两部分(柱头和花柱与子房)之间用竹签连接,可拆可组。

花药与编衣针构成雄蕊,可拆可组。

②子房的前半部分表面着绿色,内剖面用颜料画出胚珠内部结构图;子房的后半的下部分着粉红色,去掉上部分,视为桃的果实。

中学生物学教具设计与制作说明书使用方法 1.组装与拆散演示花的结构,可单独示例花的各细小结构和内部结构2.演示受精后花的变化,拆去花凋落的部分,果实的形成。

3.展示花与果实结构的关系(内剖图片作对比)。

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书

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书

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书
成绩
教具
名称
教具制作人情况姓名性别考号
使用
学科
专业
教具装置图
教具特点及用途特点:色彩艳丽、丰富,教学目的直观,简单易懂,具有开放性多元性
用途:用于幼儿园英语角,帮助幼儿学习第二语言,创设有趣的、丰富的环境让幼儿在快乐游戏中学习,发挥其教育性、学习性的功能。

制作
材料
KT板、卡纸、瓦楞纸、双面胶、胶水、泡沫双面胶
制作
方法
采用剪贴的方式,将图案剪好后再贴在KT板上
使用
方法
幼儿可用于游戏、展示自己、与同伴交往与此同时学习英语
说明:1.请用标准A4纸誊写。

要求文字简洁、字迹清楚,使用国际单位制;2.“制作方法”
和“使用方法”一定要尽可能详尽叙述,并用图示加以说明;3.文中请按图1、图2、……顺序依次标出图位,图可附文后。

附图请用黑墨白纸精确描绘,请务必注明尺寸,图中注释应与文稿一一对应。

4. “使用学科”按所应用的领域段划分(1)小学:语文(XYW)、数学(XSX)、科学(XKX)、音乐(XYY)、美术(XMS)、体育(XTY)、综合实践活动(XZH);(2)中学:语文(YW)、数学(SX)、科学(KX)、物理(WL)、化学(HX)、生物(SW)、地理(DL)、通用技术(TY)、信息技术(XX)综合实践活动(ZH)、音乐(YY)、美术(MS)、体育(TY);(3)其他(QT)(如:特教(TJ)、外语(WY),通用设备(TY)等)。

自制教具制作及使用说明书

自制教具制作及使用说明书

.
;.. 自制教具制作及使用说明书
姓名:廖青工作单位:龙师附小
使用学科:语文作品名称:人物描写苹果树教具特点及用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演示效果明显,构造简单易实现,可多次使用
制作材料:卡纸若干、白纸一张、剪刀、直尺
制作方法:把绿色的卡纸剪成树叶的形状,红色的卡纸剪成苹果的形状,白纸上画成树的样子,把剪好的卡纸贴到白纸上,就成了一棵树的样子,然后写上需要的字
使用方法:把人物描写树贴到墙上,一目了然,复习了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的课文,学生看到此教具,能清楚的回忆起本组课文中每篇课文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帮组学生再次记忆。

数学教具制作说明书

数学教具制作说明书

数学教具制作说明书一、介绍数学教具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制作数学教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数学教具的制作过程,让您能够轻松制作出精美实用的教具。

二、准备材料1. 木板或卡纸:用于制作教具的主体部分,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材料的厚度和尺寸。

2. 手工刀和剪刀:用于剪切和修整材料。

3. 尺子和铅笔:用于测量和标记材料。

4. 胶水或胶带:用于固定材料的连接部分。

5. 彩色纸和颜料:用于装饰教具,增加视觉效果。

三、制作过程1. 设计教具结构:根据教具的功能和要求设计教具的结构,可以在纸上绘制草图进行初步规划,确定所需材料的尺寸和形状。

2. 制作教具主体:根据设计好的结构,使用手工刀和剪刀将木板或卡纸剪切成适当大小的形状。

如果需要多个部件,可以分别剪切并标记好。

3. 连接部件:使用胶水或胶带将教具的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确保连接牢固。

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夹子或其他工具辅助固定,以防止材料移动。

4. 细节处理:修整教具的边缘和连接处,使其更加平滑。

同时,可以使用砂纸等工具对木板进行打磨,增加触感和质感。

5. 装饰教具:使用彩色纸和颜料对教具进行装饰,增添视觉效果。

可以根据教具的不同功能进行创意设计,例如在教具上绘制几何图形或填充数学符号等。

6. 检查和测试:完成教具制作后,仔细检查是否有松动或错误的部分。

测试教具的功能和效果,确保其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四、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工具时的安全,避免伤害自己或他人。

使用锋利的刀具时要小心操作,防止误伤。

2. 创意设计:可以根据教具的功能和使用场景进行创意设计,使教具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

不仅要追求美观,还要注重功能的完善。

3. 耐用性:选择耐用的材料制作教具,尽量避免容易损坏或变形的材料。

同时,在连接部分加固时要确保牢固可靠,以提高教具的使用寿命。

五、总结通过制作数学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数学教具制作说明

数学教具制作说明

数学教具制作说明第一篇:数学教具制作说明小学数学教具制作说明教具名称:方位演示仪制作人:程丽、欧娟、李玉萍制作材料:硬纸板、胶带、不干胶广告纸、彩笔、剪刀、小钉。

使用方法:转动中间的指针用途:此教具专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而制作。

制作方法:1、找个大点的纸盒,用剪子剪取一面,修齐,整平。

2、将不干胶广告纸贴于正面,要贴平。

3、用尺子分别画出大小两个“十字”,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涂上颜色。

4、以大“十字”的中心为圆心,画出一个大圆,并涂上颜色;再以10度为一个刻度,画一圈;分别把30度,60度,用较粗的线条突显。

5、用黑色的笔,在小“十字”上的四个方向,分别写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6、再用黑色的笔,画出一个30度的角,并标明角的大小,表示“东偏北30度”。

7、在中心点上用钉子固定一个指针,让指针能旋转到不同的角度。

制作原因:“位置与方向”要求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能够确定: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教学本单元例1时学生除了要判断方向,还要确定角度,而角度的判断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这个教具的作用即为:学习例1时,先让学生观看:方位演示仪。

学生根据仪器出示的情况讨论一下,图示表示的是什么方向。

学生能够得到:东偏北30度或北偏东60度。

讨论得到两种不同结果时,能让学生明白参照物不同,结果不同。

教师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明确:1、东偏北30度,即为指针从东向北移动30度。

2、北偏东60度,即为指针从北向东移动60度。

3、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明白,出发点不同,说法不同,角度也不同,但表示的角度是一样的。

4、明确具体用哪一个时,告诉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夹角较小)的方位。

5、练习:(1)教师转动指针,让学生说出指针指的方向,并确定哪种说法更好地一些。

制作小玩具说明书作文

制作小玩具说明书作文

制作小玩具说明书一、材料准备在制作小玩具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彩色纸板:用于制作小玩具的主体部分和装饰。

2.剪刀:用于剪裁纸板。

3.胶水:用于粘贴纸板,确保小玩具的稳固性。

4.铅笔:用于标记和画出小玩具的形状。

5.彩色笔或钢笔:用于装饰小玩具,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6.小装饰物:如纽扣、小珠子等,用于装饰小玩具。

二、步骤说明1.确定小玩具的形状和尺寸使用铅笔在彩色纸板上画出小玩具的形状,可以选择例如动物、花朵或汽车等形状。

根据预留的尺寸在纸板上画出所需的大小。

2.剪裁纸板使用剪刀按照画出的形状剪裁纸板。

剪裁时要注意尽量保持剪刀的平稳,以免剪裁出的纸板边缘杂乱不齐。

3.装饰小玩具使用彩色笔或钢笔在纸板上绘制小玩具的细节,可以画出眼睛、嘴巴、花纹等。

同时可以在小玩具的身上添加一些小装饰物,如纽扣、小珠子等,增加小玩具的立体感和趣味性。

4.粘贴纸板使用胶水将剪裁好并装饰好的各个部分粘贴在一起。

确保粘贴时纸板的位置和角度正确。

5.等待干燥在完成粘贴后,需要等候一段时间让胶水充分干燥。

这样可以增加小玩具的稳固性,确保各个部分不会松动。

6.使用和储存当小玩具完全干燥后,它已经可以使用了。

小玩具可以用作装饰品,也可以作为礼物送给朋友或家人。

如果暂时不使用,可以将小玩具放置在干燥且安全的地方。

三、注意事项1.使用剪刀时要小心,避免剪到手指。

2.使用胶水时要适量,避免过度粘贴。

3.在等待胶水干燥时,不要过度触摸小玩具。

4.若在剪裁纸板时出现错误,可以重新开始,使用新的纸板。

5.在使用和储存小玩具时,要避免与尖锐物品或水源接触,以免损坏。

制作小玩具是一项有趣且创造性的活动。

通过动手制作,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希望以上的制作小玩具说明书能够帮助你完成一个独特又有趣的小玩具!。

自制教具说明书1

自制教具说明书1

自制教具说明书班级: 09物本姓名:张丽平学号:090800077一.教具名称:不反弹的小车二.所需材料:纸盒子、四个大小一样圆形的盖子、两根一次性筷子、弹簧、小石块、双面胶、剪刀三.教具原理:小车撞向墙壁时,接触墙壁的是小车,它因碰到墙壁而减速,而小石块由于惯性仍会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

这样,在小车与小石块之间就产生了摩擦,使运动能量转变为热能,缓冲了整个小车与墙壁的碰撞,所以小车可以成功地撞向墙壁,并且不反弹。

四.制作方法及装置图:1.用剪刀在在纸盒上钻四个孔,两个在前,两个在后,并且分别在纸盒的两边。

2.用剪刀在四个瓶盖的正中间钻孔,是一次性筷子能插入洞中并且不会松动3.把筷子穿过纸盒上的孔,使筷子和瓶盖组合成车轮,这样就组成了一辆小车,调节好车身与轮子,使小车能顺利前进,并减掉多余的部分4.在纸盒的前面钻一个小孔,使弹簧能够插进去并且稳定,调整好弹簧的位置5.在小石块的一面贴上双面胶,确保小石块能够粘在小车上五.制作中的注意事项(包括遇到的困难、有什么技巧等等)1.钻孔要钻在瓶盖的正中间2.筷子能插进孔里并固定3.纸盒上的孔不能太小,否则会阻碍轮子转动4.小石块不能太轻,而且两面要比较平整5.两个轴承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近,要给石块滑动的距离六.教学应用:(如果有的话,说明能用于什么学习内容的教学,以及如何教学)可用于高中物理动能转化为热能的教学。

评分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内容权重(%)评分科学性仪器制作原理是否科学,有无错误20趣味性科学有趣,能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20实用性简单教具说明大问题,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20取材取材容易,易于推广,贴近生活15 使用操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见性好10 外观与制作工艺外观精美,赏心悦目,制作精良10 创新性是否原创 5 总分100。

教具制作及使用说明

教具制作及使用说明

制作原因:固体热胀冷缩带来的形变非常小,而实验条件所限又不能提供剧烈的温度变化,导致学生很难观察到固体的热胀冷缩。

所以考虑借助杠杆的作用,把这一形变人为放大。

以便于观察。

制作过程:用长铁丝或钢丝作指针固定在板子上,上端板面上画上刻度,一边标上长,一边标上短;指针下端连一金属片,金属片放在滑动槽内,另一端设固定螺杆,把操作的金属片固定在板面和螺杆上。

使其能浇水或用火焰加热。

使用说明:给金属片加热或冷却,观察指针变化,了解固体的热胀冷缩。

初中地理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初中地理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初中地理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1. 引言本说明书旨在介绍几种适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自制教具。

这些教具既能增加学生的研究乐趣,又能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使用这些教具,教师能够创造一个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性的研究环境,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概念。

2. 自制教具一:地理拼图地理拼图是一种通过拼接地图碎片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区域的教具。

教师可以将地图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并将其分割成数个碎片。

学生通过拼接这些碎片,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区域的地貌、人文特点等内容。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找出正确的碎片并将其拼接在一起,以检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自制教具二:地理小实验装置地理小实验装置是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用于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地理现象。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烟雾机模拟大气污染的扩散过程,让学生亲眼目睹污染如何在不同地理条件下传播。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过程和现象,并培养他们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4. 自制教具三:地理迷你模型地理迷你模型是一种通过呈现地理景观的立体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特征的教具。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地理景观,如山脉、河流、平原等,并使用适当的材料和工具制作迷你模型。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模型,更直观地了解地理景观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型的变换和比较,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5. 总结自制教具是一种有效的地理教学辅助工具。

通过使用地理拼图、地理小实验装置和地理迷你模型等教具,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更多有趣且具有实际意义的自制教具,进一步优化地理教学效果。

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书2

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书2
3:用剪刀裁剪出勾勒出的图案。
图1:
图2:
图3:
使用方法
在讲课文过程中,小猴子下山每遇到一个吸引它的就将此物对应的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画出箭头并加以文字解释,使学生更容易记住。
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书
成绩
教具名称
小猴子下山
教具制作人情况
姓名
性别

考号
使用
学科
小学语文
(XYW)
专业
教育技术学
、美观。使课堂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能使学生增添学习的乐趣。
制作材料
白色大纸卡、彩色纸板、记号笔、剪刀、粘胶。
制作方法
1:用白色纸卡作为背景
2:用记号笔在彩色纸板画出小猴子、玉米、桃子、西瓜和兔子

自制教具说明

自制教具说明

自制教具说明第一篇:自制教具说明教具名称:测量仪制作单位:xx小学制作人: xxx 制作材料:三合板木条设计意图: 该测量仪用于小学数学中画各种几何图形,如:直线、角、平面图形。

还能测量线段长度、角的大小。

还可用于自然课中测量太阳高度等。

使用说明:1、用于测量线段长度时,具有三角尺的功能。

2、测量角的度数时,角的一条边和0度刻度线重合,木条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可以准确地测出角的度数。

3、画平面图形时让木棒和任意度线重合,可画出任意和此度数互补的角。

4、另外加上一个吊锤,一个底盘就能测量太阳高度了。

第二篇:自制教具说明[模版]简单制作1.首先用笔和直尺在硬纸板上画出四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2.用笔在从左面开始数第三个正方形的下面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3.用笔继续在这个正方形的上面也画出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4.用剪刀沿着笔印剪下来。

5.然后按每个正方形的印痕折叠出来6.最后用胶带把每个正方形边缘粘合在一起,正方体就完成了7.首先用笔和直尺在硬纸板上画出四个相同大小的长方形8.用笔在从左面开始数第三个长方形的上下两面分别画一个以长方形宽为边长的正方形。

9.用剪刀沿着笔印剪下来。

10.然后按每个正方形的印痕折叠出来11.最后用胶带把每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缘粘合在一起,长方体就完成了12.用以上制作方法制作四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

13.最后以四个正方体两两分组作两个桥墩,一个长方体作为桥面粘合成一个小桥。

14.用以上制作方法制作三个正方体和两个长方体,最后将三个正方体每个单独作为桥墩,两个长方体纵向粘合在一起作为桥面与桥墩构成一个小桥。

三教具特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构思巧妙,演示的现象特别明显新鲜和奇特。

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吸引力。

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对象七年级学生第三篇:自制玩教具玩法说明小二班自制玩教具名称:有趣的多变娃娃主要材料:五块泡沫板、不织布、彩色鞋带制作人:党敏、李淑、鲁甜甜、苏亚丽玩法:四面泡沫板上有四个不同的人物头像,分别为两个小男孩儿两个小女孩儿。

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书

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书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自制教具的制作与说明
一、教具名称:直径弦所对的圆周角是90度
二、制作人单位、姓名、邮编:
三、教具装置图
四、特点及用途:
1.特点:
2.用途:说明圆的直径所对圆周角是90度
五、制作材料:塑料KT板,大头针,线
六、制作方法:先在红色板上做一个圆,再以圆的直径为斜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用黄色板作为底板垫在下面,用一颗大头针把三角形固定在底板上,三角板可绕大头针旋转,再把圆固定在三角板上面,并且三角形的斜边恰好是圆的直径,用一颗大头针将线的一端固定在三角板斜边的一端。

七、使用方法:在圆周上任取一圆周角,用大头针和线将此圆周角表示出来,将直角三角形绕斜边上的大头针旋转,使三角形的直角刚好和所取圆周角重合,再在圆周上任取圆周角,重复上述方法。

源-于-网-络-收-集。

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书

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书
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书
成绩
教具名称
对称图形装置图
教具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情况
姓名
杨磊
性别

考号
100502019
使用
学科
初二数学
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教具
装置图
教具特点及用途
1.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
2.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并了解对称模型
因此,此教具有简单易懂,直观
制作材料
吹塑纸,白色卡板,双面胶,钢笔,直尺,剪刀,橡皮擦
制作方法
1,用吹塑纸剪两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并且涂上不同的颜色。
2.在白色卡板上用笔画上坐标轴。
3,用钉子把两个三角形对称的钉在坐标轴上并且可以移动。
使用方法
1.直接观察坐标轴上两三角形位置,看结果。
2.移动两三角形位置再观察结果。

制作玩具的说明书250字

制作玩具的说明书250字

制作玩具的说明书250字
1、准备卷纸筒一个,可以用保鲜膜的卷筒芯袋贴,直径约3-4厘米,长度约20厘米即可。

3块长形玻璃镜条,大小能放置于卷筒内即可,以及两块圆片玻璃,磨砂玻璃和透明白玻璃,要比纸筒直径略小。

2、用透明胶布把3块长形镜条绑成三角形,镜面部分朝里,形成一个三菱镜,然后放置于卷筒内,两端需留出3毫米左右。

3、把磨砂玻璃嵌入纸筒的一端,然后用胶水固定,把剪好的彩色纸屑放入卷筒里,就可以把透明玻璃圆片嵌入纸筒的另一端,用胶水固定。

4、万花筒的内部制作已经完成,接下来可以五颜六色、各种图案的包装纸包裹卷筒的表面,整体看起来更美观,这样一个自制的万花筒玩具就完成了。

万花筒内部制作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彩色纸屑,这样就能收获不同的体验,喜欢的话可以多制作几个不一样的万花筒。

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

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

楚雄师范学院
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
系(院):物理与电子科学系
班级:2011级物理(1)班
姓名:罗剑平
学号:20111041153
一、教具名称
压强演示仪
二、教具制作材料
输液管、注射器、玻璃杯、小弹珠、胶水、纸盒、饮料瓶、玻璃。

三、教具装置图
四、教具制作方法
先把所需的材料准备好,然后开始制作,在制作的过程当中要保证其完全密封。

把弹珠放入输液管里使抽水的时候因压强能把水抽上来,再把输液管密封,用注射器抽气和打气。

五、使用方法
我们先将其玻璃杯灌满水,然后用注射器不断的抽气,由于压强水会被抽到注射器里面,再次用注射器打气,从而使水从另一边流出。

六、教具特点及用途
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压强的详细,制作材料简单易得,只是制作的时候比较困难。

自制教具使用说明书

自制教具使用说明书

务川民族寄宿制中学自制教具使用说明书化学教研组目录一、细颈试管 (3)二、分子运动演示实验 (5)三、收缩式枕木 (6)四、钟式氢气发生器 (7)五、钟式乙炔发生器 (9)六、蔗糖与浓硫酸反应封闭式实验装置 (11)七、氯气的漂白性探究实验装置 (13)八、钠与水反应所得产物气体的检验装置 (16)九、铜和浓硫酸反应装置改进 (18)十、收缩式酒精灯 (20)一细颈试管一、教具名称:细颈试管二、制作人:申克修三、制作时间:2012年9月16日三、用途:做分子之间有间隙的实验四、优点:制作简单、操作方便。

实验现象直观明显。

五、制作方法:用常见的试管(25*200)放在酒精喷灯火焰上均匀受热,待快熔化时,用两手握住两头(即试管口,试管底)均匀用力拉,待中间变为如图1所示即可。

注意:中间段要均匀,要比试管口径小。

口颈与颈颈比为3:1(如图1).六、使用方法:先在试管里加适量水(加适量品红)使水呈红色,其量为下部容积的一半,再在上部加酒精到细颈口上端,塞上橡皮塞,反复颠倒数次,观察。

二 分子运动演示实验一、名 称:分子运动演示实验二、制 作 人:冉康三、制作时间:2012年9月21日三、用 途:做分子运动实验四、制作方法:在铜丝上系上小棉花团,再把系上棉花团的铜丝插入木方中即可(如图2)。

五、使用方法: 把装置放到实验桌上,并在棉花上滴上酚酞试液,移近浓氨水旁边的烧杯中,再在上面罩一个大烧杯,过一会观察六、优 点:操作简单,现象直观,明显。

三收缩式枕木一、教具名称:收缩式枕木二、制作人:李先玺三、制作时间:2012年10月27日四、用途:垫酒精灯的高度。

五、制作方法:取一块木板,把它削成上图所示的底座,然后用一带有螺丝的直径稍大的铁圆形筒套在底座上,最后把一个木质的托盘固定在铁圆形筒上方即可(如图3)。

六、使用方法:松开螺丝,根据需要调整高度再固定螺丝。

七、优点:使用方便,实用性高。

四钟式氢气发生器一、教具名称:钟式氢气发生器二、制作人:谢清清三、制作时间:2012年11月8日四、用途:氢气的制备装置五、制作方法取一只空矿泉水瓶,用烧红的细铁丝在底部烫一些小孔,然后按图4a中虚线所示将其剪成三截,中部弃去,下部倒转,并在70~80℃热水作用下使之牢固地嵌入上部钟罩内,如图4b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具制作及使用说明书
姓名: 程水红单位: 乐平市接渡中学
使用学科:初中物理
作品名称: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具特点及用途:
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演示效果明显、构造简单易实现、可反复使用
制作材料:
木板一块,挂钩2个,滑轮2个,细绳3根,长方体小纸片1张,钩码1盒。

制作方法:
先在木板顶部(同一高度)较远处钻两个孔,并用一根细绳把两孔系住(用于挂起木板);然后把挂钩固定在木板上(同一高度并保持一定距离);最后在挂钩上各挂一个滑轮,在小纸片的一组对边中点各钻个孔,绑上细线。

使用方法:
先将木板挂在墙壁上,接着在挂钩上挂起滑轮,卡片用细绳绕过两个滑轮,最后在细绳的两端挂上钩码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