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教育为背景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

合集下载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每当看到那些稚嫩的面孔身陷囹圄,我们在痛心疾首之余,更应该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其教育方式和环境对青少年的行为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但同时缺乏足够的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

在这个阶段,如果家庭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些家庭存在着过度溺爱孩子的现象。

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无论这些需求是否合理。

这样的孩子往往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容易采取极端的行为。

比如,当他们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冲突时,可能会因为无法忍受一点委屈而大打出手,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与之相反,还有一些家庭对孩子过于严厉,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感受不到温暖和关爱,只有无尽的批评和责骂。

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状态下,孩子的心理容易产生扭曲,对家庭和社会产生怨恨情绪。

他们可能会通过犯罪行为来寻求一种“解脱”,或者是为了引起家长的关注。

家庭缺乏良好的沟通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几乎没有交流,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孩子也不愿意向父母倾诉自己的烦恼。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他们无法从家庭中获得帮助和支持,只能自己去摸索解决办法,这就增加了他们犯错的风险。

比如,有些孩子在网上结识了不良朋友,受到他们的影响而参与违法活动,如果家长能够及时发现并与孩子进行沟通,或许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另外,家庭的不和睦也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经常争吵、打架,甚至离婚,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缺乏安全感。

他们可能会变得孤僻、自卑,容易被外界的不良因素所诱惑。

同时,父母的不良行为也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如果家长自身存在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有不良的嗜好,如赌博、吸毒等,孩子很可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这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及预防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

青少年犯罪不仅危害着社会的安定,也伤害了青少年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而青少年犯罪背后有许多因素导致,其中家庭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在此,我将从家庭因素方面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并提出预防对策。

家庭因素家庭结构首先,家庭结构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结构通常指的是父母关系的稳定性和家庭生活的完整性。

对于青少年来说,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是重要的,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性会对青少年产生很大影响。

通常来说,父母离婚、家庭暴力、亲属关系破裂等都会导致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性,最终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

一些经常离开家的父母,比如担任远洋船员、外出务工等,也会让家庭生活不够完整,无法给予足够的温暖和关爱,增加青少年犯罪的风险。

家庭教育其次,很多青少年的行为和性格特征都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是否得当与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密切相关。

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则无疑会增加青少年犯罪的风险。

有些父母过于严厉,甚至采用暴力的手段,会让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而有些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放任孩子长大不负责,缺乏明确的约束和教育,也会让孩子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和行为。

家庭关系最后,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同样至关重要。

家庭关系的融洽与否决定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也决定了彼此的情感交流和支持。

如果家庭关系不佳,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很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不良的行为倾向。

预防对策家庭建设首先,家庭建设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家庭要有温馨和谐的氛围,父母之间要相互包容、理解和尊重。

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切忌用打骂等过激手段。

一方面,父母不能太过溺爱孩子,不可放纵孩子成长,要严格约束孩子行为。

另一方面,父母要向孩子传递爱、关怀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交流沟通其次,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非常重要。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探寻青少年犯罪的根源时,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深入思考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少年犯罪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盗窃、抢劫到故意伤害、甚至杀人等严重罪行,无不令人痛心疾首。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让犯罪的青少年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比如,有些青少年因为一时的贪念盗窃他人财物,从此走上犯罪道路,给自己的人生蒙上了阴影;还有些青少年在冲动之下与人发生冲突,造成严重后果,最终身陷囹圄。

那么,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犯罪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首先,一些家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在部分家庭中,父母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道德和精神层面的培养。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认为金钱和物质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从而为了获取利益不择手段。

其次,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纵容他们的不良行为,使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骄横的性格;而有的家长则过于严厉,采用打骂等粗暴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家庭关系紧张,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再者,家庭关系不和谐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经常争吵、冷战,甚至离异,会让孩子感到缺乏关爱和安全感,内心变得敏感脆弱,容易走上极端。

要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加强家庭教育是关键。

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应该摒弃的。

同时,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尊重他们的意见,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惑时,能够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不可忽视,深入了解和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对于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存在哪些问题?1.1 性格与环境因素青少年个性不成熟,不懂得防范意识,缺乏自我控制、自我调适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这种对自我控制和自我宣泄的不足可能导致他们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犯罪。

此外,环境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环境中的负面影响或家庭中的不和谐与教育不到位可能加重年轻人犯罪的风险。

1.2 生活压力青少年犯罪的另一大原因是生活压力。

现在社会对学生学习的优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学习方面要求逐年加强,这给孩子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从中逃避的做法就是犯罪行为。

生活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异化的社会文化,也是造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原因。

1.3 犯罪氛围的影响犯罪氛围的强大影响力不可小觑。

社会上的不良信息,如不良电影、网络游戏等,以及犯罪人员的“用力说服”和“暴力煽动”,都会影响年轻人对犯罪的认识。

二、怎样预防青少年犯罪?2.1 改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性格和道德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家庭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温暖,同时注重对他们进行引导和规范。

家庭成员应该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作用,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和习惯,让他们远离不良信息和犯罪思想。

2.2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对学校的安全和管理问题应加强关注。

学校教育应该以培养青少年的基本素质和道德作为根本目标。

同时,加强警示教育和实践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3 政府部门的关注和干预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政府部门还应对青少年开展必要的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平衡、开放的心态和意识。

三、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如何?3.1 心理治疗的意义心理治疗是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方法之一,具有多方面的治疗功能。

以家庭教育为背景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

以家庭教育为背景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

以家庭教育为背景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青少年犯罪心理是一个困扰社会的严重问题,其背后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家庭教育为背景,深入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并提出积极的解决途径。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导师。

然而,一些家庭教育方式和环境的不当,却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

首先,家庭教育中忽视情感关怀是导致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或经济状况,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他们对孩子缺乏关心和理解,不妥善解决孩子的情感问题,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挫败甚至愤怒等负面情绪,从而将这种情绪转化为犯罪的动机。

其次,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教育是引发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家庭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导致孩子对正常社会规范的认知模糊。

比如,家长对权利和义务的解释模糊不清,孩子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容易陷入迷惑和困惑,从而选择违法犯罪的行为。

此外,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也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中存在父母离异、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暴力等问题,容易使孩子感到无助和不安全,进而导致孩子产生逃避和反抗的心理,选择犯罪行为作为一种宣泄或逃避的方式。

青少年犯罪心理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还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解决青少年犯罪心理问题迫在眉睫。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家庭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发展。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尽量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家长可以通过加强亲子沟通、经常关怀问候孩子的生活情况,以及尽量陪伴孩子等方式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其次,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教育也是解决青少年犯罪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家长应该倡导和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孩子要懂得责任、正义、诚信等道德观念。

试述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试述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试述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未来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时,家庭教育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有效预防犯罪的发生;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首先,我们来看看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家庭就对他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幼儿时期,孩子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来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达情感;在学龄阶段,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进入青春期后,孩子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此时家庭的支持和引导对于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应对挫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现实中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却为青少年犯罪埋下了隐患。

比如,过度溺爱型的家庭教育。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有求必应,使得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骄纵的性格。

他们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在面对挫折时往往无法承受,容易采取极端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还有一种是专制型的家庭教育。

这类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经常采用打骂、惩罚等方式来管教孩子。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故意与家长对抗,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此外,缺乏关爱和陪伴的家庭教育也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或其他事务,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内心变得孤独、自卑、敏感。

为了寻求关注和认同,他们可能会结交不良朋友,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同时,家庭教育中价值观的引导也至关重要。

如果家长自身价值观扭曲,比如崇尚金钱、权力,轻视道德和法律,孩子很可能会受到这种不良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及预防对策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首要环境,对其行为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入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减少青少年犯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一)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离异、丧偶或一方长期外出等情况导致的单亲家庭、隔代家庭或寄养家庭,容易使青少年缺乏稳定的情感支持和有效的监管。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青少年可能会感到孤独、自卑和无助,从而产生心理问题,增加犯罪的风险。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1、溺爱型教育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其要求无条件满足,导致孩子养成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当他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可能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专制型教育部分家长过于严厉和专制,对孩子要求过高,动辄打骂体罚。

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压抑的心理,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与家长对抗,甚至逃离家庭,在外寻求不良群体的支持,从而陷入犯罪的泥潭。

3、放任型教育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引导。

孩子在缺乏约束和规范的情况下,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形成不良行为习惯,最终走向犯罪。

(三)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经常争吵、互相指责,会使青少年长期处于焦虑、恐惧和不安的情绪中。

这种不良的家庭氛围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其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产生行为偏差。

(四)父母自身的不良行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父母有赌博、酗酒、吸毒、违法犯罪等不良行为,孩子很可能会模仿,认为这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从而降低对犯罪的警惕性。

(五)家庭经济状况贫困的家庭经济状况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压力,使其渴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

同时,经济困难也可能导致家庭教育资源的匮乏,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试谈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

试谈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

试谈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众多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和价值观,其中家庭教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正确的教育方式,能够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首先,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否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充满争吵、冷漠甚至暴力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比如,长期目睹父母争吵打架,孩子可能会形成暴躁、易怒的性格,在处理问题时也倾向于使用暴力手段。

而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中,父母之间相互尊重、关爱,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孩子便能感受到爱与支持,培养出积极乐观的心态,具备更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父母的言传身教对青少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他们的行为举止、价值观念都会被孩子模仿和学习。

如果父母自身存在不良行为,如赌博、酗酒、违法乱纪等,孩子很可能会受到影响,认为这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而如果父母诚实守信、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再者,家庭教育方式的得当与否也至关重要。

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过度压抑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一旦遇到外界的诱惑或压力,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而过于溺爱和放纵的教育方式,则会让孩子变得任性、自私、缺乏自律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的规则和约束。

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既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又要设定明确的界限和规则,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此外,家庭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也不容忽视。

有些家庭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这样的孩子可能会为了追求高分而不择手段,甚至作弊、抄袭。

而一个注重培养孩子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等价值观的家庭,能够让孩子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不会轻易被金钱、权力等外在因素所迷惑,从而降低犯罪的风险。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每一起青少年犯罪事件的背后,都反映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

而在这其中,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往往是导致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从而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然而,现实中,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满足,使得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这样的孩子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往往缺乏应对的能力和勇气,容易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比如,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可能会通过盗窃、抢劫等犯罪手段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还有一些家长则采用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非打即骂。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对抗,甚至离家出走。

在社会上流浪的过程中,这些孩子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另外,一些家庭缺乏温暖和关爱,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吵架或者离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他们可能会通过结交不良朋友、参与违法活动来寻求安慰和认同。

除了教育方式的问题,家长自身的行为也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家长自身存在不良行为,如赌博、吸毒、违法犯罪等,孩子很容易模仿家长的行为,认为这些行为是正常的或者可以接受的。

那么,如何加强家庭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呢?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和空间。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次,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要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发生。

有些犯罪行为不仅严重地伤害了受害人的利益,也对青少年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对此,许多学者和心理学家都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

本文将逐一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

一、家庭教育不当青少年犯罪的第一个心理原因是家庭教育不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人生路。

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声吵架甚至打架,孩子很容易学到家庭暴力的解决方式。

如果父母从来不和孩子沟通,孩子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从而寻找其他不正当的渠道来获得注意力和满足感。

二、社会环境的压力青少年还面临来自社会环境的各种压力。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可能会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比如,有些青少年为了炫耀自己的勇气和胆识,故意出手斗殴;有些则因追求刺激和刺激而犯罪。

对此,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尤其是父母自己不做坏事,才能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说服力。

三、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青少年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心理成熟程度也不高。

无论是外界的压力,还是内心的诱惑,都可能导致他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做出犯罪行为。

因此,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其独立思考、理智思考和自我约束能力。

四、追求刺激感受青少年常常追求新鲜感和刺激感。

这种追求会导致他们轻视法律和道德,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

例如,一些青少年可能偷窃、打架,不经过理智思考就做出行为。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以及学校和社会对这类青少年的支持和帮助。

五、心理方面的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心理问题可能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失去控制,从而做出不正确的决策。

例如,一些青少年因经历创伤或家庭问题而表现出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情绪很可能导致他们对生活和周围环境的不满和不理解,最终会使他们做出犯罪行为。

针对这个问题,需要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尽可能提高大众对心理问题的认识。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每一起青少年犯罪案件的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家庭和个人因素。

而在这些因素中,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往往被认为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让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给予怎样的引导和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成为孩子走向犯罪道路的导火索。

那么,哪些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呢?首先,过度溺爱或过度严厉的教育方式都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甚至在孩子犯错时也不加以纠正,导致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骄横的性格,缺乏对规则和他人的尊重。

当他们在社会中遇到挫折或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就容易采取极端手段来达到目的。

而另一些家长则对孩子过于严厉,动辄打骂,缺乏关爱和沟通,使孩子在压抑的环境中成长,内心充满恐惧和怨恨,一旦有机会,就可能通过叛逆行为来发泄情绪。

其次,家庭关系不和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父母之间经常争吵、打架,或者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情感交流,都会让孩子感到孤独、无助和缺乏安全感。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可能会寻求外界的不良群体来获得认同和归属感,从而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走上犯罪的道路。

再者,父母自身的不良行为也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等不良嗜好,或者不遵守法律法规,孩子很可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认为这些行为是正常的或者可以被接受的。

此外,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不了解违法犯罪的后果,一旦遇到诱惑,就容易迷失方向。

那么,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做出哪些改变和努力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摒弃溺爱和严厉过度的教育方式,采取民主、平等、尊重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时,家庭教育不可忽视。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会探讨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

首先,家庭教育是塑造一个人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关键因素。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单位,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导者。

正面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然而,如果家庭教育存在缺陷或不当,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的行为偏差,甚至参与犯罪活动。

其次,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重要影响。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可以给予青少年安全感和归属感,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反,一个破碎不和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挫折感、孤独感和不满足感,使他们易受外界诱惑和负面影响。

这些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很容易诱发不良的行为和冲动行为,使青少年陷入犯罪的泥淖之中。

再次,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有重要影响。

过于严厉或过于宽松的教育方式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严厉的父母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而宽松的父母则容易培养出缺乏责任感和自控力的孩子,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引诱。

恰当的教育方式应该是结合理性和感性,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此外,家庭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犯罪也有一定的影响。

亲子关系紧密、沟通良好的家庭能够培养出情商高、适应能力强的孩子。

相反,冷漠或者疏远的亲子关系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关爱和责任感。

这些情绪问题容易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父母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孩子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并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面对青少年犯罪的问题。

青少年犯罪既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也对社会造成了不小的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并在家庭教育中积极预防。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多因素叠加的问题,其中家庭教育的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相反,缺乏关爱和教育的家庭往往使青少年产生挫败感和失望感,易于走上犯罪的道路。

其次,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对青少年的犯罪倾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建立良好的家庭纪律、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础。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权利,并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此外,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然而,即使家庭教育再好,也难以完全消除青少年犯罪的问题。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还与社会和学校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

社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产生重要影响。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着攀比和物质至上的思潮,这种价值观很容易让青少年陷入犯罪的诱惑。

此外,失学、家庭经济困难、不良社交环境以及不良媒体影响等都会加重青少年犯罪的风险。

因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需要从多个层面共同努力。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形成良好的合力,为青少年提供积极健康的发展环境。

家庭应该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

学校应该加强道德和法律教育,提供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和服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社会应该关注青少年的需求,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携手共建和谐社会,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当认识到自己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作用,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家庭教育中。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分析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分析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分析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青少年犯罪更是引起广泛关注的焦点。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本文将分析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来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现象。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最为重要的教育场所。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形成、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二、家庭关系与青少年犯罪关系分析1. 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和家庭价值观念。

如果家庭关系紧张、不稳定,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会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到负面影响,进而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2. 亲子关系影响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亲子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构建青少年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减少犯罪倾向。

然而,亲子关系的疏远、缺乏父母关爱和陪伴,可能会使青少年感到失落和孤单,从而诱发违法行为。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家庭教育方法1. 提供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家庭成员应该关注青少年的情感需求,提供爱和关怀。

父母应该经常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通过陪伴和参与孩子的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青少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家庭应该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并以身作则。

父母要积极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授良好的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行为习惯,预防犯罪的发生。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庭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剖析与干预措施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剖析与干预措施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剖析与干预措施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了解和剖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心理角度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探讨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

一、心理剖析1.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家庭是否存在着紧张的亲子关系、溺爱或冷漠的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暴力等因素,都可能对青少年产生负面的影响,使他们陷入犯罪的困境。

缺乏稳定的家庭环境和缺乏父母的监管和指导,容易使青少年沉迷于非法活动之中。

1.2 社交圈子青少年常常受到同伴的影响,社交圈子中存在着明显的团体价值观。

如果青少年周围的同伴以犯罪行为为时尚,或者属于一个以暴力为乐的群体,那么青少年可能会受到其影响而陷入犯罪。

加之青少年自身身份认同的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同伴的引导而去追求不良行为。

1.3 心理问题部分青少年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如自卑感、攻击倾向、情绪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了获得自我认同和满足感,他们可能选择犯罪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寻找归属感。

二、干预措施2.1 家庭教育为了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犯罪,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该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家庭环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沟通和监管机制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2 教育体制学校是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注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开展,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引导和道德伦理教育等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 心理咨询与治疗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必要的干预措施之一。

通过专业心理师的指导,青少年可以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逐步改善自己的心理问题,并避免犯罪行为。

2.4 社会支持与帮助社会支持与帮助也是防范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手段。

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方法

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方法

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方法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犯罪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各种心理问题,如家庭问题、自我认同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

因此,了解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心理辅导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心理问题,并提供一些心理辅导方法,帮助青少年走出罪恶的泥潭。

一、家庭问题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家庭的稳定与健康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青少年犯罪者往往来自不幸的家庭环境,如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缺乏父母关爱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青少年在心理上感到不稳定和不安全,进而寻求犯罪行为作为逃避现实的途径。

针对家庭问题,心理辅导师可以采用家庭治疗的方法。

家庭治疗可以帮助青少年与家庭成员建立更加良好的沟通和关系,通过倾听和理解,消除家庭环境中的紧张和冲突,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与情感支持。

二、自我认同问题青少年时期是个寻求自我认同的阶段,然而,一些青少年面临着自我认同问题,包括自尊心低、自我价值感缺失等。

这些问题可能使他们寻找犯罪行为来寻求注意和认同感。

在处理自我认同问题时,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来进行干预。

例如,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鼓励他们参与积极的活动,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心理辅导师还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青少年树立积极的自我认同观念,培养良好的自尊心。

三、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犯罪往往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

一些犯罪者可能有焦虑、抑郁、自残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们以不良的方式来应对情绪困扰,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对于心理健康问题,心理辅导师可以采用心理治疗的方法来帮助青少年。

通过和青少年建立信任关系,心理辅导师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供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从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网络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缺乏积极的社会支持网络可能使他们更容易陷入犯罪行为。

试谈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

试谈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

试谈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青少年犯罪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未来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探寻青少年犯罪的根源时,家庭教育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基石,它对孩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正确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减少犯罪的可能性;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首先,家庭关系的不和谐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充满争吵、冷漠甚至暴力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心理上容易产生扭曲。

比如,父母之间经常发生激烈的冲突,甚至将孩子卷入其中,会让孩子对家庭失去信任和依赖。

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的氛围中,孩子可能会变得孤僻、敏感、易怒,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面对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时,他们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其次,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纵容他们的一切行为,使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骄纵的性格。

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自我约束和尊重他人的意识,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采取极端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而另一些家长则过于严厉,采用体罚、责骂等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这种高压式的教育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和逆反心理,导致他们逃避家庭,在社会上寻找“温暖”和“认同”,从而容易受到不良分子的影响和引诱。

再者,家长自身的行为示范作用也不容忽视。

如果家长自身存在违法犯罪行为,或者道德品质低下,孩子很可能会模仿家长的行为。

例如,家长经常小偷小摸、欺诈他人,孩子可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走上犯罪的道路。

此外,家长如果对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缺乏敬畏之心,也会影响孩子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另外,家庭教育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也是一个问题。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每一起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发生,都让人痛心疾首,也引发了我们对于家庭教育的深刻思考。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模式尚未完全定型。

在这个阶段,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却可能成为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的诱因。

首先,过度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一些家庭中,孩子被视为“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对他们有求必应,无条件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

这种过度的溺爱,使得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

他们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遇到问题时,也不懂得如何通过正确的方式解决,而是采取极端的手段。

比如,当他们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冲突时,可能会因为无法忍受一点委屈而大打出手,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其次,严厉专制型的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要求极为严格,动辄打骂责罚。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内心往往充满了恐惧和压抑。

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也可能会因为长期的压抑而产生逆反心理,一旦有机会摆脱家长的控制,就容易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

另外,家庭缺乏关爱和温暖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长期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关心和照顾,或者父母关系不和,经常争吵甚至离异,使得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这样的孩子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他们可能会在外界寻找安慰和认同,从而结交不良朋友,走上犯罪的道路。

那么,如何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来预防青少年犯罪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明白,爱孩子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和纵容,而是要在尊重孩子个性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同时,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自主地探索和成长。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

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每当我们听闻一起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心中总会涌起深深的惋惜和困惑。

这些曾经充满朝气和希望的孩子,为何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在探寻其根源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不当的家庭教育则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潜在诱因。

首先,缺乏关爱和陪伴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现代社会,许多父母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终日忙于工作,疏忽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内心变得孤独、敏感和脆弱。

当他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无法从家庭中获得温暖和安慰,便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比如,有的孩子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成为了留守儿童。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教育,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当他们面对外界的不良诱惑时,由于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和抵御能力,很容易陷入犯罪的泥潭。

其次,过度溺爱也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有些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骄纵的性格。

这样的孩子在面对社会规则和他人的约束时,往往难以适应,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行为。

比如,一个孩子从小想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做错事也从不受到批评和惩罚。

长大后,当他进入学校或社会,发现自己不能再像在家中那样随心所欲时,就可能通过违法犯罪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再者,不良的家庭氛围也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父母经常吵架、打架,或者家庭成员存在违法犯罪行为,都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不良影响。

孩子可能会模仿父母的不良行为,或者认为暴力和冲突是解决问题的正常方式。

另外,家庭教育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有些父母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品德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家庭教育为背景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家庭不仅仅是青少年个体成长的摇篮与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更是塑造个性的熔炉,它直接而全面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不良家庭教育因素包括家教不当及家长失范等都将导致青少年极易形成消极心理暗示与人格障碍等等病态心理。

因此,它是青少年犯罪心理诱发与形成的主要原因。

文章认真分析探讨以家庭教育为背景之下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并努力提出相应的家庭教育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心理;家庭因素;心理抚养;家庭民主
一、家庭教育不当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一)过度溺爱
青少年当中独生子女占多数,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优越的生活环境给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了许多便利,父母也往往将子女视作掌上明珠般悉心呵护。

但是,家长一味地满足子女在物质生活上的各项要求,很容易造成“亲情过剩”,却往往忽视了子女精神的富足与良好品质的培养。

长此以往,青少年子女就会养成骄奢、自私、任性等等不良的个性品行,当外界不能及时满足自己的需要时,他们就会采取蛮横的态度强制解决,而父母出于对孩子过分溺爱与保护的心理,也往往对此恶劣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是迁就、姑息和纵容,这样就容易让孩子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坏习惯。

(二)严厉惩罚
对待子女严格要求在出发点上是好的,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然而,过于苛刻与严厉的教育方式也往往会给青少年的自尊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从而使得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较大的情感裂痕与隔膜,导致亲子之间无法正常地沟通与交流。

有些家长习惯运用过于粗暴的教育方式,却不注重平日里的言传身教,问题一旦出现就毫不犹豫地施加惩罚措施,这样的教育手段使得子女十分恐惧犯错,犯错之后又不敢独自承担责任,甚至是编造种种谎言欺骗父母来逃避惩罚。

长期下去,表面上相对和谐的亲子关系背后,其实隐藏了太多的积怨与仇恨,父母难以觉察到子女的孤独与叛逆,也无法及时有效制止其犯罪行为,从而进一步加剧其犯罪心理的恶性发展。

(三)放纵不管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初始的启蒙老师。

”对子女放纵不管就是父母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抚养、教育和保护子女的义务。

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与成长,单纯的认为只要满足子女的物质生活需要就可以代替自己的陪伴与教导。

实际上,空间与时间上的分离恰恰拉远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金钱的充裕代替了沟通,很多子女产生了心理问题却无法找到可以排遣
的出口,于是导致恶性循环。

农村中生活压力很大,目前留守儿童中的很多常年无法见到自己的父母,久而久之,他们内心有很强烈的孤独感和自卑感,不敢向外界透露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十分缺乏安全感。

实际上,如果父母可以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子女,积极挖掘孩子的兴趣点并做善意的引导与支持,对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和表现充满信心,不仅可以让子女感受到家的温馨,更有助于促进他们良好品德、性格、心理等内在因素的养成,也能将青少年犯罪遏止在萌芽阶段。

(四)重智轻德
有些家长片面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与学业的发展,却往往忽视青少年良好习惯与思想道德的培养。

在这种家庭教养模式下,青少年无法顺利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他们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与为人处事的原则,对新鲜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另外,过于注重分数与排名会给孩子内心带来极大的压迫感与恐慌感,青少年中的多数无法用正确的方式来排遣这种压力,面对挫折往往表现得过于脆弱。

当这种不良的情绪与积怨已久的压力无法找到合适的宣泄出口,青少年往往容易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家长失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最为直观的就是对父母行为的体验与感受。

很多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只注重物质生活的丰裕与充实,却忽视了自身言行的端庄与规范。

因此,往往忽略对子女的品行模范作用,又容易将暴力、贪婪等不良心理带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去。

久而久之,青少年越来越多的习惯与模仿父母或许粗鲁又或许暴躁的生活方式,一味追求刺激与利润。

父母是青少年情感的依恋,更多的子女选择模拟父母在社会中的角色与情感定位,而对于父母本身,为子女树立做人的基本准则与道德良知,似乎是最重要又恰恰是最容易被淡忘的。

生活中,父母的言谈举止如若可以尽可能的充满理解与宽容,就会让子女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与道德伦理,就会减少不良犯罪心理的产生,就会直接预防更多的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榜样,家长失范很容易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用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子女。

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可以说,家长文化和思想素质的高低,与子女发展的顺利程度成正比。

三、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对策
(一)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心理抚养
“依恋是教育的资本。

”12到18周岁的青少年比较容易出现行为或者心理问题发展具有逻辑的进程,所以,人在成年时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未成年时期。

家长应该言传身教,积极进行早期教育,对子女进行长时间良性的熏陶与感染,家长所能履行的教育功能是任何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因为天生的
血缘关系铸造了这与生俱来的亲和性,父母对子女的爱应该是无私而又真切的。

家庭教育要注重心理抚养,尤其要注重青少年内心安全感的培养。

信任,是基于共同生活的物质环境而培养出来的一种默契,它有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排遣青少年内心的怨恨与无助,更有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青少年所面临的困境。

家庭教育不能偏废其一,不能单纯注重物质的充裕或是条件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在父母与子女之间树立基本的道德准则,用文明礼貌的姿态来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具体说来,家长还要多注重发现孩子的兴趣,积极创设条件来满足其内心的精神渴望。

要有意识地积极引导青少年多多接触有益的课外读物,积极接受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熏陶与教育,劝慰孩子观看健康的网络视频等,一旦发现有不良的风气或者爱好要及时制止并纠正。

在青少年成长的早期,就要积极引导儿童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与道德素质,建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与善恶观,使青少年及早养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与生活习惯,远离犯罪。

(二)构建家庭伦理,弘扬家庭民主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青少年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会产生爱的需要。

而父母之间良好的情感互动则是满足青少年爱的需要的最好途径,而这种爱的需要的缺乏所造成的感情的被剥夺感与青少年犯罪密切相关。

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家庭伦理的建构与家庭内部的平等民主,有助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具体说来,首先,家长要更新观念。

改变以往的片面注重书本知识与学习成绩的错误观念,向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转变。

理解与沟通有助于营造积极良好的家风,从而激发子女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建立和谐民主的代际关系,激发子女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意识。

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

我们所拥有的家庭资本是个体走向社会的经验之一,家长的言行对青少年的言行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与作用力。

具体到家庭伦理的构建,则应当以人为本,言传身教。

家长在生活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结构与道德基础,帮助子女顺利的实现社会化,运用理智的行为与睿智的思维去解决各种冲突。

现代家庭教育,理应摆脱封建纲常伦理的消极影响,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平等享有发言权与建议权,都有平等的为家庭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并受到尊敬的权利,尤其是妇女儿童的权利更应受到保护与支持。

现代社会,呼吁独立自主、自律自强精神的塑造,所以,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民主、协商、健康、和谐的心理特征,子女应当成为实现家庭可持续发展的起点。

参考文献
[1]宋雅歌.浅议家庭伦理失范与青少年犯罪[J].法制与社会,2008(21).
[2]谢子传.家庭民主与青少年犯罪预防[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
[3]郭湧.家庭不良因素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影响[J].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学报,20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